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聪少自媒体网 > 副业赚钱 > 正文

搞副业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多人搞副业,副业是否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2021-07-09 副业赚钱 聪少自媒体

原标题:为什么这么多人"搞副业",副业是否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北上广深的很多上班族,包括三四线城市的人,都在谈论空余时间多做一份工作赚钱,不管是微商、代购、兼职等等,闲暇时间热衷于「搞副业」会是件好事吗?当下出现的这种趋势说明了什么,是社会中有什么开始变化了吗?

成功的企业家往往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有机会的话他们会跨行业作战。

你首先是你自己,一个具备xxx,xxx(自行填写)等技能的人才,而你的某几份技能下面的副产品,才写着你是某司员工。千万不要倒挂了,先把自己定义成某司员工,然后再围绕这个身份做文章,这样会出问题的。

但是主业占据我们大部分工作的时间,干得时间长了,人很容易忘记这个视角,然后其它很多东西都靠边站了。

第二份工作能时刻提醒你,“技能-执照-经历——身份——目前所在公司”这个三级结构。

假如你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吃穿用度之后还有结余,另一份工作,一个月给你带来一百块钱收入,一个直觉是赶紧推掉第二份工作,一百块钱有啥意思。

这个想法是不对的,在能保证精力的前提下,第二份工作哪怕一个月只挣一百块,也要保持它的流动,就像你有两个文件夹,一个大小100M,另一个大小10k, 它们在系统里是平行的,如果你删掉第二个,时间长了你会忘记这个系统是由平行的数个文件夹构成的,哪怕大到100M,它也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你要是总做一份工作,经常就低头工作,忘记抬头看市场行情,忘记观察世界上发生的事情,甚至陷入到一个小泡泡里面,把技能树点歪了,或者成了公司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一旦有一天泡泡破了,就惨了。

第二份工作,或者时刻寻找主业之外的事情,让人保持在一个运动的、折腾的状态里,让人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份,自己的无形资产,哪怕你并没有从里面赚到多少钱,它也很有价值。

有人可能说,成功的人都很专注,搞副业就把主业耽误了。这个说法对,如果你想做武林高手,做学术大师,那就坐得冷板凳,苦练武功去就好。但是如果你说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没有做副业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做科研的教授,即便科研经费充足,偶尔也会接横向课题,不仅仅贪图那几个钱,也要在科研之外,跟业界建立联系。

任何咨询行业,做到合伙人,需要自己找项目的时候,绝不会说这事儿我们没做过,不能做,他们会思考行业未来的方向,做很多新的尝试。

往宽了说,任何一个领域有点水平的专家,一定会有工作之外的一些头衔,你猜这些头衔是不是充话费送的?

这几个例子乍一看很不好,因为不断找新方向做好像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而不是副业。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老板的工作就是“不断找新方向的企业家”,而没有限制在“xx公司董事长”、“专门经营XX业务的商人”这些位子上,而你的工作就是“xx公司职员”?凭什么?凭什么你不是“具有....技能的咨询师/工程师”,而是“xx公司职员”?

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专业人士生活,或者在行业里生活,但是不要在公司里生活。

这就说到最后一个问题了,应该干什么副业,回到我们讲的“技能-执照-经历——身份——目前所在公司”这个三级结构,你的副业可能起三个作用。

第一,在同一身份下面寻求新的应用场景,比如兼职赚钱或者寻找备胎公司,设计院的人出去接私活儿属于这一类;

第二,提升现有“技能-执照-经历”,为身份加码,很多人觉得不务正业不利于职业发展,但是程序员下班之后按兴趣写项目,甚至钱都不带赚的,对职业发展会不会有点儿好处?

第三,扩充“技能-执照-经历”,增加身份,我有朋友想从A行业去B行业,就是干着A行业的工作,然后在B行业做一些外围的志愿,慢慢认识了一些人,搞了一个公众号,慢慢找到一个兼职,前前后后花了两三年时间,实现了身份搬家,稳。

说到这里,人也不一定非要搞副业,非要有第二份收入,也可以学习,考证,在另一些行业做志愿,业余做一些不赚钱但是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有没有收入自然是衡量业余活动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准,但也不是全部,自己想好就行。

那么,关于副业,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评论。

相关文章:
聪少爱学堂聪少
聪少爱学堂创始人,梅州市鹏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09年开始踏入互联网,10年互联网行业经验,资深自媒体人,自媒体优秀导师,咪挺微商团对营销引流顾问,业务包含:精准引流技术/代引流精准粉,专业小红书,知乎,微博代运营。
  • 38988文章总数
  • 1491137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