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微头条能否成为中小V的后起之秀?
随着内容创业的红利渐趋消失,创作者的层级固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以微博为例,根据 2016 年披露的数据, 34 万头部用户在过去的一年里增长了 63 亿粉丝,而其他上亿的普通用户增长量还不到这个数字的1/3。
也就是说平台将近80%的社交关系都聚拢到了1%的头部用户身上,而且超级头部用户提升的速度,要比整体头部用户的增速更快。由此可见,微博的集中化趋势只会比之前更加明显,中小V处境已然难以乐观,更何况是那些想要横空出世的新人。
当然如果层级之间的流动性较强、上升空间极为充足,内容创业的生存环境还相对利好,只是平台扶植中小V的力度远比上对大V的策略倾斜,这才是创作者的尴尬之处。
所以对中小V来讲,要想寻求突破,新的平台、差异化的运营模式或许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这就是微头条的作用所在。
微头条本质上是今日头条的UGC产品,这意味着平台内容产生是一种门槛和成本都相对低的创作方式。
据了解,平台上除了邀请了一些名人明星、垂直领域的达人、顶级媒体机构、各级政府部门、知名企业入驻,实际上更倾向于头条号作者和有表达欲望的普通用户。各位大佬在微头条上不断发声的行为来看,其实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目标人群。
不过中小V若是入驻微头条,关键的考虑要素毕竟还是直接利益或是影响效果。举例来讲,《新文化报》是吉林省内首个粉丝超百万的纸媒官方微博,可其大多数微博的评论数不超过 5 条, 2017年6 月份开通微头条后,同一条新闻在两大平台的数据却相差较大。
比如 2017年7 月 3 日这天,《新文化报》在微头条上同步了 15 条微博内容,仅两条本地新闻的微头条评论就超过200。由此可见,微博流量被明星偶像占领之后,今日头条的资讯流量在智能分发的帮助下,可能会让中长尾内容触及更多的用户。
而且从今日头条的角度出发,人工智能推荐提高信息分发效率和用户使用时长之后,社交关系代表的用户粘性与商业价值,就成了头条的重中之重。
换句话说,对社交的强烈需求,决定了微头条对中小V的培育和扶植,会比已经具有稳定头部群体的微博、微信更有力度,这或许是个共需共赢的机遇。今日头条的粉丝红利期刚刚刚开始。
微头条其实一直在模仿新浪微博初起家的方式,通过招揽大批量明星、大V入驻。不过与早期新浪微博不同的是,微头条背靠今日头条,是在已经聚拢了巨额流量的前提下,进行社交关系延展,而这点可能也正是微头条支撑头条社交化野心的关键所在。
比较直接的好处有两点:一则,微头条发布的内容会在资讯的信息流中出现,并与头条号互相引流,这种协同运作更容易帮助中小V吸引用户、进而发展粉丝。二则,社交产品争夺的无外乎是用户停留时间,头条的超级流量一定程度上蕴含了极大的商业想象力。
据QuestMobile公布的 2017 年Q2 移动互联网报告解读数据显示, 2017 年 6 月,今日头条月度用户规模达到了1. 78 亿,月度用户使用总时长位列第五,超过排名第八的微博。
由此推测,流量、用户停留时间、用户社交关系,这三者在海量用户的刺激下具有极高的转化可能性,而微头条就是今日头条建立的承接载体。
更具体一些,这种可能性给内容创业者带来的直接利益也很好预见。
一方面,微头条可以帮助创作者把读者变成粉丝,另一方面提供与粉丝高频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内容触达粉丝的机率更高。而且头条囊括的内容分类、用户群体,比微博更为广泛,这实际上也使得创作者的发挥空间相应扩大。
当然在流量转化的过程中,智能推荐技术无疑最为外界关注,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它在微头条冷启动期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入驻一个新的平台之后需要耗费时间慢慢培育,尤其是目标用户筛选、内容风格把控等等,在没有大量数据帮持的前提下,只能亦步亦趋、各自揣测。但是微头条的智能分发一定程度可以加快这个速度。
简单举例来讲,俞永福离职的消息曾经一同在微博和微头条发布,可媒体报道引用的来源都是后者,这说明头条的推送功能不仅准确地将消息传达给关注者,而且速度显然快于微博。
在这种情况下,内容传播的范围自然更广。圈粉只是现阶段的初级目标,未来随着微头条的运营逐渐成熟,肯定也会触及到变现等更靠近金钱的一端,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微头条作为今日头条内部运转的一个部分,虽然一定程度上是防止用户流失的“墙壁”,实际上更是应对微博、知乎等平台的防御系统。
微博同样急于寻求新的起点,所以才在问答、短视频等领域频频出手,这和今日头条的想法不谋而合,也决定了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微头条和微博的竞争将成为常态。
因而从这个角度来看,微头条的战略价值可谓是意义非凡,只是在微信、微博把持社交重要关口的情况下,微头条能否成功抢夺后者的市场份额呢?
社交市场,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基本上布满对手,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半熟人社交,也就是被笼统称之为泛社交关系的领域,其实有些说不清道不明。
它类似于古人所谓的“神交”,不是基于强社交关系,也不是具体的功能性需求所对应的垂直社交,而是建立于个人兴趣、爱好、价值观之上的交集。
从微头条的现实状况看,这有可能是其机会所在。纵观泛社交的产品演变,从早期的博客、社区到现在的微博,其实都可以算作是泛社交,而这些产品的兴衰繁盛,其实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大众化在社交领域的根本作用。
前两者说到底还是离不了文人思维的桎梏,以致于昙花一现,而微博却抓住了大众的基本需求,得以在微信的强势之下逆向生长。
而内容更加大众化的今日头条,显然别具优势。甚至具体到与微博的抗衡,我们可以看到,微博日益趋向于一个用户追星的泛娱乐聚集平台,实际上给了微头条更多的其它发展方向,也有利于头条利用自身优势探寻差异化风格。
不过实践结果,还是要取决于头条对社交方向和内容的把控能力。其实不管微头条、微博如何竞争,说到底中小V能够利用这个时机获得直接利益,才是王道,如此说来,不论对于中小V还是头条本身,微头条都有着极其正面的意义。
本文来自生意经,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下载创业家APP,做中国领先的产业媒体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