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现,从今日头条分享资讯至微信,在用户未接收到任何提示的情况下,生成的链接页面内左下角会显示分享者的ID,并提示阅读者关注该ID。
经体验,用户可通过搜索此ID看到分享者在今日头条发布的全部动态和文章。这就意味着,今日头条用户在向微信分享资讯的同时,其实也在泄露自己在该平台发布甚至关注的内容。
然而今日头条这种显示用户ID的做法,对于习惯在“马甲”下放飞自我的当代网民来说,无疑是“扒掉了网友的马甲”。
那么,头条这种做法在业内是惯例么?小编对市面上现有的主流社交资讯类APP如微博、豆瓣、知乎等平台做了调查,发现无论是分享链接或是用户推荐,并没有出现类似这种情况。由此看来,似乎只有今日头条。
事实上,在涉及到利用用户隐私来试图搭建头条的社交网络上,今日头条似乎一直在做“不讨喜”的事。
近日,《河南商报》发文称,有网友反映,今日头条APP向该网友推荐了一批“你可能认识的人”,还诱导其关注。这批“你可能认识的人”中,有的是该网友手机通讯录里的联系人,有的则是其微信好友,甚至有“十几年没联系的一个老朋友”。
但该网友表示,自己并未向今日头条APP开放相关访问权限,即使在微信“隐私”设置中,也没有开通“向我推荐通讯录朋友”功能,今日头条“精准”的推送让他“细思极恐”。
除此之外,甚至有用户表示,刚在淘宝或京东搜索完商品,今日头条很快就会推荐同类产品,让该网友不得不怀疑今日头条存在“窥探”的行为。该网友表示,发现此情况后,再没有登陆过今日头条。
分析以上种种案例不难看出,今日头条似乎已经把用户的信息“吃透”,精准地推送来源于大量相关信息的搜集。有网友认为,算法精准是一家企业的优势,但企业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应追求道德的自律。
其实,早在今年9月,今日头条便曾因算法问题遭《人民日报》接连三天发布三篇文章“炮轰”,称“技术的迭代与创新,确实容易突破法律的边界,踏入规则的‘无人区’”,同时警示今日头条应“肩负起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然而,今日头条对这些警示视而不见,时至今日其在分享资讯的链接中显示用户ID,就是再一次明目张胆地泄露用户隐私的行为。
企业滥用用户隐私,无异于跨越雷池,难免会引发用户恐慌。随着意识到的用户越来越多,恐怕今日头条也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用户流失。【责任编辑/邹琳】
IT时代网(关注微信公众号ITtime2000,定时推送,互动有福利惊喜)所有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专注于TMT领域早期项目投资。LP均来自政府、互联网IT、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通信、互联网、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决策快、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