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聪少自媒体网 > 副业赚钱 > 正文

做餐饮的做什么副业好,我是做餐饮的,这次疫情让我觉得该有个副业,做什么好?_财经万事通

2021-07-10 副业赚钱 聪少自媒体

疫情发生后,首先你要明确,各行各业都不景气。当然像医院这样的行业你我们都遥不可及。那么做什么呢?疫情期间发生最大的问题是人与人不要亲密接触,聚众接触,那你要从事的副业也就要从这个上面入手。比如你去买新疆的干果、水果、特色等。怎么卖呢,去做微信社团推广,运用小程序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销售;你也可以拍摄一些视频在抖音、快手等平台推广,总之这些都离开了你的餐饮范畴,销售渠道也发生了变化。当然你也可以拍摄你的做菜视频,可以培训等事情。

餐饮业本身就举步维艰,这场疫情更是雪上加霜。其实要是正常营业做餐饮的没时间去做其他的,做了也不一定太好,你没有百分百的努力就不会就更大的收获,最后两头忙哪个都没做好!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做一些快消品吃的,穿的。短视频直播带货正当时,快手更直接一些,先看别人的段子,然后自己每天发一些店里出菜视频,吸一些基础粉丝,有了粉丝在研究卖什么!

时代在迅速发展,实体经济现在举步维艰,这时更需要改变思维。80年代房地产时代兴起造就一部分富甲一方的企业家,也有大部分人在观望。而如今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也是一个机会,改变思维跟上时代的快车,选择互联网行业。

互联网可以选择的太多,如自媒体平台,直播平台,购物平台等。多与年轻人交流,如40左右的人应多选择与20岁左右的年轻人交流,毕竟年轻人所受的教育接触的事物先进20年,20年是一个什么概念,打个比方越南比我们中国落后20年左右!

个人建议您可以选择互联网行业

我觉得你做餐饮挺好的,困难只是暂时的!现在你可以考虑做做线上的销售,做做直播,头条,抖音都可以啊!

年薪30万和年收入30万其实压根就没什么关系,对现代人来说几乎不可类比等同,有些人年薪30万但年收入其实到不了30万,有些人年薪远远不够30万但年收入却远远高于30万。

我们提到的年薪,其实一般指的是在企业就职的工作收入,一般指企业对你日常工作所支付的报酬,通常情况下包含了所有基本薪酬,社保、公积金以及其它福利待遇,有些企业也会将年终考核和年终奖纳入年薪范畴。但年薪通常不包含股权激励、分红、额外津贴等收益部分,这部分往往是单独核算的。

年收入我们通常指的是整体的到手现金额以及可直接变现的资产,现在这个时代,几乎每个人都有个第二职业,第三职业的,有些人甚至副业比主业收入还高。那么主业所带来的年薪很可能只是其年收入的一部分。

除了主业和副业的直接收益,投资理财的收益,房租收益,版权收益,股权分工等等一切能够提供给个人收入的总额,一般称之为年收入。

如果一个人年薪30万,且没有其它任何收入来源,那么年收入是到不了30万的,因为要扣除五险一金,公积金和个税,很可能到手收入只有20w出头。因为收入越高个税也越高的缘故,很多年薪100万的人,实际到手也只剩下60万左右。

有些人可能做着一份收入非常普通的工作,可能年收入仅有5万左右,但其年收入却非常高,有可能是主业清闲,福利待遇不错,同时也给他腾出了很多搞副业的时间,副业收益非常可观。也可能是具备高额的可投资资产和固定资产,收租吃利息就能让自己一年的收入盆满钵满。

所以在这个时代,年薪早已不能代表什么,年收入才是实打实的实力证明。

这就是两个概念,现身说法,本人年薪十四万,但是年收入有二十来万吧,其中工资十四万,存款利息有个一万块,一套铺面出租一年四万多,再来头条写写问答一年应该也有小一万块吧,七七八八加起来就多了。

年薪是月薪雇员的工资最简易互相比较的单位。年薪是一个人工作一年的总收入。

1、工资、薪金所得;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4、劳务报酬所得;5、稿酬所得;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8、财产租赁所得;9、财产转让所得;10、偶然所得;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年薪是年收入的子集,年收入比年薪的范围更大

拒大数据统计显示,人在41岁的时候,工资达到了最高值,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会下降,这里说的是平均值,那种越来越吃香的工作毕竟是少数,那么提升年收入的目标就不能只放在年薪一个途径上。

1.增加被动收入

理财,投资,出租物业等等都可以是被动形式的收入,也就是你不工作,对这部分收入也没有影响

2.做一些边际成本较低的事情

工作就是出卖你的时间,有的人时间价值低工资就低,时间价值高工资就高,但往往是出卖一份时间价值,得到一份工资。有没有可能出卖一份时间价值得到多份收入呢?有的,例如:写书,录制在线课程等等,比如我在头条上的一个回答,已经结算了有一周了,每天都有钱,但是我只回答了一次。可以做些边际成本低的事情来提高自己的时间价值。

3.做好未来的保障

收入高了之后就要想办法保住这份收入,可以买保险,不让自己因病反贫;可以通过信托让自己的财产保值增值;可以通过购买养老保险老保障退休后的生活质量。

年薪30万是一年的工资,税前30万,扣除社保以及个税,到手不到25万。年收入30万,一般是到手30万,包含薪金还有其他副业等收入!

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年收入三十万是一年的累计收入,报酬来自不同的方面不同获取方式,但一年所有不同来源的收入总数就只有三十万。年薪是某一种工作的报酬以年为单位计算,不论如何发放,但这个工作只要满薪就是一年三十万,薪酬是某一种工作约定的年基本工资制度,这个工作薪酬约定之外临时发放的各种奖金不在其中,当然你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的其他收入更不在其中,所以, 年薪三十万的年收入最低就是三十万,一般会远远高于这个数字。

自身经历 厂里本职工作11万每年 兼职卖货2万每年 兼职培训老师4万每年 一年大概收入17万附近

我的年薪是11万 我的年收入17万 如果一个人年薪17万 那么对于和我同在厂里来讲他的职位比我强或者业务能力比我强 年收入我们一样 我的渠道更广泛 接触面更广 15年离职后 个人年收入也是翻了几倍 如果自己接触的行业自己喜欢 又有前景 可以全身心投入 如果两个其中之一不符合要考虑下 都不符合就别考虑

年薪是指工作薪酬所得,年收入是包括年薪及其它收入(如:理财所得、租金、其它产业等)

年薪30万表示你工资就有30万,年入30万表示你所有的加起来才30万,年薪30万有不少人外面还有私活之类的。或许会用业余时间做着别的事情赚钱。

其实就是一个怎么理解的问题,如果年薪30w是收入的全部的话,那和年收入30w没有区别,如果还有其他收入,那就不一样了。再者,年收入是指净收入还是毛收入,如果是净收入,肯定要比年薪30w强不少。

年薪30万的可能年收入也就30万。

年薪,一看就是工薪阶层的概念,也就是打工仔。一般30万年薪,扣掉五险一金,个税等乱七八糟的,到手也就20万。

年收入30万,可能是老板,也可能是打工仔,是指一年拿到手30万,也就是理财利息,稿费,咨询费,专家费,各类灰色收入等乱七八糟加在一起。

所以,一个年薪30万的人,年收入可能不到30万,也可能远超30万。

一个年收入30万的人,一年总共就30万。

年薪是基本收入,年收入是总的收入!

目前为止,国内正在运营的17家民营银行中还未发现有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达5.0%,即使是存款利率最高的某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持有时间大于等于1年小于2年的情况下,复合年化利率最高也就1.99%。因此,您提出的一年期年化利率5%是不靠谱的也是不准确的说法。

我认为您是想表达年化利率的概念才对,比如说我在文中提及的某民营银行智能存款产品,若可以持有五年满期的话,则复合年化利率确实是可以达到5.88%-5.89%之间,那么也就符合你说的一年期利率水平。

但大家可要注意,五年期定期储蓄与一年期定期存款是完全不同的,流动性差别很大。此类智能存款产品虽然是支持随存随取,但要是无法满期持有,意味着5.0%以上的存款利率就不可能实现。大家可以对照下图分别对应的各期限利率,一看便知。

在选择银行存款类产品时,千万不要认为利率水平是可以无限提高的?目前国内银行存款利率并没有完全市场化并轨,仍然是要参考央行基准利率的,而2019年的最新存款基准利率一年期为1.5%,二年期2.1%,三年期2.75%。很明显,一年期利率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翻好几倍的上浮。

总之,这么高的一年期利率是没有的,最多也只可能是五年期定期储蓄利率的复合年化利率而已。如果真有哪家银行可以给出5%的一年期利率,我认为也是风险极大的,因为这种高成本负债的揽储方式,会给其经营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压力。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根据9月20日发布的最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一年期利率才4.35%,五年期4.85%,而你的一年期存款利率要达到5%这可能吗?完全不靠谱,更不现实的。

在银行存款必须要理清的概念:一年期利率与年化利率、定期存款与定期理财

民营银行近几年进入大多数投资者的视野,受到投资者热捧的主要原因就是给出的存款利率比较高,最高的亿联银行一度给出的年化利率达到6%,其他的,民营银行没有这么高,但是在5%以上的也有不少。

但是要看清楚,给出的是年化利率,而不是一年期的定期利率,这两个概念是有本质区别的。

一年期定期利率指的是存一年能拿到的利率,而年化利率则是存若干年的平均下来每一年能拿到的利率。

就我所知,目前没有任何一家民营银行有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达到5%,更多的是存三到五年的平均年化利率达到5%或者以上。

除了定期存款外,还有一种银行广泛销售的产品就是定期理财,两者看似都是把钱存在银行,等到一定期限之后取出本息,但是实质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定期存款是稳定的理财方式,保本保息,在存入的时候,利息就已经确定了;而定期理财一般提出的都是非保本浮动利率,虽然出现亏损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就风险等级而言是要比定期存款高的,并且利息是不缺定的,属于一个浮动的范畴。

另外,定期存款是受到存款保险的保护的,最高有50万的保障额度;定期理财则不享受存款保险的保障。

从上面的分析就能判断出来,只有两种情况。

其一:一年期利率与年化利率

很多银行都是会模糊概念的,怎么样容易让你存款,就怎么说。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这是一款三到五年的定期存款,年化利率可以到达5%,而题主理解成为一年期定期利率是5%。

其二:定期存款与定期理财

同样,还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在模糊概念,明明是定期理财产品在给投资人解释的时候模糊成为定期存款的概率。毕竟即使是民营银行定期存款也无法达到一年期定期利率5%。

挣钱不易,将本求利。我是@易将学财,欢迎关注,一起解锁更多财经挣钱知识吧!

一年期的5%利息基本都是属于有风险的理财产品,而不是定存了。

目前来能能够达到年化5%以上利息的,并且还是无风险的,基本都是3~5年的定期存款,而非一年期的。

也就是说,如果你说的是年化5%,但是存款时间为3~5年的定存,那么是相对安全可靠的。

但是如果你说的是,只有一年,但是可以达到5%以上的,那基本都是理财,基金等,有一定的风险,可能会面临收益不达预期,甚至面临本金折损的问题。

就好比目前利息最高的就是金融金融上的亿联银行了。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不同的时间获得的利息是不同的:

当你持有1个月~一年的时间里,你的收益是在1.75%~1.77%左右的;

当你持有1年~2年的时间里,你的收益是在1.96%~1.99%左右的;

当你持有2年~3年的时间里,你的收益是在2.80%~2.84%左右的;

当你持有时间等于3年的时候,你的收益是在3.76%~3.77%左右的;

当你的收益在3年~4年的时候,你的收益是在5.42%~5.55%左右的;

当你的收益在4年~5年的时候,你的收益是在5.55%~5.68%左右的;

也就是说,只要你存款时间达到了3年01天,你就可以享受到5.42%~5.55%左右的利息;

如果时间达到4年01天,就可以获得5.55%~5.68%的利息回报率;

不仅收益高,而且人性化,2000元起存即可,并且享受50万的存款保险条例的保护,也就是说50万以内的资金是100%赔付的,而50万之外的资金就要看银行倒闭,破产之后的资金状况来决定了。

所以,如果你买的是3~5年期的这种收益定存,并且保证自己的资金是在50万以内的,那么是安全的,但是如果你买的是一年期的5%以上利息产品,那一定是不保本的,有风险的理财。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点赞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财经背后的真正逻辑。

民营银行的一年定期年利率5.0%可不可靠不能一概而论的,要看是民营银行的一年定期存款还是一年期的理财产品,从风险角度来讲两者相差深远的。

民营银行一年期存款

如果你这是民营银行一年期的存款业务,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这是相当可靠的。

民营银行的存款业务,而且是一年期年利率5%的唯独智能存款,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年利率有这么高的概率。而另外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存款业务是没有这么高的利率的。

假如你确定一年期的年利率是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存款业务基本是属于零风险,保本保息的。存款业务能给年利率5%是非常不错,可以放心大胆的存。

民营银行一年期理财产品

民营银行的理财产品总体风味低风险,中低风险,中风险,中高风险,高风险等五个等级,针对每个等级的理财产品都是有不同的风险,不同的收益。

根据2019年的民营银行理财产品来分析,你这家民营银行的理财产品一年期利率在5%的,肯定是属于中风险以上,或者是属于高风险。所以假如按照银行的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来推算,你这款大概率就是属于银行理财产品。假如说你这个是民营银行一年期的理财产品,这个是否可靠不好去定论,我只能说同比民营银行的存款业务没有这么可靠的。一年期年利率5%已经是相对比较高了,既然是高风险的理财产品肯定就是本金有出现风险的可能性,而且约定的利息也是没有这么高,所以我个人觉得你这是不可靠的,谨慎投资理财。

总之不管是民营银行还是其他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等的理财产品要谨慎投资,不能盲目的追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最终利息得不到本金还出现亏损,最终得不偿失,建议购买任何理财产品之前都是了解产品的风险再决定能不能购买,可不可靠。

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阅读与关注。

不可靠的。

一般民营银行年利率达到5%的存款产品都是五年期的,而且要存满五年期才会给出5%以上的结算利率,一年期利率达到5%是没什么可能,不太可靠。但是,如果是智能存款,一年5%收益率也可以放,毕竟智能存款也是存款产品,受到《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银行必定会兑付的。

其实民营银行智能存款这种模式跟传统银行的存款是有点区别的,智能存款主打市场在互联网,一般在手机银行或者第三方理财平台上购买。投资者购买智能存款,需要签两份合同,一份是储户与银行之间的存款合同,另一份是支取存款时候与信托公司签订的收益权转让合同。

智能存款模式的特别在于储户提取资金不是由银行兑付,而是由第三方信托机构去兑付的,这也为何智能存款支持随存随取的原因,对于银行来说,这笔资金属于长期存款,因此可以给出高一点的利率,而对于信托机构来说,可以获得更多的可交易标的。

智能存款在某种情况下,可以说是理财产品的替代品,毕竟资管新规发布后打破刚性兑付,市场上不再有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新的理财产品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智能存款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

智能存款占尽一时风头,成为民营银行的揽储神器,不过随着监管的加强,智能存款的收益率开始下滑,毕竟这种模式也不是无风险的,需要在调控之下才能降低风险,信托机构一旦资金不足,储户就不能正常的提取,这个需要控制一下智能存款的揽储量。

还有就是银行自身的收入能力,民营银行放贷能力也很重要的,虽然民营银行基本背后都有大企业的支撑,但是银行自身的营收能力是实力体现的一样,实力越强给到储户的保障越大。

最后,民营一年期利率5%的产品不可靠,一年5%必定会有很多人买入,民营银行规模少,短短一年内兑付是很难达成的,一般民营银行的存款产品在五年期才是正常的。

有些民营银行一年期年利率5.0%可靠吗?

可以肯定的说,这是稳妥可靠的。

像民营银行3-5年期的标准储蓄都是安全可靠的。如亿联,营口营海银5年期定期存款年化利率为:5.88-5.8%。

这是《存款保险条例》的相应条例规定的,这条例自2015年5月1日起已施行了。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统称投保机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投保存款保险

第五条 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经济发展、存款结构变化、金融风险状况等因素调整最高偿付限额,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执行。

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机构所有被保险存款账户的存款本金和利息合并计算的资金数额在最高偿付限额以内的,实行全额偿付;超出最高偿付限额的部分,依法从投保机构清算财产中受偿。

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偿付存款人的被保险存款后,即在偿付金额范围内取得该存款人对投保机构相同清偿顺序的债权。

由上述条例规定可以看出,只要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资银行,不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民营银行,都是受《存款保险条例》保障的,存入的本息共计金额〈=50万元的,都是受国家保障的,100%刚生兑付,本息100%安全可靠的。

目前我没有看到民营银行一年期可以达到5%的产品,不过达到4.5%还是可以的,具体靠不靠谱需要看产品种类,如果选择的是存款类产品那在本息50万元的范围内没有任何问题,可以放心存款,下面我们就民营银行常见的几种产品进行介绍。

第一种,随时存取类产品。随时存取类产品我们可以看成是活期存款,但是利息确实普通活期存款的10倍,可以达到3.9%的水平,并且买入当日就可以计息。

第二种,定期存款。定期存款可以分为30天、90天、180天、一年、三年、五年期限的存款。相对于一般的存款来说将存款时间由三个月直接降低到30天起存,具体利率水平也是根据不同存款时间而不同,大体上30天存款可以达到4.2%,一年期的大致在4.5%的水平,五年期的可以达到5.5%的水平。

这类产品存款利率不同银行差异还是比较大的,上月支付宝推出的民营银行存款产品一年期利率为2.3%的水平,加上一年大约2.2%的加息券,可以达到4.5%左右的收益率水平。

第三种,靠档计息产品。这种产品与定期存款不同点在于,存款时间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存款利息会有一个根据不同存款时间设定的值,比如一个月可能是4%,三个月的话可能变为4.2%的水平,总之只有你实际存款时间确定之后适用的利率才能确定。目前我了解的这类存款利率水平低于定期存款,但是当你存满三年之后就可以达到5%的收益率,是比较划算的。

第四种,固定时间返息,到期返本类产品。这类产品是约定一个固定返息的时间,比如半年度或者季度等,到期就会先给你支付利息,本金等到持有到期之后返还,当然本金可以提前支取。目前这类产品利率水平也在4.5%左右波动,没有超过5%的水平。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民营银行存款利率水平没有超过5%的产品,你看到的应该是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基本属于保本金但是不保收益的产品,需要你再仔细看一下产品说明书。如果真是存款产品我认为没有,如果不是的话就会有风险。

我是谈财论道,每天分享财经观点,欢迎关注。

5%算是突破了银保监规定的上限,不过5的话也基本属于货币基金,算是稳定,但是资金安全不一定

首先我们要明白,当前全国范围内的民营银行总数量没有超过20家,并且从2015年民间资本进入银行金融领域之后,国家在利率的浮动以及政策监管上给予了一定的帮助。所以我们才能够看到一些利用了靠档计息方式的存款包括智能存款,年化率稳定在了5%的上方,甚至最高达到了6%。

但是从最近靠档计息的方式开始逐渐的被暂停,民营银行的很多存款利率开始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当然利率下滑原因中也包括了民营银行智能存款红利期的逐渐过渡,因为从2017年开始只能从款就开始,逐渐进入了大众眼帘,时间周期已经长达了三年利率下滑也是情理之中。

回归原题,从现在的时间节点来看,即使有部分民营银行它的智能存款利率依旧高于5%,也绝对是靠谱的。前提是属于智能存款或者存款,而不属于变相性的理财,因为智能存款,它的本质属于存款,是属于零风险类型的,也是民营银行利用来打开市场口碑站稳脚跟的金融创新。

所以之前有购买过类似民营银行智能存款的长期产品,目前等于也是赚到了。因为利率的下滑已经将年化利率稳定在了4%附近,目前能够超过年化率5%的民营银行智能存款已经非常少了。

问题是你根本没有钱存银行!

我是一线高中教师,从我的教与学的经历看,我超级认可付费学习!

暂且不说高大上的理论。我说个我身边的理发师吧!我们小城一般剪发也就是15元左右。但我说的这位理发师总比别人高十块,女士烫发一般高五十元。按常理,顾客都是图便宜的;按理说,价格高顾客便自然少!

但是,这只是我们的“自以为”!理发师生意超级好!每次进去人爆满。办会员卡的也多!为啥?理发师手艺好是一方面,主要是他做的发型新颖、好看,紧跟时代潮流!混熟了才知道,他每年至少出去付费学习两次,学费在六万左右!!

我惊呆了!六万,挣得出来吗?这是我真实的想法!但后来,我笑话自己了——典型的穷人思维!

认识理发师十五年了,生意依旧好!他每年雷打不动出去!如果他连学费也挣不出来,宝宝们想想,他早关门了!!您说呢?他又不是做公益的!他的经历对我这样的教育工作者启发很大。

反思一:我大学所学知识能不断给予我“能量”吗?不能!

大学毕业,我只是拥有了学历和文凭。但我要将高中生成功融入大学,我需要不断系统学习教学知识和高考专题知识。所以,暑假单位会送我们去南北重点师大进修,受益匪浅!真的!不断的学习,会解决我现实中的困难!

反思二:我个人是否需要提升?需要!我今年不惑之年。夏天,我每每看到那些年龄比我小的男士们,一脸油腻,挺着白胖的大肚皮,喝啤酒!还有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低头族,看着无聊的段子。……我总是提醒自己我不能活成这样!我没有丝毫否定别人的生活方式的意思。

我只希望可以活的有趣些!于是,我将自己的阅读视野从专业领域向外拓展,我读陈丹青的艺术论,学蒋勋的美学,还买健身领域的书看,还听得到的经济学,买樊登老师推荐的书读!学电脑的应用软件,也办会员等……

我不是附庸风雅。我也很功利:一对自己生命负责,二是给孩子做榜样,三是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

说一个例子证明。家里大宝十一岁,我太太一旦孩子不听指挥便训斥。我看了育儿方面的书后,建议我太太少点训话多些沟通。一开始她超级不习惯,但后来母子相处融洽好多!太太夸我有办法!我笑笑,哪有!不过从书里学的!

总之,每个人都需要终生学习,付费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罢了!是生活的需要!我是一线教育工作者,用生活和体验解答您的问题。

首先,我是比较同意这个观点的。

END:关注我,持续分享教育知识。

很开心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很认同这个观点!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想起了之前看主持人大赛时,撒贝宁老师说了一句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话: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我觉得两个之间表达的意思很像,爱学习的人可认为时优秀的人,努力可以认为是学习。

然后我就联系到了我身边的事情:我有两个朋友,一个初中毕业进入社会,到目前为主还是一个基层工作者,平时还是喜欢玩游戏之类的,上进心不是很足;另外一个大学毕业时直接考上了研究生,现在是研二,平时和他联系的时候,经常再看专业书;不仅让我对“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大学毕业后,没有和同学一样去参考研,而是选择进入了社会,在社会中我发现身边的人大概分为这几类:

第一类:被生活同化了,每天就是工作工作,平常态;

第二类:选择改变生活,每天空闲的时候学习,让自己变得优秀,上进态;

第三类:选择自由的生后,每天工作之外就是学习,让自己更加优秀,精英态;

第四类:不满足与现在的状态,也不努力去改变,只是一味的抱怨,堕落态;

生活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努力方向都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就像是一个向心法则;

每一年的中考高考总会出现一些中考状元、高考状元,而根据网上播报出来的状元信息,现在的状元大部分家境都很不错,因而他们所接触的学习资源就比他人的好。

因为家境好,他们可以进入相对优秀的培训班;

因为家境好,他们可以学习接触的人都是相对优秀的人;

以上内容便引出了”知识付费“这个话题。我表姐时学室内装修的,2008表姐初中毕业选择了外出打工,紧接着被我舅舅送到室内装修设计培训班,现在我姐姐已经成为了设计总监。

之前我在老家的时候,和姐姐睡在一起,我清楚的记得凌晨一点姐姐改完了设计图,已经困得不行的她洗漱完并没有直接睡觉,而是敷面膜看设计大神的付费课程。

比如说生活中的知识付费:

遇到不会的点,去请教同事,事后是不是会请同事吃饭或者喝茶?

遇到写的好的文章,下载的时候也是需要花钱的;

想学到使用的只是,免费的是学不到真知识的,坏去哪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

现在生活中获取信息大部分都是需要付费的,PPT模板,简历模板、转换软件、优秀的文章等等都是需要付费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要得到必须先付出。只不过在知识付费的时候,要慎重!

备注:之前我在网上付费看资料的时候,发现有些东西还是不够完善的,对于初学者来说,知识付费看的东西必须很详细,通俗易懂,但是网上这一类的不是很多,因此知识付费很正常,选择一定要慎重,避免付费后学不到知识。

此图问百度下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首先,非常认同这个观点。

其次,这是知识付费的人群画像的一个特点。一般来说,付费学习的内容相对质量更高,学习成本更少。所以,爱学习的人更会学习,更懂得如何学习,时间价值也更高。

最后,知识付费会成为趋势,有利于我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

我看了其他人的回答,只是表达了认同,并没有说出问题的本质。下面我来说说这个问题的本质。你的感觉并不可靠。解决你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做一个统计调查。问你身边所有的人,有多少人付费学习?这个数据能给你一定的参考。因为这是事实。多去相信事实,而不是感觉。因为感觉经常不靠谱。而事实更靠谱。

换位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你来说有什么帮助?你是要准备付费学习但是有点犹豫了吗?所以想征求一下大家意见。看看是不是所有爱学习的人都会选择付费学习。你怕自己做错了决定。花了冤枉钱吗?如果真的是这样,这也是你理性的一面。值得鼓励。

下面是我的亲身经历,供你参考。

我之前做事是不计后果的。拿知识付费来举例。看着销售文案比较诱人。所以大脑里暗示这个是自己需要的。付款的一瞬间感觉学到了精华,你有没有过类似的想法。感觉自己学完课程就能走上人生巅峰。不过买了以后照着学习。后来就不了了之了。连最基本的学费都没有赚回。更别提走上人生巅峰了。为什么前后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因为我用的是线性思维。只专注于眼前的一个点。没有考虑到未来。

现在的我轻易不会去买课程。因为买课程之前我是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也就是我为什么要买它?再加上我之前读到了一本书。《这样读书就够了》书中提到,一本好书的质量要远远高于同类型的高价课程。那为什么很多人愿意花高价去买课程,而不愿意去花低价去读书呢?

因为人性的懒惰,贪婪和恐惧。买课程可以把理解成本降到最低。老师读完了书,并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你听。你听课程就像学习1+1=2一样轻松。你照着去做就可以了。那为什么这样你还没有结果?一个是课程本身没有闭环思维。这是课程老师的水平问题。一个是你行动力不够。知易行难。读书为什么难呢?因为你需要动用自己的理解力和行动力和复盘力,这只是你在读书当中需要用到的三个动作。并没有那么高大上。

学习课程也好。读书也罢。闭环的思维都是一样的。第1步,学习目的。第2步,开始学习。第3步,开始应用。第4步,开始复盘,第5步,再次学习。这就通过《滚雪球》学到的思维。每一步都需要想的非常透彻。现在出现在你脑海当中,第1步,重要的问题是什么?第2步,找到这个对应的课程或者书籍。如何找到又是一个新问题。公认的好课程或者好书大概率也是好的。这可以降低我们的试错成本。开始学习也会面临一个新问题。是一次性学习完还是慢慢来比较快?这个要看你的理解力尺子有多大。

就像张无忌学习,任何武功都比其他人快。因为张无忌有九阳神功作为内功的基础。你如果没有内功。那还是慢慢来比较快。第3步,开始应用。以教为学,一直都是最好的学。你想教会别人。首先你要自己应用一遍。并且总结出成功经验。才能教授给别人。从来没见过一个老师不会的知识能教会学生。那这个老师也是个骗子。第4,复盘。最开始想解决的问题解决了吗?哪里做的对哪里做的错?第5步,再计划。问题没有被解决,那就继续学习,直到解决为止。专注做好一件事。解决一个问题,再去解决下一个问题。

总结一下,越爱学习和越爱付费学习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越爱学习的人也越会思考。这是不变的真理。

同意的!

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三点:

一、爱学习的人往往见识更广,知道信息良莠不齐,而付费与否甚至价格高低是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区分出信息的质量的;

二、爱学习的人更认同知识的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值得付费,所以更尊重知识的输出者,便愿意为之付费;

三、爱学习的人更懂得对自己负责,人们往往对自己投入越多的东西越重视,所以付费的课程更会坚持并且高质量学习。

综上,同意越爱学习的人越愿意付费这个观点。

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人类行为的三大原驱动力有贪婪,恐惧,认同感。而热爱学习的人是更多的去追求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是来自自身对自身的认同,学习是一种能够令自己更加的优秀的一种方式,当人有了这种需求就会选择向知识付出一定的报酬。随着知识付费已经形成一种趋势甚至是现象。人们可以更加方便的学习自己的兴趣的知识内容。

因为爱学习的人对于知识是一种需求,而现在知识付费的兴起就成为了一种可以满足爱学习的人的需求,所以越爱学习的人越会付费。只要需求在,付费就会存在,这跟我们饿了会去购买食物有着本质上的相似。

知识本身就该是付费的。知识可以改变思维,如果一个很有文化的人会付费买知识,一定是他觉得,这个东西值得。在获取知识的路上,不该把费用当作绊脚石,而是门槛,费用也算是衡量文化与否的小标杆。

非常认同!

爱学习的人,学习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迅速提高自己,成就自我!超越别人。这很好理解,我们是同行,这个东西很重要,你不知道,但是我花了钱偷偷学来了,我就比你厉害。

下面说说知识付费的好处吧

第一,弯道超车。这个社会上你认为不会的东西,早有人熟悉得都要吐了。你只需花一些钱,买别人摸索了多年的经验和心得,怎么看都很划算。这个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等你慢慢琢磨出来机会早已不在了。所以知识付费,一方面得到优质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时间就是更多的机会。

第二,更加认真。人性就是这样,这个知识如果免费,你会觉得,学不学都无所谓。但是如果你付了钱了,甚至还不少,你就会很重视,学习也会更加认真,不然钱就会白白糟蹋了,人们害怕损失!

第三,结识人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家愿意花大量的钱去学,说明大家思维更容易同频,是差不多的人。知识付费容易结识更高端的人脉圈子。如长江学院,正和岛,马云的湖畔大学,大家真的只是为了去学习吗?

这是一个蛮有意思的现象,首先说两个定律,一个是语言学领域的齐夫定律,第2个是经济学领域的马太效应,那么这两个定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说,资源越集中就会越集中越好就会越好,有一个滚雪球的效应。

那么具体到这个问题当中,越爱学习的人是不是越会通过付费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我个人是比较认同这个观点的,拆解开来,第1个是爱学习的人,他是会学习的,并且自己的内驱力比较强,学习的意愿比较强烈。他会学习,那么就会寻找时间价值最大化,那么效率最高的一种学习方式,那么从古至今我们的学习的知识的传递,付费是效率比较好的一种方式,付费的方式最传统的就是买书,那么到现在可能大家会通过各种的APP,通过网上买课来进行,或者是找对的人,找经验丰富的人去聊天吃饭,获得这种信息知识都是有门槛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付费的知识一定是经过知识的创建者筛选过的,组织过的,免费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的话,它在精细度和提炼上面不如付费的知识结构化。所以呢,从知识的产生者到知识的获得者,那么这两者之间的路径最短的话,就是他们之间有一种契约的关系,当知识的创建者,他把知识来进行定价,而知识的获得者通过付费来去获得,这中间的路径最短,所以呢,越爱学习的人他就越会学习会能通过自己最快速的方式来获得这种知识。

现在售楼处都开了,抓紧去买吧,就像节后第一个交易日股票市场一样,近期房产企业回款压力较大,应该会有些促销活动,估计最近成交价格会是今年的低点,随着M2超预期增长,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将会是抗通胀的最佳选择!

疫情面前,对房地产行业影响明显。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直接打乱了节奏。为配合疫情防控,中房协下发了房企暂停售楼处销售活动的倡议,售楼部被迫按下“暂停键”。为了控制疫情,人员限制流动,返乡人群更是没法出门看房。

但是房价的涨跌是要看整体的经济形势走向,疫情带来的冲击可能只是暂时的,还需要一个恢复期。

对于有买房需求的人,建议不用恐慌,这段时间咨询了很多想要买房的朋友,大多表示需求不会消失,只会延后。当然了,近期部分房企为了尽快回款,也会有一些优惠政策出来,可以多看看。

现在整体来说疫情对房价是有一定的影响,包括沈阳在内,全国各大城市,房屋成交都跌入冰点,卖房的卖不了,买房的没意愿,价格也失去了上涨动力。

这次疫情带给人们的不单单是无法购房的影响,更是购房信心的影响。

前些日子,有一个朋友跟我说:这次疫情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想想为了一套房,省吃俭用一辈子,真的是不值得。

听了朋友说的话,品味一下也确实是这么回事。如果大家都这么想的话,购房意愿会大大下降,那岂不是房子要不好卖了。

沈阳是东北地区的最大城市,又是国家中心城市,疫情对房价的影响暂时会有,长期来看影响不大。最怕的就是通过疫情,让人们的购房信心受到打击,这才是最可怕的。

董青岛供稿。

感谢邀请

个人感觉不会影响太多!毕竟欠债还在!高负债高杠杆还在!这是不变的事实!开放商宁愿破产也不大可能过多降低房价!虽然沈阳人口800多万已经固定!房子也早就库存够多!不过地价一直被开发商炒着!沈阳虽然经济不好,收入低!不过在全国平均存款还排在第六位!开发商不大可能放弃这块肥肉,毕竟数据说明老百姓有钱!买房子基本就属于债务转接问题,帮助开发商背债务,肯定是有一些原因的!比如学区!所以上升到刚需层面就没有办法,毕竟政策在那!该买还是得买!投资个人感觉就不要了!毕竟人口二手房税等等因素,除非你很好的房子要不然基本很难脱手!

长久无影响,所谓影响,抛开大家都知道的人口增量,房企经营,卖地价等等数据,前提这些数据支撑房子不降的情况下,剩下就是社会因素买卖心理,社会因素经济不允许房价降,政府不允许房价大涨,跟GDP同步不过分吧,6%到8%的增速,这是基本面,热区的新市府要支撑中心圈层应该会超过8%,疫情房产局的发文复工也提现了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的压力,那么入手在三月份应该有政策,买卖心理,简单了,卖房子希望房价想,买房子希望房价涨,不买房子的一定会追涨不追跌,所以疫情会短时间影响房企一季度及半年指标,但沈阳的备案价限购,好像还不支持房价让利过多,个人认为应该靠利率刺激,但六月份前应有让利期,个人认为长久无影响,不会被手里应有余缝钱的思维影响房价,疫情短暂,生活长久,尤其是大开品质房源!

我认识比较消极,我认为可能会涨,因为疫情会让人激发消费意识,对传统的攒钱,为儿女留着,这些观念可能有变化,所以就不会下跌了。

影响有限。即使小地产公司会顶不住,但很快会有巨头来接盘。

强省会战略下辽宁会倾尽全力扶持沈阳,基本面上沈阳没有房价下跌的基础。

其次中央和地方政府都会采用积极货币,税费政策以支持疫后企业得到宽松环境发展,那么房市也会有补涨空间。

疫情间复工后有一个短暂的窗口期,房产商会急于套现而有优惠,并且一些二手房主也会资金短缺急于抛售,这是个买入机会。

银行保险产品现在基本形态都是交费期之后还需要在保险公司放一段时间才能利益最大化,具体还需要看合同才能知道 是什么情况。

需要知道什么产品,才能知道是不是靠谱,对于业务员所讲的收益率保留意见,一般会和你说演示最高利率。

对于银行保险产品,一般交五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需要知道的是什么时候能够拿出钱,这个对于你来说才是关键。

银保产品是专门针对银行渠道设计的产品,一般的特点是交费期短,满期时间也短,几乎不含身故责任,保费相对较高的产品。

银行保险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是分红型的,就是每年会有一定的分红,分红的多少根据公司经营状况决定。给客户分红的多少主要是由股东会决定的,只要符合监管的要求即可。满期的时候领取满期金加分红,合同终止。总体来说,肯定要比你交纳的本金多。

一种是年金型的,就是会按照合同约定,在一定的期限内,每年以一定的比例给客户返还所交保费或者是保额。等到满期的时候满期金加上返还金一次性给客户 ,合同终止。

个人认为,购买银行保险产品,都是冲着未来的收益去的,毕竟在购买这些产品的时候,当时的销售人员一般都是描述的最高收益,无论是万能账户也好,分红演示也好,肯定讲的是最高。

而且很多客户对于这些产品没有什么太深的理解,觉得整体的收益应该是按照所缴纳保费综合计算的,实际上,计算的时候还真不是按照绝对保费计算的。

银行保险的综合收益率应该是高于同期定期存款利率的,但是他的周期会更长一些,而且灵活性较差。

现在市场上已经很少有交费期满即满期的产品了,一般都是交五年,十年满期、十五年满期、二十年满期。

如果你的资金短期之内不用,可以选择购买一些银行保险的理财产品。一旦购买之后就不要想着短期收益有多高。

中途不要退保,否则你的损失会非常大,请注意是非常大。

未来的收益是一个未知数,只能告诉你是一个未知数,分红是不确定的,可以在合同里面找到。如果购买的是年金险组合万能账户,保底利率是可以保证的,但是能不能达到高档演示结算利率,这个就真的不确定了。

如果从收益的角度讲,需要看实际情况,不要太相信销售人员的话,如果从保障的角度看,还是靠谱的。

保险之所以称之为“保险”,其最根本的目的和意义不是为了保值增值,而是为了在万一发生风险的时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我们的资产安全,免除我们的后顾之忧。

所以选择保险类产品为了增值,方向就搞错了,选购了之后其收益率大概率是达不到预期的,甚至我们的本金还会被百般推迟返还。

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为什么银行的工作人员都会热衷于推销保险类产品呢?甚至新闻上银行存款变保险的“狸猫换太子”也屡见不鲜?——还用多思考吗?当然是由于利益了呀!很多保险类产品推销出去,相应经手的人员就能拿到保单金额 20% 甚至是更多的业绩提成,这么可观的收益,他们当然会打着鸡血一样去推广啦!

那么,对于我们购买者而言是有利还是有弊呢?或许弊端更多一点吧。

1、预期收益率大概率是达不到的。保险类产品为了吸引投资者选购,其标注的收益率往往是虚高的预期收益率,真实情况下大概率是达不到的,甚至到期后,收益只有其一半也是存在可能性的。

2、本金到账时间有可能很缓慢,被拖延。有些保单,虽然标注着会退回本金,但是往往到期后本金会被分数年、数次返还。要知道时间就是巨大的成本,每年货币都在以 8%甚至是更大的幅度在贬值,假使推迟 10 年,我们的本金就会被缩水将近 55%!

3、万一想要中途退保,会损失很多的本金,而且一分钱利息都没有。大部分保险过了 15 天犹豫期之后,假使反悔、退保,就会损失30%甚至更多的本金。而且资金的流动性很差,急用钱时除了退保,并没有其他选择。

定期存款变保险的例子曾经常出现,也曾引起了媒体、大众的广泛探讨,部分银行工作人员为了提成,这样昧着良心的事情都能做出来。。。

所以呢,对于工作人员推荐的保险产品,我们还是需要三思,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对于自己而言是否真的实用。

在银行里买保险,实在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理财型保险一个可以用来理财,另外可以用来保障,听起来两者都可以兼顾真是美滋滋!不过,既可以理财又可以保障最后理财和保障都不给力!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有保障功能的保险产品能跑赢理财,银行本身的理财产品还有什么脸面?大家全都跑去买保险好了!

银行工作人员把保险推销给你是想完成业绩,但买不买是你的自由!以这个太平人寿保险为例,每年交一万,共交五年,估计你听到的也是一个很诱人的年化收益率。但是,宣传的年化收益率不一定是到手收益率,五年时间你会发现你到手的利息比预想的差,这也是在银行卖的保险引起很多纠纷的原因:不知道是工作人员的有意误导还是客户的误解!

对于这类保险,到期本金返还是没什么问题的,本息也会有一点,但如果中途想不投入或者想把钱拿回来就不行了,存在损失的可能性,这个在合同中会写得很清楚!

去银行的初心就是通过理财来赚钱,所以研究银行理财产品就行了,没必要再多此一举又买保险,无论再怎么厉害的保险年化收益率都跑不过纯正的银行理财产品。

欢迎大家说出自己的想法哟!

关注路人蚁的世界,财下心头,却上眉头,与你一起侃财经

1题主说的这个是储蓄年金保险,缴费完,5年后才能领取,一般用于家庭未来现金流规划,比如养老金和教育金规划,用来补充社保养老金的,这种年金保险都被银行工作人员包装成高收益理财产品,误导储户把存款变理财保险。

2这类保险分储蓄账户和理财账户,储蓄账户有分红,但是是预设的不确定收益,不写进合同,5年后不领取,进入万能账户,有一个保底利率,写进合同你确定拿到的,一般大保险公司年检保险保底利率只有1-2%,比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还低,中小保险公司目前市场上产品最高保底利率是3.5%。受益很低,因为本身不是理财产品范畴,主要是用于现金流规划,注重安全长期,但是收益低,跑不过通胀,而且锁定长期现金流。年金保险合同,前两年退保损失会很大,因为需要扣除管理费和业务员高佣金,两年后才有保单的退保现金价值积累。一般都会用假定的高收益宣传来误导储户买这类保险。都是假定6% 8%的高收益演算,鼓吹复利增值,其实都不写进合同,你确定拿到的是写进合同的保底利率,而不是业务员吹的演算利率,小心数字游戏和高收益误导。

3 保险是买保障,把大额不确定开支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不是投资理财,增加财务风险,年金险是长期锁定现金流,不具备高收益,占用家庭现金规划比较大的保险产品,三思而后行。别给自己财务添负担,合同一旦签订,退保都是扒层皮。银行是存钱的地方,可以灵活周转,保险不能盘活现金流。

如果确实需要保险的话,那么首先应该有社保和医保,这毕竟带着社会福利属性,性价比更高。有了社保医保后,还可以加入支付宝的相互宝,觉得不够还可以购买消费型的好医保或者微保,一年几百元,比一年几千元的重疾险更靠谱。至于理财型的保险,不管是年金险还是分红险寿险,统统不要买,保障太少,真实收益率太低,实在没有意义。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是追逐利益的,存贷款利息差是利润核心来源,销售理财产品也能小赚一笔,但是显然代销保险赚的更多更轻松,这也是银行不遗余力卖保险的根本原因。

之所以说银行卖的保险不靠谱,有如下原因:

2019年一般银行三年期存款都能达到3.0%-3.6%的年利率,5万元以上还可以存大额存款,三年期年利率可以达到4%以上。

银行兜售的保险往往夸大收益,号称收益率5%以上,实际存了之后往往3%都到不了。关键收益往往会分成三档写在合同里,宣传的是最高收益,实际往往在最低收益和中等收益之间。有合同说事,即使发现收益率很低也没办法,打官司都打不赢,几年后再找银行,人都已经找不到了,视频记录也没有了,说什么也没用了。

每年交一万元,今年手上资金宽裕很轻松,但是五年内如果有一年手上资金很紧张怎么办?如果不缴费,就会视为退保,甚至会损失80%的本金,比炒股亏得都多。

存款变保险的案例非常多,一些消费者就遭遇过保险82年后才能取出本金的情况,至于三五十年后才能取出的并不少见。

银行存的保险并不能直接看到合同,因此一旦出现问题更加麻烦。到期后只能取出部分本金和利息的话,每拖一年实际收益率就会下降一截,最后2%的年收益率都不一定能保障。

总而言之,银行卖的保险不靠谱,不要买。如果一不小心被忽悠了,一定要珍惜15天的犹豫期,及时到退保,并且向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投诉举报。

对于老百姓来说,如果你是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保障人身财产安全,为家人和自己买点财产险、意外险、养老保险等等这些都是值得的,我们也没必要对保险一味地抵触,但是,如果是被工作人员忽悠买一些理财性质的保险,那就让人很反感了,尤其是骗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更是可恨,要知道,那些钱可能是他们随时要用的救命钱,简直一点道德底线和职业操守都没有!

如果是要想做理财的话,我不建议大家买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一方面,是因为保险的理财产品大都时间很长,不能提前支取(提前支取要扣本金),流动性很差,如果碰到急用钱,那不仅白存了,而且还要扣本金,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收益并不比银行高,所以,如果是做理财的话,还不如去买银行的理财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央行发布的资管新规规定,现在任何理财产品都不得承诺保本保息,购买理财产品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不过,是否存在风险以及风险的大小,最终还是得看你买的理财产品的类型,有的理财产品虽然不得承诺保本保息,但其实是没有风险的,而且收益也比较稳定,例如:货币型基金、债券逆回购、大额存单、国债等等!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不管买什么东西,一定不要只听业务员口头说,一定一定一定要看书面的合同条款,带回家仔细阅读,读懂后再决定,买还是不买。

看不到合同条款,就不知道,你买的什么服务。

如果你嫌合同太长,看不懂,那就简单的看合同的除外责任,这部分说明。

这部分保险理赔,不赔偿的部分,你懂了,能接受,你再想想自己买保险是为了什么,与你的目的吻合,再考虑掏钱。

保险本身没什么不好,一般放在银行的保险都不是那么优秀,尽量谨慎

因为你提供的信息较少,具体这款太平人寿保险的详细内容是什么,我们并不知道,这种产品,靠谱可能还是靠谱,毕竟是正规银行和正规的寿险公司,主要是他们的这种一贯操作手法,我个人比较排斥。

怎么说呢,这种保险十个人买十个人后悔,里面陷阱太多,人家推销保险跟你讲好的,不好的只字不提,你也不懂,只吃亏的份,如果还在十五天犹豫期,建议马上退,卖保险的人可不是什么好人善类,你会用头条问问题,应该也见过头条里面关于保险的种种坑人黑幕,我们跟你没利害关系,信保险公司还是信头条网友,自己琢磨

欠银行信用卡60万情节是比较恶劣的,如果长期逾期不还,可能会被认为是恶意透支,这样就有可能会被判刑。这时候借款人需要先与银行协商,看是否可以延长还款期限。然后就是想办法凑齐60万,比如说向亲朋好友借钱、将名下房产、车产卖出套现等,最后就按照协议按时还款就可以了。

拆东补西的后果,赶紧找份工作先还利息吧,除非你中大奖,否则我都替你想不出好的办法了。记得如果还清了以后别碰那玩意,因为你输不起第二次。

我对信用卡有所了解,对你所发出的问题,你目前暂时无法还上信用卡的钱,为了不影响你以后的信用记入,我建议你打电话给信用卡发卡银行客服,如实说明自己情况暂时无法还款,申请延期还款。

然后尽快找到工作,每个月按照比例还钱,这样总有机会还清的,如果反复借贷,你给自己挖的坑就会越大。

慢慢还咯,总有一天会还清的,欠钱这个没办法的事,可以和银行协调一下还款方式

怎么办?怎么办?当然是眼一闭手一伸戴着手镯去吃免费的饭了!要不就拿几百块钱买几个圈圈去摆地摊套圈圈

欠钱的日子我一天都过不了,欠别人一分钱我都不舒服,我买东西都是手里的钱够了才买

你有60万的信用额度,不是一般人啊,信用第一,要不以后寸步难行。

买个彩票吧。

挣钱还呀!还有其他什么办法呢?

尽快找到一份工作,每个月按照比例还一些钱,再找机会创业,那样才有翻身机会。

其实无论你是学什么的,做一个职业规划都是差不多的,就比如做说学电商的学生吧,毕业后资金够的话,他可以网上开个店,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也可以选择去电商公司干个几年摸摸水,有经验了再去开店。当然他也完全可以不做这行,改行!这都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同样我们学药学的,这本身是个高大上的行业,专业性强,一般人做不了,这是咋们优势。但认为药学只是搞研究那就错了,药学依然可以做产品经理,产品专员,医药代表等等,莫说是自己本行业了,只要你想做其他行业也是完全可以的,当副业也行,当然我们凡事得有个预算,首先我们得了解自已,自己爱不爱干,坚不坚持,行不行,如果能够全面认识到自已的人,对于一个职业规划是完全没问题的,行业是没有界线的,有界线的只是自己。其次必须得对自己有个评估才行,量力为之,最后,想干的话,就去尝试,至少我们还年轻嘛!

一、自我认知

1.职业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相对比较强,而信息分析能力也不错的,比较喜欢对复杂的事务进行思考,将复杂事物简化。

2.个人特质:观察力强,工作自觉、热情,能够吃苦耐劳;主张少说多做;爱学习;喜欢独立工作。但是,一个内向的人,因此不可能走药品营销。药检人员和医院药剂师又十分枯燥,没有乐趣。但是,药品研发就不一样,可以不断的创新,有挑战,有发展。所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研发人员。

3.职业价值观:基于家庭条件,首先考虑待遇较高的工作,对所选择的职业要有能从中不断学习并获得新知识的机会;当然,如果没有工资收入限制,会先考虑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同时考虑这份工作是否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或者自己的理想;最后,也考虑这份工作是否合适去做,能力是否能胜任,等等的一些相关的问题。

4.胜任能力:能力优势,头脑灵活,有较强的上进心,逻辑推理能力比较强,能够客观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对自己要求严格;能力劣势,不善于与人交流有时缺乏自信,自制力也比较差,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

二、职业认知与决策

国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失业率居高不下等等,都使我们的就业环境看起来不容乐观,而现在大学生毕业渐渐增多,而且需求量渐饱和。正在提高自己的专业才能,以在千万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三、职业选择分析

1.职业选择:是药物研发人员

2.选择路径: 考多种证——复旦药学研究生——进理想全球500强

3.与职业选择目标的差距:主要是在专业知识上,还有很大的差距,这需要有很强的耐心,和对工作的热爱。这也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努力提高。

四、未来三年的行动计划:

1.长期计划:

1)在努力工作之余,不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增长各方面见识。

3)坚持锻炼身体。

4)汲取他人各种优点,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大的予以改正,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5) 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享受友谊。

五、职业规划总结

作为一名药学专业的学员,只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学以致用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把所学的知识带给人们,所以,即将深入到基层在药品销售岗位接受锻炼。零售药店与医院药房的不同,医院药房的药师只需凭医师处方发药,而零售药店的顾客大多是对药品认识较少的非专业人员,所以,销售人员在对顾客销售药品时,要尽可能的多向顾客说明药品的用途及性能,对每一个顾客负责。实现自己的价值,为人民服务。

另外,也要到实验室学习操作仪器,多做实验,为以后成为药物研发人员打下基础。

安安静静的进药企,搞生产,搞检测;热热闹闹的进渠道,搞推广,搞销售;爱钻研的,考硏,深造,将来多开发广谱疫苗——等着你!

感谢邀请。本人不是医学药学专业的毕业生,但我旁边十个朋友中六个都是学医的。我姑父这是在市医院做药剂师退休的。药学专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好,药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分配到制药厂和医药研究所从事各类药物开发、研究、生产质量保证和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也有很多人从事药品销售代理。尤其是经过这次疫情,让大家对健康和医学方面都会越来越重视。具体的走研发质保还是销售代理,还是看个人倾向

假设你是因喜欢而报考的医药本科,建议按照以下顺序

1、脚踏实地的想清楚自己这一生中在医药领域里真正想做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人应该有着什么样的行业地位,事业成就,拥有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及家庭氛围,把这些写下来。

2、针对第一条的内容列出要想取得那样的成就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哪些专业技能和职业经历。

3、针对第二条形成一个以3年或5年为节点的的规划,即你计划用几个3年去实现你的目标,每一个3年你应该在哪些方面拥有哪些成就(学习能力,行业地位,事业成就,个人财富,生活环境和家庭建设)。

4、对照第一个三年计划,找到自己需要掌握的技能以及应该选择的职业,形成一份包含自我学习计划,职位晋升计划,健康计划,家庭建设计划,父母陪伴计划等一系列既有目标又有行动计划到文字性的计划,然后拒绝沿途的诱惑,遵循永不言败的精神去奋斗你值得期待的人生。

肯定有关系,而且关系还很大,快不快乐,与参与的资金量、年龄、盈利水平都有关。

以前在券商的时候,营业部有一批忠实的股民,每天推着自行车来营业部炒股,有时比我们上班都早,在外边等开门,盘中也能听见他们在一起说话,收盘后偶尔也会过来和我们聊聊天。

他们普遍是炒股多年的老股民,儿女在外上班,自己退休在家,平时也没有其他爱好,对他们来说,能和同龄人做一件事,能和年轻人聊聊天就是一件开心的事,不仅能打发时间,还能动动脑,锻炼一下,他们就很快乐。

他们在股市的输赢没有想象中重要,因为不用考虑经济因素,也不用考虑家庭和儿女,都稳定了,炒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自己花的钱也不多,就图一乐,重在参与。

我也遇到过炒股不快乐的,大部分都是这样,盈亏上下波动导致情绪大起大落,这也是人之常情,比较普遍。

之前遇到一位做钢材生意的,12年之后因为生意不好,就把钱拿出来炒股,刚开始投入并不多,亏损之后补仓了好几次,投入越来越大,差不多上千万,一年时间亏了两百多万,看得出来她很恼火。

当资金量小的时候,亏损尚能承受,但当资金量越来越大,亏损越来越多,超出了能够承受的范围,是很难让人觉得轻松的,不仅影响到了生活,也影响到了与家人的关系。

造成不快乐的因素,除了投入的资金超出正常范围,也与自己的习惯有关,很多人喜欢重仓出击,赚了就高兴,亏了就伤心,这种长此以往,带来的往往是不快乐,股市一赚二平七亏的生存法则很难打破,从进入这个市场开始,就注定了亏损是普遍现象,所以大部分人还是不快乐的。

炒股是一件有趣的事,但有趣是建立在盈利基础之上的,除了要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外,更重要的是要量力而行,保持理智,不然很容易受伤,生活和家庭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影响到人生轨迹。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作为一个在股市中摸爬滚打多年的专业人士,我想说炒股和快乐的关系就是:苦中作乐!

为什么说苦中作乐呢?拿我个人的经历来说:

刚开始进入市场的时候,没有经历过行情的洗礼,交易系统还没有搭建起来。各种方法的探索和尝试,不断肯定了又推翻,伴随着资金的浮动,期间经历各种心理的煎熬,不断克服自己的冲动、犹豫等等。终于在自己对交易的执着之下,坚持了下来,有了一套自己的交易系统。这个过程是一个化茧成蝶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学习和蜕变的过程。可以说痛苦要比快乐多!当然到现在,我依然对市场时刻保持敬畏,但更多的是对交易系统的执行和微调优化,其他的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又是快乐多一些!

所以,如果把炒股当成自己的事业来看,同时又是自己的兴趣所在,那么所有的复盘、分析、看财报等等看似枯燥的工作,就不会觉得有多辛苦,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快乐的。

而如果仅仅是看到股市可能赚到钱,而炒股,赚了钱就快乐,亏了钱就痛苦,那么这种快乐注定是短暂的,而且不稳定的。有句话说得好“凭运气转赚到的钱,最终会因为实力而亏掉!”想要持续稳定的盈利,需要一个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对市场认识的过程。熬过“苦”才有“乐”。

太有关系了。

一、炒股有个天大的好处,它是合法的。

二、炒股大小随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资产任意调配,总能依据你的赌性找到兴奋点。你渴望暴富?可以的,满仓加杠杆,让你或兴奋或惶恐睡不着。你是保守的?可以,仓位轻点再轻点,笑看云卷云舒。

三、有实实在在的金钱奖励。网络上虚拟世界都能让你乐此不疲,何况是能触发你兴奋点的奖励。只要你操作正确,就一定能赚钱。

四、市场无限大,有巨大的想像空间。

五、风不吹雨不打的,没有体力劳动。

六、从某些方面说,股市是最公平的。童叟无欺,在涨跌停幅度内,你只要比别人高一分,就能确保比那些大财团先成交。卖出也是,少一分就行。别跟我扯什么内幕交易老鼠仓啥的,这已经是足够公平的了。中国只有两种东西最公平,你只要有足够的实力就一定不会淘汰:股市和高考。

七、玩法多样,有数不清的方法能让你赢利。你既可以听消息买,也可以技术指标买,也可以反向指标买,也可以随机买。你既可以学习别人的心法,也可以自创招式,而赢亏都是你自己的。

八、赌场不关门。当然不是指24小时营业,而是指以国家信用为担保,赌场不会关门跑路,一年多少个交易日都是不变的。这样有个大好处就是不管你输的有多苦,市场都会给你翻本的机会。你更不用担心你在市场合法赚的钱不能提现。

九、你和村里的首富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在动不动万亿的市场里,你享受不到的权利,首富也享受不到。因为村里的首富砸一千万和你砸一千块是一样的,该打水漂一样打水漂。也就是说你和首富在同一飞机上,虽说目的地一样,可是飞机上只有经济仓。

肯定还有很多好处,但我累了。

还有什么能同时具备以上那么多好处?单第一条就把世上快乐的事秒杀了一大半。

炒股和快乐的关系取决于你自己怎么对待,我06年入市,当时是彻头彻尾的小白,买炒股的书籍看,看金融界信息,频繁操作,今天买明天卖,买了之后股价一跌就唉声叹气埋怨自己怎么不晚点再买,卖出之后股价继续涨就开始拍桌子,亏了钱叹气,赚了钱还是叹气,觉得再晚点卖就可以赚更多,日复一日,不修边幅,生活完全打乱,我相信这怎么都和快乐沾不上边。

然后退出股市,安心做事业,当时这个过程一直关注股市,只是没有操作,直到30多岁,通过工作房子也买了,也成家了,积蓄足够自己哪怕十年不上班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也不用担心影响家人的生活,这个时候也刚好我所做的项目处于转型期,这个时候我又开始做职业投资,或许是人成长了,或许是底子厚了点,操作股票对于得失也更淡然,这段时间我依然没有在股市赚到钱,但是股票的涨跌对我影响没那么大了。

我认为炒股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在年轻的时候,资金比较少的时候更多精力应该放到如何通过努力工作积累本金,而不是幻想5万本金就可以创富的神话,对于非金融从业者来说股市是资金投资的手段,不应该成为你一夜暴富幻想,当你降低自己的欲望,把股市当做投资渠道,想象收益能超过目前大多数投资品,比如银行利息,理财等,这个时候你就不会那么浮躁,那么股市带给你的就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就好比买房出租,存银行,他会对你生活锦上添花而已。

所以要想炒股不影响自己的快乐我认为:第一要有自己足够资金,至少短时间不会影响生活质量。第二,降低股市收益预期,毕竟最厉害的股神巴菲特年化收益也只有十几个点。第三,通过努力工作增加本金,比如我只有5万,我一年翻一倍才5万,别人100万本金十个点收益就是10万。

炒股本身和快乐我认为没有多大的关系,炒股能不能赚钱和才和快乐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炒股赚钱了会很快乐,炒股亏钱了会很痛苦。

炒股是枯燥和乏味的,有那么多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要看、那么多的财经新闻要看、那么多的题材概念要分析,整天面对分时图、K线图说不痛苦我认为那是难以理解的,为什么我们又有很多人可以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呢?我认为还是对财富和成功的向往,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股市中获得财富,有了这个动力才能耐下性子去看那纷繁复杂的数据和各种各样的新闻资讯。

但是有时候炒股可以间接给我们带来乐趣,可以通过股票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天南海北的畅谈阔论,这也有几番乐趣。还可以通过自媒体分享自己的炒股经历、交流自己的炒股心得,获得另一种乐趣。

当然我们炒股基本都是奔着赚钱去的,如果赚钱了固然最好,开开心心其乐融融。但是在股市中经常事与愿违,亏钱了是肯定会痛苦的,但是我们也要放宽心态,积极面对,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水平,切不可病急乱投医,尤其是不能借钱炒股,避免越陷越深、不可挽回的局面出现。

所以说炒股本身与快乐真的没有必然关系,影响我们是否快乐的因素最主要的是炒股的结果,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啊。

炒股与快乐自然是息息相关。

他能让你快乐,更加能够让你不快乐。

当一个新手刚刚进入股市的时候,一般都会是市场比较热络的行情下。这时候赚钱效应比较好,因此一般都可以有收获。

此时的心情是非常快乐的,然后便走上了轻信别人消息,或者盲目自信选股的不归路。并且随着几次试水的成功,胆子越来越大,发现自己竟然在过去的这么多时间埋没了自己炒股的才华,而且这里的钱赚的是如此快。所以拿了所有的积蓄,放心大胆地加大投入,想好了就靠这一次改变生活,甚至已经规划起了以后如何安排财务自由后的生活。真的是无比快乐,恨不得睡觉都笑醒。

然后残酷的资本市场向你展示了什么叫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抹去了所有收益的你非常不甘心。心想再回抽一次,哪怕有一点点收益就收手。可是市场没有给你任何机会,你的这些钱在股海之中连一滴水都算不上,随着热度的退潮把你套的五花大绑。

然后你后悔不已,想着当初把还没到期定期存款放弃利息拿了出来时的凌云壮志,感到十分懊恼,甚至有些想笑。

所以进了股市就会发现,快乐指数绑定了上证指数。

炒股和快乐有关系吗?要说这两件事直接的关系,还真没有必然的联系。快乐是炒股可能产生的其中一种情绪而已,同时能使人快乐的事情很多,炒股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我想提问者是想问炒股能否使人快乐的。这个和炒股的目的有很大关系。下面咱们简单聊一聊……

为短线爆利而炒股,我们就是情绪的奴隶。单纯为了追求每一笔的快速盈亏,这样很难赚钱。我们都知道,短期市场波动是随机的,短线有赚肯定也有亏,如果可以追求一时的盈亏,那我们的情绪永远随市场波动而波动,我们就是情绪的奴隶。

为投资而炒股,我们能从中找到快乐。这时候,我们已经不是刚入市单纯追求短线爆利市场小白,我们明白股市中有的机会是我们的,有的机会不是我们的,有可为有不可为。依靠我们的认知圈,需要我们能把握的机会,赚自己能看懂的钱。这样我们就能找到快乐。

为学习而炒股,我们始终快乐着。随着自己对市场认知的提升,我们敬畏市场,也明白市场是在不断不断变化的,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适应市场。这不仅仅是技术面、基本面、资金面,还有市场情绪、主力行为、投资主线等各个方面的提升。随着我们认知圈的扩大,我们能把握的机会越来越多。偶尔的亏损也是我们投资过程中的经验的积累,我学习了更多。这样我们就时刻快乐着……

炒股的影响情绪

这个问题,我最有发言权,我炒股五年,经历牛熊市 算是一个刚入道的小韭菜 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炒股会影响你的情绪 开心是它 惶恐也是它。

一六年拿七万块入市 那是一个惶恐的开始

第一次交易 我清楚的记得 我买了一只中国核电 赚了四千多块钱 心里真的很高兴 原来赚钱这么简单 由于初生牛犊不怕虎 也可能是运气吧 接连操作一个多月 基本上赢多亏少

大家都知道一六年是熊牛市的变盘窗口 也就是那个时候 我觉得自己很厉害 股市也像我想象的一样 简直是我的取款机

于是我又追加了本金 凑足二十万 可以说是一掷千金 毅然决然的买入 徐州的云意电气

代码是300304 这一只股给我带来的伤害 我终身难忘 没错 我高位持股 重仓持股 这只股也很给力 可以说一泻千里 从那个时候起 每天在彷徨中度日 上班不专心 总是不自觉的拿出手机看盘 不看还好 一看心里更糟糕

上班一天赚二百块工资 股票一天跌大几千

那种绝望 就这样 眼看着本金收不回来 开始慌了 做什么事情都心不在焉 最后还是割肉了 二十万 剩七万多 .......

哎 股市有风险 玩的好 财富自由 玩的不好 排队跳楼 谨慎 各位读者

炒股跟快乐没有任何关系,只跟赚钱有关系!!!

大部分人在炒股就是为了赚钱,当然不排除一些土豪就是来体验的,既然是来市场赚钱的,那快乐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赚钱,但是炒股真正赚到钱的有多少?按照市场统计,能够赚到钱的人只有10%,虽然很多人都以为自己是10%,但是最终都成为了90%。所以如果按照90%的人不赚钱来看,这90%的人炒股应该是不快乐的。

炒股很多人都不赚钱,为什么?主要还是心态有问题,股票涨了,卖掉之后,继续涨,不快乐!虽然赚钱了,感觉丢掉了很多钱。股票买了之后,跌停不快乐,因为亏钱了。长期持有被深套,夜夜难眠,不快乐。股票解套卖掉之后,开始启动主升行情,不快乐,因为买飞了。炒股大部分都是不快乐了,因为思前想后,左顾右盼,很难真的快乐。

现在的人做什么事情都讲究快,都想赚快钱,最好一个是一个星期满仓5个涨停,一个月翻倍,一年翻十倍,感觉都挺慢的。但是事实是财富是靠慢慢积累的,特别是在股市里面,能够保持每年的稳定盈利是非常困难的,经过我这么多年的实践,每年能够保持30%的盈利,就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是如果你觉得30% 太少了,你就会不快乐,每天都想着明天这个会不会涨停,那个会不会涨停。花了大量的时间,但是结果反而不一定美好。

炒股大部分时间都是不快来的,股票市场就是人性,永远只会记住成功者,怎么样才能成为市场里面的10%,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去总结符合自己的操作系统,炒股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想要炒股快乐,前期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很想帮助很多人,但是赚钱这个事情,通常只是少数人能够做到的,降低预期,保持好的心态,是炒股能够快乐最重要的一步。

我认为炒股无论赚钱还是赔钱都是很痛苦的过程, 当然赔钱更痛苦哈哈[捂脸][捂脸][捂脸]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快乐的炒股,那需要达到一种高度,一种境界。第一炒股的钱属于非需要现金资产,不能借钱,不能影响生活,第二不能被眼前的涨跌左右自己的逻辑,第三不是人人都适合炒股,必须有颗大心脏,第四对趋势必须有正确判断,千万不要听所谓股票专家,第五必须依照自己的交易操作,不能犹犹豫豫,做事果断。如果达到这种程度,算基本做到快乐炒股的选手。

开纸箱厂是持久业务,前景一直被业内看好,我曾负责运营过一间月产7000吨的纸箱厂,有渠道掌握业内资讯帮到大家经营纸箱厂。纸箱不象电子产品有迭代周期,生产设备升级和淘汰旧款产品造成资金浪费,也没有象服装换季而滞销处理,更没有家具生产那么跨区竞争。纸箱厂是万能产品,依样打样批量生产,用多少做多少,几乎没有报废。再加上,不论什么产品用纸箱包装是最划算的,替代纸箱的低成本包材数十年都没有出现。所以做纸箱厂不怕被产业升级技术升级而淘汰。从行业毛利率来说,做纸箱毛利率在35%一50%之间,净利润8%一15%,相对家具厂利润水平略有优势。相比小家电毛利20%—25%之间,净利润1%一3%之间好5到8倍,比一般的电子厂,制衣厂和机械厂更有优势。但开纸箱厂一定注意以下几点,只要做到保你稳定赚钱。

第一要注意选址,做纸箱厂开厂地址要靠近纸板厂,这样省去纸板外购装卸运输费,每年多赚两三百万。

纸箱生产工艺如下:纸浆→原纸→纸板→纸箱。一级纸箱厂从纸浆到纸箱一条龙生产,纸浆、纸板和纸箱均可外售。二级厂不做原纸,外购原纸做纸板再做纸箱,对外出售纸板和纸箱。三级厂只做纸箱不生产纸板,外购纸板,把标准大小的纸板开料裁剪成小纸板,再上印刷,后啤机裁剪去废,最后胶粘或装订成纸箱。所以,三级厂外购纸板搬运装卸须人力和运输成本。一般三级厂建在纸板厂旁边或干脆在纸板厂隔壁做,纸板不用装卸直接从纸板用托盘转运至纸箱厂。很多三级厂因为纸板外购被吃掉30%以上的利润。装卸运费占纸板收入的3%,一年用一个亿的纸板,装卸运输费要300万。做一个亿净利润约有1000万元。外购纸板运费去掉300万元,浪费了30%的利润。最好的情况是把纸箱加工厂开在纸板厂院内,开一条通道把纸板线下料处转送纸箱加工车间。每年省两三百万元的中转费。

第二要注意,纸箱是低价格高体积轻重量物品,一车拉三至五万的货,厂周边一百五十公里以内送货比较划算。超过一百五十公里一天跑不了两车,运费成本高了,会吃掉部分净利润。

第三要注意,把打板刀模,胶板和样品管理好。刀模变形载剪变形会报废纸板,胶板印刷字样校对定与客户核准,打样确认定让客户签字确认。这些都是避免不可逆转质量问题的关键控制点,一旦失误会造成批量报废,这是纸箱最可怕的批次质量事故。

第四要注意,开纸箱厂用到以下关键专业人员。

1、跟单员,负责接客户订单,跟进打样和明确客户质量要求(纸箱承压,厚度,尺寸大小,扣手等)熟悉纸板型号;跟单不专业无法做货。

2、打板技师及质检:负责印刷胶板制作跟进,刀模确认和客样打样签样确认;生产过程首件确认,异常跟进处理,特采确认及制程检验;如果打板技师不够专业,经常发生印错字错图案,尺寸不对等致命缺陷。

3、开机师傅专业。开料、压印,印刷,啤机和打订等几个关键岗位。

这些关键看岗位,一定选有经验的老师傅,宁可开高工资20%,用这些师傅减少的浪费就是你多开出工资的20倍都不止,所以,用高出同行20%的工资用技术熟练负责人的老师傅要比用工资一般技术差的老师傅,相比较,差的师傅造成的无为的浪费远远高出其工资数额;

第五要注意,纸箱是客户出货前打包装环节的包材,客户有急单缺包材下急单是常事,客户下急单时纸箱厂新做纸箱3一7天生产周期难以应客户之急,影响客户出货。

纸箱生产从订购纸板开始,开料,印刷,上啤机,去废,打订,粘箱到打包发运一个完整的生产周期要3一7天时间。为缩短周期,常规产品要做库存,这样可以避免客户尾数补货的产能占用,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第六要注意,纸箱款式数百种,常规库存管理时要注意不能混在起,数十家客户累积打样款式也有两三干种,样品房必须管理好,不可混在一起。混在一起后,有两个问题,一是查找不到要找的样品,费时间费人力;二是易弄错。所以,库房和样品间管理必须做到分区管理,标识清晰,摆放有序,查找方便和防呆防错。

总之,开纸箱厂业务稳定、持久,前景看好。做纸箱厂是一个业内看好,业外不想的好行业。一个客户的订单可以养活一间厂,有几个客户就可以做成上亿的年产值,所以,从事纸箱行业的业内人士一直以来看好前景。

2020年,是比较特殊的,19年环保,纸箱厂倒闭了很多,2020年碰到疫情,社群电商开始蓬勃发展,行业处于创伤恢复期,市场属于发展期,建议你的纸箱厂,定位在电商供应商的包装上,应该是有机会的,如果是传统纸箱,那就未必,很多自救纸箱厂,会拉你下地狱的,如果是电商供应商的包材提供上,那就需要研究淘宝、社区纸箱的标准型号,到底你有几种规格,用多少层,不同的应用场景,还要研究客户的服务,通用箱怎么做文案,怎么做内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怎么满足,多少起印,都需要思考,建议起印量可以放低一些,不用和他们拼价格,小客户简单,还不压货,但是量大,至于怎么推广,你可以多参加一些电商社群,电商线下活动,多认识一些电商朋友,多混混电商圈子,把电商包装了解后,多和基地沟通,基地的包材很多是需要二次分装的,如果能让基地采购一些电商标准箱,对电商而言降低了成本,对基地而言,增加了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非常好的,还要注意多喝做珍珠棉,泡沫箱,塑料筐同行之间的信息互通,因为你的客户需要这些产品,他们的客户也需要纸箱,可以组建一个同业的异业联盟,相互引流,这样会好很多!

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一切顺利!

纸箱行业会是一个持续上升的行业,需求量会有稳步地增长,尤其经过2020年的大考。

在开纸箱厂之前,创业者如能将“拉链纸箱”、“零胶带纸箱”等生态环保纸箱作为主打产品,也许会获得较大市场机会。

如下图:

另外,随着环保措施投入、原材料成本、物流等成本的日益增长,作为生产型企业,应从效率提升和降低人工角度着眼,也就是可以采购高自动化生产线来应对比问题。

做到以上,相对来说是较高门槛了,应该能做出一番作为。

开纸箱厂能否挣钱取决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你是否了解这个行业,团队中是否有与此行业相关的从业人员。

第二,当地电商发展水平,这里主要看对外销售的数据和主销产品包装是否以纸箱为主。同时还要看一下当地是否已经有同类纸箱厂?如果有以你对成本的了解和市场的预算你是否能竞争过对手。

第三,客户,你会发现客户尤其是纸箱客户有两大爱好:和高端产品总在谈价格;和低端产品老是谈质量!如何权衡留住客户也需要考虑。

总之如果你有足够资金并掌握相关技术,上游渠道稳定,当地市场前景广阔,产品质优价廉,来纸箱厂还是有前途的。

看趋势:2020年这场疫情会使商家更注重线上营销,也就是说网购会增长会迎来更大增量

如何盈利:

(1)销路方面:我建议生产一批印有菜鸟驿站以及送外卖的合作店铺的logo的样品去和他们合作,并叫他们入股,给其一定股份,然后批量去谈合作并签订合同

(2)资金来源:拿着这些合同找想投资的人给你投资

我有个客户就是做纸箱生意的,第一选址不能太贵,这个主要靠量,利润不是很高 第二位置偏工人工资也不高,一般找村里人干就行 第三 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决定设备选购,比如模切机等

看到这次疫情的影响了吗。开了厂不能开工时候没有订单时候结果是什么样子!设备在老化,房租在缴纳,人工工资在支付,纸箱厂这样的重资产低利润的行业能坚持多久!显而易见

可以的,最好最礼品盒这类

原材料已经涨价了,没稳定客户订单请慎重

分地域。

存到50万,这个不能用时间去衡量

首先,你如果家里有一件明清时代的古董,保留到现在,或许你只需要在一天之内,即可拥有50万。

其次,如果你是一名不会理财的打工仔,每个月挣5000元,每个月消耗2000元,想要够50万,怕是得几十年。

再如,你是一名彩界人士,今天运气好,买了两万的双色球,不料中了500万,过你这50万也是在一瞬间的事,

还如,你是一名小吃店人员,投了10万一年,不料今年小吃店火爆,赶上了潮流,够50万或许也只需要一年时间。

最后,你是一名股票操作员,投了1万本金,股票年收益20%,存够50万也只需要十几年时间。

所以说,存够50万不能用时间去衡量,得看你做什么行业。

想要自己攒到很多钱是很困难的,想要得到更多钱的话,学习投资理财很重要。

存50万取决于前段咋赚钱。

如果每月赚工资5000,就是不吃不喝都存了,也需要8年左右。所以,得提升自己值钱,有价值。做时间单位转换收入的事。

具体做什么,我不好说,因为人能存50万都来自不同的行业。是人的问题,不是行业问题。

这个说不清楚有的人一个月都不只存50万,有的人可能一背子都存不到50万

问这个问题的人,年薪肯定不会超过20万,应该按照一般打工族的标准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钱不是攒出来的,也不是省吃俭用,省出来的,究竟是什么呢!钱是吸引来的

第二,得看你的命理有没有财运,你没有财运,你无论做什么都赚不到钱

第三,打工肯定是存不下钱的,去了房贷或者租房子,生活费几乎没有存款

第三四,就是必须自己创业,做些适合自己命理的事情,夫妻努力,一般小本生意两三年存50万不是问题,不懂我可以指点你做什么行业适合你

其实这个问题困扰着大多数的人们,金钱的欲望人人有,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与现实不同,单凭我个人认为现在是经济发展潜力时代,要把自己身边每一件事能踏踏实实做做好,你认真了努力了总有回报,每天空幻想要赚多少多少那只是做了个梦而已永远不可能实现。

说说我的看法,多久能存50万这要看你做那个行业,高薪职业金融、IT等很快就能达到,如果低薪职业说句不好听一辈子都存不到。现如今社会都想快速积累财富,那浮躁的心态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还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按照自己的规划一步步走。如果你认为有狗屎运那就买张彩票……那50万就砸中你啦

钱不是省下来的,是靠能力赚到的钱,才可以存到钱

我在外面打工都八九年了,每个月四千多,花在生活上的各种开支,能省不了什么钱。

这个还是靠个人能力,有些人也是跟我一起打工的,个别人买房买车,他都是靠其它门路赚到钱的。

钱不是省出来的,我觉得是赚出来的,需要提高自己的赚钱能力,我认识一个小伙伴很节省3年攒了10w多,另一个小伙伴奢侈品购买很强的情况下3年攒了300w,300w的小伙伴自己挣钱多的同时也投资,所以打铁需要自身硬。不过不管挣多少银子,一定要有一个好身体!!!

年薪几十万到百万的话不会问这个问题,月薪5千到1万的工薪族想要在几年内存到五十万很难,不过可以在工作之余学学理财课,让专业的人士帮你计划你的工资,做到每一分钱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还要不断的提升自己,毕竟掌握几项技能走到哪里都很吃的开,那么你想要的,就一切皆有可能!

价格能够维持2019年的行情就不错了,影响是肯定的,从恒大的促销活动就能看出房企的压力不小,从宏观经济看,受疫情的影响,好多民生行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冲击较大,恢复需要一段时间,人均预期收入和消费力受到影响。房地产市场压力不小。同时,疫情对消费结构短期是引导,大宗商品消费短期内会减少。

房价的波动从来都是规律性的。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的波动主要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房的价格亦然。

目前来看,受疫情这样的突发事件影响,大规模的“宅家”,的确抑制了有购房需求的人群。但同时,也影响了卖方的供给,房产大量的积压,对房地产商形成了巨大的资本压力。两方相较,房产商受疫情影响更大一些,更急于出售,近期恒大和富力的打折销售可以感受到地产公司的资金压力。

总的来看,今年和明年的确是刚需们的一个重要购房窗口期。

当下的中国房地产都是高周转。

房地产企业和银行合作,先贷款获得建设资金,然后建成毛坯房出售。购房者首付只占很小一部分,因此大部分风险都是银行和企业承担的。

房子卖不出去、建设工期延迟一段时间,成本都会大大提高。

房地产和企业为了生存,很有可能会降价卖房,毕竟钱还可以再赚,万一破产了问题就大了。

不过房地产这种企业本来就是食肉饮血,降价噱头很多,很可能你觉得便宜了,然后再其他地方又被赚了回去。

房价照目前形式来看,不会涨价,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给我们的生活一时间都按了一下暂停键,这其中你会发现什么?看恒大7.5折卖房,估计今年房价不会持增长了

应该会有一定影响,马云说过未来房子如白菜,农村创业 直播赚钱的人也非常多了,现在城里面未出售的房子依然很多,供大于求!

会有影响,受疫情影响售楼处现场不能售房,客户不能去现场看房,开发商为了回款,唯有打折降价促销

疫情过后国家对房贷利率做出了调整,下调了不少,这对买房者是个好消息。

理财知识还是要适当了解一下的,但要分清主次。

要是自己有职业,并且没有到达瓶颈的话,主要精力还是要用在工作上的。

抓住机会,跳槽也好,升值加薪也好,让自己在行业里更有竞争力,比投资理财的收益高多了。

如果是这种情况,每天花20分钟,看看新闻,关注几个财经号,偶尔翻翻,不和形势脱节就行了。尤其多看看财经骗局,避免上当受骗。

要是已经到了瓶颈,或者工作比较闲,有大把时间那种,可以考虑系统的学习下。

我说的学习不是看个公众号,进那种所谓的理财群,几十几百块真的学不到什么东西,都是智商充值。

可以先从经济学基础知识开始学,微观、宏观经济学,搞懂了原理才是自己的。

再来就是实操,我大学学了4年原理,真的到了自己炒基金时,还是有时会判断失误。

实操经验真的很重要,每个人的预期收益和能承受的损失是不一样的,这个是教不来的,只能自己慢慢试。

亏了就当交学费了吧。

虽然这条路开始比较难,付出比较多,但万一学出来了,考个cpa啥的,瞬间镀了层金,说不定还能开班赚钱呢。

很有必要去学习,因为有句话讲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一百万有一百万的理财法,一千也有一千的理财法,凡事都是积少成多的,不会是因为你的工资少,上班族而不去理财。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月收入三四万甚至更多而攒不住钱,而有些人收入五六千却能攒下存款,他们之间就是差了一个理财观念。

理财的定义很广,不是说去买一些理财产品就是去理财,也不是说买了股票买了基金就是叫理财。

比如你有一块钱,能花出两块钱的效果,这也叫理财,它们只是理财的一种方式。勤记账,合理的规划自己的开支,根据现阶段的情况,合理配置自己的理财产品,比如上班族可以做一些工资理财,基金定投,做一些强制储蓄零存整取,而不是说每月一发工资就全部开销掉。

从现在开始,学习理财知识,学习基金定投,学习存款知识,可能前期回报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是积少成多,细水长流下来,多年以后你会感谢曾经理财了的你。

以上观点为个人原创,非转载,非复制,码字辛苦希望能给你点帮助。

感谢头条邀请

学习理财当然很必要,现在用可以我们的知识,或者体力去赚钱,等我们干不动了怎么办。所以合理规划好自己的收入,让钱生钱,做一份长期的理财计划,可以子女的教育基金,可以是自己的养老金,这笔钱保持不动,可以每个月定投,500或者是1000根据自己的能力,存到一定时候那也是一笔不上的备用资金,说不定还可以救急,

理财不分大小,方法有很多种,最简单的就是微信或者是支付宝里面的余额增值,也可以买定期,这些都是保本有收益的,利息比较低但是没有风险,

还有一种就是基金,这种是比较理想的理财工具,因为利息高,收益高,高的基金年华收益可以做到百分之20,也就是说100000的本金一年后利息可以到120000,这个比银行或者是支付宝的利息高多了,你可以更具自己的情况选择一种理财方法,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谢谢,

理财,是一个人、一个家庭基本方法,与收入多少无关。收入多,有收入多的理财方式;收入少,有收入少的理财办法。

一、银行卡,是起步

银行存款,包括定期与活期,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起步理财方式。银行卡,是一切理财的前提。

银行出售的国债,是居民最保险又可能的广为人们喜爱的一种理财方式。

银行代售的债券基金风险较小,收益稳健的理财方法。

银行代售的股票基金,是风险较高、收益较高的理财方法。

淘宝等宝宝,是流动性极好的货币基金,现在限额10万元,超过部分无利息。

二、证券帐户,是真正主动理财的开始

拥有证券帐户,是迈向美好未来新生活的起点。

证券帐户,理财产品众多、风险不一。

按市场可分:上海证券市场(主板,科创板,沪港通,沪伦通,B股等),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深港通,B股),此外还有期权等衍生品市场。

按风险推出投资者适当管理规定,科创板,创业板及期权,均需50万元帐户资产限额等。

三、期货帐户,投机的开始

期货市场,风险巨大,投机者基本难以善终,建议不要轻易踏入。

五、其它

如房产投资,

如书画艺术品收藏,

等等

六、温馨提示

适合自己喜好,以及时间和资金实力的,才是真正的好理财,好投资。

任何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想法与行动,必将鼻青脸肿。

这个是必须的,想通过上班实现财富自由太难了。必须学会理财,通过复利一步一步积累,我也是从去年开始学习股票投资,楼主有兴趣的话咱可以一起交流学习[大笑]

谈不上回答的好不好,说一说我自己,就是一个打工族,从一个月1900到现在过万,好几年了,期间一直没间断的就是记账,从每次回顾账本的时候的马后炮看,真的必须要有理财观念,先不说钱生钱的,至少先截流,再寻思来源。截流要有强制性储蓄,这也是一种理财思想。目前大众普遍可支配现金流少的可怜。在无房无车的情况下,个人认为至少每年要储蓄自己50%的收入。不要抬杠,因为你限定了前提,普通打工族。

俗话说呗,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话糙理不糙。个人认为,当今社会,无论做什么工作,挣多少钱,都需要理财,当然也就需要学习理财知识。主要有几个原因:

一是保值的需要,当前通货膨胀是每年都有的,过去的万元户现在也不算什么了,就是因为从通俗来讲,钱是贬值的,如果不理财获取一定收益的话,定量的资金会越来越贬值的,理财能够抵消一部分减值损失。

二是增值的需要,现在来看,单纯依靠单一工作来挣钱,对很多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让钱生钱,躺着也能赚钱,成为了大家的选择。理财可以使我们的资金逐步增长,长期坚持下来的话,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是预防的需要。我们面临的危险是无时不在的,通过理财,我们可以存储一些资金,用来应付突发情况。比如现在的疫情,很多人都没办法工作,收入必然受到影响,如果没有理财或者储蓄的话,很容易造成生活方面的压力。

四是发展的需要。通过理财,我们可以小钱变大钱,可以积累足够的资金去买车买房,进而让自己的生活更好。而且也可以去旅游去培训等等,不断提升自己。

总之,理财好处多多,学习理财知识非常必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非常有必要!多年前,作为打工月光族的我经常啃白馒头当饭,理财高手的室友整天吃香的喝辣的!穷则思变,我愤而决定开始学习理财知识改变窘境。

首先:每月留出固定生活费。二:每月零存整取存一笔急需备用金。三:每月按工资比例定投基金。四:小部分工资投入股市短线操作。五:关心国家政策,顺势尝试做些小本投资。六:扩大人际交往获得更多投资机遇。

经过努力理财后,啃馒头日子一去不复返。还一不小心进入小康生活!

看到没?打工的朋友们,把喝酒泡妞的时间好好利用起来,做个理财高手,你会成为一个有钱人!

当然有必要

作为一个需要使用金钱交易的公民,学会理财才可以更好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会理财才可以让自己更有安全感。

大多人提到理财,都会想到金融机构那些坐在办公室,双手快速敲打键盘的高端人士,毫不犹豫的认为理财是个高难度,而且是有钱人的事。

其实理财思维是我们每个人天生都具备的,他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比如你收到一个超市的满减券,当你去买菜的时候,你就去了这家超市,成功的用最低的价格够买了你想要的东西。

比如当你收到工资的一刹那,你算好本月的生活费后,把剩余的钱存到了银行。

再比如你去银行存钱,你肯定会用你手里现有的金额够买最高的收益,同时你会衡量这笔钱可以购买的时长去确定存钱时间的长短。

以上种种都属于理财,理财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方面。

只不过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理财知识,他只会满足于我们眼前的利息。

倘若我们把眼光放远些,就会发现金钱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长短而不断的变化着。

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人民币的增值,比如10年前的30万可以买一套房,而现在同样一套房的价格就是10年前30万元的价格。

还有一种理财就是保持我们人身价值的一种保险,那就是我们大众熟悉的人身保险。

所以理财知识本身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只不过有的人理的是眼前的利益,还有的人理的是长期的利益。

而我们即使作为一个普通人,只要不断的学习理财知识,才能把眼光放远些,才能在通货膨胀的时代,安享自己的生活。

当然有必要。为什么?因为一个人财富的积累不是看他赚多少,而是看他剩多少,剩得越多,日积月累当然财富就多。所以我们要合理规划自己的开支。不要把钱花在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东西上。有些人攒好几月的工资只为买一个苹果手机就是愚蠢的行为。

钱靠节省,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让钱为你工作。也就是钱生钱的技术,这个是你的睡后收入,这个收入越多,你的人生抗风险能力越强,就是免疫力越强。

一个普通打工者,要实现人生的跨越,既有能力的积累,也有财富的保障。一分钱难死英雄汉,何况普通人。学一些基本的理财知识,对人生只有好处。

我是小蜗牛聪聪,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可以从几个点回答你。

1.商业投资:

30万来说呢进行商业投资有点少,而且商业投资需要有较深的经验,练好人际关系。而且商业投资风险大。如果有好的选择不建议进行商业投资

2.实业投资:

现在实业很难做这是共识的,我觉就是因为有这个共识所以实业投资有很大机会。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观察和调研实业投资应该是可行的。

实业投资关键是要投对产业,要了解行业发现趋势,国家扶持政策等。选择别人不愿干得行业,从小做起,机会还是很大的。

下图是中国2017-2023年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30万投资生意的话还是建议全职用心尽力去做,毕竟对一般人不是小数目。

大多数人最容易想到的是开店(包括网店和实体店)。1.传统电商如淘宝(包括天猫)、京东这些已不适合小卖家单打独斗,除非团队很有经验,产品非常给力。有做服装的朋友花40万买别人整个天猫店过来,结果支撑不到一年。2.还有社交电商,小程序,自媒体,短视频等,有不少人组建团队也赚不少,但前提要非常熟悉有经验。3.实体店方面,前几年倒闭的店铺,好多人接手过来都是改做吃的,现在美食竞争比以前更大,外卖平台抽点、派送费、活动费用加起来对单价低的商家影响很大,单价高的可以尝试。现在还有很多加盟链锁店,如精品类名创优品(这个加盟一家店总投入100万左右,其它品牌投入30万左右的也有,但一定要非常深入了解,很多坑)奶茶类加盟也是非常多人选择,除了选择品牌,地段非常非常重要(包括人流量,同行数量,消费水平等)。另外个人感觉宠物行业趋势不错,包括宠物食品宠物美容,暂时还没有出现绝对行业品牌。

现在做什么都要面对激烈竞争,但什么行业都存在机会,最重要的是深入了解该行业,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再做决定!

看到这个问题,我先想说的是手上有30万,您先别着急投资生意,要先好好整理一下几个问题,再问自己有多少钱可以投资

1、您及家人的保险都购置了吗?比如家庭顶梁柱的意外险,这是一笔最大杠杆的投资了,如果家里顶梁柱发现意外,普通家庭能有多少资金拿出来应对这场疾病呢,30万全部拿出来也是杯水车薪。比如小孩子的意外险,买了吗?还有医疗险,寿险,都是要配置的。年龄越小,每年保费越便宜,一般家庭保险配置的金额在整体年收入的10%左右就可以,而且有很多返还型的诱导,要看清楚。保险单也可以用来贷款

2、其次,您要真正的理一理,家庭的每月必要开支比如水电费啊房贷啊车贷啊是多少

3、第三您再算算每月非必要支出

4、第四,我们再来算真正适合投资的钱,这个钱怎么计算呢?一般公式是可投资的钱=月收入-(必要支出+非必要支出)-月备用金+理财收益。理财收益您没有开始,你们可忽略。月备用金相当于半年月收入。

您清楚以上4点,再来拿出闲钱做投资是比较稳妥的,希望我的答案对您有用。

首先你要明确手里30万想要获得多少的投资回报。如果每年只需要4%的年回报,买个银行理财估计也能达到!如果投资回报要求在15到20%%以上的并且有投资能力的建议股市挑几家优质上市公司比如腾讯,平安,招商银行这些的趁股市暴跌血流成河时入手,分散组合投资就可以获得满意的回报!

如果对以上都不熟的而且自觉没有能力,但还是想做点实业的,我建议做个小的早餐店,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开店,能够赚钱的只要你踏踏实实干,这个活就是人辛苦点,赚钱还是可以,我身边就有例子靠这个营生买房买车了!

又或者有人脉的有项目的,倒是可以跟着别人投资一些项目,这个需要眼光!属于自己不擅长但可以借力的赚钱手法,纯财务投资不需要你花时间精力!

不知道以上回答是否能带给你灵感?!希望对你有用![害羞]

能做的太多了,电商 农副产品批发 小城市的餐饮业都可以。你要先评估一下能承担多大的风险。做生意做好了是投资,做不好就是赌博了,可以本金亏完+负债。

如果你是具备一定投资素质的话,我结合自己的体会建议尽量不要投资实业,除非有很好的资源和优秀的团队。一般实业的成本高,风险大,利润薄,资金一旦投入,变现基本不可能,收回投资遥遥无期。也不要放在银行,等于在贬值。最好还是投入资本市场,如果是具有炒股经验的,可以以投资的心态炒股的行为操作。如果不想炒股,想做实体投资,那就选择好行业,从市场遴选好的标的,买进持有,直到赚到满意的收益就退出。

资本市场最大的好处是流动性大,可选性强,自由决策权在我。

其实说实话,30万资金也不算太多,投资线上生意 效果不会很好,后续资金压力很大,做实体店根据你的个人经历是做保险的。个人建议如果有工作,还是做银行这种保本,风险低的个人理财,如果想创业做单品类餐饮比较好,100平米就够,租金、装修设备30万可以搞定,但是不要相信网络和电视广告餐饮招商,风险很大。

现在的30万经不起瞎折腾,首先忠告你千万别玩各类资金盘,搞不好血本无归;投资办厂有点少,实体开店在当下也不容易,大环境不好,没有两把刷子很难赚钱,最好结合自身的优势,在熟悉的领域里寻找机会,轻资产运营最好,花少量的钱做资源整合类生意比较理想!

这次疫情让中医大显身手,中医必将迎来伟大复兴!建议开个社区中医特色养生馆。当然你得要考察什么样的项目比较合适,你得有兴趣而且愿意学习才行。

可以做的有很多,现在是社会发展的空间很大。

1做小吃,现在人们生活提高了对吃的也提高了小吃也是不错的选择,这样投资也不大可以大胆做

2服装鞋包,这个投资比较大但前景不错,因人而异看你怎么做

3美容美发行业,现在女人小孩子的消费是主力做美容美发也不错再就是小孩来的玩具,童装,奶粉店之类的都是不错的选择。

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我就是一个35岁以上的大叔,现身说法。

其实很多的中年人都面临这个问题,我先告诉你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第一,35岁,意味着你工作了10年,如果你依然停滞不前或者没有多大成就,就证明了你之前的10年就不够努力,或者专业能力不够强。

第二,35岁的,已经工作10年的你,打算找老板要多少工资?如果能做的事情一样,老板为什么不去选择那个25岁,工资要求只抵你一半的小伙子?

第三,35岁,职场老鸟,怕你是根老油条,请神容易送神难。

那么要怎么办呢?

我见过很多人,并不是要出去找工作的,而是工作去找他们。

这个问题还需要回答么?你只有做得了别人无法取代的工作,才能有竞争力和生存能力啊。前段时间阿里招收了一名83岁的老奶奶出任“淘宝资深用研专员”一职,这位老奶奶是清华学霸,这个职位年薪是40万。你看,别人这不是明显的跨越了招聘中年龄的坎吗?所以别人制定这个35岁的规矩并不一定是筛掉所有35岁以上的人,要么他这个岗位只适合年轻人来做,要么就是他想要筛掉那些不努力、不上进、不好好学习的35+们。

如果你能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你能为别人公司创造价值,如果你能够在某个领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我相信年龄什么的都不是问题,我也没见过哪个高级岗位有年龄限制,有限制的多半是些初级岗位。所以你如果干了10年还是基础岗位的话,想跳出这个圈,只有一种方法,提升自己,人生没有末班车,只有下班车。

40岁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年纪。这个年纪的人,一般有两种现状:

第一,事业已经稳定下来,生活各方面正有条不紊地发展;

第二,还在迷茫中,比上不足,比下可能也没有优势。

其实,不管你是处于什么样的现状,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感觉到这个年纪所带来的压力。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子、生活支出、小孩教育等支出的压力,让你喘不过气来。

面对种种压力,如果你事业有成,可能还能够很好地应对,但是如果平时是月光族,又没什么职场核心竞争力,事业一直没有稳定下来,那就很容易陷入中年危机。

一个朋友,今年40岁。

他曾经是华为公司的程序员。因为进入华为比较早,所以也能够分到一些股票。年轻的时候,身强体壮,精力充沛,所以深受公司领导的重视。

在华为工作了几年,存了一些钱,在深圳买了房,贷了30年的款。

按理说,他的人生应该从此开挂。

但是,他的事业一直较为稳定而没有太大的突破,工作了7年,依然是一个程序员。后来,他离开了华为,继续在一家民营企业做程序员。又工作了几年。

离开华为后,他在两家企业工作过。不同的企业,相同的经历。就这样,他一直做程序员做到了40岁。

由于现企业经营不善,倒闭了。他唯有出来继续找。

投了很多简历,却没有企业给他打电话约面试。

就这样,找工作找了一个月,还是没有再找到工作。

原来,对很多人说,40岁之后,可能再无工作可找。

这时,他犯难了:接下来,人生之路该往哪里走?

他想了很久,想了很多路:

他想开个便利店,可是他自己没有管理经验,能做好吗?

他想创业,可是自己没有资金,没有团队,他自己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大适合创业;

他想做自由职业,可是自己除了写代码,没有什么其他特长。

就这样,晚上想了很多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我想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慨:原来就算你在深圳买了房,如果你的事业没有获得质的突破,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无法安度余生。

对很多人来说,40岁之后,才是人生压力的开始。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40岁之后,依然在求职,但却屡屡碰壁,我还能做什么?

我想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在年轻的时候思考的一个问题。

毕竟,如果你没有做好准备,也许,到了40岁之后,你将艰难度日,被生活的压力击垮。成年人的世界,在40岁之后,很容易崩塌。

为什么40岁之后,你的世界很容易崩塌呢?原因主要有3个:

原因一:40岁之后,你很难再靠网上投简历找工作

如果你已经40岁,你会发现,越来越少的企业会主动打电话给你约面试。为什么呢?一方面,现在的企业,除了高管以上职位,其他岗位都希望招聘35岁以下的人员。大部分40岁的人,给人的感觉是,越来越喜欢稳定,越来越没有活力,喜欢呆在办公室,喜欢做一些不用动脑的工作,喜欢做一些动口不动手的工作,喜欢指挥别人而不是自己做,喜欢遵循固有经验而不是创新。而企业也希望招聘一些更有活力的人来作为公司的中流砥柱。

另外一方面,40岁以上的人找工作,如果还靠网上投简历找工作,那你的难度会非常大。首先,就算你被约过来面试,公司也会对你的期望值很大,因为年龄越大工资期望越高,那公司对你的面试考核就会越严格。其次,企业会对你的能力产生怀疑。在大部分人看来,年龄越大,就越不会在网上投简历找工作。所以,对于那些在网上投简历找工作的40岁以上的人,他们会持怀疑的态度。

原因二:40岁以上的人,更容易失业

一方面,现在的企业竞争非常激烈,而企业的为了保持竞争力,经常会更换高管,比如总监、副总经理等。

一朋友所在的公司,公司高管一年一变,主要原因业绩不佳。而那些高管,都是在40岁以后的,可见,当你爬上高管之位后,你可能是那个最容易被炒掉的人。

另一方面,企业在做人员优化的时候,往往会更容易清退40岁以上的人。不久前,腾讯开始清退一批中层干部。这其中主要囊括有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总经理级别,甚至一部分公司副总裁也被认为在被淘汰的中层范围之内。腾讯集团总共大概有两百多名中层,此次清退比例约为10%,但据部分腾讯员工说,实际人员肯定超过了这个比例。据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腾讯CDG(企业发展事业群)员工称,这么多被清退的中层,其中许多都是在公司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员工。

原因三:你的思维一直局限在单打独斗

在年轻的时候,你可能很拼,靠着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在职场中顺风顺水,可是到了40多岁的时候,你发现你自己再也没有了年轻时的激情,于是,你想转行,可是,此时的你却不知道该什么了?跳槽吧?投简历找工作很难!创业吧?自己又没有资源!做自由职业吧?自己又要重新开始!总之,一切都很纠结。

其实,你纠结的根本原因,是你的思维一直在局限在单打独斗。很多人,这辈子做什么事情,从来没有靠过任何人,都是自己一个人在打拼。当你单打独斗的时候,很多时候,你会显得很无助,因为这个世界,已经不是靠单打独斗就能赢天下了。

曾经有一个学员A,他是在深圳华强北做手机批发的,他说出身于贫穷家庭,从小就很独立,凡是都不会麻烦别人,所以,不管他遇到什么困难,都是自己想办法去解决,从不会想着寻求别人的帮助。创业5年,他的生意做得还不错,可是一直没有太大的突破。有一天,他去参加一个学习,在班上,他遇到了一个做礼品批发网的同学Y,Y企业做得很大。有一天,他们在分享,是否要做一些跨界融合。比如,A的手机可以放到Y的网上去卖,这样大家就可以实现双赢了。

A刚开始有点抗拒,后来,大家探讨得很深入,说可以先试试。于是,A尝试着和Y合作,结果销量很好。不到半年,A的销量就完成了去年一年的水平。

合作才能共赢,单打独斗,是不适合成人的世界的,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更要知道共赢的重要性。

当你40岁的时候,你要看看,你是否一直在单打独斗。如果是,你的问题的根源可能就在于此。

做好以下3点,能让你的40岁依然焕发人生的活力

1.要有点野心

有野心很累,但没有野心会很惨。

一个人的成就不会大于他所想。

曾经有一个学员,她38岁了,做的岗位一直是销售助理。

后来跳槽,她发现自己永远只能做销售助理。

我问她,当初怎么没有想过往高处走?

她说,她从来没有想过,就想着安安稳稳地工作,只要工作能养活自己就好!

于是,她就这样平淡地走过了自己年轻时候的职业生涯。

其实,这是由她的个人价值观决定的,但是,没有野心的可怕结果是,她永远不会逼自己去成长。

成长永远是痛苦的,但追求安稳的人,不会喜欢这样的痛苦。

如果你想让自己在30-40的时候能变得更厉害一点,那就给自己一点野心,逼自己一把,也许,你会变得优秀!

2.积累资源

20岁靠能力,30岁后就要靠你的核心竞争力。

丰富的资源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积累人脉资源。人脉的积累要靠你平时多跟别人交流沟通才能得来,同时,注重人脉交流的价值交换。

第二,积累经验资源。在你所在的领域,让你变得更加专业,能解决更多复杂的问题,你才更容易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第三,积累能力资源。30岁以后,要学会聚焦,以你的优势为基准,让你的优势变得更拔尖。

3. 学会理财

不管是什么阶段,要善于管理你的财富。

年轻的时候,赚得多或赚得少没关系,关键是要学会理财。不要每月都成为月光族。否则,这样会让你以后很被动。

著名的财富教练哈维埃克在他的百万富翁的思维中,建议:你收入的10%存入财务自由账户,剩余的90%里的10%存入为了消费的长期存款账户,10%存入教育账户,55%存入必需品账户,10存入给予账户,10%存入玩乐账户。

财务自由账户,是为了未来能够有钱做大事。

消费的长期存款账户,是为了存钱,为突发事件而准备。

教育账户,是为培训等个人成长支出。

必需品账户,是为了满足你的生活需要。

给予账户,这个账户让我们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穷人认为,收入就是一切,她们相信你要挣到一大笔钱才能致富,事实上,这是绝对错误的,你按照上述建议管理你的金钱,那你就可以用一个相对低的收入取得不错的财务状况。

玩乐账户,人不仅需要工作,更需要适度放松,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始。

当你学会管理自己的财务时,你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将提高。

作为一名不算资深的HR,我来分享一下拙见。

1.明确年龄不超过35岁的,一般招聘职位的等级并不太高。比如公司招一个采购员、计划员、客服等。35岁已经是老油条了,经验丰富,处世圆滑,要价也相对较高。而招刚刚毕业的学生来培养,上手快,成本低。杀鸡焉用牛刀?

2.职场也是存在金字塔的,越往上走,空缺机会越少。举个例子,在各大招聘网站上,搜索人事专员,一搜一大把,但搜索人事经理或人事总监,就少的多了。能做到这个级别的人都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所以平均年龄就比较高了。这类职位放出来的机会不多,所以就给人一种感觉好像是市场不怎么招35岁以上的人。像我们规模5000人业绩稳定的公司,一年招几百专员,但招聘的高管数量不超过20个。

再来回来这个问题:超过35岁的人怎么办?

一般人本科毕业22-23岁,到35岁时,一般都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如果不蹉跎的话,至少在自己的领域里面都摸爬滚打,忽悠后辈是不成问题了。

混的还不错的,当然不包括各种行业精英、创业达人,这类人年龄根本不是问题好吧,退休了都有公司返聘,一般有以下几种出路:

1.在本公司已经成为上级领导或者上上级领导的亲信,做生不如做熟,还有上升空间。

2.平时与各大猎头公司的顾问保持联系,待价而沽。

3.混的好的,一般人脉都不差,依靠前同事或者朋友、同学等举荐,在别的公司事业更上一层楼。

混的一般的,一般也有以下几种出路:

1.努力保住现有饭碗,避免公司业务下降时被裁,毕竟这个年纪已上有老下有小,也许还背着房贷车贷。

2.在大公司就职的,选择合适的机会,空降到小公司高升。

3.发展副业。因为主业已经没有发展的空间了。

但是不管混的好不好,超过35岁的职场人,一般都不会轻易离职。

第一个问题:经常关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公告的朋友都知道,正常招聘的简章都规定,一般不超过35周岁。35周岁确实是一个坎,因为正常情况下,一个大学生毕业时22岁,到35岁,出社会发展已经13年了,如果有能力,已经是部门骨干或者中坚力量,如果过了35岁还在找工作,说明能力有限,招聘过去也是没什么用处。另一方面,单位新招聘人员是因为老员工退休或者年轻员工考调到别的单位,确实缺人了,需要补充干活的人,35岁的年轻人更有精力,追求上进心要强烈,且大部分未结婚,没有家庭负担,工作更加投入,而35岁以后,人的精力不充沛,且人过了35岁,得过且过的思想比较多,上进心没有年轻人强,所以用人单位自然会考虑年轻人了,一句话就是年轻人好用。

第二个问题:如果确实过了35周岁,不满足报考条件。那也没必要在纠结,充分发挥自己拿手的技术、技能,现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很好,只要有一个技能在手,加上勤劳努力,月薪过万的工作也很多。同时也可以通过考证的方式,给自己镀金,比如一些注册师、会计师等都有比较好的发展。

现在是好时代,只要努力都能赚到钱,没必要太看重某种行业,说实话,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也就是一份工作,现在没干公职人员过的好的大把人在。放宽心态,健康快乐过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招聘年龄问题是在HR圈一个潜规则。本人做过2年的HR工作,可以在这个角度分析一下。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岗位大致分为基层、中层、管理层。

一般来说基层的岗位我们更喜欢招聘一批小白,因为更容易培养成我们想培养的人。

中层一般25-30岁的是重点考虑的,35岁以上的一般不会考虑,30岁以上的我们也会重点考虑一下,除非他带有公司行业所需要的资源或者可预估的价值。

其实30岁以上的人就算他们愿意拿一个基础岗位的工资,我们也会对他的背景进行详细的了解。因为这类人他的不稳定因素太大。并且从他们的简历履历就可以看出他的个人的能力和对职业生涯的选择。

综合来讲对于35岁以上的人来说,年龄只是会敏感,但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除非一些新兴行业新兴岗位。

年龄不是问题,能力才是决定一切的因素!

所以年龄问题不用多去考虑,你应该更多的是去提升自己。有几个建议是我们招聘的时候会针对30岁以上的人在意的。

1.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不安于现状不断汲取新知识的能力。

2.本行业圈子内的口碑,35岁以上的人怎么说也在一个行业至少做了七八年以上了,每个行业的圈子其实不大,很容易通过脉脉等工具了解到一个人的从业经历。因此一定要有一个好的个人职场形象和口碑。

3.多积累一些行业内所需要的资源,会让你获得职位和高薪更有利!

35+怎么办?不用忧虑,35+有35+的优势,别总把自己放到跟20+的人比较。正确认识,端正态度,找到方向,年龄并不是那么可怕。

我一朋友37岁从华为出来,一度找不到方向,他发现在里面学的那一套方法在社会企业中用不上,而他又不了解社会上对产业领域的思考方式。后来他通过华友会,认识了一个做产业领域的圈子,打开了思路,也学到了最新的产业发展策略,就用这套策略打通了向上的通路,年薪几十万。

他的职业困境,很多人也会遇上。迷茫未来的出路,把目光聚焦在自己的弱项上,没有好好分析自身优势和弱势,去寻求切入点。

1、能力上,除了专业能力,你的软技能有没拿的出手的;

2、成绩上,从业十多年,自己取得了哪些职场成就,比如做出的项目、构建的圈子、手上的资源等;

3、心态上,是否准备好。

我们从这三个方面来讲解,职场35+的人应该怎么突破瓶颈

职场金字塔:基层员工只要会做事就可以了;主管要有独当一面和带小团队的能力;经理级别就要充分理解企业战略意图,制定战术,并管理内部团队,协调外部资源;总监就要协助老板站在企业高度思考企业发展方向,实现路径,组织架构等。

我们可以看到,越往上走,对能力的要求就越不停留在硬技能上面,而是领导力、组织力、沟通力、创造力、协同力等软技能方面。很多混的不好的人都有个错误的认知,认为我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其实远远不够。这也就是悟空问答里有人会问:我踏实工作,为什么得不到晋升,反而不如夸夸其谈的人。你认为的夸夸其谈,也许就是他非常知道怎么表现自己,而你呢,只是如同老黄牛一样的工作,就算做出成绩来,老板也看不到。老板时间那么忙,除非你做出特别成绩或者特别优秀,否则怎么可能在几十几百人中来发现你呢。记住,千万不要等待别人发现你,而是你主动表现自己。

有能力而不得提拔的人要检讨一下,自己是否只有专业能力,而没有表达自己、展现自己擅长的软技能;也要看看除了硬技能,是否擅长凝聚同事、对外沟通、组织能力、思维能力等自己优势的地方。不要让金子被埋没——发现自己,展示自己。

这些都是你的财富,对于35+的人来说,积累的经验和成绩是混圈子基础,而资源人脉是你混圈子中发现机会的地方。

很多人一说到资源人脉,就很头痛,不想应酬,不想吹吹捧捧。我想说,这不是我要说的那种,而且我也觉得很LOW。你的同事圈,同学圈,行业圈,这都是你宝贵的资源。看了文章开头的例子,我朋友就是通过同事圈子,发现了他所从事行业的大咖,从而打开了职场之路。圈子是价值交换和价值创造、价值分享的地方。如果你职场十多年都还没形成自己的圈子,不要急,现在开始也可以。比如说你是宝妈,可以混育儿的圈子,这个圈子里的妈妈都是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人,这里面就有大量可挖掘的机会,你利用上面我说的去表现自己,展示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认识你,机会有时候会自己上面。

职场35+还在迷茫和混的不好的人,心理上都有种泄气,无奈,甚至自我唾弃。其实没必要,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的优势。比如35+的人群,工作十年,不论你成绩大小,你都对职场有深入的认知,知道职场是怎么回事,虽然没有20+的人精力旺盛。但你足够沉稳,不冒进,甚至你的年龄就是你的优势,有些工作是不会给年轻人的,比如我们做产业领域,有的是需要跟政府打交道的,这时候绝对不会去选择20+的年轻人,而是35+以上的人群。记住,不要去跟20+的人比较,他们有他们的优势,你有你的优势。

35+,大浪淘沙,想走好未来的路,就要把重点放在打造圈子人脉上,通过参加聚会、演讲、行业会议充分的展示自己,让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软技能都让更多的人知道。不要还用老旧的观念,等待别人来发现你,别人那么忙,那有那么多时间。

35-40岁阶段,应该要有自己的想法。在国外年龄的重要性是等于零的,你根本看不出同事的年龄有多大。但是在国内,求职时通常要被限制年龄,这跟思想有关系。

我很赞同国内一种说法,人到30岁之后要一直做减法,留下来的都是些精华。换个说法,是你应该要有自己的方法论。如果没有,是时候到国外游历一番,给自己一些新的启迪,也为自己增值。

1、找准方向,提炼出自己的一套方法论,且要验证成功。

很多人一直在强调学历、证书,到了30岁以后,这些反而不重要了,关键看你有没有成功案例。切忌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抓。

2、有高层次的人脉关系,能在商言商,也能把酒言欢。

30岁之后,人脉关系越来越重要,很多事情不是靠努力就能成功,关键时候还是需要有人拉一把。

3、丰富商业经验,准备好Plan C,随时华丽转身。

到了35岁,更要懂商业化运作,对商业模式要了如指掌,还要能拿出创新型的方案。

35-40岁阶段,应该要有自己的事业,不一定非要离职去做自己的企业。在岗期间也可以多关注自己的未来规划,主次分清楚即可。

1、要有自己的事业,且与本职工作相关。

若与本职工作不相关,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吃力还不讨好。若你想一边工作,一边发展自己的人脉,做自己的事业,那么要专注。

2、看一些商业模式,选择相对有前景的企业做做投资。

30岁之后就要懂点投资理财的学问,学会让别人来帮你赚钱,千万不要有打工心态。

3、求职时带上一盘生意去谈,而不是单纯地面试一个岗位。

还是有很多企业会招聘35岁以上的员工,基本上是高层岗位,或是合伙人。带上一盘生意去谈。

35岁是否真的是人生的分水岭?个人认为跟职业类型,工作性质有关。

销售类 1、从个人角度 如果你35岁过了才来找销售的工作,你是真的打算从头开始还是想着能一夜暴富?从我身边的朋友来看,到了一定年纪还想着做销售的,大多是认为销售的工资比较高,可以更好的解决经济压力。如果你也这么认为,那么有一点你要想得很明白,销售主要是靠提成的,你刚刚开始,没有任何的累积,你能拿的只有底薪,可能比你以前的工作都不如,这个代价你能承受得了吗?毕竟大多数人到了这个年纪已经是上有老下有小了,稳定的收入是最最关键的。

2、从公司角度 不管在任何时候,公司希望自己的员工都是朝气蓬勃,精力充沛的,过了35岁的你有这自信心跟刚出社会的年轻人比吗?另外一点,公司肯定也希望自己的员工社会经验少,好管理,而绝不是那种已经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老油条。

所以,这种时候,很多公司就会把35见作为招聘的分界点。

技术类 这类型的工作肯定是越老越吃香的。

10000小时理论相信大家都懂,一项技术要达到爐火純青不经过一番历练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这时候也有很多公司会把35岁当代分水岭,这次相反,要的是35岁以上的。

管理层 大多数管理层都是有年龄限制的,到了一定年龄之后,经过一番历练,人会变得更加稳重,考虑问题会更加全面。而年轻人往往血气方刚,容易冲动。成熟,稳重,这也许就是岁月给的礼物吧。纵观历代领导,没有几个是很年轻的。

当然还有很多是因为身体原因,比如说精准度要求比较高的活,人到了一定年纪,视力就会下降,就胜任不也,还有就是一些高强度的工作,体力不支,当然也就不会要你。

原因有千千万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你足够优秀,凡事都有特例。毕竟很多招聘会加一句,如……条件可放宽。

为什么都要求年龄不超35岁?这是普遍的社会现象,究其原因,我分析和回答如下

1.工作单位的思考点

工作单位招人的目的就是用人干更多的事,创造更多的价值!现在社会竞争非常激烈,产品生命周期很短!那对人员的要求就会非常的高,具体如下

1)员工的知识结构要新,不能太旧

2)员工的学习能力要强,要能满足快速的变化并不断创新

3)员工的精力要够旺盛,否则无法承受较大的压力和挑战

4)员工的可塑性要够高,心理素质要够好

5)员工要具有一定的野心,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6)员工的家庭负担要越小越好,服从度越高越好

以上六点是用人单位的想法

2.年龄在35岁或略大一点人员的思考点和特征

到了这个年龄段,无论男女基本都应该有家庭了!父母年龄应该在60岁往上,小孩年龄应该在10岁左右(稍大些或稍小些)!这时候的人们考虑更多的是家庭稳定,那么他们的特征大致如下

1)知识结构老化,至少老了一代

2)学历能力欠佳,因为知识结构老化了,并且记忆力大不如前

3)精力不够旺盛,这是客观事实,承压能力不比当年

4)可塑性下降,到了这时基本都有10年左右的工作经历,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思维逻辑!同时,希望受到尊重。一般人碰到新鲜事物时有一定的本能排斥效应

5)不再像年轻人那样野心勃勃,勇于挑战!更容易有“一亩三分地”的心理

6)上有老,下有小!家庭事务繁多,比如请假会比年轻人多,上夜班的意愿低于年轻人,长期出差的意愿低于年轻人,对薪水的期望高于年轻人等等,这些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配合度

以上六点是这一群体的基本特征(特例除外)

通过以上工作单位对人员的需求和这一群体的基本特征对比,我们就不难找到“

为什么现在一些单位招聘时都要求年龄不超过35岁”的原因

当然,并不是超过35岁在职场就没有了出路!客观分析如下

1.发挥自我优势 这个年龄段的人们,一般都有一定的人脉,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积累,有一定的资金实力。我们应该避开和年轻人在人才市场上投简历/面试这样的竞争,可以通过朋友介绍;我们应该避开和年轻人竞争普通岗位,可以竞选更高的技术岗和管理岗位,因为我们有技术有经验,这些是年轻人没有的;我们甚至可以放弃打工的道路,进行自我创业

2.深耕和总结自我 我们可以在某一领域做到大咖级别,现在公司返聘退休人员的例子比比皆是,只要你足够有实力,不怕没人用你

综上所述,35岁以上的职场老人,要避开与年轻人竞争普通岗位,要去竞选更高的岗位或创业!基本上经理级岗位年龄上限是40岁,总监/副总上限是45~50岁,越高级别年龄上限越高,有些顾问干脆没有上限,只要你有能力和精力就可以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如有不同观点,随时交流

职场是一个博弈场。在这里,只讲实力,不相信眼泪。

35岁以上的人群中,有两类极端的案例:

一类是已经做到一定级别,在公司具有一定地位,手里有大量资源、人脉,年薪不少于几十万的人;

另一类是工作多年,依然挣扎在底层,无论是职位和薪资,都没有起色,轻易就能被年轻人替代。

对企业而言,如果两个应聘者能力相当,刚毕业的大学生总好过职场老油条。

前者不仅成本较低,而且精力旺盛,听话办事,领导安排的工作全盘照收,只要一点鸡汤就能热血沸腾,而后者不仅要求的薪资高,冲劲和干劲大不如前。

01. 认清自己

生活中看清别人容易,看清自己难。

正确的认识自己就是找到自己的优势,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潜力,确认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些都需要在找工作前完全弄明白,不然很容易进一行厌一行,或者浑浑噩噩、频繁跳槽。

职场当中,高估自己就会容易迷失,就会被现实一一戳破。这个社会很浮躁,与其高谈阔论,不如脚踏实地。

一个人只有认清了自己,才会有清晰的定位。职场中切忌高估自己的能力,眼高手低。

02. 提升自己

在工作中,能力就是一切,不要再沉湎于幻想,不如用来提升自己。

掌握相应的技能,特别是你向往工作的核心技能,必须要掌握,而且要牢牢的掌握,毕竟你要靠它来体现你的价值。

另外,培养一门拿得出手的兴趣爱好,可能在你应聘时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学习,现在这个社会,知识更迭如此频繁,停下学习的脚步只会让你迅速落后他人。

03.锻炼自己

不为体型,只为健康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成年人的身体总是在走下坡路,锻炼是为了身体在报废的路上走得慢一点。

年轻的时候,可以拼命工作,但也别忘了要努力锻炼身体,不是为了保持好有型的身材,而是为了健康,为了有体力过好人生的下半场。

我是@莫言莫道,专注职场,关注我,一起探讨职场!

华为值得出10倍薪水把“卢十瓦”挖过来吗?如果不是因为到小米任职,卢伟冰可以说在广大手机用户心中几乎没啥印象,尽管他是学霸是手机业界的老手。正是因为加入到小米,其风格形象快速映入用户眼中,忠实地执行着小米的职责紧抓华为荣耀不放松,这一点看也可以说相当成功。

卢伟冰的履历不简单,学霸级清华大学毕业生、从底层销售一直干到康佳通信销售公司总经理、再到天语手机海外负责人、出任金立手机合伙人任职总裁、跳出金立组建并控股诚壹科技、后被小米雷军说动加入到小米出任中国区总裁。卢伟冰可以说是手机业界里的“老油子”,啥场面啥世面都见过,但也一直以儒雅的风格示人。

然而一加入小米集团,却一改以往略显低调和儒雅的风格形象,画风大变。首先把微博作为战场,一路抓住小米的老对手荣耀,充分发挥其学子的刻苦精神,对荣耀祭起了比、怼、贬、打、讽等各种手段,把荣耀是干得没脾气只有自嘲自己是理工男的形象,怼不赢卢伟冰。可荣耀其实也可能故意不说,其实卢伟冰也是清华的理工男。

荣耀目前的隐忍,一是荣耀已经完成了当时怼小米而起来的历史任务,另一个也显示了华为和小米营销上的不同。华为虽然也有抓住对手产品比较的时候,但大多数情况还是属于适可而止,至少面上是这样的,当然在真正的行动上华为的营销功夫估计小米不一定比得上。显然像小米卢伟冰这样在台面上像口香糖这样紧紧粘住对手的风格,并不适合与华为。

所以华为把卢伟冰挖过去不但属于假命题,最重要是双方风格上的“水土不服”。况且华为和荣耀已经过了要粘住对手狠干的时期,其已经是国产市场的老大、更是全球第二大出货商,其营销手法已经变得不一样了。如果卢伟冰加入华为,难道以这种手法与三星打?与苹果打?这两对手在我们国内需要这种打法吗?那到国外,这样打法估计华为会更被国外用户所嫌弃。

另外华为的管理人员绝大部分都是从内部培养,空降部队可以说是极少,没有在华为这个染缸里浸淫,估计也不会被认可更容易被玩儿坏。

更多分享,请关注《东风高扬》。

帆辰科技专注于科技资讯,带你遨游科技世界!

华为值得出10倍薪水把“卢十瓦”挖过来吗?个人认为这个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事情,对于华为来说,是以技术为主的企业,这从本质上决定,就不会使用类似于营销的人才,而至于说使用10的薪水来挖,则更是没有必要。

卢伟冰原来是自金立任职的,而且在这个领域也是工作挺多年的,可以说工作方面的经历也是有不少的,但是在金立倒闭的时候,雷军以集团副总裁的高位将其纳到麾下,而去年小米的战略是需要将小米数字系列走向高端旗舰手机地位,而将红米独立出来成为全新的Redmi来运营。

而得益于卢伟冰的全新营销方式,可以说让Redmi的销量在短短的一段时间内,上升很多的程度,这不仅有红米手机的硬件配置强劲,还有就是其卢伟冰的营销也是起到很大的作用。

那么话说回来,华为究竟需不需要将卢伟冰挖过来,其实对于公司的区别来说,是没有任何必要的,对于华为来说,其大多数的高管都是华为自己慢慢进行培养的,比如说余承东还有赵明等,都是之前很早就加入华为的老员工,从底层一步一步的走到现在的级别。

而且还有就是华为这家企业更加注重技术的研发,如果说在科技研发这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外部的专家空降过来的,但是最为核心的管岗都是华为自己培养出来的。

最后,我们看看卢伟冰这段时间以来,各种怼友商,导致很多原本都是小米的粉丝对其都是路转粉了,所以有着时间还不如真正的看看手机有哪些缺点,用户体验如何,将自己所有的心思放到用户和产品身上,那么大家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咱们一起探讨!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华为值得出10倍薪水把卢伟冰挖过来吗?

答案是否定的,华为不可能花10倍薪水去挖卢伟冰过去。

为什么呢?

有如下两方面原因:

1.尽管卢伟冰不仅是精通技术的理工男,也擅长品牌构建与产品营销。但是对于华为公司来说,高管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华为目前并不缺乏相关领域高管,也不需要高管抛头露面做营销。

2.目前华为公司在营销策略与公关处理上在属于国内手机机厂商中绝对的第一,华为每年的营销费用是非常大的,不仅有公司的法务团队和公关团队,并且还外包了多家公关公司。因此,在公司营销上很少有高管抛头露面,而是怂恿公关公司团队高调混迹于各大网络。

小米之所以高管抛头露面做宣传,很大原因与小米产品利润薄有关。小米产品价格厚道,产品让利给消费者,因此没有足够预算做广告与营销。总之,于情于理上华为都不可能花10倍薪水去挖一个高管,两到三倍薪水挖人属于正常,但是10倍薪水去挖人才业界未听说!

芯科讯为您解答

到了他们那个级别钱不钱的有那么重要吗?可能我不了解,因为我并不是有钱人。但是我认为华为即使花了10倍的工资,也不能够把卢伟冰给挖过来,卢伟冰自己也说过了,他和雷军一直是好朋友。 雷军请他来小米的时候,期间找过了他很多次。

网络上很多观点认为,小米雷军把卢伟冰给挖过来是一个错误的选择,有损自己品牌的形象。 但我认为雷军这几年把卢伟冰给挖过来,是做的最正确的选择之一。

Note8系列是卢伟冰真正意义上接手的第1款手机,在他的运营之下,三个月之内全球销量就破了千万。还有K20系列的爆火,redmi成功独立,与这些销量是不可分割的。小米董事会也是认可卢伟冰的,所以入职不到一年就从redmi 品牌负责人升职到集团副总裁

还有针对现在网络上的一些舆论。我敢保证卢伟冰的加入,对于小米集团来说,减少了一大部分营销的开支。再也不需要创造热点,因为卢伟冰就是一个热点。卢伟冰的一些激进言论,也使小米品牌时刻保持热度。即使把矛头全部指在卢伟冰身上,也遭到了许多谩骂,还是一往直前。 这样能扛能打的大将,并不是用钱就可以挖来的。

该问,要求回答认为华为该不该"挖″来卢伟冰。

我觉得,华为目前的确是没有卢伟冰这种类型的公司级领导,独缺,但又觉得华为没有必要配备1名,华为不值得把卢伟冰挖过来,更不值得出10倍的薪水。

卢伟冰以红米进而以小米的负责人身份直接出面搞营销,亲为,可谓相当的勤奋、敬业,特别是能拉下来脸,甚至不怕"掉价″,更不怕被围攻,尤其是把华为盯得很紧,专门揭短,并"讽刺挖苦带打击″,技术上算是说得过去,语言上简短又看是直抵重点,也就在网上引发了舆论热潮,转和评的帖子几乎持续霸屏,小米以及红米于是看起来大热!在手机销量进一步落后的情况下热了,小米10还没有发布就热了,连高通的芯片也跟着热了,不少紧紧跟踪的自媒体进一步提升了热度。

卢伟冰,堪称当今手机业领导人中营销第一人!

华为相形之下,显得冷、寂,鲜有发声回应的人。老熊倒是没有憋住,但不过是避开卢伟冰而向雷军发出问之声,却遇了冷——雷军没有回复,赵明则是置若罔闻、置之度外,仅表示听到了,却还要忙自己的,特别是技术。

余承东一声不吭!

华为的理工男、营销人、领导者显得相形见绌,却又是在整体上冷静以对以及不屑一顾。

我认为,华为这么做就对了!明智、理性、专注,才符合华为现在的地位、声望、重心,还有热度,才是已经足够强大的大哥在小弟面前应有的样子,不该一般见识,更不该反怼小弟。

小米,不过是在蹭大哥的热度——蕴藏在冷静之下的滚滚热流。

关键是,今天的华为本就不应当像小米那样搞怼式营销了!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提升运营水平,销售就会是不犯愁的,尤其是应当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精气神,把技术上的杀手锏赶快打磨好,在海外市场上成功地杀它个回马枪,此乃重中之重,更是长远大计,何况,目标对手本来就不是小米,而是苹果和三星。

即便是在国内,如果搞窝里斗性质的营销,华为的形象也必定受损,不会是个例外。

因此种种,我才说不值得把卢伟冰挖过来,虽然是缺、却又是不可用的,这种营销人只会起到让华为积垢、降格的作用。

也许,小米只是目前才需要这种营销领导者。

况且,我没有发现华为现在有卢伟冰这种营销领导者在明面上活跃着,也就觉得任正非老爷子是认为华为不应当搞"卢氏网上营销”的,认定不值得拿出高薪来从内部提拔使用1名卢伟冰式的领导者,更不会从外部引进1名。

对于这问题,华为是不可能这么做的。

目前华为的团队不缺人才比如荣耀的赵明

赵明,1973年出生于上海,研究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现任荣耀总裁。于1998年3月加入华为公司,历任华为CDMA/WiMAX/TD产品线总裁、全球无线解决销售部部长、意大利代表处代表、西欧地区部副总裁等职务。[1]2015年3月任荣耀总裁一职,全面负责业务。

目前他把荣耀发展现在这样是很了不起的在华为也是重要的人物。华为的人才多跟华为公司员工股制度有很大关系,说到华为员工持股,这个是非常让人羡慕的事情,目前华为有差不多一半的员工持股,2018年员工持股分红就达到240亿左右,人均分红超过24万元。据说华为老员工持股10年以上的收益率至少达到15倍以上,这个可以说完全碾压A股、房产投资和其他理财渠道。

在这个人才辈出的华为公司,卢伟冰自然不可能进华为,从金立出走,小米是最好的选择,

卢伟冰,曾任金立集团总裁,诚壹科技创始人兼CEO。

现任小米中国区总裁兼任红米Redmi品牌总经理。

给我印象较深的就是小米卢伟冰怒怼华为荣耀9X使用了10W充电功率的事情(当然,小米卢伟冰并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个可以怒怼华为的地方,甚至是智慧屏)。指出红米同样的产品将支持18W的充电速度,对于华为荣耀9X使用麒麟810处理器,AI性能跑分全球第一的事情完全选择性忽略。

不可否认,小米手机确实存在着自身的优势,特别是性价比方面。如果单从性价比角度进行对比,华为手机将会完全处于下风。但是,用户选购手机并非仅仅从性价比一个角度考虑,频频通过此事碰瓷让人反感。

还有最近小米10发布后的一些事,不说谁对谁错,还是要用产品出来说话,很多人认为小米组装机,没有技术其实小米也有自己的很多技术,小米的miui确实很好用有很多功能也不错,百花齐放对我们消费者才是最好的,

挖来干嘛?嫌自己品牌形象太好想掉掉价?以前我是不嫌弃小米的,小米平衡车我买了,差点还买了当时的米8(看我一个同事用着还不错,结果没抢到就买了荣耀v9),但自从卢十瓦整天怼天怼地怼空气之后,小米就让我感觉恶心了,以后小米手机再便宜、功能再强大也不会买,当然除了一种情况:全世界就剩小米手机了,毕竟手机还是要用的。

华为不会也没有必要把卢伟冰挖到自己公司来,卢伟冰负责红米后,销量提升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小米也不会轻易放走卢伟冰的,估计雷军和卢伟冰私下还有股权承诺。

相比较而言,即使十倍薪水,卢伟冰可能在小米挣的会更多。毕竟华为目前来看是不会上市的,而小米的市值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如果卢伟冰拥有小米的股份,这部分是很难估量和计算的。

而卢伟冰如果去了华为,即使获得了股东,也只能用于分红,相较于股市上几十倍的溢价,当然是卖股份获得利益更多。

其次是雷军在互联网行业的影响力很大,以后卢伟冰如果想自己出去创业,雷军不仅可以提供人脉资源的帮助,甚至直接可以通过自己的顺为基金提供资金帮助。

很多人不愿意去理性的分析,看见卢伟冰每天怼华为就认为小米喜欢打口水仗。这背后的利益关系,我们普通人根本就不了解。

小米跟华为的互怼,提升的是两个品牌的热度和流量,两者都是收益方。而且卢伟冰都是踩着线去制造话题,余承东甚至偶然去微博下面留言开玩笑。吃瓜群众们,真的以为两个品牌剑拔弩张,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吗?

其实我们从去年手机行业的数据都可以看出来,小米虽然仍然排在oppo的后面,但是销量确实大涨,反而ov的销售增长下跌的很厉害。华为在国内同样是增长很快,我们从结果看过程就明白了。

看见过很多评论,说卢伟冰这样放飞自我,让自己很讨厌,以后没人会买小米的产品。但是事实却是卢伟冰来后,红米的销量大涨,这是为什么?

一般华为和小米各自的粉丝都会带着情绪看待问题,其实小米的粉丝会更加关注卢伟冰说的话,华为的粉丝会更关注余承东说的话,这样的过程只会更加强化各自铁粉的支持度。

但是中间还有很大一部分用户是吃瓜群众,比如我就对此不感冒,但是每天在网上看着小米和华为的消息,强化了我对这两个手机的认知。

从来不看新品发布的我,这几天还特意关注了小米10的发布会,还确实被其中的一些点给吸引了,这就是两个品牌制造热点带来的宣传效果。

这个玩意除了会吹牛逼,但是东家实现不了,都是低层次的牛逼。另外,他个人素养也十分有限,格局也有限,这样的人就是老油条,就是1000块的工资都多余,他适应不了华为的文化,他吹的牛逼只是为了怼别人,而且也是低层次的,段位不够,这些决定了他对华为的帮助是负面的。

感谢邀请!华为如果要挖卢老板,那不是再打自己的脸吗?所以华为绝对绝对不会把卢老板挖到华为来的,而卢老板也绝对绝对不会去华为的。

有朋友说,以前卢伟冰不是在金立时也怼小米,然后现在就在小米吗?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卢老板也有一天选择去华为?这两者情况当然是不能同日而语,卢老板在金立时,怼小米并不是很激情,顶多也就是蹭蹭热点,小米根本不会正眼看一下金立。但是卢老板现在在小米,可是表现的是华为的生死仇人一般。

所以,卢老板在金立时和小米是不痛不痒,现在在小米和华为是不死不休,那么即使华为想挖卢老板,卢老板好意思去吗?如果好意思,这个脸皮也未免太厚了一点。华为如何解释,卢伟冰如何自圆其说,真有那一天,肯定是非常尴尬的。

更何况,卢老板没有华为需要的东西,华为还是比较重研发的,华为一切都是基于研发实力,最近荣耀的赵明就说了,蹭热点在华为并不是主流。

而华为的高管,一向是从本公司体系内部选择的,很少有空降。这个主要的原因是空降的高管很难适应华为的文化,而且在华为资历太浅的话,可能对华为的研发掌控力也不行。因此,一般华为的高管都是从研发出身,再到市场身经百战,每一个都战功赫赫,所以既懂研发又懂市场。

一般来说,直接到华为担任高管的,可能只有海外有这种可能。海外有时候需要本地化,因此CTO等高管是有可能吸收当地的人才的,除了海外,中国地区几乎从没有见过这种情况,研发侧更是没有这种情况。

所以华为很少有空降直接当产品线的高管的,华为可能会空降技术专家,吸收业界的技术人才,但是如果说空降高管,这个基本不可能,更何况是像卢伟冰这样的人才呢?

而且华为如果出10倍的薪水来挖卢老板,这必然在华为公司内部会引发强烈的震荡,这对华为自身的稳定也是不利的,毕竟卢伟冰在华为也已经名字很大了,不是因为卢伟冰的技术能力,也不是因为卢伟冰的营销能力,而是在于人品啥的。

最后一点,华为挖人的薪水也不会有十倍之多,华为的薪酬体系是工资+奖金+股票,如果卢伟冰的待遇是之前的十倍,那么这个股票和奖金给的可能要超越余承东了,所以我觉得这个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打工是积累经验、资金等的一个过程,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必经的。既然必经那就需要忍耐、调整、经营,甚至享受它,打工者的生活基本上都是这个样子的。我们不能只看到别人成功的一面,却看不到成功者成功前所经历的心酸与磨难;不能只看到自己像一台机器一样运转不停没有希望,却看不到生活中还有和我们一样为无处打工在焦头烂额的人。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要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生活,我们的人生才会更有意义和价值。

生活是个变量,是可以改变的,总有一个切合自己实际的目标,这个目标得靠努力去达到。现在是个凭实力公平竞争的社会,你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为自己打工,比如做生意、创建自媒体、去农村创业等等。如果你经常换个角度思考人生,再想想自己有个安定的家,有个健康的身体,还有可爱的妻子儿女······也许突然眼前一亮,觉得快乐就在身边,幸福其实也很简单。

在社会生活中,能活得出彩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对于打工者,未来的路还很长,在闲暇之余学习、掌握点新技能,无论在任何时候,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不要轻言“绝望”,打工也能出彩,改变更能精彩。

以上仅是我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留言讨论。

你的问题成功的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我现在也是一名打工者,我从初中毕业就被我姐夫带上在外打工,那时工程很少,一般还找不上活,我们建的是火力发电厂,记得我刚去报的是架子工,第一天上班就爬上了30多米的外架,直接把我吓哭了,想放弃不干了但我姐夫说找活不易就坚持了下来,这一坚持就是五年跑了几个地方,其间我也结婚了,后来火力发电厂国家不怎么支持建了我也回家了。因生活所逼我和老婆在我们县城租了个铺面洗车,那时洗一辆车才五块钱,除过房租,花销一年也没剩下钱,这样又坚持了几年又干不下去关门了,后来又转了个彩票站卖彩票,因为有快三我一年光打彩票就赔一两万,开了六年也没存哈钱就给人转了。现在又干起了老本行打工,一年能挣个四,五万除过一家花销也所剩无几。现在社会发展太快,有很多赚钱的机会,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知识没有抓住机遇。看人家做自媒体,摆摊做小吃都挺赚钱的,就是不知道自己干什么好,我现在也很迷茫,但我相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只要咱们不放弃,努力拼,未来还是美好的。

天底下没有卑微的工作,也没有毫无意义的工作。

我是07年毕业的,刚毕业时就是菜鸟一枚。

通过招聘进入一家民企,分在采购部。

说是采购部,其实就是打杂的。钢筋到货了,我去堆放场数钢筋。水泥到货了,我去水泥堆数水泥。出售垃圾时我去垃圾堆盯着收购商,不要偷了有用的东西。半夜到了设备,我还要爬起来联系卸货收货。

干了这么一堆的杂事,累的要死要活,估计别的高材生早就撂挑子了。

我却一直干了半年,慢慢的我开始接手一些小东西的采购,从螺丝螺帽到经纬仪等等。

由于公司发展,需要采购进口设备,也需要进口这块的银行信用证,海关跟单报关等等国际贸易事项。

我这顺利成章的又做起了进口贸易。很快升任国际贸易主管。

这样一路走来我做的事情最多,最杂。但是我成长的也最快,没几年我成了本行业专家级的人物。

常言说360行,行行出状元。

任何工作,以主动积极心态去做,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人生很长也很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走好每一步都,做好每一个积累,必有一天你会展翅高飞!

上图是黄渤的别墅和私人沙滩。

黄渤的成功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其实普通人生活大多数都是这样的,吃饭睡觉工作。你只看到别人成功的表面,却没有看到别人成功前所经历过的心酸与苦难。“生命就像一袭华丽的袍子,上面长满了虱子”,原来大家都一样,假如你看别人很华丽,是因为你走得不够近。没有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生活报以我伤痛,我报以生活以歌。要这样的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人生才是正确的人生观。

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可以自己去改变和争取。现在是个公平竞争的社会,你也可以凭自己的努力去做生意不选择打工。人生任何的决定都是自己去选择的。但是当你的能力不足以撑起你野心的时候,你还是攒足实力先吧!怨天尤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但是你为什么不想想还有很多人都和你一样,也许还有更多人还不如你呢?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苦,只是你不了解而已。如果你会换个角度去思考人生,也许觉得快乐其实也很简单,学会知足常乐。

比如这次疫情大家都闷在家里几个月不能出门,对你而言此时此刻什么是快乐呢?也许很多人会告诉我,如果现在能自由的出门便是一种快乐。也许还有人会说没有苦痛便是一种快乐。甚至有人会告诉我,此刻此刻活着便是一种快乐。还没有此刻的苦痛在先,你又怎么能体会快乐在后呢?

而如果在两个月前,我问你同样的问题,什么算是快乐?你的答案也许会掺杂了更多的欲望吧!在这里我想跟你分享一首诗,蜗牛角上争何事,

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贫随富且欢乐,

不开口笑是痴人。

希望你畅开心扉,记住身体健康平安才是最大的福气,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积极的人哪里都能发现阳光。记住这份简单的快乐。

朋友,你还好吗?

看到你的提问,我想对你倾诉一下我的心声,希望能帮到你。

你所说的人生如机器一样一辈子,而感到绝望,或许是最近一段时间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做什么事都感觉到不顺心,这只是我们平凡生活中应该面对的事,这个时候不要绝望,因为人生当中每一个人都会有低谷,只要过去就好。

我记得有句话这么说:人可以跌倒,但不可以被打败。当你用尽了全力,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的时候,应该思考一下这个过程。有时候我们考虑最多的是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也许这个过程中让我们感动的东西会更多一些。

现实生活中,总是会遇到很多难题,它既然出现了,就说明我们一定能解决它。

生活中的激情有很多就在我们身边,要学习着善于发现它,找到它。也许你认为自己没有良好的物质条件,可是当你看到那些挣扎在温饱水平线上的人们,你应该感到幸运,物质条件起码通过努力能创造更多。

也许因为恋情不如意,你会无奈;也许因为工作上的问题而有许多烦恼,但如果你花了很多心思去解决了这些烦恼,收获的不仅仅是成功,还有经验和幸福。

也许是因为生活平凡久了,磨平了原本那些尖锐的棱角,使你对人生感到绝望。适当的放松自己,给自己放放假,去一些山区走走,看看那里人们的生活,也许就会明白,人生还是有很多美好的事情。

世上没有太多的也许,不管生活怎么对你,你也要对生活充满信心。生活从来不会亏待任何人,尽管有时你会不如意,那也是生活因为贪玩而忘记了照顾你仅此而已。

亲爱的朋友,不要沮丧,可能我没有看到你的处境,但是我很想对你说一句话,你不是一个人![耶]希望你能重新燃起对生活的激情。

记得毕业那年学校要求在xx康实习2个月,当时做的是给游戏机加装防震垫,站在那里好几个小时一个姿势重复同样的工作,就像一个机器人一样,那种工作真的是又枯燥又无味,那2个月都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如果长时间的做那种工作,人的内心真的是会抑郁的。

打工是一个很广泛的词,可以说我们所有人都在打工,只是针对的对象不同。对于打工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心态,对待工作的态度,打工的羡慕当老板的,不用干活还能挣很多钱,话说回来当老板的可能还羡慕打工的呢,不需要思考的太多,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公司挣钱赔钱到月都能发工资。所以说不管你现在身处怎样一个位置,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如果每天都是一种消极的心态去面对,那么我相信你工作也不会做好。

如果真的是对于现职的工作失去了兴趣,可以尝试去改变换一种工作,任何一个公司的职员都是流水的兵,不是一成不变的,尽量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让自己提高能力的工作,再或者可以选择自己创业,很多人都会说没有项目,不知道做什么,你可以利用你工作之余的时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项目,例如摆摊,小吃之类的,这些没什么太大的技术含量,但是很能锻炼一个人,凡事从小做起,脚踏实地,相信自己。

安慰的话不说,给你讲一个小故事,希望你能慢慢的看完,或许对你有帮助

有一个人他很好事爱打听,有一天他看到三个砌砖的人,于是走过去便问,你在干什么,这个人回答,我在砌砖,他又问另一个,你在干什么,这个人回答,我在建楼,他又问第三个人,你在干什么,第三个人回答他,我在建一座城市。

多年以后砌砖的人还在砌砖,建楼的人成为了一个工程师,建一座城市的人成为了一个地产大亨。

你可能会问,说这样的一个小故事干嘛,也许更像一碗鸡汤,但我要告诉你的是,人生的态度决定了你的高度,世间打工的人比比皆是,如果都想自己的人生犹如机器一般,那有什么意思呢,做机器就失去了主动权,没有思想的人是可怕的,人生注定暗淡无光

不过既然你已经想到这一点,那何不做改变呢,首先第一步调整自己的心态,打工是自己的谋生方式,为什么要把它变绝望,工作一天绝望是过,充满希望也是过,打工仔也可以有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平平凡凡才是真!打工仔凭自己的汗水和能力吃饭,这只是平凡,但平凡一定不是绝望!

一、把平凡的岗位日复一日做到精致,享受当下的一切美好,亦可不平凡。

二、在工作中收获友情、互助,享受在一起的爱和力量,亦可让平凡的岗位不平凡。

三、边工作边学习,读书学习是改革命运的最好方式,当你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量变就可引起质变,你的工作一定也会愈来愈向你向往的方向前进。

当绝望遇上努力、学习、友爱、勤奋时,幸福就会来敲你的门!

感谢邀请。

现实是,大部分人都做着一日复一日的机械性工作。

如果因为做着这样一眼望到底的工作导致对生活导致绝望,那么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决。

发现生活的色彩

处于很多现实压力,和自身条件的不允许,可能我们必须维持这份工作。那么有一点,你需要清楚:给予生活希望的,不是工作,是生活本身,哪怕是一成不变的工作,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崭新的,我们会碰上新鲜事,可能结识陌生人,学会做了一道新菜,尝到了什么美食,有什么新的电影值得一看。

多去发现生活中的斑斓,会让你重燃希望。

但这只是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

想要锦上添花,就要先做到“锦”。

提升自我,做自己的守护神

既然是因为工作的机械性,那么最根本的解决就是做自己喜爱的工作。有一个让自己有探索欲的工作,会一扫之前的绝望。

想要能主导工作的选择权,跳脱出原来一眼望到头的死工作。我们要让自己变得更好,变得配得上理想。

如果你打算改变了,就请你再坚持一段时间原来的生活,它最起码可以让你自食其力的进行提升。在现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可能你学会一样新技能就能带来大的转变,所以抓住科技的便利,多去阅读?学一样新技能?只要坚持,关于工作的权利反转就在眼前。

再者,像我们这样经历过绝望,会让你再决心改变时,有非凡的力量。

人就活就一辈子,觉得不甘就去做些什么,去折腾,去跳跃。太阳照常升起,我们的希望,一直就在那里。

谁不是这样呢。整个国家在不停的运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机器。只是分工不同而已。1.高薪的人难道过的很舒服吗?

其实不是的,很多软件工程师,投顾,金融风投都是高薪,但压力巨大,甚至猝死,崩溃,他们还向往月薪组,去年华为有个员工辞职了,做了公务员,就感慨华为压力的巨大。

2.底薪的人就过的不舒服吗?

其实也不是,很多底薪族,仍然供着月供,省吃俭用,但过的特别幸福,他们在省吃俭用方面,生活情趣方面往往更有时间去体验,去感受。

3.除了少数人,谁都是打工仔,即使公务员也是国家的打工仔,压力很大的,据我了解的基层公务员经常白加黑很正常。

4.如果职业不适合自己,趁早更换,找到一个适合自己,有目标的职业。

生活悲观不是因为你的身份,职业导致的,而且信心,充满信心,找到努力方向,树立目标,才能发现乐趣,体会乐趣。希望能给你帮助。

信用卡逾期之后,不管有没有还款能力,每个月或多或少都还几百块钱进去,这个不仅有用而且非常有必要。

根据我国最高法院的新规定,信用卡恶意透支达到5万块钱以上就可以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一旦被认为信用卡诈骗罪之后,是要负刑事责任的,你不仅要面临罚款,而且还有可能面临坐牢的风险。

而法院在认定是否构成信用恶意透支的时候,有一个认定标准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如果有以下几种行为,就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1、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2、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

3、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

4、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5、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6、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

如果信用卡出现逾期之后,大家一直没有偿还,也没有积极应对银行的催收,而且刻意躲避银行的催收,那就很有可能被认定为信用卡恶意透支。

但是逾期之后,如果大家能够积极配合银行的各种催收工作,并在自己承受范围之内每个月或多或少都还点钱进去,这表明你在主观上并没有恶意逾期的目的,所以不会被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这样就不会构成信用卡恶意透支,所以不会涉及信用卡诈骗罪。

信用卡逾期之后,银行不会因为你每个月还了几百块钱就会对你手下留情,实际上,银行该进行的程序还会照常进行 。

首先,如果你每个月的还款额低于最低额还款额,那你就会面临全额罚息以及违约金,目前各大银行的罚息基本上是日息5/10000,而且如果你在还款日之后,没有能够按最低额还款,你还会面临最低额还款未还部分5%的罚息。比如你当前的账单是5万块钱,每个月最低还款额是5000块钱,但是你每个月只还了200块钱进去,相当于最低还款额仍有4800块钱没有还,那你每个月除了要面临750块钱左右的全额罚息之外,还会有240块钱的违约金,你逾期时间越长,这些费用会越多。

其次,如果你连最低额还款都没有还清,那你肯定会面临银行的各种催收,有时候银行还会把这种催收业务委托给第三方机构,然后你会面临短信电话等各种轰炸,甚至还会有人上门找你还钱,所有这些程序跟你每个月还几百块钱没有任何关系,银行的目的就是希望你全额还款。

再次,虽然你每个月还几百块钱进去可以避免吃官司,但是你逾期不还肯定会影响你的个人征信记录,这个是没法改变的。

我来告诉你一句话,没用

我们信用卡发生逾期后,看了很多网站论坛说每个月只要还100或者几百进去就可以了,那么这种行为到底行得通行不通呢?

我告诉你行不通

但是这个行为可以被避免认证为恶意透支

新刑法规定恶意透支金额在五万元以上才构成信用卡诈骗,

那么什么是恶意透支呢?

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最高法、最高检联合下发决定,自2018年12月1日起,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将被认定为刑法规定的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较大”。

看清了吗,这才是恶意透支的定义。

但是如果你发生逾期,如果金额在五万以上,且你的一切可以联系到你的联系方式发生了变化,这里最主要的就是电话号码。如果银行几次联系不到你,就会把你打入恶意透支的队伍里,然后他就会搜集相关资料移交到外包的催收部门,如果外包的催收经过几次催讨还不行的话你就等着法院的传票吧

如果逾期金额在五万以下,你可以致电发卡行,和他们客服讲明白自己的情况,故意说的惨一些。一般的第一次银行肯定不会同意减免你的利息罚金等,这个费用是逾期后一万块钱一天五块钱。沟通几次之后银行会同意减免的。如果确实自己没收入,又没换联系方式的话,要你们当地街道村委出个证明,证明你确实没劳动能力或者收入太低证明,但是仍有意愿还款,你可以象征性的往里还款每月百八十的,以此证明你愿意还款,但是你没能力还全部的欠款,那么银行就会把你的欠款打入死账呆账里去

最主要的一条,就是电话号码不要换,让银行随时能找到你,银行来电不要不接,否则你就等着吧。

早晨起来码字不易请关注

信用卡逾期后每月还几百究竟有没有用,主要还是看透支金额的大小。准确的说,对于透支金额较小的,作用比较大。但对透支金额较大的,可以说作用甚微。

我们知道,透支一旦逾期就会产生利息和违约金。举例透支5000,每月利息75元,违约金500*5%=25元,合计息费100元。如果偿还500,不仅达到最低还款额,没有违约金,不做逾期处理,可以保持征信正常,而且多余的425元还可以偿还本金,使本金逐渐减小。这种情况下,几百块完全可以覆盖每月产生的利息和违约金,以至于偿还部分本金,发卡行肯定是支持的,也不会受到民事起诉。

但是,如果你透支本金为1万,每月利息就是150,违约金1000*10%=100元,合计息费250,这时如果还500,虽然可以覆盖利息和违约金,并使本金逐步减小,但没有达到最低还款额标准,你的征信会花的,连续超过3个月也就会导致征信不良,对自己信用影响很大。在这逾期3个月期间,发卡行一定会联系持卡人,并要求落实还款计划。虽然可以协商,但一般每月还款不会低于最低还款额1000,所以还几百显然行不通。

至于透支本金5万以上的,每月还几百,不仅不会逐步减小透支本金,而且会使利息和违约金滚雪球变大,在经济上令持卡人不堪重负,终身为银行打工。唯一的好处就是通过表明还款意愿,可能有利于减免刑事处罚。但这并非万能,举例你月收入5000以上,而当地最低生活标准只有1500,你仍然每月只还500,显然与实际偿还能力严重不符。这也可以认定为恶意透支,同样不能免除刑事处罚。只有与实际还款能力相符的还款行为,才能认定为非恶意透支。因此,不要轻易低估银行的催收能力,怀着侥幸心理拖欠债务。

有用,很有用!

我们都知道如果在截止日期后没有还款,那么将会留下不良记录,如果你把欠款都还上的话,在五年以后就会被消除!

你每个月还款几百元其实是表明了你的还款态度,这样就不会存在恶意套现,也不会承担牢狱之灾,只是民事行为,但是一定要将你的欠款降低到 50000以内,因为这是一个界限!

再一点就是教给大家,信用卡如果马上逾期,并且没有还款能力的时候要尽早申请停息挂账!这样就会避免高额的罚息跟滞纳金!

所以欠钱怎么还也是有方法的!

协诚守望者为您解答

信用卡逾期,每个月还几十或几百,或者很多人觉得这样就可以避免银行起诉,避免刑事责任。

欠了信用卡还不上,无非就是涉嫌触犯了刑法196条信用卡诈骗罪中的第四种情况:“恶意透支信用卡”,但什么叫恶意透支,刑法里面是有解释的。它把恶意透支分成了三个构成要件:

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欠款本金超过5万,逾期超过3个月。

3.经过银行两次以上催收。

这三个条件里面,基本上只要欠信用卡还不上的人,都会很轻易的满足后两个条件的。可是,想要构成犯罪,必须三个条件同时符合,所以说,一个持卡人是否构成信用卡诈骗犯罪,他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能否证明持卡人具有非常占有的主观故意,也就是上面的第一个条件。

但是这个条件在生活中是很难证明的,因为它非常主观,谁也不能说我们借钱 时候就想着不还。

因此,欠钱之后是否构成犯罪的重点,或者说如何排除刑事犯罪风险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你能否证明自己没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

所以说每个月还几十或几百只能证明你有还款意愿,不是恶意透支,但是一样避免不了你的民事责任,欠款大的银行一样该起诉就起诉,但是有一个欠款没还对自己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不说会不会起诉,就是征信记录都可以记录五年以上,后续要买房贷款都已经不能办理了!

信用卡逾期还不上时,应该怎么办?

1.向银行表达还款意愿:

信用卡逾期还不上时,千万不能不管不顾。首先要与银行取得联系,表明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主动表示还款意愿,希望银行协调定制合理的还款计划,然后再去努力赚钱,慢慢把欠款还清。

2.保证通话畅通:

银行工作人员在逾期后会不断联系你,但千万不要刻意躲避这些电话。接通电话后,要及时阐明自己的还款意愿及目前的经济压力,恳求宽限一些日期。

整理债务,合理规划还款,避免起诉。如果你身陷信用卡债务问题, 可关注“协诚守望者”,愿你不为债务烦。

大家好,我是新视野财税的陈大哥,很高兴在这里回答你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我身边的一个朋友经历过,他在我的指导下,成功实现了本金分60期偿还的目地,这个我来说还是比较在行的。在这里肯定的说每个月还几百是有用的。

下面做一下简单的阐述:

1、每个月能还几百至少比一分钱都不还要强,至少可以证明自己是有还款意愿的,态度是很不错的。

2、对于银行和催收公司来说,目的是为了把银行的钱收回来,你只要还,把你实际遇到的困难说清楚,看在你有还款意愿的情况下态度要好的。

3、看你的逾期金额有多大,最好想办法把单个卡的逾期本金降到五万以下(注:逾期91天以上还款先抵扣本金;如果逾期本金金额超过五万元,可能还是会有刑事风险的)。

4、尽量给银行协商“停息挂账”,停息或者低息分期还款,最长可分60期(一旦协商成功切勿再次逾期,你的态度好大多银行都可以协商成功)。

5、如果你确实信用卡欠款的金额较大,可能避免不了刑事风险,鉴于你有还款意愿,经调查核实后,在法院量刑方面也是可以考虑的。

6、在这里还是要劝你,信用卡是用于消费的,切勿拿来周转和投资,平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用卡习惯。

最后,遇到困难,要尽力解决,不回避,一定不要变更联系电话和地址。祝朋友你早日上岸。

我是财税新视野的陈大哥,有十五年的金融行业工作经验,主要从事金融服务外包工作,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的涉及到#信用卡及相关债务#的相关资讯。

大家好我是奶牛财商

关于信用卡逾期后每个月还几百到底有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个问题外面传言有好多,那么我们首先要从不还一分钱的法律角度来看,首先信用卡逾期后各大银行会先启动自家客服打电话给你提醒逾期情况,如果你不理睬的话最后发包给第三方公司进行催缴,经过多次多方催缴无效(这里包含打电话联系你的父母亲戚朋友等预留联系人)以后发律师函至你的户籍地址,走到这一步的话那就会看金额大小进行区分一是银行做呆账做掉这时你的征信已经黑了,二是超出一定金额会被认定为信用卡诈骗进行起诉走法律程序。(这里建议大家最好不要恶意拖欠如果提前发现自己入不敷出的话建议采用分期或想办法增加收入等方式来缓解)

接下来再聊聊逾期后每月还部分款项是否有用,答案是有用的。我身边目前就有朋友这样在做,大家要知道一点某些机构不怕你无赖就怕你穷,你们懂的[得意]首先你每月还部分帐说明你没有恶意拖欠而是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还不全(这里包含创业失败等等)那么出现这样问题谁也不是不想不还这个信用卡的钱,只是暂时能力有限而已,这里还要看某些机构的人性化强不强了[得意]最后还是那句话如果朋友们出现信用卡债务危机后一定要理性对待,想办法七大姑八大姨的筹钱去还款,尽量不要去欠国家的钱因为在未来征信真的很重要,特别是一些年轻人现在觉得无所谓,当你以后长大成家立业后你就知道征信对于一个公民的重要性。

"欠信用卡,每个月还一点,就可以不用坐牢",这是一个广泛流传的谣言,而且还有很多人相信。

这种每月还款一点,核心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还款意愿”,避免被判定为“恶意透支”而定为“信用卡诈骗罪”。

关于信用卡诈骗罪,贴个法律条文: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经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对于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综合持卡人信用记录、还款能力和意愿、申领和透支信用卡的状况、透支资金的用途、透支后的表现、未按规定还款的原因等情节作出判断。不得单纯依据持卡人未按规定还款的事实认定非法占有目的。

在以上影响“恶意透支”定性的因素中,还款意愿只是其中比例很小的一部分,况且每个月还一点这种行为到底是证明了有还款意愿,还是被认定为恶意透支之后遮掩自己真实动机的“套路”需要法官综合其他多种因素来判断。

如果轻信这个谣言,就相当于相信“信用卡诈骗罪”官方给开了个后门,只要做到这个就不会入刑,那成本也太低了。那信用卡诈骗罪就该改成“智商掉线罪”了,否则哪有智商在线的人会不愿意付出这么点成本而避免牢狱之灾呢?

【债法务】头条号上面有针对这个问题的专门文章,其中有明确的案例证明“小额还款”不会影响信用卡诈骗罪的定性。

其实,给大家个简单的建议,凡是以“做到A事,就可以实现B的结果”来陈述的问题,大家就该提高警惕了。尤其是如果A的成本很低,而B的好处很大,那就100%是谣言或者骗局。

关注【债法务】,探讨债务知识,获取上岸建议。

信用卡如果逾期了,每个月还几百元,有用非常有用。原因如下。

先了解一下信用卡如何使用 规则和逾期贷后规则。

信用卡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银行所发放的透支卡,可以给广大用户提供先消费后买单便捷服务。信用卡常见的有普卡,金卡,白金卡。依照主题不同,可以大致划分为收年费的和,划扣多少笔抵扣年费和消费多少额度不收年费。

信用卡的账单日为开卡日。或者是每月固定的20号,15号等。信用卡的最后还款日为账单日延后的15天,或者最多25天。

假如你用卡消费额度3万元。你的账单日为下个月的15号。但是到了下个月了你没有钱还款。过了账单日。没有还款,也不会逾期,只有过了最后还款日,则会产生逾期。在还款日之前只还了最低还款。一般为,账单额度的十分之一3000元。则同样不会产生逾期但是会产生利息。

无论是何种原因发生逾期。每个月往银行卡里还款几百元是非常有用的。也许你的账单最低还款额度就是几百元,也许会正好抵消不会产生逾期。

也不会造成。联系自己家人的情况

关注我。@暖男曾国藩 有趣,有用,有态度。

谈一下个人观点:信用卡逾期以后每个月还几百一点用都没有。首先信用卡是每个人都不愿意逾期的,因为会影响征信甚至牵扯到刑事,所以很多人每天彻夜不眠精神压力极大,最近新闻有个小伙子逾期信用卡11万甚至自杀的新闻!

信用卡刚开始逾期都是银行内部催收,电话不停,三个月以后就是第三方,这些催收为了自己的高额提成不断恐吓威胁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让你先还一部分,当你听了他的还进去就会不停的催收你,因为他觉得你有钱,很多钱都是你还的利息!

曾经有一个欠信用卡20万就是有钱了就换还点,最后还了两年还是欠款20万,可想信用卡多可怕,个人建议信用卡逾期了如果认为生活都困难,甚至还一部分后面有可能还不动就先不管,等有钱了找银行协商一次还清(本金),征信黑了就黑了,生活跟家庭最重要,不要最后还不完被整日催收,哪个人精神也受不了,努力赚钱,如果遇到暴力催收直接找客服或者银监会,不要怕,不要担心,好好活着就不怕,祝你好运!

创业没有资金,那就要必须融资。一般有几个方向,下面我就分开说说,看能不能给你启发。

第一:银行贷款,银行贷款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抵押物贷款,就是手里有抵押标的,根据抵押物价值,进行贷款。第二种是担保贷款,这种贷款必须有担保人或者担保公司,才能贷款。其实银行还有一种贷款,不过这个一般人不好拿到,就是创业扶植低息贷款,这种一般是地方政府鼓励创业或者在某个行业领域培育企业,出来的贷款政策,这种贷款一般审批严格,不好拿到,但是这种贷款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利息较低。

第二:亲戚朋友借款或者是明年借贷。这种筹集资金的方式,只能靠自己的人缘了。

第三:金融公司贷款,包括互联网金融公司。注意我说的是正规的金融公司,比如支付宝的借呗,微信的微粒贷等,这种贷款一般放款比较快,且手续简单,但是放款额度只能靠金融公司评估,不能自己确定贷款额度。

重要提示:无论如何都不要碰高利贷,包括民间高利贷和互联网高利贷。

首先祝贺你为自己的梦想目标去努力创业。建议你先去养牛的农场去学习养牛的专业知识以及防疫。只有成为内行的人才能赚到钱。学习回来后,身边的亲人朋友相信你有这个能力经营好,才可以借款给你。也可以向银行贷款。因为技术上自己掌握了,销路上自己了解了。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保障。最后祝你创业成功。

朋友,想创业养牛,有想法是很好的,我很支持和鼓励有想法而且想法又靠谱的上进和努力的人,但是没钱怎么办呢?我的观点是先去养牛或养牛专业户处打工赚点小钱在创业。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1、养殖业还是需要有技术水平的,牛也是有生命的,需要你像带小孩一样细心,多观察,多思考。牛生病了,那里不舒服了,它是不会讲的,这时就需要发挥你的观察力来判断,然后对症下药。所以先在养殖厂跟着有经验的师傅们多学习学习。

2、想好做养牛这行后,还需要你自己通过养殖书籍或者网络相关养牛的信息等多研究研究,做好功课,在结合养殖厂里面做的事情如牛在各个阶段的饲料及相关疾病的处理等的结合,总结成自己的一套技术或方式方法。

3、在胸有成竹之后,自己可以小规模养一个循环,多掌握一些知识,毕竟万事万物都是会变的,锻炼好自己的能力和对突发事情的经验。

所以说,朋友先去打工学好知识和经验吧赚点小规模的养牛钱,在正式进入你的创业之路是较靠谱的,你认同吗?

可以的吧,如果想搞养殖业没有资金到当地村委会开证明像上级政府部门审批。可以有低息或无息贷款。在想做养殖业之前应该多了解一下养殖技术。养殖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你有具体好的方案吗?20世纪要创业没钱没有关系,只要方案好可实行强可以融资,众筹等

养牛一般来说成本太高,比如拿五十头牛仔子来说,建场地十万左右,发酵池子也要一万,加饲料,在说三百斤左右的西门塔尔牛仔至少8千多一头,养十四个月才能长到1300斤到1400斤,牛价17块左右,每头牛一年的饲料钱都要四千多,收益可想而知,利润一头几千块,但是它生病一头两头你就绝望了,还是看自己的资金运作够不够再考虑养吧。

养牛致富,本大利少,何况没钱呢?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你看着办吧。

现在国家对养牛有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你可以到当地的乡镇问问有关情况,最好是自己和几个人建个合作社,成员是贫困户最好,可以申请到免息贷款,每个人可以申请到五万,这样就可以解决你的资金问题了。

很多人没有资金,就去贷款养牛。贷款养牛的一般多为年轻人,一方面是因为年轻人没有钱但是有一颗无比激情富有创业精神的心,另一方面年轻人很少考虑后果不会想赔了钱怎么办。

贷款不容易:很多人说国家对农业扶持,贷款容易,我想说一句,纯属扯淡。现在大多数地方贷款都不容易,审查严格,还需要抵押等。相信贷过的朋友都清楚。

万一失败后你拿什么去偿还:你有没有想过失败后怎么去还吗?养牛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风险要小,但是不带别不会失败。很多养牛人,特别是新手都失败了,血本无归的也有。万一失败,这么多贷款你怎么去还。所以我是不建议贷款养牛的,自己有多少钱就搞多少钱的,失败后最起码不用还钱。

难道你连买两头母牛的钱都没有么

目前的现状是各行各业的实体经济都不好做,包括线下的门店,旅游业,餐饮业,电影院,ktv等行业。现在我就来说一下我的看法吧!先说下目前的困难吧,1.现在来看由于这次疫情正好赶上我们的传统佳节春节,我们中国人都有春节这段时间在酒店饭店订年夜饭的习惯,还有家里有些老人祝寿的,都取消了。许多大的一些连锁餐饮企业在这段时间备的许多食材,无法销售出去,只能处理!2.就是房租的问题,有些饭店规模大,自然租的房子面积也更大一点,房租肯定也是个大头!3.可能就是工人的工资问题怎么解决,假如照常发工资,时间长了老板承受不了,不发工资工人和一些大厨可能留不住,好的厨师不好找,毕竟口味是饭店的根本!我相信,这次疫情过去餐饮业会慢慢好起来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中国人都是讲究民以食为天,俗话说的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中国餐饮业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在都没有衰落过。现在受电商影响最小的线下行业估计就是餐饮业了吧!吃饭生活是我们的根本!所以不用太大的担心!这段时间过去以后肯定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据券商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餐饮行业的市场规模超过4万亿,近年来增速高于商品零售和GDP增速,不同层级的城市间人均餐饮消费相差比较大。在消费分级的大环境下,餐饮行业也会出现分层,一线餐饮品牌实力强大,虽说在疫情期间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他们调动资源的能力较大,可以在短时间聚拢资源,摆脱疫情对自身的影响。腰部品牌或者区域性餐饮品牌,需要更长的恢复时间,一旦熬过此次疫情对他们的影响,接下来将会迎来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尾部众多的缺乏特色的小餐厅,我的判断是受疫情最严重的,因为他们抗风险较低,他们有两种结局,要么交不起房租而倒闭,要么苦熬一段时间后倒闭。

深处不同层级的餐饮老板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前段时间西贝的老板在网上说自己撑不过三个月,很快就报道银行为他办理了大额的信贷,他们有了更多资金去建设品牌,此次疫情对他们来讲本来就是一次很好的品牌推广,重点还不需要一分推广费,反而换来了银行的大力支持,今年对于西贝这样的一线餐饮品牌来讲会过的很好。餐饮小店的老板们就不一样了,他们如同铁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想要关门,重新选择的机会成本又太高,想要苦苦熬着,每月又要付一定房租,自己家庭还要开支。

总的来讲,今年的餐饮行业和往年一样,餐饮品牌商的生意会很好做,街边小餐饮店的生意依然会非常困难。餐饮行业入门门槛很低,我们每个人都会烧菜,并不是会烧菜就会经营好一家餐饮店。想要入行餐饮的朋友们要多思考一下,我是否真的想好了怎么去经营一家餐饮店。正在苦苦挣扎的小店老板们,正好趁现在在家多想想,自己是否在经营一家餐饮店,如果只是烧菜或者做服务员,可以趁此次疫情退出餐饮行业。

我不是餐饮行业从业者,我的一点拙见供大家思考,我说的可能全部是错的。

首先,我的观点是:不会,而且餐饮行业会越来越红火。以下详细阐述:

1、重新认识餐饮。从“衣食住行”、“名以食为天”、“吃喝玩乐”、“吃住行游娱购”等领域来看,“吃”或是“食”永远是中国最高频次消费领域,据中国餐饮协会统计,2019年我国餐饮市场规模近5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将近6%(可能仍是保守估计)。

2、重新定义餐饮。一是从餐饮类型来看有正餐、火锅、团餐、西餐、日料等;二是从一天用餐时间来看,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夜宵等;三是从地域来看,八大菜系,全国30多省份早餐就各有特色,武汉热干面、河南胡辣汤、上海的生煎、南京的鸭血粉丝、长沙米粉、昆明米线,五花八门极为丰富;四是从用餐主题来看,有升学宴、结婚宴、年夜饭等。

餐饮受到疫情只是暂时的,并没有实质的、伤筋动骨的变化,影响是有时效性的,疫情结束会立马反弹,餐饮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有产业链、供应链等复杂组织,餐饮就是简单的餐馆场景下供需关系,只要餐馆饭店提供餐饮服务,消费立马到位。

此外,有道是“没有不赚钱的行业,只有不赚钱的企业”,前面我们分析了餐饮行业仍然是朝阳行业,但是小气候你所在的餐馆饭店是否盈利赚钱就不一定了,这就是要苦练内功,做好创新,以下给餐饮行业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思考一个问题:首先要想清楚,你是想做一镇的生意、赚一镇的钱;做一县的生意、赚一县的钱;做一市的生意、赚一市的钱;做一省的生意、赚一省的钱;做全国的生意、赚全国的钱;乃至做全球的生意,赚全球的钱。基于你的野心,发展思路不尽相同,本文以规模以上连锁企业为例分析,小规模餐饮可以降维参考。

2、找准赛道、确定定位。海底捞做火锅、老乡鸡做快餐、湘鄂情做政务商务接待、上海小南国做当地本帮菜、长沙望湘园做湘菜、南京大排档做淮扬菜;再小点规模就是土菜馆、四川小炒馆等。从定位赛道来看,至少有以下维度选择:类型(火锅、炒菜、蒸菜、自主餐)、菜系(背后是地域)、档次(结合所在区域消费者类型,写字楼附近做快餐外卖、机关国企附近做高端餐饮等),始终坚持差异化发展路线。

3、创新菜品研发、创新餐厅氛围营造。黄山旅游作为上市公司一直在做徽菜研发,西安有个“大秦小宴”是以秦文化为主题的创意餐厅,四川所有火锅都增加了变脸的文艺演出,未来餐饮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吃不再是简单为了填饱肚子”,如何解决人民群众从温饱餐饮向食品安全、食品健康、休闲娱乐、制作体验等过度期需求的满足,谁就将赢得餐饮市场。

4、做好营销及会员管理。餐饮营销要打造爆款和爆品,让食客的胃永远记住你的“色香味型特”,比如东北饺子馆里的饺子、毛家饭店的红烧肉、全聚德的烤鸭等;要注重顾客若干关键瞬间管理、客户餐厅旅程管理等(包括排队等餐、用餐、付款等),进一步思考如何提高消费体验,乃至让客户做出分享的冲动,特别是朋友圈转发等。会员预售模式,乃至餐饮消费卡送礼等。

5、还有其他一些建议,包括做主题婚宴、九月份升学宴;酒店-商务-住宿-旅游一体化模式;饭店-茶道-娱乐一体化模式;承接若干大客户定点商业接待等。

这场疫情受到最大冲击我觉得应该是旅游业,而餐饮业受到影响的只是暂时的,现在国内的疫情在政府和卫健部的专家,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有效的压制,并且疫情也逐步的向好方面发展,估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恢复正常。而旅游业就不一样,旅游业要恢复正常估计没那么快,特别是现在疫情开始蔓延到外围,邻国的韩国和日本也进入了暴发期,旅游业要恢复正常估计得到这疫情基本平息后。这是个人的观点,欢迎大家发表评论探讨!

餐饮行业在上半年发展过程应该不会太好,下半年应该会好起来,只要把卫生餐具消毒和室内卫生空气消毒做好,防疫措施得当,美食美味,吃永远是中国人爱

1.在短期内,餐饮,旅游,娱乐场所等人群密集型服务业的生意都会受到巨大的冲击

2.危机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停滞不前!只是等待!

3.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危机中蕴含机会,可以趁这段时间,静下心来,思考如何优化自己的产品,如何提升服务价值,升级商业模式!

待疫情之后,你就可以所向披靡,甚至把之前的损失都给赚回来!祝你好运!

应该不会,就目前而言,并不单单是餐饮行业不景气,其它行业受疫情影响也损失不小,疫情过后都应该会很快恢复正常。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美食的追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是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吃的健康才会有健康的身体享受美好的生活。

远离杀戮,远离野味,让我的美食更健康。

餐饮由于疫情的影响肯定有几个月的艰难时段,但这个影响是有限的,随着疫情的结束会逐步恢复,但这次疫情肯定会影响未来很多人的消费习惯,有很多人可能会逐渐能不出去吃饭尽量不出去了,所以对于高档餐饮影响会比普通餐饮影响更大,因为高端餐厅的经营成本会更高,现金流的影响会更大,对于高端餐饮将来老板肯定会重新考虑怎么转型才能顶过去这个非常时期!

不会的,餐饮可能就是短期内受到的影响比较大,等一季度过去后餐饮依然会是实体店里最亮的仔。

从经济学上看,中国社会的恩格尔系数已经降到了百分之三十以下,在吃上的花销已经不足以过度的影响一个个体的财务状况,民以食为天的梦想在现在的收入水平上看已经完全可以实现。

再者从中国社会的消费倾向上看,中国人多数不会亏待自己的嘴,从社会零售水平上也可以看出端倪,餐饮业依然可以笑傲多数的实体服务业。

从餐饮业的成本影响角度看,这场疫情确实会使得餐饮业承受巨大的损失,首先直接损失实在财务上影响商家的信心,其次间接的损失也会出现,惊弓之鸟的消费者会担忧餐饮业的饮食卫生问题,会不经意的减少外出就餐,不过多数消费者是健忘的,时间会放弃他们的顾及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一季度在疫情解除以前饮食餐饮业生意很难做。不过在疫情过后,餐饮业会一如从前生意也会好起来。

说一下我自己的情况:我是大概两年前,也就是2017下半年的时候,开始写公众号,其实那时候已经不是红利期了,感觉基本上公众号就不怎么赚钱了,已经在走下坡路了。最初也是没有任何收益的,只是兴趣而已,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写,坚持做了大概一年左右时间,粉丝达到一定数量之后,记得当时是5000的门槛吧,开通了流量主以后,开始写文章有收益。但是非常少,平均每篇文章可能才一两块钱,可能连使用电脑用的电费都顾不住。但我也还是继续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写文章、发文章。收益也是一点一点的增长,但是仍然是少的可怜的,不可能当做赚钱的渠道,顶多是赚个当天的早餐钱,当时就是这么一个心态。一直到最近的疫情期间,突然有了一个比较明显的增长,有时候当天的收益可以达到80多块钱,有时候50多块钱,有时候30多块钱……反正每天都不一样,都不固定。最近一个月的话,可能平均每天应该能折合30左右吧,我也只是估算,并没有去详细计算过。虽然也不是很多钱,但是,我感觉还是比较满意的,至少在疫情期间,可以有一笔额外的收入,不多,但是能顾住一天的基本消费吧。不过我刚才又仔细想了想,这个好像也不能算被动收入吧?因为我也是要主动去写东西,发东西,如果不写,不发,那也一样没有收入。只是,不用出去上班而已,顶多算一个业余收入吧。亲们,你们怎么看呢?

根据数据显示:现社会有28%的人有副业或者兼职。假如真正的没有工作,不能上班的话,有一部分人是有少少被动收入的。可是这个被动收入不大,收入不高。要真正来支撑这个生活开销的话,还是有点差距的。说到自己吧。如果没有工作的话,我只能撑3个月就不行了。你们呢?

我一直都可以在线工作,我的前半生工作的积蓄够我后半生的生活费,没有房贷车贷,我有大病保险,足够的养老保险,我是处于养老状态了!多久对我和平时影响不大!

从来没有想过会不工作,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女人要靠自己,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有份工作,这样不用像任何人伸手要钱,自己真的钱花的开心,即使挣得少,从毕业到现在自己一直在上班,没有不上班的时候,所以不存在被动收入

没工作没收入 关键是现在的年青没多少存款,我本人能够维持半年吧,在久就只能在家喝东南风了!

被动收入大多和原生家庭有关,如果原生家庭好,即你可能是个富二代,那么被动收入可能比普通人的主动收入还高,根本不愁用,但是很遗憾,不是每个人投胎技术都很好,在一个普通家庭,学历一般,可能被动收入单指利息,理财收益,够你活几个月就不错了【没说动本金】

讲真的我现在就需要外借来维持生活,家里有个10个月大宝宝还吃奶粉,还有每个月的房贷让我倍感压力。这次的疫情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必须有点固定的积蓄,钱是赚的也是攒的,不要相信什么毒鸡汤,家庭有钱才能维持下去。

活不下去,除了一份工作,其他收入一点都没有。鸡蛋还是不能放一个篮子里啊!

这是个需要关心的问题,就我个人来说,如果一直不工作,我的积蓄就是能维持勉强1年的生活,但是呢我觉得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应该在不工作的时候加强学习,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们趁着这个机会在家多学习新的技能,当我们出去工作的时候,我们就会获取更高的收入,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我是做工程的,靠项工程吃饭,工地一天不开工就一天没收入,还要受各方面比如下雨,下雪,环保等等影响。表面上都觉得做工程赚钱多又快,但又有谁能体谅工程人的苦。现在原材料与人工费暴涨,后期款项难收,为了信誉有时候不得不借高息来支付原材料与工资,所以实际没有多少存款。如果真照这样一直不复工下去,顶多三个月就会坐吃山空,更难过的是还有房贷要还。很羡慕那些上班族,起码疫情期间国家让你们不工作还有工资拿。

针对董事长事必躬亲,总裁可有可无的情况,我先来说说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

我在18年进入某鞋服类批发零售贸易公司,任经理职务,公司属于初创企业,内部架构混乱,部门职责不清,效率非常低下。

我首先做的是重新架构内部结构,制定相关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这期间得到了老板的很好支持,公司状况明显好转,效率提高。

这种状况持续大概2个月左右,随后我开始感受到一些不平常的气氛。比如:

一,安排给市场部的任务计划迟迟完不成,因为他们经常被安排去其他部门帮忙;

二,行政部人员经常出现在市场部;

三,仓库经常看到其他部门的人员在帮忙盘点;

四,甚至财务会出现在门店顶替导购!

凡此种种,再一次给公司的正常运转带来很大困阻。

经常了解,这些都是由老板直接安排调配,并且是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我找老板沟通过,老板的答复是:现在公司人员不足,需要各部门相互补充,帮忙。另外如果在安排他们之前先通知我再去安排会很耽误时间!(这个理由我很无语)

其实按照当时的公司状况,各部门自有人员完全可以自食其力的完成本部门工作。因为是批发贸易类企业,市场部尤其重要,我数次提出一方面加强现有人员的相关技能培训,另一方面扩大人员规模,以量求质,进行良性淘汰!

但是老板的思路是,每个人都是公司的一分子,都是公司的机动部队,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帮忙。

经过多次的沟通无果之下,半年后可有可无的我提出了辞职。

我离职三个月后,了解到公司已关闭!

所以,这种后果通常只有两个:一是总裁卷铺盖走人;二是公司倒闭!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欢迎大家提出不同观点!

根据你的提问,分析如下

这个问题表面上看,是董事长这个岗位和总裁这个岗位分工的问题、管理错位、越位的问题,实则从深层次反映出这个企业的结构治理、组织体系管理出了大问题!!!

首先,可以肯定:一个集团的董事长啥事都事必躬亲,总裁可有可无的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具体反映出如下的企业经营管理别谈或漏洞或不足。

1、一个集团的董事长担负的职责是:统筹管理整个董事会,是公司经营决策的最高机构负责人;而总裁是由董事会任命,执行董事会的决议,负责整个企业的全面经营管理工作,对经营结果负责!所以,集团董事长事必躬亲,那就等于自己在越位管理、指挥,这是企业管理的大忌!而总裁这么关键的岗位都可有可无,实属不正常!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混乱,责权不匹配、错位管理!

2、通过这种现象,基本可以分析出这个企业的顶层设计、结构治理出了问题,董事长、董事会、总裁,这些权责定位不清楚。

3、通过这种情形也可推断出:这种企业的董事长或许存在个人英雄主义倾向,这对企业做大做强是一种最大的阻碍!根本没有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概念!

上述纯属愚拙之见,供参考!

(若需要深入交流,请关注本人!)

一、每个公司都会有自己的组织架构及岗位说明书,说到这里,我们得明确董事长和总裁的权责定位。

1、董事长是公司董事会的组织者,一般是股东的代表推举出来代表股东利益,负责监督公司日常运作的人;

2、总裁常常就是总经理,是股东聘任或者推荐的公司管理层的最高管理者;一般比较大的公司或者公司下属有几个较小或者专业的公司中,称呼总裁的为多,单一公司称总经理为多。

二、知道定位后就知道总裁不必事必躬亲,只需行使监督权即可,而且董事长更多的应该是外部工作会比较多,而总经理应该事必躬亲,因为他要对公司任何决策负责,如果董事长什么事情都负责,那要总裁何用,而且还浪费了一个人力成本。

三、说到后果这个属于双向管理,导致底下的中高层管理者不知道听哪个的话,导致工作效率极低下,到最后也许都不想做事了,任由这样发展下去。最后就是忙的忙死,比如董事长,闲的闲死,公司除董事长以外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犯难的就是办事员及基层管理人员,因为他们是执行者。

所以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如果是你所在的企业,这类企业持续这样下去的话是活不长久的。董事长就是那个制约者。一切要尽在掌控之中,其实说实话,也是你这个董事长自卑,如果不这样,怕权力被人夺走了,会削弱他的存在感,那他就成为可有可无的了,所以说这也是一种没有能力的体现。希望能够帮到你

后果就是这个董事长给自己安排了个总裁的位置,有给自己找了个董事长,对这个找来的董事长内功要求就很高了:

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多数都是这位老板是非常辛苦从基层创业打下了他一生的心血跟不容易,他想发展到有觉得自己无力,就需要请人,自己以前是行动派惯了,看见问题就想马上去弄,若是他觉得你行动慢了,他就想我来(这里只是他觉得所以懂老板想法才能更好应对,毕竟他这样干了很多年,突然停下来自己都不放心),还有一种是他要一种满足自己心里的成就感,不服老觉得很多事情都是因为他办成的,体现他的能力跟价值,他很担心什么都是你搞好的,他无能了,但这个公司又是他创造的怕哪天不是他的了。

1:要有一下看出问题的所在,并让老板感觉是老板做的,若是老板看不出来还得指引,最终还是感觉是老板有能力跟眼光,让老板觉得心里舒服,老板既然自己已经是董事长了说明他无论能力还是脑子都是很厉害的,只是他也认为业务发展需要新思想新能力,没他不行,让他感受到成就感!

2:另一个关键就是要跟下面的骨感多沟通思想,快速加强认知跟了解,这样不但你能很快的了解到关于老板的信息跟处事风格能更好的应对,还能快速的了解骨感对老板认同跟不认同的地方,肯定都有的,最关键的是骨干还能了解你的为人,能力,处事方式,让他们心中有底,也就是你能呆多久关键看骨干对你的看法跟老板自身的感受

现实社会中其实这样的公司特别多,你要想再这样的公司生存的很好就要了解以上这几点才能更好的坐稳这个位置,不过若是坐不稳最终离开了也不要灰心,因为这样的公司要想坐的稳当还得需要一个点就是经验,就是你接触过几个这样的老板对他们的处事风格,思想状态等等都能归类分析轻松应对了,你就不焦躁,就可以轻松应对了,职场就是这样,因为你刚碰见这样的内心里会觉得这是个奇葩的,其实老板内心很难的不容易,只要把问题屡明白了你就觉得合情合理了,只是应该选择哪种处理方式去解决的问题了

我作为一个打工仔的评论,这种人不会享受,放不开,疑心重,抓住不管理重点。现实中是有小数老板,公司总经理和厂长都有,自己还要什么领域都管,自己不懂还只能按照自己的方案去执行,把总经理和厂长当出气筒,把真正有能力的人没用武之地,自己也累得不行,公司也是乱成一团。

你一定不是这家公司的高管。

你没有足够的信息,所以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

董事会任命董事长和总经理,一定会综合考虑很多因素,他们不是傻子。

有功夫多想想怎么提升自己,不要对你无法参与的事情想三想四。

一般来说,董事长是抓方向的,总裁是抓贯彻执行的,如果董事长抓太多具体细节的话,可能会忽视自己的重点,这样对公司的发展不利。所以建议董事长还是少管一点总裁、总经理该做的事,如果觉得总裁、总经理没做好,可以指导一下,不行就换总裁。可以监控实施效果,不要事必躬亲。

这件事情得看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一个集团的董事长,聚财不必亲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亲戚真是有才华的话,那么应该正常的入用以及重用,那么一个公司总裁要是可有可无的话,这个决定也是由董事长决定的,我想对公司的影响大和小,取决于董事长的决策。毕竟整个公司都是人家的。所以说人家说的算,如果人家认为自己有能力以及亲属或者管理团队有能力管好公司的话,董事长有无也很正常,所以说事在人为,不能一概而论。毕竟商业的管理及运营模式都是千差万别的,没有水无常形,兵无常势。谁能说谁今天就成功,谁又能说谁?明天就失败呢,让我们拭目以待。以时间事实根据。毕竟时间能证明一切。

谢题主,一个经营良好的企业,它并不代表作企业负责人必须要‘寸步不离’的死守在企业!关键是企业的组织架构中各级领导的岗位职责是否明确!责、权、利是否对等!说白了,也就是该干什么。干不好会怎样处理。企业是按照组织行为来操纵和运营的。并层层负责。只要能明确的做到这一点,主要负责人是可以‘抽身’忙其它事宜的。反之,如果应该明确的责任,己明确。相对的权力也跟进放到了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再去干预部门正常工作,将造成部门管理者极大的被动。食得其反!

董事长事必躬亲甚至连办公室的琐事都管,让总裁在一边凉快的做法,最终只能是各种工作无主体责任,一塌糊涂!

为什么商业银行理财比国有银行高?说白了就是因为利益。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国有银行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商业类银行分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交通银行、中信实业、光大、民生、浦东发展、深圳发展、广东发展、兴业、华夏等。

此外还有地方性商业银行:即各城市本地在原有城市信用社基础上重组改制建立的地区性商业银行,数量较多,一般大中城市都有,如太原市商业银行,烟台市住房储蓄银行等。规模较大有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

为什么商业银行理财要比国有银行高?我觉得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提高竞争力,开展更多的业务,加强揽存能力,有更多的钱用于放贷,并不是因为他土豪,牺牲自己的利益。大家都知道,商业银行存在一定的地域局限性,开展区域外的业务难度都比较大,此外,网点相对较少,同时还要面对国有银行的竞争,毕竟一个是国子辈,一个是商字辈。在影响力面前,大家更相信果字辈的。所以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跳利率,一切都是为了吸引增加存款量,加大竞争力。压缩利润空间,而使得有更多的钱去放贷!

在银行选择的时候,我们仅仅要考虑收益性,还要考虑便利性,那个银行自己办理业务更方便就可以优先选择,而不是单纯的只考虑收益。

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利率低,主要是因为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网点较少,业务覆盖面积小,对公、对私的吸储能力弱,所以就需要通过更高的利率来进一步吸引储户存款,提高和增加储户的存款意愿。

而国有四大行的利率,之所以相比中小型商业银行利率较低,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客户资源广

国有四大行的成立时间早,网点众多,业务覆盖面积广,服务的人群较多,客户信任感强,客户资源庞大,不用担心客户资源的流失问题,所以利率自然就低。

二、安全系数高

许多上了年纪的人,特别是老一辈的人,认为把钱存在国有银行比较安全,放心。因为国有银行是国家的银行,资金安全系数高,把钱全部存在国有银行有较强的安全感。所以许多的人在存钱时,就会为了资金的安全,即便是利率低也会为此而选择存在国有银行。

三、资金实力雄厚

国有四大行的资金实力雄厚,许多的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都会把钱存在国有四大行。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存款一般相比于普通民众的存款会多的多,动辄就是几十甚至上百亿。所以国有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就会很充足,利率就低。

以上就是我认为商业银行利率之所以比国有银行高的原因,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进行补充。

您好,我是一名在国有大行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工作过的人,提供一下自己几点看法,供您参考。

具体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各家银行的负债规模,也就是存款规模所决定的,国有大行负债规模大,他们吸收存款和理财资金的能力强,因此,可以定价低一些,就很容易吸收资金。

2.国有大行网点多,人员多,能够服务的客户范围广,能够以较低的定价来吸收资金。

3.信用背书。国有大行代表着国家金融产业的主流,有着极强的政府背书,因此他们比商业银行更容易得到客户的信赖。

4.各家银行的投研能力不一样。在我国,一些大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能力比较强,投研能力比较强,因此,能够获得的理财收益是比较多的,出于与客户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理念,设计的产品利率也比较高。

因此,通常来说,理财产品收益高低排序一般是国有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请参考。

谢谢,请关注。

目前来看除中国人民银行外的所有银行都属于自负盈亏的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由于控股股东不同分为国有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民营银行等,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工、农、建、交、中、邮储)规模大,经营时间长,客户传承稳定,存款增长来源充足,为保银行盈利风险管控严,所以国有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基夲能体现金融市场的供需关系。

地方性商业银行或民营银行相较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小,经营时间不长,且生存在国有各大商业银行夾缝中,为吸收存款稳定客户理财产品收益略高于国有商业银行是无奈的选择。

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地,盈利靠利差,理财成本高,投资放款利率水涨船高,都不会做不赚钱的经营活动。

存款利息说白一点就是给你的钱定的价格呀。是不是谁出价高,你会把钱存在谁家?就是这个道理。商业银行出价高,就是为了把储户的钱拉过来。

目前来说,只要是银行,风险都比较小,本金安全系数非常高。

至于破产,那政府也不会随便他破产的。即使最终进入了破产程序,政府也会竭尽全力,通过重组,注资,合并啥的,也要保障你存在里面的钱。

所以,放心吧。

怎么说,中国的银行还是四大银行垄断,钱多数借给国有企业,大型企业,那么剩下的细分就是给商业银行了了,人们存储大多数在四大银行,商业银行为了充足资本率也只能提高利息或理财金[酷拽][酷拽]中国的银行必须改制,所以2020年解放外资在国内开银行限制,到时大街上你会看到无数银行品牌在大街上,银行职员会大门口迎客,中小企业融资会非常容易,大企业垄断中小企业的日子一去不返,像有些企业有核心竞争力,必然以后会对阿里巴巴,腾讯作出挑战[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求抱抱][求抱抱][求抱抱][求抱抱]

其实,这个比较好理解,对此和尚谈点个人看法:

1、银行的经营业务主要是货币流通,通过吸收存款拥有更多货币量,是对其经营业务发展的根基。在央行存准率监管机制下,保证有充裕流动性才会有更好的业务开展规模,以存款利率稍高来吸收储户存款是最有效的方式:

很明显,各类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普遍较国有六大行要高。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更好地获得客户,增加存款规模和来源,保持其信贷业务开展有充裕流动性。

2、商业银行一般为区域性金融机构,而国有六大行为全国性金融机构,在银行业竞争激烈的格局下,如果商业银行不采取一定经营措施,在竞争力上较国有六大银行明显处于劣势。提高存款利率是商业银行吸储的一种有效措施之一,那么,提高理财产品收益,同样也是商业银行提升吸储的一个”刹手锏“。

在全民理财意识较强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合理提高理财收益率,就会有大量的理财消费者愿意购买他们的理财产品,从而达到吸收存款的目的。

总之,商业银行理财收益较国有银行高一点,是其合法有保障的规范经营,最终目的是服务其所在区域的市场实体经济,可以说是多羸的一种市场行为。

谢谢阅读!

为什么商业银行理财收益率比国有银行高?我觉得是这样的,在全国所有银行的平均收益率4.2的情况下,四大国有银行收益率只有3.9的水平,明显比商业银行低。虽然国有银行收益率低,但是有点也很明显,它的安全性是最高的。而商业银行的收益率高,因为它是属于商业股份制的银行,他们的理财政策会比较灵活和创新,同时相对国有银行而言,商业银行在国家层面的国资政策要少一些,因此在吸纳资金存储方面需要投入更大的支持力度去竞争。

在选择哪家银行做理财,根据每个人的实际需求而定,各有优劣。12家股份制银行包括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等,这里面招商银行的理财收益与国有银行差不多,其它股份行的收益率要高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的安全性要略低于国有银行,但是要高于地方性银行。

城商行建议选择规模偏大一点的,尤其是上市型城商行,比如上海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等,以及一些省会城市的城商行,这些银行的理财收益率比股份制银行要再高一点,而且银行的投资管理能力也不弱。

银行的主营业务主要有三大块,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本身自有资金很少,吸引储蓄能力也不及国有银行,所以为了吸引更多资金,相关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会略高些。

?从目前各大银行的理财产品来看,不同银行会有各自特色的理财产品。现在的理财产品门槛越来越低了,但收益一年不如一年,所以有些银行特别是商业银行会推出周期较长的产品,如果有闲自资金,可以考虑下长期的理财产品,收益会比半年期或一年期的高。

因为商业银行摊子还是比较小的。要扩大规模,提升效益,就得提高客户的存款利率,才能吸纳归拢更多的资金。相应的,商业银行贷款融资的成本也要比国有银行高[机智]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常谈常新,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并且这个话题不单单是在中国,放眼全世界也是如此。融资难、融资贵也不代表就融不到资金,任何企业去融资都是不容易的,也都需要经过信贷机构的重重审查,所以不要说你去申请了被驳了,就呼天抢地,都难,需要变通。

难和贵的主要原因是中小微企业本身实力有限,违约风险很大,信贷机构经营业务首先要保证资金的安全,到期能够正常收回,其次才考虑收益,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当信贷机构认为可贷,但是确实有一些比较大的影响因素,就会要求企业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补正,并且提高贷款利率。

对于中小微企业贷款其实途径和方式也是有很多的,银行是首选,因为其成本是最低的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银行门槛毕竟要高,对中小微企业也不太待见,虽然现在有很多的信贷产品创新,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除了银行还有一些民间持牌借贷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包括网贷)、典当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等,都是可以尝试的对象,但是要主要由于这些信贷机构提供的资金成本要远超银行,因此需要根据自身实力和资金使用期间来选择,但是要注意别被套路贷了,最好找正规的企业和平台。如果通过企业自身的指标不能获得贷款,那么就需要考虑企业主通过个人途径去贷款了,最常见的就是个人抵押贷款,尤其是是房子。

还有一种是借助一些助贷平台,通过注册助贷平台,来提高与银行和其他信贷机构的联系,同时能够通过信贷平台的支持,增加信用水平。

无论是银行还是其他信贷机构,都是救急不救穷,所以企业贷款就需要有实力或者有途径去偿还贷款,否则任何途径都不不可能获得资金。

小微企业融资还是得找银行,

1.银行属正规金融机构,找网贷有被套路贷的风险。

2.银行利率低,相比较于网贷月1分2分以上的利率,银行利率只有他的一半不到。

3.国家重视小微企业融资,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例如督促银行不得随意给小微企业断贷抽贷,给小微企业降息等利好。

所以贷款找银行还是比较可靠的。

本人在担保公司工作,如有兴趣,可以一起探讨,针对题主的问题,小编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可以肯定的回答,小微企业的融资方向为银行,现在国家也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但是银行也是企业,也需要利润,不可能在风险不可控的前提下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门槛稍微高点,但是利率较低,基本小微企业利润点能够覆盖利率,银行相对来说对小微企业还是雪中送炭。

其次,网贷相比银行来说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门槛低很多,甚至出现纯信用贷款,但是网贷把低门槛转化为高利率,用高利率来化解网贷公司的风险,造成小微企业借钱容易还钱难,小微企业利润难以覆盖网贷利率,造成以贷养贷局面,万一形成这种局面,最终造成小微破产,因为网贷对于小微企业无疑雪上加霜。

小微企业融资难这个命题,通常得出的结论是:双方都“太难了”,但放贷的一方明显比贷款的一方更理性。小微企业只有在丛林中杀出一条路,长大,才能去拥抱对等的融资条件。

做好商业计划书,突出盈利和项目优势,然后融资一定要找正规的职业投资人或机构。融资过程中请勿缴纳费用。银行从来都是嫌贫爱富,不会雪中送炭。网贷成本太高,不是暴利行业,做生意不建议你用网贷。负责,后果不堪设想。

小微企业还是本本分分按照自己的实力去发展最好,银行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网贷只会吸干企业的血!如果企业发展顺利还能好一些,万一哪个环节出点问题,银行一断贷,网贷天天电话催收或是上门讨债那企业只能是死路一条了。

小微企业融资大部分还得靠网贷。银行很不愿意给小微企业融资。一是小微企业利润低,而且利润也不稳定。二是没有足够的资产来充当抵押物,银行也会考虑这个风险。网贷又是相对于银行要求低一些的,他们喜欢这类客户。但是网贷的利息又高一些,小微企业的利润还不够还融资成本的。所以小微企业融资一直都是难题。

尽量不要融资,自己平时赚了钱尽量给自己存点以备不时之需,不要盲目扩张,自己赚多少就是多少,知足常乐。还有,无论银行还是网贷,都没有义务给你雪中送炭,人家是商业机构,不是慈善机构!

感谢邀请!网贷条件松一些,利息也更高。银行卡的严,利息要低。无论哪个贷款,能不贷则不要贷。每个月还款压力,如果收不抵支,你很快进入逾期阶段。看看能不能缩减规模,缩小场地,削减开支。尽量先让企业活着吧!越是困难,越要谨慎,理性!

不管是银行还是网贷,都不是慈善机构,不会无缘无故给企业或个人钱,需要的都是客户要有一定的资质,有资产又信誉好首选银行,毕竟利息低

非常感谢你的邀请,下面我说下自己的关点:1.目前疫情还在控制期间,希望大家都能宅在家内,不要再给国家添乱是最好的。2.现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盈利都是本常少的,只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时间内,做好防疫再按排上班也是可以接受的。3.人社部前些日规定,对在春节假期延长假期间因疫情防控不能休假的职工,指导企业应先安排补休,对不能安排补休的,依法支付加班工资。在广东,如果因为疫情未及时返粤复工的职工,经与职工协商一致,企业可以优先考虑安排职工带薪休假。职工在带薪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其实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规定,不过对于因为感染疫情而无法工作的劳动者,单位也必须为他提供正常的劳动报酬,且不可以辞退。疫情期间员工工资如何发放,现实生活中多是员工与公司磋商之后才会得出结论。4.如果因为疫情情况,公司延长上班或放假2个月,期间还会帮员工交社保和一金的话,哪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疫情时期,特殊事情可以特殊办理,希望我的解说对你有帮助,谢谢。

疫情期间公司通知放假两个月,给大家继续缴纳社保,说明企业还是有一定经济能力和社会责任,能保障企业员工的基本需要,如果在能保障员工工资就最好了,不能保障也能不低于城市最低生活费,那对员工将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就疫情国家针对疫情也出台了免征、缓征、减半等一系列政策,就是减轻大中小企业的经济负担,减少企业因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使企业减少失业人员。希望每个企业充分用好国家出台好政策,尽可能保障企业的利益同时兼顾员工的合法权益,使企业、员工共渡难关,力争在大家努力下,尽快恢复正常水平。

虽然是疫情期间,公司通知放假2个月,是因为疫情期间,公司是为了员工的安全,不得不釆取的办法。公司帮助员工交社保,是根据国家法律和国家劳动法,而必须实行的义务罢了。

应该对于公司来讲这种福利也是不错的,毕竟停工两个月对于公司压力也是比较大的!

疫情这个非常时期,大家宅在家里不能外出,甚至私企不复工可能工资也有变动,这些都是正常的,不用抱怨,这是国家对老百姓的保护和爱护。至于社保给交当然是最好了,即使有多大损失,也应当心态平和,因为平安才是最重要的,有生命,有健康,才能有未来。

也算是合理,特殊时期,大家共同齐心协力,相互包容,共渡难关

私营企业能这样不错了!如果是大公司有能力最好给员工发点最低生活保障金。这次疫情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月光族,没有积蓄,每月各种代款,怎么办?疫情告诉我们月光是不行的,以月要改变消费方式了,最少手头上要有一定积蓄应对各种意外发生。年轻人是应该改变的时候了!

我曾经也痴迷技术,简单的说一下我自己的感触。首先,我自己本身从不看k线,也没有研究过k线,k线走势代表过去,过去会简单重复吗,这可能仁者见仁,很多人一个白酒公司的k线走势,跟银行的k线走势来对比,研究感觉要爆发要大涨了。这是可能吗。就算是同一个行业,不同的公司,都具备产品竞争力,市场地位,财务指标,公司商业模式,比如贵州茅台跟洋河股份对比,能一样吗。但是我要重申一点,我不是否认或贬低技术派。基本面研究的基础上,适当使用技术形态是有用的,但是不能因为技术形式不好否定一个公司的投资逻辑。

其次,我也是一个在股市爬滚13年的老股民,我自己曾经痴迷技术,当时在券商营业部的时候,天天研究波浪理论,菲波纳奇数列这些,我在上面花费了很多时间,一度以为自己的盘感比常人好。后面09-12年的A股惨淡历史,亏到自己怀疑自己,然后就离开股市。再到13年底,自己调整策略,通过研究公司的基本面买入逻辑,慢慢的找到属于自己的研究体现和交易模式,不然也没法混迹这么多年。

最后,我认为,不管是看技术看基本面的,如果能保持5年,算是高手,如果能保持10年,属于顶级高手,如果能保持20年以上,那属于股神级高手。巴菲特年化收益22%保持超过30年,这是世界公认的股神,没有第二个。

最后,我想说一下,技术形态和盘感属于小技巧,只有透过k线,看清楚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真正的成长逻辑,才能把握住投资。小赚是赚,10次小赚且不如别人长期持有的“大赚”,还不耗神。

什么技术形态都不懂,做长线每年能有15%——20%的收益已当然算是高手了。我在凌通价值投资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写投资大师们的收益的。

1、本杰明格雷厄姆,30年,年化收益20%,累计237.3倍。

2、沃伦巴菲特,46年,年化收益20.3%,累计4909倍。

3、约翰聂夫,31年,年化收益13.8%,累计55倍。

4、彼得林奇,13年,年化收益29%,累计27.4倍。

5、塞思卡拉曼,27年,年化收益19%,累计109.6倍。

6、安东尼波顿,28年,年化收益20.3%,累计176.8倍。

7、戴维斯家族,47年,年化收益23%,累计收益1.8万倍。

8、大卫史文森,24年,年化收益16.1%,累计收益36倍。

9、詹姆斯西蒙斯,21年,年化收益35%,累计收益545.8倍。

10、乔治索罗斯,29年,年化收益超过30%(续存基金年化约20%)。

我们看到股神巴菲特都才20+%,你这位朋友15%——20%,可想而知,很不容易。

我在股市中也是一直做长线投资,从15年到现在,算下来每年也有15%左右。也是不懂技术形态,崇尚价值投资,遵循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的选股方法,选好了就以年为单位,长期持有。

不过长线持有也不是傻傻地持有而不定期对自己持有的股票进行体检,把业绩变坏的公司剔除掉,买入其他更好的公司。例如之前买过某美药业,后来果断止损卖出。

总之,每种投资方法都有好的地方,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有的就是技术分析做得很好,有的价值投资做得很好。关键是自己能挣到钱,而且长期赚到钱。

(文章图片来自网络,欢迎关注@理财在路上,专注理财近十年,与你分享理财知识和实战经验。)

每个人对高手的判断不一样,我个人认为这已经是高手!

大众对股市高手的标准是:

1.能判断出顶和底,而且需要精确到天,最好精确到小时。你叫卖出,股票马上就大跌,你叫买入股票马上拉升。比如你说三天后下午会见底,十三天后早上十点会见顶,实际走势和你预计的一样,你就是高手中的高手。

2.能提前预知哪只股会大涨,如果一只股票上涨了20%,你买入后又上涨了20%,大家也不会认为你是高手,你得买一只股的时候在最低点半死不活,买了后突然大涨50%,才会被认为是高手。

3.一个月起码能赚100%以上,如果你买了一只股,一个月涨了30%,大家也不会认为你是高手,因为他们会认为一个月涨30%的股其实有很多,只有一个月能实现翻倍,才会被认是高手。

如果按这几个标准的话,做长线每年有15%~20%,肯定不会被这些人认为是高手。举个简单的例子,在2017年的时候,有不少朋友和我一起买了美的集团和海康威视,现在基本上都是翻倍的收益,平均一年也有30%,但是还是被很多人喷,说这些股都是蓝筹股,谁不知道啊?你有本事找一个能大涨的小盘股告诉我。

所以啊,本质上,大众进入股市都是想来赚快钱,快大钱的。像这种年化收益不超过20%,在他们的眼中根本称不上高手,因为他们只要抓住一个热点,三天收益就足于秒杀,当然每个人眼中的高手都是自己了。

但股市投资,其实不是比谁赚得快,而是比谁活得久,不到退出的时候,谁也不知道自己最终是赚还是亏,只有敬畏市场,赚到了钱还能守住钱,做好策略才能实际最终目标,至于是不是高手,那只不过是一个虚名而,并不重要。

这位朋友可以算是高手了。每年15-20%的收益,获利已经比大部分股民好,跑赢了通胀。

虽然不懂炒股技术这些方面,但是他做得正确的是坚持长线投资。

长线投资意味着今年会有亏损,但明年不一定会有亏损,总体坚持下来,长线投资的收益是可观的。

认识一朋友,身边真实的例子,在2005年,买了100万某股票基金,一直没有赎回,其中经历了牛市,也经历了金融危机,10年后赎回,100万涨到了200万。这就是时间的力量。

长线投资,最考验的就是心态,有耐心,即便是遇到股灾也能平和心态看待,在大涨时没有过多的贪欲,在时间长河下,是能收获财富的。

除了坚持长线投资,不懂技术形态,选择好的股票也很重要,这跟个人投资判断有很大关系。

若是选中了康美药业、长生生物这些ST股,即便再长线投资,最终也是亏损的。

选择优质而稳定的股票,再辅以长线投资,最终能在时间赛道上赚钱,股神巴菲特不也是如此吗?

题主的说法我深以为然,长线交易每年有百分之15~20的收益,绝对算得上是高手。

长线投资平均年化15~20%是高水平?

巴菲特:为什么巴菲特被称之为股神,世界上只有他做到了几十年的回报率20%以上。60年回报15万倍,78年回报544万倍,稳健复利是巴菲特的特点;这一点至今无人能够超越

耶鲁大学的基金会是全球盈利最高的学校基金会;从1985年至2014年实现了21公斤到238点,9亿美金的跨越;11倍的增幅平均每年17%的年化增长率。

正如题主所讲,能够平均年化达到15~20%;那会是非常高的收益水平。

股市中的财富神话有很多;像2015年的牛市可能身边随随便便一个人都能,非常高的盈利。我身边的一位朋友从30万做到了200万。200万之后还不甘心;继续配资进场,想用这200万解决一辈子的财富问题,实现人生理想,实现财富自由;是的,他距离成功其实也不远,但他还是没有成功。最终200万亏光,30万的本金也亏光;还欠下了巨额的债务。

有了这些交易的职业素养,用什么样的指标都能在市场中赚钱;

交易的人都讲究一句话,大道至简;从字面上理解,大道至简是讲方法简单,运用简单方法的人一定有一颗复杂且睿智的头脑。

今天一位朋友,一直在跟我讨论他炒股的技术方法;他希望我能够帮他完善技术方法,提供他交易的成功率;他的方法我不太懂,说实话也并不是很感兴趣;

因为没有交易格局的前提之下,谈论再多的方法,都是白费。

总结:道可道非常道,炒股这件事情,永远以结果为导向,只要盈利都是对的,能盈利的都会牛人。

点击右上的“关注”,在后台菜单看到更多技巧。

不管是做长线还是短线,每年有15%~20%的收益率不太可能,也许是平均下来,而不是每一年都能实现。

即使平均下来,每年有这样的收益率也非常可观。以这样的收益率计算大约4年能翻一倍,假如当初以10万本金投入,现在过去8年的话应该变成40万,过去12年的话应该变成80万,不知有没这么厉害。

如果说的只是三两年之内的事,那就没什么好说了,时间短,其实看不出什么,长时间有这样的收益率才厉害。

当然也不是说完全没可能,如果买中一些大牛股还是可能的,但真的是这样,那也跟实力没什么关系,算不上高手。主要还是运气好。

不过说回来,炒股的水平好不好,其实跟技术形态懂不懂,不一定直接相关,有人靠技术面分析,有人是靠基本面分析的。

我有个朋友买股票只买本地股,他是千方百计去了解这个公司,从做生意的角度分析,这个公司能不能做下去,能不能赚钱,他说要没有赚什么大钱,但是他炒股非常稳,不但不容易亏钱,而且能够持续盈利。

他就是属于不太懂技术面的人,他真的以合伙做生意的角度来考虑要不要买那一家公司的股票,而且一旦买入某一只股票,他就有可能长期买,哪怕中间觉得太高了卖掉,隔一段时间他又会买回来。

“财说得明白”,这里用简单的语言,把理财的东西说得清楚明白。已经发表的文章,包括房产,基金,银行理财,黄金等,有些热文已经收录在菜单里,请你关注,在后台查看菜单。

什么都不懂不是什么好事情,迟早吃大亏。

必要的技术还是要懂一点,不如跟势交易,不需要你有什么高学历,只要有执行力就行。

李柄增一跟势交易

期货最近几年做的少,说一下外汇的操作经验,仅属个人经验,非喜勿喷!

我只选大周期趋势明确的品种进行交易,就是拿到当下的走势图,将K线图调成折线图后,趋势方向非常明确的!比如日线级别趋势明显!

日线级别趋势明确,然后所有的操作都在1小时上完成。日线级别趋势向上,一小时只做多不做空!日线级别趋势向下,一小时级别只做空不做多!

一小时趋势方向完成逆转时入场第一单(顺应日线趋势方向,判断趋势的方法是顶看底和底看顶),耐心等待行情展开,当盈亏比达到1:1点时候,平仓一半,先保护好本金不受损失。

行情展开以后,出现第二入场点,再次建仓,当盈亏比达到1:1点时候再次平仓一半,如此反复,直到一小时完成趋势反转,平仓所有头寸!

如果一小时始终没有趋势反转,一直持有并持续加仓,平仓一半,反复操作!

如果一小时入场既错,到达止损位后及时止损!

这样,亏损只是第一单,盈利也许是好几单。一年时间里即使错几单,只赚一两次就够了!

切记仓位要保持一致性,每次建仓的仓位都是一样的!最少给自己十次机会吧,具体仓位依据个人资金而定!

我认为你朋友炒股绝对算炒股高手了,不管是战绩还是炒股心态都已经足够战胜99%的股民,你朋友称为高手都是名副其实的。

首先从炒股风格来分析,一个股民真正能耐的住寂寞,能有持股的优良心态,在现在A股市场1.5亿股民当中,真正95%的人都是做不到这一点,就凭借你这个长线风格,就可以战胜95%的人。可想而知95%的人都做不到的,你朋友能做到,肯定算高手了。

股市充满高诱惑的市场,每天不是这个股票涨停,就是那个股票涨停!特别是当大盘上涨之时,大部分个股都跟风上涨,而你手中股票不涨,这个时候就是考验一个人持股耐心时候。而这个时候都还能忍住手,控制贪念,就凭借这点都能成为炒股高手。

然后从炒股战绩来分析,你朋友每年都有15%~20%的收益,这个收益已经在A股市场绝对战胜了99%的股民。其中A股市场95%的股民是亏钱的,还有5%是赚钱的人,而真正每年保持有15%~20%的人只有1%,说精准一点就是1%的人都没有这个战绩。

就近几年的A股来分析,上证指数从2015年6月12日高点5178点截止今天能在A股市场不亏钱的都是高手,大部分股民资产都是腰斩,最起码缩水50%以上。所以你朋友还能保持每年长线15%以上的收益,完全可以称为绝对高手。

其次再来分析你朋友炒股技术问题,毕竟他是长线,长线分析股票是注重内在价值,长线就是买股票未来预期,只要股票未来内在价值高,预期高,技术面对于长线来讲意义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所以你不要觉得你朋友什么技术都不懂,也是他懂的东西比你多,你朋友不愿意与你分享罢了。真正炒股高手都是非常谦虚,隐藏实力的,人间很多真正的炒股高手都是这样的,炒股半桶水的反而棒吹自己炒股多么多么牛逼。

最后综合以上分析,你朋友已经在炒股很多方面都是有自己的长处,优良心态,炒股战绩,炒股能力等优势,这就是能算炒股高手的真正原因。

世界公认的股神巴菲特每年保持19%的收益,已经称为股神,而你朋友每年收益15~20%,你说算不算高手呢?

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阅读与关注。

你好,我是润希哥。

回答你的问题,按照你提问的假设,这个当然完全不算高手。我发现有很多人说他这个操作是高手,那说明他没有见过真正的高手。

我们作为普通散户来投资并不是大的机构,也不是基金或者私募,所以相对来说资金量是很少的。如果长线每年有着15%至20%的收益作为大机构来说那是非常成功的,也就是说对于上亿的大资金来说是非常可观的利润,但是对于散户来说几十万,上百万的话,按盈利点来说是不够的并且你没有说他持续多长时间,所以如果持续时间短的话也不能认为是高手。

那么下面我就详细的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第一,资金量不够很难成为高手。

我们都知道在股票投资市场,资金量越大越难玩,其实也不仅仅是股票,在商业场也同样如此。我们常说的船大难调头就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大资金很难操作?

1、就是因为资金大,你的买入和卖出都会动静特别大。如果操作手法不隐蔽的话,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使我们操盘或者坐庄失败。

买入的话,需要长时间的先去缓慢买入。因为直接买入大资金量的话,很多人都会看见,我们要在底部建仓,也就是分批买入我们的托底资金,行业话叫托底资金。买入以后这部分托底资金我们是不动的,最终庄家赚钱也是靠这部分资金作为最后筹码,这个才是最大的利润。

然后中段操作手法很多。比如,拉高,让散户接盘,然后在高位缓慢出货,再配合消息,策略很多很多,在这里不一一详述。

说完了买入,我们再说卖出。如果没有足够的承接盘,大资金是卖不出去的。即使你卖出去也会把股价打的很低,这样的话很多散户都知道有大资金在抛盘就会疯狂的抛盘而形成踩踏。真的形成踩踏的话,可能庄家自己也会被套死。所以说你的这个朋友如果是几个亿的大资金的话,可以称之为高手,否则只能算中等。

第二,盈利持续时间不足,不能称之为高手。

我们都知道在股市赚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很容易,但是要持续稳定的盈利并且没有产生大的亏损,这一点是很难的。如果只是一年两年盈利,不足以说明他的能力。必须得是长时间的,并且稳定的盈利才能称之为高手。复利的魅力是很大的。随着持续盈利,随着资金量不断增大,操作难度也会越来越大,难上加难的操作能掌握才算真正的高手。

我相信通过以上我的分析,你也对股票市场里是否是高手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谢谢,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毫无疑问,楼主这位朋友是众多炒股人群里的高手,他可以打败90%的股民,同时打败绝大多数专业基金经理和科班出身职业炒股玩家,在下佩服!

我国股市运行已经有30余年,在这么长期的时间段里,股市也展现出一些让人信服的规律。其中,七亏二平一赚定律就是对所有参与炒股人群的一个可靠定律。

这个定律在我国股票市场一直发挥着作用,相信未来也一样,只有10%的人真正能够从炒股中赚到钱。

楼主朋友能够长期从股票赚取15%-20%的年化收益率,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真是需要“与众不同”才能实现。

15%-20%的年化收益率,相当于3年多4年实现本金翻倍,这是非常可观的。当然,随着本金量的越来越大,操作相对也会变难。

对于普通人来说,炒股是一件看似很容易够得着的赚钱方式,故很多朋友加入到其中。正如以上分析,赚钱实属不易。

有没有适合金融小白的股市产品呢?

有,基金定投。

基金定投是定期向某一只或者多只基金投入一定资金,通常是一个月投一次,并设定止盈线。然后,就是坐等基金上涨到止盈线,重新展开一轮定投,操作非常简单,长期年化收益率在10%以上。

对于楼主这位朋友,可以说是高手中的高手,不仅需要很强的股票分析、识别能力,还需要超平和的心态,在出现大跌的时候拿的住而不乱阵脚,厉害厉害!对于普通朋友,在我国股市铁律面前,基金定投是更好的选择。

就我那一届的情况来说,2年之内离职了一半,不过大多数是跳槽去了其他股份制银行和公务员单位,5年之后又离职了20%,这一批离职的大多数是看透了国有银行,离职后不会再从事银行业,所以总体来说,我那届一起进银行的人,只有大概30%还留在国有银行。

1. 感觉晋升无望。校招进国有银行的,肯定都要从柜员岗位做起。但是很多人(包括研究生学历的)做了两年还是柜员,感觉晋升无望,选择离开。

2. 本身就骑驴找马。很多人的工作期望还是公务员单位,进银行只是过渡缓冲,所以他们是一边工作一边还在进行国考省考,考上就辞职走人。

3. 不喜欢国有银行的官僚体制。国有银行,官僚气息浓厚,很多年轻人并不能接受,从价值观层面有着强烈的冲突,最终选择离开。

4. 被直接上级逼走。在国有银行工作,经常被换领导,有时候来了一个特别不和的领导,真的会一气之下不得不离职。

5. 工资太少,活不下去,必须另谋出路。讲真,从2014年开始,整个银行业的工资水平下降得厉害。特别是国有银行,持续跌到了2020年还没有大的起色。股份制银行基本从2018年开始,薪酬水平又开始往上走,但是很多国有银行的基层机构依旧很难。很多基层员工每个月都是拿两三千的低保工资,那些要养家糊口的人,真的是活不下去的。

6. 工作强度、工作压力太大,身体承受不住。银行工作虽然很少被吐槽996,但是银行工作实际上也是5+2、白+黑的运转,特别是坐上了领导岗位、管理岗位的,如坐针毡,感觉随时顶着一颗雷,不知道底下哪个员工一个不小心就会把雷引爆,所以身心压力巨大。特别是女性,身体的反馈会更加明显。为了身心健康,离职找一份没那么大压力的工作,为了让自己可以活得久一点。

你好,楼主。与其说是有多少离职的,不如换一个角度看为什么会离职。离职的每天都有,可想进来的每天依旧不少,像是过滤器一样,循环往复。看看围城里面人是什么样的心声。

真的太累了,我是会计主管岗。最近正在准备辞职,马上年终了,拿完奖金就走,头都不回的那种。365天,至少340天我都在上班,什么双休什么法定假日,不存在,所有的一切都和任务挂钩,风雨无阻,日复一日,哪怕休息也都要每天早上6点50到单位开金库,17:00关库,营业前,营业中,营业后,各种乱七八糟的事儿,无时无刻不能听见别人叫我的名字,一百个事等着我去解决,一百个事我都是责任人,所有人有任何事都会找我问我为什么问我怎么回事,每天进到营业室我不停的工作不停的忙,一整天喝不上一口水,上不了一趟厕所。压力很大,事儿很多,生病了领导不给假,让我自己克服克服,原因是单位忙不开。外地无资源型员工,没有时间营销,但是存款任务下的却比谁都多,理由是我是主管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完不成任务不会因为你是主管就优待你,照样是取消休息,我曾连续25天没有休息高强度的工作,最后赶上中秋了让休息一天,立刻就病倒了,然而休息完的第二天依然要带着病爬起来上班,如果你休息就是你没有大局观。这种道德绑架,真的让人十分恶心。每天下班回家筋疲力竭,什么都不想做,精神压抑,失眠,经常做梦梦到挨骂或者任务,从三年前漂亮的小姐姐到现在满脸痘痘的黄脸大妈,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知道我的内心到底有多强大。我知道离开这里,任何一个地方对我来说都会是天堂。再也没有各种检查,各种罚款,各种不休息,各种连带责任,当我离开银行以后,我一定再也不会回到这里,因为让我觉得无比的恶心。

我来更新了,10月12号,实在熬不住裸辞了,整夜整夜的失眠让我没有精力再去好好工作, 3个月以来,我几乎一个人干了所有营业室的活,主任只考虑营销却不管你的内勤业务,甚至所有人全都派去营销了一个也不就给你用,搭班授权员拖拖拉拉的办事风格,我真的不是铁人。再也没有连带责任、再也没有违规业务,再也没有业绩指标,再也没有历史遗留的问题整改,再也没有不想吃饭和喝不了几口水的焦虑,我自由了。

毕竟是企业,需要要效益的、银行按照企业盈利模式管理,从业人员压力大,后台人员边缘化,技术处于从属地位,基层人员没有营销、亲和力没有竞争力。

有辞职的,辞职的比例大约在35%左右,也就是三分之一的样子。辞职的原因有:一、进入行政机关;银行是企业,有人人从个人前途考虑,从银行离职到行政机关;二、进入大型国企;有人为了施展才华,到大型国企这样的大舞台;三、进入学术领域;有人对学术有兴趣,通过考研等途径进入学术领域搞研究;四、进入民营企业;有些人受聘加入民营企业,在民营企业做高管或者是职业经理人;五、自己创业;有一部分人辞职后自己创业,做自己的事业。以上就是我所了解的进入国有银行后又离职的人员的去向,不一定前面,但也基本是这样的。

你这个问题让人怎么回答啊?当年从学校招进国有银行的,让人怎么知道?又有多少离职的,又让人如何统计啊?我只能说,我当年就是从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分到连云港农业银行的,后离职干律师的。

离职率是和每个银行的政策自己工作内容不同,有的银行有存款和贷款业务让人很难受,工资和待遇于储户和信用卡用户以及理财用户有关,离职率也和上述的问题有关,具体的离职率可看每个银行的任务。

多着呢,我堂哥以往在信用社工作,那时1980年,信用社非常吃香,那时打工的少,农村没有经济来源,村里要上绞任务,我记得当时,我的儿子只有2岁,我在家带孩子。老公也病了,家里没钱用还借代款钱做零用。现在好多银行倒毕了。人们生活也改善了。都有钱,不借代款了。

城里的想出去,城外的想进来!不过如此

很难干的,坚持下去的现在都混好了

不用算肯定是5年前3300一平划算:

第一:就3300与4300之间的涨幅就高达30%

第二:这5年你租房的钱呢

第三:这5年之间的货币贬值呢

这些都是看得见的,还有一些你看不见的泥?别的不说,有房的人去办信用卡,批下来的额度都要高得多。

作为一个学习缠论多年的过来人,因为自己也经历过从小白到慢慢把缠论的骨架完善起来,细节一点一点搞清楚,目前虽然不能说有多大成就,但还是很想把自己一路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和想法分享出来,希望对你的学习能有所帮助,抛砖引玉,一起交流学习。

先不说如何学习缠论,我想,首先最重要的是如何正确的认识缠论,只有搞清楚缠论是什么样的东西,对它有比较理性的认识,才能谈得上更好的去学习它,运用它。缠论界历来充满了纷争,缠论本身也相当具有争议性,尤其是在知乎这里,缠论似乎很少被客观的评述过,要么就是一顿猛夸,各种神话,无所不能,印钞机般的存在;要么就狂贬之,各种神棍,骗子,不实用,亏得一塌糊涂。这些东西对于一个新人来说,可能变得更加无所适从,更迷茫了。

对于刚刚接触缠论的朋友,第一个忠告就是:先认识缠论,再研究缠论,最后运用缠论。如何认识缠论?最直观的方法就是把缠师博客里的文章都通读一遍,不单是教你炒股票108课,最好是把博客中一千多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来一一阅读。我想,等你真正耐心读完缠师所写的这些文章之后,很多问题自然都不是问题了,缠师是怎样的人,缠论是怎么样的一部理论,里面都讲述了哪些东西,是不是对我们有价值,是不是值得去学习等等,这些问题在一遍通读之后,心中自然就有了答案,任何一个完整看过缠师博客的人,都不会再对上述问题有些许困惑了,这样,就可以进入第二个阶段,去耐心的研究缠论。

只要认真阅读过缠师的文章,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的,对缠师、缠论、投资学习等,都会有清晰明确的态度,关键是还有很多人,一些新人、小白,自己不去好好学习、阅读,总是这里看点,那里听点,很难对缠论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样对缠论学习、实践都是很不利的。闻见学行,必须得是正闻、正见、正学、正行才行,否则不如不学。

再次强调一下,学习讨论缠论,一定不能只盯着某个点,要综合全面的去看,否则很容易断章取义,或者不在同一个频道上各说各话。比如一个分型-笔的定义,要对笔有完整的认识,关于笔的缠师说应该不下十处,把所有的综合一起才能对笔有全面的理解。 否则都只能得点失面。 更不用说线段、递归分解,多义性分析等等这些高层次。 所以,要想学缠论,首先要通读全文,带着问题往下走,或者慢慢就有答案了。否则就只能缠在原地不动弹了。108课只是缠论技术分析的正式课程,课后补充解盘和缠师回复还有很多内容。技术分析也只是缠论的一部分,缠师留下千余篇文章,从大局到小节,从技术分析、经验运用到心理、哲学、经济、音乐、佛学、文化等等方方面面。这些东西足够我们大多数人研究学习一辈子,对应缠论的态度,要认真对待,不能人云亦云。不学缠论和学其他论,但是不管学什么,都是要融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没有万能的东西。对应一种理论,不用盲目的信,更不能盲目的不信。人云亦云不如自己去甄别。

交易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是一个技术理论就能解决的。我觉得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像缠论这样全面的学习交易的学习参考的体系来。不很少有一个人能如此全面的给大家来讲解。 要么是没有深度,要么没有广度,要么纸上谈兵,缠师是一个集大成的天纵之才,难得一遇的,即便是有同样的才,也未必有同样的胸怀来写出来给大家分享。 缠论是宝,有缘得之,且行且珍惜。

关于缠论,尤其是炒股票分析相关的理论,必须摆正一个心态,很多人学习缠论,是因为听说学了缠论能把股市当提款机,学了缠论就能在市场中游刃有余。抱的希望越大,可能失望就越大。之所以会失望,并不是所缠论不好,而是因为这种心态就是那种一夜暴富的心态,想着来这里寻找一种点石成金的万能术,这种术是根本不存在的。且不说缠论,就是市场中任何一种技术,都没有百分之八十的适用的,更不要说江湖骗子给你一个必赢的法门了。任何理论,技术的学习,都逃不过一万个小时的定律,必须下足够的功夫才能有所成。市场更是如此,门槛越低,难度可能就越大,每个人都可以进来玩,但是真正能从市场上赚钱的,不下足够的功夫,是不可能的。就像缠师说的,偷心不死,早晚会被市场消灭,唯有洗心革面,才能有所成就,市场中有千万种理论,千万种方法,缠论只是一种,无论何法,都需要去究竟,任何一种方法都有严格的买卖条件和大环境的配合,之所以很多人学了缠论,反而亏得更多更惨了,就是因为不究竟,学了点皮毛,连招式都没学会,就觉得练成了九阳神功,天下无敌了,这种对理论似是而非得认识,往往适得其反,死得更彻底。 理论再好,刀再快,还需要人来驾驭,人是关键!

所谓缠论是什么?跟其他指标的区别是什么?要不要学?3点给你讲清楚:

1.缠论到底是什么?

我们不对缠论的发明人做解说,仅仅说缠论本身是什么?如果你仔细看过缠论的内容,并且研究过金融交易领域的其他理论,就会发现,缠论其实讲的内容跟波浪理论极其相似,或者客观的说,缠论就是把波浪理论换了一个皮儿,缠论把一些形态和结构自己给起了新的名字,让学习者以为这是个新理论。

从时间上看,波浪理论产生在前,并且已经有很多成功的分析案例,可以确立波浪理论对金融分析是有显著作用的,波浪理论不是虚无的瞎猜测,波浪理论讲的形态和结构的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发现了价格运动的一些规律。

从这个角度说,波浪理论是老师,是前无古人的创新,缠论是学生,是模仿。

2.跟其他分析方法的区别是什么?

是学蜡烛图?学均线?学MACD等技术指标?还是学缠论?估计这是困扰很多初学者的问题。

跟K线蜡烛图、各种指标相比,波浪理论跟它们最大的区别就是形态和结构,价格变化的形态千千万万,有什么办法能预测未来走势呢?波浪理论用形态和结构来推演未来的变化,比较著名的5浪上升3浪下降,就是形态和结构的框架演示,虽然不能预测出确定唯一的变化可能,但是从千万种变化中缩小到有限的几种可能之一,就已经把价格运动的预测难度,缩小了很多很多。

从这个意义上讲,波浪理论的观察维度要远高于K线蜡烛图以及各种技术指标,如果说波浪理论告诉你海洋的波浪怎么起降,有什么涨潮落潮的规律,那么技术指标是预测分析波浪表面的那些小浪花。两者不在一个层次上。

对于缠论,是想模仿波浪理论的推演方法,但据我的观察,它的结构表达还不如波浪理论阐述的清楚,甚至有些地方搞混淆了。

2.要不要学缠论?

换了一层皮儿的缠论,我不评价它是否掌握了波浪理论的真谛,仅仅从克隆角度看,也应该是有一定作用的分析方法。区别是,你愿意学原版的波浪理论,还是愿意学后来的缠论?

总之,这个世界,每个人的视野维度不通,思维层次不同,产生的选择倾向也不同。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倾向去选择,学什么,不学什么,以及跟谁学,因为一旦你认定了一个是对的,别人怎么劝说你都是无用功,只能自己碰破了头才会理解他人的好心相劝。祝你好运!

缠论这个方法其实挺好的,我也算是系统性学习过。因为原著是以博客的形式发表的内容,知识点逻辑不是太流畅。是随笔方式的分享,可惜的是教你炒股最终停留在了108课。对于方法,存在就有意义。但没必要盲目崇拜,由于禅师笔锋非常犀利,积累了很多的忠实粉丝,崇拜可以但不能钻牛角尖。

我接触学习缠论的不少人,颇有把方法神化的趋势,其实完全没必要。对我来讲,方法只是利用交易的工具而已。当然,整体而言,对于买卖点的策略还是相当完善的。买卖点之间的搭配组合可以指定很多交易策略。

我分享下我学习过程的几个状态:

第一阶段,刚开始接触108课的时候,感觉笔者笔锋犀利,相当牛逼。原著内容的时候确实有很多无法理解,处在混沌的状态;

第二阶段,方法一知半解,实战中找不到使用的技巧,亏损常伴左右,甚至感觉有一些迷茫,这个方法到底行不行;

第三阶段,开始系统学习,缠论有很多缠解的方法和资料。相对系统的很少,系统之后能结合实战的也不多,当然前提是你要系统学过;

第四阶段,实战总结摸索,学完不等于赚钱。很多人认为学了方法就代表盈利,其实并不是,方法需要磨合亏钱也是常事,这是个过程。

推荐的学习路径:

原著可以先放一放,把其他人的缠解内容先梳理一下。先大致了解整个方法体系中的重要知识点,方法流传已久对于知识点已经形成了系统。

对方法有一定了解之后,再去看原著,这样才能理解的更加深刻一点。原著是一定要看的,毕竟整体的思路是来自于禅师,虽然随笔但值得学习。

最后,学习到实战是个过程,可能会痛苦但需要坚持下去。

关注猪爸爸看股市,专注投资者教育,移步专栏,学习更多干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想学习缠论的话,首先要有一本能够全面系统阐述缠论的教材。

我们知道,缠中说禅在写博客文章的时候,没有按教材的顺序和语言来写,有些重要的知识点分散于他的大盘解析文章、对缠迷的问题回复和对作业的点评中。其对定理的写作顺序大多以先结论后论述,对于定义多数是先粗糙后精确的方式写就的。所以,学习起来难度是很大的。

目前市场上己出版的大部分有关缠论的书籍,都是直接将缠师的博文、解盘、回复和作业或者原文照抄而成,或者对原文添加一些配图而成。看这样的书籍,与直接看缠中说禅的博文毫无二致。因为他们都不是教材式的整理。

现在市场上出版的缠论书籍中,《缠论通解》是唯一一本按教材的逻辑顺序和语言,进行整理的缠论图书。它将缠师的博文、解盘、回复和作业中的知识点,毫无选漏地进行了归纳,并按照教材的逻辑,先形态学后动力学的顺序进行了整理,对缠论的定义、定理做了详细地解释,对初学者来说,是一本不错的学习教材。

《缠论通解》在一些较大城市的图书馆,如北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杭州图书馆、沧州图书馆、福州图书馆等都能借到。

缠论是一个逻辑化的理论。用缠师的话说,逻辑化的东西都是最好学的,关键是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然后把整个逻辑关系串起来,这样就一通百通了。

相信炒股的人很多都知道“缠论”,缠论的作者身世一直是个迷,网上的猜测很多,但是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说法证实作者到底是谁。

以上是缠论作者的原博客,看下数据就知道这个博客的火爆程度,作者没有做任何推广。

其实缠论涵盖面太广了,“教你炒股票108课”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分支,为什么会这么火爆呢?它用了我们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对股票的走势进行分析讲解,但是从不预测它的走势,股票的走势是在当下分析的,在缠论中买点只有3个,第一买点,第二买点,第三买点,而且每个买点的买入时机都有详细的讲解,卖点反之其然。

因为市面上有很多版本的“缠论“建议看博主的原文去学习,包括留言区也有讲解一些问题。学习缠论的过程是漫长的,学的人很多,能坚持下去的人极少,学到精髓的是少之又少。

个人买股票或者期货这些操作的话,学一些基本知识就够用了,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交流,本人也是个缠论迷,之前学习了2年略懂皮毛。

你好,我自己也学习了多年的 缠论,现在有一些心得,我的头条号上有一篇文章, 专门说到了初学缠论者最容易遇到的八个问题,可以给到你一些帮助。

从个人的体验看,缠论是 股市技术分析最好的方法之一,如果能把缠论 掌握到一定的程度,那么在股市里实现一定程度的盈利不是一件难事儿。

缠论比较难的在于整个的学习和领悟的过程会比较长,至于这个时间会多长,要取决于你的学习方法,努力程度以及悟性。

缠论有难度, 学习的方法和步骤很重要。初学者不建议马上去看原著,可以先学习其他人比较系统 教授缠论的 课程, 建立基本的概念和思维以后再去研读原著,从中吸收营养,学习以后你会发现,缠论能够提升你自己思维的层次, 还能解答很多其他领域的问题,说缠论是哲学一点不为过。

A股市场后期将面临非常好的机会,希望您能抓住机会努力学习,参与到这一场资本市场的盛宴中来。

都他妈不懂瞎扯 不懂就说不行 不行为啥还那么多人学 自己傻 就说别人也傻 缠论是个系统学 主要就是 背驰结构 级别结构 趋势结构 力学结构 缠师说学会背驰就可以割庄家 这话没毛病

缠论其实不是贴合市场的理论,市场是高度智能化的,缠论作者也只是在他所处的年代所产生的一点心得而已,使用的角度比较窄,然后作者也死掉了,缠论没有跟着时代进行强势优化,所以,目前的缠论不值得去学习,反而容易走入误区。真正学习的对象应该是整个市场,市场以形态表现给我们,只要你善于发现,你就会学到市场最强势的形态理论。参考吧[呲牙]

其实缠论只不过是缠师操作系统的一部分,三大系统之一,缠师把这整套系统的一二部分预以保留,而把这最实用的最简单技术操作系统开放了出来,缠师的目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让我们从简单的操作技术往复杂的方面去引导,可惜天妒英才缠师没能完成这心愿,就离我们而去,不然这一整套的理论与基础肯定能媲美国际著作,只因这系统前二部分的缺失所以才让很多学习缠纶的人,对缠论的很多部分感觉很难懂的,有一部分悟性高的人得以掌握能灵活运用百用百灵,有一部分悟性不高的人百试百不灵,所以才导致现下的结果,有人夸有人骂。

缠论说白了,就是看完了各种经典分析后,总结出自己的一套交易法则。缠论的本质与传统的图面分析一样,所以不要虚化它,也不要神化它。k线作为缠论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实现了对买卖点的主力跟踪。当主力的筹码达到一定的动力时候,会拉升,也会产生筑底。另外,波浪也是缠论的一种做单方式。通过波浪做区间套,在次级发现买点,从而预先获得行情的走势。这样也可以扩大做单的止损止盈位,降低交易风险。

很多人都会用缠论做股票,但是,经验告诉我,缠论在期货也有很高的价值。

从实战方面讲缠论

利用缠论操作系统的基本思路只做30分钟或者更大的周期的交易,使用区间套在次级别买卖点进场,利用顶底分离止损,利用博本交易中枢一笔,结合本周的MACD均线和次级特征序列调整单数。这样的交易结构止损只有一个顶底分离型,止盈很可能在博本交易中出现,这样的止盈止损最少都可以达到5:1以上。中轴一笔的成功率取决于操作者的缠论级别。

缠论买卖交易系统中的k线形态示意图

从理论方面讲缠论

1、缠论区间套的存在

何为区间套,其实就是指在波段理论中的“波段中的波段”。30分钟图一笔,5分钟观看,也相当于有很多五分钟的笔构成的趋势。这类似于放大镜,把走势放大,直接看到最细微的数字变化。

这样的好处在于:你可以通过更小级别的走势,比市场绝大部分人提前预判出大级别的方向。更重要的是,通过次级别入场和设置止损,止损变小了很多,从而导致你下单的止盈止损比例变大了,大到你足够在市场中靠概率和止盈止损比率来盈利(有时候甚至能达到十几比一)。

以橡胶为例子,30分钟二买+5分钟一买的单子。在图中1处开仓,原因是在5分钟图的时候2次开仓,提前预判出30分钟下的一笔回调结束,所以止损可以从30分钟底分类型最低点提到5分钟,第二次买底分型的低点。

划的位置进场做多,由于5分钟可以看出开仓两次,95%的概率30分钟下一笔结束,可以比别人看的更多更早得看出大趋势的出现。另外,区间套还可以把止损降5分钟的底部。

2、缠论看似无关市场的波动,但有定量和规律的走势。

缠论与波浪不一样,波浪容易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主观看法,缠论对比要严格,5根以上互补包含的K线才可以形成笔,次级别线段笔和本级别严格笔可以互相印证。所以,即使人不同,画的图也会一样。

由此可见,缠论虽然玄乎,但是又有自己的标准,产生的图相近。

3、缠论走势类型的存在

不同的k线形态有不同的指标,走势类型才是根本,指标备注只能作为协助者。 走势的级别明确可以说是每一单构成的最低级别图形不断地按照中枢延伸。关键是要选择与自己操作相一致的周期,相当于对走势级别、形态以及动力各方面的分析。

缠论的“级别”汇总小技巧:

关于二类买点如何把握,由于周线上位后第一个连续不构成明显的下跌走势,因此第一类的买点的背驰走法无法出现,这时候就应该降低k线的级别,从日线图上找到最佳的买点,这里的缠论解析为:大级别的第二类,矮点由次一级别的相应的走势的第一类买点构成。

缠论中短差程序指的是大级别的买点介入,在次级别的第一类买点出现时,可以先降低仓位,然后在次级别的第一类买点出现的时候补回来。关于个别交易者喜欢用轴线买入,这应该在日线的第一类买点出现的时候回补。

根据相应的资金量以及自己习惯的操作级别具体实施,最关键的要多看盘。

如果走势连短线、均线都不能突破的话,那么期间出现了高点或者低点都没什么意义。

所以综上所述,缠论非常深奥,不同时期看会有不同的感触,看似无序的市场波动,变成了变量的,有规律的走势。一旦有了规律,那么我们能操作,从而获利。以上是个人对缠论的见解,仅供参考。

如有不解,评论区交流。

公共交通恢复,春天应该不远了。

公共交通虽然恢复了部分,但是不是说餐饮业就可以开了,现在还是有许多的限制,毕竟疫情还没有过去,餐饮业是疫情的重灾区,容易引发群体性感染,短时间内不会解封的,可能外卖的会恢复。

虽然交通恢复了,疫情还是需要合理进行消费,疫情过程中上班族没有收益,消费能力有限,应该4月5月会迎来消费峰值,旅游业再度迎来一波行情

看情况!一般还有一段心理缓冲期

有点恼火,顾客给敢光顾?还有钱。

春天会来临,今年有点慢。做餐饮可以考虑外卖。

我个人觉得复工的时候和开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春天还有点远

我不认为,第一,大家的心理还存在恐慌感,不会高频在外就餐,第二,疫情期间原材料被市场逼得离谱上涨供需不平衡加大成本,很多小餐饮公司无力承担。

2月22日已经复工餐饮,不能堂食只能外卖,人少的很,点餐的也不多,一个月一万六的房租[捂脸]有点难扛啊

珍爱生命 还是注意点 能避免出去尽量少出去 少聚会 为了家人和他人的健康

55岁,有房有车有社保、无任何负债,且有220万存款,当然可以提前退休咯!只要符合提前退休的政策,我个人觉得55岁退休,还可以更好的享受生活,完全是可行的!

既然有了220万元存款,按银行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4.125%(基准上浮50%)来算,每年可获得9.075万元利息,平均每月能有7562.50元。对于没有额外负债、且有社保的老年人来说,目前养老完全足够的,哪怕是两个老人,也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8380元,平均月收入为5698元,离7562元尚有不小的差距呢!每月光220万存款的利息,都比绝大部分人的工资收入高,还不够自己养老的么!

很多人将220万元存款收入与各地养老金进行简单的对比,再加上通货膨胀的因素,简单的推算出,30年后(此时85岁),220万存款利息是不够养老生活所需的!

其实,我个人认为这种推断有点片面,并不准确!

55岁只是提前退休而已,又不是之前没有缴纳过社保,只要在办理退休之前,缴满15年,就能领取相应的退休金!换句话说,55岁退休后,每月可不止7562.5元的利息可拿,还有4157元/人退休金(北京地区),每月近1.2万元的收入,这不够生活么!

再者说,离退休后,医保可以差额补齐。照样可以享受基本的医疗保障,看病不是不花钱,但至少能减少一大笔的医疗费用支出!

另外还有一点,试问一下,到55岁,又有几个人能有220万元的存款,且无任何负债呢!给你20年,每年能存下22万元么,恐怕现实生活中,能做到的寥寥无几吧!反正,让我每年都攒下20万,还是很有难度的!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财经问题就请点击关注【财经者思】,记得多多点赞哦!!!

55岁有房有车,还有220万现金存款,靠吃利息可以提前退休养老吗?

有钱人都喜欢问这样的问题,已经55岁了,再工作5年,60岁也就退休了,为什么不坚持坚持呢?

本金220万,如果选择银行大额存单的话,就按三年期4%的利率来算,每月可以获得的利息为220万×4÷1200=7333元。

每月7333块钱的利息,够不够日常生活呢?以目前的生活水平来看,肯定是够的。

所以,如果你想提前退休,靠利息收入是可以养老的。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1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月度数据(5月份),城镇职工期末参保人数:42098万人;基金收入:21182.9亿元;基金支出:18546.7亿。人均领取养老金:4405元。

通过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你的利息收入已经几乎是人均领取养老金的1.6倍了,已经躺赢了大部分人。

根据年初发布的2019年经济运行情况来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3万元。你全年的利息收入,是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67倍,不用说,已经是人生赢家了。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以你目前的情况,依靠利息收入,完全是可以安心养老的。

当然你题目中没有说清楚是不是缴纳社保的,如果到60岁可以按时领取养老金的话,那当然就更好了。

不过我还是要说,如果工作不是那么累的话,就在坚持坚持,到60岁办理退休,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工作有时候不仅仅是为了钱,尤其到了50多岁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寄托。

工作可以使自己永远保持一种激情,一份充实,一份向上的力量。

祝你生活愉快。

我的观点是完全可以!

我们先说说年龄问题。题主是55岁。中国人平均寿命是77岁。说句大不敬的话,从平均水平来看,可能还有22年的光阴可以享受。越晚退休,所剩时光越少。

再说说存款利息问题。220万存款在银行按一年定期来办理,普遍利率是1.95%。一年利息是2201.95%=4.29万。大额存单一年期利率是2.2%,利息是2202.2%=4.84万。一年期理财利率大概为4.0%左右,利息是2204%=8.8万。无论哪个城市,在不考虑住的情况,不考虑享受型的支出,一年8万的生活费用是足够的。如果紧吧紧吧,年底还能留个旅游费用。

最后说说存款金额问题。一定不能想着自己只花利息,钱都留给子女。且不说你看病需要花钱,孙子孙女生日再表示一下,等等,老人花钱的地方有很多。即使你不花钱,花钱少,把钱留给子女可能也会造成资产的缩水。

遗产税这个话题已经被各个领域的媒体炒的好像已经开始征收了一样。不过即使现在没有,在题主百年以后是大概率会出现的。所以题主的资产一定要有一部分是以避税资产形式存在的。

能够避税的资产都有哪些呢?最典型的是保险。我国《保险法》有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干预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对保险金的请求权。也就是说以保险形式留下的资产是不征税的。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古董字画,有较强的保值属性,同时又不需要在相关部门登记。归属问题本就存疑,自然也无法征税。

题主已经55岁,工作了一辈子了,跟我的父亲同岁,如果我们家要是有题主的经济条件,我一定要父亲退休。

银行研究僧,你学习,我也跟着学习!有任何疑问或观点随时交流!

基本没有问题!

55岁,有房有车,还有220万存款,应该说,这个经济条件非常可以了,在同龄人中属于佼佼者。那么,这220万存银行里,靠吃利息可以提前退休养老吗?

我们来算一算。

中国人当前的平均寿命是77岁,就以这个77岁为准,那么,余生还有22年。那么,22年总计花费大概有多少呢?

这方面有个简便的计算方法,如果你的存款够25年生活所需费用的话,凭利息就能实现财富自由了,这里已经考虑了通货膨胀因素。

55岁的老年人,一般生活开销方面比年轻人少了很多,而且有房有车,假如没有车贷房贷的情况下,我们按高标准,假设一年各种费用为10万元,那么,25年就是250万,和220万差不多,在这个年纪,基本是实现财富自由了。

目前银行的无风险理财产品,比如大额存单、国债、智能存款、定期存款等等,利率最高在4%左右,我们就假设为4%,那么,220万存银行里,一年利息为:2204%=8.8万,折合每月为7500元左右。

应该说,这个月收入是非常不错的,已经超过了大部分工薪族的月收入了,毕竟现在社会上月收入三四千的一抓一大把。即使考虑到通货膨胀导致钱贬值因素,但是已经55岁了,这些钱还是够用的。

综上所述,考虑到已经55岁了,如果有房有车,那么,有了220万存款,靠吃利息提前退休养老是可行的!

但是,正因为已经55岁了,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建议提前退休,因为离退休年龄只有5年了,而55岁退休和60岁退休,因为工龄不一样,退休工资可能会差别不少。

其实到了55岁这个年龄,体力和精力都跟不上,单位一般不会给搁重担的,会比较清闲,既然这样,何必提前退休呢?大家说对吗?

可不可以提前退休养老,一是看条件允不允许,二是看自己想不想退休。

55岁女性已经达到退休年龄了,而男性则还要工作5年。由于自己有房有车,那么生活的收入和成本大概是:

被动收入,女的有退休金,假设每月3000元,男的没有退休金。

理财收入,220万的存款,按照国债、大额存单、理财产品等的组合,保证每年4%-5%的收益,那么每年的收益就是8.8-11万,每个月可以有7000-9000元的理财收入。

支出:

老年人的支出大头是食品和医疗。按照保守估计,一个月食品花费2500元,医疗800元,通信费200元,其他项目500元。这样每月大概4000元左右。

对于女性来说,如果每月3000元退休金+理财的9000元的收入,而支出大概4000元,还会有8000元的结余。对于男性来说,每月9000元的收入,扣除4000元的支出,还有5000元的结余。5年后,男性也可以领取退休金,每月再多3000元的收入,在一般的情况下养老是基本没有问题的。

此外,如果之前给自己买过重疾等保险的话,相对来说就更安全了,养老基本问题不大。

而且,就笔者身边的情况来说,55岁的人,能做到220万存款,有房有车无贷的,也是比较好的情况了,只要不追求过高的物质生活,经济上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其实到了50岁以上的年纪,是否需要退休,除了考虑经济条件以外,也要考虑个人的意愿。之前有个男同事,48岁就自愿退休了,在家里照顾父母,陪伴妻儿,而昨天碰见一个朋友的爸爸,63岁的博士、总工程师,还奋斗在一线工作岗位上,为祖国人民做贡献。

所以,很多时候,是否退休取决于个人的意愿和实际状况。

之前所说的理财收益4%-5%,有个前提是,老年人要对自己的资产进行管理,进行资产合理的划分并投资,来保证每年的收益。

此外,老年人要考虑好自己的养老模式和生活追求。比如,之前有老人的子女都出国去了,而自己要在国内养老,那么是否需要请人照顾,或者住什么档次的养老院,这又会是一笔额外的开销,都要考虑好。如果自己对退休后的生活很有追求,经常要去出国旅游的,那么也可以再适当的多留一点积蓄。

总之,个人观点是现在的存款保证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身体还康健,又比较有追求,再工作几年多攒点积蓄当然更好。

55岁有房有车还有220万元存款,靠吃利息当然可以提前退休养老,哪怕是没有养老金和医保。

关于养老需要多少钱,财智成功曾经发表过一些看法:农村家庭有30万元存款可以满足养老,五六线城市或小县城有五六十万元就行,三四线城市七八十万元,一二线城市则要一百万元以上。

上述标准是有房子无负债的情况下能够满足基本养老保障的存款数额,但是不是一成不变的。

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存款本息总和的购买力每十年要下降三分之一左右,所以要想不受通胀影响,那么上面提到的金额每十年就要增加50%才行。不管怎么讲,220万元存款都已经是很高的数字了,足够老两口养老。

2019年大额存单很火爆,关键是保本理财产品将退出市场,大额存单利率上浮明显成为替代选择。假如选择了按月付息的三年期大额存单,220万元存款一年能拿到9.196万元利息,每个月能拿到7663元。

要知道2018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仅有49575元,一个月算下来只有4131元,这基本可以代表维持基本生活的费用。即便是在北京,企业退休人员2018年的养老金水平同样只有4000元左右。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未来养老金增速降低是必然,即使再过三十年也不一定能达到人均7000元。

通过理财收益用于日常生活,没事锻炼锻炼身体,到各地看看风景,有着220万元本金保障,还有房子作为最后的依靠,养老完全没有问题,起码30年内不用担心钱的事情。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贪心,不要去追求高收益高回报,老老实实理财,本金安全第一,自然就能安度晚年。

这个年龄可以啦!

本来女性职工60也就退休啦,你这个不过还差几年而已!

我发现很多人喜欢在网上贩卖焦虑,甚至有人说没有1亿不要考虑退休. 或者说什么通胀率10%等等.

看看你身边的55岁朋友月收入多少人达到了1万, 多少人有200万存款吧!

至于通胀高那是改革开放后洗的30多年, 因为广大农村人口集中涌向城市, 推高了房价, 更因为祖国深圳南大门打开后内陆地区高速发展带动两位数的经济增速, 可是最近几年已经降到6个点了. 相信10年后增速可能4-5甚至未来达到3个点也很正常. 因为祖国的高速发展会逐渐过渡到发达国家, 而如今的日本美国经济增速已经只有1-3个点啦,有些发达国家甚至负增速. 因而他们的物价水平呈现出相对稳定的态势, 所以你会看到网络喷子说我们的物价太贵. 你去欧美看看就知道啦,我们的整体物价还是便宜多啦(个别除外).

换言之,我们未来的通胀率我个人认为不会超过6个点!

回到话题, 55岁的大叔还是好好享受生活吧!人生苦短也许70 80多年, 不要被网络喷子贩卖焦虑影响心情!

问这一个问题,有点可笑,第一有房,问是什么样的的房买财产保险了吗?万一你家着火了给邻居的财产造成损失了你要赔多少钱?,你给人家的豪车撞了你要赔多少钱?你或你的家庭成员在外出现意外了,你要出多少钱?,你觉得你现有的钱能够花吗?不要预设前提,好好上班吧!一切都要顺其自然。

个人建议干到60岁,再忍5年正式退休比较合适。因为提前退休至少要扣10%的养老金(每提前一年退休扣2%,5年扣除10%,再一个,5年增长的工资基数,三,每年的社平工资递增比例提高的这一块。加起来至少得有三、四千元以上,所以提前退休损失不少。如果身体健康,没什么事,不建议提前退休。坚信百忍成金,自然规律,正常退休,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完全可以退休养老了,55岁基本上应该么有什么负担,以后余生主要是生活和医疗花销。按照定期理财利息3.75,二百万每年应该有七万多元的利息,完全可以解决日常温饱了。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需要从几个角度来回答。

1、优先要知道的是大部分银行3年期和5年期的存款利息是差不多的。因为大部分的银行都不希望储户做一个5年期的存款,不确定性太高,一旦中间发生了降息等问题,银行容易“吃亏”!

2、另一方面,大部分的人其实都算过一笔账,包括银行。那就是3年期和5年期的利息其实差不了多少,那么3年期+2年期的实际收益是比5年期更高的。

举个例子:

100万的存款在3年的利率为4.18%左右,而3年期到期后进行一次的转存。前3年就是100万元x4.18%x3年=125400元;后2年就是1125400元x4.18%x2年=94000元;那么3+2最后的利息就是125400元(前3年利息)+94000元(后2年的利息)=219400元!就算之前5年期的利率是一个4.3%左右的数字,那么100万x4.3%其实只有215000元!所以相比之下,一定是3年期的更具优势。

3、5年期的时间太长了,大部分的人不愿意让钱死死地放5年,缺少灵活性。

综上三点,大部分的客户知道,银行知道,推销职员也知道,自然就不会推崇5年期的定存,没必要,客人也不会接受,何必“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呢?

现在大量的银行员工都背负着一个叫做“绩效考核”的东西,就是每当你玩不成指标,就会有相应的“处罚”,就是扣钱,拿不到奖金之类的。但是同样的,如果你有了业绩,也会有一定的奖励。

而从存款业务来看,银行其实对于1年期的存款所给出的奖励是最高的,远远高出3年期,5年期,以及活期。所以大量的银行人员都会主推1年期,然后再推3年期,而不会推荐5年期和活期。

我们要知道的是1年期的存款利率只有1.5%左右,而3年期的有2.75%左右,5年期的其实和3年期的差不多。

所以处于推荐的角度,他们是不会昧着良心推荐5年期的,因为流动性太差,并且利息也不高。

客户也不是傻子,如果今天你骗了他们,下一次他们知道了,也就不会在光顾你。银行讲究的都是回头客,因此,不会推荐5年期的,没有必要。

而对于1年期来说,利息只有1.5%,远远低于3年期。

所以,对于银行来说,1年期是最赚钱的!原理很简单,银行就是左口袋进,有口袋出的赚钱模式,这里给出的利息越低,那里借出去的利息越高,那么银行获利越多,这就是主推1年期的原因之一。

就好比,如果客户是储蓄3年期和5年期的,那么如果这个周期里央行降息了,其实银行就等同于做了一笔“亏本”买卖,赚少了;

但是如果是主推1年期,那么对于央行降息他们的损失就相对较少。

不要看降息的空间很少,觉得没有太大影响,对于银行来说,他们的揽储体量是非常大的,所以降息一点点,对于银行来说都是巨大的利润影响哦!

所以,在货币市场“降息”意愿较强的周期里,银行肯定更愿意你存短期。

那么,对于广大普通储户来说,我个人建议还是存3年期,因为对于5年期来说时间太长利息太低,灵活性太低,不划算;

而对于1年期来说,虽然灵活性非常高,但是相对的利息太少,收益不高。

当然了,现在许多民营银行加入了队伍,大家完全可以选择一些民营银行进行定存。

因为对于许多民营银行来说,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1、存款利息比国有银行高出许多;

2、大额存款的门槛比较低,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就可以起存;

3、随存随取,不用担心灵活性的问题,实现了按时计算的原则;

4、安全性较高,存款业务都是享受着《存款保险条例》的保护,50万以内的资金100%赔付;

5、方便储蓄,可以通过“京东金融”等APP进行网上操作,非常方便;

最后在提供一个小技巧!

如果你的资金超过了50万,甚至有100万左右怎么办?其实可以分别存入不同的民营银行,享受一个50万以内的100%赔付哦!

因此,现在对于存款业务的选择其实非常大,也非常透明了,投资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的方式存储!!

关注张大仙,投资不迷路,感谢你的点赞和支持。

浮云君的奶奶上个月存折到期去邮储银行进行续存,由于浮云君在外地工作,没时间帮老人去办理,就和奶奶叮嘱选择 3 年期进行存款,这样利率更高,每年获得的利息更多,而且也省的年年往银行跑。

奶奶听从了浮云君的建议,但是去了银行,柜台人员却多次建议奶奶选择一年期定期存款进行储蓄,存款满一万元银行还赠送一小桶食用油,但是存 3 年期却没有礼物相送,柜台人员劝说奶奶选择一年期更划算,在柜台人员多次宣传、引导下,奶奶还是听从了他们的建议。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为什么银行要主推一年期定期存款,甚至存款还送食用油呢?银行不是慈善机构,他们这么做当然是因为这样对于银行更有利,能够以更低的利息成本获得廉价的资金。获得资金的成本降低了,同样的贷款利率不就能赚到更多的钱了吗?

在现行的利率之下,一年期对于银行更有利,于是乎会给银行经理、柜台人员下达相应的一年期存款指标,在绩效、考核、年终奖这些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诱惑面前,银行柜台人员当然会优先考虑自身利益,向大众推荐一年期存款!

上图为 2019 年各大银行的存款利率图表,现在大部分银行 5 年期存款的利率和 3 年期相同,所以我们只需要观察一年期和三年期利率的差异就可以。

三年期和一年期利率差异最大的邮储银行达到了 1.875% ,接近于 2 个百分点!要是吸纳长期存款,银行的成本会大幅度提升,所以银行当然会倾向于选择鼓励居民进行一年期的存款啦。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银行鼓励大家选择一年期存款,当然是因为这样做他们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和好处。

马云曾经说过:“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你觉得马云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吗?

2018年底全国居民存款总额大约72万亿,其中绝大部分存款都是通过线下进行的,马云的余额宝现在总额不到2万亿,和银行存款相比只能是九牛一毛,所以我觉得马云的诺言并没有实现。

现在除了传统的银行,又新成立了很多地方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包括马云,在20 14年也投资成立了一家民营银行:网商银行。或许是看到余额宝和银行竞争压力太大,转而想通过民营银行来改变传统的银行吧。

如果你到传统银行营业厅去存款,营业员一般会建议你存一年期存款,而不建议你存三年以上,而且按现在银行的利率,五年期存款和三年期存款的利率基本一样。

但是,如果我们看一下新成立的民营银行和一些规模较小的城市商业银行,他们在网上公开发售的创新存款产品,绝大部分都是以5年期存款为基础的,存款利率也明显高于传统银行的短期存款。

为什么传统银行和新兴银行之间,对储户存款的偏好有如此大的差距呢?传统银行好像更喜欢短期存款而互联网银行好像更喜欢长期存款,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吗?

我们只要进行简单的比较就知道了,如果我拿10万元到传统银行存款,按营业员的要求存一年定期,利率上浮后为1.9%,第2年到期之后,如果仍然按1.9%的利率连续滚存4年,这5年我得到的利息是0.95万元。

如果我把10万元存入民营银行的5年期创新存款,利率为5.4%,5年后到期利息是2.7万元。

同样是10万元存了5年,利息却差了1.75万元,如果用户从传统银行存款,少收入的这些钱到哪里去了呢?

答案很明确,自然是传统银行赚去了,一部分用来给员工发奖金,所以员工就会积极动员储户选择短期存款;另一部分会成为银行的利润,所以在全球最赚钱的10家公司中,我国有4家,分别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

现在的很多银行存款推荐的储蓄时间周期一般都是一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周期,尤其是很多基层的银行他们喜欢推荐按照天数来计算的,原因很简单,短期内资金的循环使用可以帮助他们完成更好的业务指标。

众所周知,当前很多的一线基层银行业务员基本上都是有储蓄任务和指标的,每年有一定的额度。那么对于这些银行和业务储蓄员而言,如果你可以使用一年一次的储蓄时间周期那么是可以很好帮助他们完成相对应的任务指标的。

其次就是一年期的定期储蓄利率相对较低,可以更好的与同时间周期内的银行理财产品进行一个非常完美的横向对比。这也是有助于当前银行出售更多的银行理财产品,实现银行快速增加的方法之一。

首先, 不管哪一家银行,其实只要你去存款了,银行都是欢迎的,无论期限长与短。至于你所说的,都推荐一年期短期存款,不像以前推荐五年的定期存款,这个现象应该说很少存在,因为从银行员工自身的角度来说,大部分的银行的员工在给储户办理存款时,都是希望储户可以办理三五年期的,因为这个涉及到营销人员名下的日均存款,存款期限越长,对于银行员工来说,名下的日均存款可以保持越久的优势。

当然如果从银行的整体的角度来说,会相对喜欢储户选择短期的存款,这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因素:

(1)利率因素:银行短期存款的利率相对于长期存款来说,一般利率值都偏低,以四大行的一年期及3年期为例,存1万元,一年期的一年只需要付出195元的利息成本,而三年期的一年需要付出385元的利息成本,同样获得用户这个1万元的使用权,短期存款付出的成本低,相对应银行的利润就会提高。

(2)FTP转移:上述利率因素是从银行整体来看,FTP是从单个银行网点来看,FTP又称之为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它是指商业银行内部资金中心与业务经营单位(支行网点或者公司业务部门)按照一定规则全额有偿转移资金,达到核算业务资金成本或收益等目的的一种内部经营管理模式。

举个简单的小例子:比如某国有银行的X网点吸收了一笔20万元的储户存款,此时一年期的利率为1.95%,三年期的利率为3.85%,假设该国有银行内部的FTP价格为4%。

如果储户存的是1年期的,那么X网点把这笔存款转给资金管理中心,可以获得2.05%的利润;如果储户存的是三年期的,那么X网点把这笔存款转给资金管理中心,仅可以获得0.15%的利润,对于X网点来说,储蓄存1年期的,其考核利润比较高,存3年期的,其考核利润相对较低。而这个考核会涉及到X网点年终绩效考核、排名甚至是职务的升迁等等(贷款也是同样的道理,X网点从银行资金中心拿到资金(假设支付给资金中心5%的利率),然后放贷给客户,放贷的利率越高,其相应的考核利润越高)。

所以从整个网点来说,也是相对会喜欢用户存短期的期限的。不过无论是从全行还是从单个网点来说,最终的执行都要落实要员工身上,而员工从自身的因素考虑出发,反而会更加愿意储户选择长期的(日均存款是员工定级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你所谓的都推荐一年期不推荐5年期的,应该是极其个别的现象。

现实中,其实储户到银行办理定存时,一般都是由储户自主决定选择期限的,如果客户没有咨询,很少说员工会一直给储户推荐各种期限。再者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只要你有来存了,银行都是极其欢迎的。

银行喜欢力推一年短期存款,而不鼓励储户存五年长期存款,现在的银行确实是这样的。对于这种现象从银行角度来考虑的话”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但从储户角度分析的话是”降低未来不确定性的风险”,所以这样一拍即合,银行力推短期存款也是符合储户的要求。

为啥现在到银行存款,银行推荐一年定期存款,而不像以前推荐五年定期存款呢?

根据当前银行这种想象,已经跟银行工作人员讲述,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银行以低利率揽储

银行的存款利率一般都是跟期限有关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是1.50%,而二年定期存款利率是2.10%,三年定期存款利率是2.75%,五年定期存款利率是3.3%。从这个银行利率可以看出,银行推荐存一年短期存款,同样的揽储金额,但可以节约一半的利息支出,省出的这些利息就是为银行运营节约成本,增大了银行的净利润。

(2)储户的需求

随着现在的投资理财产品越来越多,大家选择的产品也越多,很多人不想把这些资金长时间锁定在一个产品当中。而储户宁愿把这些资金存短期的,只要有其他更好的产品,能及时的调换其他产品,这样更加灵活性,这也是储户对于短期存款需求量大的真正原因。

(3)银行为降低长期负债率

储户把钱存银行,这笔钱就是放银行暂时保管而已,但这笔钱成了银行的负债。也许银行由于长期负债率太高了,银行为了避免长期负债率,从而只推荐一年短期存款,不推荐五年定期存款,缓解银行的长期负债,避免长期负债太高,给银行带来长期风险,所以银行这样做也是为了降低自己未来的风险。

(4)五年长期存款没人愿意存

随着现在社会赚钱难,消费高,大家存点钱不容易,很多时候赚了一点钱就要用来养家糊口,用来买房买车等开销。很多人根本不愿意再度存银行长期存款了,很多人都注重考虑资金流动性了,大部分人只愿意存短期存款,可以及时的取现出来消费,不至于资金锁定太长时间。但银行也是为了缓解资金困局,只能改变选择推荐五年存款的策略,跟随储户的存款意愿,推荐一年定期存款,从而吸引更多的存款金额。

总得来说,银行推荐存款期限也是跟市场情况,以及储户的存款要求,做出一些运营策略上的改变。而不会一味坚持原先的策略,力推五年定期存款而忽略一年短期存款。

银行的运营策略都是会改变的,类似马云曾经说过,银行不改变,将会改变银行,也许这就是银行逼不得已的进行改变,改变长期揽储,推荐短期揽储方式为主,这就是银行的改变,这就是银行的进步。

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阅读与关注。

  在2014年以后央行不再公布五年定期基准利率,即商业银行没有了五年的参照标准,不好设定五年存款利率,或者说五年定期对商业银行而言存在较大的风险。

  比如央行降息,下调基准利率,而五年定期因时间较长没法及时的更改,付给储户相对较高的利息——为了规避此类风险,商业银行通常三年定期利率与五年定期利率保持一致,或相差不大,与五年国债4.27%保持一致。

  假若你是储户,三年定期利率与五年定期利率一致,你会选择三年还是五年?选择三年的,一个三年和一个两年存在资产再投收益(复利),但同时会面临利率下调风险,以及两年期本身利率较低,致使复利不如五年都保持一致的五年定期利率。

  不管是对储户还是对商业银行,提供五年期存款都存在一定的弊端,那又为何要推荐五年定存呢?而在2014年以前(包含2014),我国是提供五年期基准利率的,有参考利率,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便可跟随基准利率变化,对银行而言经营风险较低。而对储户而言,五年期利率更高,银行自然推荐五年期了。

  银行都推荐一年期吗?不见得。对工作人员而言,可能为短期业绩考虑,致使推荐一年定期。但对商业银行而言,反而三年定期成本更低,毕竟竞争激烈,银行获客能力有限,长期存款更能留住储户的存款。

以前去银行办业务的时候,确实工作人员推荐五年定期存款要多于推荐一年定期存款。虽然说,现在工作人员很少推荐,但在交流的过程中,会有感受他们倾向于推荐一年定期存款而不是五年定期存款。

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1、原来五年期年化利率与一年期年化利率差距并不大,推荐时间更长的五年期期限,银行方面更具有优势。

1998年7月1日央行调整五年期存款利率为5.22%,而调整一年期存款利率为4.77%,中间的利率差不足0.5%。2002年2月21日央行调整五年期利率为2.79%,而一年期理论为1.98%,中间的理论差不足1%。不仅仅是这两个时间点,还有很多,比如1997年五年期年化利率6.66%,而一年期的年化利率为5.67%,中间的利率差也是不足1%。

如果五年的时间利率差还不足1%,银行方面肯定会推荐更长期限的定期存款,不仅仅资金能稳定使用,利息支付的压力也没有那么大。

而近些年来一年期与五年期的利率差往往大于1%,比如2010年12月央行调整五年期存款利率为4.55%,调整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75%,中间的利率差为1.8%。2011年7月央行调整五年期存款利率为5.5%,而调整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5%,中间的利率差为2%。

利率差的加大,当然银行方面也要考虑支付利息、贷款等方面的压力,所以开始推荐一年期定期存款而不推荐五年期定期存款。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自2014年之后,也就没有了所谓的五年定期存款,或者可以理解为五年定期存款与三年定期存款是一样的。五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执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没有了五年期定期存款,也就没有了推荐了。

并且,很多储户做远期定期存款,失败率较高。所以,银行工作人员干脆就依据实际,推荐一年期存款,毕竟期限较短、应变能力较强,不至于未到期违约而造成利息损失。

为啥现在去银行存款,很多银行都推荐一年期短期存款,而不是鼓励大家进行5年期的存款呢? 通俗的理解是,银行为了降低运营的成本,并且盘活资金,你存款的时间越短,利息就越低银行获得利润就大,关键是这样长期以来能节约成本。

表面看的确是这样的,实际上背后却透视了未来的一个趋势,那就是存款利息未来可能存在下降的空间,我记得在不久前央行相关人士曾经表示如果我们采取定性的宽松手段,或许负利率不会那么快的到来,这个话的意思是未来有一天我们肯定会迎来负利率。

对银行来说,如果现在把存款期限定的太长,假如有一天负利率来了那岂不是更被动,损失更大吗?在负利率还没有出来的时候,鼓励短期存款无疑是一种灵活的利率制度,对银行未来的可能随时迎接负利率是一种充分的准备。

另外,现在消费贷款的需求不如以前那么大了,假如存款都是长期的,这是不利于银行运作,存进来的这些钱贷款不出去,银行就要自己长期拿着这些资金背负很多的利息,这笔账肯定不划算,这种情况下鼓励短期存款灵活方便,何乐而不为呢?

有人发现,现在银行大多推荐一年左右短期存款,而不像以前那样鼓励客户存五年的长期存款了。随着社会发展,银行和储户的需求都发生了变化,主要的原因有这么几个:

第一, 银行需要降低成本。目前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一年期的是1.5%,二年期的是2.10%,三年期利率是2.75%,五年期的也是2.75%,存三年和存五年的利率一样,那五年期的产品本身就失去了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让客户存短期,同样的本金可以节约一半的利息支出,即节省了成本,也增加了银行的净利润。现在银行的竞争压力大,钱不像以前那么容易赚,开源节流已经成为每个银行必做的事了。

第二,银行想降低长期负债率。储户的钱存在银行,对银行来说是负债。如果长期存款太多,银行的长期负债率就会很高,导致长期风险也越来越大。为了避免长期负债率过高,银行便改为推荐一年期的短期存款,减少长期定期存款,避免因长期负债率过高导致的风险。

第三,是储户的需求转变。现在人们对资产的流动性要求越来越高。

一方面,理财产品种类千变万化,各有优劣,人们就不太愿意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更不愿意放太久,害怕机会成本太大。存短期的,灵活性高,可以及时转变策略,选择更合适的产品。

另一方面,生活节奏快,消费升级,日常生活开销也越来越大,经常遇到急需用钱的时候,如果钱做了定期存款,想要提前取出来,只能按照活期计息,损失太大了。为了保证资金流动性,银行推荐短期存款正合了储户的心意,不失为一个吸引存款的好方法。

综上所述,银行不是慈善机构,是要盈利的,要盈利就得不断升级产品和服务来适应市场的变化。银行不再推荐长期存款产品是根据自己运营策略调整,以及储户的真实存款需求做出的营销手段的改变,说明我们的社会在进步,银行服务也在改善。

所以,银行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储户想要降低未来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那就顺势而为,用短期存款满足双方的需求。

一:黄金和房子变现能力比较

黄金是流动性资产,变现能力极强,大部分的黄金产品当天就可以变成现金,且费用低,房子是不动产,急需变现,很难做到黄金的这个速度,房子变现一种是抵押,二是出售,抵押涉及到评估,银行审核,正常在3-14天,如果是出售那会更慢,如果你急售,还可能被买家压价,如果是全款房,这个周期快也3周,如果是贷款房,基本都在6-10周之间

二:波动性对比

黄金近二十年,最低点和最高点波动率在80%,这个波动率是很多投资者不能承受的,相比房子除去极个别极端现象,2008年波动也不过40%左右,相比黄金还是更稳些

从未来收益来说,房子已经过了最好的黄金期,国家也出台了明确房子不是用来炒,而是用来住的,未来大福升值的空间不大,黄金有这个潜力,但对应较大风险,所以投资什么都要结合自己的情况。

更多交易投资技术知识关注@交易员spirit

还记得几年前的中国大妈吗,估计现在还没解套呢!

当时中国大妈全世界疯狂扫黄金,像买菜一样,结果套在山坡上!

不要看到啥疯涨了就想着买啥,现在黄金没太大上涨空间了,目前仅仅是避险资金的推动。

只有爆发真正的局部战争,类似于之前的伊拉克战争,黄金才真的是能继续疯狂。

特别是很多没有投资技术的人瞎买,如果真的钱多,投资的地方多了去了。

另外非要二选一,还是买房子吧,虽然说房子可能没法再大涨,但还是有很多地区是价值洼地,另外房子还能出租带来收入,也只需要一点首付即可。还有就是房子还是很保值的。

黄金虽然有保值功能,可是跌起来也很疯狂,而房子大跌可能性非常小。黄金还得全款,也只能放在那无法收租!

如果是买白银投资还是不错的!

盛世古玩,乱世黄金,可见黄金的保价功能是非常强大的,但目前黄金处于历史高位,所以不建议个人投资。

并不是这样。虽然短期内黄金价格确实有明确的上涨,但是长期持有的话,可能房产的优势会更加突出一点。

我在专栏中对于黄金的价格水平有详细的分析,这里简述观点。

首先说黄金吧,黄金的价格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经济下行的时候黄金呈现单上涨周期,所以最近的黄金价格上涨非常猛烈,可以认为黄金现在就是处于这样的上涨周期,因此投资黄金会收获不错的利润。

不过如果把黄金的价格周期拉长来看,可以发现黄金的价格平均线和货币的通货膨胀水平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投资黄金只能够获得货币贬值的补偿而不是盈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黄金是一种无息资产的原因,长线持有黄金所得到的收益是非常低的,甚至不如银行理财。

另一方面我们投资黄金一般是通过纸黄金或者期货等投资平台进行操作,囤积现货黄金不利于黄金投资,这是因为现货黄金的储存和售卖渠道本身有一定的损耗,成本也是比较大的,因此在家里囤积黄金并不是一个投资的好方法。

相比之下近些年房产投资可能是收益已经开始变低,但是房产作为资产价格整体的上涨速度适合经济增长速度相关的,这笔黄金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长期持有房产所获得的价值上涨比黄金还是要更加迅速。另外可以观察到在发达市场的租金收益一般是要比中国要高很多,可以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的租金收益会开始上涨。

所以说在黄金的单上涨周期利用周期性进行投资的话,投资黄金确实能够收获很大的利润,不过如果是长线持有的话,进行房产投资可能是要优于黄金。

既然你用了囤字。

很显然并不差钱。

从几个方面给你简单分析下。仅参考。

收益性,黄金没有收益性。对,没有。它不可能没月或者每年给你带来股息。

但是房子有。房子有租金。而且这个收益性是可以预估的,甚至根据这个收益性可以来给商业房产估值。

增值性。黄金和房子都不会增值。对,都不会。

他们两个属于被动型。也就是货币贬值了,才显得相对价格变高而已。

投机性。黄金虽然现在货币宽松政策下在上涨周期。但是涨幅有限。现在1600,给它五年时间,平均涨10%,五年涨到2400已经吓死了。

房子的投机性当然也是这几年被抑制了。在政策下被抑制了。对,是抑制。

如果它敞开心扉的上涨的话,还不知道能到什么价格呢。

流动性。不管给它冠上什么名,叫硬通货也好。的确,黄金的变现能力会比房子好一些。因为价格和价值上,黄金比较容易打通。

总结,很显然,需求这东西因人而已,如果你是普通人房子完胜黄金。但你如果是混白道或者混黑道的话,流动性第一,那你选黄金。

黄金是给富人囤的,房子是给中产和穷人买的。

黄金,这种在恒星爆炸时才能产生的贵金属,是人类社会货币的最高表现形式,这点在人类5000年的历史上,被不同文明,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政体反复验证过。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2000多种不同样式的货币,经过反复的市场竞争得出的结论就是货币会崩溃,但黄金永远不会崩溃。货币并非黄金,但黄金天生是货币。

从根本上讲,任何国家的任何货币从长期来看,都会对黄金贬值,每个国家发行的货币价值决定于它的流通数量,银行可以随时增加货币数量,但无法轻易加黄金数量,就像美国人常说的一句谚语,美联储可以随时发行美元,但只有上帝才能发行黄金。

格林斯潘曾说过,在没有金本位的情况下,将没有任何办法来保护人民的财产,不被通胀所吞噬,反之,在金本位的制约下,世界主要国家的通胀率,都可以忽略不计。

不管黄金还是房子,都是财富的资产表现形式。黄金长期收益较低,而房产的资产价值不断上涨,所以富人囤黄金,穷人买房子也是一种无奈之选。

如何简单的判断是应该囤黄金还是买房子呢?当你的收入上涨,落后于房价上涨的时候,你应该买房子。当你的收入高于房价上涨的时候,就应该囤黄金。

现实社会中,收入高的少数人囤数量少的黄金,收入低的多数人买数量多的房子,也符合黄金和货币的对应关系。

我不认为在现阶段黄金比房子更值得投资。

从10年黄金的走势图来看,从2010年到现在,黄金的价格从1200涨到1600,涨幅为33.3%,而且2014-2018年黄金甚至在低谷徘徊了好久。

原因在于,黄金作为避险资产,一般只有在战争、金融危机等时候才有上涨空间。现代社会,战争都是局部小国家小地区的规模,只有重要地区的战争才会影响国际金价。例如伊拉克战争、海湾战争,这种发生在石油地区,会影响国际油价的战争,而非洲等小国的战争实际对国际局势影响不大。金融危机一般也是10年一次,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到现在也没发生,所以这种对黄金利好的事件难以确定,上涨的机会自然很难。

目前国内的房价总体仍处于上涨态势。2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 《2020年1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其中,一线城市新房和二手房房价涨幅环比和同比均略有扩大,而二三线城市房价涨幅则呈现回落。不管涨幅大还是小,各级城市的房价始终都是增长的。

尽管一线城市房价很高了,但是北上广深仍然是人口净流入地,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房子的需求,这就是楼市的刚性需求。所以从总体来看,一线城市中心区房价可能涨幅不大,但郊区升值空间大。以深圳来看,福田、南山房价普遍10万一平,但是龙岗、坪山还有3万一平的,光明区就更便宜了。二线城市像杭州、苏州等上涨空间还是挺大的,因为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才也会选择留在二线城市了。

另外一点就是房子可以出租,而黄金你买了就只能像股票一样放在那里。出租你每个月还能收到租金,黄金你要是长期持有,中途十几年根本没收益。这样算下来,房子的收益率是高于黄金的。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黄金价格看涨我个人不太看好会一直涨,我不建议现在囤积黄金,因为现在价格比较多均价达到了四百块钱一克,这个价格不会一直这样持续涨的,如果手礼有很多余钱又不够买房子的我个人认为还是可以投资一些如果买的少那也没什么意思赚不了多少钱,

可以在便宜的时候购买,放几年也是可以的,如果是有大量资金买房也是可以的,现在也不是炒房子炒黄金的时候,还是把钱放在手里比较安全,疫情一场才知道没钱真不行,现在炒什么都有风险的,房价跟金价一样太不稳定了。

房子我14年北京周边买的,现在价格也掉了,黄金也是五年前买的现在是赚了钱但是买的少也没啥意思,个人总结,只要资金充足可以投资黄金但不是现在,投资房子也是可以的。谢谢,这是我个人观点。

黄金作为财富流传几千年恒古不变,被全世界认同,看好,这是不争的事实,当下作为硬通货流转全球,曾有这样的调侃,谁握有黄金谁就能统治世界!俗话说得好,盛世玩投机,荒年藏黄金不无道理,丛观人类社会,任何产品均有涨,跌,拿不动产房屋来讲,涨的令人咋舌,离谱,跌成悲惨世界的精典案例也不少!想想当年的东京炒房,美国的次贷危机,都铸成了房屋惨案,唯有黄金涨跌有限,始终处在安全警戒线之内,平稳过渡,理性,可靠,因此怎么说,黄金是牢不可破,值的收藏的宝物。

黄金仅适合作为抵御通胀的保值工具,想取得很大收益是不现实的,原因:

1.黄金的蕴藏量很大,目前黄金的价格大部分都是开采成本,也就是说,黄金其实并不缺少,如果以后开采成本降低,黄金价格就不会太高!

2.除非大规模战争外,普通百姓是很难储存黄金的,你可以看看身边的人,真正买黄金储值的(无论实物黄金还是纸黄金)都非常少!

3.从黄金历史价格上看,波动并不是很大,因此,普通投资者想获利其实还是很难的!最起码的投资很多年的时间,才有可能获得比较好的收益!

当然,投资房产风险也不小,但最起码近几年来看,房产会趋于稳定!如果让我来选择的话,这两种投资我都不会选择!因为,如果经济向好,最先有表现的应该是资本市场!

你好。说下我的观点。

大家好,我是一叶知秋。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做理财经理看什么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想要提升自我离不开读书,更何况在理财道路上,很多人都在学习理财,下面就给大家推荐10本必看的理财书籍  【1】《富爸爸与穷爸爸》  富爸爸之所以富,是因为他让钱为自己工作;穷爸爸之所以穷,是因为他只知道为钱工作。一个富、一个穷,源于他们完全相反的金钱观。 【2】《小狗钱钱》  【3】《管道的故事》  【4】《百万富翁快车道理》  【5】《财务自由之路》以上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助到你,谢谢!

理财是需要一定的积累,但是要想做好这个首先得要知道它的套路,那从哪里学习呢?网络是不错的途径,可要想系统地学那还是从书本里来得真切,下面,笔者就给大家推荐几本书吧!要想学习基金的知识那就看看《解读基金》,这是本不错的书籍,值得阅读。要是考虑自己如何配置自己的资金,那可以看看《有效资产管理》一书,有的地方看不懂可以先看结论。要想研究股票的则可以看看《股市真规则》,该书的最大特点是简单易学,值得参考。股票进阶的人可以学学《股票大作手回忆绿》,虽为小说,但是可以颠覆你不少观点。大趋势是需要不断掌握的,如果对大趋势有兴趣的,建议读读《笑傲股市》,这不仅对股市,对基金都是有益的。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打好基本功:理财所需专业知识要学好。

2、经验:自己要为客户解答的,自己要做过,要做好。各类投资都要做做

3、要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别老想做业绩。客户的感知很灵敏的,销售导向很叫人讨厌,做不出长期的好业绩的

4、要学会沟通技巧,要会做人

一,2019总体来说,所有的实体行业都是在下行区间。

但是任何行业都有做的好的,都有做的不好的。

危机就是转机!

在这几年中,我们发现很多的服装人实体行业经历了倒闭,转行等情况。但是呢,我们也看到了少数人能够在这种危机下转型做直播,做自媒体,做社群等方式,把服装行业做的风生水起!

二,人是大脑,有个删除信息的功能。关注什么就吸引什么!

如果你认为服装实体行业很难做,你就会吸引到很多印证服装行业难做的信息,场景,而把服装行业好做的资讯,案例给过滤掉!

同样,如果你认为服装行业大有可为,那么你就会看到很多服装行业逆袭成功的事例。

类似的情况还有人性!如果你认为人性本恶,你就在社会中处处看到很多人性丑陋的一面,各种负面的新闻!

如果你关注的是人性善良的一面,你就会看到很多积极正面的好人好事,以及正能量。

这些都是生活中并存的现象,但问题是你关注的方面,哪一个更有力量?哪一个更能推动你走向成功?

常言道:“积极的人像太阳。走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三,其实不管是哪种操作模式,销售方式,决定生意好坏的最最关键的因数是货源的性价比和销售能力,优质的货源永远是制胜的根本,销售能力是发展腾飞的助推器!

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和提升的地方!

服装行业的行情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每次跟同行的朋友们说到行情,大家都是直摇头,也有过很多的讨论。究其缘由,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据有报道说即便现在服装企业一件衣服都不生产,在未来13—15年里边,光卖库存就够了,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情况啊。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人口红利、资源红利、管理红利等都已经消失了。老百姓的钱包都让子女教育、房贷、医疗给掏空了,自然就没有更多的余钱在服装上面的消费了。

这个问题是老生常谈了,在行情下行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更显突出。大家只要看哪个产品销售好点,就一窝蜂的都扎进去,哪怕不擅长也义无反顾,为了抢夺市场份额,大有不把这个产品做死就不罢休的架势。去年市场反应好的颗粒绒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今年满市场都是这个产品。当潮水退去的时候,看看谁在裸泳了。

造成中国人跑到国外消费(这也是海外代购、跨境购物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

在现有服装行情下,厂房、档口、人工等成本还在持续的增长,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企业也就没有更多的资金在产品和渠道建议方面的投入了,产品和渠道缺失反过来就没办法助力企业的发展。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寄望于未来,期望明年会有起色。是不是感觉很熟悉?去年的时候也是有这样的期望,但现实却是狠狠的打脸了。不要寄望于市场行情的好转,因为你可能永远也等不到了,历史是不会重演的,只能从自身做起。

感谢邀请,在今年小潮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2019今年是服装业最差的一年。”

小潮觉得这几乎成为绝大多数服装行业人士的心声。

不管是做服装批发、零售还是服装生产厂家来说都是难熬的一年。

就拿服装厂家来说吧,以前服装的利润很高,毛利率20-50%都是很正常的事,现在服装的利润基本上只有3%左右的利润了,加上很多拖压货款。

做服装批发零售店的来说,做服装的,我们知道有淡旺季也是很正常的,但是今年的旺季也成为了淡季,很多服装年即使在特别忙的时候也没有忙过,淡季的话就更不用说了,就是淡上加淡,很多广州的服装批发的档口都选择转让,关门歇业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210亿元,同比增长8.4%,服饰成为唯一一个支出下降的项目。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短视频的红利期,服装行业除了打通支付外,最方便消费者的模式是:线上下单,线下就近门店自提。

小潮觉得2019年之后,不论服装批发还是零售,与互联网的结合度越高,生存几率越大。

随着90后、00后在市场冒头,“小而精”的服装更迎合他们的口味,有个性不撞衫是这群消费者对服装的追求,设计突出、面料舒适也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新消费者的出现是对服装行业的考验,也是服装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叫喊着今年服装生意不好做的人,在之后几年也必定难以存活。

更高的审美更高的追求是整个服装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趋势,所以小潮我觉得,我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要想应对今年这么难的服装生意难做的一年,我们自己对商品的要求也要提高。

如果你觉得不错,记得关注我的头条号——@敢潮,并点个赞哦!不仅每天分享到全国各个服装批发市场拿货的攻略技巧,还有一些提高服装门店运营管理的小技巧哦~

在服装行业做了近十年,前5年做加工生产,这几年做线上天猫店铺。明显感觉到近年服装行业的残酷竞争和洗牌。为什么大家都说活不下去了呢?

现在单纯依靠爆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快速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消费大军,他们有上两代人没有的特立独行的勇气,所以他们对时尚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品牌的忠诚度低,他们不在乎品牌,只想要自己喜欢的,符合自己特性的服装。这也让整个市场进入了细分的阶段,之前的韩版、欧美、轻熟,这些分类已经不能满足这一代年轻人的穿着需求。潮牌、大码、汉服、小个子、暗黑系··这些更细致的分类开始出现。然而太多的商家习惯了之前的操作模式,并不能很快的适应现在这个市场的需求,无疑这些商家只能在竞争的大潮中苦苦挣扎,艰难生存。

文笔很烂的服装店店主,随便写写,都是店主真实分享,建议大家有能力的直接高端货而去性价比要高。

进入服装行业是单纯是因为准备要宝宝就辞去了经常要出差的工作,去实现小女生服装店梦,每天可以穿不同的衣服打扮的美美哒。

店主选择的是只卖高品质原单和韩国货(因为这样自己可以穿的更美)主要做青岛原单和深圳高定和韩国货)

毕竟真正的原单流出来的很少,有时候抢到真正原单货都会拿出来和顾客一起分享。

卖的大牌高定款,我都会直接和顾客说,绝不拿着高定当真货卖。

高定款的选择会从面料到款式细节上和专柜还原一模一样,每个款我都会认真把控。

货源优势—价格比专柜国内一二线品牌还好友好,重点大牌款都很多都上身很好好看,主做小香套装,欧美大牌服装,包包上的比较少(只会上代购级别的好货)

韩国货—韩国服饰款式真的设计感足又好看,但是广州货杭州货做的款式差不多但是面料差太远,无奈韩国货卖的的成本又太高需要飞来飞去。最后搞了沈阳转外销的韩国货,款式质量都和韩国无差异,重点不用我飞,价格也合适(里面也有一部分的1:1,必须的还原定制)。

(jplacewm)默默看款,实拍太费神,所以一天只会更新一两个款,比较懒的店主。

(做原单不难,难是难在只做原单。市场通货鱼龙混杂,遇到只懂比价不懂货的,解释得口吐白沫还是白搭。一分钱一分货是我的宗旨,不怕货比货,只怕不识货。一手货源的我们表示,渠道优势只给懂的人大家先看看)

我是摆摊,今年冬天基本是一个星期能卖一件毛衣,一天能卖一两件卫衣,卫衣把毛衣顶了,两者价位差不多,相对来说卫衣更舒适好搭配,春秋冬都能穿,更显年轻有活力!裤子卖的还可以能卖三四条,有时还多,基本款式是老爹裤和阔腿裤(黑色打底裤今年卖不动),棉衣平均每天都卖一两件,裙子和短裤下货能少点,所以说从整体看还凑合,你们什么卖的好?

弄什么毛衣哦,现在全球气候变暖,大冬天的都不冷了,我冬天都不怎么穿毛衣的。

干服装的同行们,我劝你们早点收手吧!内需过剩,外需价格上也没有优势了。中国服装红利期已经不存在了,不要坚持了。中国就是没有服装厂,库存服装都够穿十年而且是潮流款

说出来都是泪

服装圈内流行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想害一个人,就叫他去做服装;如果你想把他害惨,就叫他开服装厂。

一晃做服装都快30多年了,作为服装业的一位老人,对于如今的市场行情真是有点看不懂。服装行情普遍不好是事实,不过个人认为行业内也依然存在机会。

在这里想跟同行朋友们谈谈自己对未来行情的一些看法和见解。

未来的服装市场没有线上线下之分,只有品牌和体验之分。对于我们做服装的人来说,尤其是从事服装生产加工的人来说,一定要从“产品思维”转换到“用户思维”。站在顾客立场思考问题,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提供顾客想要的产品。

现在无论卖服装的还是做服装的,普遍都会感觉到,服装的单款批量是越来越小。以前服装厂一个款生产几万,十几万,甚至生产好几年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现在很多服装的单款有千把件都是大单了,小批量的订单十几件甚至几件一个款。现在人追求个性化,有的人还害怕撞衫,很少有那种很大的爆单款式。

虽然普遍行情不好,但能追到市场热点的款式还是不少。像现在追电视剧款式的就不在少数,有的款式会因为一个演员或是一个网红穿了而成为爆款。这些追剧中服装的慢慢就形成了一个市场。其实类似的这种细分也是层出不穷。像汉服定制、大码服装、小个子时装等都属于新兴的细分市场。这些新兴的消费市场正在逐步形成。就看我们服装人能不能把握准。

现在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崛起,一些传统的销售渠道越来越不能聚集人群。工厂到消费者的链条无限缩短。依靠实体店铺、网店等渠道已经不足引起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快速兴起的社交网络和自媒体平台成为品牌与年轻受众沟通的最有效途径。今后的模式基本都是工厂直面消费者的模式为主。传统的批发商日子会越来越不好干。

如果要我跟同行们说说心里话,最想说的就是行行都不易,且做且珍惜。我是裁缝方师傅,希望我的分享能给您带来帮助!

资金链是指维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运转所需要的基本循环资金链条。现金——资产——现金(增值)的循环,是企业经营的过程,企业要维持运转,就必须保持这个循环良性的不断运转。

资金链的智慧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个普遍问题, 原材料涨价导致的成本压力、银根紧缩;资本市场不景气所致的借贷资源稀缺;全球经济速度放缓导致的出口需求减少,多重力量的叠加,使得中小企业内外部融资难的矛盾比历年都要尖锐得多。

01

前有巨人集团史玉柱的失败,后有德隆集团、三九集团的倒闭,原因是惊人的相似:都是因为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可见,在企业的经营中,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导致失败这个原因占了很大比例。

“时势造英雄”,有人倒下,就有人崛起,这是竞争的法则。如何防止资金链断裂,一定要坚持一个原则:首先保证活着,其次追求活好。

企业不要在走路还没平稳的时候,就开始透支着体力学起了飞翔。

不能否认,许多企业主非常优秀,从一个人单枪匹马到投资建立一个公司,从廖廖几人发展到一个团队,从无市场资源到打开产品销路,这需要企业主自身拥有过硬的坚韧、魄力、市场洞察力。可以看到许多小型企业在发展之初都显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在做出成绩之后,首要的就是求发展,求扩张,占领市场资源。道理是没错,错就错在,根基不稳,没有客观的评估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和对行业的把控,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自己半懂不懂的领域,导致资金链断裂。

温饱问题还得不到保障,如何奔小康。

02

我们都知道企业产品运营需要资金,资本运营更需要大量的资金。任何一个运营缺少资金,都会玩不转。企业的一条底线就是:经营资金是绝不能动的,除非企业准备不干了。

一个企业的正常运作,资金的流动性是基本特征,一个企业的资金不流动,那等于死亡。但资金的流动是有原则的、有规律的,不能肆意妄为。

比如将运营资金抽出来进行其他领域的投资或者扩大规模等,将直接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核心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其他投资便成了海市蜃楼,只不过是一个泡影。

回头看现今存活的一些比较稳定的企业,像华为、阿里、腾讯等,无不是一面兢兢业业经营自己的主业,一面以投融资的形式开拓新的疆土。

主业是活下来的保证,副业是活得好的前提。

资金链的有效管理

03

资金链,是一个企业的鲜血,如何保证资金链的连续性发展,可以说是每个企业经营的一个大难题。作为小微企业,资金本就不充沛,有效管理资金链就成为了每个企业主必备的创业能力之一。

No.1 谨慎扩张

在扩张阶段,会占用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很快回笼,如果一开始准备不够充分,就会很快陷入被动。这里面有两个问题十分重要。

第一,一定要控制扩张的节奏,不要因为利润空间很大就放心扩张,因为那些账款不一定能收回来。

第二,一定要做好融资计划。在每一个阶段的储备资金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宁可牺牲发展速度。

No.2 现金为王

现金是企业的血液,在经济风险越来越大的今天,企业需要时刻保持健康的现金流。一般要做到以下四点:

(1)确保投资规模与企业的资金实力相匹配;

(2)确保债务与权益比例平衡;

(3)确保投资回报期间与债务偿付期间相匹配;

(4)确保充足的现金储备。

首先不要盲目投资与扩张。通常情况下,企业主从事的主业,是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坚守主业,不随便进入陌生的领域,便不会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业务规模扩大时,要循序渐进,综合市场与现金流量,做科学合理的决策,留够安全量。

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清醒认知自己并没有远超常人的能力。这一点最难。

要留有现金防止突发事件

谢谢,个人理解:以收定支,用好资金浮游量、做好采购商务管理、支出指标控制等为健康现金流下的成本控制;采用应收账款最少的商业模式;企业发展采用上下产业链闭环发展战略,加大技术及成本竞争优势,进行STP市场分析,提供差异化服务及产品,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产生更大的收入。

保证企业有健康的现金流,首先就需要企业有一套适合企业的治理模式和企业结构。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固定经营成本、股东分红和再投资等方面,处理好其中的关系,就有了健康发展的基础。

首先,确保企业的主营业务有着良好的发展,是保证公司营业收入的最主要的来源。

其次,做好成本管控,主要是做好可变成本的管控。具体来说包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和营销成本,精简工艺,节约生产成本;精简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管理项目;做好规划,不做盲目的营销。

最后,处理好股东、员工的收入分配,保留一定的资金作为再投资,另一部分资金作为流动资金,应对突发情况。

收入-各项日常支出-减清盘支出,等于一个月现金储备,保一个月的健康;等于一年的现金储备,保一年的平安。

保证有健康的现金流的方式很多,具体行业,具体企业,具体问题,具体规划。

首先企业管理者要有现金流意识

其次企业的风控放在第一位,特别是资金的风控。一但没有足够的现金流,企业就可能遭到灭顶之灾。可借鉴的企业数不胜数。

三是不能盲目扩张,一定要保证主业的健康发展,不断增加市场占有率,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从服务上吸引更多客户,从管理上要效益。如果想要扩张,最好从主业的上下游进行布局。

四是开源节流,不能浪费,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五是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和投资制度。根据企业的长、短发展需要,结合实际的现金情况,合理的进行投资。

1、不要盲目投资与扩张。通常情况下,企业主从事的主业,是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坚守主业,不随便进入陌生的领域,便不会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2、业务规模扩大时,要循序渐进,综合市场与现金流量,做科学合理的决策,留够安全量。

3、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清醒认知自己并没有远超常人的能力。这一点最难。

1,定期做好公司整体资金预算,产品盈亏测试;

2,加大自身产品的销售额,缩短对下游客户的收款账期,同时对应收账款加大催收力度!

3,管控好原材料的采购,增加对上游供应商的付款周期;对于其他费用实行严格管控。

4,积极扩宽融资渠道,与广大中小银行保持良好关系,根据企业发展进行适当融资;

首先你要考虑清楚一些问题,然后再决定需不需要转行?

1,因为毕竟木工这个行业是你熟悉的行业,只有专业的人才能在自己的行业里挣到钱

2,你现在年龄大概多少?有没有家庭积累的资金?够不够自己一年生活费用或者够不够自己投资水果店的费用?这些全部要考虑清楚

3,你干了木工12年大概积累了多少钱?算一下纯利润,每年的增长率,看一下离你的目标达成还需要多长时间,还需要怎样提高增长率?

4,水果店前期需要考虑的,选址,进货成本,房租,人工成本,装修风格,促销手段,营业收入,盈利目标,自己开水果店的终极目标……

如果都考虑清楚了,那就放手去干吧!

你好,重新选择一个行业是很慎重的事情,一定要方方面面地考虑到。

我本人也是做建材装修这个行业的,木工一年12万的工资是很稳当的。有这个手艺确实很让人羡慕,毕竟在很多城市也属于高收入水准了。

为什么要做水果生意呢?是身边有人在做这个还是自己考察的。如果有人带着进入水果行业,而且确实比做木工赚钱还轻松,那我认为可以尝试一下。如果是自己考察的,那就要好好想想了。首先自己熟不熟悉各种水果、进货渠道、营销手段、维护客户等等,还要花时间去认真考察下同行每天大致的营业额。只有仔细地分析自己,觉得可以尝试了那就可以找店面、装修筹备营业了。

选择新行业后,可能会遇到很多以前没考虑到的困难。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如果这个时间段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那就马上撤店止损,重新做老本行!

不合适!为何放弃自己特长去做模式的行业呢!木工是个专业性很强的手艺、木工越来越少,将来的工时会越来越高!

这个问题太急功近利了,我从15年的股灾后跟着不同的老师学习技术,认识了不同行业里的优秀人士,这些在本行业里很优秀,可是遇到炒股,遇到熊市一样是亏损严重,在熊市里,一样把在牛市挣得钱都还回去。现在5年过去了,有的股友能摆脱亏损,持续盈利。有的股友的账户还是今天多,明天少的,不稳定。有的还在解套途中。亏损的不能说没学习,而是没有把学到的知识制定成自己的操作系统,或者制定了操作系统,而没有按记录执行。但我周围的示范能挣钱的都是经过刻苦学习的和能够把知识总结成自己的操作系统的,并且能坚持执行的,买错就要止损,看到买点要买,看到卖点要卖。我们私下交流过,没有个3到4年学个大学的时间,是不可能毕业的。我最近经常看到有人提问,说有多少资金可以每天盈利多少%点的行业。任何行业不是有钱投入就能挣钱的。没有之前的调研,学习,掌握方法就投入,不赔钱就是上天在眷顾你了。而这些都是要花费时间去做的。如果只要有钱投入就能挣钱,能够财富自由,那世上哪有穷人。我这话可能有点年龄的才能感悟

这让我想起我成为交易员的过程,每天复盘,做交易计划,盘中执行交易计划,不断训练,日复一日,让模式成为我的习惯,让交易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整个特训初期经历了三个月的时间,而这只是初步的开始,三天成为一个交易员不实际,对我来说交易是持续一生的。

三天的时间你可以完成一个交易者应该用到的步骤,后面你需要三年去让这些步骤成为你的生活。

三天,开玩笑吧,也许有但应该是万里挑一。股市其实就是世界的一个投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我的经验诸如技术分析,简单的财务分析都是表象,浮云,甚至是陷阱,和人生阅历,人生哲学绝对非常相关,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否定,修正,正确定位自己,定位股票,定位现实目标,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小径。应该是怎么做一个好的投资者,而不是盯着交易,视野不宜太低

好的交易者和短期赚钱、亏损无关。好的交易者并非用短期是否赚钱来衡量。如果拿一定赚钱来衡量,那是不现实的。

三天要成为好的交易者,首先要学会多关注各种新闻、热点及基本财务知识。通过消息来判断股市大势和热点板块,通过基本财务知识了解股票大概价值。

再者,买股前要制定好买卖计划,理清该股买卖理由。买股票按长中短计划好,买入即设好止损止赢计划。在股票未超出该范围内的变化处之泰山,保持良好心态,一旦股价到达了自已计划好的止赢止损点坚决执行,不能拖泥带水,患得患失。

三:可以去请教身边炒股比较厉害的人,听取对方的分析和建议,在遵循对方建议的同时,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

四:学会简单的K线和均线知识,学会简单的成交量判断,养成通过它来观察股票的涨跌变化习惯,用简单的乖离度来判断股价所处位置空间,来控制买股不追高的习惯。

当然,想用三天时间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的交易者是不可能的,但只要你按上面的计划、习惯、判断方法及严格执行力,你有可能成为一个相对好的交易者,甚至战胜股市中很多老的交易者。

3天都多了,开悟只要一念之间。没有所谓趋势,平衡区分静态平衡,(意思是在么个时段中,在一个地方来回上下)和动态平衡(一个方向运动中的暂时平衡),交易员要做的往平衡区下单。动态平衡不好做,静态平衡可以尝试。动态平衡是价格运行一段时间后的平衡,大概这样吧。余下自己悟。

好的交易员的定义是什么

有自己的交易逻辑,持续稳定的盈利,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接受新思维,新知识的心态

一:什么是交易逻辑,就是你发现交易机会的逻辑,交易逻辑有发现价格扭曲的基本面逻辑。有发现量价力量的技术分析,有数量模型的量化分析等,每个逻辑后面都有成功交易者

基本面有巴菲特,技术面有江恩,量化方面有西蒙斯,你可以先买些相关的书看看,推荐巴菲特自传,江恩理论,量化西蒙斯,看看自己对那种方式更感兴趣,总结他们的思维逻辑,形成自己的交易逻辑

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任何人成功都不是随便的,需要时间沉淀,你要能耐住寂寞,感受市场压力,练就强大心理承受力

三:持续的稳定的盈利

衡量一个好的交易者不是看一天,一月,一年你能赚多少,而是你的盈利和亏损对比市场的能力,比如2008年巴菲特也亏了31%,但他的平均复合年收益是20.3%,所以好的交易员是可以大概率跑赢市场,亏的时候少亏,赢的时候多赢。

四:接手新知识的心态

市场三年五年一次技术科技革命,就算是巴菲特以前不买科技股,现在也买了苹果,亚马逊股票,这就是学习的结果,知识更新的重要性

希望我的观点对你有帮助,头条认证财经评论,欢迎关注

三天?不可能的。炒股看起来门槛低,有账户有资金就行,但实际上要入门、做好非常困难。炒股不光是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克服人性的弱点,否则,只能是一时的成功。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人性弱点的克服,需要的时间都不止三天,三年都已经算很短的时间了。国际上著名的投资大师哪个不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市场磨炼。真想要做好,那就需要沉下心来学习,经历一轮牛熊市,这样应该会有一定的收获,具备成功的基础。

如果这个问题换成3年之内成为一个好的交易者我倒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建议。

三天成为一个好的交易者,我想说这真的不太现实!

交易说到底是门技术!凡事技术都需要实践和磨练!即便你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市场的方法,也需要经历行情的洗礼,能不能严格执行交易系统?能不能克服自己的各种冲动、犹豫心理?心理关也不是看书就能过的。何况,几天时间,把交易理论哪怕是一种研究透彻都很难。

当然交易中,三天可以速成的方法不是没有,但这也仅仅是“术”的方面,学会了也算不上一个好的交易者,只能说可以成为一个好的执行者!想形成自己的“道”,急不来的!

欢迎大家留言一起交流股市或其他市场的交易经验。

1学习,2努力学习,3不断的努力学习!一般要经历2次牛熊更替,至少破产3次或者经历过3次大亏资不抵债并痛定思痛方能成就自己。

交易首先要解决心态问题,三天是做不到的,就好比明白游泳的理论知识但到水里不一定会游泳,心比技术更复杂,变的是情绪,不变的是交易系统,对于科学合理的交易系统三天是可以培训,但人性的东西需要一辈子克服学习

20万元存款,有没有比存银行定期存款更好的理财方式,要保本保息的。对于保守型投资者来说,他们厌恶风险,对于收益的要求不高,但是收益必须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进行最大程度的提升,才是正确的理财方式。

现在利率非常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也低到了极点,未来还可能会进行相应的降息,所以现在传统的银行定期存款已经很难满足储户的理财需求。以3年期的定期存款为例,五大行的利率为2.75%,如果我们把20万存进去,每年只能获得5500元收益;如果是小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会有所上浮,如果利率提升至3.5%,那么一年可以获得收益7000元。虽然20万存定期可以说是保本保息,但未来如果加大资金理财,在小银行做定期存款最好不要超过50万元,不然银行破产就无法保证保本保息了。

有没有比定期存款更好的理财方式,如果说保本保息,可以了解一下其它存款方式,例如大额存单,20万的门槛刚好合适,很多银行3年期的大额存单利率有望突破4%,一年收益可以达到8000元左右。如果想追求更高的收益可以进行民营银行智能存款,过去最高的时候年利率可以突破6%,但是现在利率有所下降,不过比大额存单要有收益上的优势。总之银行存款产品50万以下可以做到保本保息,你20万的存款可以放心。

除了存款产品,国债也是保本保息最好的产品之一,因为有国家信用作为背书,国债可以说是最安全的理财产品。过去只要是国债发行基本上是供不应求,排队购买国债,利率高和安全的特性让它在众多理财产品中脱颖而出。目前国债的利率也可以超过4%,算是不错的利率水平,比起传统银行定期存款要好得多。

20万存款,想要保本保息的理财方式主要是以上这些,值得注意的是货币基金是属于理财产品,具备一定的风险,即使过去的表现都非常不错,但是不能保证保本保息。现在的保本保息产品利率会越来越低,可以牺牲流动性,做长期投资来换取较为高额的收益。

想要保本保息只能存银行定期存款吃利息,但是想要更好的理财方式就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01.理财前提首要保证资金灵活,要准备一部分作为家庭大额急用钱备用金。

这边建议拿出6万存银行三年定期,并且为了防止提前支取完成的全部利息损失,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用钱评估分成几笔做定期存款,这样碰到急用钱情况就可以按需支取。

这样操作按照三年定期存款利率3.2%计算,利息收入在1920元一年。

02.如果备用金只有银行一个渠道很容易经常支取,不仅麻烦还损失利息,这是余额宝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

余额宝随存随取并且收益日结,可以作为小额应急的移动电子钱包来用。

建议放半年日常开支在余额宝中,没用就有利息收入,我一般会放个一万在里面,按照七日年化收益率2.4%算一年利息收入在240元。

03.备用金都准备好了,那么就无后顾之忧剩下的拿出10万用来购买一年定期理财,保证稳定收益。

支付宝推出多款一年定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在4.5%,大家可以根据现在页面显示的收益率自行选择购买。

在购买一年定期理财之前有个注意事项需做说明:那就是定期理财买多少一定要做评估,虽然收益高但是一旦买入没有到期无法提前赎回,切记!

这样10万一年就是4500元。

04.剩下的3万可以选择一只债券基金一次性买入长期持有。

债券基金风险小于指数型基金大于定期理财,其80%以上的资金是用来购买债券,持有时间越久收益越高越稳定。

根据历史收益率来看,债券基金十分适合长期持有不断复利增值,持有五年以上可以做到平均年化收益率6%以上。

这样3万放着平均下来一年收益就是1800元。

当然了如果想要更高收益又能承受更高风险,指数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以及股票型基金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建议开启定投更能分散降低风险。

也可以加大债券基金的投资金额,这样收益率也能上一个台阶,又不用承担太大的风险。

如此这般操作一年下来稳定收益1920+240+4500+1800=8460元,相当于年化收益率在4.23%。

朋友们好,标题分析这位投资人:1,想了解一些,同样安全情况下更灵活的存款。2,这20万,怎么理财更好。

首先,来看第1个问题,二十万存款,不只是定期,才能保本保息,但,定期的利率高。

1,智能型存款。按照连续存款的期限,阶梯计息。连续存的时间越长利率越高,纯的时间短,也享受利率的上浮优惠。最大的特点是,可以灵活的支取,而且分散了,提前支取按活期计息的风险。保本保息。

2,国债。国家发行的债券,并且担保,到期还本付收益。信誉口碑极佳。提前确定票面利率,以及对付的日期和方式,100元即可购买,三年期利率在4%,基本与大额存单持平。

3,现金管理存款。存满7天,年化3.85%,灵活存取,最长5年。

小结:目前存款理财新产品不断涌现,许多产品结合了活期定期的优势,又有极高的安全性,利率和收益也非常可观。

其次,来分享更科学合理的理财方式。

优选产品,组合投资,满足更多的需求。例如20万元购买大额存单,可以保本保息,享受存款保险的保护,省心省力。但是也面临,提前支取按活期计息,资金投入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多种需求的风险。如果利用不同产品组合,可以扬长避短,分散风险。

小结:优化组合分散投资策略,可以使整个资金理财规划更稳。

最后,综合分析:

20万元,很明显,不仅是定期才能保本保息。目前有很多相对灵活的存款,理财产品,能够做到本息相对安全。

而20万元分散组合投资理财,可以获得更高的流动性同时收益率也有保障,这样,整个理财更稳定,满足了更多的需求。

保本保息肯定不止定期存款,还可以储蓄式国债,大额存单这两种,如果这三种里面选,我会选择大额存单,如果说有没有更好的理财方式,我会选择这样配置:首先,我说一下为什么定期存款,储蓄式国债,大额存单,我会选择大额存单。1、这三种里面,同等期限(就是存的时间周期一样)下,大额存单的利率会略有优势。当然小银行年底会高息揽储,但是利率一半也跟大额存单持平。2、大额存单可以选择有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到5年不等的存款期限,基本可以满足你的全部需求,定期存款最低3个月,储蓄式国债也是最低3个月3、大额存单可以支持转让,只有你的存单到期日超过7天就可以转让4、大额存单也是存款,也受到《存款保障条例》保护,最高赔偿50万综合下来,大额存单最有优势的保本保息产品,另外,结构性存款不是保本保息,他只是保本而已,不保息。如果说有没有更好的理财方式,是肯定有,因为不管是大额存单、储蓄式国债、定期存款收益率都不能跑赢通货膨胀率,也意味着你的钱会越来越少,购买力越来越低。因此,我建议目前有20万,要做理财,一定不要存银行,这样只会贬值。你可以根据自身对风险承受能力,做一下中低风险的资产配置,目前就是资产保值,甚至资产升值。建议可以做指数基金定投,因为基金定投可以帮你省时省力,可以平衡成本,另外就是比炒股的风险小的多。建议定投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跟上国内经济成长的速度,是帮我们最好的跑赢通货膨胀的方法。

有20万元存款只能存定期才能保本保息吗?有更好的理财方式吗?如果您要求绝对性的保本保息,那么目前也就只有两大类理财产品可以达到保本保息,一类是受存款保险条例本息50万元保障的一般性存款产品,另一类就是储蓄国债,目前除了这两款理财产品能达到保本保息,其他产品均是无保本保息,因为自2018年4月所发布并实施的资管新规,当中明确规定打破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今后今后不管是银行业还是金融机构,所发行的理财产品均是无保本收益理财产品。

20万元存款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的确是笔大额存款,那我们如何利用这笔存款来抵抗货币贬值,来产生更高的利息收益哪?这里给您搭配两种理财方式您可供参考。

能达到保本保息的理财方式目前,也仅受存款保险条例保障的一般性存款产品与国债这两大类理财产品,在拥有20万元的情况下,不建议单一的选择大额存单,虽说大额存单的利率较高,灵活性较高,但是综合来看大额存单收益率三年期最高也就是4.2625%,而中小型银行所推出的智能存款或大额存款这两类产品,3~5年期的存款利率是可以达到4.5%~5.0%左右,灵活性虽说比不上大额存单较为灵活,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把这笔20万元存款,分散为多笔存款来提升总存款的灵活性,降低提前支取对总存款的利息收益影响。要求绝对安全有保障:那么您可以选择储蓄是国债,因为国债发行机构是国家安全性毋庸置疑,是我国公认的安全性最高又有保障的理财产品,2019年我国所发行的储蓄是国债产品,三年期利率4.0%五年期利率4.27%,凭证式储蓄国债多数情况下是到期付息,认购方式只能去国债代销银行柜台进行认购,电子式储蓄国债多数情况下是每年付息一次,认购方式可通代销储蓄国债银行手机银行或营业网点认购。本金安全有保障:要求存款本金安全有保障可接受收益率亏损的情况下,您可以选择各银行所发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这类产品是受存款保险条例保障的一般性存款产品,但是也仅仅是保障本金的50万元安全收益率并没有保障,因为结构性存款产品是银行通过在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嵌入金融衍生品,来提升总存款收益率的提升,而结构性存款产品最终的收益率自然也就是,随着相关联的金融衍生品的趋势上下浮动,这类存款产品虽说收益率比较高,但是没有理财经验以及理财知识的储户还是不建议选择的,因为利息收益风险相对来说较大(从各银行结构性存款产品来看,收益率是比较高的,个别银行利率可达到1.5%~7.0%以上)。

小结:以上就是保本保息理财产品以及理财方式的全部内容,如果选择各类保本保息的理财方式理财情况下,建议选择分散存款方式来理财,也可选择抽出总存款20%~30%的存款选择一些中大型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来提升总存款收益率的提升。

风险适中的理财方式其实与保本保息的理财方式相差并不大,也就是在选择的保本保息的存款产品当中,添加了一些收益率比较高风险比较低的基金产品。总存款20万元50%的存款选择,办理智能存款或者是大额存款产品,剩余50%选择分散混合搭配方式投入到基金产品当中,来提升总存款的收益率。总存款额10%的存款选择货币基金产品,虽说说这类基金产品的收益率也就是2.5%-3.5%之间,但是这类基金产品的灵活性高,随用随取按日计息并付息,但是选择这类基金当中存放,平时家庭当中的零花钱或生活当中的各项支出的一些零散的存款,可以说是很好的选择,用不到的时候有利息收益用的时候随时赎回。

总存款额20%的存款选择债券型基金产品,这类基金产品风险性相对来说也是比较低,因为这类基金产品的投资方向主要是,国债,银行债,金融债,大型企债,中短期政府等有价债券,所以说这类债券型基金产品风险性比较低,不过这类产品也是有缺点短期持有收益率不合适增长较慢,长期持有比较合适年华收益率可达到5.0%~8%之间。

总存款额20%的存款选择一些风险性相对来说比较适中的指数型基金,这类基金产品虽说也是投资于在股市当中,但是与混合型基金以及股票型基金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指数型基金所投资的并不是单一的某支股票,而选择的是分散投资到某种特定的指数当中所有的股票当中,受个股下跌对收益率的影响较小,但是股票大盘整体下跌也是会影响到这类基金产品收益,所以说指数型基金属于风险适中的一款基金产品。

个人建议:在选择存款或者理财方式的时候,不建议大家选择单一的存款产品或理财产品,因为选择单一的理财产品或存款产品,对于资金的灵活性以及可控性以及提前支取风险性均是有一定的影响,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分散混合搭配,存款与理财比较适合大多数人群。

综上:自2018年4月资管新规的发布并实施打破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目前能达到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也仅有受存款保险条例保障的一般性存款产品与储蓄国债这两大类理财产品,20万元存款要求保本保息收益率略高的情况下,选择中小型银行智能存款产品或大额存款产品比较合适。如果能承受一定风险的情况下,其实分散存款混合搭配些收益率比较高风险性相对来说适中的基金产品,对于总存款的安全性以及灵活性,可控性,收益率均是有所提升。

以上就是关于我的全部分享与观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哪方面有遗漏留言评论交流。「点赞关注」本文章本人原创,谢绝抄袭16:27

定期存款是最安全又有保障的理财了,但是现在这种没有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最好的应该是正规银行的低风险理财产品,普通的就是4%左右的理财产品,这是属于低风险的,但不是没有风险,我认为还有一种比较好的理财安全保息的就是国债逆回购了。

其实除了逆回购还有银行发行的国债,只不过国债发行数量有限,需要抢购,利息肯定是比定存高一点,但是抢购这一条就比较麻烦,对于上了岁数的人来说,不一定能抢到。

但是国债逆回购时间自由可以自己选择,利息不固定也是可以自己选择的。

时间

国债逆回购分为深市和沪市的,逆回购是一种短期金融市场的融资手段(一般期限在1天-182天),不同的天数对应着不同的资金返还时间,一般的时间我们经常选择(1天,3天5天,7天,14天)具体的时间可以自己选择,取钱的时间和股票一样,需要N+1天。

门槛

上海证券交易所:

至少10万元,以及10万的整数倍。

深圳证券交易所:

1000元,以及1000元的整数倍。

风险

在整个交易过程中,证券交易所充当了中介、监督、执行的三重角色,一旦成交,对方的国债就被冻结。时间一到,交易所就自动把本钱利息划到你的账户上。

因此,国债逆回购的安全性超强,基本等同于国债。

利率

国债逆回购的利率是随时变动的,基本上的年化收益率是3%-5%左右,每当节假日,十一国庆节,或者春节这种长假,利率有时候会达到8%-12%之间,能在什么利率上买入要看自己的判断了。

购买

国债逆回购需要在证劵公司开个股票账户,然后把逆回购这项开通,但是它是国债的一项衍生品,风险就和定存一样,除非出现系统性风险,也就是国家违约的情况,这种情况就和金融危机一样,逆回购是需要购买代码的。

上交所回购品种:

1天国债回购(GC001 代码204001)

2天国债回购(GC002 代码204002)

3天国债回购(GC003 代码204003)

4天国债回购(GC004 代码204004)

7天国债回购(GC007 代码204007)

14天国债回购(GC014 代码204014)

28天国债回购(GC028 代码204028)

91天国债回购(GC091 代码204091)

182天国债回购(GC182 代码204182)

深交所回购品种:

1天国债回购(R-001 代码131810)

2天国债回购(R-002 代码131811)

3天国债回购(R-003 代码131800)

4天国债回购(R-004 代码131809)

7天国债回购(R-007 代码131801)

14天国债回购(R-014 代码131802)

28天国债回购(R-028 代码131803)

91天国债回购(R-091 代码131805)

182天国债回购(R-182 代码131806)

总结

逆回购是一个安全的理财品种,主要就是我们股票的操作资金在空仓的时候做几天短期的品种,如果想长期投资的话,也是可以的,因为利率是每天变化的,安全性高,收益和定存比,高一点点,但是需要操作性,其实现在的普通银行理财产品都是可以购买的,风险很低,大家如果想一点风险没有就是国债,和国债逆回购了。

具体要看20万需要什么时候用,如果是那种随时要用的,银行理财很好,高的也有3-4个点,如下图罗列了一些银行理财。风险承担力高一点可以买3A债券,或者可转债摊大饼,风险比银行定期要大,但是总的来说风险都不算大,如果真的不能接受一点风险那就买银行定期。现在逆回购和货币基金利息都不高。

从目前我国大众可以接触到的理财方式来看,只有定期存款及国债可以保本保息,但是要说定期存款是不是最好的理财方式,我认为并不是,在目前情况来看我认为配置一些基金产品才是理财最好的方式。

第一,保本保息产品。

存款。

从2015年存款保险正是实施之后,理论上说存款银也不是保本保息的产品了。不过根据存款保险的规定,本息50万元范围内的资金,由保险无条件赔付,其他资金根据清算结果赔付。也就是说50万元范围内的存款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目前存款中比较受欢迎的有大额存单及民营银行存款,大额存单起存点正好是20万元,你的本金刚刚好,三年期利率大概3.8%左右。民营银行存款产品利率就高于大额存单,一年期利率4.5%左右,三年期可以达到5%。

国债。

购买国债就不用担心任何安全问题,作为国家发行的债券,可以认为没有任何问题。国债相对于存款来说利息高,但是每次发售数量有限制。比如三年期国债2019年利率为4%,比一般存款都要高。

第二,基金类产品。

我认为投资基金产品有两种很适合一般人的选择:债券基金及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又可以是行业指数、沪深指数、上证指数等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我认为是沪深300指数,代表了中国整体股市走向,如果去年你现在购入了这类基金,现在至少盈利15%左右。

债券基金。债券基金一直是基金中比较稳定的产品,收益率偏低,年化一般也可以达到10%左右,适合新手选择,但是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不要盲目跟风,意志不坚定。

以上我介绍了一些理财方式我建议一半资金投资基金,保守估计年化收益10%,每年获利1万元,剩下的10万元本金,购买民营银行存款,一年利息5000元,综合每年获利15000元。

我是谈财论道,每天分享财经观点,欢迎关注。

目前手上有20万元的存款,除了定期存款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理财方式才能够实现保本保息的?

就目前银监会的规定,保本保息不能体现在表面。在工作人员给投资者讲解的时候,也不能说保本保息,这就表明所有的投资理财产品都存在着一定的投资风险,只是投资风险的高低不同而已。

20万本金除了银行定期存款之外,还可以选择余额宝理财和京东理财。

目前主动投资理财都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和投资的技术水平和投资理财相关的知识。在高风险投资理财中,最主要的投资理财方式莫过于股票和期货的投资。

其次风险相对较大的是,基金投资理财。

低风险投资理财有多种多样的,比如说国债储蓄,银行,定存,银行投资理财产品等等。但这些投资理财产品的收益相对较低。

而网络投资理财,正规的有支付宝,投资理财和京东投资理财。相对而言,京东投资理财要比余额宝投资理财收益更高。

京东理财又分为小白投资理财和进阶投资理财。小白投资理财主要投资的标的是老年化项目。虽然并没有标注保本保息投资理财,但经过社长的体验发现,小白投资理财收益相对可观,比较稳健,申购和赎回相对比较简单,而且没有手续费。

进阶型投资理财相对收益更高,可以达到年化10%左右。表面也没有体现保本保险,但收益相对稳定,存在的风险相对较小,申购赎回也没有手续费。

综合来看,低风险的投资理财除了余额宝理财之外,还有京东理财。对于投资小白来说,京东理财无疑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有20万存款,只能存定期才能保本保息吗?有更好的理财方式吗?

一,只要是存款,不管是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额定期存单,结构性存款,智能存款都是保本保息的。

从利息来看,定期存的时间越长,利息越高。从银行来说,某些中小银行的利息高于国有大行和商业银行,因为这些小银行从网点来说,比大行的网点少,声誉也不如大行高,所以为了吸引储户来储蓄,都推出了相对较高的存款利率,有的银行甚至能给出一年5%以上的利息,可以通过该银行的手机APP开户,也可以通过大的金融平台,例如京东金融,百度金融,小米金融等来进行存款。

那么存在这些小银行资金安全吗,所有的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根据保险条例都缴纳的有保险基金,如果银行破产,国家规定最高赔偿50万,所以可以放心存款。

二,储蓄式国债,目前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储蓄式国债利率都在四个点以上,国债本身就是以国家信用来发行的债券,属于最高等级,安全有保障,可以保证还本付息。

三,证券公司的收益凭证,收益凭证是证券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是目前唯一的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只要证券公司不倒闭是必须还本付息的,可以和证券公司协商资金使用的期限和利息,为您定制一个专门的收益凭证,收益凭证的利息比较高,可以达到5%以上。

以上三种是完全保本保息的,另外银行发行的低风险理财产品,虽然不承诺保本,违约率也非常低,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般是五万起投,年化收益率在百分之4到50%之间。

除此之外的理财产品,都不保本,风险程度由低到高,其中,货币基金的风险也可以忽略不计,不过收益比不上以上三种,年化收益率大概在百分之2到3%之间,高过同期银行活期利息,申购赎回都比较方便。

风险较低的,还有债券型基金,一般情况下,亏损的概率比较小,收益率相对较高,2019年债券型基金排名前50位的收益都超过了20%。当然也有极个别的基金,连续买入了违约的债券,亏损达到了30%。

风险再高,收益也高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基金,指数基金就不再推荐了,因为您需要的是保本保收益的产品。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觉得好的话,点个赞吧,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

今年招聘人员确实很难 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

第一 现在的孩子看到的更多的是眼前利益 今年我们人事跑了几个211的学校 之前都985的 还是没招来人 原因很简单 985 211应届毕业生 起点相对较高 没有经验 有的都没经过实习单位或者项目的历练 直接 坐地起价 月薪一万 公司承受不起 因为我工作十年的老员工工资都到不了这个数 现在的孩子不会因为你告诉他给他很好的平台和机会而去降低薪酬 不是向前看 而是向钱看

第二 普通二本大学生很少有机会进相对好的国企和私企 好一点单位的人力基本很少去二类本科学校做宣讲 就算有幸投了个简历 也因为背景资料简历直接被刷掉了

第三 不同人抓住机会的能力还是有差别的

今年 我费了好几周的业余时间推了研究生母校(非211和985)的几个学生简历给人力 还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 面试通过了一个 人力也答应年后有机会的话去学校做宣讲 有些事情事在人为 看你怎么做了 最后我告诉那个面试通过的师妹 下一年公司再招人的时候继续做同样的事情 为母校做一点自己的贡献

其实另外一个师妹的简历也被人力看中了 我们一共给过她三次机会 最早我打过一次电话 后来人力主动打过两次 她都犹犹豫豫没有来 然后现在疫情了 工作更难找了 据说她后来后悔了 可是 最好的机会她自己已经错过了

招聘难是相对的,有些工种招不到人,有些工种却人满为患;有些企业不想招人却有很多人托关系、走后门进去,有些企业到处招人却没人去,这些现象的背后,无非就是利益关系的驱动。

如果一个企业招聘的工种环境差、劳动强度高,而且工资并不高,招人的难度可想而知。很多企业的老板都是想花最少的钱,招最优秀的员工,这些条件让HR去执行,可以想像他的压力有多大,这的确很难。

南方有一家炼化厂,工人每4天上2天的班,另外2天休息,工资一万多,虽然是在南方,冬天公司却给职工住房供暖,这个企业从来没有听说过招聘人的消息,很多人托关系都进不去,基本没有辞职的现象。

所以说,当企业招不到人的时候,适当地找找企业内部的原因,对某些招不到人的岗位,提高一下工资待遇,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这样做。我了解的染厂的染色工工资和一般的管理人员差不多,有的地方比管理岗位的工资还要高,因为染色工工作又脏又累,接触的染料还有毒性,工资低了招不到人。

招人的时候不要夸大其词,有的企业招聘书上写的待遇不错,等上岗的时候发现差异很大,或者说过一段时间以各种借口把工资待遇下调,这样打击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有的人因此而辞职。

看到提问者招聘的是年轻人,为什么只考虑年轻人呢?中年人不可以吗,中年人年富力强,经验丰富,为了家庭可能更加吃苦耐劳,很多中年人要求的待遇并不高,这可以降低招聘的难度,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招聘难的时候考虑一下自身的原因,成本能节约的地方就节约,但人力成本强硬降低后,会对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招聘要三思而后行!

[握手]企业招聘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说明。

一、招聘难与不难是企业提供的薪资水平及各方待遇处于行业的地位决定的。

(1)若企业的薪资及各方待遇比较有竞争力,处于行业的中高偏上水平的话,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应聘候选人供企业筛选,更容易招到合适的人才。

(2)若企业的薪资及各方待遇在市场上不具有竞争力,就很难吸引到足够的的应聘候选人供企业筛选,当然就比较难招聘到合适的员工。

二、招聘难是人才供需的矛盾造成的。

1、很多高端岗位,即使企业给予高薪招聘,但市场上严重缺乏这一类人才。在市场上大多是中基层的人才,还有一些能力和经验都缺乏竞争力的人员、更多的还是基层岗位的人才和刚毕业没有经验的大学生。而且在基层的人才中,还有很多缺少了父辈们吃苦耐劳的精神,造成就业的高不成、低不就。

2、高端岗位需求大于供给,中低端岗位供给大于需求。就容易造成市场有人才,但不是企业所需求的人才。

[晕]最终的结果就是:很多应聘者找不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很多单位又招不到令自己满意的员工。

三、招聘难是市场人才结构的不匀衡造成的。

1、市场上热门专业的岗位比较多的话,员工也就好就业,企业也就更容易找到合适的人才。

2、市场上冷门的工作岗位比较少的话,就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

四、国家生育政策的影响,独生子女政策使人口的出生量减少,为此,国家近两年又开始了二胎的生育政策。

国家人才红利,终结于上个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员。从80年代以后都是独生子女,即使近两年来放开二胎政策,二胎小孩还没有到就业年龄,也是人才少、难招的原因之一。

五、人才择业观念的变化。

60后、70后、甚至80后的人才,基本都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工作。90后和00后的人才,很多都崇尚自由不苟束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多自由职业者的产生。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给广大的新生代员工提供了一个更多选择、更自由的职业平台,使他们不再崇尚选择朝九晚五的工作岗位。这也是人才难招的其中一个原因。

六、目前招聘还存在一个疫情的因素,很多人都蛰伏在了家里,招聘工作开展比较难。到现在也有很多企业没有复工,应聘工作也相对不容易。

https://m.zjurl.cn/answer/6794040275552436491/?app=news_article&app_id=13&share_ansid=6794040275552436491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说的这两种情况其实都不明显存在。感觉现在的招聘官和应聘者有些错位,前者采用迷糊腔诱引,其实老板根本不给他那么大权利,后者期望值高企,都在玩套路或担心被玩套路,都在夸夸其谈。这就导致优秀人才担心被骗无法来,招聘官担心被误导受骗,招来水货挨训,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大家都很累,疑心重,恶搞。

还是看行业了 看工资 发展前途总要站一样了 我们招船舶电工都招了不少 工资高 月薪两万 去的人很多

如鱼观点:也并不是今年招聘难,可以说最近年年招聘都难,到了以后可能会越来越难。

1、企业的角度

招聘人员很难,主要是基于企业与应聘人员都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主要还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企业的所给出的薪酬、企业的环境、企业的地理位置、企业的未来的发展等等都是吸引应聘者的主要条件。

评定一个企业招聘结果是否优异主要还是看新进人员的离职率。

例如我所在的公司就是一个化工厂,化工企业一般来说地理位置都比较偏僻,公司设定的总部在成都,而工厂却在贵州。

每年校招的时候,都会在四川校招一部分学生,而这部分学生以为自己工作的地方在成都,结果进了公司,公司先是安排在成都学习,但是也提到了会去贵阳工厂进行学习,没过多久,有部分新进人员就直接从成都调到了贵州,公司当时只是说,工作地会有变动,却没有通知实际的时间。

那么这部分本来老家在四川的新进人员来到贵州工厂之后,有些觉得离家太远、有的觉得工厂环境差、有的觉得待遇差,很多人都相继离职,最后每年在四川校招留下来的学生寥寥无几,可以说离职率相当得高。

2、应聘者的角度

再者就是现在年轻人对于工作的选择要求比较高,由于九年义务教育教务的普及,年轻人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大部分的人的学历都较之间有很大提升,所以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会结合自身条件来选择工作,而不是随随便便找个工作就完事儿,因为总是想等待更好的选择。

但是大部分应聘者都会这样想,企业却不是,现在很多企业对人员的招聘要求高,但是薪资水平却不高。有些应聘者将就,有些工资低的工作不愿意去做。而薪水高的工作又应聘不上,这自然就造成了招聘难的现象。

3、经济因素

除此之外,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经济水平在不断地提升,私营经济与个体经济的蓬勃发展,从而来带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多数的人不再是去依附“铁饭碗”,所以自然就促进了就业人口的流动。

以前大多数都是不敢辞职,因为工作的职位确实少,但是现在工作的机会多,工作的种类多种多样,只要自己肯去学习,肯去发现,总得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那么在一条件的促使下,现在的年轻人很爱跳槽,因为有些人抱着越跳越好的心态、有些则是不想做原来的工作,那么就换一份工作。企业留不住人,往往就要开始招聘。

所以现在的企业招聘难,确实不是个新鲜事儿了。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企业与个人都会考虑很多,现在不是包分配工作的年代,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去找寻自己喜欢和热爱的工作,而企业为应该学会转变思维方式,想方设法留住人才。

我是@闫如鱼,职场小姑娘,欢迎关注我,见证职场小白的成长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喜欢我回答的内容,请记得点赞、评论或转发。

招聘难并不是今年才出现,这十来年,中小企业以及低端产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招聘困境,与之相反,行内知名的大型企业及高端产业仍然是一位难求,它们有足够的魅力吸引年轻人们使劲浑身解数来争取一个空缺的职位。所以招不到人并不是因为整个社会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或者年轻人们都家里蹲了,这是个结构性的问题,一句话,招人难的企业大多数都是高不要低不来。

以前经济不发达,就业机会不多,只要能赚到钱的行业,都不缺乏劳动力,但现在人们就业的选择面比以前大多了,在择业时自然会选择朝阳行业。

所有人都知道,人到中年失业或转行将面临非常严峻的就业难困境,所以在最初的择业时,前景不明朗的行业是非常不受欢迎的。部分重工业及被列入夕阳产业的工厂,以及一些看起来就是吃年轻饭的产业,都在此列,除非待遇非常好,比如娱乐行业,不然的话,这些行业以后招人会越来越难。

每年各地政府颁布的当地最低工资都在涨,同样人工这些年也一直在上涨。以前因为地区发展不均衡,沿海地区的工资水平普遍比内地高一大截。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小,而企业之间的差距却越来越大。

同样是制造业,效益好的工厂员工的平均工资在5000以上,而效益差的工厂,工人的平均收入不到3000;同样是互联网企业,有些公司程序员月入万元以上,而有些只有几千。

除了收入,待遇好的企业能为员工提供五险一金,年度集体旅游,出国进修,长达15天的年假及各种内部补贴的课程,待遇差的企业员工除了收入与聚餐,基本没有其他福利,自然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

因为待遇差,所以吸引不到资深的、高素质的应聘者,因为管理不完善,企业也没有能力从零开始培训应届毕业生。

所以就变成了,企业只愿意招聘没有太多工作经验,可以接受低薪的年轻人,而当这些年轻人积累到足够的工作经验后,企业又没办法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上升机会、更高的薪水,于是人往高处走,这些年轻人自然会选择发展机会更多的工作。

所以,对于招工难的企业,需要适时转变用人的思路。

企业应该重视对自已人事的培养,人事的工作不能只是发招聘信息或接收、筛选应聘人的简历,而要学会通过各种招聘渠道主动地去寻找符合企业需求的应聘者,并具备说服应聘者过来面试的能力。

同时,人事应该加强与需要招聘部门的联动,将市场上最新的收入水平、待遇条件与这些部门沟通,力保自己公司提供给应聘者的条件在平均线以上。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招聘难及用人难的问题,哪怕前期花费多些费用及时间,企业也需要建立自己的培训体系。为了节省费用,可以与相关的培训学校合作,将基本的技能培训外包,但企业文化,内部流程等一定要有专人对新进员工进行系统培训。

实践证明,前期花精力在新员工的培训体系上是很有价值的,能有效的减少新员工融入企业的时间,降低员工流失率。

从各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人工的成本会随着经济的增长及出生率的下降而越来越高。这也是发达国家机械化率较高的原因之一。对于某些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讲,未来的趋势一定是用机械来替代人工才能实现经济的最大化。

这个是快速变化的时代,企业要想在这个时代中生存下去,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包括招聘方式的改变,用工方式的转变。

我从一名大学生角度来说吧

1.干着人力活工资低,不用公司辞退你,你自己就不想干了

2.国企想比其他企业更有优势,这次疫情看出来了,不可抗拒因素下,最着急的除了老板就是私企民企的员工,他们不上班没有工资,更本没法活。

3.没有安全感,工资低可以放一放,但是却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希望,不知道晋升空间

妈的一边是年轻人不着急找工作,一边是70后的找工作没人要这是什么鬼?

我只听说过求职者喊找工作难的,很少听见公司称招不到人的。其实求职是个双向匹配的过程,企业希望得到工资低能力强的员工,而员工渴望一份收入高待遇好,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的企业offer,一旦双方不匹配,那么就很难有满意的结果。

我个人在二线城市一家规模中型的企业工作,由于企业待遇不错,在当地很有竞争力,从来没有发愁过招聘的问题。这两年甚至能够找到从一线知名企业回来的员工,相比较一线城市,待遇下降明显,但是依然有大量人员应聘。

但是我跟朋友聊天发现,有不少企业确实有招聘难的问题,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很多企业发展状况一般,人员流动性大,待遇也没有竞争力,想靠情怀梦想其实已经很难让人心甘情愿的留下来,尤其是传统行业,工资不高,很难有竞争力。

而由于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发展火爆,年轻人都希望进入到这个领域里面,这样导致其他行业应聘人员急剧减少。另外,中年危机在近年来是个热门话题,大量应聘人员除了关注互联网外,剩下的要么去当教师,要么就是进入国企事业单位,愿意去私企的员工真的少了很多。

我很多师弟大多数都想进入互联网行业,而师妹则准备考研考公考教师资格证或者事业单位,所以中小型私企想顺利招人会越来越难!你们觉得呢!

每年的春节假期通常是消费高峰期,今年的春节却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消费市场迎来“寒冬”。无论对实体零售业还是电商行业来说,这都是一场考验。年轻人是报复性消费还是多存款,这对个人经济收支有很大关系。

我在这里就说一下我切身感受吧!

我是一名商人,也是一名创业者,这次疫情导致迟迟不能开工,没有经济收入不说,还要背负店面和住的地方的房租,至于房东免不免,我也还没问,但是也不指望能免多少,这还得靠自己。

自己信用卡还欠3 4万没还,现在没有经济收入,自己无能为力,也深刻认识到了钱的重要性,所以说,疫情结束后,我会努力挣钱,尽快还清自己所有的贷款,也积累自己的积蓄。

还有软实力也很重要,“斜杆青年”这个词也流行了好久了,意思就是年轻人除了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以外,还要有第二副业,甚至第三副业,就比如我除了管理店面以外,现在也在尝试做自媒体。

“报复性消费”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自己不会,应该花的,就消费,没必要的就不花,毕竟自己挣钱也不容易。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个人观点,如果有不同想法,欢迎评论区下方留言!!!

这次疫情来的措不及防,给那些没有存款,有房贷、车贷来说真的是度日如年,盼望着疫情尽快过去。我个人的经验,小时候一直尊听父母的教诲,丰年要当着灾年过,懂得节约,懂得未雨绸缪。长大结婚、成家后,厉行节俭一直伴随着我。说说我吧,17年买的房,贷款287万,10年期限,利率4.9%下降5%,每月还贷近3万元。除了还贷,家庭的基本消费,没有进行奢侈性消费。在近两年时间节约下200多万,足够支付剩余的贷款。我还与不还贷款,这次疫情对我没有丝毫伤害!我的生活品质没有下降,该孝敬父母的照样孝敬。我不觉得阶段性没有工资性收入就开始慌。所以我的总结:有计划的储蓄对年轻人有极大的好处,给你带来安全感、在当下你不需要依靠父母、花呗来进行消费,而且对你个人的成长能够带来自信!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年轻人带来帮助!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就是疫情过后,年轻人会明白储蓄的好处吗?是会报复性消费还是多存款?我来说说我的干点。

这次疫情国家启动一级响应,全民投入,共克难关,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虽然是闷在家里,表面上看是节省了一些开销,但细细算来,一些数字还是非常恐怖的。

春节期间家庭耗用的物资,还有防护的药品,以及节后坚守家中,继续消耗,玩坐吃山空的游戏,这个数字一家人计算下来不少吧。

你无法上班打工,没有与消耗对冲填补的来源,想一想这个问题多么严重,一家人计算下来工资损失多少?

更为严重的是大环境受到了影响,一些中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有的直接破产,后期的上班打工将面临着挑战。

疫情催人泪下,唤人警悟,如果我们平时不做好预防,没有一点积蓄,今后遇到类似的疫情,只能是无助与挨饿!

所以疫情过后,年轻人对生活会有重新的认识,会注意到胡乱消费问题,会逐步的爱上存钱。

受邀必回!

缘分哪,前面刚说了疫情过后,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储蓄、储蓄、还是储蓄,没想到这个问题就来了。

首先,第一个问题我相信大多数的年轻人都会有比较深的认识,明白储蓄的好处。但明白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

其次,针对第二个问题,我觉得报复性消费的可能会小一些,毕竟大多数人都受到了此次疫情给自身经济上带来的打击。

一段时间后,我相信还是如以往那样,该存的存,该买该吃的也不会吝啬,只是大家都归于平常了吧。

从身边的朋友看,年轻人很少有存款的。一场大的疫情过去之后,可能对一个家庭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会有很大的改变。其实存款也罢,贷款消费也罢,都是一种生活方式,无所谓对和错。只是这场灾难过去之后,对于年轻人一代来讲,手里面握一点钱。有一套自己的房……会有所触动。但是对年龄稍大一点儿的稍微的年轻人,可能会从另一个方面有所触动。如不在凑合的过这种无聊的婚姻。比如不再那么艰难的去买房。比如不再那么艰难去外地大城市打拼。凡事都是两面的。无所谓好坏。

也要看个人经历吧,受到疫情影响的人,会明白储蓄和理财的好处;有些人可能会出现报复性消费,这都是很正常的。昨天上海costco超市就聚集了好多人,这个超市可都是大量采购的,疫情还没有过去,已经很多人坐不住了,何况等疫情过去呢

多存款是非常有必要的,特殊时期现金为王,一昧的超前是有弊端的。

首先经过这阶段的疫情,大部分人们不能工作!会深刻认识到金钱的重要性!会努力工作,习惯性的去储蓄!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在这段时间的自我隔离期间,会做出一些补偿性的消费(比如餐饮类)

以前10万以内还比较划算,都30万毫无价值。现在MBA都是普通人,顶多企业内部门经理,公司能报销学费的可以试试。念出来收益率未必很高。

我们公司里面多的是,还不是一样老老实实干活。如果你已经很有牛逼了,你读mba镀金可以。如果你本身就普通,你读了也一个样,明白?

上财值得,只要你负担得起,华理,上大,东华什么的就算了

是否值得,因人而异。肯定要综合考虑,至少有以下因素:

1.家底

2.社会资源

3.未来发展

值得呀!很难考上的,为啥不读?

学习是最好的投资,经济状况很好的话读了还是很好的![赞]

我朋友读MBA入学见面会第一天,老师就说你们来这里是来交朋友的,所以说MBA这个专业有一部分的性质是拓展人脉,读MBA

很多都是企业中层或者高管。如果你也是差不多层次的,确实可以结交一些不同行业的人脉。

所以就看自己的需求了,如果仅仅是为了拿个学历,这个学费成为了自己家庭的负担的话,建议还是慎重考虑!自己层次达不到,可能即使结交到了那些人脉,也无法发挥出他们的作用。

如果自身经济条件不错,又是公司管理层,想提升下管理经验,同时结交人脉,那就很适合!

是上海财经么?如果是值得。

很多人读MBA不是为了学知识。

是结交人脉,和更好层次得人才,成为同学。

你要真正领域MBA班的用处。

好好利用身边资源。

手头有50万元,想配置大城市的房产,还是用于购买基金或者股票。我认为有投资意识非常不错,能够让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不至于被通货膨胀贬值太多。

首先50万元想在大城市购房投资,我想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非常高,50万元根本买不起,就算是首付也很难。最便宜的房子可能都要300万以上,光是首付就接近百万了,根本没有太大的机会。除非是五年前、十年前,可能还可以考虑,但为时已晚。

先不说50万能不能买到大城市的房子,就算能够买得到,我认为也没有太大的升值价值,因为选择性太少,都是一些无人问津的房产。再说首付买房子,之后的供房压力也非常大,现在手上没有太多资产,可能存在还贷危机。如果真的想投资房产,倒是可以往二三线城市瞧瞧,除非能够找到较为优质的房产,否则不要在现在这个阶段进行投资。

事实上,50万元用来购买基金,应该可以说是一般投资者最好的方式,基金几乎可以满足任何投资者的需求。从风险低到高、从收益低到高都可以选择,但是基金也不能盲目投资。要先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找到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最好可以将50万元分为两到三份来投资,配置资产,分散投资管理,结果会更好。

最后股票不是太建议,因为投资股票本身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问这样的问题,显然还是一位投资小白,对股市并不是太了解。在这种情况下,绝对不要轻易进入股市,即使股市行情一直在涨,也不能盲目跟风买入。上涨行情虽好,但是股市小白永远不知道拐点在哪里,因此过度忽略了风险,最后本金和盈利都将付诸一炬。

投资要找对自己熟悉的领域,房产、基金、股票等等方式都可以,每个投资领域都存在可以盈利的机会,重要的不是机会,而是如何寻找机会。如果不能运筹帷幄,就不要轻易决定任何一笔投资。

这要看题主在房地产投资和股票基金投资上,哪方面具备更多的知识、经验、技能,以及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如何。

从当前来看,我国房地产业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确实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原因在于城市化的高峰期已经过去,进入一个平缓发展阶段。房价在多数城市有泡沫化倾向,已经过度透支了民众的购买能力。所以近几年国家提倡的是“房住不炒”,强调房产的居住属性,淡化它的金融属性,自有深意。

而且现在由于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包括房地产业在内的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巨大冲击。疫情结束后,行业可能面临一个大洗牌,房价也有可能剧烈震荡。此时投资房产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有刚需支撑的一二三线城市还好,人口净流出状态的小城市,房价上涨状态很难维持。既有国家政策的压制因素,也有本身刚需不足的原因。

题主的50万如果用于房产投资,一二线城市肯定不用想,三线以下城市也勉强凑个首付。未必能享受房价上涨带来的增值,还有长期按揭的财务压力,恐怕很难走得通。

至于股票基金,属于高风险高收益投资,虽然门槛很低,但赚钱也绝不容易。小编本人是证券业内人士,见多了股票市场的输输赢赢。还是要提个忠告:

普通人有这方面投资需求的,可以精选比较靠谱的基金。实在想自己来冲浪的,也一定要是手中不影响生活、不急用的闲钱。切记不要借钱炒股,加杠杆炒股。

最近股票市场火爆,好多人跃跃欲试,这是人性使然。但牛市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赚了钱,赚了钱也未必能保得住。股票市场七亏二平一赢的定律长期来看始终成立,小“赌”怡情可以,孤注一掷往往吃大亏。

大白话说财经,我是断断断水刀。欢迎留言交流切磋。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提示即删。

国内的主要投资理财方式有:储蓄存款,基金,股票,外汇,债券,期货,房地产等,关键是要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警惕理财风险,追求保本保收益,切勿抱着赌徒心态进入投资市场。

一、投资理财产品或银行定存

银行理财产品不需要投资者有太多的专业性,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且收益稳定,值得信赖,是相对最为安全的理财方式,是比较适合的理财方式。

1、银行储蓄,优点是安全,缺点是收益太低,几乎跑不过物价上涨。

2、基金,优点是收益比较高,投资方式比较多,可以一次买一定金额的基金,也可以基金定投等等,缺点是有一定风险,不过算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方式。目前由于国家调控,资金面很是紧张,所以货币基金类的产品利率都在走高,此时,大家赶紧抓住高收益时机,稳赚一把。  

3、股票,如成长型股票、股票型基金、期货等,既有机会让人一个月赚10%,也有可能一个月赔掉10%。优点是收益高,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风险也很高,玩不好会赔的很惨,对能力要求高。投资这些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必须有相当高的知识与经验门槛。对于不擅长投资,最好先以稳攻方式进行,在得到一些投资心得之后,再加入强攻一族中去追求更高的收益率。

4、少数信托产品,50w差不多算是信托的门槛了,在这个购买加下,绝大多数信托产品能提供10%以下的收益,相信很难有10以上的信托产品,这是由信托的成本决定的。从风险上来说,成本并不高,但流动性差,而且期限一般会更长。

5、投资黄金,不是首饰,是专门用于投资的金块,时机选择很重要,目前价位比较低,比较适合,保险程度较高,收益比较慢。

6、买国债、企业债:偏保守的理财,比存银行更明智。国债的流动性较好,安全系数最高。同时,可以方便地通过市场交易变现。50万元闲钱可以购买国债,本金保障风险也较低。购买国债时要记住赎回日期,一旦过期没及时取出,银行将不对过期部分资金支付利息。国债3收益其实要高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而且基本上属于0风险产品。除非是国家都不在了,否则都会兑付的。

选择市面上的P2P平台的理财产品,一般年化率为6%,20年利滚利可以净赚110万,相当大的一笔财富,但是P2P平台存在一定的风险,并且以中短期为主,要选择可靠大的信托平台。

二、投资买房

房产投资,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房产投资还是很有前(钱)途,不过投资金额较大,一般人投不起,而二三线能投资的城市少,比如杭州目前比较热,这个要会筛选,否则容易被套。从资产收益率对比来看,投资房地产还是相对靠谱的。

但是在这里,也要对考虑你所在的区域,如果在大城市,50万还不够首付,买点理财产品也很不错。如果在小城市,买套房付个首付,剩点钱用于生活消费。如果在乡村,那就是巨款了。可以理财,稍微大一点的消费。

其次看自身的收入情况,如果自己收入高,又稳定,投资一套房子未尝不可。如果自己收入不高,又不稳定,投资生意更可靠。

还需要看家庭情况,家庭负担轻,投资一套房子未尝不可。如果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最好还是买点理财产品。随时可以变现的那种。

最关键的是看自己的住房情况。如果没有房子,而且又准备结婚。那就没有选择。如果房子好几套,那也就无须考虑买房子。

以上只是粗略建议,最好的赚钱方式是钱生钱,然而凡是投资,就会有风险,只是大小不同。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时刻考虑投资的风险性和收益率最重要。

50万元闲钱如何理财,个人要根据自身理财需求、理财目标等来选择。国债、P2P理财产品适合长期投资,获得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和余额宝产品适合短期投资,收益也不错。股票、基金之类的如果做了几年还是稳定的亏钱,那还是早点换到无风险的领域吧,投资也是要看天数的。

我建议暂时投入基金理财,现在来看中国楼市还不是出手的好时机,一方面现在股市有大牛的前奏趋势,基金迎来了挣钱的机会,另一方面疫情带来了国家降息及楼市短暂的放松,但是行情真正到来可能需要半年时间酝酿。

第一,基金投资。疫情后第一天开市,迎来了几千股跌停的局面,搞得人心惶惶。但是从第二天开始基本走出了一波高峰,以医药科技为龙头,证券配合,将股市推高到将近3050点,过程中虽然有小浮回调,但是总体趋势没有变。我目前持有部分科技及银行股基金,基本上银行股没有动,科技股涨了20%左右的水平。目前看科创板已经提前进入牛市行情,沪深股市还在路上,投资基金还可以挣钱。

第二,楼市行情分析。楼市一直是牵动亿万中国人的市场,从开年之后,国家一直在对外宣称坚定楼是住的不是炒的定位,但是从宏观政策上,先是降息,后续又推出根据城市设定政策。从国家动作上来看,未来会是各地差异化调控,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出政策。而现在政策不是明朗,需要继续等待机会。

综合以上分析,今年楼市肯定会来一个松绑,从绑的死死地到局部宽松,但是楼市传导会有一个过程,我认为下半年国家整体及各地方的政策会逐渐明确,是购房的好时机,现阶段迎接牛市到来才是正理,如果本次牛市是一个真牛,正好前半年挣钱,后半年买房。

我是谈财论道,每天分享财经观点,欢迎关注。

未来分配财富一定是股市

股市是什么?顾名思义——股市是资本市场 既然是资本市场 那也就是钱最多的地方股

五年前 楼市火爆 但不得不说 国家的经济已经让房地产给捆绑了。国人也因此受累于房地产 至此 国家出台政策 打压房地产 这是必然趋势

既然房地产开始走夕阳方向 那么钱会流向资本市场———股市

九几年的股市制度不完善 存在投机现象

自从一九年起 国家开始重视股市市场环境

提倡打造证券航母 迎合国际市场

未来提出退市制度 极大规避不法上市公司 为股民提供保障

以及各种政策利好消息 足以证明国家非常重视股市发展 中国股市 就当下而言 还是处于低谷时期 还是非常具有投资价值 北上资金 以及外资每天多少个亿抄底A股 试问这些资金是傻子吗 ?

未来的A股一定会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而走强 买股票就是买价值 就是堵国运 现在的中国不强吗 不香吗 要投就投A股 价值投资 值得你拥有

我的观点是如用途是投资的话,现阶段的话建议进入二级市级(股市)或者购买指数或者股票类基金。

一、如刚需,第一套自住型住房,建议努力再凑凑在一线城市上车,50万怕是不够。这种情况,股市和基金暂不适合你。进入股市最怕的是抱着捞一笔的心态,频繁操作,追涨杀跌。这种心态十有九亏,50万本金都不一定保得住,后期容易心态崩溃。

二、50万纯属投资。进入一线城市房产投资,显然不够。

1、投资性住房一般二套及以上,首付五成。以我所在深圳为例,6万均价,投资一套70平的房产,约需400万。笔者打个折,专挑均价以下,沙井、龙岗、松岗,挑60平的,总价也约300万,首付150万,50万远远不够。

2、一线城市基本限购,购房资格(房票)要求比较高,流通性大打折扣。

3、政策方面,房住不炒,中央三令五申。政策风口不在房产这一块。要想投资增值,在我们国家首先要研究政策。

三、现在国家大力完善金融规则,大力发展实体经,股市是经济的睛雨表,华为事件更让国家大力发展科技,去年国家出台的科创版等等,无一预示着二级市场的机会,包括今年会实施的注册制改革,当然炒股是门技术活,绩差股、垃圾股尽量不要碰,前期入市建议先买指数型ETF,慢慢了解学习适用,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

50万用于大城市买房,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个梦想,这根本买不起房子,那买的啥房子呢?所以呢,你50万你只能是投资于股票基金都不要考虑,因为基金也太慢,基金也太慢,你现在唯有投资于股票这一个领域,股票是可以创造奇迹的一个领域,当然前提是你必须对股票市场的运作以及它的基本原理等等吧,各方面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才行。那你怎么办?我不知道你的股票知识有多少,如果你股票知识不多的话,那么我建议你立即去学习各种股票常识以及知识以及技巧,以及主力的进货出货,江湖游资的呃,出货以及拉升的心态啊,等等吧,各方面的东西都要先学习,学习好了以后,一进入股市就会如鱼得水。中国股市有一个著名的游资叫做上海的炒股养家,炒股养家就是08年,大概90万元入市,呃,然后亏成40万元左右,完了以后他发愤图强努力学习,现在已成一代江湖游资聚成资产至少也得上亿了。你如果真想在股票上发财致富的话,可以看一看他写的文章,可以看一看炒股养家所写的一些文章,他的文章也告诉了我们想致富,无论哪一个领域都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

50万在大城市买房可能就只够首付了,如果你收入高的话,买房也是可以的,一二线城市房价还是有上升的趋势,但是如果买了房压力很大的话那就不要买了,买基金和股票吧,不过股票不好炒,应该以基金为主,股票为辅,多学习学习基金投资知识,配置好基金组合,年化收益率百分之十以上是很容易的,这是我的建议,投资有分险,入市需谨慎,希望我的建议对你有帮助

一套80平方的房子,需要500万左右,首付三成就要150万左右。知道差距了吧?往后还要陆续还房贷,压力也是不小的。

二线三线甚至十八线城市50万现金买个房还是有可能的,但是又要考虑房价未来的走势?毕竟你的意思并不是刚需用,是用来投资的。要是刚需住房,想想办法也要解决住房的问题。

以我的观点,假若您以前没有在股市做过投资,选择将一部分资金先投入基金也还是不错的策略。

毕竟基金是一个组合投资。不过买基金之前,也还是要花点心思的。投资嘛,哪有那么简单的事情,一不小心本金就会损失。这年头,赚钱难亏钱容易。

而要是有股票投资经验的,我倒并不建议去买基金。目前A股虽然亏损的散户占比例80%左右。但是,他们为什么会亏损?

多数人亏损的原因是不听不学,只凭主观意识来做股票,不去分析大环境和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亏损也就是一件比较正常的事情了!

说真话、讲实话、不废话、没套话,让我们今天说一点大家都能够听得懂的人话,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社长。

如果手上有50万,到底适用于大城市购置房产投资,还是进行稳定收益的基金投资,或者是风险投资股票。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你对股票和投资理财相关知识一无所知,很显然购置房产是你的首选,如果你对风险投资有一定的了解我相信当前的房地产你并不会去投资,这也就是说个人的能力决定了未来的出路。

房地产当前的现状很明显是过剩的状态,也就是说供大于求,而为什么房价还在持续上涨,主要原因是土地价格越来越贵,而作为专业开发商除了开发房地产他难道还能造火箭?

另一方面是房地产作为地方经济的主要制度,为了维护稳定的经济,宏观调控的政策虽然是房住不炒,但也不能让房地产硬着陆,所以说在10多年的房地产价格上涨过程当中滋生出了一种固定思维,导致人们总是以为房价会继续上涨。

其实房价从2019年开始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是对投资有先见之明的人很明确的感受到房地产行业已经来到了寒冬,2019年初房地产行业上涨幅度缩小,2019年末到2020年初房地产行业出现了下跌,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2020年2月份,房地产行业从线下销售转移到线上销售,打破了有价无市的现状,恒大率先打出了一干擦边球,同时也引领了房地产行业正式进入下降通道。

在风险投资当中基金是风险相对较小的投资,但大部分人对基金的了解并没有对股票了解的更多,所以说在风险投资当中很多人的首选就是股票投资。

主要原因是股票不具备杠杆,如果就算被套总有一天会涨回来的,其中中国石油只是属于个案,不能一概而论。

但房地产行业与股票市场总是有衔接性,比如说当前房地产行业开始撤退,股票市场却欣欣向荣,换句话来讲如果你手中有50万元,现在投资股票的正确率高达80%,而投资房地产正确只有百分之20。

所以说经济的发展方向决定了我们个人投资的方向,谁也挡不住经济发展成熟车轮的前进脚步,螳臂挡车的结果只有粉身碎骨。

综合来看:目前不管你有50万还是500万投资股票基金是首选,投资房地产属于接盘侠的行为,当然相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不管是专家还是房地产从业人员,都会忽悠一些接盘侠,诱多接盘房地产。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我是做家具售后的,可以说对行业知识还是略知一二。

从大的环境显示, 2019年上半年,有27家家居企业营收总额累计超588亿元,营收平均增速为16.83%,在家居的所有细分赛道中都看出,提高服务质量有助于品牌力的传播,能刺激口碑裂变和复购率。

整体而言,家居建材企业19年发展保持低位维稳态势,优质渠道和人才向定制板块进一步集中,高端市场品质消费已成共识。

马云先生有句话“不是市场不行,是你的市场不行”。早在多年以前,麦肯锡就曾预计,到2022年,中国中产阶层数量将会增长至2.71亿家庭。所以说,未来是高品质消费时代。

事实上,房地产越向理性发展,“房住不炒”的政策越深化,国人的家居消费需求变化也将越快,大概会有“四个变化”,即从功能到精神、从从众到出众、从品质到精致、从需要到想要转变。

厂商们要做的,是在品牌、产品设计、综合服务等方面下足功夫,扎扎实实满足细分消费者变化中的品质消费需求。

随着消费群体的交替,年轻的消费群体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年轻化消费观念的转变,向家居行业的产品、服务以及供应链提出了更高要求。

单纯的“买卖”已无法满足市场的消费需求,消费者需要的是“高品质产品+高品质服务”。

家居企业唯有完成从客户服务、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再到终端的物流配送、产品安装及售后服务等整个链条的沉淀和完善,才能提升品牌竞争力,这是一个大趋势,一味地追求利润是无法做强做大的。

希望能帮到您,谢谢!

我自己是做家具的,我同时做线上线下。我主要做个性家具,每年去意大利米兰家具展,或者德国家具展做一些模仿

,客户群体主要是设计师,这个设计师家具跟传统民用家具不同是客户群体少,基本每个产品都要打样,但是利润相对高一点。对产品设计把握有很高要求, 我是2011年做天猫的.前5年主要靠天猫,开始我就锁定了个性家具,跟别人线上走爆款不同,客户群体细分,坏处就是客户没有那么多,好处就是竞争少一些,我只做床,很多家具厂什么都做,摊子铺的大,市场一有变化很难掉头,我们专心只做时尚个性床,在线上几年功夫又了自己的定位,虽然这2年模仿我们风格的额很多了,但是依靠我们做的久,资源多,还能在市场中生存,2016年开始参加各大家具展,本来是想学学大家具厂,多拉一些加盟商。由于我的家具风格太个性化了,加盟商寥寥无几。前后参加过深圳家具展,上海家具展,广州家具展,东莞家具展,成都家具展,最后定位了只参加深圳家具展,深圳家具展代表设计感,时尚前言,很合适我们家具的定位与风格。

参加展会也走了很多弯路,装修风格。产品定位,最后决定客户群体只要设计师风格,没有加盟商,客户到展会不需要订单,只需要扫描我们的微信,积累客群。最后客户网络订单,实现网络线下结合,由于这2年模仿我们这个风格越来越多,我们降低到合理利润,提高品质,加强设计,稳定了一批老客户,线上我们引流锁定精准设计师,增加了微信设计师群,QQ设计师群多渠道销售模式,展望未来,以后房子销售必然下降,卖家具必然是个性的时代,我想我们方向是正确的

给你提个思路。我参观过一个国内有名的瓷砖企业。

他们设计了一个系统,就是客户到门店选择瓷砖的时候,你只要告诉营业员你的房子在哪个小区,什么户型,营业员就会在系统里给你展示用他们瓷砖装修房屋的效果图。

而且有很多种选择。

更关键的是你不仅能对不满意的瓷砖进行调换,还可以把效果图中的家电,家具进行调换。

这么一来,有很多好处。

一是营业员再也不用枯燥的向客户介绍他们众多的瓷砖产品。

二是营业员也不用担心客户选中的产品有没有现货。

三是企业可以通过客户对系统的使用及时掌握客户的需求,安排生产和供应。

四是企业与很多家具家电厂商建立的合作联盟,提高了自己在行业的竞争力,也方便了客户。

具体我就不展开了,其他细节可以关注后私信我。

家具行业这些年来在我国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品牌,线上平台也比较杂。

这种情况下也容易诞生行业龙头。

其实家具创业的玩法非常多。但是如果仅仅盯着家具,基本上就是赤膊和哪些垂死的人进行搏杀。人家已经快死了,看到鲜活的进入,能给你好看?

祝你早日成功!

本来人也从事家具行业,出口欧美市场的。相互探讨一下吧。普通业内共识是要发展线上订制家具一块。但是普遍有成本大,设计出新难,供多需少,品牌建立难,高不成低不就这些问题。

拿宜家举例吧。上一个十年2000-2010是宜家在中囯大获成功的时代,简约时尚,清新自然的北欧风和相对亲民的价格引爆了年轻人新婚新居的市场。而下一个十年呢?随着年青人市场个性化,高端化的改变,宜家努发展线上,努力做家具整体化设计引领,都一直扭转不了销售下滑态势。现在宜家在国内逐渐成为租房户,单身公寓居所用品,价格稍高就卖不出去。

所以,家具行业的本质不是销售方式,而是设计风格,定位要符合细分市场需求。所以,行业创业初期,自认为小而美,风格定位长期统一,出新快是唯一可获得成功的方向。对于专业设计师费高昂,并且还不一定有效果的现状,创业者自己的审美能力,设计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在中囯现在渠道平台满天飞的年代,有一颗能耐得住寂寞先做好产品的心尤为重要。

打通线上线下现节,去掉中间环节,让厂家直面消费者,用直播销售带动销量

什么才能体现家具行业的创新性?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或许可以为我们点亮一盏明灯。如何开发家具新领域、如何改造未来的家具市场两方面出发,意在向我们展示物联网、新技术研发与家具行业的未来存在的紧密联系。

家具新品研发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是对于家具行业的创新性来说却是一个不得不去挑战的领域。互联网技术与家具行业的连接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紧密,所以在这股智能大潮中,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家具新品和互联网融合,人工智能与家具新品的亲密接触会产生怎样的新产品,家具与互联网的融合会产生一种新的火花。家具行业的新产品是怎样研发出来的?多数新品研发还是依靠设计人员、市场人员的直觉、经验。目前,并没有太多的家具公司在使用互联网搜集用户的偏好,从而在准确数据的基础上,研发有针对性的产品。有些行业前沿公司宣称通过网络销售获得了消费者偏好数据,研发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产品。但这还只能算个案,不具有普遍性。况且,这些公司获得的数据是第三方的,其自身并没有独立的互联网数据搜集系统。相比较于家具公司大量的终端销售店,家具公司通过互联网搜集的家具消费者的信息过于零散,不成系统,不太有分析价值。

在一个消费者普遍使用互联网的时代,家具公司与互联网显然有着巨大的隔膜,尤其在新产品研发领域,受益很少。互联网不仅仅可以作为产品销售平台,产品宣传平台,还可以作为消费者偏好的信息搜集平台,产品研发平台。人工智能技术获得的种种神奇的进步,多数都是依赖于互联网技术,依赖于云计算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对于一家真正先进的家具公司,应当有意识地通过互联网,进行家具消费者的喜好研究,发现家具消费者有时候自己可能也不知道的秘密。这样的产品研发,才算真正赶上了互联网进步的步伐。

家具新品研发甚少互联网的助力,家具新产品中也不太能看到互联网的神奇之处。这是一个对着智能机器人就可以聊天的时代,而我们的家具产品呢?对于一大批热心于互联网,没有互联网就无法生活的年轻家具消费者,在家具上加入任何互联网的应用,都可能打动他们的心。将床箱设计成音箱,设计成音乐播放器,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播放音乐;在床垫上加入传感器,可以测量体温、血压,可以与医院连接;在书柜上安装屏幕,可以放视频;让办公桌可以随意升降,在办公桌上加装屏幕,方便开视频会议。关于科技家具的畅想没有边界,而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进步,很多只要你能想到的新奇功能,现在实现起来都没有太大的障碍。

两点建议:一是电商平台开店,把现在门店开到线上,需要电商平台的运营人员做技术性工作。二是走社群,尤其小区业主类的社群,有专门做社群团的 可以尝试。

于2019年12月开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截至2月22日9时,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6392例,累计治愈20673例,累计死亡病例2348例,重症病例11477例,现有疑似病例5365例。如此严峻的数据,远非2002年出现的非典可比。

疫情下什么企业难活?个人认为,一,微、小型制造业。微、小型制造业因本身资金、订单的限制,经历了2019年的中美贸易战,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出现无疑是雪上加霜.长时间的无法复工,周期长的用工人员返工.房租、原料成本、劳工成本等造成了企业主的资金出现问题。二、餐饮业,特别是流动资金有限制的。本想春节时挣一笔团圆费的,因疫情的出现,大家都在家自我隔离.足不出户,长时间的颗粒无收,餐饮业不得不关门,等待"春天的来临".三、长途客车运输业。因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出行条件多样、便利化,及私家车日渐增多,特别是车营销售企业提倡的车贷,更造成了私家车满村、满街都是。长途客车一年12个月,本就靠春运挣钱的,平时只能维持成本。因疫情,响应政府要求停运。本人一朋友,每年春节承包旅游大班走长途的,这次停运,损失不少。四、养殖业(养猪除外)。春节作为中国的第一大节日,养殖户养殖的出栏计划,春节是他们的必选的。这次的疫情,封路、封农贸市场,封村、饲料运不进来,大多数的鸡鸭养殖户不得不低价甩卖。朋友圈一打开就看到一大堆这样的信息。五、三四线城市的房产业。房产业作为一个高度资金积累企业,这几年在国家的调控下,房价已经没有之前那么火速变化了,不过也是稳中有升。疫情下,看房的人少了,虽说,很多房企都开通了网上看房,但面临银行放贷收紧,资金流断裂、宣布破产的知名房企也有不少。

疫情严峻,人间有爱,疫情下的企业,360行,或多或少都受到影响。希望我们伟大的中国,经受过这次疫情后,经济更高速发展,立于强国之列。科技同样强大。也让我们拥抱企业,共赴难关,安然渡过。

此次疫情影响的时间周期较03年的非典更长,形势也更加严峻。主要影响的会有以下行业:

1.餐饮行业。因为餐饮行业是人员聚集就餐的行业,目前各地区也已出台政策关停绝大多数餐饮店铺,不过不少餐饮行业也都在应对目前的形势,推出许多的线上服务,转型外卖等新的营销模式。

2.旅游行业。目前国内所有景点景区及旅行社都处于停业状况,对于一些事业单位的景区压力还会小点,终归有财政拨款,对于企业性质的景区特别是海洋馆及动物园行业,每天都会产生生物饲养设备运行的相关成本,企业的压力巨大,即使疫情结束在一定时间内这种人员密集的景区景点也会有持续的影响。

3.影院行业。人员聚集场所,目前都已关停,虽然目前不少影视作品进行线上形式观看销售,但是影院这种形式是线上观看无法比拟的,下半年度应该逐步会有回暖。

4.各种娱乐场所。洗浴、KTV、网吧等都在短时间内不会开业,不少次方面的消费习惯也会有所改变。

5.各种线下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多为儿童教育培训机构,作为家庭重点保护的儿童势必大家会改变培训的形式,更多采取线上的形式参与。

2020年的这场疫情确实让全国人民措手不及,在不断延长复工时间的同时,给一些中小企业的资金链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觉得疫情的影响不是一两个月的事,我看专家讲解,哪怕是成功防控,也至少需要3个月,所以很多中小企业担心自己的经济问题就迫在眉睫了。

当然在这场疫情中,哪些企业是最难活的呢?

第一就是餐饮企业,餐饮靠的就是人流量活的,而且疫情持续人们都不出门,包括国家也延迟了餐饮的开门时间,无形中增加了很多餐饮企业的成本压力,包括就成功抗疫结束,我相信人们对自己生活的方式也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不会在外面随便吃东西了,未来如果餐饮企业没有一个很好的创新同样是比较难活的。

第二就是旅游业,疫情期间旅游公司几乎全部延长复工时间,全国景点也关闭,为的就是不让人们聚集起来,而引发疫情的蔓延,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旅游业的经济收入几乎是零。当然了,如果疫情过后,旅游业也会慢慢的恢复,人们在确保安全的时候,也会走出家门来缓解自己的情绪,去祖国的大好河山去放飞自我,哪时旅游业也就迎来了疫情后的第一个春天。

当然了还有一些娱乐场所,服装行业,培训机构等因为没有了客流,对自身的存活确实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如果疫情过后国家能出台一些相关政策来缓解一下中小企业的经济压力的话,也是对哪些企业的一些安慰吧。

疫情下几乎所有的企业和行业都要受到影响。但我认为最明显的就是线下培训行业和交通业。以前国家出台多少政策不让补课,怎么抓都杜绝不了,这次疫情下,大家才真正懂得了除了生死什么都不算事,真的停下来了。再就是交通堵塞问题,堵车是所有人都要天天面对的问题,政府出台各项措施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因为中国的人口基数在那摆着,这次真的的是万巷皆空啊,主干路都人廖车稀。公共交通停运啊,这个以前谁敢想过?!

首先在疫情的情况下,什么企业都不好过.

第一,可以复工的企业首先要准备大量的防疫措施,包括口罩,消毒液,员工日常的健康监控和饮食,而此时,防疫用品大量缺货的情况下,物价疯涨,企业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还要承担疫情传染的风险,开工成本急剧上升,同时现在整个经济萎靡不振,产品积压,造成大量库存,让企业生存更是雪上加霜.

第二,未复工的企业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首先没有了资金的流入,但还需要不菲的资金支出,包括国家规定的正常工资的发放,还有银行的贷款,能坚持多久只能看疫情的发展和企业的流动资金.就比如,贾国龙表示,当前西贝在全国60多个城市的400多家门店基本处于停业状态,只保留100多家外卖业务,预计春节前后一个月时间将损失营收7-8亿元。更忧心的是,2万多员工目前处于待业状态,但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工资要继续发放,光是一个月的工资支出就在1.5亿左右。倘若疫情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西贝账上的现金撑不过三个月。作为西北菜的龙头,西贝的日子都不好过,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

餐饮业因该是受影响最严重的行业,餐饮业最大的问题是现金储备不足。之前,在大部分餐饮从业者包括投资人看来,餐饮业最大的好处是现金流充足,只要开业,手里就有大把的现金。正因为如此,大部分餐饮企业或餐馆老板不会有多少现金储备。

此次疫情,暴露出这一短板对于餐饮业的打击是致命的。

餐饮为抗击疫情,大量餐饮商户主动或被动暂停营业,人们外出聚餐数量骤降,政策关停覆盖面广,多数餐饮商户的营业收入急剧下降,成本压力大,九成餐饮商户资金短缺

旅游旅游业是一个环境敏感型的产业,这种敏感表现在非常容易遭受境内外突发事件的冲击和影响,从而导致严重的衰退和滑坡,形成所谓的旅游危机

(于肺炎疫情在中国传统春节假期集中爆发,短期受冲击最大的行业当属服务业,尤其是交通、旅游、餐饮、娱乐等行业)

影视 很多都是定在春节档的电影由于疫情原因全部在各大影院撤档,疫情导致影视行业项目出现减产,票房大减

各种工厂,中小企业,由于国家对疫情的重视,推迟到2月10复工,大部分地区封路封村员工基本出不来,导致工厂开工困难,影响生产,资金周转困难,导致工厂倒闭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不能说是那个行业好不好过,而是全国所有人都跟着难过,为什么这么说?在疫情下,全国大范围封路封城,人不能随便出门,即使是生活必须物资采购,也要减少出门次数,刚开始的时候还好,可呆了几天不出门 大多数人都受不了。在家里游览床头山、阳台景啥的,心里着实憋火。同时一些实体行业像超市商场,都盈利大都是靠人流量来实现的,人流量少了,对他们的打击毋庸置疑,加上租金加盟费……想想我都不敢想了。再者,随着封路,运输业也受到不小的打击,前几天看到的一个新闻让我挺心酸的,一个长途货车司机因高速封路,被逼在告诉上度过7天,自己一个人在高速上过春节,也不敢睡觉。后来被巡逻警察发现时没忍住都哭出来了。可能有人会说,想互联网行业就没收到冲击,我想说的是,那只是暂时的,现在工业停业,很多工人面临失业风险,如果疫情再次加重,工厂倒闭,那么多人失业,谁还有钱去互联网买产品呢?所以说,在这样全国范围的大灾难年前,没有哪一个行业会好过,只是时间先后罢了。最后,也愿祖国能早日度过难关!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我认为现阶段零售百货商场实属艰难,分析其运营模式盈利要点,主要是采取供应商联营模式,(当然租赁租金模式的不做研究)。以销售额抽成一定点数为商场毛利润。那么关键来了,以下几点就是硬伤:

1.大型公共卖场zf重点关照,从初七开门一次次延长,初十,十六,现在二月初二。

2.客户关系方面,原定于年后开展厂商联谊大会也取消了,间接影响客情维护,年后品牌合作条件调整工作受影响;

3.货品方面,也就是经营的产品,受疫情影响,供应商在备货调货周期延长难度加大,故成本再次加大。

4.行业竞争,疫情下电商风头过盛,连几十年没做过网店的线下专柜也要开通同城线上,商场专柜变成展示店,不利于联销管理。

以上观点仅属个人工作从历,不喜勿喷。

饮食餐饮,我就是这行业的

2020年在新冠病毒的影响下,基本上有太多的企业不好存活了,国企还能好点,一些私企就比较难熬了,像做手工制作的企业,服装加工的企业,还有一些本地的工厂,纺织行业,轴承行业,应该都不怎么景气,毕竟只要在工厂上班,就会有人群聚集,现在全国各个地方都管控的很严格,不让随意外出。还有除了当地的大型超市供人们购买生活用品以外,像其它的餐饮行业,酒店,宾馆,娱乐场所,还有实体店都不让开门。在此次的疫情下,不管哪行哪业都比较难活。

孙正义当年借马云2000万,如今马云还了他1087亿!

20年前,孙正义也是跟你一样的想法投了阿里巴巴2000万美元,成为第一个借马云钱的投资者,拿到了阿里巴巴不少的股份。在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时,孙正义持有29.5%的股份, 截至2018年10月23日,该股份价值约为1087亿美元,投资回报率超过1700倍。

按照这个估算,你当初借他10万,现在大概有17000万,也就是1亿7千万。

当时还是2000年,普通城镇的职工的工资还在几百块钱,想要凑够10万,那你家里肯定要非富即贵。从下图2000-2005年的主要城市人均收入可以看到,那时北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才1万块钱,武汉才5000多,猪肉也才5块钱左右一斤。

其实那时如果有10万块钱,不管你是买房、买股票、买黄金,到现在都能挣到很多钱。就拿深圳来说,2001年深圳的房价是2000块一平米,10万可以买50平米的房子。而现在,深圳的房价均价至少8万元,涨了40倍!那你的房子就升值到了400万。虽然收益率不如借给马云,但是风险要小,毕竟当时你也不知道马云能不能成功。

孙正义也承认他投阿里巴巴有运气的成分,所以眼光比钱重要。

关注楚说财经,带你看商业大佬的成功之道!

不要意淫了,踏踏实实工作上班,在喜欢的行业领域钻研。

如果你真的慧眼识人,那么你可以拿出10万给下一个马云,到时自然有千亿来回报你。

现在互联网行业风口众多机遇频发,你只要识人才,还怕以后缺钱么?

关键是你自己怎么样,是否拥有价值让人才愿意与你为舞或者和你一起打拼天下。

又或者你是行业大佬,能给他们做指路明灯,往日风口起飞,人家启不喊你一句老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你还怕什么呢?

怕就怕不提升自己整天意淫!~如此想借马云10万,不如努力去和下一个马云一起征战天下!~

话说的直,但为点醒聪明人,并无恶意~只是曾经自己也年少无知爱做梦,如今每天努力提升自己才发现这才是自己想要的和对自己有帮助的,所以这话也是对以前的自己的悔恨,送您一句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其实这个问题不用想都应该知道。

在马云刚创业的时候,最缺的就是资金,如果你能够借给他10万元,那么如今的回报率基本都是百倍的。

但是,如果你对于他的借钱更多的是一种投资,或者是股权上的支持,那么参考如今的孙正义,你可以想象自己会有多少财富了。

孙正义当初投资了马云2000万美元,如今回报率达到了1700 倍!!!!

可你有没有想过!

马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是什么时间?

马云是在1999年的时候创办阿里巴巴集团的,也就是说1999年你得找到马云,而且拿出10万元给他,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因为按照货币贬值率来进行一个倒退,10万元在那个时期是一笔巨资!!

货币从1987年到2019年,累计贬值了77.4%,也就是说1999年的10万元,相当于现在的一百多万了,而对于那个时候,有多少人可以拿出这比钱呢?

寥寥无几!

因此,这种想法,也只能梦里偷着乐乐!

当时的万元户已经是富豪了,可何况能够拿出10万元的人!

关注张大仙,投资不迷路,感谢你的点赞和支持。

马云好像是1994年开始创业做翻译社的,那个时间点,要以借款的方式,投资马云10万,满足,有10万,可以风投的资金,和敢于借10万,给马云的认知或者勇气,那应该是,马云的翻译社能做多久,中国还有没有阿里巴巴的问题,如果是在马云创立阿里巴巴,投资马云,还是具备两个前提,那投资马云,应该是出于对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判断,入场,1999年,到2004年,在这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如果能守住这份耐心,协助马云,待在阿里巴巴,那应该成就和阿里现在留下的创始人差不多,如果不能守住那份耐心,套现走人,那估计会直接破产,我能借10万的心态,应该是投资,而非投机,应该没有电商基因,所以,只能有两种结果,1种,继续守在阿里巴巴,成就和创始人一样,这个阶段,要钱,没什么用,2种,离开阿里巴巴,离开马云,那估计只有最坏的结果,要钱也没用了,所以,你借马云10万,不能确定,你能有多少钱,能确定的是,钱对你已经没用了

当初马云的阿里巴巴在2000年融资时,孙正义出2000万美金合人民币16600万元,占阿里20%股份。2004年又投入6000万美元,增资后共占阿里28.9%股份,折合7.47亿股。在美上市后股价2为188美元,市值1404亿美元,投资价值增值1755倍。若你在2004年投入10万元占阿里微小的股份,也一样的倍数,投资价值为17550万元。即价值1.755亿。

如果在几年前,如果你借给马云10万块钱的话,现在已经有上百亿的资产。假如说马云给你1/10的股份。那马云赚十块钱你就赚一块钱。那你就是两百个亿,他公司有一个文员,%o.1的股份,现在也是几十个亿的身价。

如果马云刚创业时你借了他10万,那么马云现在还你钱,还是10万。

除非你用10万元入股阿里巴巴,当然,从后面马云实际融资的情况看,你借给人10万,还想要股份,那么恐怕你是想多了。

而你如果没有股份,最多在给你加上几十年的利息,哈哈

这个问题我认为,如果你在当时有10万元钱投资给马云,估计你现在至少也有过亿的资产,但我想要说的是,在当时估计你也没有那十万元钱来投资给他,你认为我说中了吗?因为在当时来说一个月能得到几十元一个月的薪水已经都是工产级家庭了。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的话

孙正义当年借马云2000万,如今马云还了他1087亿!

20年前,孙正义也是跟你一样的想法投了阿里巴巴2000万美元,成为第一个借马云钱的投资者,拿到了阿里巴巴不少的股份。在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时,孙正义持有29.5%的股份, 截至2018年10月23日,该股份价值约为1087亿美元,投资回报率超过1700倍。

按照这个估算,你当初借他10万,现在大概有17000万,也就是1亿7千万。

当时还是2000年,普通城镇的职工的工资还在几百块钱,想要凑够10万,那你家里肯定要非富即贵。从下图2000-2005年的主要城市人均收入可以看到,那时北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才1万块钱,武汉才5000多,猪肉也才5块钱左右一斤。

其实那时如果有10万块钱,不管你是买房、买股票、买黄金,到现在都能挣到很多钱。就拿深圳来说,2001年深圳的房价是2000块一平米,10万可以买50平米的房子。而现在,深圳的房价均价至少8万元,涨了40倍!那你的房子就升值到了400万。虽然收益率不如借给马云,但是风险要小,毕竟当时你也不知道马云能不能成功。

孙正义也承认他投阿里巴巴有运气的成分,所以眼光比钱重要。

马云个人简历

2019马云一秒赚多少

阿里投资的公司一览表

马云说做生意十大秘诀

现在马云的身价

阿里1000股值多少钱

大家好,我是小公子Sunny,首先很荣幸来回答这个问题。就这个问题我在此分享一下,如果1999年马云创业你借他十万无人民币,现在最多几千万。如果你是投资的话,那你现在身价至少在五百亿以上。

个人觉得网咖会越来越少,随着智能手机的升级和5g的发展,未来5g云游戏将会有很大的市场。可以投资相关企业股票,例如三七互娱 长期持有享受改革带来的红利

谢邀。

这是个很挑地段(高校或青年居住区)、人群(主力为大学生用户)和横纵业务整合能力(酒店谈判、管理系统、IT支持、地面推广等)的生意。

可以做,但因为限制条件太多,复制不易,有天花板且可见。如有投资想法可单店经营,但盲目扩张不可取。

“单店可以做”的生意,但做成独角兽不太可能,类比桌游吧。

网伽,不来就好了了、现在只有手游竞技游戏比较火

,因为方便啊,LOL现在不知道还行不行了

肯定会的,现在互联网颠覆了一些传统生意,即使部分线上生意也要被迫更新换代的。

2020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刚进入新年,我国就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这一肺炎已经成了世界性的。连美国都表示,要做好全美爆发新冠病毒肺炎的准备。

我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是最严格的,武汉进行了封城,各个小区限制人员来往流动。连我们民族传统节日春节的串门儿,也不得不因为新冠肺炎的爆发而受到限制。由于疫情,餐饮业、旅游业、教育业损失惨重。一些生产经营性企业,由于疫情防控也被要求延迟开工。很多人处于恐慌性的预测,觉得对我们的GDP影响会非常大,但是实际上损失没有那么大。根据北大经济学院曹和平教授的预测,如果一切顺利,新冠肺炎疫情只会影响GDP4000~5000亿元。

为了减轻企业停工停产期间的影响,国家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减轻企业负担,比如社保费返还、税收减免、优惠贷款利率等等。2月18日,国务院又决定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企业缴费。对中小微企业减免五个月的三种保险企业部分,大型企业减免三个月三种保险企业部分的50%。湖北省是全部企业都减免5个月企业保险费。

有人觉得,国家减免了一大部分社会保险费,对于养老基金的压力会更大了。2020年养老金继续增长,肯定会有问题。实际上,我们的养老保险基金没有这么脆弱。

根据财政部的测算,本次减免方案将会让企业少缴养老保险费4714亿元。减免方案并不是全部减免,仅仅是对湖北地区的企业减免5个月,其他地区中小微企业减免5个月,大型企业减免三个月的50%。灵活就业人员和个体工商户暂时没有提及,需要看具体的实施方案了。

实际上,企业养老保险基金2019年总收入为37830亿元,总支出34631亿元,当期结余3199亿元,累计结余50869亿元。高达5万亿的结余,对于阶段性减免4714亿元的影响不大。

另外,2020年的缴费基数会继续提高,也能够增加养老金的收入。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理事会还管理着高达2万亿元的社会保险储备基金,可用于风险调控。另外,国家还在逐渐将10%的国有企业股权划归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目前央企已经划转了1.1万亿股权。另外,国家还将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的调剂比例有3.5%上调至4%,进一步缓解老龄化较严重的地区的养老金压力。

可以说,我们对于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发放,还是有大量弹药的。

放心好了,今年的养老金肯定还会上涨,上涨幅度应当在4%~5%之间。主要原因是这样的:

第一,养老金调整是国家固定的制度。2005年《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就已经明确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要根据职工工资和物价变动等情况,由国务院进行适时调整。至此,我们才有了养老金的15年国家连续统一调整。

第二,物价的上涨决定了养老金需要提高。2019年全年CPI高达2.9%,而2020年1月份更是高达5.4%。国家2020年的任务应当是稳通胀了。为了保障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基本水平,最起码养老金也应当调整到当年的物价水平。一般来讲,今年养老金调整4%~5%还是合理的。

第三,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决定养老金需要提升。每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计算时要使用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而社会平均工资每年都是在不停增长的,增长速度还高达8%~10%。如果当年12月份和次年1月份由于社会平均工资使用的不同,导致养老金差距太大的话,就不公平了。因此,对养老金适度调整也成了必须。

综上所述,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几乎已成了必然。2019年12月底,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的时候就已经定下基调要继续提高养老保障水平。2019年的养老金调整通知是3月20日公布的,预计今年也快了。

大家好,我叫爱生活,欢迎关注我!

关于养老金涨不涨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下全国社保基金,2月20日据财政部透露,截止2019年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超过5万亿元,即使国家对企业免征4个月社保所造成4700亿减收,也是可以按时足额发放的,现在社保还是有些底子的,还没到山穷水尽地步,所以这个不需要担心。

2020年养老金能否实现16连涨,从各方面来看问题不是很大,养老金的调整是根据上一年的社会平均工资来调整的。2019年的社会平均工资还没出来,所以还是会延续2018年的社会平均工资来发放,等到2019年的社会平均工资出炉后,各级社保部门就会对养老金进行重新计算并进行补发。目前多个省份已经出台了2020年的养老金调整政策,养老金调整考虑2个因素:1、经济增长对退休人员生活影响,主要是职工工资增长、物价上涨等情况;2、养老保险基金可承受。

按照2019年全国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9%、9.6%来看,2019年社会平均工资增长不会低于8%,所以2020年的养老金实现16连涨是大概率事件,个人认为涨幅还会跟去年一样的5%。

疫情损失巨大,估计会影响养老金增长。长的少甚至不长都有可能,我们这些退休的人应该作好思想准备,长的多少不要抱怨,这次新冠病毒让我们的国家受了不少损失。也检验了14亿中国人,算是14亿人参加的大考。除极少数人(不超过300人)不及格之外,我们14亿人全部通过,以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为首的白衣天使和人民解放军都以惊人的满分甚至超满分的成绩全面通过,普通百姓也有非常优异的。(但是不及格的那三百人形形色色,各阶层都有,他们真是奇葩,甚至是犯罪。)这一次大考让全世界看见了中国惊讶世界的力量,看见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执政能力,我们中国人应该为这次大考而骄傲。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如果说今年养老金长的少或者不长,我们这些退休的人就再接受一次大考,让全国人民再考我们一次,不闹事,不抱怨,欣然接受不涨工资的事实。新冠病毒肆虐期间,我们很多人想为国家做点事而不能,这不是正好为国家贡献吗?大家是否看见,对国贡献越大的人,对国家的要求越少,工资少他们不报怨,奖励给他们的钱他们再次捐献出来,钱七虎等大国英豪他们只觉得为国家做的太少。那些对国家贡献不大甚至没有贡献反而觉得国家欠他们的很多,甚至有的挣钱捐给美国人。

不再多说,我们不以小人为伍,要与英雄看齐,埋头干活,挺胸做人,做一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国家好了,我们跟着就好,为我们是中国人而幸福,为我们是中国人而骄傲!

2020年突发的疫情,对于我国、甚至全世界的经济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现如今,日本、韩国、伊朗不断有新的患者被确诊,甚至连美国,都表示做好了疫情全面爆发的准备。可见此次疫情的影响面有多大!

让我们先回归到国内,截止到目前为止,受到疫情的影响,各个行业普遍延迟复工,确实对国内经济、尤其是一季度经济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而为了给中小企业减负,2月20日,人社部出台了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用的政策,预计可为企业减负6000亿元,其中,仅养老金一项就可为企业减负4714亿元。

这一点,我个人觉得并不用太担心的,2020年的养老金肯定会实现16连涨的,估计涨幅与2019年持平,为5%。

首先,养老金累积结余高达50869万亿(截止2019年底),只阶段性减免4714亿元,对于整理的影响并不会很大。再加上,今后会加大国家财政补助,提高国有资本划转的力度,来充实社保基金的。从这一点来看,养老金支付的压力并不会太大。

其次,社会平均工资、物价每年都维持一定的上涨。仅2020年1月份CPI高达5.4%,物价如此上涨,养老金不上调,怎么可以呢!另外,社平工资每年也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如果养老金不同步上涨,岂不是有失公平么!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比较关注养老金的情况,最近看到几个和养老金相关的新闻,在这里给大家一块分享一下。

一是最近银行陆续开始恢复营业,接待的第一批客人就是退休老人,很多退休老人不会使用电子银行业务,退休金通过存折发放,所以银行一开门就到银行去排队,工作人员又消毒,又间隔,又维护秩序,忙得不亦乐乎。

其实疫情期间,退休老人更不用急于到银行去打印自己的退休金,国家已经明确,按时足额发放,等到过去这段时间,到银行去更安全,而且根据这次疫情看,危重病人主要是一些老年人,所以退休老人应该爱护自己的身体,别为了一点小小的利息,去冒这么大的风险。

二是最近国务院决定,阶段性免除部分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其中中小企业免除5个月,湖北省内大企业免除5个月,湖北省外大企业免除三个月,据测算这部分费用达到5000亿左右。

很多省份的养老金是采用现收现支的方式,这样一来,很多地方的社保部门可能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养老金发放,但是最近一个月影响还不大,各省已经开始考虑一些办法,比如有的省份开始通过财政拨款支持养老金发放,从去年到现在,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是不错的,有媒体报道2019年社保基金收益率达到15.5%,仅此一项就赚了超过3000亿,所以可以通过社保基金收益变现来弥补养老保险收入减少。

三是今年的疫情不会影响养老金上调,虽然现在还没有确定养老金上调方案,但是根据业界的预测,大家普遍认为今年养老金还会继续上调,

1、因为和去年相比,今年物价上涨幅度比较高,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月份cpI涨幅为5.4%,从平抑物价的角度看,养老金很可能会上涨;

2、去年我国养老金计算方法改变,比较明显的就是社会平均工资的调整,从原来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变更为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工资的加权平均值,作为全口径平均工资实施的第2年,平均工资涨幅应该是高于去年的,按照养老金的计算方法,今年的养老金应该是上涨的。

所以,疫情期间全国人民都在忙于防疫抗议和恢复生产,作为离退休的老同志来说,这次疫情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对象,这种情况下最好不要出门,生活有困难社区会帮助,退休金也会一分不少的发到你的账户里,到期的存款银行也会按原利率给你延期,退休金该涨的也会涨,频繁出门不安全,安心在家休养就是对抗疫最大的支持。

此次疫请给国家造成的的损失肯定是巨大的,如果继续上调养老金,财政面临的压力可能非常大,但我想,国家不会因为困难就放弃养老金的上调,毕竟今年是实现全民小康的关健之年,所以我认为今年的养老金上调还是可以期待的。

当然,养老金的上调是国家的大家和我们的自我小家的平衡问题,上调了我们应心存感恩,未上调我们也不该抱怨。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疫情经济损失巨大,今年的养老金还能够上涨吗?很多人对于这个问题非常担心,那么对于养老金增长的问题,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是没有问题的,是可以有效正常增长的。因为养老金的增长,那么是根据我们养老保险的收支平衡来决定的,当然对于养老保险的正常交纳,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和波动,即便是中央减免征收将近5000亿的社保待遇,但由于去年中央企业单位利润划转到社保基金当中的额度还是比较多的,实际上近万亿,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还是非常的充裕的。

所以说是不影响养老金的正常增,长那么2020年基本上能够保证正常的增长,而且根据以往的数据可以体现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从2005年到2019年,我们国家养老金实现了15连涨这样的一个态势,那么也就意味着它是不会轻易的中断我们养老金的增长。我们也就没有必要担心这个养老金不增长的问题。

这里面有一个小问题,就是关于养老金的增长,它并不是说针对所有的退休人员都可以获得养老金的增长,它主要是针对于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个人,并且自己是在2019年12月31号之前办理完退休手续的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人群,才可以获得养老金的正常增长。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今年是实现小康的关键一年,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疫情的发生不仅是国家的巨大经济损失,也造成生活必须品物价上涨,普通退休职工工资也仅在二三千元钱上下,很难应付正常生活,因此能够上涨100多元的工资将略缓解他们的压力,身体有病就更没办法了,只能听天由命,希望高层能够克服困难向低薪退休职工倾斜!

我觉得养老金不应该长,疫情都有经济损失的,无论是集体的大家庭,还是个人的小家。疫情期间,不能上班,本来就影响收入,群所以我觉得相对来说,这次疫情个人损失很多。

所以今年养老金不能上涨。

今年的养老金肯定会上涨,不会受疫情的影响。

经济损失和养老金上涨是关联度不是那么大。大家可能看到了这次国家给企业免除了4700多万的养老金缴纳。虽然免除了这么多,其实对养老金的池子影响是不大的。

我们的养老金池里面有5万亿人民币的资产。而且这些年一直都是不断增加的。偶尔少几千万没有关系的。

而且养老金的增加还要看物价上涨,还要参考工资的变化。物价上涨了,工资也上涨了,那么。今年的养老金还会增加。

如果说疫情有可能有一些影响,也只能是增加的幅度,没有往年那么大。比如说增加100可能变成增加90的不会差相差太多。

而养老金这个问题在近几年来确实不如用担心,但是在未来可能会是一个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生,我们适应劳动力正在逐渐减少,交养老金的人口比例可能会越来越低。

而随着医疗条件的变好,预期寿命的提高。领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了一个矛盾。

虽然现在每年我们的养老金都是净增长,但过几年后可能就变成净支出了。社科院有一个研究报告,预计在2039年养老金的资金池可能会出现亏空。

到时候就必须要有财政方面的支持了,否则,养老金池子可能会越来越少。大家的养老金增长会越来越少。

月入三四万的人不只是比你有钱,还比你幸福!

网友:有啥感觉,其实真的没啥感觉,本人93年,在杭州工作的外地人,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来杭州4年了,从每个月4000到现在每个月4 5万。知道了自律才自由。拿到这么高的工资,最关键的变化就是。第一,用钱的时候没有那么担心了,想吃啥,就可以买啥,也买了量漏油奔驰车,哈哈哈,以前没想过。第二就是,社交花费慢慢变多了,这也没办法,反正自己也爱吃。第三,习惯了高工资,就会习惯优秀,让自己更加努力,变得更强,迷茫过,但是希望自己变得更好。

网友:2014年八月,我和朋友开了个冒菜店,每人投了十一万,我俩都没干过餐饮,没啥经验,但是走运的是找了个好口岸,每天营业额平均八九千,节假日一万多点。第一个月因为确实不懂行,原物料用的很费,营业款也时常拿出来添置点设备,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个月结束我俩还是每人分了两万,随后连续三个月每人分三五万,所以第四个月我们就把本儿收回来了。当我搭档在第一个月快结束时说每人可以拿两万回家时我都很诧异,觉得也就二十多天就能分钱了?到第二个月拿到三万五时我开心死了,从来没有一个月拿回家这么多钱,虽然还是在回本儿期,但是良好的现金流怎能不叫人喜悦呢?

网友:本人90年,杭州人,目前无业,父母退休在家,90年父母单位分得西湖区一套房子80平,04年外婆老家拆迁赔了3套安置房,05年父亲想投资房产,卖掉一套安置房,按揭了两套拱墅区70方的房子,08年在母亲的怂恿下,父亲卖掉一套安置房又按揭了一套新房并买入丰田皇冠,12年萧山奶奶家拆迁,赔了500W加4套安置房,15年父亲卖掉一套安置房,在滨江区购买一套120平商品房,17年我结婚,父亲在万科大都会购置一套380方大平层,并分于我名下,18年我用我的结婚彩礼钱在余杭按揭了二套80方的商品房,目前我月收入大概3万左右,靠收房租?

网友:本人94年的,正确的说是95的,生日比较小,开了一下培训机构,一家知识产权工作室,员工7人,每月刨除员工工资各种花销平均挣15万,一辆凯迪拉克,没买房,觉得房价变化太大!每天公司吃外卖,虽然肯德基必胜客这种随便想吃就吃,但从穷苦生活过来的,多花点还是舍不得!去年净赚150万左右,今年还会好些!如何让自己挣很多钱?只能选择创业,而且要选择利润率很高的行业,教育行业就是,大家可以试一下!不懂得可以私聊我哈。

网友:我做电商,从原本公司1W多跳操出来单干,之后到前几年15年服装市场好的时候最高一个月5-7W 保底也有3-4W!刚开始用的大手大脚,后面就没感觉了,现在电商难做,一个月3W就不错了,没感觉,无非就是提高了生活品质,什么都买好的吃好的,老婆一线品牌的包包 衣服都买了个遍,国内外旅游 带父母小孩每年1-2次!反而觉得没存下来什么钱,我是一个不懂理财的小市民,刚开始有钱无非就是膨胀!买东西不还价,出去下馆子人均200起!环境太差的不去 服务不好的不去!我总结下来,面对比之前多的多的财富从天而降,没有理财能力,终究会成为泡沫,反而活的更痛苦!当然我生边朋友也有月入10W的小老板,旁人看似羡慕,实际上就是没日没夜的干,我一直劝朋友身体注意!30出头的我们 没了身体,一无所有!

网友:去年的时候搞副业全年月收入3-5万,我的主业收入8000+三线城市,其实没什么感觉,就是看着存款多了,去年年底买了一套三室,出租中,花了30万首付,目前月租可以抵月供,还有一些结余,现在手里还留有一些存款,300k,全存银行了,办了大额存单,副业不好干了,先缓一阵子,这几年经济前景不明,等明年或者21年再看情况做投资吧,没结婚,房和车都有,但是也不敢乱消费,存点钱不容易。

网友:23岁,之前一直在上班,工资不过3000元,去年接手了父母开了14年的烤肉店,经过自己的努力,生意都比之前要更好了一步,月入个4,5万,但是还是舍不得花钱,上班的时候都是月光族,等到自己努力挣到这么多时,还是真挺舍不得花的。

网友:我就是啊,其实没什么变化,以前月入6000时,开个16万的车,现在月入5万,开个90万的车,车就是车,代步而已,只是没什么经济压力,想买什么就买,父母想旅行就去,孩子想学什么就学。但是生活还是很忙,自己没什么时间去旅行,一年只能出去玩儿两次。

说说我的情况,工作12年,年薪40万左右,工资分为两部分发放,每个月基本工资加起来12个月发20多万,年底绩效一次性发17,8万!再来说说开销,刚换的房子接近500万,每个月贷款还10400,还有一个loft公寓,还款每个月3200,车贷每个月5600。两个车,一个宝马,一个奥迪,老爹还有一个老帕不算!再来说说工作,工作实行项目负责制,正常考勤并不是太严格,但是要考核任务节点!节点到了完成不了的时候压力很大!有一段时间三个月就休息了2天,每个月加班在100个小时!现在有意识的减少了一些工作!基本还是没有自己的时间,偶尔节假日会去放松心情!老婆自由职业,每年的收入也能有20万左右!老爹靠着老家的房子每个月收租在11000左右,够老两口的开销还能有富余!

再来说说开销,基本吃饭的话一天两顿会在单位食堂吃,没有什么大的爱好,衣服都是老婆买的!两个车子的话每年养车4万左右,两个孩子每个月开销也就在3000到5000之间!现在房子还没有交付,租房子每个月4500!loft公寓还没有租出去,预计租出去能有个3000块每个月的收入,可以基本抵消loft公寓自己的房贷!

最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基本没有太大的生存压力,生活谈不上精致,但基本要花钱的时候不会犹豫,买什么东西都要挑自己喜欢的,质量好的!这几年也陆陆续续存了有80多万的存款,准备装修新房!过去特别追求物质生活,刚工作时曾经攒钱买了个3万多块的相机,新鲜了一个多月!后来又喜欢追求车子,花了50万买了个宝马,到手高兴了一两个月发现也就是个代步工具,过了一年又买了一个高性能傻快傻快的奥迪,慢慢的觉得这些物质的东西没办法填补自己越来越大的欲望!

还好吧,一个月三四万,年薪也不过50万。

前几年,自媒体红利期,小赚了一波。14年时候,自己做了一个财经类公号,刚开始粉丝也就几十,阅读也几十,还是分享到朋友圈,求亲戚朋友们关注的。后来学了一些运营技巧,把粉丝数做上去了,粉丝做到1000的时候,就开始有广告找上门了,但我没接,容易伤粉。粉丝做到5000的时候,基本每周都有广告来找,但我还是没接,专注做运营涨粉,内容的话特地找了一个财经大学的金融系学生帮我做编辑,质量还算过关,我招她属于兼职,所以是按篇给报酬,如果文章阅读特别好,涨粉特别多,会另外给奖励。

后来,粉丝做到了5万,阅读也稳定在5000,好的时候也有几万。在同类财经账号中,算是比较优质的。大概一个月头条能接四条左右的广告,月收入也是三四万的样子。

后来工作越来越忙,就没有时间来打理的,与其自己慢慢荒废掉,还不如趁红利期卖个好价钱。于是后来就把账号卖了,赚了最后一笔。算了下,做这个账号没啥成本,算投入盈利比率比较高的项目。

其实说实话,那时候赚钱也没啥感觉,就觉得这个赚钱还比较轻松。但现在做一个号起来,很难很难了。而且现在打开率很低,本来就在走一个下坡路了。

坐标新一线城市:

2016年的时候差不多月收入3-4万,其中工资8500,其他是副业收入,利用一些特殊编程技能买卖股票。炒股有个缺点,再多钱也感觉没钱,再多钱身边也没多少闲钱,都在股票账户里,想着能钱生钱,没敢消费。

2017年工资涨到9000,副业平均有十万/月,这一年幸福感最强,感觉找对了方法,对未来充满希望。本金不多,任然不敢消费。

2018年工资涨到9500,副业收入平均20w/月,但这一年遇到诈骗,被骗走200w,伤筋动骨损失小一半本金,关键影响了心情三个月,影响后期赚钱速度。2018年底年朋友借走40w,说好临时周转一个月,因为关系挺好,也没写借条,距今两年尚未归还,做坏账计提。悲催的一年,哪敢消费。

2019年工资涨到9900,副业收入平均25w/月,这一年除了自己操作,也开始对接一些有钱人和小型私募基金,帮他们操作股票或者优化程序,总算风平浪静没有掉坑,逛超市不再看标签,喜欢啥拿啥,家里请了白班阿姨工资5300,给家里双方老人和自己更换了新台式机(自己炒股用笔记本一直用最新型号),这一年老婆下海创业(还在起步投入期,无收入),我给1w/月零用钱,家里其他吃喝拉撒所有费用我承包,一辆十万小车已经十年,房子也是,不敢换,怕大额消费影响本金赚钱速度,再忍忍多攒点本金。目前小圈子内小有名气,有中型基金找上门寻求合作。

2013年曾经和朋友开过半年游戏工作室,也算是实业吧,那时月入2w/月感觉自己好有钱,房价也不贵1w+(现在6w+),现在这个行业见得有钱人太多,反而觉得自己也就很普通。

流水账完毕,希望2020一切顺利!

说实话,一个月几万也没啥用,在北京凑首付都挺难的,16年毕业现在工作3年,平均每个月税后也有5万左右,一个月扣2万的税挺心疼,要攒钱买房,多赚点钱,青春就该努力拼搏![比心]

我说实话我现在每个月的收入在20万左右,但是除了不用想着家里正常开支以后也没有什么开心的了。

为什么说也并不开心呢?

2018年底我负债了20万,当时身无分文,还是想以前一样觉得自己还能赚钱,结果就借呗,花呗的套现用,当然并不是个人开销导致的负债,是做生意赔了,而且是起不来了,但是当我发现没钱吃饭的时候,和孩子生病没钱看医生的时候我觉得我该重新看一下了,好像是忽然明白了很多道理,好像是忽然长大了一样的感觉。

举个小故事,京东刘强东危机的时候一夜之间白了头发,就是这样的感觉和深刻的体会才能让他成为目前的成功人士吧。

我也是开始自立自强。

开始珍惜每一分的开支,以前抽烟抽20元起步的,现在觉得10块钱的一样抽,以前看不起路边的小菜贩,现在真心的知道每个人都在生活不容易的努力着,哪怕现在让我去摆摊卖书,我也觉得自己至少在赚钱养家。

就这样,珍惜每一次赚钱的机会,抓住每一次能进步的机会,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奔个目标走下去,这个目标就是有钱养家!

然后自己通过网络窝在家里开始了赚钱,也就是做自媒体,从刚开始的每天赚10元到现在每天几千块乃至上万,当然不是自己做了,我已经做了自媒体公司,有几十位客服人员,不过我永远都记得自己连家都养不了的时候,所以现在及时这么赚钱也觉得是不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当时堕落的时候真的希望有个人能帮帮我。

想一想贫困孩子的辛酸。

也更树立了远大的目标,每天都在工作和完成目标去做,希望自己强大了能帮助更多的人。当然可能只是杯水车薪,如果你问我快乐么,我的快乐仅仅是老婆孩子能吃好喝好,但是我却一直没有完成自己的目标。

一个月收入三四万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生活条件“拔高了”不少。

08年—09年期间,在一个手机卖场做销售,工资靠提成,月工资在三千到六千之间。抛出房租和吃喝,还有当时年轻好玩,基本上月月光,有时还会欠信用卡,当时觉得一个月的收入能固定在一万元就会万事大吉。

10年—14年期间,开始做渠道销售,工资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平均下来,一个月一万五到两万之间,本来算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但随着事业的上升,花销相对于以前大了不少,一年下来也存不了什么钱。

14年到现在,开始单干,做点小生意,收入不固定,不过平均下来,一个月三四万还是有的,对于这样的收入,很多人都会觉得不错,但有了高收入,就想给家人们更好的生活,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家庭的日常费用支出也在慢慢的增加。

所以,一个月三四万对于我来说,还远远没有达到所说的“财务自由”也只是把自己的生活条件提高了点,如果要是等孩子长大给他买房娶媳妇的话,一个还好,两个的话还得拉紧一下“裤腰带”,省点花。

我生活在一个二线城市,房价约2万左右,如果拿北上广来说,一个月三四万的收入,二人世界应该有余,如果要有孩子的话,估计也不会“太富裕”。

生活质量的高低=当地的消费水平+收入。

生活在一个消费比较高的地方,那就是百家姓去掉赵开口就是钱,所以,对于一线城市来叫,三四万并不能说太多。

三四万的收入,按照工资标准的话不算低。

放在一线城市这应该是一个中层领导的收入,放在三四线,这可能就是“总”级别的。

现阶段高收入的工作:

技术工种,有一技之长的,比较缺乏的技术工种。

危险工种,比如:高空作业或者是对身体有害的工种。

销售人员,做业务的工资不固定,根据行业和自身的努力,以前收入高的有房地产、电器等,而现阶段民生类的收入会高一点。

创业,这个比较难,也比较累,但却是自己的,对于现在来说,没有比自己的更有保障的。

总的来讲,三四万的收入不算太高,但也不算低,生活条件会提高很多。

我是立水!请指教!

什么感觉?哈哈,这个提问有趣。我是这个阶层的人,或者说比这个阶层的收入还高些,就讲讲其中的体会吧。

民间有句话,收入越高,开销越大;收入少,反而会节省。就是说,你处在哪个层次,就从那个层次看问题。

当你的收入是6—7千元/月,你不会有太多想法,能供上一套8千元以内/平米的房子就不错了!因为收入不高,有供房压力,那么消费上就不会大手大脚花钱,相反还会精打细算省钱!

而如果是山区农村的农民一个月搞到6千元纯收入,那就不同了!他会很高兴,很轻松,筹划建新房子,可以轻松点消费,说话口气也粗了!

同样道理,如果是在广州、武汉等城市工作的人一个月工资收入3—4万元,那就有想法了:旧车换新,有积蓄再供一套房子!这样一来,他的手头也不是很宽裕,因为多挑一座山,有压力,就跟那些月工资一万多元、只供一套房子的人并没多大区别。除非,他不再为自己增加压力,那么就会有较多的钱存银行!

我有几个做公务员、中学教师的同学,他们每月两万多工资(七七八八扣除后实际到手一万多),因为要供房子,要供孩子读书,每月可以用来消费购物吃喝的钱并不多!说实话,他们过得还没有我轻松。我没有供房压力,我在近郊农村建有楼房。

近五年过来,我每年出省旅游2—3次,每次7—15天。旅游是我较大的消费项目,每年肯定要花去3万元。至于衣食住行,对于我来说花钱不多。同样道理,如果我也在供房,那就等于背上一座山,就没钱经常去旅游了。

收入高是一回事,开支多与少又是一回事。开销大,存不了几个钱。开销少,那就可以,比如你一个月收入两万,而每月开销只有5千,还有1.5万存银行!那很轻松!而如果开销大,每月七七八八要花掉1.2万,只剩六七千元,又能豪阔啥呢?

有个街坊老曾,每月退休金将近两万,他夫妻过得很舒服,每个月都出去旅游!因为儿子儿媳收入不高,他每年拿出两万元补贴孙子读书。

还是那句,处在哪个阶层,就在那个阶层看问题。有些老板每月十几万收入,可是开销也大啊!真正可以留给自己花销或存银行的钱也许就只有两三万!

收入高,有高的消费。收入低,有低的消费。就跟农村办酒席一个道理:有钱办丰富点,吃好点!没钱办差点,随便凑合整几桌吃喝。

大城公

在报刊发表文章原用笔名:东山尹,庄满,鸣白,营种。

1996~2005年在全国畅销杂志包括

广东省《共鸣》《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艺》《江门文艺》《惠州文学》《同舟共进》《炎黄春秋》《家家乐》《金桥》

河北省《文史精华》

河南省《名人传记》《人生与伴侣》《时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纵横》《知音》《警笛》《今古传奇》

湖南省《康乐园》

广西《西江月》《灵水》

海南省《青年时代》

四川省《龙门阵》《分忧》《成都商报》

云南省《女性大世界》

陕西省《家庭之友》

内蒙古《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汇报》

安徽省《恋爱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

黑龙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杂志报纸发表各类文章160多篇;

创作 123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谁主天下》

60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还我河山》

39万字名人传记《北洋军阀列传》

武侠小说在《江门文艺》连载;

撰写《科学发展观》理论文章17篇;

创作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本一部;

深入研究应用中草药治疗癌瘤学科20年

本人工作近九年,有个摄影工作室,其实只有我一个人[大笑]。年收入60~100万,平均每月工作三个星期,差不多20天左右,想休息就休息,导致现在越来越懒,在家赖着不想出去拍摄。有个工作室注册在上海,有的私人客户或者小公司不要发票,给我付款的时候就直接微信转账或者支付宝转账,大一点正规一点的公司都要开票,转到公司账户。我也没算过我每年收入具体多少,大概微信平均每月能收到3万,花钱也没节制。这个习惯非常不好,现在每个月房贷车贷8000(上海买不起房,在老家买的房),吃饭4000,喝水买水果等1000,手机费宽带费停车费水费电费估计500,上海房租7500,在女朋友身上一个月3000,请客户朋友吃饭1500,加油费1500我不抽烟不喝酒不玩游戏,每个月雷打不动的支出是27000,看上去好像还不错,每个月还能存个三四万,但是我一懒,收入立马就变少了,一个月拍10天,大概只有三四万收入了,这样就捉襟见肘了……我还喜欢旅行……一出去玩就至少得一星期,好艰难啊……所以真的不是拿到四五万的工资就好过多了,在上海还是买不起房子。

男,26岁,三本毕业3年多,目前在上海一家略有知名度的互联网公司做后端工程师,俗称程序猿,现在工资税收3W多一点,勉强够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你问我什么感觉,一个字:累。

我老家农村的,从小穷怕了,立志要赚很多钱,所以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打听到学计算机赚钱,于是义无反顾的把所有志愿都填的计算机专业,最后如愿以偿,现在靠写代码为生,也确实比其他行业好多了,至少工资待遇好多了,刚毕业能拿8千,后面跳槽了两次,现在税前不到4W。这个工资在我们这一行,应该算是中上水平。

我们公司在上海一个知名度较高的园区区,租了3层的写字楼,这个园区大部分都是跟我们公司类似的互联网公司,996是必须的,每天晚上灯火通明,加班到凌晨1、2点是家常便饭。这个行业不会因为你是女生就会对你要求低,该通宵照样通宵,没上线谁都不能走。

掉头发,是的,男女都掉。虽然理性告诉我这是正常现象,但是心里还是压力很大。霸王早就用起来了,感觉有一点点效果吧,不知道是不是心理效应。

女朋友什么的是没有的,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也没有渠道。每天晚上下班到家都11点了 ,洗洗躺下就睡了。一般周六也要加班,周日就在家洗洗衣服打扫卫生,然后继续休息,毕竟第二天还要上班。公司同事单身的居多,据说招聘的时候会优先考虑单身的,事儿少。

身体比起大学时确实差了好多,以前一年不一定去一次医院,现在一个感冒十天半个月都好不了。毕竟天天熬夜,也没有时间锻炼。公司楼下有健身房,但是工作已经很累了。

很多人说,程序员这行,基本干不过35,我也很担心到时候自己怎么办,会不会被辞退再也找不到工作。但这应该是10年后的事,10年后的事谁知道,到时候也许早就转行了。

虽然我知道现在的生活状态很差劲,但是你问我后不后悔入这行,我应该是不后悔的。我知道凭自己打破阶级壁垒基本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比一辈子在农村的父辈们已经好了不少,只能说,如果不是没有办法,谁愿意这么拼命。

谢邀!苹果手表出了这么多年,到现在已经是第五代了,但平时在公交、地铁等公共场合看到用苹果手表的人并不多,我个人认为这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导致的:

1、国内年轻人本就没有佩戴手表的习惯。手表属于舶来品,它的西装、领带一样,是属于西方文化的一部分。西方人平时喜欢穿正装,所以基本上都会佩戴手表。而国内的上班族平时很少穿正装,穿着西装去挤公交、地铁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戴手表的人本来就不多,戴苹果手表的就更少了。

2、苹果手表的使用成本太高。一部苹果手表的价格在3000元左右,远比一般的石英表贵很多。而且苹果手表必须搭配苹果手机使用,这一套下来就是上万。平时乘坐公交、地铁的都是普通上班族,很少会有人花这么多钱买一套手机和手表。

3、很多人觉得苹果手表不实用。苹果手表虽然号称智能手表,但平时大部分功能也就是用来看时间,或者来电消息提醒。虽然最新的苹果手表支持独立打电话了,但是平时大家都有手机,很少会有人用到这个功能。而且苹果手表的功能过于强调运动健康,这实际上是欧美人喜欢的功能。而国内的年轻人平时上班的压力那么大,又怎么能挤得出时间去跑步、健身呢?所以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苹果手表的功能并不实用。

4、续航太短充电太烦。和普通石英表不同,苹果手表平均两三天就得充电,因为它的功能强大,耗电也非常可观。这就让不少用户觉得麻烦。尤其是很多时候临出门了才发现手表没充电,久而久之就把它束之高阁了。

5、苹果手表的外观太单调。虽然苹果手表都出到第五代了,代外观却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然只能依靠更改表盘来改变风格,实在很令人感到乏味。尤其是方形的表盘看起来很像是玩具电子表,没有圆形表盘那么大气,很多人都不喜欢这样的设计。

总的来说,苹果手表虽然是一款非常智能的产品,但价格、实用性以及使用体验都不尽如人意,因此对于平时需要挤公交、地铁的上班族们来说,花钱买这样一款手表实在很不划算。

现在周围带苹果手表的人,确实要比苹果手表顶峰时期少了,但也不能说苹果手表就很少人戴了,苹果手表的用户还是保持着比较稳定的基数的,至于为什么在苹果手表热度下降后,用户数量出现一定的回落,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esim卡没有大规模普及。我觉得智能手表最大的用处就是可以短时间内脱离手机,比如说,你晚上要出去跑步,不想带手机,如果手表可以独立上网、独立接听电话,那就可以实现短时间内不携带手机,相当于戴个手表就是携带一个具有基本功能的简易版手机,给用户提供便利。

2、大多数人还是没有佩戴手表的习惯。很多用户,包括我,在苹果手表热度比较高的时候,购买了苹果手表,图它的运动检测、信息查看等功能,但一旦这个热度下去,我们回到正常的使用习惯,还是觉得佩戴手表太麻烦了,苹果手表的功能也开始显得有点鸡肋,看时间,看手机就好了,看信息,似乎直接解锁手机也没那么费劲,运动的话,我们现在也没什么时间运动,所以苹果手表就逐渐在家里落了灰。

3、苹果手表续航能力差。不佩戴苹果手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手表续航不够好,基本上一天都要一充,我们多年使用手机形成了一天一充的习惯,所以晚上都会记得给手机充电,但手表充电这个行为我们还没习惯,可能也有手表并不如手机刚需的原因,所以,很多苹果手表 用户可能也有这样的体会,早上出门前,突然发现昨晚忘记给手表充电了,那今天就不戴了,明天也忘了,明天也不戴了,久而久之,就真的不戴了。

4、苹果手表的使用生态在国内还未完善。苹果手表其实是一个挺好的医疗辅助功能,比如有健康监测、连接医院和医生等,但这种生态在国外比较成熟,在国内,这些功能并不能完全发挥它们的作用,所以在实用性方面又打了折扣。

5、贵。苹果手表相对于其他智能手表而言,价格还是比较高的,动辄四五千起步的售价,不是很多人都能负担得起的,所以当苹果手表整体热度下降后,很多人因为价格的原因,也失去了购买的欲望。

苹果手表要重新提高市场占有率,主要还是要在两个方面加把劲:

1、提高iPhone的市场占有率。苹果手表说到底还是建立在iPhone的基础上的,没有iPhone,也不可能使用苹果手表,所以苹果手表需要增加iPhone的用户基数,在比较大的手机用户基础上进行手表用户的转化。

2、为手表提供更多的实用功能,给用户更多的购买和升级理由。

苹果智能手表的续航跟华为智能手表比起来差得太多。

错,越来越多,(看苹果公司股票涨,中国股市上的苹果概念股票涨,就知道了)

佩戴手表是必不可少的,除了看时间,还有搭配着装的效果,接下来就是iwatch了[大笑]

苹果手表功能很强大,但是有时候高强度使用,一个白天也撑不了,功能是多,但很多功能用不上。可能有些人会说,像华为,小米这些表,不属于智能表,个人认为,智能表只是手机的一个辅助而已,有来电提示,可以控制音乐,可以记录心率,可以提示微信和qq信息,可以支付等这类日常小功能就可以,手表的屏幕大小和操作方式,注定是不能作为主力使用,那怕加入单独的电话功能(三星以前就有),也是不可能代替手机的,所以,加上必要的功能,换取更长的续航,我觉得才是正道。身边用苹果的,真没看出他们有用上什么功能了,都是基本功能使用。

智能手表总觉得是带着玩的,而且一直要充电太麻烦。戴机械表给人的印象更有品味一些。

以前是果粉,苹果手表第一代出来就买了,但是最大的就是待机太短,这是我淘汰它的原因,华为watch2pro买了一个月半价转手,也是同样问题,现在用GT2,待机最少一星期

手表之于男人,那是最重要的一个首饰,有钱人肯定是带名表,穷人压根不带表,小资阶级随便带个玩玩,不会长期佩戴。长期佩戴还是社会精英阶层,名表为主!

总量就少,分到苹果手表能有几个?看不到太正常了!反正,我的朋友们没有一个带苹果手表的。

我就是做苹果手表的。其实苹果表的出货量非常大。工厂的产能都是排满的。为什么国内不见人用给大家几点供参考。

1,技术原因,苹果4G手表用的esim,国内没有大规模普及。少数城市开放。 WiFi版比较鸡肋。

2,苹果手表需要配套苹果使用。手机加手表一套不便宜。

3,使用习惯。中国人对健身运动没有那么在意。当然是和国外比。差远了。

4,苹果手表使用生态不如国外好。比如,私人医生,私人健康档案,配合使用才有效。

5,苹果手表自身续航也鸡肋。用户粘性低。

综上所述,国内自然就少人带。当然苹果手表自然是智能手表的领军人物。随着国内生态的建立,国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更加重视,慢慢的手表用的人会越来越多。当然最大的障碍要等,esim的普及。

有苹果手表问题问我,我是苹果手表代工厂射频工程师。苹果手表问题都能给你解答

曾经加盟过两个品牌,给你讲一点经验教训。

目前加盟有三种形式:第一种,自己本身就是做店的,做好了放加盟,快速扩张;第二种,自己就是个餐饮公司或者厨房设备公司,组织一帮人,什么火抄什么,卖加盟、卖厨具;第三种,本身就是搞品牌加盟的,通过品牌营销等手段,快速炒热一个品牌,开放加盟快速收割。

建议是什么?总体看,坚决避开第二种加盟,谨慎选择第三种,细心考虑第一种,一句话,都要慎之又慎。

具体怎么把握?

一是选产品。餐饮选产品非常非常重要。下面是考点:一方面,傍大款的产品坚决不能选。第一次加盟失败,就是做茶类产品,在喜茶大火的时候,选了**喜茶的代理。坦白讲,茶不难喝,但是当时喜茶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小白领看来,排长队捧一杯喜茶,是很有逼格的事情。你这边不排长队已经很懊恼了,结果装逼拍张照片,还被人奚落买到了假货,不是很火大吗?因此,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次加盟就暴露出巨大问题,后来忍痛退出,损失惨重。另一方面,太刁钻的产品不能选。北京餐饮圈的小伙伴可能都听过水平有限螺蛳粉,在五道口地区一直是一个神奇的存在。跟风做过的同行可能就会发现,这个产品太刁了,不是别的,就是它的怪味道,酸臭袭人,既挑人又挑地方。有朋友从柳州学艺归来,口味不错,但几次三番被房东嫌弃,最终不得不放弃这个项目。

二是选地段。地段地段还是地段。做餐饮很邪门,同样的产品、同样的人,开在A地就火的一塌糊涂,开在B地就不温不火。这就是地段的重要性。选地段,不能只看餐饮扎堆,写字楼扎堆,或者住宅区扎堆,要看你的餐饮品类。如果是正餐店,最理想的,周边有商场、地铁、办公、居民,如果是外卖店,周围写字楼聚集,这是最理想的。具体来看,还有个性价比的问题,不计成本选了最好的地方,结果卖的货虽然多,不够人吃马喂的,肯定也不行。一个比较简便的办法,看看你周围有没有同品类的龙头,龙头餐饮的销量如何,如果龙头活得不错,那就证明这个地方的承载力不错。

三是选支持。加盟的话,一般都是新手居多,希望能够快速入局,那么加盟品牌的支持如何就至关重要。支持怎么样,不能听加盟商的一面之词,要实地去跑,听听已经加盟的人怎么评价。有的加盟商牛逼哄哄,动不动让你走流程,加盟的商家天天和他们扯皮拉筋,那这样的加盟商要慎重考虑。还有的加盟商,交钱之前热情备至,交钱之后,爱搭不理,趁早远离。有的加盟商,产品万年不变,这种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十分受限。

四是选伙伴。生意好做、伙伴难处。选一个好的生意伙伴,大家目标一致,能力互补,当然是上善之选。但是做生意的,面临各种挑战,至少要找遇到困难,不会随时抽身;见到利益,不会斤斤计较;遇到麻烦,敢于挺身而出的。找生意伙伴,比找另一半轻松不了多少。

做餐饮加盟,虽然各种坑不少,但找对了项目,也会让你快速地实现小康,搞得好的甚至财务自由也不是梦想。2020开年虽然艰难,后面的时光,愿大家都能得偿所愿(文图无关,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首先问题有些不太明确,是自己准备做加盟连锁企业还是准备加盟品牌?

自己做餐饮加盟,首选对自己的餐饮品牌注册,公司注册,同时自己品牌有实体店并且成功开店两年以上,这样对于招加盟更有说服力,公司有能力和经验可以帮助加盟商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同时进行网站和线下销售人员地推式寻找客户,最后产品一定要好,产品是维持一家店和连锁品牌长期发展的关键,加盟商站住脚,品牌自然影响力就会增加。

如果自己想加盟餐饮品牌,寻找方式也差不多,加盟品牌一定有自己的实体店,才能有更好的经验来帮助你开店,同时如果是老品牌,可以去看看现在加盟商经营状态,对品牌了解越多越好,最后选择做谁家。

确定品牌后,首先要进行店面的选址,这是决定你的店是否能够成功的第一步,从位置到人流到你的目标客户群,都要进行分析之后,再确定位置。

然后就是人员招聘,加盟公司会有很多用人经营可以学习,领导好员工才能让你的店正常运转,领导永远比管理要好得多,时代不同了,如何领导员工把你的事当成他自己的事儿,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

最后是产品,既然选择品牌加盟,一定是对产品已经认可,那么开店之后一定严格要求员工的出餐标准化,产品标准化是店面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积极配合总部的产品更新。同时自己也要多学习,餐饮行业是不败的行业,只要你用心,一定会成功!

好,非常好。2020年你想创业。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毕竟有理想就有希望。而你想做餐饮加盟项目好,非常好。我非常佩服你能选择餐饮加盟的这种勇气。因为在近两年来的餐饮行业当中,很多业主都是因为经营不善。而放弃继续做餐饮。如果,您看好了这个行业,并且想继续在这个行业中进行创业的话,那么我和你分享几点需要注意的事项。第一就是从项目的选择上有千差万别,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色。例如哈尔滨冬天的火锅。沈阳,锦州以南至大连的烧烤。北上广深的小吃,还有各式各类的快餐特色的美食。这些项目是五彩缤纷。所以说在项目的选择上一定要结合本地人的一些生活习惯,特色口味儿以及本地连锁餐饮业的一些模式。第二就是在资金的定位上,打算租多大平方米的门市以及装修的投入,人工的配备及投入,设备的投入。你总不能把手里的钱全部投入进去,没有一点儿流动资金以及采购资金吧。这是其二。当然第二点钱的多少也是最重要的,不是说有多少钱都可以投,一下子全部投进去的,无论从装修还是店面还是人工设备,全部都配备最好的。因为你得考虑到投入之后,收益和你的投入是否成正比?你别投个1000万进去,每一天的营业额是在两万元,而你每一天收入只有5000元。那你这样不就是确定做不下去了嘛,对不对?第三就是加盟这个餐饮的品牌的时候,你要深入学习。学完了之后要试着营业。采购的设备及人员配备我不知道是餐饮公司能为你提供还是你自己去寻找,这些都是重要的环节,所以说餐饮连锁企业,需要注意的事项挺多的。而且其中还有的餐饮加盟项目是以赚钱为主。其实真正的品牌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品牌效应,都是靠你自己的努力去经营。所以说怎么样你迈出的第一步都是先投入才行。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收益。如果是一个小的餐饮连锁的话,最低投入也得。二三十万起步。例如拉面馆快餐那种形式最少的二三线城市也得二三十万,所以说一定要慎重。

任何创业都是有风险的,加盟也一样。餐饮加盟建议:一,选择熟悉的项目或者领域;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二,做好选择加盟餐饮项目的前期准备。如1.做餐饮需要办理的证照,2.选址,根据项目所需面积大小,和你加盟餐饮项目环境场所有无硬性要求,比如排风,排烟等等!三,了解加盟公司的实力和实际情况。做好考察四,了解加盟公司项目的运营模式,和收费情况以及技术和特许经营权,装修等情况,五,后期服务情况,区域保护情况,合同约定和服务年限。最后:要注意加盟的误区,一加盟不等于就能做甩手掌柜,后续经营还是要靠自己,二,不是有钱有兴趣就能加盟!应该做好评估,自己适合不适合做,评估自己的承受风险的能力。充分考虑自身情况和当前收入和资金来源。和家人商量好!

等“寒潮”退去,餐饮业的卫生标准须再上几个台阶,餐饮与食客须重新建立信任。

餐饮须在人员健康、食品安全、烹饪环境和上菜环节等多方面构建安全可靠的标准。如果想加盟餐饮行业,这些都是需要考究的重点!

每一次冲击,必须会带来行业革新。祈愿2020健康平安!未来一切安好!

今年这个情况,慎重慎重吧,餐饮加盟好的投资太高,小本几万的不如不要加盟,自己去打工学技术!

1、确定投资金额:打算为自己想加盟的项目投入多少资金(加盟、房租带装让费、装修、启动金、备用金);

2、确定产品:是做面类还是做小炒还是做奶茶?

3、品牌筛选:现在餐饮加盟企业层出不穷,打着加盟幌子的骗子也不少。加盟商一般都有详细的加盟流程供你免费索取。尽量多挑选一些耳熟能详的品牌,哪怕加盟费用高一些也比受骗上当血本无归的好。(不建议做网红产品的加盟,品牌周期太短了,竞争压力也大。)

4、背景调查:选择好中意的品牌后(一般多做几个备选),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对该品牌做背景调查,记住,任何调查都是供你参考的,任何品牌都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

5、开店选址的注意:现在很多地方都不让开明火类的餐饮项目,所以在这点上一定要注意,提前找房东、街道办这些地方了解清楚所选择的地方是否能开餐饮,最好跟房东签订租房协议时写明“如因政策等因素不允许开设餐饮项目,可无条件退还房租及押金”。

需要注意的基本就是以上几点,谁还有什么点可以再补充。谢谢!

餐饮加盟看三点

1.加盟是给方案还是全系统帮培训.

2.加盟的原因,收费都包括哪些如,买工具材料收费要考虑!

3.不加盟自己会做吗是否线上线下融合做,没有就不要考虑

1、首先疫情结束后在做考虑。2、考察好项目,看看餐饮品牌是否特色和可持续发展前景,是否具有竞争力。3、所选餐饮品牌的管理团队是否专业,品牌管理规划是否长远。4、对加盟商户的管理、支持是否到位,是否有长期的培训、监督考核机智。5、品牌的投资额度是否合适,是否你所孟承受的,评估风险性。6、认清你自己是否适合以及有自信心做好餐饮,这个很重要。必须有足够的动力和毅力

个人觉的今年的餐饮项目会迎来新的挑战个人建议多观察,受2020年疫情影响上半年不建议加盟开店!!

原因 1、受疫情影响有些城市不准许公共场所营业!

2、就算疫情过后餐饮业也会萧条一段时间!

3、食药监督会更严!

4、国民健康意识提高,有更多人会选择自己做饭!

相关文章:
聪少爱学堂聪少
聪少爱学堂创始人,梅州市鹏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09年开始踏入互联网,10年互联网行业经验,资深自媒体人,自媒体优秀导师,咪挺微商团对营销引流顾问,业务包含:精准引流技术/代引流精准粉,专业小红书,知乎,微博代运营。
  • 38988文章总数
  • 1491136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