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聪少自媒体网 > 公众号 > 正文

如何运营班级公众号.公众号逐渐成为班级文化建设标配

2021-01-26 公众号 聪少自媒体

如今,大家刷朋友圈的时候,往往能见到各类班级活动的美篇或公众号推文。“现在,制作美篇或是写作公众号文章,已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这些文章作为班级活动的留念,老师往往要求活动结束就能尽快推出文章,家委会也会动员家长们在朋友圈转发。”刚刚成为一年级新生家长的“红红”说。

“美篇、公众号的盛行,不能是班级之间的攀比,也不能流于形式,不仅是对班级活动的宣传和梳理,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成长。这就需要家长与老师多交流,用爱心和责任心来浇灌这块‘自留地’。”市区一小学教师“梅”说。

朋友圈宣传已成班级活动标配

“现在家委会成立时,就特别注明宣传委员的主要职责是制作班级美篇或是公众号文章,及时配合班级活动的宣传。”“红红”说。

开学初,不少学校都召开新生家长会,而这成为不少班级宣传实力的“大比拼”。“有的班级是开会结束后,就立即动手写作了,而我们班的反应却有点慢,直到看到其他班级有推出才反应过来:在这一场集体活动中,我们可不能缺席。于是宣传委员赶紧开夜车加班,申请公众号发布推文,幸好宣传委员笔头功夫不错,写得情真意切,虽然在时间点上没有抢先,但在内容质量上更胜一筹,总算没有落后。”“红红”说,“经历了这件事情之后,我们家委会长了个心眼,遇到各班级都参与的集体活动,在这样一个大平台上,班级个体的宣传千万不能落伍,否则就太显眼了。”

班级公众微信号更多地基于朋友圈的人际传播,凡是班级有活动时,家长也愿意与朋友们分享自家孩子的成长经历。“芒果多”的女儿今年刚入读一年级,国庆节前她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美篇,是班里同学们收拾书包的图片合集。“刚上学的孩子,往往都是家长帮忙收拾书包的。老师为了鼓励同学们自己收拾书包,动员同学们回家自己收拾书桌和整理书包,并由家长拍下图片,最后制作成美篇,给孩子以鼓励。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自己收拾书桌和整理书包,活动结束之后,现在也是她自己收拾,我们大人帮着检查。这样的活动我觉得很有意义,因此在转发上也特别积极。”

有些班级美篇或是公众号除了整理书包之外,还有以帮忙做家务、自主阅读、假期收获等为主题的内容推送。

公众号记录活动收获满满

“让自家的娃占领朋友圈”早已不是笑谈。随着个人信息传播技术门槛的降低,公众号、美篇的申请和制作难度都不大,家长上手很容易。“我大概用20分钟就完成了班级公众号的申请,申请结束就可以发文章,速度快得惊人。”“红红”说。

“早几年,大家还多是用美篇来制作,有的是班级活动,有的是自己孩子出行的游记等,在朋友圈呼吁大家点赞投票。但最近,一些以班级为名称的公众号逐渐多了起来。相比美篇,公众号显得更专业,而且能对以往的活动文章进行保留,可以翻阅查找,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一个梳理过程。六年下来,看着自己的孩子逐渐成长的过程,想必也是收获满满的。”小学老师“和和”说。

“和和”当了将近20年老师,遗憾的是,以前所带班级活动留下来的文字记录往往比较凌乱,有些还是纸质的,有些是存在QQ空间的,保存起来并不系统。

“以往经常在朋友圈看到一些朋友转发班级活动的文章,有时凭兴趣会点击进去看一看,但读完后有时会觉得挺好笑的,这么小的事情也值得大写特写一番吗?还要在朋友圈转发。但当自己也成了小学生的妈之后,突然发现这件事情变得有仪式感起来了,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让爸妈们觉得自豪。”市民李卉说。

如何让班级公众号

不成为负担

相比一些组织机构运行的公众号,班级公众号存在运营人员纯自愿、纯公益,内容比较单一的现状。“也有评价说班级公众号,只是这个班级任课老师和家长自娱自乐的产物,极容易陷入误区:一是内容更新频率慢,有班级活动才更新。二是内容创新度低,容易重复,逐渐失去新鲜感。三是存在任务倾向,家长不得不转发,逐渐成为‘甜蜜的负担’。”“红红”说。

“班级公众号是孩子成长的‘自留地’,鼓励老师和家长用爱的目光关注孩子的成长,分享他们进步的点滴,出发点绝不能是‘比拼’或是‘炫耀’。”“梅”说。

“班级公众号的运行,不能仅靠几个热心家长完成如运动会、班级出游等既定活动的记录。在平时也多设置一些主题,鼓励家长和孩子围绕主题进行内容的投稿,让公众号成为每个孩子展现自己的平台,而且在编辑制作上,不仅靠家委会宣传委员来记录,还可以是班级所有的家长和孩子共同成为作者。同时少一些费时费力的花哨装饰,突出内容即可,这样可以少耗费一些制作的精力。”“红红”说。

“现在的班级公众号,往往低年级时家长热情高涨,班级活动组织得比较多,更新还算积极。但到了高年级,大家的兴趣班多了,组织活动比较困难,就逐渐冷却了。只有学生和家长都认可都喜欢,班级公众号才能有活力。如何设置班级公众号的多元主题,我觉得可以尝试每户家庭提供以自己孩子为主角的内容,学习过程中也需要适当的仪式感鞭策大家。征集的内容可以是出游的感悟、读书的体会、生活的点滴,人人都是主角,人人都握有‘麦克风’,给予人人公平的展示机会,在无形中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成为他们成长中的精神家园。”“和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