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是听到老板们抱怨自己的员工没有事业心,不求上进,自己的工作做完了就开始无所事事,不会主动去提升自己。为什么有的员工没有事业心?怎样才能调动员工的事业心呢?
其实老板眼中的事业心和普通员工所认定的事业心是不同的。老板眼中的“事业心”更接近于奋斗逼的定义:干得多拿得少,公司说什么,他就不遗余力地去做什么。而一个真正有事业心的员工,往往是很清楚在现公司的阶段性意义,一旦完成了人脉积累、经验积累,就会果断跳槽走人。所以真正拥有事业心多的员工,对老板并不是什么好事。老板真正需要的是能与企业共同进步的员工。
而那些被老板们批判的没有事业心、不求上进的员工们,他们只不过没有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而已。他们也许是家境富足的年轻人,不需要为了生活而拼尽全力;也许是孩子的父母,把对子女的陪伴看得更为重要;也许志不在此,现在的工作只是暂时的跳板……总之,在他们完成了职责内的任务之后,你不能苛求他们像你一样为了事业竭尽全力。
员工工作不积极,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1.公司的业务量不饱和
有些行业由于特殊性,存在淡季和旺季,公司现有的员工刚好能够满足旺季的需求,而在淡季的时候,每个人的分配任务量大大减少。企业不可能忙的时候招人,闲的时候辞退,所以就造成了员工的懒散、不积极的现象。
建议:
(1)与员工实行多劳多得制,在空闲的时段允许员工拿较低的工资,早点下班休息或者去兼职。
不过这样的情况比较少见,因为如果员工需要兼任几个职位才能生存,可能不利于管理,造成企业人员流动性大。
(2)积极发展第二业务,填补淡季的业务需求。
积极发展第二业务,一方面能推动企业产业升级不断革新,另一方面,如果副业做得好,很可能变为主业,让企业开拓新的市场。美国有很多创业家的副业意外的比主业生存的时间还要长,甚至在主业失败以后成为了团队吃饭的饭碗。例如现在市值几十亿美元的企业协作软件slack,一开始是一个做游戏的团队为了内部沟通开发出来的,后来游戏创业失败,意外产生的slack却变成了SaaS领域发展最快的企业服务软件。
2.员工的任务一刀切
领导眼中的“员工没有事业心”可能是高能力者和低能力者分配的任务是一样的,给的钱也一样,于是高能力者早早做完了自己的任务开始做自己的事情,职责外的工作统统视而不见,在领导看来,这就是一种没有事业心的表现。但其实一开始不是这样的。
例如,能力高的A,一开始在公司里有一种“拿人钱财给人做事”的心态,于是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把一切事情都搞定了之后,到了下班时间准点下班;然而同职位的B,上班的时候也很努力,但是能力有限,下了班还要在电脑前埋头苦干;同职位的C,习惯在上班时间磨蹭,心想下班时间回家也没什么事,于是加个班表忠心。这个时候老板只看表面,会觉得B、C虽然能力不强,但是态度认真!再看A,虽然能力强,但是没有全身心投入工作。
然后老板的态度在不经意间表露出来:不仅没给A涨工资,反而在各种大会上夸赞B、C,于是A也想通了:“我做得再好再多,你也不会多给我钱,那我为什么还那么努力呢?”于是上班该淘宝淘宝,团队任务剩得再多也视而不见。可以说这种情况就是老板自己给自己挖坑,把“表面功夫”排在了本该第一位的“生产力”后面,只能培养出一批只会推卸责任、效率低下的员工。
建议:
如果企业已经发生了这种情况,那么你需要把任务明确量化、可视化。谁做得多做得少,根据其生产率与生产效率调整分配的任务量,然后根据“多劳者多得,低能者少得”的原则发放薪资。
我们可以借鉴丰田公司的任务“看板”制度,来对任务进行分配和追踪,丰田看板是上个世纪丰田公司为了拯救濒危的生产线而开发出来的一种系统,是“任务可视化”理念进入大众视野的一个契机。做计划可视化、自动分配计划到个人、任务追踪与反馈只是看板功能的冰山一角,灵活的卡片和人员、日期、权限的组合能够用来处理公司从业务内容到日常行政事务的方方面面。
3.整个企业没有“上进心”的氛围
还有一种可能性是整个企业都非常懒散、放松,没有“上进心”的氛围。在这种氛围里,你很难要求员工主动走出羊群效应。
建议:
充分利用绩效、奖金制度。结合1、2两条,在进行了任务量化、可视化管理以后,实行绩效和年终奖分配制度。每个人做了什么、做了多少一目了然。当员工们发现多做事、做好事有钱拿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提高产出,而低能力者也会在业余时间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另外,绩效和奖金制度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不规则奖励”,与固定的福利发放奖励不同,这种奖励对人的激励作用是最大的。当你永远不知道你下一次会得到什么,就会不停的激发自己的上限,用尽各种手段去工作。而且如果这个法则用的好,重要的不在于奖金数量的多少,可能很少的金钱激励就能够让员工变得“积极主动”。
总之,企业员工出现“没有上进心”的情况时,管理层首先要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是真的没有上进心,还是被迫没有上进心,然后将任务可视化和薪酬激励制度完善起来。企业和员工最好的关系就是员工在金钱的激励下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主动为公司工作;而企业给予每个人与其生产力与效率相符合的薪酬,让员工在企业中一边赚钱一边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