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这本书的动机很简单,就是想要探索自己各种各样的可能。我记得在我决定要出国读研的时候,工作和备考让我苦不堪言,最后等到三年的劳动合同到期的时候,我决定不续签离职了。在等待录取通知书到来的半年期间,我可谓是备受煎熬。当独处的时候,我总是在想,离职后的自己没有了原来的职业身份的捆绑,我是谁?我还能做什么?想想都觉得可怕,我不希望自己年老的时候只能靠着一些不喜欢的基本的清洁工作维生。朋友那时候送了我一只狗,名叫Billy,也正是因为Billy,我学会了缝纫,会自己做衣服,后来又对编织产生了兴趣。总算找到了一点点乐趣。对我而言,副业也是这样的存在,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钱不钱的倒是无所谓,只要市场接受并认可,钱自然就来了。如果副业只为了钱,在赚不到钱的当下,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在浪费时间,倒不如只为兴趣,为当下做着副业而感受到快乐的自己,为的是当下的感受而去做,更容易坚持并做好。
1、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因为自己当下看起来做不到某个职业而忽略掉它。
2、常见的8种资源变现模式:
1.教别人学知识学技能;
2.帮别人做事情;
3.给别人建议;
4.开发自己的产品;
5.中介模式;
6.信息差;
7.渠道;
8.会员。
3、事业生钱的关键有两点:第一,这个事业能为别人创造价值;第二,这个事业得是系统化的、不需要靠你就能自动运行的生意。
4、制作愿景板有4个要点。
1.你的愿景,要是自己特别想要的。
2.愿景以3个左右为宜。
3.一张图片+一句短语,表达一个愿景。
4.图片要大、要清晰。
5、我把复盘分成4个步骤。
1.目标回顾。
2.现状梳理。
3.分析反思。
4.未来方向。
“现在,我们知道,不管你感兴趣的是事情还是物品,你都可以从它出发,发现若干关联的职业,都有可能将这些职业发展成为你的副业。”
对于这一句,感受真的颇深。我本科读的是心理学,之所以会选择这个专业,也简单,就是因为高中时代有同学跟我说,跟我说话于沐春风,一来二往,我也喜欢听别人诉说自己的事情,我希望能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后来因为对专业的不了解,报读的是心理学,是师范方向,而不是应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师方向。所以后来选择工作的时候,也没有往咨询方向走,而是朝着人力资源方向发展了。不过技能是可以迁移的,在工作中我也喜欢跟同事沟通。现在私底下自己的副业也是咨询师,恰好能把本科学习的心理学知识应用上。所以说,你所学的每一项技能都能被应用上,只要你把技能迁移了。同时,在没有学会一项技能之前,千万不要用「有用」「没有用」来作事先的判断,因为只有你真的学会了,才有资格说这项技能有用或是无用。
这其实真的是一本工具书,不仅仅是教会我们如何来找到自己适合的副业,以及什么坚持副业等等,同时,其实也是在教授我们在处理其他事情的方式。世上万事食物,道理皆相通。譬如,在于换工作迷茫的我们,难道不也可以通过书中所提及如何找到自己适合的副业而找到适合自己的主业吗?譬如,想要找到人生伴侣的我们,也可以借助同样的办法帮我们理清楚自己理想对象的模型,再根据模型去找到契合的人。同时也正因为这样,这本书也不可避免地被诟病为「太浅」,我的看法倒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只要我们弄明白了底层逻辑,这样面对不同的局面不同的情况,也可以将方法迁移。与其花过大的篇幅去详细分析单一些具体案例,还不如将底层逻辑梳理清楚,更容易让人接受。毕竟能完全契合具体案例的读者又会有几个呢?
1、实践起来,用书中说的方法,将自己可以做的副业通通都梳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