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看微信公众号已经很长时间了,微博经常访问的页面也多是我喜欢的健身姑娘们。不仅那些明摆着想要ROI的代货文章我不点开,连无赞助的“好物推荐”我也没什么兴趣。
犹记得高中大学时候很喜欢看美妆Youtubers,要是丝芙兰或者哪些美妆品牌VIBR大促之前我恨不得看完所有开箱和推荐视频;去年和今年丝芙兰大促我什么都没买,搞得丝芙兰以为我神经病,于是特意发邮件提醒我你还没买东西,等大促过了竟然还还给我发邮件说“鉴于您什么都没买可能是忘记了所以我们把折扣向您独家延期一星期”。
你看,商家为了挣你的钱可以变得多可笑。
其实并不是因为我变得佛系,或者追求minimalism,而是因为我大概看透了消费主义时代这种营销的本质。网红对应英文单词大概是“influencer”,定义如下:
a person with the ability to influence potential buyers of a product or service by promoting or recommending the items on social media.
这个定义明明白白地显示了,网红的所有行为最后都会落实在让关注者,也就是你,消费这个层面上。换言之没有转化率,网红将再也不红。他们辛苦地做内容,美化出一个个梦想,话里话外你拥有了这些那些生活质量就会有所提升,用了这个那个你就会跟我一样。特别是那些全职网红,他们美丽的生活是无数个你用钱堆出来的。
我不知道别人,我就说说我自己。当看明白这一整场国内国外Instagram小红书微博微信的网红营销的性质之后,几步就可以debunk the myth。
首先我质疑一个额外的包,一只额外限量版口红,一个额外漂亮的碗对于一个人的外表和生活质量有多大提升。一个对自己生活质量满意的人,她的吃穿用度都是和谐自洽的;希冀一两件物品能够多大程度上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多是出自对自己的不满。说这段话是因为自己也经历过疯狂爱物的时期,回过头想想冲动消费多是出于对自己的不满。从价值角度来说,零碎小件越多,边际效益递减。比如,你有购买能力遂购入100只不同色号的口红且就是为了自己爽是毫无问题的;如果希望有100只口红能比已经拥有的30只口红能让你更加漂亮,我觉得不如诉诸医美甚至整容。
其次我质疑到底有多少人有expertise来引导别人的品味。好的品味建立在相对的阅历和较为宽裕的经济能力上,而刚出大学就想着代货赚钱的,我并不认为他们就有资格指导人怎么穿衣服。这就像健身行业,很多练了个一两年的稍微有点线条的人就敢开班授课增肌减脂,这在没有网红营销的年代是万万办不到的。我对网红营销的一大不满就是由于网红经济盛行,网红之间互相抄袭内容,中国甚至世界的审美越来越趋于同质化。比如我现在住在白人较多的区域见不到什么中国人,但是我在华盛顿街头经常不等对方开口一眼就能辨认出中国女孩:比肤色白两个度的粉底,清一色红眼皮(斩男色?),特大号美瞳,刻意到有些奇怪的穿搭。这点在美国也有典型:卡戴珊女孩们追求巨臀不惜打硅胶,高光打的脸像车前灯闪瞎路人。网红文化让女孩在女孩学习美的阶段刻板化美,把你我都变成一样的人。
我其实也不知道我这篇再说啥,随便写完就赶紧去吃饭了。结尾是早就写好的:未来的几年经济下行,消费降级。潮水退去,赚的盆满钵满的网红们早都上岸跑了,只剩下还沉浸在消费主义幻影里零存款月月光的女孩们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