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节前开始,就开始在增加“生鲜商品知识”的内容 。
这次的修改和往年不同 ,以前更多的是在修正不同品类的进货标准。
但这次,更多的精力是在新增和细分项的开发上。就是因为生鲜商品的新品种不断的增加 。
猪肉是民生价格风向标。猪肉这个商品结构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猪的品项丰富度高,特别是原来中国特有的猪种 ,小香猪、小黑猪等的销售也在推高 。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因素,就是猪肉涨价了。
1 、价差在缩小。
猪肉涨价后,最直接的变化 ,就是肉类的横向品类的拓展,吃牛羊肉的人多起来了。但就猪的品类上来说,和原来相对小品种猪种的价差在缩小 。也促进了小猪种的销售。
取一个时间段里的取值。比如说:原来普遍冷鲜肉的瘦肉,一斤是23元 ,小品种猪的瘦肉,一斤是35元 。猪肉涨价后,冷鲜肉涨到30元以上 ,小品种猪也涨,涨到了38元。
价格便宜与否,是被对比出来的。都要3开头 ,那我以前舍不得,那现在差不多,我就试一试看 。基本上试过后 ,人的味觉产生记忆,就很难再回到从前了。
2、分割品项的局限性。
超市猪肉通过分割细致产生的销售品项 。
一头猪粗分要有32支品项,细分要达到50支品项。比如:有骨条肉和无骨条肉 ,都是条肉就是两个品项。根据不同的品项,定价也不同 。
那猪肉一涨再涨后,就会要求品项数再细化,再用搭配售卖的方式来弱化猪肉涨价 ,对购买量的影响。原来,炖一锅排骨汤就是用排骨。涨价后,就有了杂汤骨这个品项。主要是用前腿肉剔掉后的扁骨和脊椎骨搭配用来煮汤 。这样能降低一餐喝汤的成本。
但这种有局限性 ,就是品项再丰富也会有上限。小品种猪,有些个头小肉不多 。细分品项肯定利用率有限。
3、分享饮食方案。
城市人口的聚集,也让原来各地的餐饮习惯大融合 。
饮食迁移到小品种猪种上 ,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比如:猪皮冻。据说是源于北方的一种菜品 。但现在其实在很多的南方餐厅也都能见到。小猪种,把猪皮单独分切售卖,配上菜谱。这就变成了一道菜去宣传 。同样的 ,还有适应火锅餐食的普遍性,有了“香猪火锅肉片 ”系列。
小猪种保存并发展的助力,一是提效率降成本 ,二是商品细化搭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