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聪少自媒体网 > 微博 > 正文

「匡扶摇」停更半年,这位超级条漫创作者怎么了?

2020-10-06 微博 聪少自媒体

原标题:「匡扶摇」停更半年,这位超级条漫创作者怎么了?

在“匡扶摇”这个“逢更新必刷屏”的公众号停更五个月后,我们联系上了故事创作者匡扶,确认了他也不确定下次会什么时候更新——

“但我已经开始想了”。

他还出了本新书《纳闷集》,收录过去一年发表在公众号“匡扶摇”上的作品。

“纳闷这个词,好像又有点严肃,又有点调皮,这本书里收录的作品也呈现了一种不太确定的感觉”,他这样解释书名。

公众号更新时间的不确定,故事里的不太确定,和匡扶的聊天也发生在充满不确定感的2020年。这次,我们和匡扶聊了聊他的不确定。

PS:文末有福利!

匡 扶

漫画作者

2017 年注册微信公众号「匡扶摇」开始漫画创作

出版漫画作品集《回答不了》《纳闷集》

多部作品已有影视改编计划

2020年1月3日,“匡扶摇”更新了。

这篇名为《趁今天被未来抹匀之前》,讲述了上学路上曾经经常碰到、但从未讲过话的男生和女生在十年后的重新相遇。他们这次没有移开眼神,一起闲逛,聊天,喝酒,最后告别,完成了一场相遇。

?

▲左右滑动看看匡扶摇都拖更多久了

这篇作品有匡扶一贯的风格——大段对白,密集的细节,夹杂奇妙的脑洞。

匡扶在结尾处写,当遇上“从未真正打交道但认得出”的人时,“也有上前搭一两句话的念头,但只是念头而已。”他用一个作品,完成了他的念头。

有匡扶老家的朋友看了后,一度猜测这是不是真实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 但这一切只是创作。

▲ 《趁今天被未来抹匀之前》节选

故事的真实感往往来自大量的 细节——出其不意的细节、习以为常的细节、真实到不够精致的细节,等等。

▲ 匡扶在“一席”的演讲。

匡扶创作过不同类型的人的故事,写程序员,会画出被扯得又大又松的T恤领口,因为“一部分人脱T恤时并不先摘下眼镜”;写中年夫妻,会出现 “你吃出他们家切的水果上,有菜味了吗?”这样琐碎的吐槽;写老旧的理发店,会描述骄傲的老板因水温无法调节,从不多问顾客一句“水温合适吗”。

▲ 匡扶笔下的程序员形象。来源:《创造10101010101010》

当被问到最近有什么新发现时,他说“因为不出门,经常站在窗口发呆,看外面的鸟,发现鸽子在地上走路时,一次抬一条腿,每迈一步脖子会向前伸;麻雀则是两腿一起向前蹦跳,它们在我家楼下和平相处”。

除了直接的观察,创作过程中匡扶还利用非常多的 间接经验。写《老关的理发店》,他买了一本专门教如何剪头发的书。写《不听老人言》前,他会在各类纪录片里研究出现其中的老人的体态举止、生活状态。

▲ 《老关的理发店》节选

最近,他兴起想写和农业相关的题材,便看完了一本生态养鱼技术的书。

“小鱼会得一种气泡病,鱼苗在水里看到气泡时,会以为那是浮游生物,就会去吞食。当它们吃多了后,身体里汇集了很多气泡,会因为浮力太大而飘在水面,最终导致生病或死掉。”

他分享了这样一个冷知识,但隐隐地,你会感觉他还想表达其他更多,或许这种模糊的情绪会在他未来作品里得以明确。

匡扶偶尔会改编其他文字作品。比如改编自《巴黎评论·作家访谈》的《猫懂得时空的窍门》,关于金庸先生的《少年宜官往事》,关于是枝裕和导演的《我更想去描述,英雄没来拯救的那部分世界》,以及纪念杨德昌导演的《十年后,如能再见杨德昌》。

他们都是匡扶喜欢的创作者,匡扶将文字、影像资料重新打碎重组,漫画消解掉某种枯燥,平淡又意味深长的句子浮在上面,似有一种互相成全的味道。而整体气质,又和“匡扶摇”一脉。

直接观察加上间接经验,再结合匡扶自己所秉持的价值观,成就了目前的“匡扶摇”。可是创作者是不会满足的,匡扶也在酝酿一些改变。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匡扶在湖南老家待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他有点无奈,“我一直老实地待在家里,打游戏、看书,爸妈负责做饭,我在家啃老。”

时间突然变多了,宅在家里的匡扶把《海贼王》从开头看到了最新一话,又在朋友的介绍下开始看《鬼灭之刃》。保罗奥斯特的《4321》读了一大半,同时还在读马尔库塞的《爱欲与文明》。他还重刷了一些喜欢的电影,比如雅克·欧迪亚的《锈与骨》《希斯特斯兄弟》。

匡扶宅家都看了些什么?

<< 左右滑动查看 >>

“打电话干聊有点奇怪”,于是匡扶开始玩游戏,一边游戏一边和朋友语音闲聊。

被问到最近纳闷的一件事时,他想了想,说,“为什么‘吃鸡’里有些玩家出现在我附近,而地图上没有脚印?他们是有外挂吗?”游戏玩久了,他琢磨起这个游戏的本质——

“这更像一个考验观察的游戏,观察地形地势,观察敌人可能出现和藏身的地方,先看到对方赢的几率就高”。

当然,匡扶想过要创作,但关于疫情题材,由于信息都只来自于网络,他没有把握。而对于年后的一些商业合作,他也觉得时机不太合适,都拒绝了。但同时,长时间呆在家里让他的一个念头越来越强烈,那就是——“我要去采访,我要去跟人聊天”。

匡扶形容自己不是一个非常主动的人。“我是一个非常担心冒犯别人的人,平时也不是那种爱打听事情的性格,非常优雅。”

过去的创作过程,他从真实的人那里取材并不多。《自己的故事》那篇是他唯一一次比较完整地采访一个不熟悉的人。

采访前,匡扶不知道问啥,还找当记者的朋友讨要采访经验,对方回复两个字:“真诚”。

▲ 《自己的故事》节选

宅家的日子,让他愈发想要出门去认识更多人,接触不同行业、不同属性的人。这个想法在匡扶的脑子里越滚越大,甚至使他在罗永浩的直播间里买了一支智能录音笔,方便将来采访使用。

他还列了一串名单,决定疫情过后挨个拜访, “我要找他们聊天,死皮赖脸地待在他们身边,毕竟录音笔都买了,要用生产资料带动生产。”这句话有点耳熟。

提到三年前开始画漫画,匡扶也颇具仪式感地将原因归结于一次冲动消费, “我当时买了最贵的新款iPad Pro,生产资料倒逼着我生产”。

▲ 匡扶的漫画基本都是用PPT排版的。

事实上,匡扶已经开始做出改变了。

他在知乎上看到两个有意思的回答,主动私信了对方,但还没有收到回复。他还认识了一个开花鸟鱼虫店的汉服爱好者,这个平日形象有点“凶猛”的男生穿上汉服后,变成了玉树临风的公子哥。匡扶也觉得有意思,托朋友约这位男生出来吃饭,可却被拒绝了。

他的约采名单上,还有一个玩骑行和铁人三项的运动爱好者,时常组织一群人到处比赛,“我觉得好像挺有意思。”匡扶琢磨着。

▲ 匡扶本人。来源:微博@匡扶摇直上

从这样泛泛地描述中很难迅速捕捉到匡扶所言的那种“有意思”。或许在他下一个作品里,匡扶的改变就能得到直接呈现。

尽管这位内向的创作者最后还是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当然,也有可能只是我在为自己喊口号,但有时人是需要喊喊口号的。”

匡扶说,他最大的快乐和最大的痛苦都来自于创作。

“目前我身上没有发生特别起伏的事情,对我而言,生活中最大的快乐和最大的痛苦好像都来自创作。好多事情我也不是那么在乎——比如和人的相处,有没有钱,有没有受到尊重。

困扰我更多的是‘快乐’这件事情本身,因为我零星享受过创作的快乐,那种快乐浓度很高,以至于生活里许多曾经能让我高兴的事,如今没那么让我高兴了。”

当曾经日常的快乐不再让人感到快乐时,失去的是一种对于生活本身的热情。

匡扶也在思考与调整。早年他非常喜欢旅行,但有段时间,他突然不再对旅行感兴趣,一想到舟车劳顿便感到心烦,索性不再出发。或者,即便出去旅行了,也不再有旅行本身的乐趣。

去年五月,在完成《私奔的外婆》后,匡扶去曼谷呆了一段时间。可到达之后,看着室外明晃晃的太阳,匡扶还是找了家咖啡馆躲了进去,“那些朋友提议去逛的地方,我突然都不太有兴致, 我就坐进咖啡馆里,觉得也挺好。”

▲ 匡扶为《私奔的外婆》所做的海报。

类似的情形还有。年初,在《趁今天被未来抹匀之前》定稿后,匡扶和合作伙伴刘畅约好一段时间不再见面,“要开始撒开了玩”。可第二天,匡扶百无聊赖,又溜达回到了平时写稿的咖啡店里,坐下后不久,他看到刘畅也从门口经过。

“我们这么可悲吗?”匡扶感叹。

▲ 匡扶画的搭档刘畅

自由职业的状态也让匡扶失去和他者同步的时间节奏。每每完稿,和刘畅短暂地分道扬镳,其他朋友还是要上班,匡扶便经常陷入一种不知道玩什么的状态。

他开始提醒自己要学会重新享受生活。

匡扶在公众号的简介里写 “时代或许在进步,画一点时尚大方的漫画”,包括他在一席的演讲标题《试着做一些好的,或者是越来越接近于好的东西》,这些谦逊的话语里藏着他的野心——对真正“好”作品的追求。

▲ 公众号“ 匡扶摇”。

“有人说,天赋也是一种麻烦,当一个人自以为具有某些天赋,好像就必须得为此做些事。 但我觉得也有可能是误会,在我身上可能就是自作多情。”

匡扶认为 “那种朦朦胧胧、恍恍惚惚地尝试”才是最好的状态。他回想到过去懵懂的创作时期,那时候好像要比现在快乐,他也试图一边追求“好”的作品的同时,也能重新找到这种快乐。

“如果能一边健康幸福的生活,一边不降低要求地搞创作,那就是很帅的事情了,不知道有没有办法。”

城市画报:你最近的作品好像越来越长了。

匡扶:我现在也想要控制。过去觉得体量越大,越具挑战性,但长到一定程度,单位时间内体力就跟不上了。去年有一篇没发出来的,如果写完要超过3万字,加上绘画部分根本完不成。当时虽然已经快要结尾了,但还是决定停下来。

城市画报:你作品里的文学性其实非常强,会不会担心读者对文字的注意力要远远大过画面?

匡扶:也有读者留言说,认为我的故事纯粹以文字的形式呈现也可以。我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我本身美术基础很差,相对来讲文字基础好一点,过去的阅读也是以文字书籍为主。但近期的创作里,也开始花更多心思在画面上。

比如今年的《趁今天被未来抹匀之前》,是讲两个互相暗恋的人十年后再相遇的故事。乍一想这两人相遇的场面也许会非常矫情,通常的处理就是男特写,女特写,两人看到对方互相表情变化,然后相认。

▲ 《趁今天被未来抹匀之前》节选。“我想让相遇的画面氛围更平淡一点,最后决定把两人放在人群中,旁白在叙述的同时,人群在移动,不同的人物经过画面,读者也许会以为那些人物是主角,但几个画面后,不断移动的人群中有两个色块逐渐凝固不动了,这时会发现有两个人站定了, 读者这时才发现主角到底是谁,这是他们相遇的时刻。”

城市画报:你的故事常有一些淡淡地“丧”感。你是一个丧的人吗?

匡扶:“丧”这个词是后来流行的,我只能说我不是一个特别兴高采烈的人,但要说很丧也不会。至于作品里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可能是因为我想写得真实一点,现实总有难堪的一面。

城市画报:你会尝试电影这一领域吗?

匡扶:去年有一些关于电影的机会。有人来找我编剧,有人问我要不要立项,或各种合作。刚听到时我也兴高采烈,还挺想做,但最后都推掉了,也许是我比较愚昧吧,本质上还是希望能做出更好的东西——不论它是什么形式。

如果采取了消耗更大资源的形式去创作,但并不能使做出来的东西更好,我会觉得很挫败。我还不太有把握,所以需要再进步,如果可以的话。

福利

你最喜欢匡扶摇的哪篇作品?

欢迎评论区分享!

留言互动点赞前5名

将获得匡扶最新出版的 《纳闷集》一本

(6月18日12:00开奖)

以上内容节选自

完整内容尽在

《匡扶漫话》

内页抢先看

点击下图购买

看封面人物《彭昱畅:半熟少年》

《中国医生》战疫版导演专访

编辑 /夏偲婉

设计 /孔韵彤

插图 /匡 扶

微信编辑 / 倪仕轩

read more

戳一下

催匡扶更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聪少爱学堂聪少
聪少爱学堂创始人,梅州市鹏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09年开始踏入互联网,10年互联网行业经验,资深自媒体人,自媒体优秀导师,咪挺微商团对营销引流顾问,业务包含:精准引流技术/代引流精准粉,专业小红书,知乎,微博代运营。
  • 38988文章总数
  • 1491136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