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多重职业,或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在经营一份副业,例如国企员工业余时间做自媒体,程序员在周末变成健身教练……据统计,在20~35岁人群中,多达85%的年轻人想做副业。可是对于越来越热门的副业,很多人却没有准确的理解。最常见的理解误区有3个:
1.副业=兼职?
例如,白天单位上班,晚上送外卖或者跑顺风车,这种算是副业吗?其实这只能算是兼职。所谓的副业,应该是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做得尽可能地专业,利用自己的兴趣和技能挣点额外的收入。所以,简单地用时间或者体力赚取外快的不是副业,只能算是兼职。
2.副业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现在的社会,人才竞争愈加激烈,你必须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机会。从老板的角度看,他们对做副业的员工没有信任感,会担心他们对本职工作的“投入度”和“稳定性”。所以,你想要经营好喜欢的副业,一定要先把自己的主业做好。
3.有副业的人生才精彩吗?
有人觉得副业意味着更有趣的生活、更高的收入和更精彩的人生,其实,除了经营副业,还要很多方式可以让自己的人生精彩。比如你在自己的领域成为专家型人才,或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往外延伸,让工作更加丰富,还可以从专业人才往管理型综合人才发展。总之,能基于自己的能力,创造社会价值的人生都是精彩的。
其实,正如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适合多元化发展,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搞副业。想要搞好副业,一定要具备一定的经营思维,像经营一家公司一样经营好自己。所以在开始副业之前,你可以像创业开公司一样,先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问题1:你有持续发展的战略格局吗
一个公司要想在行业做到领先,需要具备三个层面的战略格局,第一个层面是建立核心业务,这是公司创立的根本;第二个层面是能发展新业务,这是公司发展的方向;第三个层面是拥有开创未来的机会,这是企业能够在行业持续领先的保障。总结起来就是:突出核心业务,然后再搭建增长阶梯。
我们想要做副业也一样,你看人家经营自媒体月入过万、写小说畅销全国,大多都是在第一职业上、或者在一个方向上,有了足够的积累,具备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然后再厚积薄发,利用副业创造第二个增长点的。这也是我不建议大家放弃主业,专职搞副业的原因。
问题2:你用什么资本经营副业?
首先,你要想明白副业的舍与得,就是你要牺牲什么资本,又能从中得到什么?比如用时间、技能来换取收入和有趣的生活。其次,你要可靠的后勤保障吗?如果经理花在副业上,是否有可能影响你的正常生活。最后,你是否愿意为了副业去投资自己,从而让自己在副业这个领域成为半个专家。
问题3:你背后是否有团队的支持?
这里所说的团队,不一定是企业里的员工,而是在背后帮你的所有资源。比如你牺牲时间做副业,背后需要有家人帮忙照顾家庭;你想开设一门课程,是否能找到渠道帮你推广……总之,要想经营好副业,你必须积累各种团队的资源作为支撑。
问题4:你足够自律吗?
经营副业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雇佣关系,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去规划和实践,而且没有人监督。那些副业做得好的人,都具备精力管理、时间管理、自控力等等重要的底层能力。
通过上面4个问题你会发现,搞副业就行经营一家公司一样,需要从公司的发展战略、资本、团队和企业管理等方面规划清楚。用这种经营思维去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做副业,会让你的目标和路径更加清晰。
想清楚了上面的问题,如果你准备好了经营一份副业,我们该如何开始呢?这里有几种思路供大家参考。
思路A:工作+兴趣爱好
这种副业虽然跟自己的本职工作不相关,但是基于自己真心热爱的兴趣爱好,而且这种爱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专业水准。就比如前面提到的程序员副业是利用周末当健身教练,他必须自己非常热爱健身,并且对健身的理论、方法都十分清楚。
思路B:工作+优势技能
比如你的工作经常给领导做PPT,对此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巧,你就可以开一门专门讲PPT的线上课程,这就是将工作中的优势技能作为副业的例子。
思路C:专业顾问意见领袖衍生模式
这个在自媒体中十分常见,比如对母婴领域很专业的人开始只是在公众号上写育儿方面的专业内容,然后成为了这个领域的意见领袖代表,随着影响力的不断增长,又开始出书、接电商广告等等。
思路D:工作+需求痛点
很多人就是在做自己本职工作的过程中,留意观察本行业存在的需求痛点,然后从解决痛点的角度出发经营副业,甚至寻找到了创业的机会。
副业是一种增加收入的方式,更是一种经营自己的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我们是否搞副业,都需要用这种经营思维,去发现自己,丰富自己,让我们的生活更有趣,人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