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陈冠希、小红书、微博正在杀死中国潮牌鼻祖,邱淑贞家族巨亏7亿
文 | 华商韬略 吴苏
疫情下,中美潮牌鼻祖的日子都不好了。
王府井APM的GAP闭店调整,而同一条街上东方广场内的I.T同样门可罗雀。
店员表示,疫情之后,店内消费并没有如预期般反弹。
事实上,昔日国产潮牌“鼻祖”、女神邱淑贞、张曼玉加持的I.T,已经陷入经营危机。
所谓“I.T”,并非互联网中的IT,而是“Income Team”的简称,本意为“赚钱的团队”。但现实却是,I.T越来越不赚钱。
近日,I.T发布的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2月29日的财年内,公司营收77.19亿港元,同比减少12.6%,毛利为47.34亿港元,同比减少16.1%,净亏损7.46亿港元。
要知道,这并不是I.T品牌首次出现业绩亏损。2019年8月,I.T表示,截至2019年8月31日的六个月内公司出现净亏损。
2020年4月,I.T发出盈利预警,因港澳地区业务震荡,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原本疲软的销售市场雪上加霜,集团全财年净亏损不少于3亿港元。
现在来看,I.T全年净亏损比4月预期的要多了4亿港元,形势之严峻可见一斑。
事实上,I.T品牌此前发展迅猛,曾是业内公认的潮牌“鼻祖”,手握I.T和i.t两条品牌线。其中,I.T经营的时装品牌大部分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端奢侈品牌和设计师品牌,而i.t主打年轻化产品,以售卖欧洲、日本、韩国年轻潮流品牌为主。
媒体称,整体而言,I.T品牌矩阵丰富,覆盖了奢侈、轻奢、大众等多个消费阶层。与此同时,I.T背后,站着香港两大“女神”邱淑贞、张曼玉。
I.T创始人是沈嘉伟,靠卖水货赚到第一桶金,1988年创立I.T,1999年迎娶性感女星邱淑贞。对于丈夫的事业,邱淑贞全力支持,不仅拿出全部积蓄,还常常飞往欧洲、日韩为公司挑货,更亲自代言,为I.T站台。
2000年前后,沈嘉伟邀请没有任何设计经验的女星张曼玉为I.T担任设计师。以张曼玉在华语世界的巨大影响力,I.T人气暴涨,产品备受粉丝和用户的追捧。
2005年,I.T集团在香港上市,沈嘉伟一跃而成服装大亨,最风光时代理300多个时尚潮牌。邱淑贞也大为获益,2011年I.T股价走高,她的身家超过20亿港元,即使在港星之中,也让人眼前一亮。
尤其是2014年前后,I.T又向内地市场加码,保持每年51家新店的开店速度,获得滚滚财源,2017年营收首次突破80亿港元。
两大女神的助力,内地市场的进击,形成了巨大合力,I.T渐渐步入巅峰。
但随着实体店越开越多,I.T形成了路径依赖:2011年就布局的线上业务慢慢被弱化,实体店业务大举投入,成本迅速上升,客流却被电商蚕食殆尽,加上疫情的暴击,I.T大亏,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I.T潮牌业务受到其它潮牌的“围攻”。
这个领域,出现了更多新品牌,比如陈冠希的CLOT、余文乐的MADNESS以及欧美明星潮流品牌,与此同时,李宁、安踏、太平鸟、海澜之家等内地品牌,也向国潮发力。这些竞争对手的涌现,大大稀释了I.T原本占据的市场。
一位时尚产业投资人直言,面对国内服装企业做潮牌的趋势,无论是渠道还是价格,I.T品牌都不占优势。
无论是当年水货,还是后来的I.T,沈嘉伟核心逻辑就是信息差——利用内地和外部时尚潮流不同步,套利。
但现在这个生意的逻辑性不同。锁着内地年轻人之间与日俱增的时尚资讯流通速度,不可能存在20年前的信息差,甚至一二线与下沉市场的信息差都被互联网扫平了。
而且,微博、小红书正在替代I.T的价值。
图源:雪球
如今,I.T官网正在进行打折销售,“部分商品五折出售”,而截至2020年6月11发稿,I.T股价为1.33港元/股,总市值15.90亿港元,邱淑贞身家因此严重缩水。
值得注意的是,I.T今天困境也绝非只是经营问题那么简单。
受风波及疫情叠加影响,为了及时止血,I.T集团在一年里关了港澳地区28家亏损店铺。
I.T在香港的营运颓势并不是从去年才开始的。
在2011年至2013年间,该集团在香港加开了117间独立店铺。但早在2011年年报会议上,该集团总裁沈嘉伟就透露,他已经有意改变高速扩张门店的做法。时任I.T集团财务总监邝国裕说:“本地消费力萎缩,来港‘自由行’人数也在减少,为了吸引客流我们加大了促销的力度,这也导致我们的毛利大幅减少。”
据内部人士透露,I.T在香港70%的销售额其实都是来自“自由行”的大陆游客。
当然,I.T集团还拥有800多家门店,疫情防控形势也在慢慢转好,如果能融合线上、线下业务,重新激活品牌影响力,I.T仍有机会“逆风翻盘”。
一一END一一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