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网注】“索尼退出中国”的传言近期不时泛起,这次同样如此。根据外电报道,上周索尼CFO吉田健一郎表示:“我们正处于移动业务的重建阶段,同时也正在计划大幅缩减中国市场的相关业务。”并表示索尼将不再研发和销售专门面向中国市场的手机产品。这被部分媒体引申为“索尼手机退出中国”。虽然索尼方面之后进行了否认,但我们不妨设想一下,索尼手机是否应该出售,又该出售给谁呢?本文来自网易。
日前,有消息称,索尼移动业务将在中国开战裁员计划。而市场也传闻索尼“不堪亏损重负,将撤出中国手机市场”的消息。但索尼中国回应称,移动业务调整不会影响中国市场的战略定位。索尼集团公布的2014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受移动手机部门糟糕业绩拖累,该公司在第二财季严重亏损12亿美元。
索尼首席财务官吉田宪一郎表示,为了重振业绩,索尼将大幅缩减中国业务,同时不再开发和出售面向中国市场的手机。索尼首席执行官平井一夫也曾承认,在中国手机厂商的竞争压力下,索尼的Xperia战略并未凑效。
索尼也不断下调自己的手机销售预期和业绩预期。既然索尼手机业务难以成为索尼复苏的中流砥柱,那么,把这个业务剥离如何?之前索尼也已经表示将剥离笔记本业务,PC业务。如今的手机也已经进入到红海阵营,索尼剥离手机业务其实也不是没有可能。既然索尼也表示中国手机厂商成为你复苏的阻力,那么把自己的手机业务卖给中国厂商又何妨?
对于索尼来说,此举有几方面的好处:
一是手机红海市场的压力会同步转移,索尼可以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娱乐化发展需求。包括在PS4方面的布局等等。
二是索尼卖出手机业务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回报,对于索尼的扭亏会带来一定的益处。
三是虽然索尼把中国市场看得很重,和美国、日本被列为索尼全球三大市场之列,但是中国市场的竞争压力也是非常大的,中国本土厂商的崛起对于任何一个手机厂商来说都是不容小觑的。索尼在和中国本土厂商争夺中,没有丝毫的优势。与其这样,还不如索性把手机业务剥离给中国厂商。
四是中国本土厂商更了解中国用户和这个市场的需求是什么。索尼本来把2014年的手机策略定位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高端产品提升品牌形象,二是实施针对年轻人的产品和市场策略。但显然这两方面做得都不够好,份额下滑,业绩下降在所难免,更主要的是索尼还没有看到复苏的机会到底在哪里,剥离手机业务或许更靠谱一些,毕竟现在索尼手机业务还是有价值的,如果真到了覆水难收的时候,也难以卖一个好价钱了。
五是索尼越来越强调作为公司未来发展坚强柱石的是娱乐业务。索尼表示“我们游戏业务进入中国后,将与年轻用户有更多接触,游戏业务可能会让年轻人重返客厅,激活家里的电视机。”
如果索尼被中国厂商吸纳之后,将有利于两条腿走路,除了在中高端市场的品牌影响力,还有中国本土厂商在中低端市场的渗透力,这也是一种完美的组合。
那么,如果索尼剥离手机业务,中国手机厂商谁最有希望接手?中华酷联?小米?OPPO?锤子?金立?海尔?长虹?还是其他?
目前联想已经收购了MOTO,短期内再布局其他手机厂商的意愿不强,同时联想也有一个消化MOTO的过程,因此联想短期内想必不会再出手手机行业。
华为本身的市场影响力,尤其是在国际市场有良好的运营商合作关系,品牌渗透力也非常强,因此也不需要再增加其他的国际品牌能力给自己布局中高端市场,在这方面,中兴和华为类似,估计意愿也会太强。不过,对于酷派来说,如果能够接手索尼手机品牌,那么对于其国际化拓展将非常有益。此外,小米也是一个极有力竞争者。
当然,索尼对于智能手机市场的野心还在,2014年曾被索尼认为是可以依托智能手机业务做到东山再起的,但如今年关临近,索尼的计划基本是破产了。
这时候,索尼如果剥离了手机业务,或许对于来年的全球化竞争也是轻装上阵的一种表现,当然索尼是否能下这个决心,目前来看还比较难。
只是,如果真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变卖或许也是唯一的选择。就如同摩托罗拉、诺基亚等等。包括黑莓在内,都存在着这种可能性。只是到那时,还有好价格吗?
【编辑: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