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聪少自媒体网 > 微博 > 正文

【个人vlog怎么赚钱】

2020-10-06 微博 聪少自媒体

2019-07-12 15:48:00

weixin_30341735

阅读数 166

公众号断更的这几天,土哥的全部精力都扑在了公司的项目上,还有团队技术培训,连vlog都懒得折腾了,毕竟个人精力有限。说到技术培训,之前很多在土哥知识星球里的球友都问过我,说「土哥,啥时候讲讲你这几年的技术成长经历啊」

其实,复盘我的前端成长这件事,我很早就想在公司内部搞一次了,因为有听众基础,我司前端组的小伙伴包括实习生,都乐意听我站在台上吹牛逼。

于是,就在上周五,我带头组织策划了一起公司内部技术分享会。美其名曰,前端漫谈,其实就是技术人扯闲篇。在这里特别感谢下,公司小伙伴们的捧场。

我曾经也是个前端小白

刚开始,我跟很多前端新人一样,从学习前端基础知识入门,比如网页布局基础、javascript动态特效等,为后面学习更深入的知识打好基础。

我最先接触的是html和css,后面又出来html5和css3的时候,我又跟着对比学习了一下它们的新特性,通过前期掌握的知识,我有了网页布局的能力,那会儿已经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开发实现淘宝网首页的静态页面了,当时觉得这些标签和属性好神奇,酷爆了。

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开始不满足于静态页面的实现,也想掌握如何让自己的网页作品动起来的技能,就跟淘宝网上的效果一样。于是,我紧接着学习了行为层javascript,当我能通过自己手敲的js代码,在网页中加入了轮播图、tab切换、动态导航等特效的时候,当时觉得自己好有成就感。

那会儿我还不知道,这仅仅是切图仔必备的技能包而已。然而当时,我已经很满足了,身边朋友有不会的,我都会主动教他们,从思路分析,到代码实现,如何运用html5、css3、js实现炫酷网页,比如滑动门特效、导航条双向绑定、渐变动画、循环动画等技巧,那会儿的我已经学会了通过教别人为自己捞好处,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到用技术赚钱的快感,也因此接过几个小活儿,赚了点小钱。

跳出舒适区,才能迎来快速提升

2013年那会儿,当你能通过自己掌握的html、css、javascript开发出一整套动态网页时,就可以在太原找到一份初级前端开发的工作了,工作内容主要是网页制作,行内术语叫「切图」。

当时,还是jQuery大行其道的年代,你只需要掌握ajax前后台数据交换,就可以完美胜任一家公司的前端工程师这个岗位了。

那会儿我也沉浸在「为一个又一个网页里添加动态特效」的满足感里,并且乐此不疲。这种状态一直保持一年多,直到后来无意间添加了好几个不同地区的技术交流群,有北京的、上海的、杭州的、深圳的......,通过在群里的冒泡、潜水以及日常围观,我接触到了一个叫做「组件化」的东西。

其实,那会儿北上广深的前端圈里,已经开始慢慢涌现出了很多前端框架,并开始在前端项目里流行开来。

彼时,太原技术圈还处在刀耕火种、后知后觉的状态,身在太原的前端从业人员,感觉就像井底之蛙。我当时觉得,是时候跟上北上广的节奏了。

于是,我果断入坑前端组件化网页开发。

经过时间洗涤,后来组件化成为了企业中开发的主导思想,也成为流行框架vue、react的核心思想。

当时还做了一个个人信息验证的项目,开始慢慢使用正则验证,提升用户体验,在前端这块及时反馈给用户他填写的是否正确,或者符合规则。

?

踏上移动互联网的快车

再到后来,移动互联网大热,移动端开发开始流行,为了顺应潮流,我又接触到了webapp的学习。入了这个坑才发现,它和pc端开发套路有点不同,像什么移动布局、适配、兼容机型、性能优化等,一度搞得我头大,好在我坚持了下来。

如果当时我没有咬咬牙坚持,可能现在的我已经被前端淘汰了,或者成前端老油条了,躲在某个二线城市的小公司切图,直到性价比被年轻人超越,然后混到30岁被迫中年转行,然后去饭店端盘子洗碗,闲暇之余跟服务员同事们吹嘘,当年我还是个码农......

嗯嗯,一定是这样的,这境遇听着都挺惨的。快醒醒,这一定是个噩梦。当然了,如果真是那样,你们也不可能认识我这么个人,谁叫“码农土哥”?管他呢,who care !

我人生的这段经历,可以说「成功了,青云直上;失败了,万劫不复」。

后来在项目实战中,我又掌握了表单验证、存储、地图、响应式布局等,当时swiper插件刚刚火起来。在此期间,我练手做了好几个项目,比如swiper移动端轮播项目、canvas手势解锁项目、音视频播放项目、高德地图定位项目等。最后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开发了一套仿美团外卖的webapp项目。

坊间传言,优秀的码农,都敲过10万行代码。

这句话,我信了,一信就是八年。

再后来,微信小程序横空出世。为了不掉队,土哥立马跟进学习,敲代码,写demo,当时好像做的第一个小程序就是新闻列表的一个项目,还记得第一次利用json文件配置信息成功时的那种兴奋劲,现在都回味无穷。

在这个小程序中,巩固加深了我对数据绑定、列表渲染等小程序API知识的运用熟练程度。

至此,移动端开发让我尝到了甜头,薪资也随之水涨船高,比之前刚入行那会了翻了不止10倍,经过前期资本的积累,真正做到了银行卡里有六位数存款,那段时间睡着都能笑醒,中午出去吃饭再也不会点最便宜的土豆丝盖饭了,都往贵的来,过油肉、木须肉、水煮肉,只要是带肉的、比土豆丝贵的盖饭,我都吃了个遍。

我终于证明,贫寒学子靠编程翻身,不是说说而已。

然而,随着工资和经验的增长,我却慢慢变成了前端圈里的老人,一晃八年已过,这一点在以后的岁月长河里,埋下了隐患。

我技术栈的最终形成

其实,前面讲的有些内容我是穿插着学的,并没有先后次序,工作中用到什么就去学什么。熟练运用前端框架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必备技能包,说到前端框架,就不得不提vue.js and react.js。

很多人都知道,土哥是vue阵营的忠实粉。可我一开始入手学习的,却是react。一开始我被react的虚拟dom和jsx语法糖吸引住了,就像小孩看见了玩具。

紧接着,我又发现react提供了响应式 (Reactive) 和组件化 (Composable) 的视图组件。兴奋之余,我准备找个项目练练手,越往后走,越发现react框架带来的便利性和颠覆性的编程思想,它不止能在javascript中写css,还能有路由去串联各个页面模块。

当时觉得,我可能要成为react信徒了,谁都别拦我,它是如此的awesome。

直到后来vue.js的出现,加上国内很多公司和前端开发者使用vue作为项目开发框架,我才慢慢将注意力转移到了Vue.js的身上。

不得不说,vue和react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也决定了我技术选型的难度不是那么高。而且,vue同样提供了Virtual DOM,提供了模版、组件树的概念。后来vue的框架开发者也提供了渲染函数,甚至支持jsx。

真正让我投靠vue阵营的,是它的vuex状态管理工具和vue-cli脚手架,这样可以更好更快速地搭建项目环境,相比于react学习曲线的陡峭,vue显然更适合前端同学入门,选择vue作为技术栈,我也更方便去管理和培训前端组成员,降低了学习成本。在项目开发缺人时,公司也更容易招聘到会vue开发的前端应聘者。

当然,如果你想更加深入掌握vue框架,es6的功底是绝对不能差的,项目开发中,es6和vue框架更配哦。

比如es6里面的promise、class、async、proxy、iterator等,都是需要熟练掌握的,当然,这些也是现在前端面试中,可能会经常问到的话题。

除了es6,整个技术栈班底,可缺少不了webpack和node.js的加盟。只有将这一套技术工具结合使用,才能算是发挥出mvvm框架的最大威力,前端后分离如今也是大势所趋。

每个人都是awesome

其实,我这几年的技术成长经历也没什么特别的,基本上是跟着项目走的,随着项目开发数量的增多,我学会并掌握的技术也在增加。我走过的,只不过是大部分人正在走的路,这本身没什么新鲜的,每个人都会最终到达他自己的目的地。

后来,我如愿当上了我司的前端leader,抵达了我自己的目的地。之后,我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

这些年一路走来,我喜欢并爱上了编程给我带来的神奇感和成就感,每天不敲几行代码,感觉就浑身不舒服。

我也曾为了学习一个框架,周六日宅在家里没日没夜的研究,饿了就吃,吃完了就学,敲累了就睡觉,睡醒了就接着学......拉着窗帘的我都不知道窗户外面是上午还是下午,不知道天气是刮风还是下雨,是晴空万里,还是乌云密布。

我也曾为了赶项目进度或者接私活,不睡觉不洗脸不洗头不刷牙不换衣服一天不喝几杯水不上几趟厕所,忘乎所以的干过,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真tm疯狂,wow, crazy boy!!!

等私活儿发给甲方或者项目交付给领导,获得对方认可之后,呼呼在家蒙头大睡一天一夜。第二天起床去卫生间照镜子,挠挠头发,发现掉了好几根。早晨去公司上班,有同事提醒我,“你后脑勺多了几根白头发”。当时我记得自己还自嘲过,「hai,谁还没为梦想疯狂过?」

我也曾为了一个bug,熬夜到天亮,留宿在公司,吃喝全靠外卖,相信大家都有这种经历,选择了编程,就义无反顾的去热爱它,可能你入行之初,是抱着挣高薪的目的进场的,可越往后走,越觉得,编程已然成为了你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有一天,你终于不再敲代码了,等你回头翻看你曾经敲过的项目代码时,你也可能会感叹一句:卧槽,这谁写的,太有才了!

是的,只要你一腔热爱并为之付诸努力,每个人都是awesome。

Hey man, what's up? Just keep your swag.

这篇文章来源于我的个人公众号「闰土大叔」。

不为流量,只为能结交更多喜欢互联网、热爱前端的朋友。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running-runtu/p/11176452.html

展开阅读原文

个人vlog怎么赚钱 相关内容

龙_威3

鼠标移入事件

鼠标悬浮事件

鼠标事件

默认

黑色代码

黑色rgb

黑榜3

黑客

黑兽3

使用WTL进行Windows桌面应用开发-第二部

使用WTL进行Windows桌面应用开发-第一部

Windows C/C++ 与 逆向

2019-04-12 15:54:47

weixin_43901866

阅读数 100

不随意评价别人

不试图改变别人

有个朋友发了条朋友圈。文字是:我该怎么回他?

我点开配的截图就明白了。

这个朋友喜欢拍Vlog,做好了喜欢在朋友圈分享给大家看。结果有个微信好友给她评论:怎么这么闲?

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气炸了。

什么叫见过世面?就是学会尊重,接纳不同。

可就是有很多人,活到三十多岁,读了好些书,也懂不少东西,就是没学会尊重和接纳不同,一切以自己的喜好和判断为中心。

大家讨论电视剧《都挺好》,他们来一句:看电视剧的,都是闲得蛋疼;别人玩个快手,他们说玩快手的人太low;别人喜欢花钱买自己喜欢,他们说:真是有钱烧得慌;别人喜欢买课听课,他们说:交智商税;别人穿得性感,他说人家骚;别人穿得朴实,他说人家土...

还有更甚者,总是试图说服别人,改变别人。

见过世面的人,从不这么干。因为他们知道,这个世界很大,活法很多,于是他们能很好的接受跟自己不同的人。

上次跟一个女性投资人聊天,她信星座,我不信星座,但这并不妨碍我可以认真的听她讲关于星座有意思的人和事,同时她也根本无意说服我让我相信星座,这样的聊天很舒服。但有的人就是,她相信星座,就得不停的说服你让你相信。

最近看了吴军的《态度》一书,我更加明白什么叫见过世面。

关于爱情,吴军跟读大学的女儿说:你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对象。但至于什么人合适,哪些人不合适,这是非常主观的,因此在这方面你要基于自己的感受和判断,我对你的选择和做法是不会有任何评论的,或许你的妈妈会给你一些建议,但是她顶多也不过是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而已,没有任何左右你想法的意思。如果你遇到合适的人,恭喜你。如果你在感情上遇到什么挫折,也要尽力自己走出困境。

见过世面的人,就算对自己的孩子,也更多的是引导,而非干预。

我微信加了近4000人,发现那些优秀的创业者、投资人、老板,他们几乎都不会在朋友圈随意评价别人,而不少自以为很厉害的人,总是把自己当作中心,比如他们觉得某个电影烂,就会认为那些喜欢那个电影的人欣赏水平烂。

不卑不亢,从容淡定

什么是不卑不亢?

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见过世面的人,在比自己强的人面前不低声下气,在比自己差的人面前不傲慢自大。

这就是见过世面之后的「体面」。

朋友说她在上家公司时有个领导,底下的人都超级讨厌他,不是他能力差,不是他业绩差,而是他跟底下的员工共事时,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自吹自擂,而每次有大领导在时,他就变得低头哈腰的,特别没脸。

见过世面的人都知道,这样做没用。

第一:下面的人不会真正尊重你。表面尊重你,是因为你手中的权力,有人说看一个领导牛不牛,就看他离开时,他底下的人和他的同事怎么对待他,我想到了刘国梁,2017年他从总教练位置离开时的微博盛况说明一切,他很成功。

第二:上面的人也不会真正重用你。表面上对你客气,是因为人家有格局,暂时没搞你,是因为你还有点用。如果你真的有本事,就更没必要自降姿态,讨好型人格并不好。如何停止讨好?先停止对讨厌的人笑。

有个知名记者,经常有机会采访大佬、领导、明星。

有人问:采访他们时,你会怯场么?

她回答:我从不怯场,因为我觉得人都是生而平等的,我不会因为一个人是民工或者一个人是总理,我就对他们有不同的态度。作为一个传媒人,对待他们的好奇心以及态度都应该是平等的,一样的。

什么是从容淡定?

遇事不急不躁,处事冷静理性。

吴军有个有意思的观点:看一个人挨了一巴掌后的反应,就能知道他的命运。

所有人对于挨了一巴掌的反应无非三种:

第一种,一巴掌扇回去;

第二种,认怂,捂着脸走开;

第三种,先冷静分析——可能是我们真该被扇,那就接受教训;可能对方真的就是个浑蛋,那我就考虑如何正确的处理。

一个人被扇巴掌的反应,其实就指一个人遇到意外事件、遇到不公平对待、遇到麻烦和困难时的反应。

习惯扇回去的人一辈子经常扇别人巴掌,最后可能遇到一个拳击冠军,被一巴掌扇死了。遇到不公平,被别人欺负了,只会认命的人,注定没啥出息,就像挨了巴掌认怂的人,跑回家只能训斥自己的老婆孩子。

因此,正确的处理方式既不是扇回去,也不是认命,而是从容淡定的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

你真的强大,真的见过世面后,你就可以从容的接受不美好的事情发生,你能够对它们一笑了之,而不是因为它而愤怒或怎样。

推荐阅读:阿里腾讯Android开发十年,到中年危机就只剩下这套移动架构体系了!

见天地见众生而后见自己

真正的见过世面,是见天地见众生,而后看见自己,而后接纳自己。

什么是接纳自己?

不依赖别人的肯定而肯定自己。

蔡康永在一个视频采访中说:有些人有钱了,但可能他会在三句话中就流露出自卑,有的人说话是这样的——他不会说「我刚刚飞到了印度去工作」,他会说「我刚搭了私人飞机飞到了印度去工作」,他得让别人知道他有私人飞机这件事情,所以他一讲这句话的时候,你就知道,他不放心你瞧不起他,他得让你确定他很了不起这件事。

看到这段话,我想起朋友圈的一些人。

这些人特别喜欢在朋友圈里晒:买了包要晒,买了车要晒,去吃个大餐要晒,周末去逛街要晒坐标,出个国要一天晒三回坐标... 如果不晒,那就等于白买了、白吃了、白出去了。

不仅这些要晒,还要晒自己见了某某大佬,晒自己被某某大会邀请了,晒自己跟那个行业大咖吃过饭,晒自己有某某牛人的微信。

如果你第一次认识他们,他们自我介绍时,喜欢罗列一大堆自己曾取得过的成绩,而那些成绩,你跟他们熟了之后就知道有多水。

一个人越炫耀什么,说明他越缺什么。

为什么很多有钱人反而不爱买奢侈品?因为人家不需要用那些东西来证明。为什么很多有钱人买很多奢侈品但从来不晒?因为那是人家的日常。

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晒自己看的书,真有学问的人还一般真不晒,你晒是因为你偶尔看书很兴奋,人家天天看书人家不觉得有啥可晒的。

什么是做自己?

有个人问连岳说:我把户口从东北农村迁入深圳,可悲的是,身边大部分人都反对,这个圈子太可怕。

连岳反问了一句:你发了财也不会分给他们,为什么要他们的支持?

前段时间也有星友问我类似的问题,我回复说:

你已经是个成人了,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不用让别人牵着鼻子走,也不用大家都认可,别人不会对你的人生负责,他们只负责指指点点。

你有自己的梦想,那你就自己去实现,你能实现那是你自己的本事,你要实现不了,你也别期望别人能够同情你,因为你的梦想跟别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别人也没义务支持你的梦想。

我现在对自己比较满意的一点是,我活开了,精神上比较自足,我做事如果我自己认定了,就不需要别人的支持和肯定,也不care别人的评价议论。

但曾经我不是这样。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人生的前18年没有去过城市,我第一次去我们市里的时候连公交车都不会坐,是一个绝对没有见过世面的大土鳖。

我第一次坐火车就是2010年9月6号去北京上大学的那天。来到北京后,我更加的看清了自己到底是有多么没见过世面。

论高考成绩,我跟那些城里的孩子没什么区别,甚至比很多人更好。但其它的,我跟他们根本就没有可比性,有时候我发现我连跟他们正常对话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他们聊什么我都没听说过。

所以,大学四年,我基本没怎么好好上过课。我大把的精力和时间用来看书、看电影,寒暑假出去旅行。目的就一个,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看见更大的世界,拥有更大的格局。

读书记得提过很多次了,这篇聊聊旅行对我的改变吧。这几年有钱了,反而没时间旅行了,读书的时候穷,但比较生猛,带着一点点钱就敢到处跑。

image

2012年7月7日,我从北京门头沟开始徒步加搭车去西藏,经历了17天到达了拉萨,全程4000多公里。

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旅行,我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这个世界是如此之大,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不一样的人和我们有着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这对于人生的前18年没有离开过自己家乡的我来说,有很大的冲击,这跟在书上和电影上看,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另外,我这一路上很多时候就是在公路边招手免费搭顺风车,我坐过农民的驴车、坐过拉煤的货车、坐过富二代自驾游的车、坐过格尔木旅游局领导的车等等,所以我这一路上算是把各种阶层的人都接触了一遍,而在这样的旅途中,大家聊天是心里都不设防线,大家卸下防备,聊自己的幸福、痛苦,聊自己的家庭和人生,那时候我就看透了一个东西:

你觉得再不堪的人,他也有属于他自己的幸福;你觉得再光鲜亮丽的人,他也有很多难言的痛苦。所以,谁也不用瞧不上谁,谁也不用去羡慕谁,人这一辈子没有绝对的成功与幸福,也没有绝对的失败与不幸,也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但求活的自在真实,活得有血有肉,如果有机会,创造一些价值留下。

青藏线上和川藏线上,每年都有很多车祸事故,我也亲眼见了不少,有的车直接坠崖。我在昆仑山附近的一个雪山上晚上迷路,险些丧命,凌晨三点左右顺着一束微光爬了出来,那束光是我的一个小伙伴睡觉前借了一个电筒放在营地的。凌晨三点多回到帐篷时发现有个同行的伙伴已经走了,他们以为我死在山上了。后来在沱沱河,我的朋友因为高原反应,在床上躺了两天没怎么吃东西。在拉萨的时候,晚上经常和一堆驴友聊天,也听到了不少驴友走失、丧命的故事。所以,这一路上也深深的感受到生命竟是如此的脆弱。

2013年冬天去青海湖旅行,结果发现冬天湖面结了厚厚的冰,竟然一时冲动决定要从冰上徒步到湖中心的小岛上,结果当时另一位驴友也一冲动要跟我一起去。但我们从青年旅社到湖边准备出发时,他又怂了,我一个人出发了。

结果,错误估计了距离,下午两点出发,结果天黑了还没到,大晚上,一个人在青海湖冰面上,特别冷,幸亏那天天气还行,有月亮,我就看着远处的小岛的影子继续走,大概到晚上九点到了小岛上。

岛上有几处亮灯的地方,我就找了个最近的去敲门,一个老人给我开了门,语言不通,我比划着吃东西、睡觉的样子求助,他就让我进去了。

这其实就是一个山洞,外面加了门,岛上很多都是这样,里面住的都是苦行僧,他们常年不下岛,一直在这里修行,完全和外面的世界隔绝,每年冬天藏民会给他们捐一些食物(糌粑是他们的主食,这种食物非常便于携带和储藏,且营养丰富、热量高,很适合充饥御寒),用三轮车从冰上运过来。我第一次真的相信了信仰竟有如此大的力量。

那几年的旅行经历,读书思考,以及毕业后持续的阅读学习,我觉得对我的改变就是,让我变得没那么狭隘了,没那么多偏见了,心好像变宽了,能接受很多事物的存在,能尊重不同人的不同生活方式,能理解有很多人跟自己持有不同观点、认知、价值观。

所以,见得越多,经历越多,最终的目的都是让自己明白:真实做自己最重要。别人,也让别人真实的做自己。

image

永远提醒自己

见过世界读过书≠见过世面

怎样能见世面?

去旅行,去读书,去见人,去历事,这样都有助于我们见世面。

但我也一直提醒自己,这些都不直接等于见过世面。

同样是出去旅行,有的人是为了释放工作的压力,有的人是为了逃避当下生活的一些坎儿,有的人是因为失恋了,有的人出去是为了发朋友圈各种打卡,有的人是为了拍抖音,有的人出去是为了约炮...

这些目的都合理,没有高下之分,我说这个是想说,不要把旅行说的那么高大上,不要过分夸大旅行对见世面的作用。相反,每次出去旅行倒真的可以见识到很多不体面,因为人出去了,在陌生人环境中,很容易把自己暴露出来。

我大学时接触过一些旅行达人,他们去过很多地方,但我不觉得他们算见过世面,因为他们喜欢说「那些每天朝九晚五的人活得真没劲,每天就知道赚钱」这类的话,他们走过那么多地方,却没读懂生活不止一种,到最后反而只赞美自己这一种生活。

如果走过那么多地方,却越活越狭隘,那么旅行,看世界的意义在哪?

同样,有些人学历不低,读书不少,但一开口就充满傲慢与偏见,让人讨厌,你能说他们见过世面?

同样,刚来北京上大学后,我觉得同学家里都特别有钱,就会觉得有钱人,他们有机会体验很多我们没体验过的,经历过很多我们没办法经历的,一定都是见过世面的吧。

慢慢我才发现,有钱完全不等于见过世面。

后来,我有个特殊的看人角度,看一个人是否是真的见过世面,就看他对服务人员的态度。见过世面的人,会跟餐厅服务员、服装店员、小区保安、广场保洁等服务人员说谢谢,说麻烦了,会真诚的微笑以待。

说这些,不是反对旅行,反对读书,反对追求财富,其实这些反而是很好的帮助我们见世面的工具。

是的,它们是工具,这才是我说这些的目的。工具,是手段,太多人把手段当结果,拿到了工具,就以为拿到了结果。

见过世面,不仅仅是去了多少个国家,走过了多少城市,路过了多少风景,不仅仅是上了什么学,读了什么书,不仅仅是品尝了多少美食,也不仅仅拥有多少昂贵的物品... 更重要的是,「见过」之后,能始终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态,并愿意对所见所闻深入思考,学会了尊重和平等,做到了真实和真诚,得到了从容和开阔。

展开阅读原文

个人vlog怎么赚钱 相关内容

龙_威3

鼠标移入事件

鼠标悬浮事件

鼠标事件

默认

黑色代码

黑色rgb

黑榜3

黑客

黑兽3

使用WTL进行Windows桌面应用开发-第二部

使用WTL进行Windows桌面应用开发-第一部

Windows C/C++ 与 逆向

2019-11-22 17:12:39

yoggieCDA

阅读数 124

作者 | Jenny乔

来源 | Jenny-Qiao-Love

最近,在微博上看了一个vlog,有一个问题很有意思:

“怀揣梦想,正值青春的你,是想安心坐在办公室过朝九晚五的生活,还是当一名随心所欲的自由职业者?”

弹幕上一片沸腾,仅仅是“时间自己支配”,就让一年里总有300多天不想上班的白领十分向往。

比如视频中采访的主人公,美术专业毕业,做自由策展者,靠做自己的兴趣赚钱。

时间自由,钱不少赚,让无数人羡慕。

其实,早在2015年,自由职业人数占比已增长到4%。

而且超过60%的自由职业者在辞职的时候工作经验不满5年,其中33%甚至不到3年。

这些“自立门户”的年轻人,有些只是想要追求“没人管”的自由;

还有一些则是高瞻远瞩,另辟蹊径,只因为相信:打工其实是件风险极高的事。

一旦遇到大规模裁员或是公司倒闭,甚至只是请了次长假,生活水平就会断崖式下降。

越稳定就越脆弱。

行业裂变、组织变革,瞬息万变,与其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既能摆脱死工资,告别循规蹈矩的日子,还可以提前规避事业危机,自己主宰人生。

简直就是人生赢家。

只是,所有事情可能都存在**“规划很理想”与“现实很骨感”**的残酷对比。

大多数人都只看表面光鲜,却忽略背后辛酸。

在vlog的最后,有句话特别扎心:

“朝九晚五的生活反而容易有周末。”

因为自由支配时间的真相往往是,随时要工作,从来没自由。

之所以如此拼命,说到底都是迫于经济压力。

在各种自由职业中,不管是小本生意人、市场推销员、还是专业人士,最大的焦虑来源,都是“钱”。

有数据显示, 17.2% 的自由职业者不能维持基本生活开销。

自由职业不自由,归根结底还是经济不自由。

自己干,出去找钱成了难题,除了马不停蹄地找新活儿,还得防着自己的保命钱被坑。

前段时间,“加盟奶茶店”的坑就被人挖了个底朝天,90%都赔钱,剩下10%勉强维持。

为了能轻松赚钱,才下血本经营,却被人割了韭菜;

还有些宝妈,为了创收,轻信了那些“套路兼职”,以为可以过上一边带娃,顺手挣钱的自由生活,结果命运是没改变,钱没了。

仔细想想,上班的时候:领导管着,同事盯着,KPI督促着。

可对于自由职业者来说,一个人要活成一支队伍。

即使拿出所有的精力也未必够用,所以不敢有一刻放松。

自由职业到底有多苦,只有做过的人才知道。

有人说,其实做什么都会有压力。

此话不假,但自由职业者面临的不只有压力,还有很多阻力。

首先,因为“有闲”,时间管理就是最大考验,很多自由职业者都因为安排不好时间,一直找不到工作的感觉。

这才醒悟,有人管着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曾经看过一个网友分享的故事,自从选择了自由职业,告别了糟心的通勤和争分多秒的打卡,不用看领导的脸色行事,也远离了办公室的尔虞我诈。

在资产配置上也花了心思:

投资理财、购买保险来保障未来子女教育和自己的养老问题。

如今的他收入不错,吃穿不愁。

尽管如此,这些仍然没有让他感受到自由。

因为仅是维持现状,就付出太多:

规划好3-5年的目标与发展走向;

强迫自己每月看6-8本书;

每天雷打不动地6点起床工作,输出内容,检查修改提交,跟踪效果,反思总结;

周末需要去做活动,开讲座,为了对用户负责,通宵达旦地研究课程,打磨内容是家常便饭。

继而往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敢间断。

“我能撑多久,全凭能自律到哪天。”

到后来,你会发现,支撑自己奋斗的不再是当年的豪情壮志,而是自律。

仅这一点就淘汰了不少人。

血淋淋的现实教育我们,我们最难实现的自律,正在把**“自由职业”**变成“在家闲着”。

很多时候,我们要了解一个群体的真实生存状态是很难的。

前几天,和一个自由职业3年的线下培训师聊天,短短一个小时的饭,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有时候,故意不接,等一会又拨了回去。

言语之间,都是自己档期不够,尽量安排,可实际上这顿饭就是来谈合作,找活儿干的。

这种心酸我也体会过,不能让自己看起来很闲,否则落在别人眼里就是:你没用。

台上很光鲜,台下为了生计奔波,个中滋味冷暖自知。

领英数据显示,在中国自由职业者中,年轻人占绝大多数——30岁以下的人数占到总人数的七成。

有些人不喜欢朝九晚五的上班方式,有些人不喜欢受到各种管制,有些人不喜欢每天赶地铁,有的人早晨起来一看天在下雨就提出辞职……

这些个性化的理由,对于上一代来说是自毁前程,但在年轻人看来,是在追求自由。

有人说,这一届年轻人,他们的成长历程中,物质丰裕,也没有经历过大的波折。

一旦觉得站稳了脚跟,就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而活,喜欢自在,受不了被束缚。

所以,很多人都指望通过从事自由职业,能很快大赚一笔。

不过我劝你省省心,逃避往往换不来自由,反而容易陷入困境。

那些身处顶层的自由职业者,少之又少,而且他们的成功往往难以复制。

说到底,如果扛不住收入不稳定的压力,也无法挑战苦行僧式的自律,千万别掉进自由职业的泡沫里。

因为很多时候,不是自由职业不好,而是你还没准备好。

展开阅读原文

个人vlog怎么赚钱 相关内容

龙_威3

鼠标移入事件

鼠标悬浮事件

鼠标事件

默认

黑色代码

黑色rgb

黑榜3

黑客

黑兽3

使用WTL进行Windows桌面应用开发-第二部

使用WTL进行Windows桌面应用开发-第一部

Windows C/C++ 与 逆向

2019-02-21 15:31:02

weixin_36250541

阅读数 149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Hayami

来源:微信公众号Hayami

写在前面

笔者96年-1岁产品经理,现任职于某TMD,对O2O、社交、生活、社区产品比较感兴趣。还在持续打怪升级中,希望能有机会和这些领域的前辈交流。

十年前,Bilibili还叫Mikufans。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二次元小站,被创始人徐逸在百度贴吧称为“只是A站(AcFun)的后花园”。

十年后,这个从垂直、封闭的ACG文化社区起家,以“视频内容+弹幕文化”形式传播的产品,已经慢慢泛化走向主流社会。越来越多的z世代年轻人伴随着这个网站成长,也因此被寄予“中国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YouTube”的希望。

(注:Z时代,美国及欧洲的流行用语,意指在1995至2000年后出生的人。是第一个自小同时生活在电子虚拟与现实世界的原生世代,由科技发展形塑的社群关系与价值观深深影响了此世代的自我认同。——Wikipedia)

作为强文化社区,B站的UP主是内容生产环节中最重要的元素。截止2018年末,UP主创作的原创高质量视频(PUGV)撑起了B站全网85.5%的流量,该比例仍在上升。

鬼畜剪辑白鼠/狮子/局长/路人(四大欠王),游戏领域老番茄/敖厂长/散人/老菊,美妆博主党妹/栗子/毛蛋/nya……

当我们提起这些名字,会发现尽管其中很多已成主流互联网界的KOL,但还是和“B站UP主”这个标签紧紧捆绑。如此强烈的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是从何而来呢?

本篇文章从Vlog切入,以bilibili为载体,站在Z世代创作者的角度,来聊聊风口、平台,和在这个浪潮之巅奔跑、欢笑、尖叫的年轻人。

文章目录

一、前言

二、我在B站拍Vlog

第一支Vlog:新人都是怪物!

第六支Vlog:太长不看?!播放量最惨淡的Vlog

第八支Vlog:上了B站首页Banner;最喜欢的果然还是blackpink!

三、平台生态和粉丝关系

只有B站才是UP主想投稿的网站吗?

知乎和B站的对比

四、商业化变现

不想赚钱的UP主不是一个好UP主!

五、后记

文章共有6000+字,大家可以拉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看(不要太长不看啊喂!ヾ(°д°)ノ゛)

一、前言

康康现在在香港中文大学读information engineering。

和人们对工科生“木讷寡言、不解风情”的刻板印象不同,95后的康康更像是二次元语境中“可爱的男孩子”——他追星、染发,喜欢动漫、日音,会用美颜相机里的小松鼠贴纸,并且有着可以和《银魂》设定媲美的吐槽力。

我和康康在去年互联网校招的时候认识,他志本不在此,毕业后便申去了香港继续读书。

也是因为一开始接触vlog就在b站,18年11月末,他选择B站作为开始投稿的平台。

截止现在投稿10个,主要以校园生活为主,除了自习、期末考、看书等校园元素之外,还有追星、旅行、染发等日常生活。

第一支校园Vlog收获2.4万+播放量和上千粉丝,总计观看数13w+——对一个没有团队运营、没有买钱推广的素人来说,可谓是“新人都是怪物”式的成绩了。

二、我在 B 站拍 Vlog

2.1 第一支vlog:新人都是怪物!

在拍第一支港中大的Vlog时,康康选了一个没有课的周二。

在网上的Vlogger中,他很喜欢宾大的博主李萬一,还有南加大的台湾YouTuber女孩craziejulia;他觉得前者是漂亮小姐姐,而后者更接地气,和身边随时能看到的普通人一样。

julia的Vlog像杯不温不开的白水,而她在YouTube第一支vlog下热评第一的留言说: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这种影片?因为可以从你的身上找到大家共同的影子。这种影片虽然简单,但是最能代表广大海外留学生每天的真实日常。

在拍第一个视频时,康康把julia和李万一的视频看了很多遍。开头也模仿了julia vlog1视频里拍摄起床洗漱的流程,他笑称:

“不过这个是梳洗整洁之后又爬回床上表演起床的。”

“那为什么要把第一个视频设定为到“港中大one day with me”?”

“当然也有蹭一波学校牌子流量的目的啦哈哈哈。”

康康对第一个视频的预期播放量是几千

第一个视频经过了三个阶段:

1)冷启动:

手段:刚放出时没有什么自然播放量。转发到朋友圈,请熟人帮忙转发投币收藏;

结果:很多朋友转发。获取到7-800的播放量;

2)自然新增:

2-3天:涨到1w;

一周后:涨到2w多;

自然新增的量应该是有平台辅助的推动。

我们可以合理猜测一下:

来自用户侧的流量入口:

热点事件,因为用户主动发起搜索行为而获得“搜索流量”;

知名UP主,在用户关注的时间线/主页feed流里获得“粉丝流量”;

来自平台侧的流量来源:

(1)运营位Banner(无差别)

全网优质内容,运营人工筛选,无差别推荐。

(2)首页feed流(个性化)

订阅话题/标签的相关内容分发;

热门内容的推荐(如“很多人点收藏”“5k点赞”“动画.硬币飙升”“万物皆可逮虾户”)。

在初投稿的情景下,用户侧没有任何场景,平台侧也没有运营位Banner,可以推测出是在首页feed流中被平台推荐了。

进而推测一下b站的推荐应该是:投稿在一定时间内自然新增达到一定量级,触发某种算法进入人工复审队列(初审在投稿),再进行主feed推荐和Banner推荐。

B站的PC端完全按照时间来排序,但是APP端不是,投稿时间在一定时间范围(大概是7天)内的都会被展示。

说了那么多,敲黑板划个重点:想要获得后续平台的流量推荐,初发布的时间内,一定量的自然新增很重要。

(以上纯属推测,如有偏颇,欢迎拍砖)

2.2 第六支 vlog:太长不看?!播放量最惨淡的 Vlog

第六支Vlog拍的是圣诞节的香港迪士尼。

拍摄这支视频时,康康在香港买了个B站美妆博主人手一支尼Canon g7x。

“是因为手机拍摄已经没法满足需求了么?”

“倒不是。人想买买买的时候,总是会给自己找到各种理由的嘛。”

在朋友圈,康康吐槽过香港的蟑螂飞进了室友乳沟;在这支视频,康康吐槽背后的小飞象永远只在地面打转。在结尾,他还模仿起志玲姐姐早年去迪士尼玩的时候“这是最幸福的地方”的梗。

B站的UP主有个视频数据管理的后台,可以看到不同稿件的增量数据、播放终端占比、观众属性、观看留存等。

内部原因:视频时长在11分钟47秒,对一个Vlog来说比较长。所以播放完成度也集中在前一分钟,观看完成度比率较少(—>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太长不看….

外部原因:圣诞节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是一个热门营销节日。在这个时间段集中投稿的视频比起往日激增,流量被稀释很多

于是在后面的四个视频中,康康把视频时常三个都控制在5min左右。

2.3 第八支 Vlog:上了 B 站首页 banner;最喜欢的果然还是 blackpink!

康康拍过的Vlog中,有一个上了B站的banner位。

“打开B站被自己的大脸吓到了”,他说:“运营把封面图的浅间寺P前面去了,还换了个标题。”

“谁能凭爱意要富士山私有”导语是陈奕迅那句著名的歌词,“可能是看到弹幕有在刷这句话,也有可能是运营喜欢Eason吧。”他表示并不理解为什么这个视频能上banner位。

旅行主题是Vlog中很常见的一个题材。在YouTube,Andreas Hem、Vincent Urban都是专心耕耘旅游垂类;TK tv辞职做全职YouTuber后,也在拍周游世界的Vlog;在国内,支付宝锦鲤“信小呆”也在各种平台发布日本旅行的Vlog。

陌生的城市、放松的状态、有趣的异域风情,旅行本身的观赏性很高;但和“记录”挂上钩时,会产生一些矛盾——在拍摄时,记录者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镜头上,于是会不自觉忽略掉身边的人和景,多多少少失去了旅行本身的乐趣。

这是康康的第一支旅行Vlog。

在平衡“旅行”和“记录”这个矛盾点上,他的解决方式是:事先选择一个主题/目的地,去旅行时,挑出一天的时间专门拍Vlog,其他时间就完全放在旅行上。

问及最喜欢的Vlog,康康暴露出了追星男孩的真面目“果然还是Blackpink男粉有多拼那支吧!见到四位仙女真的太开心了!每个人都好瘦好美,实力开麦,又宠粉!又酷又萌!太用心了吧!感觉自己是出不了坑了!还能再爱粉墨一万年!#¥%¥%…#@$&^&……”

这支Vlog是所有视频中指标最高的一支,一共有4.2w播放量和1k+弹幕;甚至有不是很熟的朋友,在自己B站的信息流里靠推荐刷到了这支视频。

三、平台生态和粉丝关系

康康第一次接触Vlog是在B站。

去年秋天,大学同学给他发了个链接。

“看完之后,可能中了B站的某个推荐模型,b站开始疯狂给我推送Vlog相关的内容。”

同学们比较害羞,不会主动在康康的Vlog里出镜。

但在康康刚开始拍Vlog时,转发、评论、点赞、收藏、刷弹幕一个都没少,非常卖力。

“爱康宝是以前现实中叫着玩的啦,他们现在就用在弹幕里了。”康康哭笑不得地说。

但他嘴上很嫌弃,身体却非常诚实地把自己的勋章名称设置为“爱康宝”。

3.1 B站在17年7月上线勋章功能

UP主侧:

关注数大于1000或者播放数大于10万的UP主可开通粉丝勋章,并设置自己的勋章名称;另外还可以指定“骑士”,给予一定权限来维护弹幕、评论、直播间。

粉丝侧:可以通过为一个UP主投币20+/9900银瓜子/充电/直播间投喂金坷垃,来获得粉丝勋章的领取资格。获取勋章之后,只会在此UP主的评论区出现相关标签。

like this ▼

初期上线的第一版里,粉丝勋章的标签统一叫做“真爱”。而且UI设计为:标签介于自己头像和名称之间,导致看起来非常像“真爱自己”(手动滑稽):

其实在更早之前,b站模仿贴吧做了“兴趣圈”,模仿P站(pixiv)做过“画友”,这些社交尝试最后要么以失败下线告终,要么被整合成最终的“动态”形态。

同年11月份,知乎的“想法”上线,并且在客户端给予了仅次于“首页”的Tab位置。

早几个月,知乎还做过“群组”的尝试,产品形态非常像豆瓣小组;这个叫做groups的产品小范围内测过一段时间,还没等到全量上线就胎死腹中了。

时至今日,再回头看下这两个产品的现况:

左图一:b站和知乎创作者——粉丝量均在17w左右,同为平台认证的游戏区优质创作者,在差别不大的时间段内发布相似内容(节日祝福+配图)。

右图二图三:B站和知乎官方账号发布的抽奖内容。

单拎这个数据出来对比当然是不科学的,比如:

(1)知乎在Web端并没有“想法”入口,客户端也是单独一个Tab的形式;而B站的客户和网页端都有,且把动态杂糅进了关注作者的视频feed流;

(2)B站的DAU本来就是知乎的两倍多;

绝对渗透值更高是一个方面;

垂类头部创作者的粉丝数量不是一个量级(B站头部用户“渗透”“番茄”粉丝量级300w+,知乎20w封顶)。所以相对于算了绝对粉丝量,拿b站的腰部作者去对比了知乎的头部作者。

但即便如此,知乎的想法参与度低很多(这一点在中腰部创作者里更显著)。

从创作者方面看,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大部分B站UP主会在视频中/个人主页附上微博,而知乎创作者比较少。

B站和微博是一个互补的关系:B站的创作们一开始用视频输出内容。

——因为视频的发布门槛高、制作周期长,积累了一定创作价值之后,单纯视频一个纬度已经无法满足创作者和普通用户的双端需求。

这时候,作为“当前中文互联网上,唯一一个能发表碎片信息且有一定公开影响力的地方”,微博的补充就非常顺其自然了。

而B站也不会坐以待毙给微博做导流,就做了个“B博”作为多元化的创作工具尝试,来形成消费闭环,留住用户。

而在知乎,“想法“的产品经理孙妍曾用一句话解释过——“关系形态决定了核心创作属性”。

他们相信:知乎基于共同兴趣,建立起社区文化,在这两点基础建立起了“人”的连接;那么也可以基于人,再去做内容分发和创作——他们相信这样的碎片化创作场景也是存在价值的。

但是知乎和微博并不互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互斥的关系——同是以文字和图片为载体,因为我在微博看不到严谨的讨论、认真的态度、优质的输出,我不想听到太大的噪声、看到太多的垃圾信息,我才来知乎进行创作和消费。而违背了这个初衷的“想法”,是产品经理的需求,但不一定是用户的需求。

(不过如果我是知乎的产品经理,我也会去做这个尝试——这确实是个很有趣、很值得探究的场景)

四、商业化变现

不想赚钱的UP主不是一个好UP主!

首先看下KOL报价一般流程:

品牌方找代理公司报价,代理公司(俗称乙方)内部媒介通常会采取自己直接找KOL+第三方(俗称丙方)报价。

第三方会直接支付KOL费用并给乙方垫款,乙方收到甲方汇款后再给丙方打款。

有些KOL会同时也维护微博、公众号、朋友圈等SNS,这个时候也会涉及到PKG打包价和视频单价。举个单价的例子,B站头部美妆博主“机智的党妹”(粉丝200w+)推广价在20w左右。

最近一个月,康康在B站也有收到一些广告主的私信。

一个电动牙刷的厂家找到了康康,寄给他一支牙刷、报了一个价,要求只需在镜头里露出使用此牙刷的场景即可;还有一个英语培训和留学机构,让康康在微博上发英语学习经验的帖子,在这中间植入软广。

“不过微博这一万多粉丝,有一万个是有生日的时候同学买来送的僵尸粉”,康康笑着说“而且那些僵尸粉清都清不掉,还时不时会点个赞。”

康康打算接下这两个推广。但有个给高中生打印错题的mini打印机,没有推广费,回报是送两个打印机。“我拿两台错题打印机有啥用”,康康哭笑不得:“还有一些留学机构什么的,这些就算了。毕竟事关重大涉及到别人前程。”

B站上还有一些黏性较高的粉丝,每次发布视频的时候都会抢占前排留言,也会给康康充电支持——因为B站会从充电中抽取三成的税费,所以这位95后UP主在个人简介里写着“ 不用给我充电啦,去买奶茶喝吧~”。

他的语气活泼而轻快,就像这十支Vlog一样。

五、后记

7年前从YouTube起源的Vlog,是如何在国内“忽如一夜春风来”的?

第一代Vlogger民间组织,是怎样一点一滴孕育出国内vlog生态的?

欧阳娜娜Vlog是怎么爆火的?头条工厂的APP矩阵为何没承接住此IP?

微博、B站、vue、猫饼……产品经理如何打造Vlog社区?

明星和巨头入局。是平民的狂欢,还只是资本的游戏?

经过17年的萌芽,18年的普及,2019会成为Vlog的井喷之年吗?

接下来让我们走近科学……

(作者:Hayami,从16年末关注到国内Vlog,希望结合产品经理的视角和Vlogger访谈,来做一个“vlog系列”,和大家分享这个产业的所见所闻和所想。)

展开阅读原文

个人vlog怎么赚钱 相关内容

龙_威3

鼠标移入事件

鼠标悬浮事件

鼠标事件

默认

黑色代码

黑色rgb

黑榜3

黑客

黑兽3

使用WTL进行Windows桌面应用开发-第二部

使用WTL进行Windows桌面应用开发-第一部

Windows C/C++ 与 逆向

2020-02-28 15:16:43

coastliner

阅读数 412

AARRR漏斗模型是Dave McClure 在2007提出的客户生命周期模型,解释了实现用户增长的5个指标,分别是:Acquisition(获取)、Activation(激活)、Retention(留存)、Revenue(收入)、Referral(自传播),因其掠夺式的增长方式也被称为海盗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获取客户和维护客户的原理。在前面,我们已经对用户的激活和留存进行了讨论,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继续讨论模型中的第二个R——变现。

互联网企业的运营不能用爱发电,企业需要活着,企业的员工需要工资,企业的投资人需要回报,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产品的商业变现。2016年9月,美团点评CEO王兴提出中国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随后这发展成一个被大多数人认可的观点,所谓互联网“下半场”,就是说随着行业的发展,行业竞争越来越充分,用户的各种刚性需求基本已经被满足,移动用户的人口红利慢慢消失,中国互联网已经从低成本获客时代进入到了精细化运营和变现的时代,变现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存质量。这里,我们将要讨论的就是如何提高企业的变现效率,即如何在用户身上实现更大收益,首先看一下这篇文章的思维导图。

获取、激活和留存客户的终极目标就是从他们身上获取收益,并且逐渐提高每位用户带来的收益,也就是提高用户的终身价值。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本质,无外乎两步:先通过低成本规模化获客,然后高效率持续变现。在这里我们先讨论一下互联网产品商业变现的七大模式,每种变现模式都有值得展开的细节,这里制作浅尝辄止的科普,如果大家想看可以在文章尾部留言,之后我也会视情况按照大家意愿的顺序一一细讲。

从钱的来源区分,变现的方式可以分为广告主付费和用户付费,广告变现无疑是前者,也是所有变现模式中普适性最强的一种变现模式。一般而言工具类产品和流量类产品最直接的变现模式就是广告,常见的形式有Banner广告、插屏广告、信息流广告、开屏广告、激励视频广告等。

有些工具类产品虽然没有广告,但他们利用免费产品带来的流量为自己的其他广告产品引流,从而实现商业变现,比如搜狗和360,都是利用搜狗输入法或360安全卫士向自家浏览器等有足够变现能力的产品上引流。

还有一种新型的广告变现模式就是单纯鼓励用户看广告,每看一条广告就对广告收益进行小比例分成,平台方获取大部分的广告抽成。这类产品主要针对三四线城市用户,通过占用他们的时间观看广告进行变现,产品的广告主也多为面向下沉用户的产品,比如趣头条,抖音极速版,今日头条极速版等,在下沉用户群众也是风靡一时。还有一种广告变现模式在下沉用户市场中风靡,这种广告app以游戏的方式呈现,让用户通过玩游戏看广告赚钱,以游戏化方式刺激用户使用,比如网赚手游恐龙有钱,全民养猪,闲来斗地主赚金版等。

对于广告这种变现方式而言,企业关注的核心要放在创造更多广告位并且说服更多广告主出更高价钱来购买你的广告位,但要防止广告侵入性太强令用户反感,或者广告内容或设计不够醒目、不够有吸引力。随着信息的渗透,人们对各种手段逐渐了解,从而变得敏感,更容易产生反感的情绪。

增值服务最早从运营商演变而来,比如早年的手机报、彩铃等,现在增值服务中最常见的是会员,虚拟货币,付费版软件等。这类变现模式也被运用的较为普遍,比如工具类软件的付费版,付费功能等,各种平台的VIP会员,还有早年间风行一时的Q币Q钻演变到现在变成了为爱豆应援的各类应援物等。

提升这种变现方式变现效率的核心在于让更多订购者续订、延长订购年限和升级到价格更贵的服务。引导用户升级到更贵服务难免会损害用户体验,因此更需要注意方式方法,让用户接受企业的恰饭需求,付费后也能切实戳中用户的需求,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说明好各种服务的功能、价格以及计划档位的页面,显示计划档位和价格的页面不够合理常常会损害购买率,甚至导致用户的流失。

电商变现顾名思义,其变现方式分为售卖自己的商品或是收取其他供应商的平台使用费和营销推广费。

但并不是电商app才可以通过电商实现变现,比如抖音快手纷纷在2018年开通了电商功能,实现了直播和短视频+网购的变现闭环。越来越多的垂直领域app也纷纷引入电商元素获取收入,如小红书从2013年PC端的PDF版攻略,再到推出专注于海外购物信息分享的UGC移动端社区app,到2014年完成了向跨境电商、综合电商的商业转化。健身类产品keep,女性产品美柚,手账类产品时光手账……各类工具类产品也纷纷推出电商功能完成工具+社区+电商模式的商业闭环,有些平台甚至还会在平台内引入直播功能,带货的同时还提升了产品的活跃度。电商涉及仓储、物流、配送等等,这种变现模式的风险就在于对于中小型非专业电商平台,全产业链难以实现全覆盖,对商家的监管经验不足,一开始需要小步前进,避免引入电商后对平台形象产生的不利影响甚至法律问题。

直播的形态虽出现较晚,但也已经有了多年的发展,目前趋于稳定。目前主要变现方式为平台对主播礼物打赏的抽成、知识付费直播抽成和带货直播的抽成,关于带货抽成的部分我已经放在了电商中讨论。除了在一些传统的直播产品,各类视频社区和社交类产品、工具类产品也逐渐发展了直播的形式,知识付费直播则发展得较晚,但在知乎、得到等知识社区类app内也已经十分普遍,平台主要依靠每节课付费的抽成变现。

说到数据变现,可能很多人想到的是企业通过用户数据和活动信息牟取盈利,但更加主流的数据变现模式还是通过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再按照企业需求对数据进行建模可视化分析,为企业决策做数据支持,提供解决方案,比如大数据征信评估、大数据支撑的咨询研究报告、数据精准营销等,这些数据公司主要偏向于B端,对C端用户而言相对陌生,他们主要通过数据交易市场进行交易,如中关村数海大数据交易平台,湖北华中大数据交易所,上海数据交易中心等。

游戏变现大家都很熟悉,历史悠久,亘古不衰。鉴于其变现能力的强大,早年间的很多网游玩家也纷纷向手游市场进军,腾讯、网易、B站等互联网企业的最大利润来源就是游戏。游戏的一种变现方式是通过游戏的一次性购买盈利,以单机游戏为主,但更为流行,变现效率更高的模式是免费玩的在线游戏,其本质还是通过增值服务变现,从购买游戏时间——点卡到购买游戏道具、皮肤等。在游戏的发展过程中发现早期以购买道具为主要盈利模式的游戏容易造成氪金玩家的过于强大,伤害普通玩家的游戏体验,造成恶意竞争,不利于用户的留存。后面很多游戏纷纷转向通过卖皮肤、装饰等满足氪金玩家的独特性,虚荣心而不对普通玩家的游戏体验造成本质上的伤害,最典型的游戏即为王者荣耀。此外,广告当然也仍然是游戏的一种变现方式,这里的广告更多的是激励视频,即看一次广告就可以免费获取一次复活的机会或领取一个道具。

金融变现是一种需要资质,门槛较高的变现方式,比如网贷、理财、基金、股票、数字货币等,以金融变现为主要变现方式的产品特点鲜明,基本上从产品名就能一眼看出,如宜人贷,悟空理财,任性贷等等,但由于此前频繁的P2P暴雷,中小型企业的市场已基本被大企业吞并。除了销售金融产品外,支付通道也是一种金融变现模式,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作为支付通道,其盈利模式有以下几种:

1、余额投资:即使交易频繁,但支付通道中依然能够稳定沉淀大量的用户余额,淘宝商家也需要交纳一定量的保证金,这时支付通道就像一个网上银行,平台可以利用这笔钱投资、贷款等,即使是存在银行,每日也可收取高额的利息。

2、服务费:在对个人用户进行转账时,平台不会收取用户的手续费,但如果是对大型连锁超市这种企业账户进行转账消费,支付通道便会向商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用,另外,余额宝等理财相关业务以及缴纳水电费等功能的服务费也由支付宝收取。

3、广告收入:这点不用多提大家也可以理解,作为高流量,高日活的支付平台,其广告位也可为企业提供大量收入

AARRR模型——变现:终极目标(上)就分享到这里,关于如何优化定价,提高用户付费额的内容,我们将在下一次的推文中继续与大家探讨,敬请期待。

如果您对用户激活和用户留存感兴趣,也欢迎戳下面的链接直达AARRR模型 | 激活:获客红海背后的蓝海以及AARRR模型 | 留存:始于价值,合于套路,久于习惯,欢迎关注我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智洋,获取我在产品/运营领域最及时,最深度的思考。

展开阅读原文

个人vlog怎么赚钱 相关内容

龙_威3

鼠标移入事件

鼠标悬浮事件

鼠标事件

默认

黑色代码

黑色rgb

黑榜3

黑客

黑兽3

使用WTL进行Windows桌面应用开发-第二部

使用WTL进行Windows桌面应用开发-第一部

Windows C/C++ 与 逆向

视频号怎么运营?视频号怎么赚钱?零基础玩视频号?创作运营变现,你要的干货都在这了!

阅读数 585

href="https://blog.csdn.net/yanglr2010/article/details/105085678"

点击蓝字“大白技术控”关注我哟加个“星标★”,每日良时,好文必达!不少小伙伴应该已经听说过视频号这个新功能了,视频号是微信内测的短视频功能,本人已经在视...

博文

来自: yanglr2010

头条号三农领域原创视频日赚1000,自媒体领域选择哪个好?

阅读数 10072

href="https://blog.csdn.net/oJingYing/article/details/79445092"

头条号三农领域原创视频日赚1000,自媒体领域选择哪个好?如果你做头条不知道选什么领域,那么懒大咖现在推荐你试试三农领域,拍农村题材的视频可以赚到钱。为什么?因为确实有点火爆,我身边的朋友都已经轻松月入过万,单日突破1000的人大有人在。为什么会这么火爆,自从头条大力宣传了“生机”后,欢子TV足足宣传了几个月了,一个月入3000的保安瞬间变成了年入50万的土豪,只需要你随手拍几个农村视频,钱就到手...

博文

来自: oJingYing

大龄码农那些事——浅谈技术变现

阅读数 18

href="https://blog.csdn.net/weixin_30940783/article/details/98291641"

关于这个话题,其实园子里已经有不少园友发表自己的一些高见,我个人看到之后也深受启发的。对于变现这个词,在互联网时代,尤其对于码农来说应该是不陌生的,如经常听到“大数据变现”,“商业变现”等热门词语。其实往俗了说,变现就是赚钱。关于赚钱,我认为君子赚钱取之有道,只要不违法,我们大可不必避讳什么。在如今这个商业社会,没有钱,寸步难行。今天我就谈谈个人了解的几个技术变现的渠道或者方法,欢迎...

博文

来自: weixin_30940783

原生JavaScript实现Hexo博客推荐功能

阅读数 77

href="https://blog.csdn.net/qinyuanpei/article/details/106898978"

有时候,我不禁在想,我们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则是因为我们的习惯在不断地被这个时代向前推进,就像我用了两年多的魅蓝Note6屏幕出现了问题,扫视了一圈新手机,居然再找不出一款带实体键的手机,刘海屏、水滴屏、破孔屏、异形屏、曲面屏等等简直令人眼花缭乱,唯独没有一款让我感到熟悉的非全面屏手机。做软件的时候,会不明白那些似是而非的定制需求的差异,可为什么偏偏到了硬件的时候,大家就能被迫适应这些越来越同质化的东西呢?也许有和我一样怀念非全面屏的人,可对于这个时代而言,一切都好像无足轻重

博文

来自: qinyuanpei

我的复盘2018

阅读数 158

href="https://blog.csdn.net/baidu_41750439/article/details/85224524"

写在前面一直有计划想要写一篇 2018 总结,今天终于有机会能安心坐下来好好地梳理一下一年来的成长了。其实我并没有什么写日记的习惯,我得坦诚地说,之所以打算写这样的一篇文章,应该是因为受了一些媒体影响(尤其是一些自媒体),而不是觉得这件事多么有必要。比如最近逛博客的时候,出现了几个“回顾 2018 ,展望 2019 ”的帖子;有些关注的公众号也发了复盘或总结的推文。还有每逢这种时间,一些杂志,...

博文

来自: baidu_41750439

没有更多推荐了,返回首页

聪少爱学堂聪少
聪少爱学堂创始人,梅州市鹏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09年开始踏入互联网,10年互联网行业经验,资深自媒体人,自媒体优秀导师,咪挺微商团对营销引流顾问,业务包含:精准引流技术/代引流精准粉,专业小红书,知乎,微博代运营。
  • 38988文章总数
  • 1491136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