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是越来越冷了,正在慢慢进入冬天,但对科研人员或者是高校教师来说,他们的春天正在来临。
为什么这么说呢?前不久,有关部门(中办国办:允许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适度兼职兼薪_央广网 http://news.cnr.cn/native/gd/20161108/t20161108_523250056.shtml)发了一份通知,其中有一条是特别引人注目,说允许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地兼职兼薪。这个消息一出来,很多人那是心头一震啊,忍不住那是拍手叫好,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赚外快了。其实,在这份通知发布之前,咱们也都知道,一些科研人员,高校教师,他们在外兼职挣外快,早就是公开的秘密。比如说高校教师,本来高校教师的待遇问题,一直就是很多人心里难以言说的痛,又恰巧他们又掌握着较为专业的知识,这些知识又被行业所需要,那双方各有需求,那也就具有了某种先天的,剪不断的联系。只不过按照咱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某一个人,属于某一个单位或者某一家企业,那就应该对着单位一心一意,忠贞不渝。如果在本职工作之余,你还干私活挣钱,那就相当于不务正业,有违职业道德。所以,很多人就想做兼职兼薪,偷偷摸摸地干。有的时候,还得冒着被单位开除的风险。这一回,国家专门出台了通知,鼓励兼职兼薪,这就相当于把这潜规则给公开了。以后呢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走穴”了,突然这么一放开,各方的担忧那就跟着来了。你看哈,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在咱们心目当中的形象,那都是不闻窗外事,一心搞研究,让他们走出去赚钱,会不会变得不那么纯粹了?有人就眉头紧锁地说,科研人员的战场那就是实验室,高校教师的战场那就是课堂,切勿让两个神圣的职业,沾染了铜臭味。不过您再仔细一想,谁说搞科研的,就有永远呆在那象牙塔里呢?其实,这科研人员,包括高校教师,只是众多职业当中的一个,跟其他行业一样,也需要更多的流动,更多的资源整合,让有才华的人,有专业知识的人,走出校门,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将自身经济效益也可以发挥到最大,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社会价值。因此,允许教师兼职兼薪,实际上就是树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科研方向,能够将科研成果更有效地投入到生产生活当中去。让他们在获得合法收入的同时,更可以将知识造福于社会,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其实早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在珠三角、长三角那些地方,就有所谓的“星期日工程师”,礼拜一到礼拜六在原单位老老实实地上班,到了周末就可以去兼职了,为民营企业提供各种知识的服务,这就大大加快了当地的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还有一些高校教师,那也是身兼数职,这样就不至于把优质的教育资源给禁锢在一个地方了,所以有评论就说,这一次国家明文鼓励兼职兼薪,那是一场科研的大解放,也是一场知识的大解放。另外这一项新规,也传递出了一种新的姿态,就是“开放包容”。
现在的各种社会信息、各种知识更新得是特别快,允许他们在本单位之外去兼职兼薪,倒更能够实现与时俱进,让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去大海里游一游,更能够学到更多的本领。让学生培养工作更好地对接社会需求,而这也是大学教育的应有之义,兼职兼薪,从禁止改为允许,无疑是打开了一扇大门。不过这个大门打开,也可能招进一些“蚊子苍蝇”。用知识去创造更多的价值固然很好,但适度还是很关键的。如何处理好主业和副业的关系;如何避免兼职兼薪完全功利化了,让兼职完全沦为谋利的通道,这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人才可以兼职兼薪,但目标,必须是一心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