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选择题 难度:★★
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后,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也主要出自私营手工业。明清时期,江南出现许多工商业市镇,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这反映了古代中国私营手工业
A.生产已经出现专业化
B.在手工业中处于从属地位
C.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
D.发展得益于抑商政策松动
题目 题型:选择题 难度:★★★
雍正元年(1723年)下令说,“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裨益”,要求“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乾隆五年(1740年)下令告诫:“民间多辟尺寸之地,即多收升斗之储……免其升科(税负),并严禁豪强首告(出面告发)争夺。”由此推知,清朝前期
A.人地矛盾突出
B.农民赋税沉重
C.耕地面积锐减
D.粮食产量大增
题目 题型:选择题 难度:★★★★
清朝雍正年间,中国茶叶大量出口俄罗斯,由最初的几十万斤,发展到后来的上千万斤,这些大宗的茶叶大多是山西商人从福建启程运往万里之遥的中俄边境。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雍正时期
A.统治者推行开放的贸易政策
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C.茶叶贸易推动商人群体出现
D.大量的农副产品开始进入市场
题目 题型:选择题 难度:★★★★★
1861年以后,航行于中国沿海及内河的各国商船增多。清政府担心漕粮运输受制于外轮,又无力筹集全部资金统管局务…于是,李鸿章向同治帝上书,要求公开发行股票,通过股票募集资金,然后进行轮船招商。材料表明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A.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B.为清廷镇压农民运动提供了资金
C.有利于打破外国对中国航运的垄断
D.开了近代中国股份制的先河
题目 题型:选择题 难度:★★★★★★
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从19世纪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据此推知,该时期
A.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彻底崩溃
B.政府支持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C.民众的价值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D.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最崇高
题目 题型:选择题 难度:★★★★★
1912—1919年,是山东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济南、青岛、烟台三埠工业勃兴,欧战以来,尤为蓬勃,设厂数目大为增加,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兴的行业,如纺纱业、面粉业、火柴业等。此时期山东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C.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优先发展轻工业的策略
题目 题型:选择题 难度:★★★★★
1953年,中国工业化的启动带动了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到1957年,农民入城风气达到高潮,阻止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当务之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这一时期中国的城市化
A.受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的影响
B.因生产力较低未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城市运行机制具有商品经济的特征
D.有利于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
题目 题型:选择题 难度:★★★★★
某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指出:工业中心是钢铁和机械生产,而机械生产又决定于钢铁生产的发展。会议根据当前形势,对钢铁生产指标作重新调整,正式规定1958年钢的产量要在1957年的535万吨的基础上增加一倍。这一规定
A.有利于加速国民经济的恢复
B.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的公有化程度
C.是落实“八字方针”的体现
D.反映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美好愿望
题目 题型:选择题 难度:★★★★★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90年代初,已经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机制,这为90年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核心是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B.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C.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题目 题型:选择题 难度:★
20世纪20年代前后,梁启超曾经提出:“拿西洋的文明来扩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补助西洋的文明,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文明。”由此可见,梁启超
A.更加重视西方文明
B.主张经世致用思想
C.大力提倡维新思想
D.深刻反思中西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