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聪少自媒体网 > 副业赚钱 > 正文

刻章店里可以发展什么副业.人生赢家是这样的:主业印章万人追捧,副业砂壶千金不换

2021-06-25 副业赚钱 聪少自媒体

  今天我们接着聊性格各异,但是技艺令人敬佩的“西泠八家”,还有五位篆刻名家没有分享。

  奚冈

  奚冈,原名钢,字铁生,篆刻之道师法丁敬,与丁敬、黄易、蒋仁齐名。秦祖永称其为杭郡四名家,叶铭比秦祖永有诗意,他称几位“西泠四大家”,用西泠代指杭州,从这以后,西泠四家的名号就这样成为通称了。

  奚冈的一生,像极了他的前辈丁敬与蒋仁的混合体:同样的性格耿直孤高,不经常与人交流,轻易不愿为他人创作,很多人欲求一字画,但是苦于找不到门路,当时任浙江巡抚的阮元多方托人只求能见奚冈一面,也是吃了闭门羹,最终未能如愿。

  奚冈曾经被征举孝廉,辞而不就,终身布衣。与蒋仁这个十足的“出世之人”相比,奚冈有一大优点——他特别亲近同乡后辈。奚冈一生较少远游,坐镇杭州,不遗余力地提携后辈,陈豫钟、陈鸿寿、甚至再晚一辈的赵之琛,都受过他的奖掖和提携。可以说,“浙派”篆刻的成型、发展、壮大决少不了奚冈在其中起到的偶像作用。

  ●奚冈 奚冈之印

  

  关于奚冈字“铁生”的由来,小编了解到几个有趣的故事:

  郑逸梅先生的《艺术散叶》云:“奚冈年三十余,尚应童子试,有者曰:此非‘铜’(童)生,乃铁生耳!奚因自号铁生”。童子试,亦称童试,是科举制时代读书人的“入学”考试,是科举制度最基本的第一部分,三十几岁还在当童生,被人奚落,实在令人尴尬。不过奚冈竟然直面这些嘲讽,甚至以“铁生”为字,实在是一个有性格的人。

  另外一种版本说:“乾隆游江南,杭州知府传唤奚冈在皇帝驻跸行宫的粉壁上画些花卉,奚未及时赶到,知府差人拘拿。奚冈说,哪有请人画画,却用捉贼捕盗的手段的?头可断,这画我是不画的。当时奚冈还是童生,知府便说,“你哪里是童(铜)生,凭你这个性,该是“铁生”也。于是奚冈索性给自己取字“铁生”。

  以上两种说法都很有趣,虽然小编认为这些趣闻不可取信,不过我们确实能感受到奚冈耿直不屈的为人态度。

  陈豫锺

  陈豫锺,字浚仪,号秋堂,钱塘(浙江杭州)人,清代学者、书画篆刻家,他是“西泠后四家”起始人物,与陈鸿寿并称为“两陈”。

  陈豫锺出身金石世家,家中所藏颇丰,从小受到很多篆刻艺术方面的熏陶,他这样形容自己的幼年经历: “我小的时候跟着我的祖父一起生活, 看到他写字制作印章, 我也很喜欢, 就学习他运笔用刀的方法。平时的课余爱好就是写字刻印,后来十八九岁时名气就渐渐大了......”虽然描述简洁,不过我们可以想象出年少成名的陈豫锺付出过多少努力。

  陈豫锺曾得到黄易、奚冈的指点, 两位大师也都对他褒扬有加。他一生久居杭州, 几乎未曾远游, 是杭州篆刻的领军人物,对于印坛发展的贡献上可以说是另一个奚冈。陈豫锺生前对弟子赵之琛的悉心指授和培养, 更是为浙派的发展和壮大培育了新兴力量,他曾在赵之琛早年所刻 “之琛” 印侧云: “献父妙年作印如此, 将来何可限量邪。” 可见对赵之琛寄予的殷切厚望。

  陈豫锺作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印章的边款非常多,在边款一道的研究上无人能出其有,可高兴坏了向他求印的人们,正所谓“陈豫锺刻印——多多益善”。

  ●陈豫锺 文章有神交有道及边款

  

  陈鸿寿

  陈鸿寿,浙江钱塘人,字颂、又字子恭,号曼生。不同于淡泊功名的丁敬蒋仁等人,陈鸿寿是一位积极入世,并且确实有才干的人。《清代学者象传合集第一集》记载,他于嘉庆六年(1801)33岁时拔贡。“朝(廷)考以知县用,分发广东,丁忧服闺,奏留江南,署赣榆县,补傈阳县。后摧河工江防同知、迁海防同知。道光二年以风疾卒干任所,享年五十有五,著有‘桑连理馆’诗文词集若干卷、又杂著等若干卷,惜均未行世。”

  陈鸿寿能够名列“西泠八家”之一,其在篆刻方面的成就自然毋庸置疑,“秋堂(陈豫锺)专宗丁龙泓,兼及秦汉,曼生则专宗秦汉,旁及龙泓。”可见陈鸿寿是宗法古人,同时很有创新的。

  ●陈鸿寿 自然好学

  

  不过陈鸿寿天纵英才,他注定要做大事的,除了印外,他还是诗、文、书、画、壶俱精的大家。现在世人更多追捧的不是他的“曼生印”,反而是他的另一门副业作品——“曼生壶”。

  那么曼生壶是什么呢?陈鸿寿年轻时就非常喜好品茗,曾写诗句“谡谡闻松风,空亭转凉吹。坐久瀹清茗,试领味外味”,后来机缘巧合之下,陈鸿寿结交了诸多喜欢制作紫砂壶的手工艺人。嘉庆二十一年前后,陈鸿寿担任溧阳知县,听说宜兴紫砂壶濒于失传,于是决定研究造壶。据传他常常在办公闲暇之际亲自到制壶作坊,与制壶名家合作,亲自奏刀,撰写铭文,所制砂壶很受时人重视,人称其为“曼生壶”。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吃喝是首要的,比起曼生印,人们更追捧曼生壶倒也说得过去了。

  赵之琛

  赵之琛,字次闲,号献父、献甫,同样是浙江钱塘人。

  赵之琛与其老师,同为西泠八家的陈豫锺、陈鸿寿两人的缘分很奇妙,自他的祖父赵贤和父亲赵与就开始了,他的长辈们都与大师们交好,或许我们可以说,次闲就是在充满篆刻艺术气氛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

  赵之琛长大之后拜陈豫锺为师,同时学习黄易、奚刚、陈鸿寿等人的技法长处,可谓集浙派之大成,声名卓著。

  ●赵之琛 鱼雁

  

  因为性格温和,并不拒绝求印者要求,加上勤奋刻印,所以他的传世作品有千枚之多,是西泠八家之最。可惜次闲一生不仕,晚年在太平天国战乱中流离失所,客死他乡。

  钱松

  钱松 , 字叔盖, 号耐青, 浙江杭州人。(钱松的号远远不止耐青一个,另外还有铁庐、耐清、老盖、古泉叟、未道士、云和山人、西郊、秦大夫、云居山人、云居山民、铁床觉者等。小号多到可能只是用过一次就丢掉了)

  同他的大多数西泠前辈一样,钱松终身不仕,或许正是没有官场的束缚,钱松得以专注于篆刻之道,据说钱松曾临摹汉印2000方,技艺为历代印人推崇,赵之琛赞叹道:“此丁黄后第一人, 前明文何诸君不及也。”丁是丁敬,黄指黄易,文是文彭,何是何震。与钱松同时代的赵之琛应该是最了解钱松的篆刻家,他的评价应该是公允无私心的,从他的话里可见钱松篆刻水平之高。

  韩天衡先生更是认为钱松已经要超脱出“西泠八家”的范围自成一派了。他在《豆庐印话》 中说到:“钱松虽八子之末,而取径敬身,又有摹汉印二千钮之功力,天资高、功力厚,故所出已非浙派可囿,惜其籍西泠,故被推上了“西泠八家”的“交椅”。而以吾之见,钱松足以超过六家,而与丁敬比肩。”大意是说,虽然你们浙派、西泠八家官方认定他是最强的,但是在我看来,你们就因为他是杭州人占他的便宜。

  ●钱松 富春胡震伯恐甫印信

  

  钱松临摹汉印2000方,这或许也是给我们的一个启示,任何一项事业如果想要取得卓越的成就,坚持是少不了的。钱松的这股坚持劲确实值得你我学习。

  ●西泠八家师承关系交往图

  

  至此,“西泠八家”的全部人物我们已经全部了解一遍啦,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名号代表的不仅仅是八个人物,或者是整个浙派,“西冷八家”更代表了篆刻艺术明清时的盛世景象,遗憾后来的学习者只知模仿却不考虑改进,慢慢地,印坛因为缺少新鲜的想法就此沉寂下来,篆刻技艺也就由盛转衰,不复以往的光景了。

相关文章:
聪少爱学堂聪少
聪少爱学堂创始人,梅州市鹏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09年开始踏入互联网,10年互联网行业经验,资深自媒体人,自媒体优秀导师,咪挺微商团对营销引流顾问,业务包含:精准引流技术/代引流精准粉,专业小红书,知乎,微博代运营。
  • 38988文章总数
  • 1491136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