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聪少自媒体网 > 微博 > 正文

“同事的微博小号曝光后,我发现了职场细思极恐的秘密”

2020-10-06 微博 聪少自媒体

  01

  前两天,“不发朋友圈的原因”上了热搜,不少人翻开朋友圈一看,果然上一条还停留在好几个月前。

  一亿人设置了三天可见

  一大波XX已经消失在朋友圈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一个同事的微博小号,妥妥地见识到了什么叫“人格分裂”。

  平时她朋友圈里都是优雅下午茶,精修旅行照,分享的都是行业长文,偶尔晒一些跟行业大咖的合影。

  可在微博上完全是个段子手,整天转发搞笑视频,还关注了不少“小鲜肉”,加入后援团“打call”,谈个恋爱矫情得要命。

  朋友圈里的女神,微博里的女神经。

  微信昵称用真名,签名还不忘标注业务联系电话。

  微博名用的“爱新觉罗你王姐”,描述写的是“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像她这样的人原来还有不少。过去总以为年轻人都岁月静好,后来才知道,是去微博作妖了。

  “装死”主要体现在发文频率上,在微信上,尽管设置成三天可见,但三个月可能也没发过,只给人看一条横线。

  微博就不一样了,一天登录n次,随手就发。

  发微博无惧负能量,反正爸妈也找不上来。

  朋友圈里输出观点,微博里“哈哈哈”就完了

  评论别人也是不同的画风,朋友圈里说话谨小慎微,点个赞就跑,微博评论起来放飞自我,长篇大论,指点江山。

  我问同事,为什么不发朋友圈。

  她说了一番痛彻心扉的话:

  选好了图,码好了字,但不敢直接点“发送”,先得自己审核一下:

  自拍够不够美,风景够不够炫,文字的情绪是否恰到好处?但太精致完美会被人diss“装”,怨气重又显得情商低,总之顾虑很多:

  死党看了会不会觉得我酸,朋友看了会不会嫌我刷屏,老板看了会不会觉得我太闲,客户看了会不会觉得我不专业,还有,爸妈看了会不会直接私信我……

  等都考虑周全了,也没心情发了。

  听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段心路历程,就是社恐的根源。

  所谓社恐,不是不爱社交,而是不爱和熟人社交。

  02

  “惧怕熟人社交,

  上班三年同事认不全”

  互联网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冲击现实中的关系。

  曾经我们觉得陌生人很陌生,更依赖身边的人,如今,好朋友就坐在对面,还是宁愿在微博上找树洞。

  一个好朋友跟我说,不知道为什么,平时看见熟人就想躲,可在网上却和人聊得火热。

  生活里,生怕别人看见自己。网络上,生怕自己的话没人听见。

  可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可怕的社交退化。

  今天中午,闺蜜给我打了个电话,惊魂未定,说销售总监就在自己对面,坐了小半年,今天才知道。

  这一知道不要紧,脑子里迅速回想平时的一言一行,生怕无意间就把人得罪了。

  但想了半天,她才反应过来,自己就没怎么在办公室里说过话,除了平常对接的两个同事,其他的名字和脸从来对不上号。

  于是,她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公司里不管有什么事,她总是后知后觉。

  现在全懂了,认识的人太少。

  无独有偶,前一阵,同事和技术小哥下楼吃饭,点了份黄焖鸡米饭,她说这就是传说中的“码农套餐”,两个人狂笑。

  同事接着吐槽程序员的时候,被技术小哥强行打断转移话题。

  吃完饭我同事才知道,隔壁桌就是公司负责前端的程序员,还是很早就来公司的一批人。

  同事懵了,真的么?从来都没说过话,不认识。

  同一屋檐下办公,但谁都不认识谁,这一届年轻人,基本属于“上班三年,就认识俩同事”。

  03

  陌生人的职场,

  死得有多惨?

  我有个朋友自己创业,曾经跟我吐槽,他每次招完新人,第一件事就是带他们去各个部门认识人。

  人事、法务、财务挨个打招呼,但是心思花了,有些年轻人到头来还是谁都不认识,每次遇到事都是跑来找他求助:XX不搭理我,XX不配合。

  如果要批评他们没有协调好关系,他们还挺委屈:“我是来工作的,又不是来交朋友的。”

  职场也许不是谈友情的地方,但不代表同事之间就不需要交情。

  前两天,在地铁上听到一个故事。

  某知名培训机构课程开发的一个小姑娘,刚进公司没几个月,事业做得溜溜的。同事们的进度总是因为各种问题延误,她的课程总能顺利上线。

  后来大家才发现,她没事儿就偷偷去给程序员送橘子。

  职场有句话,有心的人,命最好。

  有时候你总觉得,谁会因为一个橘子、一根烟买你的好,可人心就是这样,做与不做,对方得到的满足感就是不一样。

  有些人也知道职场混脸熟的重要,可总是到了关键时刻才想起来去找人,说难听点,谁会搭理你。

  我身边也有几个只埋头干活,不抬头理人的年轻人,如果问他们为什么不主动社交,他们的回答是社交没用,自己做出成绩来,最重要。

  可往往忙活半天,死在缺少支援。

  相反,那些升职加薪快的,都懂在人身上下功夫。

  关于职场社交,马东有段话说得非常实在。

  “如果你跟你的同事不熟,一直处在公对公的层面,没有一点私交,那可能任何一件小事,你都恨不得发一封官方邮件,双方按照程序完全走一遍,非常麻烦。”

  所以他建议职场新人有意识地多走动,和其他同事,尤其是和其他部门的同事混个脸熟,因为,有时候一步跃迁,可能只需要熟人的举手之劳。

  社交无用,是句职场毒鸡汤。

  04

  走出社交舒适区,

  才是成人思维

  很多人排斥熟人社交,其实是一种幼稚的表现。

  上学的时候,优秀很简单,你只要够勤奋够拼命,好成绩总会眷顾你。可长大以后,困境开始多变,和考试比起来,很多人生考验,实在不适合单打独斗。

  现在的年轻人,巴不得隐身在办公室,生怕被人看见,也生怕说错话被人diss。

  和八竿子挨不着的网友社交很欢乐,无压力,但除了自己痛快,没有一点用。

  不如多去了解身边的同事,找到彼此可以交换的价值。

  这么说,或许有些功利,有些残酷,但这就是你不得不面对的真相。

  我认识很多所谓的社交达人,哪怕情感上抗拒,也会认认真真地建立关系。对他们来说,社交是一项工作,不是娱乐。

  毕竟人在职场,你不喜欢做的事儿太多了。

  可成年人从来不把喜欢作为行为标准。

  他们判断一件事值不值得做,只看它有没有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catalogs:115814;contentid:2951164;publishdate:2019-04-12;author:李丹凝;

[责任编辑:

]

聪少爱学堂聪少
聪少爱学堂创始人,梅州市鹏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09年开始踏入互联网,10年互联网行业经验,资深自媒体人,自媒体优秀导师,咪挺微商团对营销引流顾问,业务包含:精准引流技术/代引流精准粉,专业小红书,知乎,微博代运营。
  • 38988文章总数
  • 1491135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