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排排。关注我微博的同学可能知道,我原本在一家金融公司有正职工作,同时副业在做心理咨询师。而我最近辞去了正职工作,开始全职做心理咨询师了。在这个改变之前,我经历了大约两年的准备时间,才能最终在今天开始全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这期播客里我就想大致讲一讲这个过程,希望能帮助到那些对自己的工作选择或人生选择感到迷茫的同学。
我18年夏天硕士毕业后进入了一家金融公司工作。我硕士学的是文学,所以进入公司之后老板让我做的也是偏文的工作,比如翻译一些资料、运营社交媒体账号、到后期还有一些跟国外金融机构的对接。从一开始入职,老板就明确地表示希望我能够边工作边学习金融知识、并且去考出特许金融分析师也就是CFA的证书,这样以后能承担更大的责任,也能有更高的薪酬。那个时候我并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感觉自己对金融有那么一点儿兴趣,就兴致勃勃地想要按老板说的做,去满足他对我的期待。于是我下载了很多CFA考试培训的资料,在业余时间去努力补充这些知识并且希望能够考出证书。但是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当中,我发现自己特别容易分心,也没有持续的内在动力去记住那些知识。这让我非常苦恼,我觉得自己做不好应该做好的事情。
当时的我也在业余时间同时也做另一件事,就是译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一个心理学课程,叫作《人格与其转变》(顺便打个广告,课程已经做完,可在B站上免费看全集: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W411M7vL/)。这个课程的翻译工作持续了一年多,从我硕士最后一年一直做到回国工作之后。整个过程也非常辛苦,因为课程很长,有20多集,每集有1到2个小时,知识量非常密集,我为了译制它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但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发现尽管译制这个课程很辛苦,对我来说也是完全没有金钱回报的,但我仍然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去圆满完成这个项目,因为我很喜欢学习课程里包含的心理学知识,也很愿意把这些知识翻译和传播出去来改善人们的生活。这两个点结合起来形成了一股源源不断的力量,让我有持续的内在动力去一点点推进它,也有毅力去忍耐过程中包含的辛苦。
于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就观察到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虽然我觉得自己应该学习金融知识,考出证书对我也有金钱回报,但我就是没有动力去做这件事,做的时候效率也很低;与之相对的,没有人告诉我我应该去译制课程,译制完了也没有金钱回报,但是我就是有动力去做,而且多辛苦我都会把它完成。这样的对比让我意识到一件事情,就是我对于人类心理与精神世界的兴趣远远超过我对金融知识的兴趣,而用这些知识来帮助别人带给我的意义感也比做金融相关的工作带给我的意义感大得多。
发现这件事以后的挺长一段时间,我都感到很焦虑,因为我不想再把时间花费在准备CFA考试上了,更不想在老板面前假装我还再备考。但我很担心老板知道这点以后会对我感到失望,甚至会把我开除。但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了,我情愿冒着让老板失望的风险,也不愿意再假装做我不想做的事了。于是我就鼓起勇气对老板说,“我发现我对金融既不感兴趣也不擅长,我更喜欢研究人类心理。所以在业余时间我不会再继续准备CFA考试了,而是会为做心理咨询师而努力。当然本职工作我还是会做好的,但我想要告诉你这些, 因为我不想在你面前假装备考,这会让我觉得我是在骗你。”让我很意外的是,老板回复我说,“没有关系,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你去做吧,你觉得有意义就好。”
从这个时点开始,我就把业余时间的重心放在了发展自己的心理咨询师事业上。从在周末接受培训、考出证书、找到督导、找到咨询师进行自我体验,最后到开始接个案,整个漫长的过程都是在有一份全职工作的前提下进行的。虽然同时做两份工作很辛苦,工作日的晚上和周末都会比较忙碌,但我回头来看,保持着正职工作还是利大于弊的。这是因为在我成为心理咨询师之前,有很长一段准备时间。而拥有一份正职工作能让我在那段时间里有稳定的收入,有一个体面的社会身份,也有和同事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了这些东西,我的心态就不会很着急,下个月甚至今年没有办法成为心理咨询师也没有关系,我只要慢慢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就可以了,我不需要在自己还没准备好的时候就为了自己的心态原因或某些外部原因着急接个案。
另外,这份正职工作也让我慢慢积累了自己的储蓄,这让我在最后真的想辞职的时候有了充分的底气。辞职对我来说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毕竟这意味着要放弃一部分稳定收入。我辞职前在心里算了一笔账,在最最差的情况下,假设从下个月开始我不但没有工资收入了,我现在的来访者也全都跑光了,那我的储蓄能够保证我至少活一年多,而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定能重振旗鼓。所以,就算出现最差的情况,我也可以应对。虽然这个假设听起来有些幼稚,但它确实给了我转身离开的勇气。
最后来说说我辞职的最大原因。这家公司给了我走出象牙塔之后的第一份工作,我对它抱有一种特殊的归属感。我一直很喜欢公司里的氛围、喜欢我的同事们。但我慢慢意识到,工作内容本身并不符合我的兴趣,也无法带给我意义感,我为这份工作花费生命,无非是为了工资那点钱。而从某个时点起我就明确地知道,我不想自己一辈子都为了钱而工作,有朝一日,我必须做对我来说有意义的事,顺带赚钱养活自己。就算后者很难办到,我也要耐心准备,让自己有一天能够从前者切换到后者。而当我做咨询师的收入,从一开始只有工资的一半,到慢慢与工资持平,再到超出工资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现在仅仅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也完全可以养活自己了,那么我就有了选择不去为钱而工作的自由了。当然,为了钱而工作并没有什么可耻的,而且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也会面临诸多痛苦。我辞职之后就发现,全职做心理咨询师比在公司里上班累得多。但既然过想要的生活和过不想要的生活都必须承担痛苦,那么我情愿承担我想要的生活中所包含的痛苦,也不愿意一边过着自己不想要的生活,一边还要承担这种生活里所包含的痛苦。
这就是我把自己喜欢的副业慢慢发展成主业的经历,希望对还在迷茫的你有所帮助。我在走这条路的过程中并不懂得很多道理,但回头来看,也许可以总结出一些有用的经验:
就算没有金钱回报也可以多尝试做一些事,也许在尝试的过程中你就意外发现了自己喜欢或擅长做某些事情,这就是非常宝贵的收获;
你可以多观察自己的状态,如果你做某件事总是心不在焉,毫无动力,也许并不是因为你不自律,而是因为你确实不喜欢做这件事,也看不到做它有什么意义,那么与其更严厉地逼迫自己,不如尊重自己的喜好,想一想长远的对策;
当你明确地知道自己不适合做某件事的时候,那么也许你需要勇敢地去拒绝它,或者至少去限制你不得不做这件事的时间,这样你才能留出更多的空间来追求和发展自己喜欢的事业;
为了钱而工作是完全正常的,它也是绝大多数人必须经历的路程,但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你需要注重储蓄,这样当你有一天想要转身离开的时候,储蓄会给你离开的自由和勇气;
最后,不管选择哪种生活,都会面临那种生活里所必然包含的痛苦。但如果你有意识地选择了你想要过的生活,那么也许你就更能承担这种生活里的起起伏伏。
那就祝你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有勇气去追求它。我是排排,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B站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audio/au1605635#reply2946187362
RSS地址: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dapaidang
其他用户可以在这里收听:https://shows.acast.com/dapaidang/episodes/07
本文转自:https://www.ygtxp.com/index.php/2020/06/13/my-experience-of-developing-a-side-business-int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