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未来职场:“主业+副业”将成为大趋势!
处于这个时代的转型期,人们开始“主动跨界”,寻求未来的出口。这个出口不再是单一的某个职业或某种身份,也不是选择了“A 职业”就必须放弃“B 职业”这样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可以有“并列选项”,这就是斜杠身份的组合。
斜杠组合的后面是对每一条斜杠的设计和打造。例如,按照“主业+副业(兴趣/ 爱好)”“主要特质+辅助特质”“职业素质+人文素质”等组合,多角度展现自己。
图片来源:见水印
斜杠身份,以主要职业为核心,开发兴趣、爱好等自身优势,发展副业。
他是画家和雕塑家,热心于艺术创作,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用画笔和雕刻刀表现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他爱好广泛,渴望掌握人类思想的各个领域,他还是多才多艺的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等。
画家/ 雕塑家/ 发明家/ 哲学家/ 音乐家/ 医学家/ 生物学家/地理学家/ 建筑工程师/ 军事工程师……这个“斜杠青年”就是达·芬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斜杠的切入,往往是在职业之外,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着手,并进行投资和培养,这样斜杠也能发展成独特的专长,而不会昙花一现或浅尝辄止。
因为一个人的精力和脑力是有限的,所以,面面俱到的斜杠身份,反而乏善可陈、找不到重点。
兴趣或爱好的后面,是自己对某项事物、某个领域的热爱。兴趣爱好人人都有,但要发展出一个有深度的斜杠身份,就需要开发它,变成自己的独特优势,甚至成为专家,这样才更有可能成为一个副业、自己的一个事业。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一期咨询者访谈。这些咨询者白天和很多人一样,是各公司的员工;然而下班之后,他们更是有着多元身份。
咨询者:墨花(笔名);
咨询时间:2018年上半年;
本职工作:新媒体策划编辑;
副业:签约作者;
副业收入:月均1万
墨花能走上今天签约作者这条路,和她自己的爱好及多年的坚持密不可分。
墨花说,她小时候就喜欢写作,大学空余时间就喜欢看书、写博客;毕业后的墨花做过编辑、记者,本质上也都属于文字工作者。
在2015的时候,墨花关注到了自媒体趋势,开通了今日头条、简书等平台,一开始并没有什么效果,只是作为写作的一种发布渠道。
两年后,她的写作渐渐有了起色,并收到了百家号的签约邀请,信心更足了。
如今的墨花是多家平台的签约作者,擅长婚姻情感、育儿等领域,副业月收入早已过万。
问题1:
写作和你的主业冲突吗?
墨花:
“这份副业和主业并没有冲突,如果要说有的话,主要是时间方面的冲突,我的主业并不轻松,有时候需要加班到凌晨。如果晚上没有时间写稿,我就早晨起来看书写文章。说实话,自从业余开始写作之后,我完全没有了拖延症,因为没有时间拖延。”
问题2:
你觉得写作最难的地方在哪里?当下阅读量看重的要素是什么?有什么写作心得和方法吗?
墨花:
“最难的挑战在于编辑会约我写一些我自己并不熟悉的话题,自己熟悉的话题写起来会得心应手,不熟悉的话写起来会比较吃力,需要查询很多资料,需要花很多心思。”
“当下阅读量看重的因素主要有:热点(时效)、观点(作者的思想)、情绪和感染力(寻找共鸣)、优质的干货,以及作者的用心,读者可以通过文字感受到。”
“关于写作素材,我会尽量选一些自己经历过的事儿,这样仿佛能传递出一种能量,或者用能让我感触比较深的案例,这样读者也会更有感触。”
问题3:
工作之余的写作,给你带来了怎样的益处?你打算继续坚持吗?
墨花:
“我觉得签约作者挺好的,工作之余给自己更大的世界,让我进入了一个更大的圈子,结交到很多写文的好友,这些都是财富。”
“在工作上,我现有的人脉或许是公司给我的,等我有一天离开了公司,或许一些都不再是我的。但我的签约作者身份给我带来的一切资源、能力、人脉,都是属于我自己的,别人拿不走。
我想还是要在本职工作之外再发展,不管是兼职还是爱好,如果一个人在一件事上做到了极致,就不会再对本职工作产生身份焦虑了。往往是自己的能力不够,没有本事在别的地方崭露头角,所以才会太在乎自己手上仅有的筹码。我总觉得当一个人拥有很多选择的时候,他就不会再过于焦虑了,因为他有资本去放弃一些东西,也有资本去追求对自己真正有意义且喜欢的东西。
我目前的写作收入在1万左右,我朋友圈有的签约作者收入好几万,这是根据作者本身文章的价值来定的,写得越好,签约的平台越大,能获得的稿费越多。”
“我的写作收入分为好几块,包括我自己的百家号等平台的流量费,投稿以及约稿的稿费。
我觉得自己虽然不是最努力的,但我也付出了很多,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写作和看书。节假日去哪里都随身带着书和电脑,我很少逛街、聚会、旅行,甚至连带娃都没有太多时间,主要是我妈妈帮我带。这就是我付出的代价吧。也是因为真的喜欢,不然我恐怕做不到。”
不做不知道,我的潜力居然这么大
咨询者:王浩(化名)
咨询时间:2016年下半年
本职工作:零售行业销售副总
副业:领导力教练
副业收入:月均5w
关于职业瓶颈这件事情,咨询者王浩曾经有过深切的体会。
“职场上的晋升,有时候真不是我们自己能掌控的。”这是当时的王浩找我咨询时说的一句话。
表面上看起来,王浩这些年发展特别顺畅:大学毕业后的他来到一家公司,从销售助理做起,做到金牌销售员,再带领团队慢慢转型为销售主管,直到做到销售副总。
但到了“副总”这个职位,王浩似乎看见了“职业天花板”。
“自从领导换了之后,我对自己的职业未来更没有信心了,”王浩说:“到了我这个阶段,发现能遇到一个志趣相投的领导太难得了。如今的领导新官上任,必然要培养新人作为心腹,而我作为‘前朝遗老’,自然不太会被重视。我做副总这么多年,多职场政治还是略知一二的。”
“再换?也差不多换汤不换药,哪家公司都差不多。我完全可以到新的公司,用五年十年的时间再做到今天的位置,然后呢?说实在的,我真的厌倦了这样的玩法,我觉得我浑身有一股劲儿没有使出来,我想换一种活法。”王浩说。
我当时帮王浩盘点了能力,找到他核心的价值,建议他打造个人品牌,链接客户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咨询后的王浩按照报告思路,经过尝试后,决定打造自己的“领导力教练”这个身份。
如今的王浩已经小有所成,专门给想要成为公司中高管的职场人提供领导力的一对一辅导,像是一名陪伴成长的教练。
问题1:
你是如何找到“领导力教练”这个点的?
王浩:
“当时我对着咨询报告研究了很久,在我的优势能力区里,我觉得“领导力”可能是我最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也是可以用来筛选客户的。一般而言,有这种需求的客户群体通常收入还不错,这就为我提供一对一的跟踪及指导服务奠定了良好的业务基础。”
问题2:
一开始你是如何拓展业务的?
王浩:
“一开始就有点类似于宣传推广的做法,我会找朋友推荐合适的人选,前三单不收费,但必须让这些客户提供及时的反馈,否则停止服务。结果,这三个人如今都获得了不错的职业成长,于是这就成了我最开始的客户案例,后面找我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如今我不仅为个人提供领导力教练服务,还和一些企业合作,帮他们的储备干部进行相关培训,如今我也请了一名自己的助理帮我对接外事活动,算是一个‘小老板’吧。”
问题3:
你后期有什么打算吗?是这样一直“斜杠下去”吗?
王浩:
“斜杠,必须滴。
不过未来的斜杠会有别于今天的模式,而是基于领导力这个主线,等培训业务稳定了,就可以不用打工了,完全可以变成公司顾问这种身份。让自己赢得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事业。”
事实上,“斜杠”不仅仅意味着一份收入,也不是为了自由(其实斜杠后你真的没时间),而是追求多元化的人生和更完整的自己,即便固定工作之外扮演其他角色无法带来收入,但角色本身的体验已然是别样的一番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