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不小心把给客户的消息发送到了群里,结果却引起了家长们的注意,有部分家长便打起了小主意,想要帮老师提高些业绩,用这种别样的“送礼方式”变相获取对孩子的特殊照顾。
“老师快说说吧!家长们都明白!”不知这位家长究竟明白了什么潜规则,如果是一位家长个人的意愿想要购买老师售卖的产品可以成为巧合,但这样暗示性的言论,直接把整个群里的家长全都拖了进去,岂不是所有家长都要被动的“支持老师生意”?
“我先要三套。”,“我也来三套”一场对老师副业的支持默默的变成了一种攀比,甚至有人说“老师,暂时两套”,是希望老师不要因自己购买的份数比其他家长少就苛待孩子吗?还是暗示老师自己后续还会购买,请老师不要生疑。
没有人规定老师在业余时间就不能兼职,但是这样充满暗示的行为是否会对家长们产生不良的影响?长此以往,学校还是一个单纯的学习场所吗?
建立家长群最初的意义是方便老师跳过传达能力不强的孩子向家长们通知孩子的动向,谁知反而却成了部分老师“圈钱”的新据点。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随着手机的深入使用越发频繁,以前要“见家长”,至少一方还要亲自到访,如今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家长群”里一个@,父母们哪怕是在洗澡也要腾出手来回复消息,生怕晚了一秒老师就把气撒在自家孩子身上。
可是如此多的“老师您辛苦了”,看起来方便了老师的工作,实际上却把距离越拉越远。
老师这个职业,还是回归纯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