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热搜话题:在职员工该不该搞副业?
作为一名职场人,正常的工作日,我们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下班的路上。每天8小时的固定工作时间,占据一天的1/3。
工作占据了我们很多的时间,但我们,似乎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的工作,是属于哪种什么劳动?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又或者我们在运用自己哪方面的技能?
面对日常且繁琐机械的工作,是时候做点什么来改变这种状态!而要想提高工作质量、改变工作性质,我们首先要从清楚的认识工作类型开始。
按照以前的思维方式,我通常将工作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不过,前段时间偶然在一个很火的脱口秀节目上看到,工作其实还有情绪劳动和风险劳动。
例如,外卖员、快递员、建筑工人等属于体力劳动占主要部分的工作;调研员、医生属于脑力劳动占主导的工作;心理咨询师可以理解为情绪劳动占主导的工作;老板可以理解为风险劳动占主要部分的工作。
通常情况下,劳动报酬高低如下:风险劳动>脑力劳动>情绪劳动>体力劳动
但是,每一种工作都不是纯粹的某一种类型的劳动,意思就是,一份工作不只有一种劳动类型,大多数工作都是以某种劳动类型为主,其他劳动类型为辅相结合而存在的劳动岗位。
例如,外卖员就是体力劳动为主,脑力劳动、情绪劳动为辅的职业;靠体力去保证送餐快速,靠脑力记住负责区域地图,同时,靠服务让客户满意。
那么,你的工作属于哪种劳动呢?怎样提供自己的劳动报酬呢?
每天呆在格子间,高频率且每日重复的工作,让我们在职场上提不起劲。
那么这时候,你可得注意了,当你开始对这种情况产生不满时,我们就需要适当调整,作出一些改变,但在此之前,我们得有两个清晰的认知:
首先,即使是高频率、重复的工作也有存在的合理性,因此,在某个阶段的你,必须忍受该工作;
其次,如果你想挑战更有创造性的工作,那你必须清楚意识到它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并在现有工作之中,先给自己找到机会,展示出自己的创造性,再寻求进一步的发展。
很多人经常抱怨赚钱太难,工作不理想,收入不高,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总想做点什么副业变成有钱人。这不,前段时间热搜上面就有一个话题说:
#在职员工该不该搞副业#
话题一出,立马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各种声音都有。
(两个较典型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小编个人认为,副业这种想法是可以尝试一下,并不是让你一定要搞副业,但在不影响你正常工作的同时,做点副业,不管是用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还是单纯为了赚钱,这对个人的知识储备和经济收入都是有收获的。
除此之外,在我们正常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工作收入呢?什么样的工作既有“前途”更有“钱途”呢?
现在的年轻人,刚毕业的时候大家薪资收入差别都不大,但短短几年之后,相互之间的差距就会愈发明显,甚至越来越大。
毕业几年后,在你继续拿着几千块钱一个月的工作时,有可能你的同班同学已经拿着几十万、上百万的年薪了。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差距呢?我想,现代社会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绝对是我们“懒惰”的原因之一。
有一天,你在朋友圈看到别人今天浪漫的土耳其,后天又是东京和巴黎,于是按捺不住自己躁动想浪的心,也选择带上钞票行李立马出发,这就是年轻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天大地大,享受最大”的生活方式。
还有一部分人选择就在安定的职场上混混日子,温水煮青蛙,白白耽误了奋斗成长的最好时间;只有极少数同学在职场上不断进步学习,不断升职加薪。
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劳动者来说,工作收入基本就是他们生活的唯一来源。因此,找到一份收入高的工作就尤其重要。
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个人的工作收入和劳动能力的稀缺性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你的劳动能力很是稀缺,意味着其他人需要拿出更多的劳动时间和更熟练的劳动能力才能取代你的职位,当你的个人价值提升了,意味着你的劳动收入也将随之提升!
能力和收入成正比的规则永不变,能力越强,就越有价值。
之前有看过一个数据,外卖小哥平均收入9100元,很多人靠送外卖买了房,买了车,结婚谈恋爱,靠送外卖养活全家。
前段时间网上还有个段子,说北京卖煎饼果子的阿姨每个月净收入三万,远超大部分白领。
而据我所知的大多数白领,可能就拿着大几千块钱的工资,每天像个上了发条的机器一样重复工作,日常开销光租房就要用掉一半,甚至有些在大城市生活还要靠父母接济才能维持温饱...
这个年代,人人都在喊着要实现财务自由,但财务自由真的太难了!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一下通过“副业”,来帮助我们完成现有状态的财务平衡,不让自己“负”收入;当你有了盈余之后,美好生活将正式开始。
这个世界正在飞速地变化和发展,你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切突发状况,人人都需要plan b,不要让自己在遇到问题时,无话可说,无路可退。
当然你,如果你现有工作的薪资足够支撑你的生活,那副业什么的,就让它见鬼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