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业需要开展业务,建立渠道,开发客户;副业需要邀请嘉宾,募集观众,寻找场地,寻找宣发平台。
开展业务需要熟悉多种业务,需要和多种机构打交道,以便随时留意和收集业务线索和信息;筹办论坛需要策划主题和设置提纲,需要考虑定位,人群,观众和嘉宾感兴趣的话题。
建立渠道需要在已有的总得总合作框架之下,找到不会把自己的事项压箱底的具体节点对接人,会把自己的事项放在心上的合作渠道,且靠谱,不会因为别人临时出高价/压低低成本而鸽我;
寻找场地除了考虑环境整洁(或优雅或温馨或商务)设备齐全(话筒投影桌椅足够)、地理位置交通便、报价在预算内之外,还要看对方的态度,是否积极配合调试设备,是否愿意提供一些辅助帮助,比如免费打印、免费饮水机或瓶装水,如果有绿植或者跨年的装饰品更好。如果场地方对于论坛主题感兴趣那就是锦上添花,不过这个可遇不可求。
开发客户需要自我营销,首先对方得不能觉得我是骗子,其次得觉得我供职的机构在同行中有比较优势,最重要的是得认可我这个人,而不是看重我们平台但是需要对接人(这样可替代性比较强,且容易导致公司内部恶性竞争),也不是出于业务需求而广撒网(这样容易遇到压价的和骗子,不利于长期合作,也不靠谱和不稳定);
邀请嘉宾也需要这些,平添难度的是,组织论坛系个人行为,缺乏平台背书背景,好在部分嘉宾也是因为工作关系开展业务认识,主业名片能给资金的个人信用背书,且另一部分通过校友聚会或其他聚会认识,有名校背景背书,有志趣相投的共同语言和价值观。最难的是,主题只是25%的主题感兴趣,50%的观众感兴趣,其他人更多是出于社交需求或者为了捧场而来。
“让我来我就来了。”不知道周算好事还是坏事……
寻找业务渠道和宣发渠道一样,最终结果就是不靠谱和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还生一肚气,在信用社会有待完善的情况下,个人信用和点对点引荐更管用,最后论坛报名都是靠嘉宾观众和朋友和我个人朋友圈和公众号转发。
也算是圆满结束,也就是说虽然小众,但是还是切合了部分人的痛点。因为我也是从自身经验和困难挑战出发,设置的主题和提纲。
此外,主业和副业都需要有开创性的思维,需要资源整合,需要团队合作也需要独立,需要借鉴经验也需要尝试突破。
团队合作和独当一面。
比如场地布置,摆桌椅,洗水果,取手冲咖啡,取新鲜蛋糕,搬运酒水饮料和抽奖礼品,签到,引导嘉宾落座,组织先到的观众玩游戏,拿门禁卡接送嘉宾观众上下楼,每一项都至少需要2个人。此外还有轮班,比如午餐break和洗手间break,比如一个人因为意外状况耽搁比较久。
资源整合。
把微信上的好友都叨扰了一遍,从筹备邀请嘉宾阶段到募集观众宣发阶段。并且充分利用了每一位主动提出愿意帮忙的嘉宾观众的精力时间和人脉,帮我转发活动链接和布置会场。
提纲设置是在我的脚本上征求和汇总了所有嘉宾和早起鸟报名观众的意见。场地寻找除了充分利用弱关系,比如曾经参加过的活动群,还有异地的校友,领英加的网友,还询问了平常自己会加班的咖啡厅和书店报价。
借鉴经验和创新创造。
比如嘉宾人数很多并且采用抢答,这算是开创,摒弃了PPT和座谈轮流发言形式。引进了后续的嘉宾拍卖环节,算是开创。嘉宾观众彼此都拥有更多的深度一对一交流和后续跟进交流的机会。
比如观众人数是借鉴了其他有经验的人,控制在40人以下,保证安全(逃生路线,间隔座位等等),也保证了好的交流效果,基本上互动环节彼此之间都能认识。
还有遇到分歧的时候如何解决。
比如身边无人支持,即使是嘉宾也觉得只是提出问题不能解决问题多说无益,即使给我赞助的朋友也不认为现在条件成熟具备探讨性别平等的机会,我的上司也觉得我并非妇女权益在编人员,自下而上的影响是行不通的,蚍蜉撼大树是浪费时间精力和空谈的理想主义。
我觉得首先要包括这些人,包括的意思是,分享我的看法,展示我的决心,无论你支持赞同与否我都要执行落实,其次要靠事实说话,比如在场的几十位90后观众怎么看,其他女嘉宾怎么看(嘉宾上司大部分是男性)。
个人局限性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意识到。有些人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到不完全是因为自大固执,而是因为自己的圈子已经占用了自己的全部时间精力,且成功者往往是社会法则谙熟于心,也相当于思想固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