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世间最神圣纯洁的职业之一,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继承者、传播者,是国家栋梁培养的培养者。
教师,也是一份不同寻常的职业,要专心育人,就要心无旁骛,要以高道德标准去要求和约束自己。教育局也有明文规定,不允许教师参加校外任何盈利性的教学活动,一些地方教育局还规定在职教师是不可以从事微商等营利性活动。2018年福建教师资格证的综合素质还以此出了作文题。
而在最近,浙江乐清小学一小学老师沉迷于做微商,家长深感不安:“老师赚钱不亦乐乎,但是我们家长心都在颤啊!”,经家长投诉反映后,该教师已被教育局开除处理。
但在现在的社会层次中,教师这一职业地位却略显尴尬,大家潜意识里都知道教育很重要,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自己的孩子未来,而且老师职业工作稳定假期多,老师要高要求约束,但在心底里却依然是看不起所谓“人民教师”,投诉老师做微商的家长,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前段时间广州方圆小学一家长捏造证据污蔑老师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更“讽刺”的却是,教师地位不高,但是从事相关教育工作的人却越来越多。自教资开放全社会考证后,报考人数是呈直线型上升,仅2019年上半年的报考人数就已达290万,下半年更是飙升至590万人!
人数多却并不意味着好,整体素质也并没有因此提高。毕竟大多数应考的非师范生,都是一些待业在家的宝妈,考个教资过渡一下,将教师职业为一个职业前景的跳板。
为什么大家只会将教师这一职业当作跳板?或许以下3点就是答案了:
1、不允许有副业
在如今大肆吹嘘副业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的社会背景下,人手好几个副业已成为现代人的标配,有人行政班后还送着外卖,有人利用工作之余拉拢网购,有人占着公司的资源私下接活单干,云云种种,各行各业的人穿插从事着各色各样的副业,唯独教师是不允许的,毕竟为人师表,除了教学你不允许有别的生活,更别谈副业。这种情况下,工资就成为了唯一收入,短期内看着挺好,但人的欲望是膨胀的,“这点工资,配不上我”;
2、必须言行合一
为人师表,做好自身表率,毕竟教师是引领学生成长的园丁,而且教师言行在全网的监督下,哪里的老师体罚了学生,哪里的老师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更是会立刻成为一条条引爆言论的导火线。约束之广,束缚之多,也是很多人觉得教师不是长久干下去的事业的原因之一;
3、这个职业就是耍嘴皮子
在很多人看来,教师这一职业只是耍一下嘴皮,任何技术含量都没,谁上谁都行。但其实有句古话说得好,“不要拿你的爱好去挑战别人的职业”,教师其实真的不简单,教育心理学、学科专业知识、备课讲课、兢兢业业地对每个学生负责,其中付出的心血,真的不比其他职业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