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民基数不断增加,4G、5G网络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展,让资讯传播的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视频自媒体逐渐成为了这个内容时代的重要信息载体。
根据2019半年的自媒体发展报告显示,短视频自媒体总量DAU(日活跃用户数量)已经突破8.21亿,也就是说,我们每天都至少有8亿个账户在各大短视频APP上活跃。巨大的流量风口不仅吸引了资本家们的目光,不少内容创业者也逐渐开始依托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便利,开始创建短视频自媒体,创造内容财富。
纵观整个国内短视频自媒体市场,主要由两个主导行业的平台组成——抖音和快手,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抖音的日活跃用户量已超过3亿,快手的日活跃也足有2亿多,这两个平台几乎占据了大半个国内市场的用户份额,甚至被网友们戏称为“南抖音,北快手”。
两个平台的发展势头都异常猛烈,在站稳阵脚后都纷纷向原本陌生的市场发起进攻,抖音偏爱向下沉市场渗透,而起源于“乡村”的快手则热衷向一二线市场猛攻。
然而,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流量变现的效率才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让人出乎意料的是,上百万粉丝的抖音大号,赚的钱却可能比不上一个十万粉丝的快手号,为什么?
我们可以从两个平台的对比中寻找答案。
抖音的起步源于嘻哈圈等小众的潮流社区,仅仅两年多的时间就发展到超过3亿日活的体量,毫无疑问是一款非常出色的产品。它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让人足够“上瘾”,算法、运营和流量的中心化设计,让抖音的“好内容”被筛选出来,然后精准地呈现到用户面前,新奇和快乐被无限放大,从而让每个对应的短视频都有可能产生“爆款”,而且抖音的界面设计采用上下滑动,玩抖音的时候,用户根本不需要思考,足够简单就能让使用者享受到“无脑”的快乐,好奇心和对下一个视频的期待,会让用户停不下来,颇有一点“奶头乐理论”的迹象。
与抖音这匹黑马不同,快手上线到现在已经经历了第八个年头了,一直是一家普惠价值观驱动的公司,具有非常强的去中心化和社交属性平台,快手界面的首页设置了双列瀑布流展示,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特别的算法分发+社交分发,让快手的关注页成为重要的私域流量入口,这不仅给了内容生产者足够的安全感和多元变现方式,还避免了社区流量 分布不均的问题。
快手的内容虽然没有抖音那么多的“爆款”,但是快手用户却表现得更加活跃,彼此连接、互动和沉淀相对抖音更具活力,如果将抖音比作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万花筒,那么快手则更像是一个让普通人分享日常的社区,你可以在快手上看到一个普通老农的耕作日常,可以看到一个在工厂流水线上拧螺丝的小妹,快手有非常好的社交土壤,这对于注重视频试听效果,主打颜值“在线”,强调中心化的抖音MCN机构来说,显然是呲之以鼻的。
然而,基于两者平台的核心算法差别,虽然抖音的日活跃用户要比快手多出将近一亿多,但是内容创作者最终通过流量变现的结果却是快手占据优势。因为虽然抖音可以把最洗脑和高赞的内容筛选出来轰炸用户,但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爆款”内容尽管让用户看得足够爽,但失去了主动选择权,冷启动及平均30秒的短时间无法让用户产生足够的消费欲,精致的内容同时又拉高了创作机构的生产成本,导致大部分内容创作者都在没有完成内容铺垫及粉丝驱动的情况下,匆匆上架产品,以求及时变现填补资金的缺口,在没有用户黏性和弱交互的情况下,能在抖音中真正赚到钱的机构其实并不多。
相反,快手采用的去中性化思维,让用户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这不经让用户有了更多与同好者和创作者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还能让每一个内容生产者都能获得相对公平的流量入口,营造他们持续创作优质内容的信心,这种短视频社交体系,让用户感受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原生态的生活记录现场,据说在快手上曾经有一个卖拖拉机的商家帐号,他只有一万多粉丝,每天都用快手记录着自己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情,有一次他直播,却在短短三个小时内就卖出了20台拖拉机,一台拖拉机40万。
在虚拟的互联网世界,你只有与消费者产生纽带,无论是阐述消费痛点也好,贩卖情怀也好,你总需要一样东西敲开了他的内心,才能迸发出交易的机会。没有做到这一点,抖音上百万粉丝赚的钱也不如快手十万粉丝多,这也算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了。
当然,想要做好自媒体及短视频内容创作,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内容为王”的背后涉及了非常丰富的理论和思维模式,需要一个完整的自媒体传播方法论去逐渐实施。自媒体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波风口,掌握了方法论基础的人早已开始默默获利,你还在观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