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江苏基层考试网 提供的答案:
你如果问直接从社区如编制难不难,那我的回答会是:非常难。但是也不是不可能。
在我的印象当中,南京之前有一个社区书记,在经过了一些列的选拔和考验之后,还是成功进入了编制。但是,想要通过这个途径来考上编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行的。
不过在我的身边,通过社工考试作为过渡,考上公务员的倒是不在少数。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社工最大的好处就是离家近,工作稳定,加班相对来说比较少。
大批量直接进体制,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来说,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如果说大家把这个作为过渡,一边上班一边考公务员的话,那样的上岸几率往往会大很多。
由网友 中省直遴选 提供的答案:
社区工作人员就相当于村干部,当然是入不了编制的。
大家知道,在农村有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任职的人员就是村干部。在城市,与农村相对应的就社区,社区有党组织和居委会。社区党组织就相当于村党支部,社区居委会全称是社区居民委员会,就相当于村民委员会。也就是说,在社区党组织或居委会任职的干部是社区干部,包括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等职务,除了社区干部以外,其他人员都属于聘用人员,连社区干部都不算,所以说肯定是入不了编的,因为社区就不属于行政或者事业单位的序列,就好比农村一样,和入编根本不搭边。
当然了,现在各地都在出台鼓励村干部或社区干部考录公务员的政策。一般担任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的,都有机会成为公务员,如果遇上这两年乡镇换届的话,村干部可以直接担任乡镇领导干部,也就是公务员副科级领导。现在各省市每年都会定向招录村干部或社区干部为公务员,当然了,前提条件是你必须得是支部书记或村主任。这部分人考录公务员后,即属于村干部又属于乡镇或街道干部,可以拿两份工资,比大学毕业生的待遇好要好。尤其是近两年的乡镇换届,一大批村干部直接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不但成了公务员,还是公务员副科级领导,那些辛辛苦苦考录公务员的大学毕业生都没有这些村干部提拔的快,当然了,这些村干部都是比较优秀的村干部。
总之,社区聘任人员是不可能入编的,但是社区党组织书记或居委会主任是有机会成为公务员的,尤其是赶上乡镇换届的话,还有可能直接成为公务员副科级领导。欢迎关注中省直遴选,有问题欢迎随时交流!
由网友 碧翰烽 提供的答案:
最基层的居委会社区工作者都是临聘人员,辞职的越来越多,社工编入体制内难吗?
当下,社区居委会是一套人马、两种体系。一者,社区是承接上级行政任务的,聘请了不少工作人员,专门为居民提供服务或管理。二者,居委会按照法律来说,属于自治组织,是居民选出来的。
事实上,居委会的人员,基本上同时是社区工作人员。
首先,少数地方的社区工作者可能已经解决了部分的编制问题,但没有完全解决。有的可能是纳入事业编制管理,有的还是依照事业编制建立了一种社区编制,基本上是稳定的,基本经济待遇也与当地公务员或事业编制差不多,只是福利、奖金等方面可能有所差距。但是对于自身造血功能很好的社区,可能也并没有什么差距,说不定还要好。
其次,人少事多一直是基层社区的现状。现在,不少社区承接了太多的行政服务管理事项,可谓“上头千根线、底下一根针”,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靠社区去落实最后一公里。那些填不完的台帐、写不完的笔记、挂不完的牌子,可能正是社区的真实写照,不知道牵扯了多少精力,使得本就人少的社区,显得更加捉襟见肘。
最后,从社区的发展方向来看,一方面要强化自治功能,不能让人员过度膨胀,一些事情,可以由居民自己来管理、服务。另一方面要壮大和发展社会组织,让社会组织来承接一些服务或管理事项,不要事事都由社区来包办,政府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
由网友 小公务 提供的答案:
机构改革后,社工入编已无可能。
体制意味着身份,编制是保障。有了编制一般不用担心那天突然下岗,家里房子断供、车里没油。尽管体制内工资待遇不高,但温饱线还是可以保证,也就促使了人们对编制情结的热衷。
社区与村委会都是自治组织,只是管理对象不同,工作性质大同小异。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现如今,社区的工作已经偏离服务居民的主业,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应付县直单位的一些考核和侧重参与配合一些副业。
凡是县直单位工作,只要与老百姓有关,需要开展活动、统计数据之类的工作,最终都会落在社区。还有各个地方的中心工作,比如征地拆迁、文明创建、环境整治等,都需要社区参与配合。
社区人员,大多是聘任制,也有街道委派或者大学生村官。工作待遇偏低,福利待遇几乎没有,社保、年终奖等会根据政策地方不同等会有一些差异保障。
这种工作强度和待遇的不匹配,导致了社工队伍的不稳定。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在建立公务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同时,要将社工的工资待遇正常增长一并纳入,而不是看街道主官的率性而为,靠主官人品拿钱活命。二是在县级层面以上,理顺县直部门工作职能,不搞工作摊派,为社工工作减负,让其回归服务居民的主业。三是畅通社工考录晋升渠道,加大在优秀社工当中选拔考录比例,让社工有盼头有希望。
由网友 元元的天下 提供的答案:
纳入职业化体系的社区工作者,和聘用街道办签订劳动合同,属于劳动用工。他们不是事业编制人员,也不是公务员,但有向其靠拢的机会。
一般除了主任,书记,(管治安的多由片警下派,身份不在社区。)和社会保障的,什么网格员,协管员,流管员,经管员啥的基本都是所谓临时工待遇。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繁复,小社区大社会缩影,也是相关工作落实的直接实施者,千头万绪。不少社区工作者坦言,若要一一落到实处,做好做细再多一半人也怕不够。往往还有公益性岗位人员加以补充。
算福利待遇时是临时工,干工作就没有区别了。每天开证明的,要帮扶的,求协调的,问政策的,闹纠纷的,都是编外工作,络绎不绝。上面要搞活动,下基层做准备工作,流动人口,常住户,困难户,监管户,户户登记,常常入户。
噪音扰民,油烟堵屋,下水道公共设施破损,开业委会,搞选举,发通知,征兵,高考助学,困难救济,廉租房经适房,下岗人员优惠,居民保健,创卫,人口普查,经济普查样样操心,费时费心费力,还可能不讨好。还要应对从老到小的人物,有情绪不理解的委曲。
尤其岁未年终,各种报表数据,白天上门,夜里赶表常有的时,当然现在全国性的普查工作,一般有些补助,但考核也很严格。
相对于所获待遇,基层社工人员的确不高,相比较原来居委会大妈时代,信息化年轻化后效率提高了,但对工作者要求也更高了。
逢进必考要学历,限年纪,临时工想进入编制,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最后成了万金油,哪里需要哪里搬,一块还有可能背锅的砖。很多青年人工作一段时间后不能适应,又进升无望离开也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