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作为距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留下的记载也是最多的,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却被列强联手侵略,导致我国很多的文化都损失了。其中闭关锁国的战略自然是原因之一。
清朝割地赔款,被打的如此之惨有武器原因,但我们大清的腐败也是重要因素,世人皆知大清腐败,但具体腐败到什么程度你真的了解吗?曾国潘曾说,清军是一支没有灵魂的军队。何出此言呢?在晚清军营中,士兵没有想象中的早勤早练,大多数士兵都有自己的第二副业,这无疑是非常夸张的。甚至对于许多绿营兵来说,经商做买卖才是真正的主业,他们的主要时间都用来开店摆摊,开杂货铺的,开茶馆的,贩鱼的,卖肉的,理发的,做什么的都有,被戏称“上班族”只有在自己值班的时候,才会回兵营。
据鸦片战争期间当过定海县令姚怀祥幕友的王庆庄透露,定海镇的绿营兵,有一半的真正身份是理发匠、修脚工、仆人等,“额兵逾万,后减至二千馀,承平日久,隶兵籍者,半系栉工修脚贱佣,以番银三四十圆,买充行伍,操防巡缉,视为具文”。
缺乏专业战斗素养的他们又怎么可能保家卫国,那么是什么导致这些原本以打仗为职业的军人,出现这种“小贩化”、“工匠化”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清代腐败的制度,绿营兵的每月收入在三斗米,一两白银。除此以外,最可笑的是士兵的装备,马匹等一系列装备甚至要自行解决,这便导致了武器装备能不买就不能买,武器损坏能不休就不休,没人愿意操练,累到战马怎么办?如此程度也当之无愧没有灵魂的军队。如果说清初物价还很低,这些收入还勉强够维持家中。但随着清末以后的物价飞涨,这点军饷根本就不够负担一个家庭的重任,吃都吃不饱哪有心思打仗呢?有人说为什么清朝物价涨高后朝廷不给增加军饷呢?这便是腐败的来源了,朝廷以“遵循祖训,永不加赋”为名,拒绝上调军饷。不光底层的士兵收入低,连他们的军官收入也一样不高,军官只能把搜刮对象转向士兵,这样层层剥削,士兵手里的军饷愈发减少。
如果说吃着皇粮都满足不了生活之需,那士兵还能有什么办法呢?所以大多清兵为了生活另寻他法,也就自然而然出去做副业。由此才出现在晚清军营中广泛的经商潮。士兵混迹市肆, 做小买卖。甚至有些地方军官干脆主动鼓励士兵个人外出经商,自己侵吞一半兵饷,只把一半兵饷发放给士兵。这种情形在某些地方渐渐成为一种半公开的制度。因此,有了上边长官的纵容,士兵们更是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到谋生上,对日常操演能躲就躲。营中每逢会操,大都是雇人顶替。
这样一支军队,有战斗力才会奇怪吧。在当时军官极少是凭能力升迁的,都是花钱买,关系网升的。自己对军事一知半解,看作儿戏,贪生怕死,到了战时不敢前线担起责任,下面士兵当然也就畏畏缩缩,指挥不动。道光三十年太平军初起之际,朝廷命周天爵署广西巡抚领兵镇压。周天爵在致亲友的信中这样描述清军在太平军前面的表现:出征之际,士兵居然如同徘徊在屠宰场门口的猪羊,说什么也不愿上路:“于是二月初一日出省,带兵一百名,如驻马嵬坡,皆不愿走也;路上募一百名,又如石壕吏,未走先哭。”
随着时间俞拖愈久,太平军这些乌合之众把清兵打得溃不成军,朝廷开始不断换帅,还特别抽调广州火器专家乌兰泰以副都统身份到前线助战。乌兰泰到了前线,惊讶地发现拨归其麾下的贵州绿营各军竟全无训练,毫无军事常识。这又能说是谁的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