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是作家圈中一个具有活力的符号,喜欢他的读者都会记得他在微博中的那句“今宵欢乐多!”这成为他与读者互动不断圈粉的标志。7月20日,作家冯唐携新书《成事》在首届深圳书展现场举行签售会,分享了创作缘起和写作心路。这是冯唐近几年来首次在深圳举办签售活动,等候签名的读者排成长龙,场面十分火爆。当晚睡觉前,冯唐在朋友圈发了句:“大爱深圳。右手签残。”
冯唐接受南都记者专访。
《成事》是冯唐的第十六本书,与之前的写作差别很大,这是他长期阅读曾国藩文章的心得,也是第一本与企业管理有关的书。为什么会写这样一本书?冯唐表示这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结果,他做了二十多年的企业管理,读了二十多年曾国藩,越读越透彻,因此想把自己的心得写出来,分享给自己的团队与读者。
“在曾国藩的文章中,读到了自己”
作家冯唐的另一个身份,是前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华润医疗CEO、中信资本高级董事经理,在医疗投资领域卓有成效,但在过去的著作中,冯唐极少谈及自己的工作和管理经验。其新书《成事》集合曾国藩、麦肯锡、冯唐个人二十年的管理实践,讲讲简单实用的成事方法论。冯唐首次全面系统地对自己二十余年的管理经验进行总结,他围绕企业管理、个人管理等角度,对《曾文正公嘉言钞》进行了细致的品读。
为什么选择曾国藩,而不是同时代的其他人,冯唐在曾国藩的文章中读到了什么?面对记者的问询,冯唐表示,品读曾国藩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时间的累积,“是蓄谋已久”。
“这本书酝酿了很长时间。我的本职工作是企业管理,写小说是副业。我读曾国藩的时间几乎和我做企业管理的时间一样长,做了二十多年的企业管理,读了二十多年曾国藩,越读越透彻,越想把自己的心得写出来,分享给我的团队,分享给我的读者——看,我们就是这样做事、做企业的,这样就可以把一件事做成、把一个企业做好。积二十年之功,自己夸自己一下,可以说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就有了这本书。”
冯唐直言:“我一直很喜欢曾国藩。他是中国最后一代儒家精英,用自己的一生实践‘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他是朴实的,脚踏实地,言行一致,做的多说的也多,说的话都是从做的事中得出的经验,讲真,不虚头巴脑。曾国藩说话、做事的方法,成事的经验等,都可以拿过来直接用。
可以说,我在曾国藩的文章中读到了部分的自己。当然,他的文章不如我放荡,但在做事这方面,我们都是认真的人,也都是工作狂。我们都有着儒家的责任感。”
“成事”是方法论,这也是冯唐从曾国藩传承下来的思想。冯唐将这本书中的方法论称之为“成事学”。他认为,成功不可学,而成事可学。关于为何要选择曾国藩嘉言钞作为学习的样本,也还有更实际的原因。冯唐坦言,自己的管理困惑,都在中国。而中国的传统典籍和古人著作是解决中国困境的适宜选择,在长期的阅读思考中,冯唐认为,作为在晚清的混乱局势里都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名臣,曾国藩的著作中蕴含着非常完整的成事方法论。
如他很喜欢曾国藩的一句话,“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我现在做投资。投资既要看项目,给项目估值,又要看前景,给未来估值。未来怎么估值?这就要‘大处着眼’,不仅看单个产品单个行业,还要一步步地往大里看,看产业链,看国家风向,看经济圈政治动向,看国际政商环境。但这个项目究竟怎么做,要往小了动手、往细处动手、往关节里动手。”
签售活动中,等候签名的读者排成长龙。
“20年如一日,每周工作80小时以上”
对于《成事》,冯唐认为自己的作用是将曾国藩说了二三分的话,扩充到七八分,原本普通人看一条就弃的《曾文正公嘉言钞》,经冯唐的解读,一天能无障碍读十条,从而把曾国藩如何在中国成事的经验、心得、体会,普及给急需成事的现代人。
从2016年立项到2019年完稿,冯唐实现了一大夙愿。冯唐说:“建议有雄心做些大实事的年轻人猛读、精读、反复读,对一切在现世做正经事遇到的心灵困扰都有指导。”
当然,成就冯唐的不仅是《曾文正公嘉言钞》,还在于他自己对工作的态度。
“我是一个工作狂,20年如一日,每周工作80小时以上。这里说的是我的本职工作。我的小说、诗、杂文集,包括这本《成事》,都是在工作之余的时间里完成的。和尚界有句话,一日不做一日不食。不工作,吃饭不香,我比和尚还苦。”冯唐说。
在《成事》中,冯唐也展现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如在解读“能俭约者不求人”一句时,他谈到了如何过“简单生活”——
“能俭约者不求人”,意思是过简单生活,不给别人制造麻烦。现代经济是靠消费欲望驱动的,所有的衣服都靓,所有的车子都酷,所有的餐厅都有美食。这所有的欲望,一方面,不容易满足,另一方面,需要他人的协力。一个人的生活,实际上是一大群人的劳动造就的。但,一个人真的需要这么复杂的生活吗?一顿饭,四菜一汤满足了口腹欲,一菜一饭同样满足口腹欲,却减少了食材的浪费,减少了厨师的麻烦。
“我在生活中,尽量做减法。哲学上有个名词叫‘奥康姆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我在生活中,如无必要,不添东西,除了好书。”冯唐说。
深圳印象
深圳人年轻愿意读一些新东西
南都:你多次来深圳做过新书宣传,分别有什么感受?
冯唐:2003年,我的第一本书《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第二站来到深圳做宣传,当时只来了十几个人,在上海只来了4个人;大概4年前,长篇《女神一号》出来时也来过一次深圳,全国十个城市跑下来,深圳人来得最多,差不多上千人。我觉得深圳反而比一些文化底蕴久的城市,更喜欢阅读。深圳人年轻,愿意读一些新东西,不只是看那些成名已久的作家。我的微信公众号,深圳的读者排在第二,所以很感激深圳的读者愿意关注像我这种并不是很正统的作者。
深圳给我另一个印象是经济不错,愿意拿出这么大一个展馆、人力、物力来做书展、做文化,并持续做下去,深圳距文化会更近。有人老说钱和文化是矛盾的,只顾挣钱不看书,我从来不这样认为,古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这是对的,有钱之后才更容易知道读书的好,所以逼自己的孩子多读点书。
“诗是文字的极致,我是一个诗人”
写作是一件艰苦的事。冯唐以自身的心无旁骛做到了精进。他表示,自己虽然是业余写作,但争取写得不业余。一两年会出一本书。不会停止阅读、停止生活、停止思考、停止写作。下本小说,拟明年出。
冯唐的写作跨度很大,除了写长、短篇小说,还写诗、散文,做翻译。他翻译的《飞鸟集》在文学界也成为一个话题。而《成事》的文体有些类似金圣叹评《水浒》,这是否意味着冯唐接下来会写更多的评论?在诸种文体中他又最喜欢那种?
冯唐表示,一个作家,不应该被文体限制。有故事,就写小说;有激情,就写诗;有闲暇,可以翻译;有观点,写写评论。文体的核心还是文字。作家穿梭于文字的密林,写诗如摘花,写小说如斫树,写杂文如采蘑菇,写评论如饮露珠,万千风景入我身入我心,然后生发成不同形态、不同文体。
“就我个人来说,我最喜欢诗。诗是文字的极致。我是一个诗人。”
在冯唐看来,历来成事是被逼的。当今浮躁的社会,最重要的是学会放下手机,吃饭的时候、走路的时候不看手机,逼一逼自己,让一些强刺激的东西离自己远一点,习惯是需要逼来养成的。另外是要有所贪,——贪恋读书的好处。
访客/冯唐
1971年5月13日生于北京,诗人、作家、古器物爱好者。1998年,获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2000年,获美国埃默里大学MBA学位。2000—2008年,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2009—2014年,华润医疗集团创始CEO。2015年始,从事医疗投资。
已出版长篇小说《欢喜》、《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北京,北京》、《不二》、《女神一号》;短篇小说集《安阳》、《搜神记》;散文集《活着活着就老了》、《三十六大》、《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无所畏》、《成事》;诗集《冯唐诗百首》《不三》;译著《飞鸟集》。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谢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