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网民发现,有些微博用户的名字后面多了一顶小皇冠。如果你好奇点一下小皇冠,就会看到一个标题为“微博会员”的弹出页面。这个页面详细介绍了会员享有的“特权”成长体系;而年费和支付两栏看似位于网页边缘,却触动了不少“微博控”的神经——微博要开始向用户收费了?
本月18日,新浪微博开始尝试收费会员制。那顶小皇冠就是按月或按年付费后会员的身份标志。很多人开始关心,每月支付10元,用户体验会有哪些变化。业界也开始讨论:在免费微博被一些人当做微博营销广告平台甚至形成阴暗产业后,收费会员制是否意味着微博将告别免费,那顶小皇冠是否就是微博从免费平台变道盈利项目亮起的转向灯?
买来的会员身份实用否
对很多人而言,网络资源始终和免费划等号。特别是MSN、QQ这样的即时聊天工具以及开心网、微博平台,正是由于面向用户的零费用,才拥有如今巨大的用户数。一旦收费,还有多少人愿意使用平台,用户又愿意为什么样的服务付费?
新浪微博此次送出500个微博会员体验机会,而今后想成为微博会员,用户就需要支付费用,收费标准为每月10元,也有可享受优惠的套餐。尽管新浪微博明确表示,收费并非强制,用户有权选择是否付费成为微博会员,但是许多网民和用户听到收费后还是变了脸色。一项针对是否愿意付费成为会员的调查显示,参与投票的6548人中,只有约2.5%的人表示可以接受,他们同时坦言愿意付费的原因是专属身份的新鲜感。
从实名加V,到按照活跃程度升级为达人,再到付费买身份的会员,有评论称,互联网行业最看重的不是称谓,而是实实在在的用户体验,而目前隐私保护、避免广告骚扰以及账户安全等是用户面临最多的问题。
在新浪微博低调推出收费会员后,其他微博平台表示目前并没有收费的打算,但一些运营方同时也说出了自己的尴尬:坐拥数以亿计的网民,微博只赚人气不赚钱,“向用户收费,或许是微平台赚钱的一条生路”。
虽然调查显示只有2.5%的用户认可收费会员制,但是按照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超过3亿计算,愿意支付费用成为会员的人数将超过800万。按照每位会员每月10元计算,新浪微博每月将有超过8000万元的进账。哪怕是财大气粗的互联网企业,每月能有这样一笔收入,也足以令竞争对手艳羡。不过,一些评论认为,因为有“僵尸粉”、“水军”、重复注册的存在,8000万元只是一个理论数据。
业内人士说,微平台要想赚钱,并非只有向用户要钱一条路。目前全世界运营商都在探索微博等网络社交产品的盈利模式,比较成熟的模式是借助用户积累开发增值服务。比如通过社交网站推出游戏,然后通过游戏付费分成盈利;或者利用用户的差异化心态推出个性化服务,收取用户维护虚拟形象的费用。
区分不同用户的需求,一方面可以为社交平台推出服务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微平台盈利的方法之一。脸谱网站去年广告收入为31亿美元,精确的广告投放立了头功。脸谱可以为广告商提供精确到年龄、性别、职业、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的细分客户群。由此筛选出的阅读、游戏、电子商务对象,无疑将大大提高广告投放的成功率。而目前国内社交网站,想要复制这样的盈利模式,必须先解决信息噪音化、“粉丝僵尸化”、平台同质化等问题。
人无信不立,无论收费会员制的小皇冠是不是微博转型的标志,作为信息集纳平台的微博,赖以生存的是信息的真实。而对于用户和运营方而言,也需要明确唯有诚信才能长远发展。
某品牌手机之前在微博上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营销,该品牌把最新款手机送给某位名博主让他
“宣传宣传”,不知是策划周全,还是歪打正着,博主搞了个秒杀,在指定时间点后,第一位发表评论的微博粉丝能够得到这部手机。虽然最后得到手机的幸运者只有一个,但该博主的100多万粉丝大部分都被
“目标营销”了。
微博用户往往是资深网民,
3年以上网龄的用户占95%,明显高于非微博用户。在微博发展初期,最早接受它的主要是互联网资深用户,他们使用互联网时间长,频率高、网上停留时间长,因此,微博用户上网频率明显高于非微博用户,数据显示,每周上网4-5天以上的微博用户高出非微博用户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微博分子也是互联网用户中更活跃的一群人,他们有较强的互动性,与非微博用户相比,微博用户更习惯使用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收发Email,网上购物,上论坛BBS。从营销角度来看,资深,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对网络营销更高的接受度。但微博广告用户收入与非微博用户无明显差异,在受调查者中,月收入5000元以上用户仅比非微博用户高出3个百分点。
研究还根据用户在微博上的行为把他们分成四类:自我表达型——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主;社交活跃型——写微博,也关注别人的微博;讨论参与型——最喜欢参与热点话题的讨论,但不关注他人的微博;偏好潜水型——不喜欢写微博,但喜欢浏览他人的动态情况以及查看热点话题。结果发现,这四类用户占比分别为46%、
16%、 16%和21%,这说明,相当部分的微博用户爱说,也爱看,他们的活跃度是微博营销赖以生存的基石。
微博的出现使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表达自己,更方便地获取信息。微博具有自发传播的特性,有近九成的微博用户表示会推荐给朋友使用,有近半数的用户表示会转发微博上面的信息,当然,他们转发的是有价值、有趣的或是即时性较强的信息。
手机、客户端等多种微博
“接入”的方式,也打破了以往媒体的更新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有22%的用户就是因为手机可以登录微博而开始使用微博的,而且,已有31%的用户经常通过手机来登录微博,大多是利用比较零散的时间,如交通中
(占79%)、等候的时间这些以前很难利用起来的时间来登录微博。
此外,微博在短期内对博客、社交网站产生一定冲击,由于三者具有很高的用户重合度,用户使用目的也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少微博用户表示使用微博后减少了登录博客、社交网站的次数。
以上种种都证明微博具有黏性,因此,微博绝对是一个可利用的营销平台。数据显示,用户对微博上传播信息的信任度相对较高,有37%的用户认为微博上的消息基本可信,只有6%的用户认为不可信,同时,用户对微博上商业信息的信任度也很高,比如说在微博上看到商品或服务促销打折的信息,有超过八成的用户表示相信,更有接近三成的用户表示会去尝试。
而对于不少博主来说,他们已经
“亲历”微博营销。有广告商找到粉丝众多、并与其要制造的营销话题相匹配的博主,为其发布信息帖。很自然,博主的粉丝越多,信息被转发的可能性越大,而且这是一种病毒式的链状传播,其速度和密度呈几何级的增长,更重要的,这是精准投放,营销费用也可以精准计算。记者了解到,广告公司设定的门槛是拥有1万粉丝以上,一般发一条帖子的费用在20元左右,加上营销费用等,公司向客户收取每条帖子200元-300元。
除了发信息帖可以订制交易,明码标价,你或许想不到,帖子来源也是盈利点。所谓帖子来源,就是指某条信息发自哪种设备,这成了手机等手持设备厂商营销的必争之地。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名博主往往有好几款手机,每每有新款手机上市,就会有厂商送给他们试用,厂商唯一的要求就是能多用他们的产品发微博,以便在帖子后面带出有广告效应的一行字
“来自某某品牌手机”。
尽管快速蹿红,但微博离全面铺开还有距离,其在很多方面还需改进和提高。比如微博的认知度,注册和使用的便捷性,信息的分类处理等。有1/3的用户反映,微博信息量太大,看不过来,信息的分类和处理、
“关注的人”的分组等功能有待加强。也有用户对各家网站的微博间没有互通合作提出意见,看来,提升用户体验是微博获得更多人气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 “粉丝买卖”这一副业的兴起也对微博营销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在很多网络交易平台都能看到出售
“粉丝”的信息,价格也高低不等,有0.1元一个的,也有2元一个的
“高质量、永久粉丝”,高质量的定义是这些粉丝各自都有五六百个粉丝,发表的博文被转发比例高等。如果是批发购买,那么价格还会有优惠,售后服务也有保证,有卖家承诺
“粉丝少了,包补齐”。记者在某网店看到,标价1元5个的微博粉丝已售记录高达3000多条,也就是说卖出了15000多个,转发和评论也有售,买的人也不少。
“人造粉丝”一旦泛滥,那微博平台的营销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微博运营商显然也意识到了这点,新浪方面就表示,针对通过网店购买的粉丝,会在识别后作删除处理。
无疑,微博微博推广具有较大的潜在营销价值,但微博营销真正形成良性运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充分挖掘
“粉丝”的生产力,不仅博主要动脑筋,微博运营商、广告商更要费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