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聪少自媒体网 > 公众号 > 正文

开个公众号怎么赚钱 想开一个微信公众号赚钱,现在还有机会成功吗?

2021-01-05 公众号 聪少自媒体

  本文系融360专栏作者“力哥说理财”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融360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力哥是理财行业的媒体人,媒体行业的理财人,本质上属于具有垂直专业知识积淀的传统媒体人转型而来的自媒体人。因此除了理财,我对媒体行业也有一些了解,也因为这层关系,时不时会有会员问我关于自媒体创业的问题。

  会员们的提问一般都比较含蓄:说我觉得写作能力的确很重要,我想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和所思所想,所以想开一个微信公众号,但不知道应该如何运作和发展,请力哥给点建议。

  我的回答则粗暴露骨:你仅仅是想锻炼写作能力,自娱自乐,还是想试试看有没有可能做大,靠自媒体获得收入,甚至最后像力哥一样靠自媒体创业吃饭?

  不出所料,所有提问者的回答都是后者。

  因为如果只是自娱自乐,根本没必要开公众号,前微信时代的微博、博客都能记录所思所想,前互联网时代的日记本里也记录了我们大量的生活点滴,力哥中学时代的日记写了十几本,现在还堆在储藏室里,但写就写好了,何必一定要有别人看呢?又何必要琢磨运作的技巧呢?

  之所以不少人动起了自媒体创业的赚钱念头,是因为这两年看到了太多真金白银的创富效应。

  过去几年风投和创业市场上一个非常热门的领域就是所谓的“内容创业”,形成的现象级品牌如咪蒙、Papi酱、同道大叔、罗辑思维、十点读书等。到2016年,“内容创业”这个听上去比较空泛、逼格不高的新名词又被升级成了“知识付费”,就像已经被层出不穷的P2P跑路事件给污名化的“互联网金融“一定要升级为“科技金融”才显得冰清玉洁高逼格。

  以罗振宇为旗手,以得到、知乎系(知乎LIVE、值乎)、网易云课堂、喜马拉雅、蜻蜓、果壳系(在行、分答)、千聊、十点课堂、朝夕日历、小鹅通、小密圈、新浪微博、优酷等一大群平台为依托,进入2017年后,“知识付费”或者说“在线知识服务”领域可谓风云际会,群雄逐鹿,百舸争流,好不热闹。

  但热闹表象的背后,一直有新媒体观察人士表示忧虑

  一是因为今天中国任何一个被资本关注到的创业领域都会和共享单车一样,瞬间杀成血海。乍一看热闹非凡的知识付费行业实际上赚钱的没几家,已经能赚到丰厚利润的更少,绝大部分平台都还在烧钱赚吆喝,目的是培育用户为知识服务付费的习惯。比如力哥有的课程讲座只卖1元,也是这个道理。

  但这条路注定会很漫长。因为中国人在知识付费问题上的意识形态是:为孩子的教育付费,节衣缩食甚至倾家荡产也愿意,因为他们“爱”孩子,认为在孩子身上的投资是改变家族财富命运的唯一希望。所以哪怕是各种课外兴趣班和乍一看没什么实际回报的艺术教育也愿意砸大钱。

  但换成自己接受知识服务,只要不是能对自己升职加薪有显而易见作用的学历或考证教育,就不太愿意。这是一种比较功利的教育观,把教育投入完全看成是一种换取金钱的买卖,因为缺乏信仰的中国人的意识形态千百年来就是功利主义挂帅的。

  所以到了互联网时代,国外需要付费的产品或服务,到中国都免费了。

  中国的视频网站全靠盗版起家,淘宝靠免费打败ebay,史玉柱靠免费网游反而赚到更多的钱,李彦宏公然号称互联网精神就是“免费共享”……先拼命补贴抢占市场,然后再慢慢收割,这是中国互联网领域屡试不爽的套路。

  原因就是中国消费者也乐此不疲薅羊毛——只要你的羊毛让我薅得不够爽,占了便宜还骂娘,就像前不久的银联62大促;你想薅我的羊毛更是门也没有,就像眼下的知识付费浪潮。

  其实仔细想想,大部分中国消费者习惯的思维模式是一种流氓逻辑或者说巨婴心态,觉得全世界都欠我的。

  第二个行业专家表示忧虑的原因是“风口”变了——自媒体行业红利期过去了,像当年罗辑思维、Papi酱那样的神话已宣告结束,市场已经饱和,后来者再也没有机会了。

  进入2017年,各种自媒体行业的公开论坛或私下聚会中,更是言必称“红利期已过”,但力哥觉得这是半个伪命题。

  这就要说到经济学上对“红利”二字的定义其实有两种

  一种“红利“指的是特定时间段内的特定财富机会。

  比如1980年到2010年是中国人口红利期,因为这30年里中国人口结构比较年轻,创新活跃,社会需求增长迅速,这是由于上世纪50-60年代为了备战,中国人口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就翻了一倍,这些人在过去30年里正处壮年,而现在则已经或即将退休。

  由于今天中国人口总量已经过载,不可能再重复毛泽东时代拼命鼓励生育的老路了,所以站在大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的“人口红利“是一次性的,一旦过了这个风口,至少在可预见的几十年内再也遇不到这样的机会了。

  再比如战争红利、全球化红利、城市化和拆迁红利、奥运红利等等,这些红利往往也都是一次性的,可遇不可求,如果能紧紧抓住一次机会,大对国家民族,小对家庭个人都可能改变命运。1870-80年代,日本抓住了机会,而中国错过了机会,导致两国国运此后截然相反,日本一再升腾,中国一再沉没。

  而更不可预测和复制的,是科技革命红利。

  以2013年微信公众号的崛起为标志,依靠前所未有的技术创新,中国真正进入到了自媒体大爆发的新时代,这个红利期维持了3年,到2015年底基本关闭。2016年以后才诞生的自媒体,在没有强大外界资源的帮助下,想靠一个人单打独斗成为后起之秀已非常困难。

  这和P2P行业的风口几乎是同步的。

  就像2013年以前中国也有博客、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中国也有宜信、拍拍贷等耕耘多年的P2P,但数量很少,不成气候,而2013年-2014年爆炸式出现的一大批P2P平台,今天许多已长成苍天大树,再也砍不倒了。

  而2016年之后姗姗来迟的新平台,如果没有背靠大树,已经很难做起来,因为行业认知已经过载,投资者的大脑没办法储存那么多平台的名字,手机内存也不够放那么多平台的APP,把投资者吸引到名不见经传的新平台的流量费用太昂贵了。

  从这个角度看,今天自媒体的“红利期”的确过去了。

  但经济学上还有第二个“红利”——企业可持续的财富增长效应。

  比如可口可乐这样的百年老店,哪段时间算红利期?哪段时间算衰退期呢?

  再比如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价涨幅长期跑赢标普500指数,没人知道这家公司什么时候红利期会结束。巴老去世后神话就会破灭吗?那苹果在乔布斯去世后的股价表现又怎么解释呢?

  再比如已经上市13年的腾讯,一路上不断有分析师唱衰,认为腾讯股价涨得太快,未来业绩增长乏力,建议避让观望。可事实呢?今天又有几个分析师敢说腾讯的红利期肯定已经过去了呢?在力哥眼里,腾讯这家公司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到来呀。

  再比如A股市场上长期稳定高分红的福耀玻璃、佛山照明等传统行业上市公司,乍一看没有业绩爆发性增长的机会,但只要你长期持有这些公司的股票,就是可以持续获得稳定的高分红,它们也被视为“A股最有良心的上市公司”。

  第一种“红利”来得快去得也快,待那繁华落尽,只剩无边寂寥。

  想当年改革之初,因为短缺经济下的价格双轨制存在巨大的制度套利空间,只要胆子大,敢想敢做,满地都是发财机会——倒卖水产、倒卖外烟、倒卖家电……一个个令旁人艳羡的“万元户”快速崛起,可当年的万元户有几个还是今天中国的顶级富人呢?

  就算你偶然抓住了某一次历史性的制度红利机会,但如果不善理财,不能持续让财富保值增值,在90年代的股市、期市、债市、汇市绞肉机中,又有多少“万元户”重新财富归零……

  而此后的外企制度红利、国企改制红利、房地产红利、一次次互联网红利……如果你没有踩对节奏,一样会面临财富缩水的窘境。

  而第二种“红利”却可以细水长流,长期持续,复利效应才能真正滚动起来,诞生巴菲特式的财富奇迹,最终实现一辈子稳稳的幸福。

  没错,第一种红利虽然更加波澜壮阔,激动人心,但真正有大智慧的理财者却更应该追求波澜不惊,滴水穿石的第二种红利!

  透过现象看本质,第一种红利的本质是你赚到的财富超过了你的能力,赚钱主要靠运气,偶然性很大。

  比如开出租,30年前是令人艳羡的高收入工作,但今天却是底层屌丝,同样的工作却有截然不同的财富地位,不是因为你工作的技能和价值变了,而是风口变了。正是由于你深知这种赚钱机会完全取决于外界风口,不受自己控制,所以才会心急火燎,焦虑万分。

  而第二种红利的本质是你靠自己的能力赚到了对应的财富,赚钱主要靠本事,属于等价交换,偶然性的表面下暗藏着必然性。

  比如马云能成为中国首富,尽管肯定有运气成分,但在20年前能那么坚定看好中国电子商务的未来,并不惜一切代价投入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还具有超强领导力和执行力的人,这样的人不统治中国电商市场还有天理吗?

  就像许多人痛骂咪蒙的毒鸡汤,但咪蒙早在十多年前就是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获奖选手和韩寒后来夭折的《独唱团》的签约作家,更是多年资深文字记者,她能成为异军突起的“黑天鹅”,的确借助了自媒体红利期的风口力量,但也是因为她原来就是“丑小鸭”,身上长着翅膀,所以风口一来就能一飞冲天。

  如果她是一头“猪”,或许也能在刮龙卷风的时候飞一会儿,但很快就会掉下来。

  这就是2013-14年期间,大量缺乏写作功底的原本从事各行各业的聪明人,突然发现了自媒体风口,通过抄袭、诽谤、买粉、刷量、互推等各种自媒体营销套路做起来的所谓“营销号”,由于缺乏可持续吸引忠实粉丝的原创能力,在今天纷纷走向末路,感叹“红利期过去”的原因。

  说到底,如果你只是“猪”,龙卷风来了,你和天鹅都飞上去了,但龙卷风走了,天鹅还能继续飞,你却注定要摔死。就像巴菲特说的,只有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

  之所以力哥认为自媒体红利期已过去是半个伪命题,就是因为这句话对“猪”来说成立,但对“天鹅”来说不成立——风起时,天鹅会飞得更快更省力,就算风停了,天鹅也依然可以自由翱翔。

  说到底,打铁还须自身硬,努力让自己变成“天鹅”才是王道。

  事实上,对“天鹅”来说,自媒体的红利期才刚刚开始。因为站在人类传播史的宏大视角看,这一波自媒体的崛起浪潮是第二次颠覆性的传播革命。

  人类最早的信息传播方式是乡间邻里的口口相传,站在信息传播链顶点的一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或者是评书艺人,或者是村子里热心八卦的媒婆。

  直到古登堡印刷术革命出现,尤其是现代报业出现以后,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才变由一本正经,充满条条框框的工业化生产的缺乏人格存在感的现代传媒业所主导,包括报纸和杂志的第一次技术进步,电影和广播的第二次技术进步,电视的第三次技术进步和互联网的第四次技术进步。

  但直到三大门户网站统治互联网的十多年前,新闻制作和传播方式依然是工业革命时代的,门户只是把传统媒体上的范式新闻写作稿件拷贝到了网上,后来自己组建采编团队也还是按照这个套路。

  直到最近几年的自媒体革命,才真正砸碎了持续200多年的工业化生产的传媒业运作模式,将人的个性彻底解放,个体品牌重新崛起。回想一下所谓的“老字号”品牌,哪一个不是以创始人的名字命名的呢?

  而且这个趋势不会扭转,过去几年已经有,未来会有更多的传统媒体倒闭或被迫大幅转型,所以对于自媒体行业的“天鹅”来说,红利期才刚刚开始。过去几年还有许多“猪”抢食吃,未来“猪”都死了,“天鹅”的日子会更好过。

  说到这里,力哥给想靠自媒体掘金的年轻人的忠告已经浮出水面

  如今风已经停了,要不就彻底放弃靠自媒体赚钱的念头,不要玩自媒体。有句笑话叫中国今天写公号的人比看的人还多,行业领头羊位置基本锁定,马太效应业已形成。

  要不就认清现实,反问自己的能力够不够强,决心够不够大。

  今天想要像力哥在3年前那样,一边工作一边业余时间兼职做自媒体还能做成几乎不可能了。你必须全身心投入到自媒体创业中,才有可能在这片红海中杀出重围。

  但比决心更重要的是你的能力。自媒体写作的确有套路,但这些可以速成的套路只是辅助甚至是点缀,就算看了N本自媒体创业套路大全,把这些套路背得滚瓜烂熟,也不见得就能创业成功。

  就像你看无数本教你演讲的书也不见得就能成为演讲大师。

  套路不是真本事,那只是领先者给心急火燎的后来者灌输的看似干货的鸡汤。真本事没办法被套路,因为那需要长时间的阅读和写作功底积淀。

  从力哥每周末发在老号“力哥说理财”(ligemoney)上的学生时代习作就能看出,今天力哥能顺手拈来几千字旁征博引、逻辑清晰、语言生动的文章,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写作功底只是基础,今天门槛最低的情感鸡汤号你能写得过咪蒙吗?娱乐八卦号不许自己采(bao)编(liao)原创新闻,不许挖明星负面,不许聊老百姓最爱看的低俗话题,你还有什么机会弯道超车?

  对,这就说到自媒体创业最重要的能力——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积淀。

  如果要说写作功底,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学生和成功的自媒体人可能差别不大,但后者在自己专业知识领域内的专业性是普通学生远远达不到的。

  力哥之前就说过,未来只有法律、医学、育儿、健身、汽车、房产、心理、职场、科技、创业、理财等垂直专业领域的自媒体还有进一步从零开始的崛起机会。

  那么问题来了:你在这些领域有足够深的专业积淀吗?

  另外,媒体行业的创业还存在一个很特殊的风险——政治风险。

  比如你刚刚开了规模盛大的融资发布会,宣布融资上千万,估值过亿,启动自媒体矩阵和全产业链深度挖掘,结果你的主力号被全网永久性封杀,你和投资人只能哭晕在厕所……

  力哥偶尔会看到黑粉留言:你也就会动嘴皮子瞎忽悠粉丝赚点钱,根本没有赚钱的真本事。

  他们所谓的“赚钱的真本事“,就是力哥在《想靠理财赚钱?请一辈子牢记这句话》一文里说的任凭自己的动物本能驱使,不愿学习相对复杂的理财知识,不愿思考相对复杂的投资逻辑,只期望有个神人告诉你现在该买啥然后坐等数钱的鬼扯逻辑。

  但我还是应该感谢黑粉肯定了力哥的另一种能力:我的确靠做自媒体赚到了钱,而这种能力很稀缺,至少他们就不具备,所以只能吐槽两句。

  爱迪生说:“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灵感,但没有那1%灵感,99%的汗水也是徒劳”。

  很多人只看到别人身上散发着的“灵感”,却不知道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

  今天这篇表面上看写的是自媒体创业的机会和风险,实际上说的是最重要的理财之道——

  自媒体创业的“红利期”只有短短3年就过去了,而你的人生却长达几十个“3年”。

 作者:力哥 公众号:力哥理财(lglicai)

  有三种安全又赚钱的理财方式,关注:融360财秘,回复“靠谱”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