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聪少自媒体网 > 今日头条 > 正文

今日头条算法构架师:“今日头条”这名字是怎么用数据取出来的?

2020-10-05 今日头条 聪少自媒体

一直以数据思维著称的今日头条,在诞生之初,也透着浓浓的数据思维。一般公司给产品取名字,都是头脑风暴之后再投票,而今日头条做了不一样的事情:分析苹果商店排名靠前的产品名字的共性,取出备选名字,然后在不同渠道A/B测试,最被用户认可的名字就是今天的“今日头条”。

从我们今日头条一路走来的历程来看,成功离不开数据思维。为什么产品的数据思维如此重要?创业就是一场赛跑,先进的方法和理念就像是跑鞋,如果跑鞋比对手好,胜出的几率会更大。

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对初创公司的产品有非常清晰的结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拉新能力X留存能力X变现能力。

拉新就是烧钱拉用户,留存决定了烧钱的运营效率,要靠数据思维支撑产品沿着正确的方向改进。变现能力背后的广告系统最受技术驱动,基本上都是靠算法。数据思维可以帮助团队把每一项能力发挥到极致,增加了生存下来的概率。

今日头条是比较特殊的产品,看起来是做新闻推荐的,其实它是强技术驱动的技术引擎。在我们公司,推动产品演进的不仅是产品经理,有时算法工程师的作用会更大。

收集数据要保证样本无偏

作出决策要完全依据数据

高效执行的工具很重要

在讲今日头条的数据思维之前,我们看一下什么叫数据思维。我听过的对数据思维最简洁有力的描述,来自张一鸣:什么是数据思维呢?无非是三点:收集数据,作出决策,高效执行。

看起来平淡无奇,实际上背后有陷阱,要避免这些陷阱,才能把方法论的威力发挥出来。

比如收集数据,要保证数据样本无偏、全面,你如果收集了比较偏的数据,可能大方向都南辕北辙。

第二是作出决策,很多人收集了数据,最后做判断时还是基于个人主观经验。数据思维很关键的是抛弃感情的因素,完全基于对数据的客观解读。

第三是高效执行,一是团队的执行力,二是工具,有很多理念很好,但是没有工具很难落地,所以工具特别重要。

即使在取名字上

头条也透着数据思维

通过A/B测试获得铁的事实

今日头条是国内领先的新闻客户端,最大的特点是个性化推荐,做到了真正的千人千面。我们现在有3亿的积累用户,每天的日活用户超过三千万,三千万的用户看到的头条首页是不一样的(研习君注:此为2015年11月的数据,截至2016年5月,今日头条累计激活用户数已达4.8亿,日活跃人数超过4700万)。

今日头条的诞生一直透着浓浓的数据思维。最开始,我们的技术没有那么强,工具没那么强,但是思维确实一开始就有。

在座很多人都是创始人或者产品负责人,大家都肯定经历过这种场景,做了一个APP,怎么给它起名字。一般人会头脑风暴,然后投票。

这是一个特殊的案例,我们看看今日头条怎么起名字的。我们去苹果商店去找各个免费榜单的前十名APP,之后做了一个归类,你是属于琅琅上口,还是属于有情怀的,还是有特殊的声音?怎么样能够让人印象深刻?看看哪类排在前十的最多。

第一类是言简意赅,琅琅上口。唱吧在2012年的时候,是一个非常惊艳的产品,发展非常快。大众点评,解释都不用解释了,大众去点评。陌陌也比较言简意赅,寂寞的人怎么缓解寂寞呢?上陌陌。

模拟特殊的声音,比如Twitter,他们早期商量起什么名字呢?这个多像一堆人在八卦,像小鸟叽叽喳喳,所以就叫Twitter。

还有一类比较普遍的,是公司名+用途,这是一个很稳妥的做法,比如网易云音乐。最后就是比较有情怀的,比如知乎或者赤兔。

最后分析的结论是什么?琅琅上口的大白话,效果最好,占前十的最多。所以,用户需要这样的东西,我们必须投其所好。

类型已经定了:就是要好记,不需要时尚和情怀,让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用户都能看懂。那么在这一类名字里面,选哪个?

一般来讲,大部分公司可能有一个头脑风暴,投票。我们不是,没有人敢打赌哪个更好,我们做个A/B测试吧。

第一步,我们先确定一些渠道。渠道的质量是非常不一样的,头条比较幸运,自己有一些其他的APP,早期也做了多方面的尝试,发现这些APP在这两个渠道上花的钱都差不多,留存也差不多。

我们就拿这两个渠道做实验,选N个名字,分别投放。界面功能完全一样,就是名字不一样,再看哪个留存高,哪个获取用户的成本低。最后发现“今日头条”是表现最好的,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大家都不用说什么了。

社交网络主宰内容分发

在信息获取上太低效

头条能做到3000万人首页不同

那么,头条这个产品是怎么来的呢?我们说自己有数据思维,做事也一向是非常有计划性的。大概在2012年,我们对互联网时代内容的分发渠道做了一个分析,发现有很大变化:

门户网站类的集中分发式控制,受制于团队的能力和规模,你要给三千万人做三千万个不一样的媒体,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一样的,你跟小编气味相投就很好,如果不投就倒霉了。

后来信息分发,内容逐渐从门户转移到了社交网络,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中国典型的就是微信和微博,它的好处是什么呢?内容确实是个性化的,分发效率比门户时代要高。

每个人关注的大V不一样,朋友圈也不一样,传到这个圈子里的内容肯定不一样,而且更投气味,比小编靠谱。

另外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浪潮,门户转换比较慢,所以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主宰了内容分发。

在2012年的时候,我们就思考,社交网络主宰内容分发有没有问题呢?有。我很崇拜李开复老师,想看他有什么好的心得体会,但是我不想看他吃喝拉撒睡。

如果基于社交网络去主宰内容分发的话,没有办法控制质量。好友心情好了,晒照片,我可以点赞,维护社交关系。从信息获取的角度,这个显然太低效。

未来是什么模式呢?系统来做这个事,就像是你的个人助手,他很了解你,而且是可以调教的。一开始智商只有40,慢慢可以提高到60。总有一天,它可能代替社交媒体,去做一个资讯获取的助手。

从需求上来讲,移动互联网在2012年是一个爆发的分水岭。大家看新闻的方式变了,是用手机、用碎片时间看。传统内容生产无论交互上还是内容制作分发都显得非常落后,我们可以去利用这个弊端去做一些新的事情,于是有了今日头条。

聪少爱学堂聪少
聪少爱学堂创始人,梅州市鹏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09年开始踏入互联网,10年互联网行业经验,资深自媒体人,自媒体优秀导师,咪挺微商团对营销引流顾问,业务包含:精准引流技术/代引流精准粉,专业小红书,知乎,微博代运营。
  • 39058文章总数
  • 1568567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