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白敲敲打打接近5000字,终于把自己当年练口语的方法总结出来,预计五分钟看完。
请你花点时间看完,没有一气呵成的感觉,帮不到你算我输~
本白之前雅思考了7.5分,虽然大学是学渣一枚,但还是花了一些时间来练习口语,所以考口语这块儿节约了我很多时间。
看完本白之篇文章你们能收获什么呢?
1、坚定练习口语的心。因为我写的方法很接地气了,坚持个半年一年的肯定会有很大进步。
2、练习口语的四步流程法。一步步教你如何练好口语,甚至是爱上练口语。
3、提供你以上方法对应的练习材料
4、推荐我曾经用过的实用的APP
在正式介绍练习英语口语的方法之前,先要给大家明确几件事情:
1.口语是输出,输出的前提是输入
你脑子里都没有货的情况下,你要怎么输出呢?
所以练好口语之前,最重要的是大量的输入英文内容,而且是调用你的所有感官去输入。
2.先听懂,再谈交流
想要流利的跟别人交流,前提是你要能够先听懂。
因此我的方法会先从听力引入。
3.有了一定的积累了之后,要大胆的开口说
好多人可能笔试能力不错,一旦要说口语,就磕磕绊绊,或者是不敢开口。
4、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没有一点痛苦是学不会什么的
说起方法来,大家都知道是多听多练。
但是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很少,所以你坚持个一两年试试,不行你再说这些方法不好使。
5、不一定出国留学的就一定口语好,这是大部分人的认知误区
雅思托福是硬式考试,能考过并不一定口语就会很好。
好多人出国了,因为口语不好,上课都听不懂,于是又花钱在国外上英语课。
浪费时间和金钱。
接下来我将用“四步流程法”来介绍我的口语学习方法:
第一步:听力练习
第二步:广泛阅读英文原著
第三步:自我复述
第四部:找人对练
第一步:听力练习
1. 泛听
泛听是熟悉英语、培养语感的过程。
泛听就是利用你无干扰的空闲时间来听英语。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拿汉语来说,小时候还不识字时,我们就能进行基本交流,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周围说汉语的环境。
比如说,方言里有些词汇,你不会写,但你会说,甚至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是语言环境造就的。
所以在我们能够不受干扰的空闲时间里,进行大量的泛听十分必要。
建议选择难度适中,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泛听。
我那段时间练口语,无论坐地铁,还是睡觉,甚至是在大学课堂上(不想听老师讲课的时候),我都会戴起耳机反复听我自己下的材料。
没必要达到每个词、每个句子都听得一清二楚,大概听得懂在说什么就可以了。
推荐APP
喜马拉雅听书
这个APP上有很多免费的听力材料,在他的英语栏目里,分为口语、教材、考试、词汇、职场、影视、演讲等材料,你可以选择任何一种去听,大概意思懂了之后,可以看一下原文本,看看你没听懂的那部分是讲啥,然后合上文本再听一遍,看是否听的懂。
注意:不必句句到位,词词听清楚。
上面有很多美剧原声哦~
TED演讲
第二个可以选择泛听的是ted。好多人推荐用ted来精听,不过以我的经验来看,用ted还是泛听比较好,因为能上ted演讲的不一定都是发音好的,从TED的log上就可以看出,TED侧重传递观点和信息哦!所以精听的话可能会影响你的发音。
选择泛听一方面让你的耳朵去习惯英语,另一方面可以积累更多聊天的话题,学习怎么口语化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不然你即使能够开口说,交流的内容也仅限于日常话题。
在大体听懂后,再去看原文视频,把听不懂的地方多看几遍,还有演讲人互动时候的表情、动作也去学一些,为后面自我复述打基础。
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不然一句也听不懂,容易睡着。
如果你真的完全听不懂,也不要紧,只能说明你的耳朵还没有习惯发音,或者词汇还没有积累到位,你只需要放宽心继续让你的耳朵浸泡在英语的环境中就OK了。
2.精听+跟读
我当时精听选择的材料是美剧《绝望主妇》。
我们都知道英语中也有很多不正式的俚语和粗话,语言其实是可以看到一个人的阶层的。
美国不同的州、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阶层,他们的口语也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个你们在影视剧中应该可以感受的到。
而我们练习口语肯定是希望自己学到的是一种优雅、自信的语音语调。
《绝望主妇》里面的主角大都是美国的中产阶级,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发音很纯正、漂亮,语速也很适中,没有太多的粗话和俚语。
(电视剧中的住宅)
《绝望主妇》里面有大量的生活对话,不管是谈论感情,像是约会、看电影、吵架,或者是平时生活当中的一些柴米油盐,在绝望主妇中都能找到好多即生动又实用的例句和各种丰富的表达,并且都是比较简单的词汇。
比如介绍Gabrielle的家庭这一段:
Gabrielle Solis, who lives down the block ,brought a spicy paella.
住在街角的加布丽尔?索利斯,带来了西班牙辣味炒饭
Since her modeling days in New York,Gabrielle had developed a taste.
自从在纽约做了模特后,她的品味有了很大的提升。
For rich food,and rich man.只吃名贵食物,只约有钱男人。
Carlos,who worked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proposed on their third date.
卡洛斯,从事兼并与收购业务,在第三次约会时向她求婚了。
Gabrielle was touched when tears welled up in his eyes.加布丽尔被他的泪水打动了,
But she soon discovered this happened every time Carlos closed a big deal.
但她很快发现,卡洛斯每做成一大笔生意时都会这样
Gabrielle liked her paella piping hot,
加布丽尔喜欢热腾腾的炒饭,
However,her relationship with her husband was considerably cooler.
然而,她和丈夫的关系,却日益冷淡。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来,基本都是四六级词汇,但是却十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二人性格、事业和家庭关系。
所以说《绝望主妇》是非常值得精读的材料。
如何精听呢?
建议大家下一个无字幕版本的《绝望主妇》,一句一句的去精听,在精听的同时,把听到的内容写下来。
要精听到到什么程度呢?
每一个单词都要听清楚,因为是口语,免不了连读、吞音,所以连这些细节都要听清楚。
举个栗子:
这个句子中的连读:
Carlos,who worked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worked in 一般就是连读成 workdin ;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连读成merger sa nacquisitions
吞音:
But she soon discovered this happened every time Carlos closed a big deal.
But 一般t不发音,还有单词过去式末尾的d也不发出音来
听写完成后就去对着英文字幕检查,看看有哪里没有听写出来的,找出原因,是单词不认识,还是连读、吞音没听出来,或者是句子结构不过关。
其次是跟读,
有了前面的精听训练,后面主要是跟读。
跟读要在精听的程度上更进一步,不仅要把每个单词、发音、吞音、连读都读清楚,包括语音、语调都要尽可能的模仿到和电视剧中人物一模一样。
在模仿的过程中,如果有人和你一起做这项工作的话,你就会发现不同的人,有时候听出来的都不太一样。
而且想要模仿的很像,需要不断地去听同一句,不断地去跟读模仿这一句。
在这里,我也推荐一个精听和跟读的APP软件:
这个软件有两个比较好的功能。
一个是部分重复,选择功能按钮,会出现A和B两个节点,选择性点A,再点B,AB中间就是你像截取的那句话,不取消的话就可以一直重复。
还一个就是速度设置,如果你觉得语速太慢,你可以调快一点。
然后把你跟读的全部都记在脑子里,背到你光听去字幕版本,你全都能听得懂、还能跟着读的程度。
当然如果你觉得用手机会干扰你的话,你也可以去买一个复读机,也就几百块钱。
经过这个过程,你的嘴巴才能适应英语的发音,同时你的听力也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第二步:广泛阅读英文原著
选择英文原著有两个点:一是根据你的水平来选择,二是根据你的兴趣来选择。
如果你词汇量在1500-3800之间,你可能只适合读入门类读物,
推荐:《古希腊神话》《绿野仙踪》《冰雪奇缘》
(《冰雪奇缘》)
如果你词汇量在4500-6500之间,你可以选择有些难度的读物
推荐:《吸血鬼日记系列》《雾都孤儿》《疯狂动物城》《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
如果你词汇量在8500以上, 你可以读进阶版的读物了。
推荐:《人类简史》《人性的弱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了不起的盖茨比》
(人类简史)
阅读过程中注意,不要一碰到不认识的单词就去查字典,可以先把大概意思读懂,把握文章的中心就可以了。
把不认识的单词和句子可以先标记下来,等把一部分内容读懂之后再下去查。
第三步:自我复述
自我复述就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要把你积累到的东西大量输出的过程。
那要怎么做呢?
自己选择一个比较日常的话题,比如说讲讲身边的人,或者讲一本书、一次旅行等都可以。
然后尽可能的把自己所学的东西,用这个话题串起来,想到哪里就串到哪里,配上肢体动作和表情,尽可能的表现的像是在做演讲一样。
这里也推荐一个APP――声昔
这个APP是纯语音记录软件,可以回听自己的录音并且拖拽进度,非常适合自我复述。
我个人比较喜欢语音评书影音的功能,可以强制自己用英语聊聊读过的书和看过的电影等,让英语表达渗透到更多的场景。
具体做法:围绕一个主题开始自我复述,中间即使卡壳了也不要停顿,坚持说下去,在讲到大体的框架固定下来了之后,可以用这个APP将自己的复述录下来,然后反复的去听自己的复述。
通过回听了解自己哪些地方语法、时态用错了或发音不标准,从而养成用英语思维说话的习惯。
改正之后再重新复述几遍,再记录下来,隔一段时间再听,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其实这个软件最吸引我的不光是记录我的声音(毕竟手机录音也可以实现)主要是上面说英语的氛围特别好。
我刚开始用的时候并没觉得多好,直到有次发的口语录音、被一位同是练口语的网友点评了,才觉得还不错。
有人纠正你还不说,互不相识,完全不觉得尴尬 ?发音再难听又怎么样(-o-)/
这里再补充一点,别人的纠音不一定是正确的,虽然发音难听不会影响沟通,但是有谁不想拥有一口漂亮的英语?
所以如果想要发音很好听的宝宝,我建议还是应该选择发音比较纯正、地地道道的外国人来给你及时的反馈。
自己练,很容易把错误的发音强化,从而形成肌肉记忆,后面想改就更难了!
Cambly上课实录
这是白白最近闲逛新发现的一个宝藏APP,真的强烈安利!!!上图呈现的是我上课实录视频,是网页版的,也有APP版本。
我个人比较喜欢用电脑上课,无干扰,建议你们也这样!
再强调!!!这个过程非常的重要!!!是内化并熟练运用的一个必备过程!!!
有的人会担心,自己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
当然,刚开始开口肯定是的。
你想小孩在模仿大人学说话,刚刚开口时是不是也磕磕绊绊的。
所以你尽管说好了,要相信你平时的大量积累,包括泛听和精听,以及广泛的阅读肯定会给你带来很多的素材,只是刚开始的时候比较痛苦,几个月之后你就会发现你进步了很多。
我当时是早上在学校池塘边练口语,因为第一节有课。
所以我会提前早起一个小时,到湖边自言自语。是的,就是像疯子一样,不仅自言自语,还表情、动作十分夸张......
还有人担心啊,自言自语会不会被当成疯子?
我当时在湖边练习的时候,可能有人远远看着我是有点像,不过他们走近我,听见我练英文的声音后,立马投来佩服(可能是我的优越感吧,哈哈)的目光,学校晨起散步的大爷大妈还夸过我呢!
(学校湖边早读的人)
所以没什么好担心的,就算有人觉得你是疯子,又有什么关系,又不认识,你的核心是练好口语。
第四步:找人对练
找人对练是一个更好的输出的过程,因为自我复述做不到让你短时间内输出内容,但陪你对练的如果是人,你就需要在别人递出观点和内容之后,先得听清楚他说了什么,再迅速的思考和组织语言,所以你的口语和听力都得到了训练。
如果你找不到英语社团,也没有太多的与老外陪练的机会,可以找陪练学习网站。可以聊聊英语学习方法、学习日常、美剧、雅思、托福、四六级等等,直接上手和老外实操对练,分分钟给你纠正口语发音、提升你的听力能力。
找到一个跟你英语水平相当或者高一点的人进行对练,每周挑选一个话题和几个问题,在用中文稍加思考之后,约定时间一起去讨论。
比如这个话题:
idol
1、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wanna be in the future?
2、What can you learn from him or her?
3、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 be that person ?
......
能找到一个愿意陪你练习的外国朋友当然更好,如果不行,就找一个固定的人每周跟你练习一次。
如果这个人也找不到的话,你可以参加你们学校的英语社团或者英语角,如果你已经是社会人了,那就可以去老外聚集的地方,当年马爸爸不也是在西湖边拉着外国人陪练口语的吗?
如果这些你都觉得不OK,那本白白就只好给你推荐几个我曾经使用过的APP平台咯~
1. Hello Talk
你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设置自己想要学习的语种,系统会自动为你筛选该语种的外国人,可以打字、可以语音、可以视频。(建议语音)
这个应用还可以帮你翻译、发音、注音、改正等,还可以发动态圈,就跟朋友圈一样。
你可以主动跟人打招呼,一般都会回,因为他们也想学中文,所以不要怕!
2. Timing
如果实在不想找老歪,那给你推荐这个伴学类的APP,上面有志同道合的人,你上去多找找,一定可以找到和你一起练习口语的道友~
这个软件最好的地方就在于,非常有仪式感,每天进行学习打卡,记录学习成果之外,最重要的是你可以和你的小伙伴连麦进行口语练习。
视频自带美颜,再丑的人也美的不要不要的,所以放心大胆去约你的道友伙伴练习口语吧~
即使你那天想偷懒,你的道友如果在学习,这个软件也会提醒你:XXX开始了学习。
现在Timing也上线了上传视频功能,你也可以在这个上面记录你学英语的每一天。
不少优秀的人都把这里当成了记录自己学习日常的平台,所以在这里根本不害怕有人会笑你!
3、Cambly
总有宝宝来私信我这个APP下载不了,那个APP上没有那个资源,本白白就把现在在用的一个软件分享你们吧~(上面也提到过)
这一款软件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可以和全球各地的native Speaker视频学英语,有特别多宝藏老师,擅长雅思托福商务的都有,搜关键词IELTS Examiner、TOEFL、MBA或者Business就能找到~
在这个上面你们可以选择每天花30min和老师讨论一个话题(比如Qualities to Become Successful),上面会提供相应的话题和表达提醒,不用你自己再费心思,尽管拓展就好~
课后还能复习上课视频,记忆老师的地道表达,话题相关的词汇和俚语,理解被纠错的语法,模仿发音、语调等等。
白白个人私藏外教列表:
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哦~
你们可以打开Cambly后输入invite code:white2019 就可以领取15分钟课时。
我当时忘了在哪里看到的这个,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用的,没想到真的还不错,哈哈,你们用了绝对会喜欢的!
总而言之,想要练好口语就是要不断地坚持吸收,大胆的开口输出,你想要得到的就会慢慢实现。
好了,关于口语的复习方法我就介绍到这里了!
我没骗你们吧,是不是一气呵成、完全不觉得累?
招式也应该学到了吧?
有什么具体的疑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想直接要资料的也可以私信我~
码字不易,顺手点个赞,关注一下再走啦~
―――――――我是分割线――――――
有些宝宝们的私信我真的回答不上来,问我问题之前能不能想清楚再问阿 ?
要不是问我已经在文章里已经回答过的,要不是问我英语怎么学,这么大的问题我怎么回答?
还有的要资料的,连要什么资料都不说直接让我发……
评论区其实好多问题我都回答了,你们可以先去评论区看看再问我的呀呀呀……
读完这篇文章,你或许会看到一些不一样的想法。
如果你认为我是用心思考的,请你点个赞,让更多的人看到我的认真。
我觉得一直比较可惜的事情是:
不管我们买了再多单词书,下载多少单词软件,
那些“看了,背了,学了”的单词,最终都是以“忘了”结束。
而举办雅思考试的British Council在官网上坦言:
Learning vocabulary will help you improve your language level and communicate in English confidently and effectively.
学习词汇不是为了雅思考到9分,而是提升语言能力,最终更有效、更自信地用英语交流。
所以我的观点是:
无论应试与否,脱离“应用目的”的词汇量积累,都是耍流氓。
而“应用”的前提,至少应该是“真的记住”吧。
本文分为2个核心部分:
1. 如何重新看待词汇?
2. 如何有效记忆词汇?
首先我要做的是改变你们对于“词汇”的认知。
谈到词汇,大多数人都会想到vocabulary,并且把它等同于words。打开单词书的第一页, 你会觉得,单词嘛,不就是按照abandon, about, arise一个个背下去么。但当我们说“大多数人都怎么怎么样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也许是错的了。
确实,vocabulary必然涉及到words,但“词汇”绝不仅仅等同于单个的“单词”。vocabulary还涉及到lexical chunks(词汇组块), 也就是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惯例化的语言构块。比如:
simple yet profound深入浅出,母语者不常说easy but profound;
academic performance学术表现,母语者不常说academic grade;
upright conduct 行为准则,母语者不常说right conduct。
这种已经被固定化的,专门由几个特定单词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述出某个特定含义的词块,也可以叫做固定搭配。固定搭配的唯一作用,就是体现语言的地道性。
强调这个概念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大家对于单词的认知,从而改变记忆单词的模式。
其次我要做的是告诉你们 “丰富的词汇到底能干什么”。
Wilkins (1972) 说过:
…while 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没有语法,没什么含义可以被表达出来;没有词汇,什么含义都不可以被表达出来。
得益于各大单词书,大家都觉得背单词很重要了。但倘若我现在请你给我3个理由,解释一下到底词汇量丰富有什么作用,it will take you forever。
培训机构和出版社把“买单词书”和“英语厉害”直接划了等号,学习者自己也不去思考这个等号之间还缺了多少加号。
词汇在应试中的作用也许仅限于“读懂每一个单词,然后读懂这句话,再然后根据读懂的这句话来做选择题”。但涉及到输出型的部分,丰富的词汇量可以减少在大脑中搜索合适vocabulary而耽误的时间。
比如在雅思口语考试中,你不用因为想不到“美如画的仙境”对应的英文表达而支支吾吾,“uhhh”个不停。因为你词汇丰富,你可以说picturesque scenery,你可以说out-of-this-world scene, 你可以说marvelous natural scenes,甚至你还可以把marvelous自如切换为incredible, gorgeous, awesome, breathtaking…
你可能觉得我去查字典了,其实真没有。因为我自己在雅思考到8分的过程中,这些词汇都已经被我说过、用过无数遍了。无他,唯口熟耳。
而雅思口语评分标准之一,就是fluency,即流利性。简单粗暴点,流利度就是看你是否有“不合时宜的”停顿、犹豫。
除了提高口语表达流利度之外,丰富的词汇量还可以帮你更加“准确“地自我表达。
这是一个一直被忽略的盲区。
当我们积累新的big words, fancy words的过程中,我们其实是在做“量”的纯粹累加,而不是“质”的积极提高。换句话说,我们很可能为了向考官展示自己“知道这个很酷炫的词汇”,而刻意去忽视它在该语境下的使用是否真的适合和正确。
比如学了“empty-nest syndrome空巢综合症”这个看似很专业的表达后,
用在以下这个语境就是错的?
I have been suffering from empty-nest syndrome when I live away from my parents and study in the middle of nowhere.
因为这个词汇特指的是一种situation, in which PARENTS feel unhappy because their CHILDREN have become adults and have stopped living with them. 强调的是“父母”这个特定客体的情绪,而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用的。
但因为我词汇量丰富啊,我完全知道想要表达这种“远离父母而内心苦闷”这种情绪,应该使用的正确词汇是homesickness, 或者nostalgia。
更甚者,当我想继续细化我对“乡愁”的认知,表示这很正常的时候,我可以不用只会说,哦,这是很common很normal的。我可以说:
I know there are inevitable bouts (一阵一阵的发作)of homesickness。
我的英语学习群里,有个问题出现的频率特别高:单词背了就忘怎么办?
我的答案是:忘记背过的单词再正常不过了,不用把它当成一种心理负担。
记住,任何要求你背过寥寥几遍就记住词汇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我们是人诶,我背了3遍,全忘了,那又怎么样呢?
忘了,继续背不就行了。
所以我的第一个——也永远是第一个——背诵单词的技巧是:没有50遍,不要说是在背。
你也许在期待一些捷径,可以让你背1-2遍单词就可以在听、说、读、写中顺畅地使用。可以理解,因为追求效率最大化没什么错。但是,任何试图和人的大脑与身体做对抗的学习方法都是南辕北辙。
首先,大脑记忆作用的机制是吸收那些它认为有用的,过滤掉它认为无用的。背了100页单词,也许你只能记住5个印象深刻的,因为你的大脑认为它们在你的生活中曾经出现过/将来会游泳。这就是我们的大脑工作的方式。
根据这一生物机制,我们需要改变的观点是:背单词的目标不再是remember as many words as possible (尽可能多地去记住新的词汇),而是记住那些“重要的、对你有用的词汇”。当你把一本四六级或者托福雅思词汇书从头背到尾后,在接下来的数轮滚动复习中进行分类:具有实际含义的词汇重点记忆+可记可不记的词汇统统扔掉。这是因为出卷老师并没有期待你掌握所有的词汇,在一轮又一轮的复习中,你的记忆量会呈现指数级的上升。终于有一天,你会有时间和能力去分给那些“可记可不记“的词汇,然后进入一个新的level。
我个人的经验而言,虽然考试是分类型的,但是词汇是不分的。我不觉得应该有《雅思必备词汇》 《托福100分词汇必背》这样的教材分类。英文本身可以看作一个大游泳池,里面的每一滴水都是相通的、流动的。我考托福的时候,都忘记买的是什么词汇书了,翻来覆去背了50遍,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系统地背过任何单词。可能你觉得“50遍”这个数字很惊人,是因为你没有尝试过把一篇文章背过500遍是什么样的感觉。
我的第二个硬核技巧,叫做“视觉化和模糊化词汇”。
首先来看视觉化词汇,visualize vocabulary。在我之前的文章里,我曾经介绍过不同的学习者适合不同的学习风格。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属于“视觉化学习者”,也就是通过具体的图片、形象、颜色、形状、场景等,我们更容易记住标的物。如果你给一个词汇以具体的影像,这个词汇就更容易和我们记忆中已经储存的其他信息自然连接,从而我们会记得更牢固。
举个例子,你想要记住一个人的名字,那你会在大脑里想象出这个人的具体样貌:他的脸肉肉的,有点粉刺,有点胡茬—— 拥有这样相貌特征的人就是“赵四”。你会记得很牢,因为“肉脸”“粉刺”“胡茬”这类形象,已经是我们的大脑中存在的标的物。你不需要费力记住它们,而多余的头脑精力会自动分配到“赵四”这个名字的记忆上。
其次是抽象化词汇,obscure vocabulary。抽象化词汇的具体操作是舍弃生硬的英汉对照,只记住词汇的本质属性和适用的场景。这可能和我们过去接触到的传统的记忆方法冲突了,毕竟我们一直采取“一个英文单词对应一个中文翻译,争取清晰地对应每一个词汇”的策略,这几十年都是这样的呀。这样清晰的英汉对应,也许适合一些基础的、含义较少的名词,比如apple —— 苹果。
但涉及到本身就比较复杂,无法准确地用中文翻译和诠释的单词呢?你能保证在考场中放心大胆地使用它吗。你不能,因为该词汇翻译成的中文,跟你真正想要表达的,根本不是一个意思。再者,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根本不会选择生硬的汉语,那这个强行翻译而得的英文单词,也不会自然而然地被用到。久而久之,我们会失去使用抽象词汇的能力,而这,恰恰是雅思口语8分及以上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举个例子。当我想要记family bonds的时候,逐字翻译成“家人之间的感情纽带”本身就很奇怪。因为我们在日常跟朋友交流的时候就不这么说话啊!
使用抽象化处理的方式,我会首先去找bonds的本质属性——任何”uniting force”都可以叫做bonds,那么关键点在于这种力量能够把几个人“联系”在一起。
其次,要体会这样的属性可以运用于哪些场景。虽然我背的是family bonds,但是情感的联系未必就是家人之间呀,任何把两方拉近的场合都可以用bonds。
那我就可以说:the United State’s special bond with Britain (英美之间的特殊联系),lifelong bonds of friendship (终身友情的关键)。我并没有用“纽带”来生硬地翻译所有场合下的bonds,而是记住了bonds的深层意味到底是什么。
要知道,在雅思口语考试的过程中,一切都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蹭蹭蹭就结束了。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让你慢慢地想中文——翻译成英文——说出英文。唯一可以加快大脑反应速度的方式,就是在前期储存记忆内容的时候,就以可任意组合、快速提取的抽象画面为主要的记忆形式。
我把这个过程拆分地很细,但一言以蔽之,这就是抽象化的过程。在认识和记忆一个单词的时候,用概念、感受等方式透过“翻译”,抽取记忆对象的“本质”。
总结,想要通过提高词汇量来提高考试成绩或英语能力:
不要记忆单独的词汇,以“词块”的形式记忆认准一本单词书,背50遍起步重要的、记得住的就记,记不住的果断扔,考官不期待你做个完美的字典使用抽象化、模糊化词汇记忆技巧
Ps: 我是雅思自学8分选手,从未上过辅导机构,一路自己摸索过来。走过一些弯路,也认真思考过很多东西。如果你也在学英语,可以私信我获取以下资料:
Essential Set Phrases and Expressions for IELTS 所有的表达都来自于native speaker,区分口语和写作中最地道的用法。English Idioms in Use (Advanced and Intermediary) 雅思口语7分以上必须要在合适的地方使用俚语,该书按照适用场景进行分类,每个话题下有若干俚语,可以选择容易记忆的去背诵。Linking Words for IELTS Speaking 外网最受欢迎的雅思老师Liz整理的连接词,帮助我们在口语表达时更加自然、逻辑清晰。IELTS Speaking Vocabulary 我自己根据今年雅思话题整理的素材库,所有表达都是一个个在Google上搜索和验证的,力求背的都是最地道的短语。
有啥瘦脸的好习惯?
我的天,看了一圈答案瞠目结舌!
怎么在这个问题下面,还有一堆人搁这儿推荐瘦脸面膜啊?
然后评论区还有一堆人私聊vx高价购买?
你知道这些东西,其实是是违背瘦脸原理的吗?
面罩一戴,谁也不爱,就这么闷下去,你不怕烂脸吗?!
真要问瘦脸要养成什么好习惯,第一个最最最最重要的好习惯就是——
尊重瘦脸的原理!
尊重瘦脸的原理!
尊重瘦脸的原理!
01
脸是不可能「勒」瘦的
来,咱们从原理出发,谈谈影响面部大小的因素。
简单来说,有三个:骨骼、肌肉、脂肪
咱们先说骨骼,我真的是无敌佩服商家的脑洞。
他们通过「研究」发现,面部骨骼之间,存在细小缝隙,于是得出结论。
可以靠「外力」勒着,缩小面部骨骼缝隙,来瘦脸。
这相当于什么呢?
以前我们总说「夹着尾巴做人」,现在是「夹着脸做人」。
太好 siao 了,面部骨骼缝隙如果靠外力就能挤回去,那就不存在脸挨打变肿,而是挨打变瘦了。
但是这东西为啥火?!架不住明星推广啊。
大 s 小 s 在综艺节目《 beauty 小姐》里还推荐过。
说是连续使用 20 天就能变成 V 脸...
当然了,只靠嘴说,肯定有人说我瞎 BB。
毕竟实践出真知,为了能够用事实说话,我花重金购买了一副瘦脸面罩。
行了,咱们话不多说,这就上脸!
面对着镜子,我真的问出了人生终极问题:
「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做什么?」
忍耐的带了 20 mins 之后,我觉得满脸都是细微的汗珠。
因为材质的原因,这东西并不能像宣传文案上说的——
热量和怒火,从头顶的两个口子位置,喷薄而出……
官方页面上推荐这个东西可以睡觉时候带,那少说也要 8 小时。
但这事是有风险的,因为像这种面罩型、挤压型的东西,会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
不仅影响淋巴回流出现肿胀,局部过敏,捂出皮肤病,再严重者可能出现局部皮肤坏死。
也有不少人反馈带着难受,1 小时就出现了印痕。
综上所述,不要「勒」着自己。
这玩意对瘦脸来说,没用且有害,看个乐子就行了。
说完了骨骼,我们再来说说,脂肪。
02
不要靠「节食」来瘦脸
脸上有脂肪,所以减肥瘦脸理论来说成立的。
但是叔贵建议,各位减肥,一定要有个度,千万不能为了瘦脸疯了一样挨饿。
靠「挨饿」来瘦脸,你的身体流失的不仅是脂肪,还有大量的肌肉,最终会让你皮肤松弛,脸颊凹陷,颧骨凸出。
紧跟在后面的问题就是,你会发现满脸的胶原蛋白不翼而飞,整个人显得特别垮,没了饱满的灵气。
礼貌点说,是「瘦脱相了」;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越饿越丑」。
我曾经拿自己做过 7 天断食实验,你们自己看对比图吧。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你的脸根本没有「胖」到需要靠挨饿,减肥,来瘦的程度。
你需要解决的其实是「肌肉」问题。
03
4 招手法干预
快速瘦脸
我之前因为初入职场的原因,各种不习惯。
体重倒没有升的很快,但脸真的下垂了很多。
那会儿,同事形容我的词只有——慈祥。
我后来分析,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有三点:
? 原因一:头前伸
上肢体态不良,真的会让你出「双下巴」。
颈椎、肌肉、脂肪,最多的用处就是支撑头的重量。
如果你长时间头前伸,下巴位置就会倾向有更多的脂肪堆积,来撑着头。
因为那会儿工作打字习惯不好,我基本都处在「头前伸」的状态。
这就导致,整个肩颈肌肉非常「僵硬」。
而且,这种不良姿态,不仅会让人酸痛,颈后肌群的紧张,甚至会加重你工作疲惫,忽忽悠悠就睡了。
对于头前伸导致的双下巴,你除了搜索我过去的答案,还可以试试下面这个动作。
动作名称:手刀抹脖子
这个动作不仅可以让你立刻觉得转头都轻松。
还能有效消除水肿,肉眼可见的去双下巴。
不过前提是,你要把动作做细致。
首先手掌压在「下颌线」的位置上,用力,慢慢的向下抹。
抹的同时,慢慢的向对侧方向,抬头,感受一个牵拉。
重复 5 次动作,不要太快,然后换边继续。
? 原因二:咬肌超级发达
肌肉这东西,是会越用越大的。
吃的越多,腮帮子就会越来健壮。
你在运动后会给肌肉做拉伸,同理咬肌也需要放松。
分享给你一个好办法。
动作名称:格叽格叽揉脸脸
说是格叽格叽,其实就是咬肌松解。
首先找到咬肌的位置。
就是你咬牙时候,会突出来的那块。
双手半握拳,用中指稍微用点力的碾压咬肌位置。
千万不要让自己太疼,要处在有点疼,但是还挺舒服的状态。
比如下面这个示范,就不 ok ,不要拼命搞自己。
碾压 30 次之后,张开嘴,再碾压 30 次。
? 原因三:颈部肌肉松弛
下颌线和脖子交汇的地方,叫做颈阔肌。
跟脂肪堆积出来的双下巴不同,肌肉组织松弛下垂产生的双下巴。
看起来薄薄的一层,但是因为缺乏张力,会让你的下巴线条看起来非常模糊。
我们可以通过手法干预,筋膜松解的办法,来消除水肿,短时间做到「视觉瘦脸」。
动作一:点赞式推脸
首先大拇指给自己重重点个赞。
然后用两个「赞」,从下巴开始往上推。
如果觉得皮肤很干,可以抹点霜来润滑,不然搓出泥了……
重复这个动作 2~3 分钟就可以。
然后我们进行下一个动作。
动作二:鼻孔看人
这个动作早年间,小 S 曾经分享过一个类似的……
从原理上来说,这个动作真的非常 ok。
不过,动作样子太惊人了,根本不适合日常做,所以我调整了一下。
首先用舌头往上,顶上牙膛。
然后尽可能的,把头往上抬,想象自己的下巴要冲着天花板飞了。
重复的用舌头顶上牙膛,你会感觉到下巴这里会重复的凸起。
每次顶 10s ,然后重复 5 组,让下颌舌骨肌、茎突舌骨肌、胸锁乳突肌这些下巴跟脖子连接的肌肉,都能够参与到。
类似的动作,有日本综艺也曾经介绍过,参与测试动作的姑娘,在每天锻炼后,1 个月的下巴效果,非常惊人。
这些动作对于伏案久坐的办公人士,也非常友好,做完之后立刻就能觉得脖子松快很多。
最后,叔贵想跟大伙儿们说几句。
虽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是没有错的,但是在「瘦脸」的路上难免会有很多「弯路」。
想要少走弯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尊重瘦脸的原理。
它不仅仅能提高的你的认知,防止被割韭菜。
更重要的是通过更科学的方式了解自己的身体,才能通过更加精准的办法来给自己做改善。
以上就是本次的回答,希望各位不要白嫖,给我点赞。
更多健身干货——
锁定公众号:叔贵的健身思考笔记
这个问题!
不得不说一位眼里闪着光的外国友人,她被称为国民妖精,全民女神。
她是叔贵内心,跟新垣结衣并列(算了稍微往后错一点吧)的……
石原里美!!!
看看这灵动的大眼睛,像是最深最清澈的海水!
微微荡起的眼波,是贝加尔湖畔的涟漪!
再来两张!
但是,如果你了解十元女士,会知道原来的她并不是如此。
以前的石原里美,总是被嘲笑矮土圆,和时尚小妖精一点不沾边。
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实在叔贵看来,抛开发型服装不说。
最大的区别就是眼睛了。
横向对比一下,你会发现十元的眼睛好像在这几年里「变大变有神了」。
为啥会这样?因为……
眼睛看起来小,不是真的小
中国科技协会给出的数据:
人的眼球近似球形,由角膜、巩膜、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组成,前后径约 24 ~ 25 mm。
这个数据来说,人和人的眼球大小没有多大差别。
但是,脸是一个整体呈现效果,眼睛的「视觉大小」,跟眼皮、眉毛、肌肉形态统统有关系。
就好比下面的郭德纲,其实一样大,但右边明显「看」着大。
而十元在让「眼睛」看着大而有神方面,做了哪些调整呢?
1.放大眉眼之间的距离
说白了就是眉毛到眼睛的距离。
这里的距离越大,眼睛看起来就越大。
十元女士通过把浓密杂乱的野生眉变成轻挑的细眉。
视觉上还真的让眼睛看着大了些。
而在面部肌肉层面,「额肌」就负责提起眉毛。
尤其是当你眼睛朝上看,或者特别诧异的时候,也会激活「额肌」。
傻狍子这张图就比较直观了,额肌非常带劲,同时眼睛看着也贼大(我的妈呀)
所以,让眼睛看着大的其中一个思路点,就在额肌,我们一会儿统一讲。
2.上眼睑松弛
上眼睑太过松弛,眼皮就特别容易耷拉下来,就会特别无神。
想天津狗不理包子的褶子一样,厚厚地覆盖在眼球上,总觉得眼睛睁不开。
我找一个图给你们感受下,上眼睑无力 VS 上眼睑有力 是啥样。
这玩意涉及到一个叫做「眼轮匝肌」还有「上睑提肌」的玩意,理论上他们是负责提升眼皮的肌肉。
如果你平时特别喜欢目瞪口呆,俩眼看起来就会特别没神。
另外有带假睫毛习惯的同学,可以留意一下这个点。
不过没事,后面也有锻炼方法,嘻嘻嘻。
我们说最后一件事。
3.眼窝太肿不深邃
亚洲人跟外国人,一个特别直观的点就是:眼窝。
可以理解为,眼球上面那块儿。
亚洲人是扁的,脂肪填充,外国人是骨头,所以看着会更加立体。
所以很多眼妆,会打一个立体眼妆概念,就是让眼窝通过化妆,显得深邃,显得大。
但这玩意可能有一个问题……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关于「眼窝」方面的东西,除了化妆,用手法干预不太可能,我也没办法教你们怎么抠眼珠子。
所以,在「眼睛看着大而有神」方面,我能帮各位的就是两点:
一:放大眉眼间距,让眼睛布局看着大。
二:激活上眼睑肌,让眼睛发力有神。
具体原理表现,我还是觉得这张图最有内味儿,很有精神。
blingbling大眼操!
其实眼睛放大这种东西并不是智商税,就好比我之前出过的「瘦脸操」。
只要有筋膜、淋巴、肌肉覆盖的地方,我们都可以通过手法进行干预。
这类玩意日本其实挺多的,叔贵这套算是相对简单,且反馈感觉挺强的。
不过还要提醒一下。
由于动作手会直接和眼部接触,注意用眼卫生,你先洗个手。
另外,你要是脸油,记得去洗个脸。
动作一 发际线检测者
step 1
四指并列放在眉毛上面,这是额肌的起点。
而额肌的主要功能,就在于提起眉毛。
按压状态要下上下揉动,不要劲儿太大,容易搓出灰。
当然了,如果你额头有油,先去洗个脸。
重复搓揉 5~8 个深呼吸,往上走。
step 2
四指继续向上挪动,一点点试探发际线的边缘。
试探的同时,要继续保持按压状态下的上下揉动。
step 3
终于你到达了发际线的位置。
一路揉动下来 ,这就是第一个动作的重点。
当然如果你的发际线非常优秀,这个动作你可以一直干到后脑勺。
动作二 假装扣眼珠子
把手四肢并拢放在眉毛下方,上眼皮的地方。
这里的肌肉叫做眼轮匝肌,它可以单独活跃使眼轻柔、快速闭合眨眼。
手部要上推,不要太大劲儿往里扣,容易把眼珠子抠出来。
这个技巧跟平时被动拉伸原理一样,你只需要推 5 个深呼吸,重复 10 次就行。
动作三 火眼金睛孙悟空
左手放在颧骨上,右手放在眼皮上方的上睑提肌上(有点绕口)。
轻轻地把眼睛扒开以后,注意啦!
你要在扒开的情况下去瞪眼,此时你的形象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
这个动作主要是为了强化上睑提肌,让你的眼皮眨巴都闪光。
保持这种扒拉的状态,然后想象自己在瞪眼,维持 3 个深呼吸,重复 12 次。
上面的动作,就是「blingbling大眼操」的全部动作了。
再强调一下,眼睛有神,重点是
一:放大眉眼间距,让眼睛布局看着大。
二:激活上眼睑肌,让眼睛发力有神。
这一套动作做下来,你会感觉到眼睛非常地轻松。
整个眼睛像做了spa一样,非常舒服。
而且做完你能感觉到,眼睛变得更大一点,更有神一点了。
三个动作一定好好做,大眼睛向你招手!!!
以上就是本次的回答,希望各位不要白嫖,给我点赞。
更多健身干货——
锁定公众号:叔贵的健身思考笔记
国企、央企这种地方挺适合做副业的,因为绝大多数国企央企的员工,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而且还有大把的业余时间可以利用,这就具备做副业的环境和条件。而对于一些相对资深一些的国企员工而言,人脉、阅历、甚至一些资源,都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
这难道不是他们做副业的先天优势吗?
虽然工资不高,但铁饭碗和体制内光环却十分吸引人...不过问题也很明显,那就收入,着实太有限了...
所以,有很多事业单位的小伙伴发私信找我咨询,问我副业该怎么做。好吧,万事开头难,前期的定位和具体的执行计划,确实是一个难题。但在我看来,一个好的副业一定是具有一定的门槛作为护城河,可能这个门槛不高,只有你或者一小部分人能够完成,但你们所具备的价值,和创造价值的能力,成为了副业变现的重要基础。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打造的副业变现模式,一定是能够长期、持久发展的,跟普通的网赚、网络兼职有天壤之别。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有哪些简单的玩法呢?
首先,在国企央企,如果是有一技之长的人,可以通过技能变现,比如搞技术的可以做软件开发、CAD画图,做人事的可以往职业发展规划和指导方面发展,做财务的可以考虑代账或者是做考证辅导变现。如果是学霸,还可以做考研、甚至专业课的辅导培训...
比如,我之前有帮助过一个央企体制内工作的HR小姐姐,打造了一个职业发展和求职方面的个人IP,通过知乎、头条等平台做职场的内容输出,给应届生提供求职辅导。从0粉丝开始到现在,目测她拥有的副业收入差不多是工资待遇的两倍....
也有研究生学历、在设计院工作的小哥哥,刚开始给考研辅导班带课,后来通过地推和社群的玩法,在周边几所高校开设考研专业课辅导班,慢慢打造了自己的培训体系。
也有通过写作去打造个人品牌,在某个领域输出专业知识,然后通过接广告、文字带货,或者是对接第三方服务去获取副业收入...
他们都是体制内的普通从业者,既没有背景也不是领导,但都敢于走出舒适圈,向平庸的生活发起挑战。
因为在我看来,一个好的副业它一定是个人价值的一个延展,通过业余时间做副业不仅能够拥有更多收入,还能让我们的专业能力、表达沟通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所以,
同时,兴趣爱好也能够变现,比如以前和一位央企工作的朋友吃饭,他的一位同事就是业余时间利用闲鱼做副业,具体干什么呢,倒买倒卖游戏王卡牌。游戏王是90后童年时期非常火的一部动画,虽然后面几部作品质量不如从前,但直到至今,这些游戏王卡牌都有人收藏,尤其是那些稀有卡牌,更是可遇不可求...
虽然这是小众圈子,但不代表没有可变现的空间....哪怕成为一个小众圈子的腰部KOL,副业变现都是轻而易举的一件事情。类似的圈子还有潮鞋、手办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利用闲鱼倒买倒卖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副业手段,但我建议你要对一个圈子和行业有一定的了解,或者去相关的、靠谱一点的网课培训一段时间,对平台机制和各种玩法有一定了解之后,才能更好地成为一名倒爷....
当然,以上的玩法,都是根据不同的人和需求定制的,我不知道题主的现状和困难,没有办法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不过,可以分享一个跟题主情况非常类似案例,希望对各位有所启发。
这是一个在一家传统国企做业务的大哥,跟我发私信说,说现在市场行情不好,企业发展状况也非常一般,所以待遇这么多年了,也没什么变化。现在考虑到生活的压力,看能不能有什么办法能够做一些副业,补贴生活,
其实,找我咨询的朋友当中,有少部分人的年龄要长我几岁,虽然是不同的行业,但他们的阅历和人生经验确实比我要丰富,这也是我暂时还不具备的优势。但在我看来,他们这一类人更适合做个人品牌和副业变现。
俗话说人到中年变得非常油腻,但这位大哥给我的感觉好像有些不同,也许是厌倦了温水煮青蛙的这么一个氛围,不想过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也许是面对生活的压力,想要有所作为去减轻生活的压力,这是让我非常佩服的。
话说回来,国企的待遇还是相当稳定,至少不会被开除,且时间充裕,这就给做副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土壤和条件。这位大哥所从事的工作是业务相关的岗位,虽然待遇不输其他岗位,但毕竟是传统行业,加上公司的技术、产品一般,所以效益也就那么个情况,跟什么私企、500强有很大差距....
但是,在是国企的市场部门呆久了,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对各种职场规则、社交礼仪、为人处世、人情世故方面有着一定的理解,绝对比我们这些互联网从业者更加在行....
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和他的优势,我建议他以此作为切入点来创造、输出自己的价值,而具体的方法,可以考虑用视频剪辑号变现。因为视频号不需要真人出镜,也不需要撰写文案和剧本,直接下载影视剧素材剪辑即可。粉丝质量和变现,虽然不如真人出镜的方式来的快、来的好,但更容易上手,也更加适合他的情况。
有人说视频剪辑号最大的变现是割韭菜,其实不然。确实有很多视频剪辑号粉丝很多,但没有很好的变现途径,但他们在最开始做这个账号的时候,都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变现模式。等到自己数十万粉丝的时候,才焕然大悟,原来自己的方向可能走错了。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剪辑号加上卖书的形式就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我们通过素材剪辑一些历史、当代名人相关的影视片段,然后再出售和这个人物、事件相关的书籍,是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变现手段呢?
比如,通过剪辑电影《乔布斯》中,带有经典台词、金句的相关片段,将这些片段整合成一个完整的视频配上BGM,最后变现就通过卖书带货即可。而转化的方式也很简单,不需要我们刻意去引导,把书的图片放在视频的下方,然后在右下角插入一个链接就可以了。
同理,最近不是大秦帝国非常火吗,这个系列的电视剧就是根据大秦帝国系列小说改编过来的。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部剧里的视频剪辑出来,然后把书的链接放在视频下方,坐等变现?
现在剪辑号很常见,但大多数都不太好变现。通过剪辑号带货卖书,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变现手法。
通常卖书的利润和佣金不低,20-30%左右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可能一本书利润算下来很低,但是一条视频有个上完上十万的播放,是不是出单量会相对更高呢?而且,咱们几乎每条视频都有出单量,只要视频播放量不差,就算转化率不高,也或多或少能够有一些收入吧...
而具体的执行步骤也非常简单,首先学习基础的剪辑、配字幕的技巧,然后再花大量时间,去找那些励志、人生哲学和经典影视作品相关的视频,最后挑选其中的精彩瞬间,金句台词进行剪辑。
刚开始,他按照我的方法,剪辑过几个视频,但由于刚上手的缘故,所以产出有点点瑕疵,我稍微给他提了些意见,后来也就慢慢熟练了起来。为了找到各种优质的视频和文字内容资源,他没事的时候就看同行的账号、听各种拆书稿,为制作视频提供灵感+素材来源。就这样,他的业余时间开始变得丰富、充实起来。
大概花了半个月的时间,他熟悉了这套完整的流程,过了2个多月,零零碎碎有几个视频能够变现了。后来,他一边更新,一边隐藏那些0变现、流量低的作品坚持输入和创作。大概过了大半年,每个月能稳定小几千的收入了,不仅如此,他还跟我分享了一些小的窍门和心得。
前不久,他还跟我讨论了直播带货的一些想法,因为在这期间,为了做视频,看了很多书、电影还有电视剧,自己也非常有感慨,想在直播的时候,一边读书一边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这么做,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卖书,另一方面,也可以跟别人连麦唠唠嗑,或者帮助刚入职场和体制内的年轻人答疑解惑,分享自己在职场、社交和人际关系方面的故事,是不是也是一种展现个人价值的手段呢?
没错,对于有些即将步入中年的朋友而言,可能自己未必有很强大的技术和行业资源,但阅历、经验方面的积累确实年轻人不可多得的经验,既然有需求,就有市场。
以上,副业的方法和帖子很多,也有很多人在这个领域做的很成功,但别人的方式有时候未必适合我们。很多人私信问我,副业该做什么,我通常都会问他们之前的经历和所在的行业,还有个人的兴趣和能力等等。要知道,抖音、头条、知乎、小红书这些东西都是传播渠道和方式,而不是核心价值。做副业最重要的其实是挖掘自我的价值,然后再借助刚刚那些手段和渠道进行变现...
如果你在副业和职业发展方面有什么问题,可以来找我聊聊,我会给你最实在的建议和解决方式
不要指望通过喝茶来达到什么医疗目的。
这句话放在最前面,接受任何医学、茶叶行业专家的质证。
最健康的饮料是白开水,这个观点放在第二条。
不要用包括茶、牛奶、苏打水在内的任何饮料代替白开水。
稍微有点良知的茶行业自媒体都会告诉大家,你可以天天喝茶,但每天至少有两三杯是白开水才行。
茶的确是一种较为健康的饮品,但说它健康最重要的原因是,它不含糖。
这就让很多对糖分敏感的群体可以无忧饮用,这在饮料界并不常见。
像可乐,冰红茶,脉动之类的人为添加很多食品添加剂的瓶装饮料就不说了,像另外一些传统上被视为健康的饮品,可接受范围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广。
比如牛奶,人称软黄金,但是里面含有乳糖,而在亚洲特别是东亚,有大量的人对乳糖不耐受,喝了容易腹泻。
乳糖不耐在中国和日本很常见。
即便抛开乳糖来讲,牛奶在加工消毒以后残存的动物激素,仍然有可能给饮用者带来痘痘、痤疮之类的皮肤问题。
糖是大多数饮料的灵魂。
任何你所钟爱的饮料,假如你有留意的话,都会发现糖在其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奶茶,最重要的配料是牛奶(奶精)和糖。
奶茶之所以让人快乐,是因为它包含了脂肪和糖这两种最让人产生「幸福感」的物质。
可乐,最灵魂的配料是焦糖和二氧化碳。
酸梅汤,夏天人人都爱酸梅汤!除了乌梅、话梅带来的酸味以外,最重要的配料是冰糖,最点睛的配方是冰镇。
(下次熬酸梅汤的时候加点桂花试试,或许有意外之喜)
咖啡,有少数朋友喜欢喝黑咖啡,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加奶和糖的话完全无法入口。
蜂蜜,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调味品和佐料之一,既能冲调、又能烹饪,连狗熊都喜欢。
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超过60%。
地球上大多数饮品,无论配方多么复杂,最后都要靠糖来点味。
糖之于水,就像盐之于菜。
而茶叶,是极少数不通过糖就能让水活过来的……宝贝。
我不知道最后这个宾语该用啥,反正茶叶就是我的宝贝。
女朋友也是我的宝贝。但我现在还没遇到她。
红茶的典型特征是「蜜香」,换句话说还是甜,但它的甜在生化角度上的呈味基础非常复杂。
除了极微量的天然果糖之外,还有大量的多酚类物质、咖啡碱、氨基酸、蛋白质、酶、矿质元素、芳香物质、维生素、类脂和有机酸在起作用。
双糖类物质(麦芽糖、蔗糖、乳糖等)的含量很低,在茶树鲜叶中,只占干物质的0.5%~3%。在茶汤里的比重就更低了,连0.05%都未必达到,这和通过大量添加蔗糖来调味的其他饮品相比,四舍五入约等于0。
在白茶、生普和部分乌龙茶中,也存在蜜香概念。
回到问题,茶水健康的主要原因恰恰是因为它无限接近于白开水。
它不含糖,却仍然很好喝,这就很有意思了。
至于降血脂、降血糖、减肥、抗衰老,我也不能说它不存在。不瞒你说,我还真的认真查过很多论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这篇:
什么茶能够刮油/解腻/溶脂/减肥?
在查过很多论文以后,我发现附加在茶叶身上的保健功能,真的只能算微乎其微、聊胜于无。
茶叶中的微量元素非常丰富,但这些物质在干茶中的含量本来就很少很少,再几十倍溶于水以后,不啻于在池塘里撒了一把盐,那个浓度基本上对人体没什么影响了。
你可以换个角度来想,假如茶水真的像降压药一样有效,那为什么医生给高血压患者开药的时候,没有把茶叶的每日摄入量写进医嘱?
评论区有从业者说,长期坚持饮用就会见到效果。那么由此推之,像潮汕等饮茶习俗普及的地区,居民的健康情况应该会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才对。
然而经过检索发现,潮汕地区高血压患病率为21.5%[1],仅略微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3%[2],考虑到调查取样规模上的统计误差,约等于没有差距。而潮汕的癌症村…
茶叶效果最好、见效最快的作用是「提神」,这源于咖啡碱。
而咖啡碱有兴奋神经、扩张血管的作用,所以喝浓茶、或空腹饮茶的时候,会让心率加快。
这个效果和复现率还是蛮高的。你指望它降血压,恰恰相反,它让你的心率增加。
当然,我知道大量传统医学典籍中都有茶的身影。从耳熟能详的《本草纲目》、《千金要方》到少为人知的《太平圣惠方》、《普济方》,但考虑到《本草纲目》还收录过诸如老母猪屎、男子阴毛、死童子骨之类,那茶叶收录于其中真的就算很正经了。
在当代中国药典中,并未将茶作为药品收录。
有少数朋友知道我曾经从事过中医行业。在我接触过的所有正规执业医师里,无论是拿国务院津贴的中医药大学教授,还是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又或者没有职称、但日诊百人的民间医生,都无人将茶叶纳入日常开方治病中。
所以各位爱茶的朋友,请正视茶叶的保健作用。
茶好喝,这就够了,不要指望它祛病健身。这样可就太贪心了。
作为一种消耗量不大、单价又不算低的非必需品,茶行业不得不在流通中敷衍和附会出一堆文化、保健知识,这也是情有可原的。
现代商业社会放大了这种牵强附会,慢慢将茶文化纳入消费主义中。真的有很多朋友奔着茶叶的「保健」作用去买茶,茶商也乐于迎合。这个是我向来所不认同的。
希望这篇回答没有冒犯到各位。
更新:
我就知道大家不喜欢听说教。
读者们奔着「哪种茶最健康」来的,答主却回答说约等于白开水。
感谢大家没有揍死我啊。
想找买茶教程的朋友,可以看这两篇:
可以无脑买的茶叶品牌有哪些?3.1万赞同,7.8万收藏
100元价位有什么优秀的茶叶推荐?1.4万赞同,3.2万收藏
想找茶器/茶具教程的朋友看这篇:
如何选购茶具?2.2K赞同,4.7K收藏
我真的不想重复推荐了!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个牌子而已。实在连链接都懒得点开的朋友,那我直接放茶叶卡片可以么,恕不再多做介绍。
别问为什么没有你喜欢的某款茶,问就是我不喜欢。
爱你。
爱你一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