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现在找副业做什么好?为什么知识付费项目的副业纷纷涌现?
知识付费啥时候火起来的呢?我记得前几年(2016)“分答”上线了,来得突然,走的也突然。
得到、喜马拉雅的付费专栏、知乎live、99 学商等知识付费都纷纷涌现,看看看看…真是耀眼的时代,可谓百花绽放。当然,还没算各种读书会的兴起。
我时常在思索,知识付费火起来的动机是啥呢,后来根据马斯洛需求模型对比了下,明白了,动机是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自我实现的需求。
了解用户缺什么?需求源于缺乏,缺乏源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我们不妨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去洞察用户需求,有助于明确怎样的知识付费产品可以满足用户。
我们站在场景角度去理解用户需求,那么首先要梳理用户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哪些主要的场景,然后根据场景中出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最后把解决方案融入到知识付费产品中,这样就是一个完整的解决商业化问题的思路。
用户有融入群体或与某些群体保持距离的倾向,因为从众是人性本能。所以,社群属性决定了该类群体用户会选择什么类型的知识付费产品。
例如大学生群体会选择一些产品/运营入门级的课程,希望和同龄人有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那么这意味着产品/运营类课程要对用户群体做好定位,推出针对特定群体的课程,才能满足垂直细分的用户需求。
基于群体角度,我们还会发现,当某个群体的用户都在用某一款知识付费产品的时候,很可能会形成一种心理需要。
不管是从哪种角度去洞察需求,用户需求不可能只有一种。满足用户必需的需求是基础,重视最核心的那个用户需求,是重中之重。