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种桑养蚕好划算 坐在家里把钱赚
杨婧 本报记者 李春梅 文/图
眼下正是夏蚕摘茧收购季节。7月18日早上,记者驱车前往游仙区白蝉镇。山坡上、道路边、房前屋后,成片成片的桑树林在阳光下泛着绿油油的光彩,令人心旷神怡。走进场镇仙力蚕业专业合作社蚕茧收购站,载满蚕茧的三轮车将大门堵得水泄不通,抬着一筐筐雪白茧子的蚕农,脸上满是收获的喜悦(如图)。
“老阮,你这一筐茧子又白又圆,能卖个好价钱!”石华山村的阮肖贤正搬着一筐茧子从三轮车上下来,熟人老张笑呵呵地和他打招呼。阮肖贤种了2亩桑树,这季夏蚕养了3张蚁蚕纸,收了将近一百公斤茧子,按现在的收购价格,差不多有4千元左右的进账,加上春蚕卖了2千多元,小半年光是养蚕就有近7千元收入。老阮却有些并不满足,他指着走远的老张对记者说:“我打算明年再多种点桑树,多养几张蚕,像老张一样成为养蚕大户。”
记者走进老张家的小院,只见八九个人正埋头从蚕簇上将一个个雪白的茧子摘下来。一打听,这些人都是老张请的工人。老张叫张维金,除了是蚕桑种养大户,还是该村村主任。从“能人”到“村官”,说起近30年的养蚕经历,他感慨万千。“在家养蚕,每年不比打工挣的钱少。”老张说,尤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白蝉镇抓住被省农业厅授牌为“现代万亩蚕桑示范基地”的契机发展蚕桑产业,走“党支部+合作社+蚕桑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党建引领,带领老百姓致富增收,也让他对养蚕致富越来越有信心。
蚕桑是白蝉镇的特色主导产业,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该镇党委、政府在政策和技术上给予蚕农很大的帮助与扶持,蚕种由桑蚕合作社从外地购进,再交给散户或共育室进行孵化,等蚕茧养成后再通过合作社销售给收购厂家。为更好地服务村民种桑养蚕致富,发展蚕桑产业,近年来,白蝉镇把争取到400万元蚕桑项目资金全部用于基础设施改造:将以前桑园的泥土路改成石板路,方便村民用农用小三轮上山采摘桑叶;修水渠,从城郊水库调水以备干旱时桑树浇灌;改善共育室孵化条件,提高蚕种存活率,并定期为共育室提供技术指导,再由共育室指导散户。
“勤养猪,懒养蚕”。在张维金的带动下,全村10多户村民跟着他一起养蚕,坐在家门口就能把钱赚。老张种了近10亩桑树,他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今年春蚕养了7张,夏蚕养了6张,计划秋蚕、晚秋蚕再养十多张,毛收入加起来一年有4万多元。”到了忙季,老张家每天有10多位邻近村民前来务工,每人每年能增收上千元。
在白蝉镇,像老张这样的养蚕大户并不鲜见。该镇党委书记陈静介绍,目前,全镇养蚕农户达2000余户,养蚕1.2万余张,蚕桑收入近1600万元,人均增收1600余元。截至7月,第二季蚕桑收入就达600万元。下一步,白蝉镇规划了以白蝉寺村、陡嘴子村、明月寺村、一碗水村、老鹰窝村为主的现代蚕桑产业园8000余亩,以园区为中心辐射其他村组,逐步建设特色蚕桑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