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1月1日电题:农民魏宝玉的新年礼物
新华社记者王学涛
在辞旧迎新之际,48岁的庄稼汉魏宝玉花费近4000元为全村70户常住村民都送去了一份新年礼物——一桶食用油。这在两年前得花掉他全家一年的收入。
然而,近两年,他开微店把小米等销售到了全国,销售额近10万元。互联网带来的变化终于让他做到了自己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魏宝玉家住革命老区山西省武乡县岭头村,这里山大沟深,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宝玉个头不高,身材偏瘦,年轻时也曾常年在外打工,后因胃病返乡,一家四口靠种7亩地为生,年收入只有四千余元。
日子出现转机是在2016年冬。当时武乡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当地加大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加快农村网络建设。这一年宝玉买了第一个智能手机,开了微店。为让网民吃得放心,从2017年4月开始,他上网直播耕种、锄草、出穗、收获等过程。
后来,经过媒体报道后,他成了村里的“网红”,甚至是武乡县实施电商扶贫的代表之一,很多人喜欢称呼他“宝玉”。
走进宝玉的农家小院,电脑、桌子、货架、真空包装机都是当地政府给配备的。一袋袋金黄色的小米散发着淡淡米香,宝玉随手抓起一把递到记者手中,“你摸摸,原生态种植的,是不是饱满圆润?”
地处太行山深处的岭头村空气清新,原本就有生态优势。从2016年开始,村里提倡农作物生态种植,宝玉自家及流转村民的近20亩土地,全部施上有机肥,好年景能产三四千斤谷子和四千余斤玉米。
“供不应求,根本不愁卖。”宝玉说,以前村民坐等小商小贩前来收购,现在通过微商推广宣传,农产品很快打开了网上销路。他还经常帮村里老人们卖山货。
69岁的贾翠英就是宝玉帮扶的对象之一。她有两个女儿,但都在县城生活。宝玉就帮她卖红豆、绿豆、黑豆、小米等。提起这些事,老人连连夸赞:“我们老了弄不了手机,多亏宝玉帮忙,多少能挣个零花钱。”
“电子商务进农村”已成为中国助农增收脱贫的一把“金钥匙”,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信息不对称问题。自2014年国家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以来,已累计支持示范县1016个,覆盖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737个。现在,宝玉所在的岭头村有百余人开起了微店,现已整村脱贫。
“国家政策好!”宝玉感慨地说,除了设备上的帮扶,他已免费到县城参加了七八次培训。现在武乡县商务中心正在对微商、电商进行物流补贴,他算了一下大概能给他补贴4000元。
说到买油送村民的事,宝玉觉得“不值得说,就是感恩。”除了回报乡亲,他想让村民们明白只要肯吃苦、讲诚信,手机上也能赚钱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