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教师吐槽幼儿园现状:我只是来“打个杂”,副业才是给学生上课
说到内卷,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尤其是在如今的教育行业内,卷化日益严重。其中,尤其以中小学阶段以及幼儿园最为明显。身为老师,他们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教育孩子,而是被一些工作中的杂事所占据。这让很多老师忍不住吐槽,学校对老师高标准,高要求,几乎要把老师当成孩子来管。这样的行为,严重的降低了教师的职业幸福度。
教师吐槽幼儿园现状:我只是来“打个杂”,副业才是给学生上课。
1、准时到校,做好清洁工
对于很多幼儿园老师来说,自己的日常工作,充斥着各种杂事。比如,他们7点就要到达幼儿园,打扫教室卫生整理,办公用具,还要给幼儿园内的绿植浇水。
如果有哪一点做的不够完善,就会被扣分,扣工资。
等老师将教室环境打扫干净之后,还要将孩子的玩具和书局一放回原位。直到这时,老师才能够站到幼儿园门口,温柔得体的迎接小孩子们的到来,直到家长放心离开。
2、陪孩子做手工,当好手工协作员
在幼儿园的课堂上,手工课是一件最常见的事情。为了帮助孩子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很多老师都会带孩子做手工。因此,孩子的一些基本动手能力都是在幼儿园完成的。老师会通过游戏,手工等活动,来帮助孩子不断的拓展他们的手眼协调,动手动脑的能力。
因此,孩子的一些基本动手能力都是在幼儿园完成的。老师会通过游戏,手工等活动,来帮助孩子不断的拓展他们的手眼协调,动手动脑的能力。
不过,因为孩子还小,所以在手工课的过程中,老师往往要充当手工小帮手,来帮助孩子一起完成。
除了做手工,老师还要经常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陪他们做游戏。让孩子充分锻炼的同时,还要保护好他们的安全。
3、完成日常教学任务
在幼儿园老师的课堂上,经常会被安排一些简单的学习。除此之外,他们还会教孩子唱歌跳舞,培养他们的才艺,提高他们自身的安全意识。
但是,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最关注的还是老师每天的教学任务。
如何帮助孩子来学习一些简单的文化知识,才是老师们主业。但是在现实的幼儿园工作中,老师因为被其他杂事拖累,所以教书育人被排在了其他工作的后面。
因为这种现象,很多家长提出异议,认为孩子在幼儿园之内并没有学习到什么有效的知识。
这样的话语让幼儿园老师也感到有些无奈。毕竟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幼儿园老师的时间完全被各种杂事纠缠,想要花费精力去钻研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变得有些困难。
为什么我们说,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在不断降低呢?这是因为老师在平常的生活中,不光有忙不完的工作,还有领导额外安排的事宜,这些都让他们感到疲惫不堪。
这时候,如果家长议论为什么可是没有学会文化知识,老师便会无奈的吐槽:“我只是来幼儿园打杂的,顺便帮孩子带个课。”
这样的说法只不过是吐槽,但是也能从中了解到,很多老师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局面。
如何帮助老师提升职业幸福感?
1、学校要积极营造温暖的大家庭氛围
为了帮助老师提升职业幸福感,学校领导应该将自己当做是大家庭的家长,把每个老师当作是家庭中的一员。
这样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及时的给予对方问候和关怀,尽可能的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当老师有了集体归属感,自然也就会有效提升心中的职业幸福感。
2、发自内心的喜欢孩子
想要提高自身的职业幸福感,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日常教学和管理教育孩子之外,在孩子身上投入一些自己的情感。
很多老师因为喜欢孩子,等到孩子步入高年级不得不与自己分开时,他们的心中会有失落甚至是不舍。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已经不光是一个老师还是孩子的亲密伙伴。
3、体现老师的个人价值
想要提高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就需要学校先帮助老师,提升他们的职业归属感。要知道,学校不光要赋予老师教书育人的责任,还应该激发起老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动力。
由此来让他们体现自己的个人价值,等到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拥有了成就感,自然而然的也就会做好学校的工作。职业幸福感也就会越来越强。
总结:
如果我们将学校比作是一个大家庭,那么老师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想要改变自己消极懈怠的心态,就需要老师真正的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之中,关心身边的同事,热爱自己班级的孩子。
在工作和生活中,与同事们一起互帮互助,责任共担,这样才能够帮助他们提升内心的责任感,体现身为教师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