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的社区大哥大姐有了“义工”新身份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武宁县义工联合会:社区主任的“副业”
刘芙蓉是社区总支书记、主任,也是武宁县义工联合会秘书长。(首席记者 刘家 摄)
首席记者孔颖
居委会成员身兼义工之职
在武宁县豫宁街道豫宁社区居民委员会,有一群热心公益的大哥大姐。社区总支书记、主任刘芙蓉与副主任钟小宁都有着第二个身份——武宁县义工联合会秘书长,副秘书长。实际上,在豫宁社区,这样的双重身份并非偶然现象。社区副主任刘丽丽,社区委员刘红英、万里红,社区残疾委员夏勇等人既是社区居委会的一员,又是武宁义工联合会的义工。
武宁县义工联合会创建于2011年11月30日,是由武宁县热心慈善事业、志愿为社会义务提供服务的各界人士组成的群众性团体,是一支非盈利性、年轻的社会组织。在此之前,刘芙蓉、钟小宁以及社区中的其他成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困难群众那么多,仅凭他们社区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2011年5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刘芙蓉等四人参加了江西省首届志愿者团队交流大会。与会期间,刘芙蓉等人被这些志愿者活动深深吸引,被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感染。回来后,刘芙蓉及其他人共同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如何在我们身边整合社会资源?如何通过大家合鸣的力量来促进社会进步?如何引导社会和善的氛围,引导大家在奉献爱心的路上不断向前?最终,在刘芙蓉的
提议下,武宁义工联合会悄然诞生,在社区这帮人的呼吁下,本地爱心人士纷纷响应。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义工的身影
早在武宁义工联合会筹备之时,恰逢重阳节,因此武宁义工联合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开展关爱“夕阳红”活动。重阳节当天,义
工联合会的义工们来到县福利院,为他们送去文艺节目、大米、油和每人100元的慰问金。2012年元月,义工们与市民一起走遍了武宁县的12个乡镇敬老院,为老人们梳头、剪指甲、整理被褥,捐赠衣服652件,棉被28床(县民政局低保办提供),猪肉147斤,鱼145斤,白菜702斤、芹菜124斤,布娃娃2只,共计折合人民币3351元。2012年春节前夕,义工联秘书处几名义工带着三名困难留守学生张霓、陈珊珊购置学习用品等。同年春节前夕,义工们带着县里的留守儿童去超市购置学习用品。“金秋助学”“公益环保”“帮困扶贫”……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武宁义工联合会义工们的身影。自成立以来,武宁义工联合会致力于助残济困、安老扶幼、环境保护等公益服务,用平凡的义举,谱写一曲曲爱的颂歌。
4月20日,芦山地震发生过后,义工联合会的义工们在武宁街头的四个地方设定摊点,通过义演,鲜奶义卖等活动为芦山募捐。四天的时间里,共募集善款2.6万余元,并在第一时间将款项通过红十字会送到了灾区人民的手中。
服务基地辐射全县各乡镇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武宁义工联合会已有注册登记的志愿者达170余人,成员单位上千人。包括会长1人,副会长10人,理事4人,其中不乏武宁有名的企业家,最难得的是,他们具有爱心,愿意为义工联合会出力。在运作机制方面,武宁义工联合会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义工招募、培训、服务制度。服务基地辐射至全县各个乡镇,逐步形成了包括助老、助残、助学及策划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项目。通过以“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传播文明”为宗旨,以自愿性、无偿性为原则,倡导“参与、互助、奉献、进步”的义工精神,宣传、组织、策划、参与了一系列社会活动和服务,“有时间,做义工;有困难,找义工”的社会风气正在武宁悄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