作者:陈原,本文原载于《人民日报》,(2016年08月25日19 版)
哈尔滨大剧院,2015年度世界最佳建筑 粉色回忆/摄 ? 图片来源:光影世界
在近些年各地拔地而起的大剧院中,刚刚建成不久的哈尔滨大剧院大概是独具特色的一座。
这座大剧院坐落在哈尔滨市内松花江北岸文化中心岛内,远远望去,优美的建筑曲线仿佛来自大自然,与四周的景观融为一体,形体宛如冰峰,令人联想起北国的风光。但最令人惊奇的还不只是这座大剧院的建筑,而是运营成绩。
自今年3月开业以来,截止到8月20日,这里已上演90场节目,从《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到立陶宛国家剧院话剧《英雄广场》、波兰华沙新剧团话剧《阿波隆尼亚》、柏林邵宾纳剧院话剧《理查三世》,再到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舞台剧巨制《战马》中文版,可以说,在第一个演出季中,就显现出了高水准,而且引进的也多是国际舞台的杰作。
业态处于低端 、“建管用”脱节,始终是人们对大剧院批评的内容。在全国2000多家剧院里,除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少数城市外,专业剧场的利用率普遍偏低,资源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在这样的状态中,为什么哈尔滨大剧院刚一起步便能业绩突显?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卢向东认为:“‘建、管、用’相互脱节,是国内剧院所面临的最大困境。‘建’只用三至五年,而‘管’、‘用’则是剧场的一辈子。目前在剧院产业中屡屡出现的‘重建设、轻管理’‘建得起,养不起’‘硬件强、软件弱’等现象,值得我们反思。”
从前剧院建成后,依照惯例,肯定是当地主管部门委派一位相应级别的院长或总经理上任,这样的聘任方式,选人眼光准确成为关键;但由于许多大剧院缺乏经营人才,于是产生了院线管理模式,特点是委托管理、资源共享,中演院线、保利院线都是著名的院线。从天津大剧院开始,一种新形式又形成气候:民营公司受托运营。
今年3月16日,一条“哈尔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哈尔滨大剧院委托运营管理采购成交公告”,分外引人注目,原来,北京驱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了成交供应商,成交金额每年2000万元,这条信息的意思就是,哈尔滨大剧院从此委托北京驱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运营管理,每年补贴2000万元。补贴的代价其实是第一年演出200场以上,以后每年演出300场以上。
北京驱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是钱程,他也是天津大剧院院长,正因为天津大剧院的运营成就,才让他如今又成为哈尔滨大剧院院长。而天津大剧院的成功表现在哪里呢?
2012年演出260场,2013年演出 312场,2014年演出389场,2015年演出431场;今年截止到8月20日,已经演出311场。四年多总计演出数量1703场,总体上座率约七成。130个世界著名演出院团来到了这里,上百位国际舞台响亮的名字纷纷出现,著名的舞蹈、音乐、戏剧作品相继登上舞台。天津这座常年缺乏世界一流戏剧、音乐、舞蹈的城市,因为有了大剧院的舞台,顿时焕然一新。大剧院的演出不但改变了天津的生活,也吸引了各地的观众。北京每天不但有许多观众乘坐火车,还有几辆观众大巴,专门赴天津看戏;从其他城市坐飞机、乘火车专程而来的“拉杆箱观众”也成为这里的一景。
国际歌剧舞剧节、曹禺国际戏剧节是天津大剧院搭建的国际演出平台,后来连林兆华戏剧邀请展也移师天津,引来了世界各地艺术团体和艺术家,让观众大开眼界。辽宁阜新的观众王晔说:“从‘马林斯基’到祖宾·梅塔,高水平的演出越来越多,我现在越来越喜欢这里了。”著名演员濮存昕说:“曹禺国际戏剧节邀请了欧洲著名的剧团,使观众坐在天津大剧院就可以博览天下艺术。这里还让中国观众走近了波兰戏剧,两国的戏剧工作者也坐在一起开始对话。”作曲家杜鸣心认为:“天津大剧院自建院以来,不断邀请世界一流演出团体展演,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这些演出活动还带动了周边城市对高雅艺术的渴求。”
办艺术节谁都会,但“无拨款零编制,全市场化运营”,就必须要依靠运营才干和市场眼光了。
北京驱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民营,天津大剧院除去政府免除的能源费700万元外,一切靠剧院自身经营。因为没有一个编制,所以天津大剧院运营团队都是市场化聘任,大约在140人左右,一职多能。民营公司的特点是没有包袱、精干灵活、讲究专业化,这大概也是天津大剧院的特点。当然,钱程也认为,2013年9月,天津出台《支持高端演出、高端展览和公益文化普及活动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天津大剧院的运营从此获益良多。在这一办法中,观众购买一张票,政府对票价补贴一半,让天津观众可以用半价票欣赏世界一流演出。
天津大剧院走的是高端精品演出路线,在钱程看来,邀请国际最新最优秀的演出团队虽有一定的难度,但这可以让天津大剧院独树一帜。这种演出主要靠从国际知名艺术节中去挑选,不仅要有精力和耐心去商洽,还需要具备很强的灵活性和当场拍板的能力。钱程每年都有3个月的时间在世界各地的艺术节中游走,欣赏、了解、跟踪、谈判、拍板,天津大剧院的那些国际舞台公认的优秀节目,都是他从这些艺术节中筛选而来的。俄罗斯史诗歌剧《战争与和平》有650人同台演出,被看作为巨制,201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天津大剧院连演6场,一票难求。2013年,天津大剧院在国内首次排演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虽说有些“冷门”,但吸引了各地的艺术家,96岁的周小燕和86岁的郭淑珍专程从上海、北京赶来;2015年,波兰戏剧大师克里斯蒂安·陆帕的新作《伐木》在天津大剧院上演,而两个月以后,这出戏才在法国著名的阿维尼翁戏剧节登台。
其实,天津大剧院开始是亏损的,《战争与和平》就亏了300多万元,但钱程认为,这要看账怎么算,因为从此以后再去欧洲选节目,人家一听,啊,连《战争与和平》都敢演的“疯子”,肯定可以合作!“3年多来,我们已经贴进去1700多万,但是总的运营状况向好,今年预计演出600多场,将实现收支平衡。”
不久前,钱程在瑞士的雪山里转悠了两天,终于找到了捷杰耶夫。这位当今乐坛的杰出指挥家,一听钱程的介绍,当即就答应来哈尔滨大剧院指挥马林斯基剧院版的歌剧《战争与和平》,他的好朋友,一位俄国的地产商,曾在哈尔滨生活过多年,也在一旁催促捷杰耶夫答应这一邀请,还特意描述了一番哈尔滨的风土人情。
在哈尔滨大剧院,钱程同样也要从创办艺术节入手,提高演出质量和知名度。如今有两个艺术节已经成型,一是哈尔滨大剧院艺术节,二是哈尔滨之春戏剧节,从今年9月开始至明年1月初,首届哈尔滨大剧院艺术节将推出64场演出。除了《战争与和平》外,还有莫斯科国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涅米洛维奇—丹钦科音乐剧院的芭蕾舞剧、迪图瓦与英国皇家爱乐乐团音乐会、歌剧《图兰朵》《乡村骑士》《丑角》、卡雷拉斯独唱音乐会等。另外,早已成为哈尔滨知名文化品牌的哈尔滨之夏音乐节,也是他将重点投入的项目。艺术节的这些节目,让哈尔滨的文化生活迅速跟上了世界舞台的节奏。
在哈尔滨大剧院,由于每年2000万元的补贴,使他们的精力都可以放在节目的策划和选取上,既能获得国内外优秀的节目资源,也能将大剧院向生产型转变。他认为,生产型才是大剧院的出路。萧红、史铁生的名作即将由哈尔滨大剧院制作、出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涅米洛维奇—丹钦科音乐剧院也在与他们合作策划新节目。
对钱程的经营而言,如果一个知名节目在天津和哈尔滨相继上演,就比过去只在天津一地演出要划算得多,这样可以节约成本,起码交通、住宿、经纪等开支都会大大压缩。他还期望,他们的经营模式也能继续延伸到各地,不但降低天津、哈尔滨大剧院的演出成本,同时让其他地方共享他们的演出资源。
“在各地多数大剧院需要政府补贴才能运营的状况下,天津大剧院的模式值得借鉴。”北京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杨乾武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