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阿九 校对:佳玲 >
【话题】
体制内工作,我该如何破局?
【背景】
体制内工作没激情、没价值感,收入也只能温饱,辞职不现实也没有魄力,想搞个副业谋求点发展,不知道从何破局?
【感谢话题提供者】@王蜂子|王亚军|甘肃陇南|基层
【案主补充】
我简单的说几句,体制内确实还是可以锻炼很多能力,处理各种棘手事物,百姓百姓10个9个不一样。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但体制内也有很多限制,工作自由度差,激励不相融,几乎无上升通道。也是很尴尬。比如目前我们的状态,现在几乎是365天无休,天天都是都是纪检查人。处于夹心饼干,上面天天压任务压责任,甚至背锅,老百姓老百姓有时候还不理解。精神物质上都很是苦逼
其实我到是不排斥,为人民服务,每天感受大自然,给老百姓落实好政策,还是有时候很有成就感。唯一不满意的就是激励不相融,待遇太差,上升渠道太窄,甚至吃饭入村工具都不能保证。大家都需要养家糊口。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本期有哪几位同学的精彩讨论被选中。
体制内工作,我该如何破局?
波波脑湿 09:03
对于今天的话题:体制内呆得烦,但又不想离开,想开辟一个副业挣点外快,我的看法是:
首先,不知道你单位允许这样干不,如果因为干副业可能被追究,连体制内的主业都可能保不住,那就很尴尬了;还有,你说的副业,是去私企兼个职,还是自己做点小生意?或者做做微商、卖个保险?但不管是哪种,先别一头扎进去,找到行业里的行家,做好职业访谈先;
其次,为什么体制内的工作不想丢?多半是因为这工作给你带来安全感,而你想做的副业,能给你带来的是成就感,安全感跟成就感,往往是一对矛盾,恐怕难以两全;
最后,借用一名得到老师的话,大意是:啥叫体制?让你觉得安全的、但阻碍你发展让你觉得不够好的一切东西,都叫体制。在私企,也会有这种情况:出头无望,但也安全无忧,跟体制内也没啥两样。
所以,你的问题不是体制内外的问题,是有没有决心放弃安全感、大胆去冒险的问题,冒险的结果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就是:再一次获得安全感,但还是觉得不怎么好。
朱海 09:03
对于一个在体制外的我,有时候真的想尝试一下甲方的感觉。个人观点,问题的核心是,在满足基本温饱的前提下,怎么继续提高。从马斯洛的理论层次来理解,在体制意味着,基本的需求应该已经满足。接下来的第一个问题是:
1.情感与归属需求 2.尊重需求 3.自我实现。
第二个问题,从什么方向实现?
对于一:情感与归属 无论在体制内外,有朋友多交往,不定期参与外事活动都是可以的。
对于二与三:尊重与自我实现 我想建立学术权威,尊重他人,提供爱与帮助,都是可行之路。
宁波 09:21
我朋友也面临这个问题,经过1个月的纠结还是辞职,换工作了。
情况:目前的工作比较稳定,收入在当地属于中高水平,已经干了10年。新工作稳定性不高,需要自己努力,收入水平中等。
通过这次交流,主要是以下2点
1、价值感上
旧工作没有前途,没有意义,放不下的只有工资收入,但是新工作有挑战,喜欢新工作。
2、经济方面
他刚结婚2年没有孩子,父母的收入稳定可观,就算换工作出现动荡,目前经济压力不大。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换工作也要看时机,如果我朋友有孩子的话,应该不会换工作吧。
金美君 09:23
1、先来说体制内的工作没激情、没价值感、收入不高、不想辞职,我觉得同样的体制内,公司和公司不一样,职位和职位不一样,工作和工作不一样。不能一棒子打死。可以分析分析,在体制内,怎样的公司、怎样的岗位可以让自己有激情、有价值感,收入也还可以?不妨去搜寻一下。可以尝试让朋友内推,或上各大招聘网站寻觅寻觅,或联系猎头等等。
2、想要搞副业是否现实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因为同样的副业,副业与副业之间差别也很大。想搞副业是出于自己真的感兴趣,还是对现在工作的逃避呢?这个很重要。
青岛罗刚 09:24
蜂子是老朋友了,一起走了好久,那就直接开火了。
1、上策还是从工作中找价值,找机会,因为努力工作争取机会是顺势而为,副业什么的是克服时间精力上的困难搞,在体制内工作的人搞这个有时候是逆水行舟。我本人体制内干过11年,对蜂子的情况感同身受,但如果现在让我选择,我觉得不一定要象我一样辞职才有改变的机会,你往上爬到某个位置,机会就来了。
2、搞副业不如搞关系,利用工作机会多交朋友,一个是上级部门的朋友,一个是地方上有影响力的朋友,多走动,串联资源也是一种副业,而且这种副业看上去还挺受领导和人民群众喜欢的,因为感觉你特别努力地工作,而亲民。
3、做生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非有很好的资源、人脉,所以就抓住自己拥有的资源做文章,从1到10再到100,别总想着从0到1,那不是咱们老百姓的事儿。
伪装 09:38
为何都想搞副业?
我问一下,国家公务人员,允许搞副业吗?你确定这是国家法律允许的?你可别说别人也搞我也搞,有法律风险的事情要避开!安全守则是第一位的!
其次,为什么要做副业?你不是该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斜杠青年吗?
体制内工作或许有这样那样的不好,但是大多数时间还是充裕的,你利用时间来打造一门技能,然后业余时间赚点钱,这个就是合理合法的,而且用好了,领导也会找你帮忙,你的晋升问题有可能得以解决,这也说不定。
所以我的建议是发展技能,而不是发展副业,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技能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出个大彩,你的工作反而可能更上一层楼。
现在的体制不是不好,而是太多的好处你没有发掘出来,努力吧少年!
Tokyo九_不忘初心不负卿望 09:44
我也曾在体制内做过,体制内也挺好。
问题上你不能随波逐流,利用体制内的长处往上攀登。
也可以做很多事情,但需要放下的是对金钱的追求。
创业的成功者的概率也非常低,也不是都能达到财富自由。
黄梅 09:52
大师兄讲的挺好[强],体制内外都一样,一样有限制发展的地方。搞好关系是哪里都需要的一个技能。从自身破局,体制内还相对稳定,没有后顾之忧,想想这次疫情,好多人公司都不存在了,生活压力那是相当大。
我工作初期顺风顺水时,总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看同学升职了,羡慕,虽然我收入比他们高,还是会对自己说,收入不是重要的,成长才是重要的。中年领导劝我,到哪里工作,目标都是能赚到钱,你的工作也是别人羡慕,需要奋斗的目标。我,不屑。不过终究是下不定决心,总觉得没有动力。
现在自己人到中年了,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发现,领导说的话就是对。每天水深火热的生活呀,不敢再观望,生怕自己啥都落人一步。认真工作认真生活,哪里没有成长呢?不是非要等到有焦虑感,内心波动才觉得是在奋斗。我现在挺羡慕体制内的,稳定。
元实 10:11
我们讨厌的是“体制”吗?我想离开什么环境?去什么环境?
我也在“体制”内,曾经是,换了工作还是。我们有很多看不惯,有很多想改变,奈何文化根深蒂固,改变举步维艰,效率差强人意。但这些都不是我们真正关心的,我们真正关心的其实是我现有的行事风格如何得到这个“体制”的认可,让我有发展、有前景、有收获。
1.“体制”不分姓氏。“体制”文化不分单位的姓氏即国有、民营、外资等,而可能是看目标、大小、历史长短。目标是活着或者维持现状,就不会有积极进取的激情;组织越大越可能得大组织病;历史越长,新人越难以完全融入。篇幅所限,就不展开说了。
举个例子,得到大学一位学员分享过创造一款电动螺丝刀的故事,好像是在一家外企发生的,最后怎么成功的?他对上司说愿意拿出全部家当,并承担失败的损失。这是对“体制”的一种拼“命”对抗,他最终胜利了,“体制”变了吗?应该没有。
2.认清机制。这点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实现目标(票子、位子、面子)的路径。谁任命干部,干部自然向谁看;谁发工钱,打工者自然给谁干活;发钱的和任命干部的不是一个人,这时候就需要两边都照顾好或有取舍、算总账(经济学上的意义)。
3.“体制”优劣,稳定,稳定,稳定。一是底层稳定,门难进,更难出,钱不多也饿不死。二天花板稳定,一眼望到头,高度有限。三是阶层稳定,位置基本固定,人满为患,跨越层级实属不易。
4.怎么办?一是搞副业,可能增加收入,前提是“体制”允许。二是离开“体制”,采取风险更大、收益更高的工作方式,比如创业,比如去初创公司打工。三是留在“体制”,找到“体制”bug,黑进去。不愿意当黑客、做不来黑客,那就让自己接受现状,然后把“体制”内工作拥有的“租”(经济学概念)运用好,比如时间多就多锻炼身体、多学习,说不定掌握一种技能,就可以轻松离开“体制”。
朱为友&服装咨询内训人才输出 11:00
体制内外都可以有很多增长的机会,关键是找到自己纵深的破局点+杠杆+分形。
老师这个行业可能在大多数眼里都是极度缺乏自由度的,当初我也是这么认为的,03年师范学院毕业(非典疫情前后),放弃了大多同学考编回老家中学教书这条路,那时的偏见是当老师是没有自由度的,因为现在就能看到30年后自己的处境;
李希贵校长的经历颠覆了我的认知,他从当好农村中学的语文老师,到当好农村中学的校长,到成为北京最新锐中学的校长,到成为众多盟校的领路人。
他为每所学校,输出校长与他的管理方法。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的特性被接纳,让学生从“老师家长逼我学”,转变到“这个我感兴趣,我有自信我想学”;
这个常识我想所有老师都知道,然而太多时候是我们的认知把自我困在了死循环中,任何时候我们都是有自由度的,我们都有自己的杠杆,关键在于撬动这个杠杆形成的增强回路我们坚持了多久,这也是人与人之间差别的根源所在。
离开了教育行业,我选择了服装,经历了百转千折后又回归了,现在所从事的咨询服务专门给服饰企业做诊断和咨询,我想迷恋他人成长何尝不是一种教育;
胡朦 13:53
如果内心真正排斥这份工作,那就想办法跳槽吧,不必强求自己,说到底人都要为自己活一遍。如果暂时不具备跳槽条件,可以等待机会,利用业余时间补充工作技能,或者积累离职创业的资源。
葛孚义 19:35
拿我自己说说吧,干过银行、政府、国企三份工作,应该都算是体制内的。
首先说说体制人的心态,一般能进入体制工作都需要比较高的学历,并且在进入环节要过五关斩六将。当时也算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基本也都抱着很大的热情、期待和理想进入体制内。体制的最大特点是稳,而稳就意味着变动少,这既是它的优势,同时,也意味着上面的萝卜不变动,你就只能呆在小兵的坑里做着最脏、最累、最基础的工作熬资历、熬心性。热情、理想也在这种熬中被磨平。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工作一段时间后,突然发现,那些曾经被自己PK下去的“失败者”们、同学们、同村的年轻人们,有的创业赚钱了;有的在企业已经做到了管理岗位,开始管理几十号人;有的在大城市都买了几套房。。。再看看自己,却还在温饱线上干着最基层的工作,心理上有点不平衡,幻想着如果当初自己也做了跟他们一样的选择,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肯定比他们做的更好。
于是,在看到一些所谓的“机会”时,就跃跃欲试。但又不敢在上有老、下有小的被依赖中,贸然跳出这锅温水。所以,在看到了很多兼职、副业的成功故事后就想找一找自己的副业机会,等到副业收入超过主业收入后再跳出来。
说说体制人的困境,除了上面说的太“稳定”,以致升迁渺茫以外,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越来越专业,社会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基层体制人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这次抗“疫”期间,就有不少基层公务员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同时,大部分基层体制人的薪酬水平也一般,日子过得比较清贫。可能有人会说,体制里的人有灰色收入啊,随着监管体制越来越完善,以权谋私、寻租的风险和成本越来越高,伸手被抓的案例比比皆是,每年大量的审计、纪检监察等工作让大部分人还是循规蹈矩的赚工资的。如果仅从个人的发展角度来看(当然,对于具有崇高社会主义理想的我们不应该仅从自身考虑问题),基层体制工作有点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要想破局,要先想清楚自己有什么,特殊的专业技能和才华、可供链接和分享的资源、较强的人脉关系等,只有自己值钱了,被人依赖了才能赚钱。如果都没有,那就先逼自己成长(读书学习、构建关系、用心本职工作),向内突破,让自己值钱,等到时机成熟再去考虑向外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