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挖数」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BAxFmbzZK98uG3mFwFU9A
5月10日,著名社区电商平台 小红书 发布《品牌合作人平台升级说明》,由原先的粉丝1000人以上,近一个月平均曝光1000以上即可申请品牌合作,更改为5000人以上,平均曝光1万以上。
依照官方规则,只有成为小红书官方认证的品牌合作人,才能在平台上接广告进行变现,此次规则升级不仅过滤掉大部分KOL,也让想进小红书卖货的新人止住了脚步。
据称众多KOL表示不满,更谣传部分KOL已站上天台,以死相逼。
但血洗KOL的,又岂止小红书一个平台。
早在2018年初,知乎就上线了盐值系统,鼓励用户互相举报,尤其针对在知乎上“私自”发布商业广告的,一经举报成功,轻者删文,重者封号。
不仅如此,对已获得一定粉丝量的大V,知乎会对其进行限流,其发布的文章不再推送给全部粉丝。
从此很多大V对接广告望而却步,而知乎平台方却接广告接得不亦乐乎,部分与知乎“关系密切”的大V也能定期接到官方首肯的广告,赚的盆满钵满。
而如何得到官方首肯却是一个问谁谁都说不清的灰色地带。
知乎KOL惨遭血洗。
至于目前最火的抖音也于去年8月上线了星图平台,上线前,品牌方可直接找达人合作,抖音不从中抽成,上线后,抖音规定品牌方只能找星图上注册的达人合作,未达到注册门槛的被抖音称为“野生达人",野生达人只能找到愿意的MCN(经纪公司)挂靠,才能最终接到广告。
抖音沦陷。
那些成功与失败的KOL
KOL全称 Key Opinion Leader,特指那些在群众中吃得开,有话语权,能够影响一批人的意见领袖。
KOL是伴随媒体的产生而产生的,在古代我们只看书,那些诗人,小说家比如李白、吴承恩是当时的KOL,李白斗酒诗百篇,如果李白去卖酒一定生意很好!
后来有了电视,电视明星就是最大的KOL,比如林青霞、张曼玉,用颜值和演技吸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后来年轻人变成了中年人也依旧是他们的粉。
而后互联网发展,普罗大众有了曝光和发声的平台,从博客到微博再到手机端的公众号,从腾讯视频到优酷再到抖音,不管是文字还是视频,都有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平台让我们发声,于是诞生了一波又一波的自媒体KOL,而他们,也是我们普罗大众能够仰望,或者说自己也可以够得着的KOL。
最成功的自媒体KOL都是赚了上亿财富的,比如最近上市的如涵电商就是靠KOL张大奕撑起来的。
张大奕一开始只是杂志的模特,2009年左右拍过美宝莲、格力高和可口可乐等品牌的宣传片,通过这些曝光在微博积累了一定的粉丝量。
而后在秒拍、小影等短视频工具刚诞生时就抓住了红利,2014年11月拍摄了第一支短视频获得了3.6万播放量,开售的围巾被一抢而空。
她所经营的淘宝店,在2014年创造了单店上亿元的年销售额。
2019年4月3日如涵控股上市,截止目前市值4.33亿美金,张大奕名下的店铺就为如涵贡献了超过50%的营收。
张大奕是靠视频崛起的,靠文字崛起的就数吴晓波了。
吴晓波成名前做了13年记者,这段经历锻炼了他洗练的文笔和敏锐的商业嗅觉,2001年出版的第一本商业著作《大败局》让他挤进了畅销书作者行列。
而后07年出版的《激荡三十年》又一次成为了畅销书。
微信公众号时代,吴晓波也是弄潮儿之一,旗下吴晓波频道截止目前活跃粉丝数在300万左右,推送的头条几乎都是10w+,位居新榜财富类公众号Top10。
19年3月,A股上市公司全通教育宣布15亿元收购巴九灵文化有限公司,吴晓波和妻子持有该公司约30%的股份,成功套现接近5亿。
其实看回张大奕和吴晓波的成功史,你会发现本身他们就是自带干货的人,不靠淘宝卖货,张大奕也能在模特圈混的风生水起,不做公众号,吴晓波也能靠写书名利双收。
普通人想当成名前的张大奕和吴晓波都很难,更别说成名后的他们。
这是他们成为KOL的起始资本,没有这个他们也当不了KOL。
而有一些因为偶然机遇成名的KOL则很容易凉透,比如之前很火的“发际线男孩”。
在一则电视新闻露面,靠奇特的眉毛和发际线一下吸引了观众的注意,而后签约MCN,拍小米手机广告,上《火星情报局》,还给吴镇宇的新电影做宣发,忙得不亦乐乎,微博粉丝也一下涨到了50万。
可惜仅仅火了2个月就彻底凉透,粉丝一直在掉,其微博也于4月13日就断更了
抖音则断更得更早,今年2月份发了个拜年短视频就没下文了。
同样凉透的还有抖音的“真好哥”陆超。
靠每天口播祝福语,还有结尾的“真好”闻名,巅峰时期每个视频都过万赞,按1/100换算也就是过百万的观看量。
而后又是《火星情报局》,又是《天天向上》,综艺上不停。
风头一过,如今抖音只有个位数的赞,彻底凉凉。
一点小建议
对于想在自媒体平台成为KOL的童鞋,我这里有几个小建议:
1、注意多平台发展
由于线上信息的透明和传播的快速,很多时候一个平台就能给用户提供足够的信息量。
我跟很多人聊过,大部分的人都是装了知乎就没装微博,用公众号阅读信息就少用知乎,因此你可以将这些平台的用户群看成一个个割裂的群体
因此多平台发稿才能触达到更多用户。
利用一些工具可以实现一键发布多个平台,这是最省力的方式。
多平台发稿还可以让你淡定应对平台规则变动,比如知乎限流后,挖数投入了更多精力在微博,现在微博的阅读量已经比知乎高了。
2、留意新兴平台
一些平台刚起来时,限制没那么严,也会有流量扶持,比如15,16年的知乎,当时只要用心写回答就能轻易拿到几百上千赞。
到了18年,知乎用户量起来了,有了变现压力,而外部又面临着头条的竞争,于是做了大改版,搞了信息流,搞了知乎想法,打击广告又对大V限流,于是慢慢的大V开始逃离知乎。
但15,16那2年确实是知乎的红利期,很多大V都是那时候起来的,如果错过了那2年,在知乎就很难成为大V了。
挖数在知乎的7万关注大部分都是在16、17年发展起来的。
因此要经常留意一些新平台,趁早进去就能挖到流量金矿。
昨天混脸熟的规则是:说说你的英语水平如何
我觉得就是他了,真的很用心,虽然很多人和我一样巅峰高三……
请「发狂的桔子」在今天22:00前联系我哦
今天混脸熟的规则是:你玩过小红书吗?说说小红书和点评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