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聪少自媒体网 > 微博 > 正文

那些微博里的歪果仁博主们,是怎么给网友讲世界的?

2020-10-06 微博 聪少自媒体

原标题:那些微博里的歪果仁博主们,是怎么给网友讲世界的?

他们是微博短视频的创业者,是中国互联网红利的受益者,是西方与世界的介绍者,也是我们借以反观自身的参照者。

微博上画风各异的“歪果仁”们

“我们在东京的时候,住在一个叫APA Hotel的酒店,这是一个很大的酒店连锁,在日本有很多酒店,连北美都有。我们碰巧读了一下酒店房间提供的书籍,结果让我们非常震惊。简单的说,酒店房间里放着该酒店CEO写的书,他在书中写说,南京大屠杀完全是一个谎言,是编造出来的……”

这是有153万粉丝的微博自媒体@KatAndSid影响最为广泛的一条微博视频。作为一对中美情侣,他们早在2016年就开通了微博账号,持续上传自制视频,记录生活,分享中美社会文化差异。而让他们与众不同的是,在涉及辱华和对华偏见的议题上,中国人Sid和中国媳妇Kat会格外发声,在微博上作为呼吁者,号召大家以平视西方的心态看待事物,敢于对歧视现象说不,同时以身作则维护中国形象。

来自非洲纳米比亚的黑人小哥@inno巧克力则凭借武汉话九段的实力录制搞笑视频,靠着“黑人问号”式的自带喜感光环,在微博上吸粉到了187万多。对于选择视频博主这条路,巧克力也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清华毕业的俄罗斯长腿妹子@军武环环也是粉丝超百万的微博视频博主,简介为“热爱中国文化的俄罗斯妹子,《军武次位面》、《军武大本营》节目主播”。

除了军事相关的议题外,她也在微博上发布自己的脱口秀视频,反映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腔调独特的普通话也颇受粉丝喜欢。

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加与微博内容生态的变化,与上述博主类似,会说中文或者有中国搭档、背后有小团队制作内容、不定期发布话题视频的外国人博主正在微博上涌现。

他们有的是因为留学来到了中国,有的则是接触到海外的中国人。但无论如何,外国人的身份自带吸粉光环,当他们对中国网民展现出足够多的热情、自带话题的切入点与充分的个人魅力,拥有如此用户体量的中国社交网站自然会回馈他们以大量的粉丝与经济收益。

被塑造为“他者”的东方与西方

1922年美国新闻评论家李普曼的著作《公众舆论》中指出,媒体拥有塑造“拟态环境”的能力。由于信息渠道的垄断,媒体成为受众了解远处世界的唯一触角。受众通过媒体接收自己日常生活之外的信息,形成“头脑中的世界图景”。

在同一个文化系统内,这样的拟态环境偏差还处在于人们的日常经验之内。但在跨文化交流时,媒体往往通过塑造其他民族的“他者”形象,来塑造及强化本民族的定位。这样的“他者”形象,往往也成为了公众对许多异族的刻板印象。

19世纪美国报纸辱华漫画

这样的“他者”形象塑造,背后有政治因素、利益因素等多方考量,但更重要的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文化中心主义。“河南人偷井盖”这种不胫而走的地图炮已经足够说明问题:我们自身在面对其他地区、国家、民族的人们时,天然的会从个人经验和媒体信息中选择性记忆,形成地图炮式的偏见。

具体到中国与西方,我们在不同的时期,通过媒体对彼此存在着种种不同的“他者”形象塑造。无论是毛时代“水深火热的资本主义世界”,还是后来的过分美化,由于历史上的弱势地位造就的心态,我们很难通过媒体捕捉到一个真正符合实际的西方。

由于历史上的霸权地位,西方对东方同样存在着历史遗留下来的诸多歧视:《蝴蝶夫人》式的东方充斥了闺房、面纱、艺妓等元素,东方女性被想象成为放荡、被动且颇具异域风情的形象,而东方男性则成为堕落无耻、弱小无力的妖魔化形象。

@KatAndSid视频中也科普了许多从美国淘金热排华时代传下来的侮辱华人词汇:Chink、Chinaman、LingLing……

微博上的“歪果仁”们,消弭了“他者”的平等对话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微博上的“歪果仁”视频博主的正面作用在于,他们利用社交网站与视频技术,突破传统媒体的议题设置,与中国粉丝们平等对话。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为我们提供了全球化时代的中西方参考系。

至少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媒体所建构的“他者”消弭了,传统媒体时代或妖魔化或神圣化的西方祛魅了。

我们以更加平等的姿态看待西方,从而更为平常心的看待文化差异,更为真实的把握自己国家的优点与不足。这对于与世界互联网割裂开处于墙内的我们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对于海外涉及华人的突发事件,微博上的议题愈发能够引起较为快速的反应。无论是APA酒店、美联航事件还是最近令人悲痛的章莹颖绑架案,网民都能激发起强烈的共情。海外华人权益受到的侵害所引发的舆论回应,同样也是我们愈发平视西方的表现。

华人志愿者在联邦法院外

歪果仁博主与中文互联网

起于喜爱,兴于资本,长于文化。即使原先是普通人,这些歪果仁博主们各显神通,也通过不同的定位获得了关注与经济回报。或许这是一片蓝海,但也说明了:处于墙内的中文互联网,天生渴望信息鸿沟的消弭。

上图是2014年微软项目经理 Shahar Ronen和他在MIT、哈佛、西北大学和Aix-Marseille 大学的合作者根据双语Twitter帖子、图书翻译和多语种维基百科编辑绘制出三大全球网络语言地图。

地图基本反映了2014年世界互联网上语言使用的情况。而下图则是中文与英文的条目:

调查中可以看到,早在2014年,中文网民就以15.7亿超过了英文的15亿,但从中文网站翻译的内容仅为英文网站的1%,翻译到中文网站的内容也只有英文的42.8%。这本身说明了一个问题:中文网民的体量足以和英文分庭抗礼,但与其他语言的交流却远远不如英文。

随着中文日趋国际化,以及互联网愈发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英文互联网的个体之间也在不断的连接。在这种连接中,中文社交网络上的外国网红们,一定程度上承担了面向普通人的那一部分。

而连接的益处在于,只有在不同语言文化的人们中间搭起理性对话的桥梁,才能走向更加平等开放的世界。

赞赏作者~

本文为北大新媒体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大新媒体

微信号:beidaxinmeiti

微博:@北大新媒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聪少爱学堂聪少
聪少爱学堂创始人,梅州市鹏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09年开始踏入互联网,10年互联网行业经验,资深自媒体人,自媒体优秀导师,咪挺微商团对营销引流顾问,业务包含:精准引流技术/代引流精准粉,专业小红书,知乎,微博代运营。
  • 38988文章总数
  • 1491136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