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后台有人提问: 上海女生的事应该要有怎么样的价值观呢?
m的看法是:第一:没有所谓正确的价值观,只有所谓的选择;不是说这个价值观是正确的,所以我才选择这种价值观,比如我认为女人应该有自由选择生活状态的权利,而不需要因为到了某种年龄还单身被称呼为可怜的老女人。我不是觉得这个价值观正确我才选择它,而是我觉得我就想选择这样的价值观。我不想选择那个到了某种年龄女人就贬值的价值观,我不想选。ayawawa靠贩卖这类SB的完全无视女性自身价值的价值观大赚其钱,有人选择相信这类SB的价值观,这是她们的自由和权利。
因为选择相信了女人年龄越大越贬值这样的价值观,自然就会很早就积极相亲(从大一开始?),赶紧结婚或者想尽各种办法套牢男人(而不是想尽各种办法自食其力,努力赚钱),如果到了某个年龄阶段还没有结婚,就会对自己的自身价值产生怀疑。这就是基于什么样的价值观,你就会作出什么样的生活决策。
因为我选择相信任何时刻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都没有错,而不是这些观点的:女人不需要赚很多钱,找个好人嫁了是唯一出路。所以我选择努力工作,关注创业。每一个人生活中的各种决策都直接或间接反映着他/她的价值观。
被友人说写文章要多写故事,这样看文章的人容易理解。每一个人的每个决策都是有原因的,未必会到价值观这个层面。在去年和美女产品销售一起拜访客户A的时候,发生了这么一件事。为了方便理解,我换个描述方式。假设我们是一家广告公司,客户要求我们提供一个产品的推广方案,我们就拿出另一个客户B做过类似产品的推广方案草稿先来内部讨论,因为这个推广方案是给B客户做的,所以我们一致告知美女产品销售千万不要把这个推广方案给客户A。结果是客户A说要在某日之前把我们的推广方案提交给他们,结果美女销售还是把我们给客户B的推广方案草稿给发过去了。结果我们当然被客户A骂了一顿,说这是什么质量的推广方案,本来嘛,那本身就是一个草稿,又不是最终的成稿,还是给别的客户的类似产品做的,不被骂才怪。
关于被客户骂,m自己倒觉得无所谓,都习惯了。
过了一些日子,我问美女销售为啥当时就要不听我们的劝阻执意把推广方案草稿发过去呢?我们当时可以一起去和客户说要求延期交稿日期的呀。美女销售是这么回复m的,她说这是她在完成mba学业的时候学习到的,在deadline一定要把作业交上去,无论你这个作业做的有多烂,交了,就不会是零分,不交,就是零分。有分总比零分好。。。而且作业还可以拿回来再修改。。。
看吧,每个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有他的理由。如果你能看到那个人决策背后的理由(而不是只看到他这个决策本身),即使你不认同他那个理由(价值观),但你会变得理解那个人更多。
当你对一个人的决策怒不可遏的时候,去了解一下那个人这么做的理由。
第二:不要认为你可以改变别人的价值观,因为价值观是我们每个人的自由选择。那么多信息观点就在那里(无神论,宗教,中医药,贤妻良母的女人生活才有唯一的价值等等),你选择相信关于它们的哪些观点?
我曾经和豆瓣上某个知名美女(英国名校毕业,非牛津剑桥,但也非常著名)聊过中医药问题。
m不支持中医药是因为疾病自限性,安慰剂效应和随机大规模双盲试验。知名美女说我支持中医药。m问:嗯,你支持中医药的理由是什么?令m现在想来泪奔的是知名美女给了m这么一个理由:因为我认识的一些知名的医生都不反对中医药,我相信专家的判断。她如果给m一个支持中医药的理由,我觉得中医药在有些疾病的治疗中确实是有效的呀,都比上面那个理由强,不是吗?
因为我认识的一些知名医生专家都不反对中医药,所以我也认为中医药是值得推广发展的。
知名医生专家的判断就一定都是正确的吗?批判性思维中很强调的一点是一个结论它是一个事实,正确的,可信的是因为这个结论有实际的数据和实证来支撑,而不是某个专家认为这个结论是正确的,所以这个结论就是正确的。m不支持中医药就是因为中药在疾病治疗中确实是有效的这一个结论没有实际的试验数据和实证支撑。你说你觉得中药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是有疗效的,但是没有实际的实证支撑。而你说的有效请再去了解一下疾病自限性和安慰剂效应这两个概念。
而所有的现代药品对疾病的有效性都有大规模随机双盲试验的数据来实证。
如果未来有一天这个中药在疾病治疗中是有效的这一结论有了实际的试验数据和实证支撑,m会改变自己的观点的。只是据m所知道支持中医药发展的人都没有实际在做这个事,所以这一天以目前的现状来看是不会到来的,都没人尝试去做。
放开是否支持中医药这个问题本身,知名美女的支持中医药的这个理由是完全不能说服m的。一旦涉及某些价值观,论据看法的交流,就可以看出一个人对问题思考的逻辑性。
因为一些知名女性专家(长辈们)说女人到了某个年龄必须结婚,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所以我也认为女人这一辈子是必须要结婚的。只有结婚才能获得真幸福,这个逻辑推理是不是和那个美女关于我支持中医药的理由一模一样呢?按照批判性思维的思考,这句话本身就有很多问题。首先什么是幸福,幸福的定义是什么?(在m看来,幸福的定义对每个人来说可能都是不尽相同的),而且我们能够通过什么量化标准来判断一个人生活的幸福不幸福,幸福感本身就是一个很主观的判定。且某个年龄到底是多少岁?那如果m找出一个甚至多个超过那个年龄且没有结婚,但是又过的是她觉得幸福生活的人,这个结论是不是就不成立?
m不支持中医药是一个逻辑问题,为什么在某个事件上你会选择相信这个观点,因为很多我认识的医学专家支持这个观点,因为我认识的很多人支持这个观点(因为我们那边的人都是这么认为的),这种逻辑推理在m看来是最糟糕的一种,因为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分析在里面。
从一句话中发现牛人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又遇牛人》,文中的J小姐在工作强度很大的AB公司工作了8年,当我问她为什么可以在工作强度那么大的地方工作了那么久,J小姐说:那8年是我飞速成长的8年啊,在那8年里我学习到的东西和经验是任何其他人无法拿走的,完完全全是属于我自己的东西,有了这些经验,所以我才能在SPA公司干的非常轻松啊。
从这句话中至少m可以知道,J小姐不是信奉那种给多少工资,做多少工作(工作观)的人。她在职场中看中自己的工作经验积累和个人成长,也知道只有在艰苦繁重的工作内容下自己可以飞速的成长,所以她选择了在工作强度很大的AB公司工作8年。
如果是信奉给多少工资,作多少活的人是不能在高强度的公司坚持多年的吧,尤其是前1~2年的低薪时期。
牛人之所以是牛人,不是他的学历如何(譬如那个没逻辑思考能力但毕业于知名英国大学的美女),不是他工作上的成就(当然大部分牛人在工作中都会有一些成绩),不是他的薪水收入和资产,而是这个人的思考问题的角度和逻辑性,价值观,执行力,把自己的想法创意付诸实践的能力。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不要听一个人怎么说,要看一个人怎么做
为什么这句话这么有智慧?因为有些人自己都不清晰自己的价值观(所以听他说也没用),但是他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受他价值观(即使他自己用语言无法清晰表达出来)的驱使,只要看一个人怎么做,就可以从中慢慢观察出他的价值观。
我去年写的阅读量和转发率最高的一篇文章是《什么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信息输入量和质量》被转发的到处都是,如果现在再让我来更新的话,一个人的命运由这个人每一天每一个琐碎或者重要的决策累积决定的,而决策背后的驱动是每个人的价值观,而又是什么会影响着每个人的价值观?家庭因素,教育程度,人生经历等等。
我们的价值观的形成除了受家庭父母的影响,学校的教育,更多的会来自一个人的阅读量和人生际遇。信息就在那里,关于你认为人短暂的一生中做哪些事情最有价值,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关于职场工作(是不是要做老板给多少钱,我就做多少事的员工?),关于朋友交往的选择,信息的海洋就在那里,尤其是现在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你想要了解什么方面的信息是找不到的呢?
在这些信息中,希望你们运用批判性思维,选择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会变化的,批判性思维随时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去听取和自己固有观念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这也就是曹政在《关于判断力》中文章中提到的保持社交的多样性,多结识和沟通不同领域,不同特性的人群。
其实这个不同特性的人群m自己认为就是和自己观点意见看法不同的人多交流。
有句老话说:路都是你自己选的,是这样的。
回到那个上海女生一顿饭要分手事件的价值观,你想持什么看法都可以。就如对待工作这个事件一样,你想持给多少钱,做多少事也行;你想持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也可以;你想持发挥自我价值也ok;你想认为那个上海女性嫌贫爱富和拜金,没教养都可以。
只是m自己对嫌贫爱富这个词有些自己的看法,在汉语的大部分语境中,嫌贫爱富是个贬义词。m觉得每个人都嫌贫爱富没什么不好,爱富可以解释为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只要这个爱富是建立在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中获取的,m是大力赞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