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大家过得并不平静。
一场疫情席卷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危难中起起伏伏。
而很多在年前裸辞准备年后再找工作的人,成了这场潮水中搁浅的鱼。
曾经羡慕说走就走的旅行,现在才知道有份工作能养活自己已经是幸福。
很多网友调侃起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目标:
2020 第一季度职业规划变成了“要饭”。
2020 年计划从“学英语、找对象、保护好发际线”等雄心壮志变成了简单“活着”。
大部分企业因为疫情腰斩员工工资,或者干脆待业不发放工资;
车贷、房贷让许多疫情期间无收入的人压力山大;
还有很多人5月份才踏上找工作的道路,却发现今年的工作格外难找。
酒店、餐饮、旅游等行业更是损失惨重。
一位武汉人说,为了房贷急得要睡不着,另一位被困武汉的打工人员说,自己已经靠几百块过了一个月了,房租都付不起了。
而大学生们更是自我调侃:毕业就是失业,今年注定家里蹲了。
“2019是最差的一年,也是未来最好的一年”。很多人只把这句话当做玩笑,没想到2020年开头,玩笑就成了真。
潮水来时,大家都在风间浪口,潮水退去时,才能看清谁在裸泳。
今年在跟一位朋友聊天谈到失业时,我说该怎么办,不上班,就完全没收入,这位朋友对我说:
平时劝你做副业你嫌赚钱少,现在没有planB了。
而说这话的朋友在疫情期间,依然在网上更新着自己的公众号和小说,虽然收入从一万多也降到了几千,
但是在不能上班领工资的时候,副业的几千块,简直成了救命稻草。
朋友们都纷纷在聊天群里表示羡慕。
他说:副业的作用不是成就多大的事业,而是支撑着自己的生活不要掉落深渊。
我突然惊醒,是啊,成年人不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唯一的收入来源上。
不论何时何地,充实自己,拥有多种技能,才能最快的适应多变的环境,抵抗风险。
想想自己平时在做什么?
下班之后就往床上躺着刷手机,丝毫没有想到要充电学习;
对朋友几千块的副业不屑一顾,认为做不成大事业于是毫无兴趣;
把钱都花在了穿着打扮、化妆品上面,疫情期间,这些消费品一点用都没有。
没有未雨绸缪,就只能被水淹没。
而这位朋友却每天利用零碎时间像海绵一样吸收着知识,每天学习怎么利用公众号变现,学习各种写作知识。
从一开始的稿件屡投不中,到渐渐的,有公众号开始专门约稿,每一篇500元左右;
从一开始的小说免费看还无人问津,到现在编辑找上门来定下一部的大纲,每个月固定稿酬5000元;
从一开始的月入几百块都很艰难,到后面月入过万,甚至两万;
从一开始毕业找父母要钱,到攒钱之后,疫情期间还能帮父母还款。
渐渐的,他已经把我们甩在身后。
而这时候朋友可能嫌不够刺激我,又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
“我累计起来,已经给了父母20万了,以后就为自己攒钱买房了。”
要知道我们大部分刚毕业的年轻人还在找父母拿钱,还在为每个月的房租唉声叹气,
他却早我们一步实现了给“父母零花钱”这个目标。
副业收入平时毫不起眼,积累起来就是一笔人生财富啊。
关于副业这个概念,这几年特别火热。
人们都知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守着死工资很难实现自己的“财务自由”。
许多人开始幻想着怎么投资,怎么一夜暴富。接着就被一些投资平台和P2P骗了,副业不仅没做成,还把自己的老本赔了进去。
其实副业根本不需要投入几万十几万,副业更多的意义在于,给普通人丢掉工作也能生活得很好的勇气。
需要大量资金的投资不适合普通人,花上一杯奶茶的钱去学习技能却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而这次的疫情,也证明了线下经济在向线上转型的过程:
线上生鲜的火热;
线上自媒体的流量暴增;
腾讯游戏单日破20亿的收入.....
作为普通人,我们可能没办法干那些门槛很高的副业,但是写作是一件不需要任何门槛的事情。
看看疫情期间,人们依赖得最多的还是手机和电脑:
不管是小说平台、抖音、快手、还是公众号、头条号等等,都需要写作能力。
淘宝店铺的宣传需要文案、甚至连微商在朋友圈卖东西都需要打动人心的文案。
个人品牌的宣传,也需要好的文字和创意打底。
学好写作,就等于掌握了线上销售和宣传的入门钥匙,是副业的敲门砖。
现在的头条青云奖有1000-3000块;
公众号收稿更是在200-500一篇;
给各种公司兼职写文案策划价格多在500-千元以上.......
学会写小说了,还能为游戏行业做内容策划,现在社会对互联网文案的需求,不可为不大。
我们年轻人不想要再面对缺钱的窘迫,风险来临时的无助,而是希望自己也能有勇气说出:“我不怕失业!”
对父母说:“爸妈缺钱了吗?钱已经打在你们卡上了。”
一杯几十块的奶茶喝下去,快乐是短暂的,长胖的肉却很难减;
一场几十块的电影,与朋友讨论几天,也就抛之脑后;
一件几百块的衣服,可能今年穿了明年就不知道扔哪里去了.......
可是一门几十块钱的课,能让你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