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3日讯,近日Facebook泄漏5000万用户数据的事件更是再次将社交网站上的用户隐私推向风口浪尖。在移动社交时代,很多人形成了出行、吃饭、购物等无所不分享的习惯,这导致隐私泄露成为移动社交时代的一大顽疾。
在朋友圈和微博里“晒图”、“爆照”,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当你在开心地收获朋友们的评论或点赞时,某些居心叵测的人却悄悄打起了你分享出的各种自拍照、旅行照的主意。
近日,在市民余女士的爆料下,记者调查发现,网上出现了很多批量打包出售 “女性生活照”的“生意”,且每一个套图包内含有的数百张照片均为同一位女性。记者了解到,这些生活照很可能被用于微商宣传、虚假网恋乃至传销诈骗。有卖家甚至表示:“你如果想及时获得照片信息,我还能把她的微博源头卖给你,你每天盯着自己扒图也成。”
网上现批量打包个人生活照
“你最近是转行做微商了吗?”在朋友的询问下,市民余女士突然意识到,自己平日发在微博上的照片,很可能被陌生人盗取了,“朋友给我的截图显示,用我日常自拍照的那个人我根本不认识,而他竟然用我的照片在朋友圈推广什么减肥代餐产品。”这让余女士感到意外且惊恐。
记者随后在网上发现,有多个卖家通过各种渠道出售“女性真实生活照”、“朋友圈套图”、“校园女生生活小视频”等。一位来自广东深圳的卖家“雨丝”向记者表示,自己的QQ空间内有2548个相册可供记者挑选,其中大部分相册均为女性生活照。一本相册内通常含有同一位女性的照片多达千余张,且配有数个朋友圈十秒小视频,“这些照片含有一年四季各个场景,你买回去天天发也不会重复而且逼真。”
虽然这些在网店上挂出售卖的这些照片均打着用途为商业包装的旗号,但记者浏览发现,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相册均被打上了各种编号和标签,如“网恋:校园学生”、“网恋:超真实美女”、“微商:精致白富美”等。在记者的询问下,卖家“雨丝”表示,如此分类是为了方便顾客很快找到符合自己用途的的某类照片,而自己则总结了一套“经验”:“比如,很多人想要用于网恋或网上相亲的照片,通常是比较清纯的学生妹或长相还行,但不要太‘网红’的姑娘,而想要用于微商宣传或推广的照片,通常是比较炫富或穿着打扮入时精致的姑娘,出入的背景场合也要求更‘高大上’,比如出国拍的旅游照等。”
除了“女性生活照”,网上还有不少“男性生活照”或“亲子生活照”打包出售,前者大多为阳光帅气的男性,拍摄地点多为酒吧、健身房、宽敞的办公室;后者则是父亲或母亲带着小孩在游乐场、公园或学校门口拍摄的日常生活场景。记者了解到,所有以上提及的这些照片包售价通常为5元至数十元不等,价格的高低通常由照片的数量、精修度、场景多样性及是否为独家决定。
照片包来源不明且多为盗图
此前有网友在论坛上吐槽,自己搜索网恋对象提供的照片,发现该美女被贴吧、社区、论坛上贴的到处都是,该网恋对象的谎言随即被戳穿。对此,卖家“雨丝”对记者表示,只要是自己售卖的“网恋”标签下的套图,绝对不会存在撞图现象,“这些照片都是我独家搜集来的,不可能把满大街都有的照片卖给你相亲。”
但当记者询问其如何搜集到这些“独家照片”时,卖家“雨丝”却拒绝透露其具体来源,仅表示自己有独特的筛选渠道。记者挑选了一个内容为女大学生日常生活照的照片包,表示自己需要及时更新照片,愿意加价购买图片源头后,卖家“雨丝”才表示:“我可以把这人的微博账号给你,你自己关注后拿图,但一个源头微博要价50元。”
记者打开卖家“雨丝”提供的地址链接,发现该微博账号关注数和粉丝仅有数百人,为普通微博用户。浏览该账号的微博相册可以发现,该名在广州念书的大学生晒出的多张在图书馆或教室内的自拍照,正是“雨丝”提供给记者的照片包的内容,只不过照片包已全部去掉了水印。而该名同学全然不知自己的个人相册已被人盯上,甚至当做商品出售。
不过,对于有些女性自拍照或生活照的图源,无论市场出价多少,多名卖家都拒绝提供或表示不清楚,只能称保证不定期更新照片包。记者浏览了多位卖家提供的展示相册后发现,每本展示相册提供的具体照片数量不一,但共同点是越贴近日常生活的真实照片,相册内照片数量越稀少,能提供图片来源的可能性越低。
不少市民信以为真中招被骗
“以后你再找我女朋友,先问下我,骗子我一下就知道”……此前,在北京的男博士小张在网上征婚,认识西安姑娘“李婷”后遭遇连环骗局,不但4天被骗7400余元,自己还被骗子狠狠奚落。去年12月18日,海淀法院开庭审理该案,记者了解到,犯罪嫌疑人徐某不但不叫“李婷”,甚至不是女性,而是一名31岁的无业男子。
在该案当中,“李婷”的头像和照片是博士小张一开始被骗的关键。博士小张表示,从头像和发来的自拍照看,“李婷”相貌清秀。徐某则供述称,这些照片是从网上下载的。记者了解到,为了使这种网恋骗局更逼真,很多卖家在出售“女性生活照”的同时还提供变声软件,并声称:“变声软件是私人定制的,根据每个人现有音色给你调整到满意,终身售后更新,可以联系试用效果,先试再买。”
市民王先生也分享了自己在朋友圈差点中招被“套路”的经历。因为工作原因,王先生微信加了很多陌生人,其中有个女孩每天都在朋友圈晒她买的新手表、新包包以及出国自驾游的照片,但从不发任何广告或微商产品。出于好奇,王先生主动联系了该名姑娘,询问她如何能负担起这样的生活成本。
“一开始她支支吾吾很神秘,渐渐熟悉后,她开始自称购买了某平台的炒股软件和某位分析师的炒股课程,在里面赚了很多钱。”王先生表示,该炒股平台鼓吹做多、做空双向操作,且不进行真实交易股票,而是以放大20倍的杠杆资金进行计算,“我当时多留了个心眼,仔细搜索了这位姑娘声称的炒股软件和投资课,发现有很多被骗者在论坛上投诉,并表示平台业务员通常会伪装成各种年轻的姑娘或帅哥,利用晒出的车、表、家庭情况等从侧面获取受骗者的信任。”
网友分享生活自拍照需谨慎
“社交媒体用户一方面希望通过信息分享实现心理认同,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的隐私遭到泄露,这是移动社交时代比较显著的隐私悖论现象。”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孙保营表示,目前社交网络用户隐私保护方式主要有三种:规避(不使用社交软件)、造假(填写虚假信息)、保护(网络权限设置),“规避和造假都不是保护隐私的理想方法,在无法避免使用社交媒体的前提下,让渡部分非核心信息,保持自我表露与隐私关注之间的平衡关系才是隐私保护的根本。”
业内人士则表示,网友在日常使用社交软件的过程中,应尽量注意:第一,社交网站的个人相册等要对陌生人加密,且除了照片外,不要在网络上公开留下自己的住址、家庭信息或私人联系方式。第二,晒图等行为最好使用分组功能,将自拍照等较为私密的照片在较小范围内分享,而非所有人可见。第三,目前十分流行的“签到打卡”游戏,网友们也应慎重使用智能手机的全球定位功能,避免泄露自己的精准地理信息。
而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因此,网友如果发现自己照片未经同意被用于营利性宣传或其他有目的性的诈骗行为时,不但有权要求侵权人删除照片,消除影响、赔偿损失,还可以及时报警,向法院提起诉讼。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袁璐
编辑:tf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