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到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个老翻译,做了十多年辞职不干了,最后说了一大堆,分析了一大堆,有些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文中流露出一个“如果你想挣钱,就不要做翻译”的荒唐概念,让艾老感觉很是不妥,最近偶尔看到一个剧《我的朋友陈白露》里的一小段,想想作为翻译文化传播使者,感觉需要表达几个观点。
探讨这个挣钱不挣钱,首先我们的有一个标准。如果平均一个翻译和平均一个白领的收入比钱来,可以高两三倍以上,我就认为是挣钱的;如果一个翻译去和一个合格的小企业老板比起来要高几倍,如果比不过就说不挣钱,我觉得就没必要再去谈论了。那么,为什么说翻译不挣钱?我觉得应该从一下几方面说一下。
1:译者本身参差不齐。的确,现在的现实环境很难培养出好的译者。很多时候,笑贫不笑娼社会现实,导致有些语言功底不错但又无法做到上游的译员,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想法,无法继续坚持。原因是很多报酬体系的变态,让很多人不得不地下高贵的头。前不久看到辞职的那位译员大概如此。记得上会看到一个访问:唱《老鼠爱大米》的杨臣刚这一首歌就为他赚了一个亿,目前谁翻译了一首歌或翻译了一本书没听说挣这么多。还有些会语言的朋友,觉得自己读了个语言专业,甚至过了个四级,就去给人翻译文本了。这种水平,怎能挣钱?就像《我的好友陈白露》里的男一号,说是自己留学归来,翻译就是分分钟的事,这种人也是拖翻译后退的人,这样的译员,想挣钱还真不容易。但如果你真的有水平,介入翻译的专业领域里,老婆孩子热炕头,房子、车子、票子,基本上还是可以保障的啦。就像《翻译官》里的程家阳,不靠父母,自由生活,我想也是有保障的吧。
2:客户需求不理性。客户决定价格!在商业社会里,既然翻译是一个工种,那么决定他收入多少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客户。客户永远考虑:物美价廉。目前,就艾老接触到的客户普遍反共性出一个:越快越便宜越好!所以在很多程度上译员功力不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客户给你的价格和时间无法保障你的专业。
客户需求,只考虑自己时间需求;不太顾及翻译材料正常需要的时间,于是,译员大多数为了完成任务,只能追求速度和效益啦。艾老真切地感受到,客户有时为了实惠反而耽搁了自己的品质,重要的把很多年轻人的翻译梦想早早地扼杀了,害人害己啊。
3:培训意识薄弱。很多人觉得英语好,就可以做翻译。但是自己知识不更新,就想一劳永逸。还有就是大多数从业者在高校期间本身翻译学习欠缺,后期自己培训不足。所以很难有高质量的翻译呈现出来,挣不到钱也是很正常啦。艾老碰到最多的就是,很多人想通过做翻译挣钱,但是让他掏钱学习就感觉很难,哪怕只有两三千元的学费都不愿意投入,请问:你如何能挣更多钱?我也是醉了。
4:信息闭塞,平台不够。在收入的理论里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策略叫做:开源节流。很多翻译如果是全职,那真是做全职,其他渠道、平台不闻不问,收入单一,必将是收入不满意。俗话说得好: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拓宽自己的业务平台,你的收入一定也会提高。
个人观点,以后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