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在如今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同样也是如此。很多大学生进入社会这个平台来打拼,从一开始的兴奋,到对人生的各种迷茫,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经过几年的奋斗,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
大学毕业后,我从事过技术岗位,由于自己不想一辈子待在工厂,更源于自己有颗奔腾的心,毅然加入了销售这个岗位。从事过工业品的销售,磕磕碰碰。机缘巧合之下,进入化妆品行业,从行业小白到销售高手,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套销售模板。
其实,这几年以来,一直在总结自己的工作。从今天开始,把自己的一些经历和心得做个分享,希望对大家有点帮助!
2013年初,我从一所二流的大学毕业,带着大学的梦想冲入社会这个舞台,那叫一个兴奋。走出大学校门,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工作问题。
由于家庭方面的原因,父亲拜托亲戚,把自己推荐到一家大型自动化公司做技术人员。也没想太多,就默认了父亲的安排,直接去公司报道啦,毕竟有个“技术”这个帽子。咱也算跨入了技术这个领域,想想还是美滋滋的。
一脚踏进车间大门,就像刚学说话的小孩子,什么都想知道。第一天,部门主管让我熟悉公司常用的设备图纸、电气图等,整整一大叠,脑子一下就懵了,心里在想:领导这是想干嘛,难道要痛下杀威棒?
“领导,看这些图纸有什么诀窍没有?这么多的图纸,有些弄不太明白。”我虔诚地问道。
“我看你们这些大学生一来就想飞上天,自己先去琢磨,有不懂的再来问。”主管用强硬地措辞回应。
无端地被领导一番训斥后,心情莫名地有点伤心。于是,趴在工作台上,脑子开始胡思乱想,脑子里闪现一个想法:自己为何不招领导待见?
现在回想一下,这是典型的想多了。特别是刚进入社会的这类群体,很多人都想一口吃成大胖子,做什么都想一步到位。当时的我也是这么想的,这样,势必造成心态不稳定。
这个时候会出现两大现象:
第一、怀疑自己,领导的一顿痛批,导致内心受到伤害,大学时美好的设想与现实的差距之大,一下从天堂掉入地狱。备受梦想与现实的双重打击,稍有不甚,在坑里一直兜兜转转;
第二、想法一闪即过,不就是被领导批评嘛,多大个事。正所谓“慢工出细活”,领导的训斥是为了更好地培养自己独立处事能力,摆脱依赖症。咱一步步来,慢就是快嘛,也给自己灌入正能量。
那时,自己也没多去想,也算是对自己四年大学的一个检验。直接干活,结合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图纸也能稍微能看懂点,加上同事的一些点拨,思路也开始打开,真有点喝82年雪碧的感觉。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带着那种初入社会的兴奋感投入到工作中,所以,收获的东西还是蛮多的。按照这样的趋势下去,成为电视里面所描绘高大上的技术人员指日可待。梦想总归是好的,但是,现实可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一下把自己从梦想拉到现实轨道。就像做美梦的灰姑娘梦见自己的白马王子,突然被人叫醒说:“哥们,醒醒,这大白天做什么白日梦,该干活啦!”
今天更新到这了,明天继续。
祝大家周末愉快!
在工厂做技术人员,并不是那么顺风顺水,要想突破,沉淀方为破解之道。几个月下来,技术关也停止不前,算是到了瓶颈期。每天的工作无非就是重复地做同一件事情,到点上班,准点下班,久而久之,势必出现枯燥、麻木,对工作提不上兴趣。现实的不如意势必造成对自己的质疑,甚至对自己所做的工作产生不满。这时候,最容易出现换工作的念头。
到了端午节的时候,几个大学好友约好一起聚聚,喝喝酒,聊聊各自最近的处境。所谈到的无外乎就是对工作的不如意,工作的抱怨,完全没有当初大学时期站在讲台上的那种高谈阔论,取而代之的是对世俗的各种偏见。
大家的一番抱怨,真有点知音式的场面,相见恨晚。负能量往往是越扯越多,毕竟被社会这个平台给虐得鼻青脸肿,好不容易一群“知音”聚在一块,发泄下还不行?
话题转移到畅聊人生,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难免被这个社会所教训,但是,一直就这样维系现状?难道就甘于平庸待在工厂做一辈子的技术?一番的激烈讨论,大家也对自己目前的状况感到了迷茫,到底今后人生之路如何走?
就像近代中国一批批探寻出路在哪的时候,一群没经验的人谈这个,只能越描越虚,因为没有标准。电视里面经常出现这样的画面,想要月入上万、十万,就来房地产。
所以,话题谈到了销售。从古至今,唯有销售穿插到各个领域,也是快速赚钱的道。中国古代商帮,如晋商、徽商、潮商等,都是依靠经商而成名,立足于社会。自己暗自在想:要不也去尝试做销售?可是,这份技术工作父辈心中的铁饭碗,咱能丢下“铁饭碗”去受他人的鸟气?还是洗洗睡吧。
事情的转机源于一个偶然的事件,技术部门需要派一名技术人员到市场部交接设备方面的问题,我主动请缨。负责与我接洽的是市场部的组长李哥,主要涉及一些关于客户对设备方面的要求。
总而言之,就是产品细节问题。经过一段时间与李哥的接触,真正见识到市场人员“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领。当时自己非常羡慕李哥,心在想:要是自己能够成为李哥这样的人,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自从有了这次交集,我跟李哥算是拜过码头了。自此开始,我非常刻意注意李哥的说话方式,以及听他讲一些客户的那点事,就是希望能够学几招,现在想想,简直是瞎搞。
为什么这样说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毛 曾在解决中央红军领导问题提出了“具体问题,需具体分析”的策略。有些人属于内向的性格,说话不多,但与人沟通通常一击而中。有些人性格外向,话很多,重点都扩散到几个部分。从那时候开始,自己给自己设定个目标:总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像李哥一样的销售人员。
写的不错,和我很像,期待更新,楼主不要太监啊,加个好友吧?
简简单单地通过这个故事阐述了观点,幸好,从杨经理的眼神可以知道,自己的回答还不错。要不然,钻老鼠洞的心都有。
“你这个事例很形象,也很贴切,但是如何才能做到这样呢?”杨经理继续挖坑。
“这个情况需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不同的人所采取的方法也不同。”我硬撑着回应杨经理,差点就缴械投降了。
杨经理前面的这几个问题,着实让自己感到能力的不足,要不是平时多学多问,今天算是要出洋相了。大约四十多分钟的舌战,总算是过了杨经理这一关。很自然,顺利地得到了公司邀请加入。大爷的,回去要好好犒劳下自己。
这次的面试经历跟以往技术工作是完全不一样的,想当初,那份工作还要面试?瞎扯,咱有后台,走走流程就行了。这次可是真枪真刀地干,来不得半点虚假。幸好这次有了前期的准备,面对杨经理的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势,可算没被打趴下,就差那么一点点了。
第一份销售工作就这样开始啦,精神倍儿爽。第一天上班,就像新娘子第一次回娘家,那种兴奋,可谓春风拂面。办理好入职手续后,到市场部门报道,有了第一份技术工作的沉淀,自己也有一些处世之道。要想立足于公司,必须跟部门人员建立好关系,要不然将遭到别人的挤兑对象。
部门老大姓张,有点微胖,30多岁,剃个平头,一看就是老江湖。老大向部门同事介绍完之后,就开始培训市场方面的知识以及公司产品,笔一直在本子上写并发出唰唰唰的声音。要是换成现在,肯定是手机录音伺候,想听什么就定在时间点听,这样收获岂不更大?当时,只顾闷头去记,一天下来,手已经完全不听使唤,真想剁了它。
花了2天的时间熟悉公司相关的市场情况以及公司的产品,这两天时间下来,脑袋一头雾水。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正所谓“铁杵磨成针”,要想两天就掌握全部的东西,那是不现实的。
了解个大概后,部门老大安排老业务员带我,公司一直以来推行以老带新,这次给我安排的是待在公司一年多的一位老业务员,叫章力,姑且叫师傅(平常也是这么叫的)。师傅询问了一番,大致就是了解自己的一些情况。
最后,师傅跟我说:“其实,跑业务没什么诀窍,第一就是要勤快,第二就是不要脸,第三就是心细。”
“师傅,明白了。”我条件反射地应道,你要说懂,这个还真不懂。
公司对市场人员每月都有一定的任务量,因此,同事都在加紧完成每个月的任务。当然了,只有我还没有这种大战来临的氛围。也是自己刚入行的缘故,公司所给的目标就是尽快熟悉产品和融入市场,这是当前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