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聪少自媒体网 > 今日头条 > 正文

互联网巨头扎堆搭建“头条号” 内容创业囧境怎么破?

2020-10-05 今日头条 聪少自媒体

  天奇阿米巴基金投资合伙人魏武挥说,内容创业已经到了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阶段。其实,内容创业平台的竞争,同样如此。

  此前只投资媒体的阿里巴巴,于5月上旬正式进入内容创业领域争食,发布UC订阅号平台,意图打造内容领域的“淘宝店”。继微信公众号平台、今日头条、腾讯芒种计划、百度百家之后,所有互联网大小巨头已经悉数聚集在这一战场。然而,对于内容创业者或者说内容生产者而言,各平台同质化现实之下,怎么样选择渠道?怎么样用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收益?这似乎是一个难题。

  大数据推荐真的有效吗?

  自媒体人傅踢踢同名微信公众号有超过20万的粉丝。微信之外,傅踢踢还开设了今日头条、UC订阅号、企鹅号、网易号、凤凰、搜狐等,他告诉南都记者,“入驻了几乎所有平台,接下来淘宝头条也马上要开了。”

  但是,和微信相比,其他“头条号们”粉丝量差距巨大,有些甚至只有几百的粉丝量,且活跃度也存在差距。傅踢踢表示,诸多头条号们本身用户黏性低,粉丝量少。如果想要推高阅读量,只能依靠被平台推荐,如推荐到腾讯新闻客户端等。

  可是,内容生产者们如何才能获得推荐?“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推荐”——— 这是被说得最多的一种方式。按照今年初腾讯发布的芒种计划公开报道显示,内容推荐主要基于腾讯在用户数据、行为数据方面的积累,基于大数据构建精准的推荐技术,而在机器算法形成的兴趣推荐之外,还有腾讯方面作为内容生产者对于内容的专业把控力。

  今日头条更早提出技术算法,兼顾用户特征、所处场景,以及文章特征做个性化推荐。

  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UC总经理陈超则向南都记者表示,UC方面采用人工+机器的方式,“先机器挖掘,再人工校准,然后反馈给算法,使算法越来越准,之后慢慢脱离人工完成这个策略”。

  陈超表示,除了UC自身的5亿多用户资源之外,背靠大树阿里巴巴集团,机器推送基于大数据资源的整合打通,接入包括淘系、支付宝、高德、微博、优酷土豆等基础数据,涵盖搜索、电商、视频、地图、社交、应用、游戏等场景,实现“信息找人”。

  然而,“一下子多了不少平台,对内容创业者来说现实和理想中间隔了无数个微信号,貌似是机会但实际上无所适从”,某媒体负责人在各个平台“沉浸”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得出了这一结论,他认为尽管各平台声称算法多么精准,但对内容创业者而言,现实就是这么无奈,阅读量该为0还是为0。

  “根据调查来看,部分内容创业平台的推荐机制还不够成熟,”艾媒咨询集团CEO张毅向南都记者透露,“以用户喜好来推送内容,其准确性还有待提高,有时候甚至会侵犯到用户的隐私。”

  缺流量难变现

  尽管可选择的平台越来越多,但内容生产者们还是缺少流量。对此,傅踢踢总结的经验是,要想获得推荐,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跟着新闻热点走,比如财经类订阅号,如果跟上热点讲讲股市暴跌,而作为一个文艺号,“傅踢踢”近段时间紧跟戛纳电影节而写的相关内容,阅读量也会相应提高,否则几十阅读量的情况也可能出现。总体来说,“傅踢踢”的微信阅读量稳定在2.5万左右,高的时候能够超过10万。

  不过,更多的创业者面临的却是这样的境地:大量的作品甚至还未能触达普通用户,便已经被湮没在信息洪流当中。在校大学生黄同学将自己研究专业动物学领域的一篇文章,分别发布到了微信公众号和其他“头条号们”上。作为第一次发布,且不善于新媒体运营的新人,他得到的阅读量相当惨淡,除了微信上有600多的点击阅读外,其他平台上的阅读量都无法冲破一百,不少甚至徘徊在个位数甚至是0阅读量。

  粉丝量和文章阅读量的两相叠加,在微信和其他“头条号们”获得的收益也存在差异。据了解,一篇微信公众号的文章能够带来的流量广告和打赏两项收益通常至少有500元-1000元左右,如果有广告投放,则是另外一笔更为巨额的收入。但其他“头条号们”往往只能依靠流量广告,其他广告主的投放也很少。

  陈超表示,此前UC联合《新榜》对全国不同领域、分野的媒体人进行调研发现,内容生产者的一大痛点便是变现难,没有好的手段实现盈利,其中半数受访者认为现有平台未能满足其商业化需要。

  傅踢踢在微信和其他“头条号们”上花费的时间也大不相同。据他透露,从时间上来讲,一天花费在运营微信公众号的时间为3~4小时左右,其他“头条号们”加起来总共也才1小时左右。“用户、流量都集中在微信,自媒体也集中在微信上获取用户。提高花在其他平台上的时间能起到效果,但效果有限。”傅踢踢不认为花更多时间投入内容创作,能够改变目前这种局面。

  同质化引发“抢人”大战

  上述局面最终带来的结果,是各平台内容严重同质化。傅踢踢坦承,更多时候他是将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直接复制到其他平台上。

  “有想入驻腾讯企鹅号的同学,可以直接找我,如果已经入驻,想在腾讯新闻客户端获得推荐位置,也可以找我。”这是南都记者近来在诸多微信群、Q Q群常看到的一段发言。对于该情况,南都记者采访了企鹅媒体平台方面,但截至发稿前仍未有任何回复。

  类似的情况并不单单存在企鹅媒体平台方面,各个平台陷入内容生产者的争夺当中,更遑论优质内容。从台面上来看,各个平台推出多项计划,用真金白银来吸引内容生产者。以UC订阅号为例,从多个方面给内容生产者提供商业变现场景,包括付费、打赏、众筹;可自接内页广告100%分成等。其中最具吸引力的是阿里系的资源,陈超特别提到将提供阿里汇川、阿里妈妈广告帮扶。

  此前今日头条则提出了“千人万元”计划,腾讯的“芒种计划”中,除了一系列发展扶植计划之外,还给予全年共计2亿元预算补贴给原创作者。

  优质内容究竟有什么样的吸引力?从腾讯可以窥见一斑。根据腾讯2016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微信及W 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于季度末同比增长39%至7.62亿。对于这一增长,腾讯在财报中解释称,这主要受益于2016年初春节假期期间广受欢迎的红包活动,以及公众账号发布的原创内容增加。

  而腾讯当季度的效果广告收入同比增长90%至人民币25.32亿元,便主要受Q Q空间手机版、腾讯新闻、微信朋友圈及微信公众账号的广告收入增加所推动。

  记者手记

  另类生存路径:

  一问一答的知乎怎么赚钱?

  不同于头条们,内容平台知乎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径——— 问答。所有内容都是基于UGC模式产生;由用户提问,由用户回答。站在内容创业的风口上,过去五年只在小圈子内流行的知乎于去年开始爆发,走进大众视野。

  5月中旬的第三届盐Club现场,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接受包括南方都市报在内的少数媒体采访时,首次公布了知乎的多项核心数据。截至2016年5月,知乎已拥有5000万注册用户,平均日活跃用户量达1300万,人均日访问时长33分钟。值得注意的是,仅仅2015年一年,知乎站内热门话题的增长量,是过往所有热门话题总量的2.5倍。

  但是,内容生产者们如何通过平台赚钱?为此,周源透露知乎将于6月推出付费授权功能,为原创者和内容使用方搭建桥梁。不过,有分析认为,在白热化的竞争中,这一举措吸引力并不够。

  知乎自身如何赚钱,也即是商业化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在周源看来,“商业化不应当建立在对社区核心价值破坏的基础上。”于是,知乎也要开始做广告了——— 周源表示,知乎已经在今年4月初上线了独立开发的原生广告系统,首批合作方包含索尼、Kindle等国际知名品牌。“除收获用户口碑和积极的互动反馈外,这一商业产品目前也已为知乎创造了快速增长的收入”。周源也透露,知乎会为品牌提供合适的参与知乎生态的方式,原生广告仅是第一步,后续会有更多。

  此外,知乎还发布了付费实时问答形式的新产品功能“知乎Live”,周源将之称为知识变现的一个探索。殊途同归的是,另外一个内容社区果壳网于最近推出了付费问答应用“在行”,被认为是知识、内容变现的另一种形式。

  策划统筹:甄芹

  采写:南都记者 李冰如 实习生 陈欣欣

聪少爱学堂聪少
聪少爱学堂创始人,梅州市鹏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09年开始踏入互联网,10年互联网行业经验,资深自媒体人,自媒体优秀导师,咪挺微商团对营销引流顾问,业务包含:精准引流技术/代引流精准粉,专业小红书,知乎,微博代运营。
  • 38988文章总数
  • 1491135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