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现在问一位老人,养儿防老吗?很多老人都说,不见得,现在啃老的人太多了。
现在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让现在的年轻人也有了压力。据权威数据显示,目前有30%的年轻人在“啃老”,67%的家庭在“啃老”。
青年要结婚,需要父母资助才能顺利成家,而老年人要养老,也需要青年资助,才能真正享受老年生活。
许多人说,年轻人不是不想养家糊口,而是自己能力有限,没有时间照顾自己,根本不能养家糊口。而且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赡养问题,觉得自己不需要年轻人为自己花钱,而是需要他们的陪伴而已。
现在,有能力的年轻人大多都会远离父母,在大城市里打拼自己的生活;而那些守着父母的孩子,又大多都是平常人。
年轻男子的一套婚房,很有可能要普通家庭一辈子的收入。有些贷款还要两代人一起还,这样,老人就根本享受不到老年的快乐,反而觉得老了没用。
在日本纪录片《老后破产》中,两位老人每个月的养老金约为2万3千元,即使如此高的养老金,也不足以满足他们的日常消费。
她们36岁,儿子没有工作,儿媳去世,留下两个小孩和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一个家庭六个人的生活,完全不能满足两个老人的养老金的需要。
二老汉又去打工养家糊口,养儿防老,远不如我们想象的好,甚至还会拖累老人的生活水准。
有的人说这是危言耸听,也有的人说不靠儿子养活自己,还能靠谁?
68岁的秦大爷说,养儿防老还是我们这代独生子女父母的梦想,只有了解了这几点,才会明白,我们的养老到底靠什么?
倾诉者:68岁的秦大爷
本人今年68岁,已退休8年,老伴早已退休,独生儿子也结了婚,有了两个孙子。
本人及配偶均为企业中的普通员工,养老金总计不足8000元。看起来很多,实际上却没有花。
儿子结婚的时候,为了给儿子多付首付,我把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还跟亲戚朋友借了十几万。因此,老伴55岁退休后一直在做兼职,退休后我又去找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要想还清外债,两个孙子相继出世,儿子的花销更大了,我们要把自己的钱拿出来贴补他们。
外地人看着我们老两口很开心,两个孙子、儿子儿媳也在身边,一天到晚热火朝天,很让人羡慕。能尝到这种味道的,也只有同样经历过的人。
自从有了孙子以后,这位老伴不再外出打工,而是全心全意在家里照顾孙子。两个儿子媳妇工作赚钱,还房贷,剩下的钱不多了。于是,两个孙辈的花销,自然落到了老人的头上。
在这个城市,有能力的年轻人可以在工作之余兼职,做些副业。可以在我们这样的小县城里,下班后做滴滴司机的儿子,每天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原本,我和老伴还曾梦想退休后能尽情享受生活,趁着还能动弹,也去各处逛逛。可以有孙子,不仅不能去,甚至连出去玩的条件也没有。
一家人四口人在我们这里吃吃喝喝的费用,全由我和老伴的养老金出,想为自己攒点养老金备用,一点机会都没有,每月养老金还要计划花销,一不小心就要动用积蓄。
在孙辈人的童年时代,我和老伴那点积蓄也花得差不多。因此,我们还不时受到年轻人的挑衅,说不帮助他们。
抚养孩子,这是我们过去的梦想,现在的梦想。儿子自己的家庭生活也成了麻烦,何况还有我们两个老人家。
头两年,《中年人流感下的悲剧》引发了许多思考。这个家庭的女婿也很富有,有两套房子。而且我和老伴只有一间福利房,手中的存款几乎为零,不敢想象,将来我们生了重病,会是什么结局。
有时候和老伴聊天的时候会想,如果我们现在不开始为自己将来的养老储备一点,我们将来的养老问题,儿子能承受吗?
老对人常说,现在身体是一日三餐不如一日三餐,有时,一日三餐都没有做什么工作,只是觉得很累,说不清身体到底哪里不舒服。
我最小的孙子也上学了,我们让儿子一家别再来我们这,可儿子儿媳还是不肯,说我们现在不帮他们,将来我们老了,他们就不管我们。
听着,这都是些什么事实上,我们做父母的再无责任和义务去养育孙辈,可真正看着年青人累死累活的不帮忙,又做不到。
只得忍耐着被年轻人啃老,盼望这样的日子早点结束,好让我们俩能安安静静地享受几天老年生活。
在养儿防老的问题上,我们应该怎样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依”?
第一是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需要从中年时期开始注意保养,积极锻炼好身体,尽量让病来得晚一点。别总是认为自己还年轻,还能扛起事情,满不在乎身体。看周围那些4、50岁就走的中年人,那个不注意自己,总觉得自己还年轻,不注意保养锻炼身体。
第二要搞好与枕边人的关系,善待对方。因年老的生活需要老伴陪伴,而原配老伴陪伴自己风雨同舟,也是自己最熟悉的一家人,亲人之间可以互相关爱,互相关爱。尽管半途夫妻也有过和好的,可毕竟还是少数。
其三,就是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积极地存一些养老钱,尽可能地培养自己一个不费力的、可持续的副业收入,不能靠养老金养老,那一点钱是远远不够的。例如自己租房子住,或是找一份能带来长期收入的工作,甚至理财技巧。如果能有一笔可持续的收入来弥补养老金的不足,将使我们的老年生活充实而幸福。
结语:
赡养老人,是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梦想,我们不指望孩子来赡养我,只希望他们能过好自己的生活。我们这一代,注定是最后一代孝敬父母、为父母送终的人,也是第一代自动进入养老院的人。
最后,我们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最终还得靠自己,靠自己在年轻时的积累,最重要的是身体健康。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都有能力规划自己未来的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