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年轻人的故事鼓舞了无数的梦想和自由。
暨南大学
当Blake按下‘确认发送’的按钮时,我就一下子像泄气的气球一样瘫软在椅子上。脑袋的浑浊感与身体的疲惫感一下子占据了我的感知。
WYN的副主编Jame这样写到。
这是WYN编辑室的日常写照。
提到WYN,我身边碰见的大学生多半都是同一个反应,“我知道,WhatYouNeed”。
每天晚上 12 点推送,有时甚至会推迟,但很多大学生会选择继续等待,哪怕是最后没有推送,第二天也不会生气。
WhatYouNeed是一个在大学生群体中知名度极高的微信公众大号——以年轻人为主,记录年轻人的生活百态,独立的创意活动策划,惊奇有趣的原创文章,不让年轻的时光被无趣绑架,不浪费时间做无聊的事。
打造出 WhatYouNeed 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一群大学生。
主编陈裕明是WhatYouNeed的缔造者。
主编陈裕明
他说,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我就想着在毕业之前呢,我在做一件好玩的事情,就能够对得起我大学生活,然后我就可以放心去念研究生,或者说去工作了。”
WhatYouNeed这个名是陈裕明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考量:
What代表的是我们要提供的内容;You 代表的是我们要和人产生真正接触的一个互动;最后 need 是我们核心,就是我们一定要找到大家生活上一个需求。
基于对大学生群体需求的敏锐洞察,陈裕明得出了一个分析结果,普通学生在校内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主要有四个方向的需求:
第一是生活上的需求;第二是商品上的需求;第三是活动上的需求;然后第四就是话题上的需求,也是我们重点提供内容的部分。
2014年3月18号,WhatYouNeed正式上线。WhatYouNeed 第一篇推送并不是文章而是活动。500 字的文案加上参加就送的 2000 只荧光棒组织的一次荧光夜跑活动,让他们的推送瞬间获得了 4000 次的阅读量以及从 0 到 400 的粉丝数量。
随后,几个小伙伴针对暨南大学正在建社新校区这个事件,去实地采风,经过一番周折,最终写出了《暨南大学番禺新校区:你是第一代“拓荒牛”吗?》。
这篇文章成为 WhatYouNeed 第一篇阅读量过万的推文,也让陈裕明和团队其他成员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媒体的传播能力。
这种“被人围观”的感觉让他们感觉十分有趣,让最初并没有具体目标的他们一直坚持公众号至今。
初尝“被人围观”的快感之后,陈裕明又策划额一个活动——100 杯咖啡,和你赌未来。
陈裕明和他的几个小伙伴自备3000元买一百杯星巴克在暨南大学本部校园免费送出去。
当他说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大家觉得他疯了。
陈裕明说,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残酷竞争,我们已经感受了太多。有一次我在校园里,问一个不熟悉的人,我要请你喝一杯免费的咖啡,你喝吗。她疑惑地看着我,说,其实我不明白你想干什么?
他说,是这个校园,或者说这个社会,已经连一杯免费的咖啡,都不太敢接受了。
因此,他将活动有意设置成这样:每一个领到这杯星巴克的人,都会收到一张卡纸,你可以请下一个人喝一杯咖啡,然后把卡纸传递给他。
这样将温暖传递下去,为这个功利、冷酷的校园与社会,努力增加那么一点点温暖。
活动最后大获成功,结果在粉丝只有 1600 人的前提下,他们的推送总共获得了 8 万以上的阅读量,并且在这次活动之后,粉丝直接跃升到了 6000 人。
WhatYouNeed举办了很多别出心裁的活动,毕业前写上你想实现且有能力实现愿望的BeforeYour G rad-uate在多所高校轮流举办。而冒险女孩大晴的故事则呈现出大学生对自由与生活的渴望。
与其他很多公众号不同,陈裕明对于活动的价值有着不同的理解:
外人看来也许只是我们在策划营销,想涨粉。但我们自己对于每一个活动都非常激动,因为它们是一定能够影响很多人的,所以我们就坚持了下来。
以年轻人为主,挖掘年轻人的声音,传播不同的思想和观念,形成一种敢想敢做,勇于创新改变的氛围!
这是What Y ou N eed想要传达的观念,也是团队共同的期待。
之后 WhatYouNeed?开始在校园纳新,积极引入一些新鲜血液,结果真的有多人找上门来,其中包括了 WhatYouNeed 现在的副主编,一位来自医学院的同学。
就这样WhatYouNeed搭建起了自己的编辑部,团对的每位成员都配备了一个英文名,主编陈裕明叫Blake,副主编叫Jame,还有Ninety、Old Tom、Crown……整个团队充满了一股青春洋溢的气息。
WhatYouNeed从以往主打活动,转向主打内容,开始了每天更新文章的新阶段。
为了能够给出最好的内容,WhatYouNeed 每周都会开两场采编会,每个编辑都要事先准备两个选题。最终根据其他同事的反馈来选出进一步深入执行的选题。
然后编辑就会有一周的时间进行创作,创作完成之后直接交给由主编带领的一个“审稿团”。从有趣、深度、感动 3 个维度出发进行打分,在任何一个维度达到 A 就能够作为推送,如果三个方向都只有一般水平就必须进行重新评估。
WhatYouNeed 的风格开始成型,偏小的字号,黑白红相间的搭配,使版面简明之余又不失精致。这是创办者陈裕明和团队在分析了众多微信公众号之后的定位:做一本精致的杂志。而精致除了版面上的舒适,还注重于内容。
在标题、内容、图片、音乐,甚至是 WhatYouNeed 每篇结尾的“最后再说几句”这些细节上陈裕明都上花费了很多时间,经常会出现晚上 12 点推送延迟的现象,但随之换来的却是越来越多用户愿意熬夜等推送到 1 点多才睡,二次传播的效果甚至比之前更好。
当《少年不可欺》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时,陈裕明和他的团队已在构思怎么利用这个热点话题。自上午11点得知信息后,到联系团队成员分头调查,不到7个小时,便针对文中提到“亚洲第一”等可疑信息提出三点质疑,同时推出原创评论文章。
在人人因为《少年不可欺》而谴责优酷的潮流中引起另一种思考风暴。在6天后,这篇文章达到了30万点击率,而此时它还是个只有6000多粉丝的微信公众号。
WhatYouNeed 在很多公共事件上都有发声,比如“优衣库事件”、“南方日报记者性侵女实习生事件”等等。
陈裕明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个号会这样迅速地长大。“最初几个人一起胡闹,一年的功夫就涨到20多万粉丝了。”
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年轻人的聚集地”。
2015年11月29日晚上,主编陈裕明做了一个艰难的,令人不可思议的决定:让23万粉丝取消关注自己的公众号。《这可能是第一个主动让23万读者取关的公众号》他写下了最后一篇推文。
“当这篇文章结束,我想让你取消关注这个我们做了近两年的公众号,因为我们终究无法撕下公众号的主体,它在法律上不属于我们。”
临近毕业的陈裕明注册了公司,他想把WhatYouNeed认证在自己的公司名下却发现无法更改认证。
如果要我说,大学期间做的一个最后悔的决定,那肯定就是我把公众号交给了淘宝的一个商家进行代认证。
于是,他选择关闭WhatYouNeed,重建了一个新号“我要WhatYouNeed”。新旧号交接异常顺利,新号发第一篇文章阅读量就打7万+,第二篇10w+,点赞近6K。
他们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重新让公众号恢复到过去的水平。如今,对“我要WhatYouNeed”来说,爆款阅读量几十万的微信头条已是常态。
今年刚刚毕业的陈裕明和他的年轻的团队在广州租下了办公楼,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化运作。
他说:
我用了一年时间让公众号得到大家的注意,并聚集一群独一无二的编辑。我又用了第二年的时间,让我们有了自己的办公室,赚到第一份收入,并实现了稿酬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目标。
WhatYouNeed成了国内高校自媒体创业的标杆。陈裕明团队也经常受邀出席各大高校的交流活动。
谈到未来,他说:
我最初的目标,现在其实已经做到了。也有很多人问我们未来能够走到什么程度、走到多远,暂时还有答案。我们还在不断的做尝试,包括和出版社签约,出版杂志。推出电台节目等等。
我还是希望能够做一家符合人性的,让每个员工都很开心的公司,然后我们大家可以一起走下去。
陈裕明也终于为WhatYouNeed找到了一个意义:
那就是用年轻人的方式,真实地记录下年轻人在经历着什么 —— 那些我们最在乎的痛苦、快乐、繁荣以及衰败。
他在旧号WhatYouNeed 最后一篇推文中这样写到。
我是葱哥,一个有故事的男同学。喜欢这个故事就给个心吧,欢迎关注我哈,我给你们讲故事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