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学的追求不能做模糊处理"
"科普的价值在于"如实反映科学共同体的声音",因为大众化的媒体通常讲究平衡报道原则,"它们(媒体)报道转基因,在采访一个科学家之后,一定要再去采访一个农民,把他们的表述以同样的分量放在刊物上",显然,作为科学的布道者,姬十三无法认同这种操作方式,因为科学的本质就是追求真相,既是真相,就应当追求明确定义,而不是模糊处理,"科学共同体可能是很小的一撮人,但是他们在科学问题上的看法,就要比其他99%的人要更大,这是我们遵循的一个规则"。
"人生就像实验"
"失败仅仅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能够成功的只有少数,大多数人最后都会走向平庸。"然而明知可能失败却仍去做才是勇气所在。梦想这个词被渲染得过于绚烂了,导致有人认为只要达到梦想就能躺在上面睡大觉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如果没有达到梦想生活就一钱不值只能随波逐流。我觉得应该把它换成是"目标"这样一个中性词。朝着它走并随时保持警觉与判断,要有改变方向的准备。可以抱有梦想,但梦想的对象并不一定只能是一个。人生跟做实验一样,也都是不断探索。
"分享经济孕育知识网红"
过去我们大量、免费地消费知识跟信息,但其实在很多领域出现是一样的,人们寻找更定制的一个产物。分答正好融合这样的需求,分答上是为你定制一条内容,声音的模式更有亲密感,付费后给你一个更加定向的结果。这和你在互联网上随便看到一个东西,是不一样的感受。因此,从消费端来讲,人们愿意为这样的东西付费。人们不愿为一两百字的文字付费,语音不一样。语音更亲密,所以愿意付费。从供给端来讲,过去一直在谈的词是认知盈余大量在互联网上贡献了很多内容,有很多UGC的网站,所有的人都是不赚钱、不变现的。整个互联网在过去两年发生变化,任何地方都在慢慢地开始出现更多的收费状态,这使得一个完全免费的互联网变成更精致、更定制化的互联网状态。所以从认知性角度来讲,这么多人在互联网上慢慢会退去,产生靠内容变现的趋势。这么多分享经济的模式,使得人们在闲余时间来分享自己。从分享车子、房子,到分享头脑中的价值,在整个分享经济大的习惯变化上,人们发生了变化。三到五年里面,这些变化趋势带来分答的未来,使其成为可能性。
"我正变得更加沉稳和务实"
经过六年的沉淀,姬十三变得更加沉稳和务实。而除了上面提到的改变,还有一个更明显的变化大概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姬十三和果壳都更商业化了,他不仅低头做了颇多商业化尝试,而且也"更愿意谈钱了"。最近火爆的产品"分答",让人们一下子看到了果壳的商业化特征。
其实姬十三从成立果壳网开始,就在思考公司的商业化问题。但他坦言,创业的前两年,因为不懂产品和商业,所以陷入了很多困难的局面。"其实很多时候是不知道怎么去借力,只是单纯出于本能地告诉自己不要听!"姬十三告诉《芭莎男士》,"文艺青年们创业离钱远,本质上是因为他们对商业不够理解,而非抗拒商业,当了解了商业的力量和规律后,就能做到一些过去想做但是做不到的事情,这个感觉还是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